-->
007唯一一次结婚,在007最无助时,被敌人包围在村里,崔西出现在让他得救,他们开车逃跑,崔西还在向007要thank,在雪中小村庄过夜,一起滑雪逃跑,一路上很有趣,最后被雪崩淹没,崔西被抓走,007在窗前回忆崔西被抓走的片段,说明007动情了。在上级不允许要妥协情况下 ,007去找他岳父德格拉开飞机去救人。
虽然最后崔西在结婚后被暗杀,虽然这一部007被成为最差一部,虽然这位007扮演者是寿命最短的一位,只演过一部,但不影响我对这一部的喜爱。崔西是我最喜欢的邦女郎。 我找了新兴趣,是冬季运动吗?真有趣,是个冬季运动员。我爸爸告诉我在哪里找到他。
我还没有给你结婚礼物,三个女孩三个男孩好吗,算是一个好开始。我想起来了还没有送过你花呢,最好礼物是美好的将来。
在出演了五部“007”电影后,肖恩·康纳利身心俱疲。即使制片方愿意支付100万美元的高额片酬,他仍拒绝出演第六部“007”电影。提摩西·道尔顿本来有机会接棒,但是他当时还太年轻,暂时不适合扮演中年男人;而另一名邦德候选人罗杰·摩尔因有电视片约在身而分身乏术。
伦敦顶级男模乔治·拉扎贝(George Robert Lazenby),在出演007之前没有任何演员经验。他的优势在于,身材和肖恩·康纳利相似(乔治·拉扎贝身高187cm,肖恩·康纳利身高188cm),出身也相似(乔治·拉扎贝年轻时也当过兵,在当演员之前也长期打零工,曾做过汽车修理工、汽车推销员等工作),气质也相似(乔治·拉扎贝和肖恩·康纳利都有一种游民气质,或者说是游侠风范,总之就是四海为家、行侠仗义的江湖中人那个味道)。
最关键一点,乔治·拉扎贝也当过男模,而且身材比例完美,西装笔挺,非常上镜。在试镜时,乔治·拉扎贝身手不凡,一拳把特技演员打出鼻血,幸运地获得了出演007电影的合约。
1939年9月5日,乔治·拉扎贝(George Robert Lazenby)出生于澳大利亚,时辰未知,八字的前三柱如下:
中国一级演员、武术家、武术指导于承惠,1939年8月16日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市,八字的前三柱和乔治·拉扎贝一字之差:
于承惠出名后,一个老奶奶回忆起他的童年,说道:“这孩子小时候太调皮,从来不走路,都是在墙头上走。”因为于老从小就不想走寻常路,飞檐走壁、行侠仗义是他的武侠梦。于老曾说:“因为听了评书,才对武术情有独钟,开始练武术。”
12岁那年,于承惠入读青岛业余体校,开始学习武术,师承螳螂门。24岁那年,他以一套“醉剑”在武术比赛中获得冠军。也是在获奖的这一年,他的膝盖受伤,不得不离开武术队,去造纸机械厂当一名起重工。
1979年,时任国务院侨办主任和港办主任的廖承志建议拍有关少林寺的电影,他说:“香港及海外观众都喜欢看武侠片,我们为什么不可以拍一出少林寺或太极拳呢?”他说起小时候从国民党元老朱执信等人口里听了许多武侠故事,还提议拍武侠片,要到实地拍摄并找有真功夫的演员,从剧本创作、修改到借用最好的武术演员,甚至服装道具,廖承志都提出许多可行性建议。
香港导演张鑫炎接下了这个任务,并四处寻找武术家,决心打造一部前所未有的武术动作片,片中“武戏”演员都从武术运动员中挑选。
当时于承惠在宁夏武术队担任武术教练,并不太想去拍电影。因为他当时年近不惑,正是出成绩的时候,拍电影是改行,不一定能做好。但后来于承惠终究拗不过张鑫炎的力邀,加入《少林寺》剧组,饰演大反派王仁则,并于1982年一举成名。
按照伊恩·弗莱明给007安排的人设,第一条就是英国土著,乔治·拉扎贝是唯一的例外。他既不是在英国出生、也不是在英国长大(1964年才移居伦敦)。皮尔斯·布鲁斯南虽出生在爱尔兰,但11岁时便移居伦敦,也算是半个英国人。
乔治·拉扎贝是扮演过007的演员之中最年轻的一个,当时他年仅30岁,而肖恩·康纳利从31岁开始扮演007,第3任007扮演者罗杰·摩尔第一次扮演007时已经45岁,第4任007提摩西·道尔顿41岁扮演007,皮尔斯·布鲁斯南41岁,丹尼尔·克雷格38岁。
1969年12月18日,彼得·亨特(Peter Roger Hunt)执导、乔治·拉扎贝主演的第六部“007”电影《007之女王密使》(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 )在英国上映。
彼得·亨特与007电影渊源已久,他不但以副导演的身份参加拍摄了《007之雷霆谷》,而且还剪辑过前几部007,他迫切希望成为007新片的导演。
《007之雷霆谷》的原定剪辑师是刘易斯·吉尔伯特的老搭档西尔玛·康奈尔(Thelma Connell),她完成的初剪版本长达3小时,试映反响极差。彼得·亨特临危受命,重新剪辑了《007之雷霆谷》。《007之雷霆谷》制成本950万美元,票房4308万美元,彼得·亨特凭出色表现晋升为《007之女王密使》的导演。
片中贝洛福的诊所拍摄于雪朗峰山顶的旋转餐厅Piz Gloria,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建在山顶的旋转餐厅。
雪朗峰位于意大利和瑞士边界处的阿尔卑斯群山之中,主峰海拔2970米。1968年在此取景拍片时,旋转餐厅才盖了一半,业主趁机要求电影公司为工程出资,作为在此取景拍摄的交换条件。剧组为此向饭店老板支付了125000美元,建设电力系统和高空索道,还修建了停机坪。旋转餐厅于1969年开业,迅速成为世界著名景点。
乔治·拉扎贝手握七部007电影的合约,钱途一片光明。但是他的经纪人忽悠他,说文艺片已经复苏,007系列即将过时,邦德将成为70年代的古董。再加上《007之女王密使》票房不佳(制片成本700万美元,票房2277万美元,仅达《007之雷霆谷》的一半),所以乔治·拉扎贝对自己和007都失去了信心,在《007之女王密使》上映后便撕毁合约,放弃出演007电影。乔治·拉扎贝因此成为唯一一位只演一部邦德片就退出的007。
出人意料的是,在1970年的第27届美国金球奖评选中,乔治·拉扎贝被提名“最佳男新人”。
乔治·拉扎贝出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缺乏表演经验却盲目自信,曾经亲自滑下陡坡导致手臂骨折,耽误了拍摄进度,激怒了制片人艾伯特·布洛柯里(Albert Romolo Broccoli)。
关键是,乔治·拉扎贝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拍片期间几乎得罪了所有人,被视为“害群之马”。某次他在餐厅接受记者采访时,女主角黛安娜·里格(Diana Rigg)插嘴说,“我午饭吃蒜了,亲爱的,我希望你也吃”,后来访谈写道,乔治·拉扎贝称黛安娜·里格在拍摄亲密场景之前吃蒜,有口臭。黛安娜·里格因此与乔治·拉扎贝反目成仇,一辈子耿耿于怀。
按照伊恩·弗莱明的设定,邦德是一个“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浪子,“拔X无情”真渣男,粤语所谓“嚼完松”。偏偏《007之女王密使》反其道而行之,让詹姆斯·邦德和富二女特蕾西举行了一个盛大婚礼,曲终人散之后,特蕾西就被乱枪打死,未免让观众太扫兴了。
其实乔治·拉扎贝在本片之中的表现中规中矩,剧本才是票房失败的关键因素。
在《007之女王密使》中饰演邦德之爱侣特蕾西·邦德的黛安娜·里格(Diana Rigg),1938年7月20日凌晨2:00出生于英国约克郡,四柱八字如下:
戴安娜·里格在《007之女王密使》的身份是伯爵夫人,有趣的是,1994年她因为在戏剧与电影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被英国女皇册封为女爵士。
《007之女王密使》票房惨败,被寄予厚望的第二代007乔治·拉扎贝黯然出局,戴安娜·里格却成为影史上评价最佳的邦女郎之一。2011年,戴安娜·里格在美剧《权力的游戏》中饰演老谋深算的“荆棘女王”奥莲娜·雷德温。2020年9月10日,黛安娜·里格逝世,享年82岁。
第六任邦德丹尼尔·克雷格称,戴安娜·里格所饰演的特蕾西是历史上最棒的“邦女郎”。
特蕾西是唯一和007步入教堂的真正意义上的邦女郎。
乔治·拉扎贝也在ins发文悼念她,称特蕾西在片中去世的一幕,“是电影史上值得纪念的瞬间”,还说“我们当时拍这部戏时,她的演技毫无疑问提升了片子的质量,我们在瑞士和葡萄牙拍摄期间,度过了愉快的时光。她的经历和阅历,帮了我不少忙。”
拉丁文“Orbis non sufficit”是邦德家族的座右铭,翻译成英文就是“The World Is Not Enough”,1999年上映的第19部“007”电影《007之黑日危机》,名字就是《The World Is Not Enough》。
2019年,欧米茄推出海马系列300米潜水表詹姆斯·邦德限量版,以纪念《007之女王密使》上映50周年。表背饰有邦德家族的徽章以及拉丁语“Orbis Non Sufficit”,而徽章上方“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正是《007之女王密使》的主题曲。
《007之女王密使》遭遇滑铁卢,乔治·拉扎贝因此成为后来邦德选角的反面案例。但也有007迷认为,乔治·拉扎贝的《007之女王密使》最忠实于原著。传说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就是007的铁杆粉,而且他最爱的就是《007之女王密使》。
《007之女王密使》确实忠于原著。在改编剧本期间,制片方希望尽可能贴近小说原著,力求在片中展现出小说中的一切。影片剧本确实与小说如出一辙,以致因顺序不同而影响到情节之连贯性,比如说,贝洛福(Blofeld)在《007之雷霆谷》中见过邦德,在本片中却认不出邦德。
在《007之女王密使》中,007唯一一次在他自己的办公室现身。
乔治·拉扎贝把玩肖恩·康纳利在《007之诺博士》中用过的配刀、在《007之来自俄国的爱情》中佩戴的手表等物品,本意是向肖恩·康纳利致敬,但弄巧成拙,肖恩·康纳利的影迷不领情,甚至有点反感,认为乔治·拉扎贝是东施效颦。
1970年代初,乔治·拉扎贝来到香港,打算和李小龙合拍《死亡游戏》,李小龙却离奇猝死。乔治·拉扎贝曾加入邹文怀的嘉禾公司,出演《铁金刚大破紫阳观》、《鳄潭群英会》等动作片,但反响平平。
乔治·拉扎贝的鼻子有点歪,走到鼻运后他的演艺事业一直不顺利,虽然没有离开演艺圈,但都是演一些打酱油的小角色。
据说邦德在律师办公室里翻看的《花花公子》是1969年2月号,实话说乔治·拉扎贝这个表情有点猥琐。
最初,制片方曾想在片中交代,之所以邦德换了新面孔,是因为邦德为潜入贝洛福的老巢而接受了整形手术,进而为更换演员做铺垫。不过,为了尽量减小观众对换角的关注,制片方最终放弃了这一想法。
没想到第一次写长影评记录是给了史上票房最差的007作品😂。
首先要说的是摄影与剪辑过于震撼,雪山的几次追逐、雪崩场面非常的壮观,尤其是邦德乘坐直升飞机穿过夕阳的画面让人难以忘怀。动作戏也十分的惊艳,飞车、滑雪、雪车..接连不断的高紧张度的追逐戏把握得十分到位,即使是今天来看也足够的惊艳。剧情编排在前半部分十分的克制,直到邦德出逃之后开始大爆发!前半部分邦德进入疗养院的时候颇有侦探风格,到了后半部分紧张刺激的追逐戏又把我拉回到了谍战电影里。
第二就是非常的现实主义。这一任邦德显得十分的不邦德,战斗力算是非常的强悍,细节注意程度不够高,与女主角相遇忘了拿手枪被挟持、过于自信对家谱学的认知被反派抓住马脚,到结尾处因为没有处决大反派而造成邦女郎的死亡、反派们的逃逸。绝对是最黑暗的007作品了,历届邦德会出错,但是绝不会如此,才让作品变得沉重。再者这一次邦德比克雷格系列的邦德还更要没有高科技装备,也在几乎没有依靠MI6的帮助下完成了逃脱计划、在电话亭试图联系总部却被赶来的反派搅局。还迫不得已联系有犯罪者身份的未来岳父来挫败敌人的疯狂计划。而反派的设计更是邦德系列之最:用高超慎密的计划挟持英国政府来保护自己、最后居然没有被邦德打败。同样邦女郎也十分有亮点,战斗力不弱、勇敢决断力强,而且相当的机智,是邦德电影里面少有的真正女主角,而不是花瓶酱油角色。
第三就是多次首尾呼应。首先是邦德一心要完成未遂的任务,在没能得到上司的同意下望了一下女王的画像,到了为了拯救未来妻子和对付反派迫不得已联系有犯罪背景的未来岳父的时候再次回首女王画像处。然后就是邦德乘坐直升机遥望正在滑雪、坐雪车的乘客们,到了追逐戏部分都有所呈现。
说了这么多优秀点,也带上一些吐槽。最不满的是医院决斗的戏份,未来岳父派系的士兵战斗力过于强大,才死了三个人!然后就要点名主演乔治·扎拉贝的表演实在是过于生硬,颜值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其实更符合我心目中特工人员的条件(身手不凡,知识储备丰富,机智幽默,相貌平平)。原声音乐也十分的平凡,特别是最终决斗的时候居然长时间响起了“007theme”让我感觉十分的不适(个人认为正确的处理方式是《007:幽灵党》墨西哥城上空邦德与敌人争夺直升飞机的时候,响起铿锵有力的托马斯·纽曼版007式音乐是目前最佳搭配。顺便说一下后辈《碟中谍》系列在配乐编排方式明显是那么多谍战电影里面最优秀的。)多次精彩的追逐戏份也没有令人激动人心的配乐作为衬托,真的是太浪费了。
总的来说,这一部007足够优秀(夸张的剪辑、艳丽摄影,精彩不断的追逐戏),可是过于“反时代”(作为一部商业片,主题过于沉重)而导致票房大惨败而实在令人唏嘘,让我想起了生不逢时的《银翼杀手》。悲剧英雄的邦德让我想起了诺兰版《蝙蝠侠》系列,而雪山激战、山顶疗养院的设计也可以发在盗梦空间》的雪地大战里一窥究竟。这么看来,《007之女王密使》对诺兰的动作电影有了不少启发。
我非常赞同一些网友的评价:这可能是最好的007,也是最坏的007。而在我的心目中这是最被低估的邦德电影。最后,1982年的《银翼杀手》已经从当年的票房失利、媒体人差评到了现在成为了“科幻片代表作之一”的大转变,《007之女王密使》是否也能够得到“平反”呢?
尽管乔治·拉赞贝只演了这一部007,但不能因为这个就主观臆断认为这部最烂。他只演了一部的原因很可能是多种多样的,首先,他太丑了,其次,他不会演戏,再次,他是澳大利亚人。当然,缺点这么多,但不能光凭这些就说这一部很烂。
其实他只演了一部的真正原因是他自己亲自拒绝了再拍三部的五百万元的合同,在1969年,这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这是一部极其具有反叛精神的007
首先,片头曲没有歌词,除去第一部《诺博士》以外,没有任何一部007的电影的片头曲是纯音乐,从第二部的《From Russia with Love》一直到第二十五部《No Time to Die》,每一部片头曲都是由大牌乐队演唱的金曲,其中的音乐人包括Duran Duran,Ah-ha,麦当娜,阿黛尔等。而《女王密使》的片头曲也是一首乐曲,暗示了该部电影与其他任何一部都不相同,不同点有很多,最明显的在于007结婚了,以及他的婚姻十分短暂。
其次,007竟然结婚了,007怎么会结婚呢?按理说,这一部的顺序在《皇家赌场》之后,因为《皇家赌场》是原著的第一部,中国观众纳闷的是,既然在《皇家赌场》里Vesper已经伤透了007的心,他怎么还会在后来结婚呢?这是一个好问题。这部电影里007受到犯罪组织头目邀请,以价值一百万的黄金来邀请007娶了他的女儿,因为他认为他对于女儿的教育很不到位,她的女儿放荡不羁,需要一个男人板板他的毛病,让她变得温顺,把她往正道儿上领,要不然他担心她的女儿早晚会惹祸。当然,这会引起当今女性观众的愤怒,难道让女性结婚就是为了能有人管她吗?这算是什么婚姻?这算是什么电影?这算是什么意识形态?因此,很多人不喜欢这部电影。当然,007作为一个严肃的不婚主义者,自然不可能同意,但是当他听说黄金之后,立马答应了。有了一百万,谁还工作啊。用老北京人的话来说,除了吃就是睡,还干别的不干了,给tm谁干啊,甭干了。007想了想,这番话有道理啊,于是答应了犯罪组织头目,决定赢取他的女儿。当然,这时007对她一点感情也没有,俩人顶多就是玩玩。不过女方可能对007产生了一些好感,因为很少有人像007一样执着地保护她,但对她占有欲又那么小。她爸总管她,雇了很多人保护她,但是她爸不懂得给她自由和空间,但是007懂,007占有欲几乎为零,因为天下那么多女的,再者,他更喜欢一夜情,因此,女方深受感动,反而因为007的作风深受他的吸引,因此,她有一点想跟他结婚。因此,她一开始极不情愿,但是看到007的花言巧语之后也被打动了,但是注意,007现在仍然不是真心喜欢她,他只是拿人钱,跟人睡觉。
奇怪的是,女主考虑到007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竟然决定把结婚的事儿往后放放,先助007的事业一臂之力,于是她逼她爸告诉了007关于布洛菲尔德的线索,让007先忙着打大boss,也许顺便考验一下007是不是真心喜欢她。此时,007面临着困扰他一生的问题,个人与国家,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空间,鉴于007是007,他决定先顾及自己的事业,把未婚妻晾在了一边,以至于全片除了头和尾几乎看不见他的未婚妻,让人怀疑这部电影还有没有真正的女主。
到了布洛菲尔德的基地之后,007被美女环绕,让人怀疑这是不是给他下的圈套,但其实不是,因为布洛菲尔德还没发现他的真实身份。可是007自己表面上假装基佬,背地里拈花惹草。第一个晚上,007先后光临了两位女子的闺房。这又是一个反叛的地方。他先后用一模一样的花言巧语哄骗两位女子跟他睡觉,当然这两位女子本来也十分愿意,可是当观众发现,原来007的语料库如此贫瘠,以至于同一个晚上他竟然想不出来不同的台词,竟然把一模一样的话语重复使用,观众暗地窃喜,原来007也是普通人,这么没本事,不像是情场老手。这个细节颠覆了作为经验丰富的player007该有的素质,那就是勾引人上床说的话不带重样的。可惜的是,我们看到007在重复自己,我们联想到作为系列小说,直到作为系列电影,007是否也在一直重复着自己呢,伊恩·弗莱明是否也是在不断重复自己呢?007在每一部不都是拯救世界和跟人睡觉之间循环吗?但是,这部电影认为,尽管其他电影、小说里的007在不断重复自己,这一部的007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在重复自己,但这部电影却和其他不一样。这个片段呈现出了这部电影的自反性(self-reflexivity)或自我指涉性(self-referentiality),变成了一部元电影(metafilm),因此是一部具有后现代意味、反叛精神的007电影作品。
更加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007的卧底身份不是因为别的原因暴露的,正是因为他到处跟女性睡觉才被发现的,因为他假冒的人是一个老学究,而他却把一晚上按小时分配给不同的女士跟她们睡觉,8点和A睡,9点和B睡,10点和C睡,而且他在公共场合宣布这个编号序列,被一个清洁工听见了,因此他的卧底身份(cover)被暴露了。
更神奇的是,布洛菲尔德为了帮助007逃跑,把他关在一个易于逃跑的屋子里,不出所料,007很快逃跑,可见布洛菲尔德是007的老知音。007逃跑之后要做到第一件事自然就是向总部汇报敌情,阻止世界毁灭。他被很多人追杀,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眼看他就要被追上了,他竟然不慌不忙地坐在路边,张着大嘴喘着粗气,好像是命不想要了,眼看就要死了,突然她的未婚妻滑着雪橇出现在他面前。这时我们才明白,007的自杀式举动是为了烘托他老婆的壮举!美救英雄的场面一向是常见的,从《诺博士》到《幽灵党》,各种各样的女士无数次地英勇地营救了007,没有这些帮助,007活不到今天。但这一次不太一样,007眼看就要死了,他好像也放弃挣扎了,就在那坐着,像丢了魂的野狗。这时,他却被他老婆营救了,他心里的是什么想法。此时,荷尔蒙在他的身体里爆炸了,这个女士救了他一命,他欠她一条命,因此,他爱上了她,他被她吸引,他感受到她的魅力,因为她竟然比他厉害,她竟然能就他。因此,他动了感情。接下来他们来到马厩,在茅草上上演了感情戏,007躺在下面,未婚妻趴在他身上,灯光十分柔和,十分浪漫,十分不像是这种电影里的摄影,像是来自某一部好片的摄影,非常专业,非常像一部好片的摄影。007假惺惺地说,咱们还是新婚之夜再睡觉吧,他未婚妻说好,但是007躺在稻草上那么一想,不对啊,咱俩之前不是睡过觉吗,闹半天不是还没睡,那这次就继续睡吧,甭等到结婚那天了。于是,他们当晚又睡了一觉。于是,这是一部具有反叛精神的007。
还有,上级告诉007布洛菲尔德已经跟联合国做交易了,就不用理他了,可是007擅作主张,私下里联系了岳父,召集了一批雇佣军,捣毁了布洛菲尔德的总部。问题在于,在提摩西·道尔顿在《杀人执照》中用私刑之前,007很少违背上级命令,很少自己独自联系一批雇佣军去干某件事,他一直是女王母亲的好儿子,英国情报机构的好儿子,非常听话。因此,这是一部反叛的007电影。
但是布洛菲尔德的基地很快就被捣毁了,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观众的反应就像看到《幽灵党》里沙漠中的基地被007扫射几下就大爆炸了一样,匪夷所思,怎么这么容易炸呢,这是什么玩意儿啊。随后就是007的婚礼,007顺利结婚,最伤心的是Moneypenny,因为她彻底没有可能了。
最后007载着新娘一路飞驰,阿斯顿马丁上摆满了鲜花,像极了一辆灵车,预示着死亡的到来。当妻子被布洛菲尔德的女打手爆头之后,我们看到远处慢慢驶来一辆警车,原来不是因为他妻子的死,而是因为007把车停在路边影响了后方车辆的通行,交警完全不知道他妻子被枪杀了,所以没有去追逐肇事车辆,凸显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冷酷无情和伪善本质。007伤心地对交警说,我们一会儿就走,不会影响后方车辆通行的,我们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城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007面对交警说的这些话全部都没有给交警一个镜头,而是镜头对着007,因此这番话也像是007对着观众说的,隔着厚厚的银幕,007直视观众的眼睛,说下了这样的一番话:
"It's all right.
It's quite all right really.
She's having a rest.
We'll be going on soon.
There's no hurry, you see?
We have all the time in the world."
然后007哭了。
这部电影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作品,结束了肖恩·康纳利——一个需要戴假发的007的时代,开启了罗杰·摩尔,最长寿的007的时代。罗杰·摩尔把007player的特性发扬光大,把007变成了一个种马,因此这部电影是提摩西·道尔顿之前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比较阴郁的007。阴郁的007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短命,拉赞贝只演了一部,道尔顿只演了两部,和布鲁斯南相比,克雷格绝对算得上阴郁了。
可是为什么这次破例了,一个dark007却演了五部呢?
因为克雷格是个猴子。
写下这些文字,我突然觉得,似乎,如果不是戴安娜里格的去世,我还真的不会把这部片子从自己下载的007系列里翻出来,好好看一次。
说起007,我几乎都看全了,但是唯独对于第二任,那位仅仅主演过一次邦德的人,我真的不熟悉。除了他曾经想要和李小龙合作,结果因为李小龙的辞世,不了了之,说不定,他还能事业达到新高。只是,机缘巧合这个事情,就是如此玄妙,差一点,就是失之交臂。
这位007帅气吗?
不,肯定有人会这么说。模特出身,个子身材都不差。但或许是我看惯了后来那位出色的罗杰摩尔的演绎,以及那些后来的007,就觉得,拉赞贝真的很差。而且邦德一向都是不缺女人的,即使去执行任务,还能随手和美国美人风流一下,但别忘了,这个男人在之前,和一开场就有交锋的女主角是一对。别看女主角一副,老爸,你的人选,我不满意的神色,还是喜欢他的。但,如果她知道,邦德在神秘的诊所里,一夜和两个金发美人约会,我想,她是不会有好脸色的。而且,她的过去,也是很精彩的。
但好笑的是,邦德是她父亲挑中的女婿人选,自然了,故事就有了任务和爱情,英雄有用武之地,自然是不错的。我不能说,邦德如何如何。他是一个人,男人的弱点,他都有。如果他不是邦德,那么不会和自己上司的女秘书那般眉来眼去。当然了,秘书也是厉害角色,最多一句你啊,最后还是不上他的当。我想,正是由于知根知底,这位能干的秘书才能稳坐这个位子。
历史上,这部电影,票房超差,只能说,男主角选得不太让人信服,虽然帅气,打斗之间少了点优雅,甚至不像英国人,无奈,外形的缺点,真的是,一大硬伤。不能说男主角不用心,起码,对女主角,他还是很爱的。
但说实话,女主角的气场巨大,一出场,就是全场的焦点。或许这就是为何,戴安娜里格从年轻,能演到老年,且不说权游,就她戏份不多的“维多利亚女王”第二季里,已经年老的贵族夫人,不怒自威,一个眼神就让侄女吓坏了,我的婶婶,我知道自己错了。虽然侄女年轻貌美,但气场和她真的不是一个等级。一开始我还真的没有认出,但感觉老太太眼熟得很。果然,一查,才知道是邦女郎,而且是真正的邦德太太。
为何邦德太太会被杀?
明着,邦德怎么可能有太太?除非作者不想让他出现。再说了,邦德有太多女影迷。但最大的嫌疑,还是反派其实没有死去。只能说,邦德永远单身,是最好的选择。
说句实话,男主演帅气有,但是表演真的很呆,木木的。难怪他很容易不被提起。现实里,演员本人虽然不是名利双收,但也过得不错。可见,有得必有失,成名的代价太大。在我看来,演员很难平衡,生活和事业的关系。像戴安娜里格,玛吉史密斯,事业固然得意,但是婚姻,都不算特别幸福。让我想到了资深演员安吉拉,别看一直演成熟女子的角色,事业不算太红,但起码还能和丈夫白头到老,有孩子相伴。里格本人经历了两次婚姻,有一个继承了衣钵的女儿,玛吉史密斯则两次婚姻,第一次,丈夫喝酒,她开始大红,受不了分手。第二次还算好,和编剧丈夫相伴到老。她们看似享受一切,但背后的苦恼,只有自己知道吧。人生不易,就是如此。
那我多久没有看007了?
很久吧。看到这部片子,就会怀念女主角的绝代芳华,可惜,还没有了解太多,就知道她最近过世了。还是那句话,真的怀念她,人美,演技好。顺便说一句,男主角,真的不英国(澳大利亚人)。
有还不错的想法,但是毁在犹豫不决不敢下手这项上了。雪山缆车戏从《血染雪山堡》借的,特技演员都是一批,那边拍完这片正好开拍,也够懒的。而且我就想知道导演哪来的自信把这片拍成两个半小时长,是预见到40多年后门德斯要拍一部更臭更长的《幽灵党》给他垫底么?Diana Rigg那个女佐罗的造型还是黑白静态的更好看
换人风格大变,但改不了高潮大战的扯淡,如果不是有最后这个系列史上最悲情结尾(我猜)拽住,几场雪地追击积攒的好感又要被耗尽。Bond girl(应该是最好的https://www.douban.com/people/eric_iiw/status/2903104720/)终于得到了与她的付出所匹配的情感反馈,尽管还是万分遗憾的没能逃过殒命的结局(当情话说得过满总会出事)。Moneypenny的目送令人落泪。至此为止最佳。
这部的视效是20世纪所有007电影中最好的一部,但也就这样了.... George Lazenby丑得我想砸屏幕!这哥们儿不仅长相辣眼睛,还完全不会演戏,看他动起来姿势特别别扭,各种左手左脚. Rigg演的邦女郎很美。有些细节非常天雷滚滚。
007从康纳利过渡到这位感觉长相气质就突然成了平凡人,最蠢的核心阴谋,最好的女主角,真不知道怎么说这片子……
除了雪战还不错外,唯一亮点就是只有下半身的神奇生物邦德居然长出脑子动了真情!当时我和邦德的小伙伴都惊呆了。求婚!这特么对这个自由情种系列而言绝壁是最强女主死亡Flag。007系列本来就爱死女人,又竖下这种死旗。哪怕度过危机幸福地举办婚礼,最后关头该来的也还是没能逃过。
本片说是史上最差的或最好的一集007都有点过于夸张了,但的确是比较另类的一集,女主颇立体,结局很伤感,叙事有几分希区柯克的味道,几场雪地追杀戏也都很精彩刺激。不过男主长的实在太憨,婚礼一节也有点莫名其妙。3星半。
其实故事上还是不错的,只是除了邦德从Sean Connery变成George Lazenby让观众觉得不幸福外,这个邦德太自恋,打斗动作太夸张(跟格斗漫画一样),将近两个半小时的片长未免也太拖沓了……倒是结尾Bond给Moneypenny扔帽子很让人有感触。
不只是换了位邦德演员,导演摄影剪辑全换,几乎是这套班底所有人的处女作。尤其不能忍受的是剪切得太零碎,还总不连贯,看得人头疼。配音也不自然,像是有后期同步的。就这还花费长达142分钟,简直折磨人。
二代邦德拉赞贝的唯一一部 也是我诺最喜欢的一部007(是因为死了老婆吗…)确实是颠覆了康纳利版的邦德形象 不过他本人太没气质了 好喜欢moneypenny啊 她居然在邦德的婚礼上哭了😨
这部作品的前100分钟显得非常拖沓、枯燥,在高潮戏更是弱化了以往邦德无所不能的形象,而且出现了邦德第一次结婚,又在当天第一次丧偶,这次更不是以一个甜蜜的吻结尾,而是以一个无比悲伤的结局。这些跟前作大相径庭的内容恰好落在了一个新上任的邦德身上,不知是刚好还是刻意为之。对于这些不同,个人有喜欢的部分,也有讨厌的部分。从以往大量的水底动作场面换成了这次大篇幅的雪地追逐场面,也是一次不错的改变。最后提一下这次的两个演员,新任邦德,不喜欢,而这次的邦女郎很亮眼,很喜欢。
007换人之后连影片的风格也改了,本作走写实风,少了许多高科技,多了精彩的动作戏,雪山追逐戏也可圈可点,但最给我好感的,就是邦德找到了真爱,最后的悲情结局也确实虐到我了尽管我之前提到的毛病一个都没改,乔治也不如肖恩有魅力,但这一部就是好看,我感觉就算看完全部,它也会是我的系列前五
低开高走,显然是最好的007电影之一,正如只演了一部的拉扎贝一样,这个看似毫无记忆点的邦德零负担地完成了任务,而和黛安娜·里格的化学反应也异常地自如动人,影片奇怪得很:衣服上纹着奥运五环的打手(?)、各种极限竞技桥段、阿姆斯特朗的主题歌、莎士比亚和皇室情结等等,更是不得不承认这种毫无意义的你追我赶中纯粹的运动诗意。
很早之前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总认为邦德是不会老的,也不会结婚,永远是一个风流浪子,流连于美艳的邦女郎之间,执行着拯救世界的任务。这次看完才觉得导演的高明,他告诉我们邦德也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他也有自己的爱情、婚姻,有着做平凡人的权利,那个无所不能的邦德只是我们追寻英雄的梦,在我们心里
这货不是邦德,第一他不是英国演员,第二邦德不打女人,第三邦德泡妞用词不重样,第四邦德造型竟然模仿SH,第五有单独镜头给到邦德dating,最后结婚?!如果按照这个拍法的话,007系列在69年就终止了。但是又觉得是因为遇到编剧瓶颈才在这部上起承转合,顺理成章推出下一步Sean回归,为妻报仇的戏码
前面很拖沓 邦德居然还有了真爱囧 这位邦德先生也是系列里长得最衰的一位。
风格是完全的变了,谈情说爱多了点,高科技没有了,邦女郎严格说也只有一个了,不怎么是特工片了,结尾的雪地追逐和雪橇追逐之外还真看不到多少激动的场面了。给三星差不多了的。
最烂007其实算不上,最不好看邦德是真的,以前没看过这部觉得最新版007最不好看,今天看回放觉得这位还不如丹尼尔克雷格能看,不过身材看着很顺眼,高且线条顺溜。这集的邦女郎质量高且多,女主不是最漂亮的,但是气质好赞,仔细端详发现客串和演英剧“三个侦探”和“复仇者”。
虽然拉赞贝的表演不敢恭维,票房也是历年最差,但重看之后果断加分,现实主义邦德片,古典主义与沙文主义并重,摄影亦非常出色。
剧情当然是比较套路,后半段雪山追击场景很酷,值得一看(虽然满脸都是黑人问号,为什么可以一边滑雪一边开枪??还是机关枪)。最大收获是得知邦德也是结过婚的,当然结果大家想象得到——喜欢邦德不是错,结婚什么的还是免了吧,就好比看见柯南和金田一基本要选择绕道走啊... #修复版
康纳利不演邦德了,然后这一部几乎处处在反康纳利式邦德,这真是太对我的胃口了;雪山追逐,邦德夫人,最重要的是反派也不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