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的鸭川,能在水岸边歇息乘凉,孩子们在水里面玩儿是特别温馨的地方,听着流水声也很惬意,
这部片子好就好,在没有多余的话全部是放字幕,有点欧洲片的感觉。河畔上仍留存有一片原始森林。纠之森
七月土用丑之日,下鸭神社,御手洗祭,人们把双足浸在鸭川水里面,向祠堂走去。
在豆腐屋,店家借助地下水,一大早就开始做豆腐。夫妻二人做了40年的豆腐。煎豆腐表面的方法有点像现在做鹅肝寿司。流水的恩泽使它美味。
西阵织布的声音。就是个澡堂依然存在,现在还用柴火烧开水,现在中国已经几乎没有了,柴火馄饨可能还有。澡堂里面一家人洗澡的样子,还吹着老式电风扇。怀旧的生活依然存在着。
南丹市美山町就像合掌造的房子,群山中排列着一座座茅屋。这一集要比上集碎一些。一年两次的防火训练。村里有62处安装了新武器,喷水枪装在一个小房子里。这个片子虽然无聊,但是它主要就是收声音的。
京都的伊根町全是海鸥,是一个小海港。这里有代代守护的故乡风景,有小梯田,确实风光很漂亮,还有枫叶。纠之森,这是色彩斑斓的季节。
冬天在清水寺迎来新的一年。真言宗在祈福。为每家每户祈祷安康和平。一周里面要转到6000户人家。说实话也真是不容易,而且你看得出来,人家没有敷衍了事是真的,佛教徒为每一家人认真的祈福,跟我们西藏的大喇叭一样。这是职业的宗教徒。醍醐寺的五大堂也在做法事,这个礼堂上有五大明王像,特别是金刚夜叉,明王看的是以金刚愤怒相示人。僧人为获得五大明王的神秘,要经过一周的艰苦训练。大家都在念经,所以堂上的气氛是很吵闹的。
年糕店也在紧锣密鼓奉献着给明王的年糕。是粉红颜色的。这个东西日本人看了肯定很感动,因为这就是过年的气氛,他们要打年糕了。中国人真可怜,该丢的全部丢掉了,这些能够增加年味的东西已经一点不剩了。
他们把年糕做成蒲团一样的大小,然后上下叠合为一组,上面是粉红色的,下面是白色的,然后由僧人念经,把五大明王的灵魂注入其中,
2月23号是五大力尊仁王会。用手触碰年糕可以获得健康长寿,很多老人来摸,还有很多小学生把它抬了起来,上面插上小旗子,非常开心,会上还举行举年糕祭祀比赛。有人能举起90公斤。男的挑战150公斤。春天开学时孩子的歌唱声。维吾尔帝的春天响起,在平野神社,吉野樱花已经开了。京都市动物园。大象和猴子。人们在樱树下跑步。t
5月的森林是绿色的,这里在有人骑马,这也是神社的活动。葵祭,开玩笑,这就是葵花宝典。
1
从三味线的声音开始,我们听到了京都的流水声
有句老话叫:三年定调,八年指板。由此可以想见,京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想传承下去,得需要年轻人花多大的心力。
清凉嵯峨寺在3月份会制作松明火,把用蔓藤把松木扎紧,这是代代相传的技术。当然表演是重头戏:他们继承了20多个念佛狂言,正在练习中,这是用幽默的形式传达佛教教会的戏剧。
3月15号的涅盘会开始了,我们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用松木扎成的东西,这可能就是要烧掉的吧,还要用吊机来吊下面,带头盔的人在帮助理顺。人们一边听一边看,一边等待晚上8点的点火仪式。
2
在一段音乐之后,就讲到日本另外一项国宝叫西阵织,这一条街上都是鳞次栉比的纺织铺子。我们听到的就是像中国的云锦那样,纺织的声音。也有很年轻的女孩子在纺织。竹棍敲打出了清脆的节奏,原来是他们把线染色了。
下面在排成一行的滚筒上就叫缠线了,一边搓线一边把它们缠绕起来。他们要把手指甲打成波浪的形状,这个叫爪搔本缀织,流传到今天的精巧技艺是来自江户时代。用磨成锯齿状的指甲,把线一根根拉拢。一天只能支出几厘米长,这个需要极度的耐心和毅力。辗转多位匠人之手,一件西阵织就做完了。
我觉得用京都的声音,就像那本散文集伦敦的叫卖声一样,从一个小的切入点写庞大的事物,这是他们的聪明之处。
3
伏见 冬季开始酿酒。早晨将酒米蒸熟,一个赤裸着上身的汉子,拿铁锹在翻动着大白米。下面把麴曲平均的撒在饭的表面上,发出了波浪鼓的声音。发酵以后渐渐滴出了水。他们唱着传承下来的酿酒歌,唱着杜康。还是相当婉转动听的。
然后又想起了钢琴的声音,这是捷克的钢琴品牌彼得洛夫,大正时代,镇上居民把它捐赠给这所明伦小学。弹的是拉威尔的,死去的帕凡公主。学校停办了50年渐渐被人遗忘了。2004年进行了维修。山本宣夫说这些零件都可以重新修复还能涂上被抹掉的涂层。室内音乐会,小朋友听得也很认真。我觉得这个纪录片特别好,他在给我们感受过去的氛围,在京都的一个小区里。老的学校是什么样子,旧书旧窗台,旧黑板,50多年前的回忆。
大江能乐堂中正在排练。建造于明治时代,这是京都唯一一座木造的能乐堂。天哪天哪,太惊异了,这一下子让我想到了小津安二郎的晚秋里面的老教授找老婆也是在这里听能乐。这种时代感这种时代氛围居然只能在这一个地方感受到了,说叫大江,不知道是因为他的姓氏还是因为跟江户有关呢。屏风上还画着一棵大松树。另一侧画着竹子,所以这是日本古代的岁寒三友图。演员们都重重的用脚打着拍子。腰上悬着个小鼓。舞台下面藏有玄机,下面挖了很多大洞,像酒坛子一样,或者像新疆制造馕坑一样,因为产生的回声会被建筑物吸收,所以他们要想办法扩大回声制造音乐效果。
果然这是和能乐师的名字有关系,他们家叫观世流的第7代,大江又三郎先生说,先人们就反复钻研,在各处埋上了壶子,水壶的壶,借助一个个壶来增强回声。
4
每年7月的祗园祭开始了,这是日本京都人特别熟悉的庆典生活。大车叫南观音山。乐器有钲,笛和太鼓。晚上7:30证明在镇会所开始准备奏乐穿上了,传统服装有的是蓝色,有的是蓝白相间,有的是蓝黑相间,小朋友也参加,他们在打敲打乐器,大人主要是敲打太鼓。演奏大约40首曲子,小朋友也在被传承着。钲,就是拿在手上轻晃,能发出金属声的乐器,要花10年才能成为合格的人。建山鉾用麻绳灵活的绑紧不,使用一颗螺丝。花了两天时间,南观音山终于出现在市中心,7月16号是宵山,有32座山鉾,还有叫卖身,来一个辟邪的粽子,辟邪的蜡烛。买蜡烛的童谣。这种活动兴起于平安时代,为了祈求免除疫病,人们的祈愿持续了千年。 希望我能再看一遍。
每年冬天都想去京都
蜻蜓点水,结构松散
1比2好。点到为止,不够深入。声音的背后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日本文化还有年轻人传承,数十数百年的坚持,而我们呢?(PS,被乡村的灭火器惊呆了——神器啊!)
织物声、能乐声、祭火声、旧琴声、河流声、茅草屋上水滴落之声、风掠过纠之森的乐音~~~~声声入耳。
如果说画面展现了一个城市的事实,那么用声音就是用来勾出这个城市的神韵。虽然没有剧情和解说,但这一组声音纪录让人心旷神怡。
好多民俗、传统文化流传下来了。有趣
美丽的声音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从此片可见什么是真正的发达国家,不在高楼多少大城市多少,农村也能管理到发丝般细致。。。
三味线、西阵织、祇园祭、能剧、以及人们生活的日常。这个世界上大概没有其他哪座城市能够像京都一样,一如千年前般的优雅,任由外面的世界流年变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g5NDk2ODk2.html?from=s1.8-1-1.2 南观音山真漂亮;茅草屋的喷水设施好壮观。2016.12.7
虽然很喜欢京都。。。。但是这纪录片的方式真是爱不起来,我是真的想静下来看的,但是。。。看着看着就困了
制作得略粗糙。
做的很一般,完全没有把京都的美全方位呈现出来,大概是难度比较大吧!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559739/
糺ノ森(葵祭)、大江能楽堂
不一般的纪录片,没有解说词的纪录片,沉浸式体验的纪录片。
京都怎么也要细细品味个一年半载吧才能体会出它细腻的美啊,
第一集
好想去京都养老。
三星半,祇园祭、樱花季的鸭川、纠之森、送火节、举年糕有点意思。
声音听着非常的舒服和安详,水声,伴乐,古典乐,祈福之声……日本这样一个发达国家,却仍然保留着其百年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非常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