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碳生活 极简的生活方式
2、要拒绝掉进资本消费陷阱——往往会煽动人消费焦虑、产生需求、产生消费购买行为
3、养成储蓄意识,积少成多的意识,开源节流
4、不超前消费 不透支消费,用不符合自己非收入的东西而等需要用钱拿不出来
剧中王神爱提到的2点让我改变了原先对“抠”的认知
a 抠亦有道 抠己不抠人
b不成为金钱、物欲的奴隶
是努力生活的人,每个人生活方式不同,感觉主角很清醒的活着,有很多点还是可以借鉴的三观很正! !
作为一个节目的第四季,没有任何疲软的态势,主持人和每一期的选题依旧另辟蹊径、视角独特、关注角落。每一期的人物都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多样多彩、社会的缤纷复杂;陈晓楠对话的引导和访谈方式很舒适,循循善诱并共情。
义乌的北下朱,草根小人物的直播之路,直播与电商在这里紧密结合。这群人良莠不齐,有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而不择手段,也有艰辛奋斗尝试最后机会的底层百姓,这里有人间百态。
豆瓣抠组中用各种手段省钱攒钱的一群人。他们可能是理智的极简生活派,可能是想要独立自主不啃老、不超前消费的年轻人,也可能是经济窘迫被迫算计每一分钱的穷人······无论是为了生活还是生存,是主动还是被迫,都是人生的自我选择。
感性细腻的玩偶医生,修复玩偶的过程也是治愈主人的心灵,玩偶背后是一场人生记忆的时光机。“温暖的故事相似,悲伤各异不同”
在校园霸凌中防卫过当的年轻人,在朋友的多封来信中汲取坚持的动力、在看管人员的鼓励支持下努力过好每一天刑期。监狱不是结束终止,只要你愿意改变。
乔任梁父母,用乐观的短视频度过丧失儿子的余生。
斗智斗勇解救自我和多名受害者的“杀猪盘”操作者,狗推--养猪--杀猪,感情的欺骗。之前做过一期被杀猪后反击骗出犯罪嫌疑人的女性,这次男主在解救多人后也解救了自我。
啊啊啊啊啊啊啊,陈晓楠也太好了,她的团队也相当给力,选题真是戳到我心肺上了
她的和陌生人说话系列是我的挚爱,太棒了太棒了太棒了!!!为此我决定充一个月会员
#几乎成脑残粉的我在呐喊大家快去看
“疫情前拍摄”这五个字仿佛隔了一整个世纪,那时的义乌北下朱是个“疯魔”的世界,高密度的因为负债或者是成为自由职业者的梦想而来这儿被迫或主动地放开自己,用夸张的表演来吸引屏幕后方的人的目光。 那是属于普通人的舞台,陌生人和陌生人间的交互,依托着直播平台。而有时主播不仅仅只是销售者,她为屏幕后的人点亮了另一个世界,喜剧的黑色幽默的生动的彼岸,是此处疲惫的人们最后的港湾。而他方在搞笑的人们,像是燃烧着自己全身的能量,狂奔着狂奔着,去往哪儿她们不打破砂锅问到底,就是狂奔着狂奔着,也许是平等而自由的魔力驱使她们,不知疲倦!
看到后头,你会发现来寻觅所谓“平等”和“自由”不过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最多的可能是为了还债而又不愿意按照日常的轨道去走,于是选择来到了义乌。 她们放下了尊严,甚至放弃了健康,走更极端的路,是因为有时人是会被剧烈的视觉效果和强烈的语言表达所吸引,而当泼水哥起来了,就会有泼冰哥的出现。但仍有5%的人留在这儿,就是苦苦地完成她们的夙愿,把几十万或几百万的债务还完。女儿儿子伴侣等家人永远关心的不是你收获了多少,而是付出了那么多,老心疼了。这就是家,也许空间上分开了,心却永远牵连着。
果然还是绕不开校园霸凌这个议题。狱外来信是本季目前为止个人感触最深的,因为与陈同学有类似的经历。
另外家长问题。想想现在某些家长只会不厌其烦的告诉你在学校不要和同学打架,不要给家里惹事。造成真正遇到这种极端情况不敢动手,最终造成终身心理阴影,影响到个人的社会性发展。
生而为人就是有这许多无奈,早期个人性格养成、心智发展水平必然受制于不可细说的种种原因。我也不想说得太幽怨没必要,只要还活着不断求索找到那条属于自己的路总还是有希望的,毕竟不能败于过去这点破事.。
以上纯属一些个人不成熟的小感想,有点散。暂时先这样,打扰诸位了。
有幸在提前看片会时看了《抠神》和《狱中来信》,现在正片已放,也写一点感受,权作记录。 抠神 这是来自豆瓣小组的故事,各位豆友也会觉得很亲切吧。虽然我不是抠组er,生活方式也与神爱不同,但我很认可她的观点。不论是反对提前消费,物尽其用,还是婚前独立住房。看这期时她一边说我一边点头。 现时消费主义盛行,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我们一面在买买买,一面在花时间薅羊毛。一边在购物,一边在收藏省钱小妙招。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物品吗?曾看遍各类测评长草各类护肤彩妆的我,也曾一次扔掉了十几只口红。是我缺了哪只口红还是用贵价护肤品我就能成为贵妇呢。其中受了广告多少影响已不得而知(推荐Killing Us Softly) 节目从神爱的原生家庭去探究她“抠门”的根源,幼年时她在经济上的不安全感导致了她稍显极端的省钱方式。人往往要花很多时间和自己和家庭和解。节目没有止于省钱与买房的表层现象,用神爱与妈妈的故事及新的家庭疗愈给予访谈以完整的故事逻辑,这是最触动我的。 也许限于时间和审查尺度,观众没有机会去看到神爱更多的省钱技巧,也无法讨论消费观的差异,薅羊毛与时间管理的取舍也只是提了一句,有点遗憾,但也许遗憾才是常态。 我在看片时想不到热搜会带来铺天盖地的指责和评价,太多的人只看热搜话题和几十秒的片段就开始横加指责。噱头带来的热度对节目组也许是双刃剑,但是对于神爱来说,只会是困扰。在保持客观后如何给看客带来更多的思考,是节目获得更多关注后应当去考虑的问题。 狱外来信 相比于抠神那期的感同身受,狱外来信我在看前半期的事实叙述时有些微的走神,直到后来陈泗翰说起他必须要借着狱中获奖,才在信中有内容可以写,才不是每日重复时,我才意识到,校园霸凌的事件不是我关注的访谈重点。 因为这次“脱轨”,陈泗翰与他的初中同学已经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当他提及他出狱一年仍未和同学见面时,我在心里叹了口气,告诉自己这才是人生。人生并不像电影,阳光下主人公出狱,和好兄弟们相拥喝酒聊天。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人性也很复杂,相隔六年的时光,哪怕有哪一百多封信,亲密无间已不再可得。 我们相遇,我们永不相见,但我仍深深感谢,我曾遇见你。 季业和陈晓楠在看片会提到陈泗翰时,用了强自尊等描述,用词很贴切。他的强自尊导致他在遭遇霸凌时不肯服软,也帮助他在监狱时坚持,对此,我无法做出任何评判。这也让我再度认识到人性永远没想象的简单。电影化叙事的手段能从铁轨、不同人信件阅读等得以体现,这是陌生人节目想呈现给观众的。我在意见中提到读信的配音不应选择普通话那么好的,才更接近真实。放出的节目没改。在很多电影对方言都粗制滥造的背景下,是我太过强求了吧,毕竟只是访谈。 节目之外 偶然看到节目组在征集看片会观众,我在申请里复制了我第三季的短评:“每一期都给了我更多机会去了解世界。希望脑瘫不再是骂人的话,希望汪强好,希望每个人能自由地活有尊严的走”。 当节目工作人员告诉我,汪强父亲已经去世的时候,当下懵了几秒,没想到时间给了我并不想看到的变化。但又看到汪强开始全国推广爸爸的按摩康复消息,我又开心了一些,访谈里的主人公还在努力生活,在更好的路上。这是时间积淀的力量,普通人身上展现的人性永远令我感动,这是我爱看陌生人访谈的原因,这也是陌生人和其他访谈节目最大的区别。也希望节目能够坚持讲述普通人的故事,当一个个社会话题被个体展现,人们之间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绝对判断,人与人之间或许能够增进更多的理解。 谢谢节目组在习惯快餐的当下,仍旧坚持讲述好的故事,时间看得见,观众也看得见。
遇见一些人,听上一些故事
同样的,这篇评论是看陈晓楠《和陌生人说话》第四季的一些感悟,很喜欢这个系列的节目,同样是每看完一集就选择写上一些感想,没有截图,只做文字记录。
不知道什么时候,直播带货开始兴起了,随着薇娅和李佳琦的爆火,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个行业里来。有关直播带货,我了解的并不多,但是也总能从旁人的手机上窥探到一二。每每看到那些吸引眼球的博主或者喊麦式的离谱广告语,总是嗤之以鼻,那个时候也没想过他们为什么这样做,难道他们不知道这样做,旁人的眼光看他们会很奇怪吗?如今看罢节目,才知道这群“疯子”真实的一面。节目中介绍的博主,大多是为了
还债才直播的,因为欠下了巨额钱财,又渴望快速还完,因此开始了“带货逆袭梦”。
节目中的摄影师说,从义乌回来之后发现那里的人们都生活似乎都有着无限的热情,街上处处都是对生的渴望。那一刻就像是他们在镜头下所展示的一样,满满的活力,似乎取之不尽,那是在如今的大城市所看不到的。我觉得简而言之,是那里的人们放下了,放下了面子,不再端着,吃饭赚钱就行,看似表演的行为下,其实也不乏真诚的流露。
人生有看似很多的道路可以选择,但大多数人其实也没有多少选择,甚至来不及思考选项,或许选定一个,一头扎进去,努力扮演好那个角色就好,因为人生如戏。
随着消费主义的盛行,其实我也多少能感觉到自身消费观在被潜移默化的重塑。看完节目,其实蛮感叹社会上还有这样一批“抠门”的人,但其实更愿意称他们为极简生活主义。大多时候,他们只是在非必要不花钱而已,而当下很多“非必要”的都被冠以“需求”之名了,所有变得“必要”起来。被采访者的存储习惯一开始可能来自于家庭习惯,缺乏安全感,上一代因为经历过实实在在的穷,穷到吃不起饭的地步,所以有了强烈的存储习惯,被采访者一开始被养成了习惯。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实对于节俭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所有才开始了节俭生活。“抠”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于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应用。也因此能够“抠”出两套房子来。
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多可以选择,在其他人看来,“抠”会过的很清贫和痛苦,但是对于对他们来说,每一次“抠”都是快乐的。同样都是害怕未来的不确定性,或许明天真就世界末日了,消费主义告诉你快去享受吧,来不及了;“抠”告诉你别急,存着,或者可以活的更久,或者可以熬到黎明到来的那一天。前者不过是破罐破摔,而后者才是对于未来真正的乐观主义。
对于霸凌者的防卫过当,致人死亡,学霸入狱,最好的青春年华与快乐时光只能在狱中渡过。这集最令人感动的是,那些可爱的同学们,“虽然我们不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 但我认为我们的关系更似亲人了吧 因为两年的友谊沉淀了我们最珍贵的感情 我绝不会忘记”、“所以你也要像我一样哦 不能输 不要放弃;等我见到你之后 我想要给你说很多有趣的事 让你笑得停不下来” “你是我在上坡时 实在爬不动后的动力”等等的狱中来信。每一封影片中提到的书信都让我十分感动,触动深刻。那个情感最为丰富的年龄,毫不保留的诉说真情实感的信件实在是让人动容。信件的内容有很多,还能感受到,陈对他们的影响也很大,即使陈在狱中,也始终是他们成长路上的一盏明灯或形影不随的伙伴。虽然自己没有陈一样的经历,但目前的处境却让我对他的遭遇有了几分的感同身受。陈在狱中,既希望自己能见到同学,又害怕见到,无论怎么样都要说 好。出狱之后,也不敢去打扰他们。看到这些,像是如今自己处境的另外一种翻版。
对于这集的感触最为深刻,其一是陈与同学好友的同窗之谊,其二是陈狱中之变。
狱中的生活,对于陈来说,那个警官与他的谈话才是真正开启他第二人生的一把钥匙,同学好友的鼓励更像是他的动力。警官的一句话,也让我印象深刻,“你若是浑浑噩噩渡过这8年,那真的是刑期,反之,这8年不过是一个长一点的学期”。大概也是这句话,陈开启了在监狱学习生活。最终也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相信这句话,对于很多处于逆境之中的人们也都有很大的鼓舞吧。
在逆境中,等够得到朋友的鼓励,贵人的开导,对于陈来说也算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于我个人而言,也不能总是沉寂在巨大的悲伤之中,也要看到朋友真诚的鼓励,也许不应该把这种鼓励看成压力,而看成动力。相信我所遇之人皆真诚,相信不必沉湎过往,期待未来。
这一集讲的是歌手,演员乔任梁的父母在其去世之后,通过拍视频记录生活,而招致黑粉的事情。白发人送黑发人确实很让人心痛,每个人面对分别的压力,失去的痛苦,使用的排解手段都是不一样的。现如今都讲包容,然而网络的快速传播让不同观念的人相遇,难免会有“多管闲事”的人,喜欢对他人的行为指手画脚。借用博主的一句话,我们需要明白也需要记得,“闭嘴也是一种善良”。
除此之外,节目还浅讨论了一下乔之死的原因,大概是抑郁症,通过其父母的表述也能看出来,乔一直是一个阳光,靠谱,自信的人,对于家人也总是报喜不报忧。这确实是大多数我所认识的家庭里的相处模式,我们都觉得自己要顶天立地,不给家里人添麻烦,还要为家人挡风遮雨。但有时却不知不觉中增加了很多的思想包袱。我想我们需要更多的鼓励父母和孩子之间应该畅所欲言,父母不要以让孩子担心作为顾虑,隐瞒自己的病史,孩子也不需要害怕让父母担心,隐瞒自己在外的委屈与压力。家人总是以“爱”的名义对彼此好,但或许我们可以尝试一种敞开心扉的“爱”。希望越来越多的父母能和孩子相处的更为愉快,而不是为了争取相互“懂事”。
这一集讲的是被骗进杀猪盘的”打工者“和搭上线的即将被骗者一起协助警方,解救更多即将被骗者的故事。故事其实最为感人的是,主人公每次都选择冒着危险来解救即将被骗的女性,以及最终遇到了说出”我该怎么帮你出来“的好心人。是善良和勇敢让他们相遇吧。另外,这个主人公的经历完全可以拍一部不错的电影。
除此之外,更让我好奇的是“杀猪盘”俨然已成为了一个产业,居然是一帮团队在背后操作,实在是可怕。而第一次行骗者如同第一次杀人者,都是不忍心,也都是“真诚”的去聊天的,但随着不断行骗,他们的真诚如同流水线上的机械手。
真诚解救了主人公,但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成了杀猪的屠刀。
这一集的故事,顾名思义,葛因为房地产业而获得了巨额的财富,但是后来随着政策的调控,大批的房地产商都急转直下。葛便是其中之一,生活标准直线下降,面临巨额的债务,变成了失信人。好一点的是,他们并非老赖,而是选择踏踏实实还钱。葛对自己及其自责,也决心偿还债务,明白自己欠下的债务对于债务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挺佩服这些失信人的承受能力,或者说是他们不逃避的勇气,面临未来几十年的还债生涯也没有退缩,虽然失信,但向往诚信,守卫诚信,他们也是真正创业者。
最后,我想他们敢于上节目接受采访,并选择不打码不化名,也是在表达自己还债的决心吧,正如葛不关机不换号的手机。
看完这一季,思考他们之间的联系,发现无论是拼命的直播带货人,抠门小组人,出狱的少年,智勇出逃者,还是决心还债的负豪,无不是真诚的人。如果现实生活中遇到这些人,或是和这些人聊上一会儿,应该都是开心的。真诚是这一季的主题,也是社会良好的核心。
愿未来所遇皆是真诚之人,不惧过去,期待未来,珍惜当下。
大家去看第六期,多好的爱情题材影视化素材啊。
刚看了两集,先给个四星。这是个前所未有的魔幻世界,这世界缤纷五彩、光怪陆离,充满着虚幻缥缈的晕头转向,也充满着实实在在的残酷无情,从第一集的“直播带货”生动扎实而戏剧化的行业生态,到第二集“抠亦有道”的生活方式,给我很大的启发。无论是怀揣什么样的生活理想,只要能积极地、自洽地乐在其中,都是可爱而成功的人生啊。
第一集大部分都是去年和前年凤凰卫视冷暖人生栏目组讲主播那几期播过的素材,新东西很少。就加了几个陈晓楠访谈当事人的镜头。第二集蛮好是新的选题,人确实不能迷失于消费主义。王神爱的想法值得借鉴,提升自己的收入水平,但不升级物质欲望,把钱用在刀刃上。狱外来信个人觉得目前本季最佳,不管多么的政治不正确,但我还是要说陈同学当年的抉择没有任何问题。如果他那一刀不捅下去,这关过不去。到时候就不是八年有期徒刑,而是长期的心理阴影和社交障碍。连句人话都说不好,哎就我以前很长一段时间的那种神奇状态,等死吗?感觉今年是审查又升级。他们能够反映的当下中国社会现实问题是越来越少,但聊胜于无,至少节目组还在坚持想方设法说人话、办人事为底层大众发声。别人我不清楚,但陈晓楠老师和她的团队确实算铁肩担道义,吾辈楷模。
了解你所不知道的人生。可惜少了两集
加油,一起走下去,陌生人。
前六期推荐抠神和杀猪盘,最后一期有些人说的话真是无耻。
如果不是与人强烈的情感交互力、理解之心和真诚的倾听愿望,陈晓楠是做不出这样的节目的。感谢她,和她的团队。
我还挺喜欢第一期的直播村片段式的展现形式的,尤其喜欢陈晓楠在末尾说的各人现状,一年四次探访能够拉长时间去看人的变化,在快速变现的当下更为可贵。参加提前看片的两期亮点也不少,能感受到主创的真诚。等播出后再来补长评。
终于!!!一年一度的期待 王神爱也太可爱了吧,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和阴影被她化作了幽默的种子种在心里,是个无比善良、心有大爱的人了! / 看了陈泗翰的故事,又心疼又感动,撑过这六年不知道耗费了他多少勇气和信心,他看起来又那么坚韧善良,加油哇,未来会好!
狱中来信一期真的是「越平静越汹涌」的写照,那些平淡的表达背后,是一个被霸凌者七年的青春,这些书信,是一个反抗者的心灵慰籍,也是一场本不应开始的自我救赎。希望他将来也可以成为一名像狱中警官一样的人,保护那些他想要给予支持的人。
第一季更好
非常感谢这样的节目带我们看大千世界人情冷暖。
看的第二期,王神爱《抠神正传》,下面是一点观后感:我对@王神爱 非常崇拜,不仅仅是她房子和almost FIRE的生活方式,更是她已经形成的习惯、理念。我吧,对工具的依赖很严重,所以买了很多会员。现在回头审视,喜马拉雅会员今年才听了1/3本书,对WPS会员功能利用极少,买的扇贝大会员功能几乎没有用,健身房年卡只剩半年了却一天都没去...就像王神爱在节目里说的那个ipad,如果不能用商品的功能,创造出比商品价格更大的价值,那就是浪费是在亏钱,所以从三方面来改进:一是买东西要计算清楚性价比,而是把既有的工具用好,三是改变行动创建习惯,同样是听,为什么不听喜马拉雅的有声书而去听QQ音乐的歌,前者获取的知识量比后者高得多。
第一期真的看得我太难过了,我们的生活压力太大,所以一方面催生出对物质极大的渴望,另一方面又被逼得不成功便成仁,好像不是有钱就是穷。我要怎么解释,其实大多数人都不会很有钱,平平淡淡也可以过得很有滋味?也许对很多人来说,平淡也成了一种奢望吧。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倒是更接近王神爱那种选择——精简物欲,其实也是对大流的一种抵抗。听说她在节目播出以后经历了很多诋毁,祝她好运。
第一集:义乌北下朱—网红直播第一村,热潮席卷下的梦想与现实。第二集:抠神正传,切记不要被消费主义裹挟第四集:狱外来信,刺杀霸凌者的错位人生,狱中的好友来信成为了照亮现实的光。第五集:乔爸乔妈,白发人送黑发人失独家庭之痛。第六集:出逃的“杀猪盘屠夫”,电影般的人生。
陈泗瀚的故事太触动了,愿他未来一切都好。
盲目的,失真的
来看楠姐,温柔中有力量,让我感受到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与平静,也让我看到人生百态~
小而深情,陌生人的故事,越看越觉得人生其实很简单,一个信念,一个内心安定的感觉,最好有一点对身边人正向的激励,这一辈子就很舒服了。
豆瓣小组真的好厉害,经常被当成选题去研究讨论写文章做内容。抠组都上著名访谈节目了,其他小组再努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