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候董建华发落

HD

主演:邓树荣,艾敬,李炜尚,邱礼涛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普通话年份:200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2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3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4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5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6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3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4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5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6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7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8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19等候董建华发落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等候董建华发落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一九八五年的香港,张有铭(李尚文 饰)是正值叛逆时期不知天高地厚的莽撞少年,某日,他跟随一群小混混劫持并且杀害了一对情侣,之后众人遭到警方的逮捕。张有铭因为尚未成年,因此并未得到判刑,而是被关进了监狱,“等候英女皇发落”。  没想到,这一等就是十年,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来到了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在即,一位名叫誉玲(艾敬 饰)的女子注意到了张有铭的存在。一来二去之间,两人竟然产生了信赖和感情。在梁忠勤议员(邓树荣 饰)的支持和帮助下,誉玲开始着手替张有铭翻案,并且联手很多有着和张有铭一样遭遇的人的亲属,向政府发出联合抗议。苏恩之争是,我不会游泳浴血擒魔爱情强气流触不到的爱别惹我致命诡计新九品芝麻官2024校园迷糊大王 二学期死前我想陪着你军火女王 第二季巨鲨之夺命鲨滩王者天下 第二季猫和老鼠:西部大冒险超级装备三岔口2005皇家师姐国语大地的女儿199412次列车格林第二季善始善终根西岛文学与土豆皮馅饼俱乐部牛×尘中之物新飞越比佛利第一季摩西密码红旗军演Life线上的我们猛鬼宝藏2023开学第一课超聪明动物第一季搭车遇狼惊魂记树上有个好地方2:美术老师的放羊班黑暗深处之惊魂夜O女人鱼之海牢物怪塞外奇侠我能看到成功率第三季绝命毒师 第五季鬼婆妈咪韶华若锦印度版第一滴血侦探小队KZ事件簿

 长篇影评

 1 ) 镜子

 这部片子有点像面镜子,关于电影内所涉及的人权法律人性民主等等问题的镜子,你通过它可能会看到你内心对这些问题这些现象的思索体悟,但也可能会看到的只是真实投射成的假象

 2 ) 理性的非理性


       我冇自由,失自由,伤心痛心,眼泪流。《等候特首董建华发落》没有了港片一贯的癫狂鬼马特性,收敛中暗含着一股力道。但是关于过去罪恶与如今悔过的矛盾冲突与思考还是少了点,整体来说叙事性上还是不错的。
       影片讨论的其实是件很矛盾的事情,一个人犯下那么残酷的罪行,如何去悔过补救重新做人?他的人生, 是否就该为一次一念之差与思想的不成熟买单?他毕竟是个重罪犯,可是他又是个少年犯,所谓可怜之人,亦必有可恨之处。
      可能这个电影对个人本身的思考不多,毕竟反人类和暴力倾向的人还是少数的,但至少可以告诫些青少年。对于社会大众如何去看待青少年犯和这种悲剧还是有正面价值的,像药家鑫那种案子,看问题是不是只有单独一面的声音。
      药家鑫不能悔过么?
      死刑或者其他刑罚与惩戒是不是也应该理性化?或许理性的社会应该兼顾这些人性的拯救,就像电影里面说的,惩戒不应该是种摧毁。很多的西方国家的法律条例里面基本上是没有死刑和终身监禁的,特别对于青少年犯,法律的刑罚更多是一种教育和惩戒与警示的作用,大多的刑罚期限在30年左右,特别严重的判刑是100多年的监禁,这种也很少见,而且往往实际刑期远远少于处罚期限,不存在死刑和终身监禁。一方面是出于人性考虑,另一方面是处于天主教国家的宗教传统的考虑。
      理性应该兼顾人性的,有时候这两点或许是没冲突的。理性首先应该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思考,是属于合乎逻辑的,而不是完全的按例办事。不人性的理性的存在可能是种非理性。这个影片更多的给我们带来的是对我们以往道德观念中强调的杀人偿命的理性的另一种声音,这种理性是否也存在不合理,是非理性的?
      好像药家鑫案子,一些人站在人性的角度要求判药家鑫死刑,其实可能是不人性的,就像站在道德的角度去杀掉不道德的人,本身就不道德,是种伪善。影片带来的思考是,对于青少年和大学生,年轻人的判刑应该是惩戒大过刑罚本身,刑罚不应该具备摧毁性。至于这个观念是否合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吧。但道德本身或许并不正义,亦或许并不合理。

附上:“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 “电车难题”,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解读: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
 

 3 ) 《等候董建华发落》黑暗或者光明,一部杰出的香港现实主义影片

 
题记:
我是你的上帝,我必与你同在,你不用害怕,不用彷徨。我必定坚固你,帮助你,用公义的右手来扶持你。
――――以赛亚书4章10节

当绝望成为视野里的全部,被囚的监房就再也无法平抑灵魂的生疼,于是,死亡成为拯救心灵苦难的唯一方式。
在整个华语电影界像《等候董建华发落》这样的题材也是不多见的,它能以客观的态度展现香港司法在易帜前后的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展现黑暗和不公是容易的,可是在展示里要保持公正的态度是不容易的。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因父之名》的一个场景,黑暗中奥康娜的歌声里,声援的火花自幽暗的天空落下,无论它是多幺微弱,可是它存在于每一个正直的人的心间。
许多年前,大陆有一部《少年犯》,但是和《等候董建华发落》比较,我们看到了它在思索层面上的差异,香港电影人因为地域不同,他们更能从社会良知和宏观法治的层面进行反思,对于惩治和人道主义的微秒有着更深层次的剖析。
《等候董建华发落》故事讲述了因为九七易帜对英女皇时期遗留的“等候女皇发落”的少年犯们命运的追索,从而反思整个司法制度和国际社会对惩治意义的态度,内容涉及了人道主义、司法公正和实践、良知以及青少年问题。
影片在董特首宣誓就责开始,BEYOND《我的愤怒》的歌声透着苍凉,新的世界,新旗的颜色,所有的香港同胞都在看着,承诺和事实的吻合度需要时间来证明。
邱礼涛对这部电影有着这样的论述: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可以拍一些有关弱势社群的电影,他们往往被大部份社会人仕在有心和无意之间疏忽,但其实不论是基于人道、人权的立场或勇敢面对问题的态度下,社会人仕都有必要正视他们活生生的存在。何况,香港从来都没有一部真正关心人权,甚至是罪犯的人权的电影。即使是回归了,我也不愿相信我们是生活在一个被压制的国度里,我们仍然享有文明和法治社会所赋予的言论自由,所以我很希望《等候董建华发落》可以以光影和声音的形式和社会大众见面。】
电影是娱乐,可是电影也有着记录历史的义务,邱导这部以小见大的电影客观记录着香港历史进程里的一部分,见证了个体在强势力量面前的无助和挣扎,他在呼唤良知和公义,他在用心呐喊,为了给那些悔过自新的少年犯有着重新做人的机会。
一组国旗、区旗、国徽的镜头是导演含蓄的提问,当世道改变的时候,发落是希望还是奢望。
影片的回忆从1985年开始,几条交叉的线索表现了当年香港下层民众的生活从而对“少年犯”的形成做了社会意义的反思,杀人的偶然性和惩戒的必然性对当年的少年犯而言并不十分明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古训再次应验,在镜头表现方面导演克制而简练,表姨夫剪虫喂鸟的戏对应着少女誉玲的命运,一只笼中小鸟注定的悲哀,而誉玲悲剧也因此而起。她同样成为少年犯。
时间已是1997年,出狱后已是社工的誉玲偶然机缘接触到了被判“等候英女皇发落”的在押少年犯銘仔,因为从文章中感受到的才华,渴望帮助这个在牢狱里的不幸青年。探监的戏中,一部“海明威文集”体现了导演对生命抗争的隐喻,为了解决同类型的问题。誉玲找到了正直的议员梁忠勤,希望通过他的力量帮助那些“等候英女皇发落”的在押少年犯。
在这部影片里,我第一次知道了国际人权法庭亦已裁定,无了期押后判刑是违反人权法的。
从此,梁议员和少年犯的家族们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争取权利的活动,导演将发生的一切像纪录片一样平静而客观记录着其中的失望、沮丧、挫折、坎坷和退缩,但梁议员等人坚持了下来。所有的镜头都很慢,压抑而窒息,人权和大众思维模式的差异,犯人权益和公众无度惩治愿望的差异,法治目的和惩戒意义,在一些导演都通过对话和镜头表现出来了。
还有,梁议员的那句话我也听懂了:做事是不能光计较后果的,该做的就要做。
在现实里,我们为了生活多少人放弃了原则和人格的尊严,又有多少人能够像西希弗斯一般永远着推动重负不懈努力?
许多人的放弃都有着客观的理由,无可指责,但是,凡事都有着第一个呼号的人,即便带来了死亡的代价,但他至少没有低下高昂的头颅,人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里,都应该为尊严和自由努力。这是人的使命,我们今天的努力联结着未来人们的希望,我们的行为也或多或少影响着以后的人们。
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他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宽恕的主题,在于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同情,在于导演的良心和正义感,这部题材沉重的现实主义作品的意义在于它没有回避矛盾,它深入进入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无论是艾敬和邓树荣都把握住了角色的性格特质,为我们在华语银幕上塑造着两个令人信服的银幕形象。
影片以纪录片的拍摄手法记录着香港的一个侧面,而影片的素材音乐如《九七悲秋分》和《韩国工运歌》等等恰到好处的运用让影片增色不少。
只要你看过影片,相信你不会忘记绝望的铭仔在监房自杀的一幕,《囚徒》的悲怆歌声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弱小生命的拼死抗争,我们更看到导演在视觉外想表达的东西。
任何社会体系都存在强势和弱势的对比,都存在在弱势群体被故意忽视的情况,那么,电影作为传播的一种力量,有义务成为良心和公正的呼唤者。
孩子们,在绝望中依旧顽强争取权利的强者姿态,让每一个屈服于命运的人反思自己,重新抬起头颅。
马太福音说:如果你们饶恕别人,天父上帝也必饶恕你们。我们看到《等待董建华发落》的内容和基调充满了人道主义和宽恕精神,当我们站在未来回思今朝,我们发现,沧桑过尽,恩怨早已不再重要。
生命里,只要我们学会宽容和宽恕,我们的未来一定充满了爱。
宽恕是什么?是在影片感人的是在快结束的时候,当年宝马山劫杀被杀者父亲致信特首为呼吁为銘仔减刑。
宽恕是什么?是誉玲12年后回到妈妈身边,妈妈煲的一碗热汤。
宽恕是什么?是梁议员太太对为了公众利益而对家庭的无奈忽视梁议员的原谅,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人类,有什么比宽恕更应该,人类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爱的力量超越了所有的磨难。
人类因为爱而存在!

独立影评人:OSAMA KAVKALU于寒鸦精舍 黄昏残阳下

2004年4月16日 星期五 17时17分

【附录:影片资料】
《等候董建华发落》香港2001
导演: 邱礼涛
编剧: 杨漪珊
演员: 李尚文、艾敬、邓树荣
片长: 106 分钟

【后记】
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我清醒意识到它将影响到我的人生走向,我知道,面对命运,逃避无济于事,所以,我依然在生命的逆境里昂扬起头颅,感谢王大仙推荐了这部电影,它让我明白生命的意义,人的一生,坎坷一直伴随着生命,但是,只要尚有呼吸,哪怕成为了西希弗斯,我也会一次次推动命运的负重,承担和超越是每个男人的使命。
超越自己,宽恕所有是男人应由的处事之道
谢谢,所有看了我文字的朋友,你们的鼓励和鞭策让我每一天都在努力。努力,不仅仅为了生存,努力,也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祝福所有的生命,因为缘分和我们拥有的世界。
再一次谢谢大家!

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
邮箱: [email protected]
 

 4 ) 无尽的等待!!!

“等候英女王发落”,刚听到这个罪名感觉还蛮好的,没有判死刑或无期,只是等待判决而已,但其实这个等待却一直遥遥无期,把一个少年变成了青年,也许还会一直变成老年。。。

本来“等候英女皇发落”按说是一条充满人性的法令,但却因为港府的变迁以及一些工作人员不负责的态度,而形同虚设,以致到回归后一些犯人的量刑居然比成年人还长。。。

从小就觉得相对无期的话宁愿被判死刑,起码一了百了,不会无休止的无自由的行尸走肉般活着。。。

PS:从来就很不屑“好死不如赖活着”这句话!

 5 ) 《我是愤怒》:只想吞千吨的怒火 、未去想失声呼喊

电影《等候董建华发落》在港片里面属于社会纪实题材。因涉及街坊工运、97回归及董特首等敏感话题,曾经长时间难得一见。没想到这电影通过网络在国内已经被公开传播,值得保存再看一遍。

故事的起源要追溯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回归前二十几名作奸犯科的未成年犯被当时的港英当局以“等候英女皇发落”、法外施恩为名,被无限期羁押长达十数年。到了97回归在即,议员梁忠勤、社工誉玲等有识之士开始为之奔走呼号。试图争取罪刑法定、合理羁押。但是直至97以后,为之努力的结果换来的却是一纸“等候董建华发落”。

第一次接触这部电影的观众,想法大概都是一致的:看看咋回事,杀人最少不应该轻判。不过,即便是不应该轻判、可是也没有这么办的:以押代判,形同无期监禁。这不是草菅人命吗?

懵懂少年受同伙胁迫致人死命,锒铛入狱、实在罪有应得。无奈港英当局司法程序积弊,致使多名未成年人犯被无限期羁押候审长达十余年。回归后又因积重难返、再被判最低刑期三十年,远超过成年人犯罪应负之刑责。同罪不同罚,违背罪刑法定基本法理。

影片从真实案例切入以此来揭露昔日司法制度的不尽如人意处,实在是一部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写实影片。

刑罚的社会意义的不在于以暴易暴,而是在于预防犯罪、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除非罪大恶极、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的社会败类,否则大多可以网开一面、给予洗心革面、悔过救赎的一线生机。而影片中讲述的真实案例,则是意在揭批九七前后文过饰非的文牍歪风以及昂首天外、闭门造车的官僚作风。

内地女歌手艾敬在片中出演女主角,而且由始至终的通篇人物、戏份很重。沈阳姑娘艾敬,在内地曾经是知名的摇滚女青年、民谣一姐,经典曲目是民谣曲风的《我的1997》。作为非专业演员 ,艾敬在本片中的的出演分外引人关注。既是亮点,也是槽点。由于缺乏必要的表演张力,人物塑造不够丰满。说得直白些,就是艾敬演得很烂。

其实想要成为一名好演员,首先要有开放的心态、发散的思维,善于揣摩人物内心。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由表及里彰显出来。这样才能调动电影观众的情绪和易位思考,引起共鸣烘托剧情升华电影主题。作为上镜经验不成熟的女文青,艾敬在银幕上难掩非专业演员的通病。结果上镜表演往往就是本色出演,悉听导演调动。一言一行、眉宇之间,多数时候都是在做戏:或者保守、拘谨、唯命是从;或者张弛失度、大悲大喜、一惊一乍。这样的演员,说到底是不懂得怎么学习、从而失去了进步的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主打曲是BEYOND乐队的《我是愤怒》。歌词充满爆炸式的愤怒和几近呐喊的宣泄、“只想吞千吨的怒火”。《我是愤怒》是四子时期创作的一首带流行金属曲风的摇滚作品。收录于Beyond1993年5月发行的粤语专辑《乐与怒》内,最早出现在另外一部香港电影《醉生梦死之湾仔之虎》(1994)里面充当插曲。

与你遇着在路途

你莫退避

我是愤怒

几多虚假的好汉

都睇不起

只想吞千吨的怒火

未去想失声呼叫

i'll never die i'll never cry you'll see

专辑《乐与怒》一度成为BEYOND乐队回归摇滚的宣言。不料一个月后家驹在东京演出现场遭遇不幸伤重不治,再没有机会把自己想要的音乐奉献给大家。

 6 ) 邱礼涛也能拍出这么写实的电影啊

完全没有想到一向剑走偏锋拍cult电影的邱礼涛拍了一部这么写实的电影,直接把回归以后特区政府如何处理港英政府遗留问题摆上台面。 从来不知以前的香港还有等候英女皇发落这样一种刑罚,片中那些事件的确震撼,也的确很难处理,也的确表明了当时的很多香港人对97后特区政府的不信任。包括最后董特首的处理,可以说是导演把自己的不满借电影直接骂出来了,胆肥啊(借犯人之口直接骂董建华),当然也可能只是如实的记录。所以这部电影真的是没有一点藏着掖着。 电影中反映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最终如何处理,看完我也一直纠结,韩日好像判罚比较松,当时还觉得放过了很多该死的熊孩子。而电影里面香港却如此不讲情面,又觉得青少年心智不成熟这一条好像有道理。杰作看完就是让人思考啊。 此片剪辑了很多回归时的政治画面,特别是董建华向李鹏宣誓那段,寓意颇深。 该片无明星,无知名演员(唯一认得的还是大陆曾经火急一时的歌星艾敬),但演得都像当事人一样,特别是梁议员印象深刻。 本片配乐一流,特别是片尾曲选用了BYEND的《我是愤怒》,太棒。杰作,不容错过。

 短评

非常诧异以豆娘的尿性这条目竟然还能存活下来,论题材的敏感性这片子可以说直接秒杀很多大陆禁片,政治、法律、人权、香港回归、基本法,口号喊得一个比一个响。虽然取材自跑马地双尸案,不过片中倒没有太多的血腥暴力因素。评完了,坐等豆娘删广播

7分钟前
  • scofieldd
  • 还行

2010年的邱sir在拍《秋瑾传》,艾敬在为她自己的艺术展忙活,谁还曾记得当年的铭仔?

9分钟前
  • 啃啃啃啃啃啃
  • 推荐

题材好。好郁闷的结局。很真实……个别台词应该有得到董建华的确定吧。邱导总能感人肺腑。比讲绝食抗议的西雅图战争拍得好多了。当惩罚变成摧残,当画面变黑白,兄弟们哭成一片,绝望之后的看开,时间是公平的,开心和不开心的,都会过去。一部上窜到人权法制高度的讲述亲情和原谅的电影

13分钟前
  • 咕咕
  • 推荐

Woo... 可否争番一囗气 Woo... 真本性怎可以改

15分钟前
  • 星游
  • 推荐

配合香港现状服用 效果窒息 欲哭无泪 每一句话都有所指 被丢来丢去等候发落的青年也只是想找到妈妈

16分钟前
  • igrɛkonze
  • 推荐

非利益相关体有多少会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

21分钟前
  • nadja
  • 还行

比较震撼的题材,但是作为电影,并不优秀,拍成伪纪录片的形式可能会更好

24分钟前
  • 苏简希ai装死
  • 还行

除了题材外。其实没太多好说的,邱礼涛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掌控这种题材。

2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几段配乐是亮点,少女这条线本为了对比同样犯过错误的未成年人在监牢外亦得到救赎,但艾静的表演实在一般,整个线最终落入狗血实属败笔。少年犯到政治这条线很好,站在少年犯的角度,亦让人去了解所谓等候英女皇宣判是一种怎样的煎熬与绝望,但结局突然太过积极向上,快到让人以为看了另一部片的结尾

28分钟前
  • GS
  • 推荐

中央滋瓷不滋瓷啊

32分钟前
  • 蚵仔煎
  • 力荐

人权法律民主,圣母一定泪眼朦胧的跟着梁议员呐喊。但是我早就看出来,那些久经宦海权谋老到的官员,他们知道的是这些人即使释放出来,在社会也是受到歧视,也不能正常的找工作,反而活得更苦,也更有再次犯罪的危险。

37分钟前
  • 阿瞒冲起来
  • 推荐

一部极具社会责任感的写实影片,赤裸裸的真实感让人触目惊心

41分钟前
  • 笑挽冷风
  • 推荐

一流题材 三流剧情 在不同的价值体系中没有自己的立足点 试着对社会对制度有所批判 却沦为肤浅地为罪恶洗白 试问如果铭仔不靓 不会写诗 穷凶极恶 那“理性”“人权”“法律”的基石又在哪里呢?(何况真实事件更惨绝人寰)

42分钟前
  • harumi
  • 还行

2+。前半部分真诚而烂,最后部分纯烂。

44分钟前
  • ddddddddd
  • 较差

是你要带我来香港的,还说这里是天堂,这里没有一个是好人,连你也是一样。

47分钟前
  • 失控的蘑菇
  • 还行

感觉是对整个当代香港的隐喻,年轻时走错一步,之后再也无法回头,所有制度都来解决一次,但谁都解决不了,归家无门,叛离无路,而当初的错误,归根到底是父母家庭的错。

51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很美妙,由于政权的交接,形成了一种真空人。可惜这种恰到好处的中间状态随着交接仪式的完成,又回落成了一种浅层的抒情。

52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许多场景让人想起千言万语……未知的东西对人最是折磨,搬到法律与人权的夹缝中更显得逼迫。这才是正儿八经的邱礼涛吧。艾敬的角色扮得还可以,但是广东话真的是……~!@#$%^&……

53分钟前
  • 烏滌非
  • 推荐

三星半优点:(剧透)姨丈剪掉蚂蚱的头,然后猥亵女主。如果女主代表香港,蚂蚱代表我等屁民,那谁是姨丈?开场董建华的大后背,对面议员的惊恐表情,一边坐的是大陆,一边坐的是香港,表现97香港人的恐惧。少年犯被政府当球踢,就用镜头表现当年的少年犯踢球。被歧视的北姑、少年犯、被迫沉默的工人、子女,串联,丘礼涛的故事是带着人文关怀的。港版《天注定》,但感觉比后者更有力度。男主与女主的弧光都是和解,一个是跟自己的罪行(赎罪),一个是跟男主罪行和自己母亲(其实也是自己)。女主这边带出的主题很有趣:普通人跟罪犯的边界在哪?罪犯罪行与权利有无关系?问题:监狱隔音玻璃怎么又听到了对面的声音。用嘴说出口的主题太多。街头打孩子的父亲,出现得毫无道理,硬来。各种糙,代入不进导演情境这部片就很难下咽。女主表演有点尬

54分钟前
  • 观天
  • 还行

原来一个平庸的导演真的能够把一个不错的ideal弄糟...

59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