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绝2018

HD中字

主演:迈克尔·佩纳,丽兹·卡潘,伊瑟尔·布罗萨德,麦克·柯尔特,艾玛·布斯,莱斯·施拉普内尔,埃丽卡·特伦布莱,莉莉·阿斯佩尔,汤姆·莱利,伊万娜·基夫科维奇,阿梅利亚·克劳奇,桑德拉·特蕾丝,尼古拉·肯特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灭绝2018 剧照 NO.1灭绝2018 剧照 NO.2灭绝2018 剧照 NO.3灭绝2018 剧照 NO.4灭绝2018 剧照 NO.5灭绝2018 剧照 NO.6灭绝2018 剧照 NO.13灭绝2018 剧照 NO.14灭绝2018 剧照 NO.15灭绝2018 剧照 NO.16灭绝2018 剧照 NO.17灭绝2018 剧照 NO.18灭绝2018 剧照 NO.19灭绝2018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灭绝2018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位未来的工薪阶层父亲反复梦到被未知力量摧毁。当他的噩梦开始影响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时,他便很快意识到,外星人的无情攻击开始摧毁地球,而这些噩梦也许是骇人现实的关键线索。随着入侵者一波又一波的凌厉攻击,他必须寻找保护家人的力量,并弄清自己的真实身份。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少年如歌月亮中的亚马逊女人打开生活的正确方式冻结的希望创业吧,骚年秘密入侵2023猎杀天眼麻辣教师谎言屋第五季沉默的舰队第一季~东京湾大海战~

 长篇影评

 1 ) 《湮灭》告诉我们:外星考察,千万别带生物学家

湮灭,其实是一部伪装成科幻惊悚的生态纪录片。

*剧透预警

《湮灭》上映了,就是那个星云奖打败了《三体》的科幻小说改编的电影。

据说导演亚历克斯·嘉兰没有看完小说,而是选取了其中一小段故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讲了一个不复杂的故事——

外星人入侵地球,带来了一种神秘的“闪光”,它能折射所有东西,包括DNA。

以生物学家莉娜为首的几个女性科学家,就进入了这块被称为“X区域”的生态灾害之地探险,遭遇了各种可怕的事件。

比如吃了人之后能发出受害者的声音的野猪……

本应该在家里的丈夫,却莫名奇妙地横尸眼前……

内脏在身体里流动……

还有诡异到极点的透明鱼,长出水晶的树,角上开花的鹿……

结果不用说了,考察队就像片名一样,被感染,变异,然后全灭。

只有莉娜一人幸存。

为什么又派这么废物的队伍执行关乎人类存亡的任务?

为什么主角这么没有常识,一进入x区域就不顾危险各种作死?

嗯,因为主角是个生物学家呀(微笑)。

作为一个生物狗,这部作品呈现出的一种科幻小说里少有的,对于生态圈发自内心的热爱,精准地戳中了我。

生物学家的假期照片,图源:果壳自然控

故事的所有细节,都跟随着生物学家的视角展开。莉娜背负着科研任务进入这个区域,要弄清神秘的DNA变异,观察的是这个世界本身,是所有生物的运转。

外星人?生命危险?失忆的丈夫? 队友死了?

都不重要。

因此,当科考队员们一一挂掉,普通观众内心WTF时,我的内心很平静:嗨,这就是生物学家的真实写照啊。

生物学家很危险

1、作死?对不起,我们生物学家,真的控记不住记几的手

科幻片有一个常见套路:面对未知,为了推进情节,往往会安排一个科学家兴奋地脱下面罩,然后灾难开始了……

《湮灭》也是这样,小说一开头,莉娜全副武装进入X区域,第一件事就是去近距离接触墙上花体字一样的神秘生物。

“互相连接的花体字实际上应该是某种真菌或真核生物。紧密而卷曲的细丝从墙上生长出来,带着泥土气息,还透出一丝淡淡的腐败蜂蜜味儿。” ——《遗落的南境1:湮灭》

喂喂,直接用手摸?不需要防护吗?实验室安全常识呢?高级研究人员怎么会犯这些低级错误?

其实,生物学家比谁都知道这其中有多危险。不用你们说,她就先开始自我吐槽了:

“不管那是什么,别去碰它。但我被这一新发现迷住了。假如我产生触碰墙上文字的冲动,将无法阻止自己……让我感觉兴奋与恐惧相交织。”——《遗落的南境1:湮灭》

但是,生物学家是靠什么吃饭的?探究的欲望,对生命奥秘的好奇心。在一整个世界的未知生物面前,哪个生物学家能控制住自己的手?

体内的科学之魂熊熊燃烧, 让她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

2、 面对危险,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怕死,而是采样。

《湮灭》的探险小队由不同职业的专家组成,搭配合理。勘测员专注于给地图添加各种细节,人类学家跑到四分之一英里外去查看残破的小屋,心理学家留在帐篷里写日志。

生物学家干了啥大事呢?

她花了一小时观察一只躲在树叶后面,红绿相间的小树蛙。然后又花了一小时追踪闪烁着虹彩的黑蜻蜓,研究它是否该存在于海平面的高度。

电影里,莉娜刚与吃人怪兽搏斗完,大家惊魂未定,她就淡定地从还没凉的怪兽口腔里挖了一些上皮细胞取样。

“这许多天来一直听见那怪物的叫声,我几乎想一睹其真容。当生存才是唯一要旨,我残存的科学家思维竟又重新聚合,试图进行逻辑分析?” ——《遗落的南境1:湮灭》

3、 我中毒/变异了?那正好,不愁实验品了!

小说里,生物学家受到了可能的孢子感染和环境侵蚀。看着自己的身体一步步产生变化,她毫不担心自己啥时候会挂,反而在自己身上做起了实验观察。

“我吸收了该生物的孢子,有可能导致导致样本作出某种反应。我没有合适的医疗设备,无法检测自从那次遭遇之后,我的身体与思维是否产生了进一步的变化。” ——《遗落的南境1:湮灭》

跟她同行的伙伴感叹道:“如果我中毒变异了,那她绝对会先在我身上采个样。”

尸体?先让我采个样,谢谢。

更夸张的是,当自己被感染,队友们生死未卜,X区域不断向外扩展吞噬,一切问题都等待解决的时候,生物学家的关注点却被一只蟑螂吸引了过去:

“他们刚刚在这儿喷了杀虫剂。我能闻得出来。你可以看到它的甲壳上有泡沫的痕迹。杀虫剂能杀死它们,也能让它们陷入迷惑,使它们无法呼吸。它们不断地尝试逃离已经进入体内的物质。”——《遗落的南境2:当权者》

喂!快醒醒啊!但生物学家就是这样一种人——

比起外星入侵、危险和死亡,他们永远觉得搞科研更有趣。

所以,用这种心态去看待电影的话,那些不明所以、云山雾绕的诡异情节也就好理解了:

与其说这是一部科幻惊悚片,还不如说是一部外星生态纪录片。生物学家眼里,危险的外星禁区,跟游乐场里的海洋球池没什么区别。

闪着诡异光晕的“泡泡膜”

长出真菌孢子的尸体

真·梅花鹿

水里的变异体

一切都是那么宁静美好,看完你也愿意像乔希那样,化为一颗树人,静静生在在这里就好。

而整个《湮灭》的核心也在于此:这个世界自有一套精密繁复运作方式,相比之下,人类一点也不重要。

生物学家=猪队友?

你以为只有《湮灭》里的生物学家这么渣吗?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的。

《普罗米修斯》里的生物学家米尔本,看到异形幼体后兴奋到上手摸摸,还亲切地称呼它为“小可爱”。不出意外,他因此挂了。

异形幼体,很淑女……?!《普罗米修斯》

《水形物语》也有这么一个生物学家,对自己的实验动物——鱼人产生了同情心理,不忍心解剖而放走了它。

《环太平洋》里的生物学家,更是深爱着“入侵地球的怪兽”,不仅对怪兽的生理结构了如指掌,为了知道它们在想什么,不惜亲自上阵,把自己的大脑跟怪兽建立了神经桥连接。

所幸,这个冒险之举带来了意外的贡献——人类从怪兽的大脑里获取了入侵计划,从而拯救了地球。

所有人都在逃命,只有他在看怪兽。《环太平洋》

不过《异星觉醒》就没这么幸运了。当空间站意外捕获了一只休眠的外星生物体,飞船上生物学家高兴坏了,执意要做实验唤醒它,给它起名叫“凯文”,结果得到了一只狂暴的怪物。当怪物杀人之后,生物学家高喊着“都是人类的错!”,牺牲自己保护了它。

现实里的生物学家,也是这么敬(zuo)业(si)的

是不是生物学家得罪了什么编剧导演,搞得大家都要拍电影黑他们?

其实生活中,他们也没正常多少。

1983年,为了验证幽门螺杆菌是胃病的元凶,巴里·马歇尔亲自服用了一试管的幽门螺杆菌培养液,后来他成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的得主。

巴里·马歇尔

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被非洲树蛇咬了之后,开始记录自己被蛇咬的症状,还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观察机会。他甚至拒绝去看医生,因为这会干扰症状记录。

不幸的是,3天后施密特去世了,却也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观察资料。

卡尔·施密特

被誉为“遗传学之父”的孟德尔生前也被当做怪人,因为他整天就在捣鼓那块豌豆田地、做不被人所理解的杂交实验。直到孟德尔死后16年,他所发现的遗传学定律才被人所肯定。

现实中,将自己贡献给科研的生物学家太多太多,他们看似“猪队友”“不靠谱”,恰恰说明了对科学这份事业的觉悟。

不过当外星人来了,我建议你先干掉他们……

📃| 责编 | 船长

🖋| 作者 |苏小七,《不存在日报》记者,本体是白鼬。

 2 ) 如何把没有故事的原著第一部改编得煞有介事地自圆其说

观影前一天连夜补看原著,看后情绪很复杂,既期待观影,又发现这种期待大打折扣。《遗落的南境》有三部,《湮灭》是第一部,第一部专注挖坑,挖了很多坑,都需要在第二第三部慢慢填上。换一种说法就是,《湮灭》在情节推进上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交代背景和营造“氛围”。希区柯克说:最恐怖的不是炸弹爆炸那一刻,而是大家相视等待炸弹爆炸的氛围。作为非科幻迷的普通读者,我理解《遗》超越《三体》获得星云奖可能就在于它对这种诡异、恐惧和玄幻氛围的渲染,更准确地说《遗》是一部志怪小说。但小说归小说,当把一个缺乏戏剧冲突的故事搬上荧幕,如何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吸引观众不走神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当然,另一方面,我很期待看到X秘境、地下塔里流动的苔藓文字、发光的娜塔莉波曼长啥样。 电影最终还是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变(据说导演承认自己没有读完原著。。orz)。平心而论,我真是庆幸电影做出了这种改编,至少坑基本都被填上了,一部电影自己能自圆其说,不至于让你在结尾开始拉字幕的时候一副what the f**的表情,觉得导演除了勾引你看续集没干其他事。这么说吧,《湮灭》小说情节可以几句话概括:生物学家为丈夫进入X秘境,在地下塔里发现流动的苔藓生物(爬行者)在书写鸡汤文字,而且整个地下塔是一个活体。为了解密,生物学家又去了灯塔,发现灯塔里有以前灯塔管理员的照片和科考队员的日记,哦还有心理学家领队是个bitch,结束!可是留得坑太多了,地下塔是啥?爬行者是啥?鸡汤文字什么含义?灯塔管理员有什么关联?日记记录了什么?回来的丈夫为啥失忆?心理学家领队为啥如此阴险毒辣?基本一个坑都没有填。如果电影忠实原著,把这些问题都留到续集,我觉得观众可以把电影院拆了。有兴趣的看看小说第二三部,发现脑洞大到无法收住,相比之下第一部除了造势放烟幕弹,啥都没交代。 我觉得电影开始对X秘境作用机理的交代还是不错的。DNA之间的reflection,随着五名科考队员的深入而得到揭示。X秘境里的生物之间会通过DNA的相互映射而产生稀奇古怪的杂交物种,比如长着鲨鱼牙齿的鳄鱼,头上长梅花的梅花鹿,长成人形的植物,同株开出百合玫瑰的鲜花,咬死人继而发出人类声音的灰熊。。。所以当物理学家发现自己手臂开始长出藤蔓,精神开始崩溃。如果电影按照这个套路再深挖下去,可能故事逻辑更连续和一致。但是后来电影又被毫无铺垫地带回原著,原著第二三部交代X秘境最主要的作用机制是对生物体进行克隆复制。所以导演才设计了灯塔里Kane自焚后随即又出现了一个Kane,Lena盯着白光看又复制了一个Lena两人“共跳现代舞”的场景。导演对原著的致敬却让观众觉得非常突兀。另外DNA的reflection在片里真是深究不得,有机体之间reflection也就算了,为啥非生物体的冰冻海水也reflect了树木的形状DNA,长出沙滩冰雕的既视感呢? 电影把五个女性科考队员的消失处理成《无人生还》的节奏也是对原著的有益改编。原著中队员的冲突更多是人性使然,说得更确切一点,是心理学家的小阴暗。语言学家还没进X秘境就怂了退了,人类学家是被心理学家当成对付地下塔怪物的挡箭牌牺牲了,勘探员被心理学家离间和Lena产生间隙,在Lena变异后有意射杀Lena结果被Lena一枪毙命。原著这么设计情节有其道理,因为后面交代心理学家领队是X秘境里地外生物的带路党,她希望带着源源不断的科考队员来献祭。但电影说不了那么多所以然,于是把其他队员的消失处理成秘境里其他生物的攻击,一个在野外被变异灰熊咬走,另一个在破败民宿精神崩溃被灰熊攻击,接着一个发现自己被藤蔓附身,生无可恋,然后领队直接在地下塔被白光湮灭,只剩下主角光环闪耀的Lena在灯塔孤军奋战。这么处理至少场景丰富了很多,给观众的感官带来不同的刺激。否则按照原著就一个地下塔,仅有闪着绿光不停流动的苔藓,难免枯燥。 平心而论,电影对X秘境风光的展现还是非常有艺术感的。琉璃幻彩的日光,苍翠欲滴的树荫,人体做拉奥孔状的地洞入口,以及LenaA与镜面LenaB的那段双人现代舞让我有一种黑天鹅重现的错觉。是部用了心改编的电影,弥补了小说情节不足的硬伤,至于观众的观影感受就智者见智了。

 3 ) 重要无比却又毫无意义的基因——湮灭究竟湮灭了什么

Annihilation这部影片是改编自小说原作的,然而不知是值得庆幸还是遗憾,我并未事先拜读过这部杰夫·范德米尔的著名作品。单纯就一部科幻电影来讲,我认为它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湮灭了一切同类电影的套路,并实实在在的给观影者带来了冲击。

女主 Lena 是一名基因生物学教授,有七年的从军背景,丈夫Kane 亦是一名军人。然而自上次执行任务后,丈夫便音信皆无,直到一年后才突然出现在家中,却性情大变,神情恍惚,而且身患重病吐血不止。原来他所在的部队参与了对「X区域」——一个由小行星坠落后形成的不断扩大的圆形立场区域 的实地调查。没人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而所有踏入过的人中,只有他成功返回了。因为期望找到拯救丈夫的方法,女主毅然参加了由另外四名女性科学家组成的调查团,决心再入该区域一探究竟。

假如你也具有相当的生物背景,并试图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跟上这部影片的节奏,那么你脑子里只会反复不断的出现“怎么可能”这四个字。看到最后高潮部分时,你的脑中则会浮现出“这是什么鬼”这个念头。这是一部需要跳出狭隘专业知识,从可能性的大格局上观看的影片。如果您无法放弃对现代基因生物学的固执,那么这部影片并不适合您,因为它会严重影响您的心情,并且耽误您的论文进度。

对于已经看过这部片子的人而言,它很大程度上又是一部星际穿越样的影片。对于剧情的理解,每个人也许不大相同;对其中一些情节,也许或多或少大家都有些疑问。在此处我只表达一下我个人的见解,对结局的分析,以及对整片立意的讨论。其中部分段落可能包含一些基础的生物知识,如不感兴趣可以跳过直接看结论。

=================剧透的分割线=================

1.女主为何一定要亲自进入隔离区,而不待在实验室?

正常时间轴女主刚到X区时,心理学家领队层告诉她,她丈夫目前的症状是全身性多器官出血。一般来讲,作为一个医学院的教授,女主的想法一定是:未知病原体(Pathogen)导致的感染。那个口鼻流血的症状,相信所有相关人员第一反应,都是臭名昭著的(出血热病毒)Ebola virus。然而他们之间交换过体液(接吻),也一同呼吸,因此病原的传播途径很可能既不是体液,也不是空气或者飞沫。X区域并未隔离空气水源与外界交互,因此要么就是食物,要么就是其他生物,比如昆虫媒介进行传播。那么女主显然需要搞到这个样本,就必须亲自走一趟才行,更不用说还有可能根本就是别的未知原因导致的。这也是为何她说“待在这里对我来说毫无意义。”

典型的病原体传播途径

2.小队为何刚进入时会失忆?

目前的主流科学认知中,掌管记忆的大脑部分是边缘系统(limbic cortex)中一个回型的区域,称作海马体( hippocampus )。因为记忆的形成是由一系列发生在该区域的电—化学信号传递完成的,突触间产生和接受大量的电信号来操纵整个机体,而基因的突变和修改很容易可以改变这些信号及调控机制中的一环,导致记忆不能正确形成。剧中这个立场,被称作shimmer,我理解可能是某种特殊的波或者信号,可以有意识的干扰和编译生物体的基因造成突变。简而言之,脑部作为神经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显然首当其中的受到这种神秘信号的干扰或者影响,发生突变,从而影响到记忆区域。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女主失去意识的情况下总会闪回记忆中过去的片段。

边缘系统的区域

此外,虽然有些不甘,但人的性格,情绪甚至自我认知,很大程度上都是脑组织电信号活动的结果。一个著名的事例就是Phineas Gage在1848年由于爆炸事故被铁管击穿头部,导致损伤了大部分前额皮质(prefrontal cortex)。幸存后的他性情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仿佛成了另一个人。在受到这种波的影响下,相关脑部细胞或蛋白的基因发生了改变,这也解释了为何队员们出现了自残,歇斯底里等症状。

3.关于物种的形态突变。

影片出我们看到了长着鲨鱼牙齿的鳄鱼,开着不同样子和颜色花朵的同种植物,角上开花的变异鹿,化作真菌的士兵以及变成开花植物的人等等。这一切都可能么?是为何会存在的呢?实际上,生物体中存在的大量基因,实际上就是几种化学结构搭配产生的密码组。其主要作用是就是帮助机体按照正确的顺序产生蛋白。而蛋白本身,就好比建筑材料的钢筋水泥,房子盖成什么样,高楼还是平方,红的还是蓝的,这都取决于设计图纸,目前机制还不完全明了。但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是剧中提到了的HOX基因——同源异型基因。’这决定了我们的五根手指长在手上,鼻子长在脸而不是腰上,口腔里没有异形一样能弹出来的脑袋。当它发生突变,物种的样子也会发生变化。

在自然的突变过程中,一种理论是基因通常可能产生有害突变,有义突变或者中性突变,而核心基因通常会被备份,以免有害突变传递给子代,产生无可挽回的后果。然而,这种以上描述是基于细胞水平的。在高等生物体内,获得了新功能的突变也通常是有害的,会最终导致该个体的毁灭。癌症细胞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当原癌基因被激活后,一系列的有义突变使得癌细胞不断获得新的能力,从而可以绕过免疫系统的清理,生成血管提供养料以及转移到其他部位。

肿瘤实际上是由获得不同突变的许多癌细胞群组成

因此剧中的突变,我认为不是自然产生,或者单纯由辐射或化学诱导的无差别盲目突变。它更像是一种受控制的基因编辑、修饰,是人为造成的。剧中提到了X区域内所有的光电波都无法传出,那么假设这一切都是有意为之,就说得通了。坠毁的小行星中含有某种外星智慧,它利用特定波长的光波,化学成分以及特殊辐射等作为工具,人为的对目标基因进行修改。

紫外线,例子辐射等都可以作为手段来改变DNA结构

DNA结构损伤导致的突变

人类目前的科技无法做到在活体上对已分化细胞进行修改,并使之毫无冲突的在该个体中表达,然而并不代表外星科技就做不到。理论上来讲,通过特定手段去诱导已分化的体细胞产生诱导干细胞(IPSCs),然后再通过基因修改来使其定向分化成其他种类的细胞,也并不是不可能。这个神秘的“外星射线”并没有无中生有的制造物种,而是从它覆盖范围内的基因库中进行拼接重组罢了,就好像玩乐高积木的小孩一样。这就是为何剧中没有出现长着七百六十条腿挥舞着带镰刀的触手的巨大蛇颈龙怪物,因为X区覆盖下并没有这种生物的基因存在。

iPSCs诱导生成,Kazutoshi Takahashi教授,2013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4.为何变异熊会发出死亡女队员的哭喊声?

有些人认为这是因为变异熊掌握了人的语言,对这一观点我是不大赞同的。熊在杀死女队员之前并没有获得这种学人说话的能力,倘若它之后又发生了突变,脑部发生了变异从而获得人类的大脑结构,那么它的表现行为就不该像一只野兽。我们知道,人类大脑中掌管语言的中枢,主要是布洛卡区(Broca's)以及韦尼克区(Wernicke's),分别负责语言的表达以及接收理解能力。而这两个区域,在动物脑内,是并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学舌的鹦鹉也好,听话的小狗也罢,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你的语言,或者使用语言来进行回应。这只是条件反射以及情感理解带来的错觉而已。因此变异熊应该并非使用语言来试图与其他队友进行沟通。

人脑内的语言中枢

但为何它可以对死去队员的话语和声音进行模仿呢?这就是我认为揭示该片主旨的第一个线索。物理学家队员(就是后来变成植物的那位)在剧中说,无法与外界沟通的原因,就是这个屏障把所有电磁波,光波,以及DNA都禁锢在了该区域内。有人常说,人死后灵魂去了哪里?按照主流科学界的观点,人的灵魂无非是脑神经活动产生的一系列电信号罢了。那么有没有可能,人死后灵魂作为一系列最后的脑活动电信号,以波的形式发射出去,又被禁锢在了这个区域里?通常来讲,它会以光速飞散到宇宙中不断消亡衰减,然而这个特殊环境似的其不会遭受同样命运,因此仍然存在在此处。当熊接收到这一特殊的波时,它便可以发出这最后的哭喊,但只是由于其喉骨结构与人类不同,因此无法像人类一样清楚而已。

5.复制人和湮灭。

女主来到灯塔,钻入地洞后发现湮灭成一团能量体的女领队。她的一滴血滴入其中,导致这团能量体变成了与她相同的样子。结合之前所有的讨论,这看似极其意识流的一幕便可以解释了。能量体,或者说物质团原先包含了足够表达一个成年人所需的能量。在从血细胞中获得女主的基因序列后,利用这些能量迅速复制出了一个女主的克隆体。而之前走出X区的女主的丈夫,通过录像中获得的信息也就可以十分明确了,也并非本体。 annihilation,原意中也有彻底毁灭某事物,完全释放能量的含义,这也恰好对应了这一幕中女队长被彻底毁灭并转化成了能量体。

造血干细胞分化层级

至于血细胞不能在血液中分裂增殖,而是应该在骨髓中增殖这件事,就当做是诱导了血细胞回复多能性好了,毕竟那个细胞形态也不是正常的血细胞。

6. 结局。

正如我开始所说的,这部片子摧毁了所有同类故事的套路。我说的这类故事,实际上就是外星人入侵题材。我们总是在想外星生命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他们有几个头,有几只眼睛,或者长得什么样子;他们的科技和文明什么样,他们如果来侵略地球,我们的武器怎么抵抗。实际上,作为宇宙中渺小的一粒沙,很多时候人类对生命形式的理解太过于狭隘了。我们总是在找有水和大气的星球,找所谓温度适宜的黄金轨道,实际上,也许地外的生命形式干脆就不需要这些玩意,他们也许甚至都不需要肉体。

该剧中,外星坠落的小行星,其中并不包含任何狭义的生命物质。既没有氨基酸,也没有蛋白或者核苷酸等一切生命所需的化学成分。然而这并不代表它就不是智慧生命,恰恰相反,我认为它描述了一种能量体生命对地球进行殖民的过程。以坠落原点灯塔为中心,它首先建立了一个能量场来收集生物,化学能以及电磁波。同时它把区域内当做了自己的基因工程实验室,收集本地生物的基因,并加以人工的突变改造,试图制造出适合自己的载体。

随着掌握了越来越多的生物遗传信息,它开始逐渐可以操纵高级生命的生长调控,在获得了人类的基因组后,它判断出这是在最高级和适合的生物,并希望以此为蓝本制造自己的载体。作为能量生物,我认为它有可能与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思想都有联结,并形成了一个信息网路,就好像星际争霸中的虫族一样。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女主遇到了两头动作完全一致的鹿。当这个生命体第一次复制出载体,就是男主,并试图走到外界时,也许是技术不完善,或者信息量不足,导致这个个体无法完全适应外界环境。但女主一行人的到来给了它又一次机会,最终获得了足够的信息量,完善了载体。

影片采用了倒叙的形式,其中所有的一切都是女主的一家之言,那么最后究竟是女主还是复制体活着出来了,这就很难说了。但有一个细节是,此前女主的所有动作,复制体都能完美的模仿,只有面对攻击动作时,它的反应会快女主一部。这说明它作为一个能量体生物,女主的脑电波也在其控制或者感知范围内,它有能力预知她的下一部动作。在这种情况下,复制体没理由会在最后一刻被女主拉开燃烧弹然后甩手跑掉,即便它不知道这个炸弹是有害的,但至少让女主跑掉这件事并不可能发生。 当该生物彻底完善了载体后,X区域的实验室自然也没有意义了。于是它主动撤销了屏障,并以女主的身份走了出去。由于是受到统一脑波链接的,当屏障撤下,所有波不再受到阻隔,它也立刻有机会远程修复男主复制体的缺陷,因此男主的复制体也得以幸存。

影片最后两人的对话中,女主问:你不是Kane。答曰:不是。随即反问:你不是Lena。沉默,一个意味深长的对视,一个尽在不言中的相拥。这个结局已经很明显了,入侵获得了成功,地球源生物种的时代即将湮灭,而他们将是新世界的亚当和夏娃。

=============================================

本部影片的立意感觉很新颖,也是我今年第一部感兴趣的科幻片,实际观看后感觉最后场面略有些意识流了,整个片场也是鸦雀无声,结束后观众久久不能散去。电影在对探索主线的描述中,也多次插入了男女主感情的回忆片段,让观众逐渐了解到两人生活中隔阂产生的经过和原因,不得不感慨两个渐行渐远的灵魂,沉默和背叛,也会导致一段感情的湮灭。但比起我一生的故事来说,这些感情描述却也不是必不可少的,可能会使有些观众感到沉闷和拖沓。

散场后我沿着停车场的小道走出去,这里的二月末早已夏意阑珊,晚风中有透着褪去燥热气味的些许凉意。深吸一口气,不仅想这身边的草木河流,苍穹宇宙都恰到好处的让我们得以繁衍生息,不知是单纯的幸运还是真有更高级的文明在暗中安排一切。作为生物工作者,我们认为无比重要的基因,实际上却可能只如同其他文明手中的儿童玩具一般。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能送活人上月球,却无法自由自在的调控一个细胞。人类之渺小,宇宙之广大,我们对自己的科技,的确是过于自信了。如果说这部电影要湮灭什么,但愿能湮灭的是所有科学工作者盲目自大的心吧。

 4 ) 克苏鲁与新怪谭

之前有朋友想让我出一篇《湮灭》的文字,我犯懒没写。后来热度渐渐过了,也就打算放弃。再后来看到影片被引进公映,我寻思要不还是趁着公映的当口写点什么吧。

但是大陆公映版不可避免地删掉了一些血腥和惊悚镜头,酌情选择。

亚历克斯·嘉兰仍算一个新导演,他所导演的剧情长片只有《机械姬》和这部《湮灭》,都是科幻题材。然而两部电影均掷地有声,获得不俗反响。

嘉兰的科幻风格相当精致,充满了凝滞般的巧思。《机械姬》是密室电影,在一所房间内描述两个男人和一个女性人工智能的故事。它利用恐怖谷效应营造惊悚氛围,并通过逼仄的叙事空间去探究“本我”与“造物”的纷乱关系。当然,不可避免挟带人性的劣根。

在《机械姬》中出演角色的奥斯卡·伊萨克可以说是嘉兰的“老搭档”了,本片中他继续扮演娜塔莉·波曼失踪的丈夫。《湮灭》在影像空间上是上一部作品的升级,风格也更了进一步。

影片改编自杰夫·范德米尔的科幻小说《遗落的南境》,这部小说当年打败了《三体》拿到星云奖,尔后被引进到国内。小说本身承袭自“新怪谭(New Weird)”运动,或曰流派。而这种流派又深受早期的新浪潮科幻、西方奇幻、都市小说、尤其是洛夫克拉夫特的“克苏鲁神话”影响,兼容并蓄发展而成。因此,无论原著的文字还是电影之画面,均彰显着有趣的克苏鲁和新怪谭风格。更重要的是,嘉兰显然找到了适合自己表达方式的素材。

文学改编至电影,大致可分为无修饰(Literal)、忠实(Faithful)和松散(Loose)三种。然而许多电影实际上会运用了多种手法对原著进行重新编排,而非只拘泥于一种。《湮灭》撷取了《遗落的南境》第一部中的部分角色及故事主干,情节和设定细节则进行大刀阔斧的重组。包括莉娜的种族肤色、配角的身份背景(这在原著中是一大悬念所在)、凯恩甚至整个故事的结局等都与原著相悖。但影片很好地保留了原著那种诡异迷离的氛围和“虚无主义”精神。松散为形,忠实于神。

这种“虚无主义”精神自然源自克苏鲁神话,并且时而成为“新怪谭”作品的主题。

克苏鲁神话(Cthulhu Mythos)是以美国作家霍华德·菲利普·洛夫克拉夫特的一系列小说为基础,经由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和众多作家完善而成的架空神话体系。强调“人类最古老最本源的情感是恐惧,最古老最本源的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这个主旨呈现在克苏鲁体系下许多恐怖、奇幻、惊悚、科幻类作品中。

洛夫克拉夫特,粉丝称为爱手艺大人。生于1890年8月20日,卒于1937年3月15日,是美国怪奇小说作家,一生创作大量小说,生命的最后十年尤为多产,以《疯狂山脉》、《查尔斯·沃德·德克斯特事件》、《克苏鲁的召唤》等作品流传最广,也是克苏鲁神话建立的根基。

Howard Phillips Lovecraft

他在世时候的受关注程度很小,但死后名声却越来越大,与爱伦·坡一并被推崇为20世纪最伟大的恐怖小说家。像史蒂芬·金、兰斯代尔、伊藤润二、艾伦·摩尔、尼尔·盖曼等人均受其影响颇深。而例如电影《怪形》、《战栗黑洞》、《养鬼吃人》,还有“S.C.P.基金会”档案集等作品,也能看到不少克苏鲁元素。

“克苏鲁神话”的核心设定之一是《死灵之书》,这是一本虚构的关于恶魔仪式和失落的知识的魔法书。有时它会是书中的麦格芬,有时会是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诅咒之物。由此延展开来的,是关于旧日支配者、外神与旧神等一系列“不可名状之存在”的故事。吸收克苏鲁概念或元素的作品,总会有一种强烈的诡异而古老气氛和违背常理、难以理解的内容,而如果出现了超自然存在或特殊生物,则一定是极其怪异、恶心、冷酷而具有压迫感的样貌。

“克苏鲁神话”就像希腊神话和北欧神话一样,神祇都有着自己的性格和做事方式,一个完整的系统支撑着他们所承载的背景故事,创作也比较自由。“克苏鲁神话”中并没有明显的善恶之争,有种超越正邪的价值观存在其中。正如曾经所说的那样,黑暗的宇宙是人类最后的未知地域,而那里不会有明显的善恶观念。

但是在洛夫克拉夫特死后,他的好友奥古斯特·威廉·德雷斯,基于这一系列神秘主义小说的宗旨,建立并完善了克苏鲁神话体系。德雷斯加入了许多自己的基督教价值观,将这些古老而强大的神灵分为地火水风四系,也有了更显著的善恶阵营对立,以及更激烈的戏剧冲突。这种做法被许多粉丝认为是对爱手艺的背叛,将原本奔放且充满想象力的恐怖世界变成了一系列现代奇幻冒险故事。因此不少人并不承认德雷斯的作品,只认定爱手艺的小说为正统。

“克苏鲁神话”的特征是古老、邪异、语焉不详。最迷人的则是其中所蕴含的模糊的恐怖感与暧昧的绝望氛围。洛夫克拉夫特小说的共同主题是:在宇宙中人类的价值毫无意义,并且所有对神秘未知的探求都会招致灾难的结局。人类经常要依靠宇宙中其它强大存在的力量,然而这些存在对人类却毫无兴趣——如果不是怀有恶意的话。

这种典型的虚无主义特征,我们能在《湮灭》中很明显地体会到。故事的一大半时间内,观众与五位女队员一样,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存在,这正是那种不可知的恐怖感。而最终幸存者来到灯塔,所看到的又是她不能理解之景象,同样观众也需要进行积极思考才能接受画面所带来的冲击。实际上,影片已经消弭了大半原著中那种强烈的绝望感,但作为科幻惊悚片,结尾凯恩与莉娜相拥的场景依然令人不寒而栗。

而影片中不少情节处处流露着克苏鲁美学,比如蠕动的肠子、如花般绽放的骷髅、长满苔藓的肉身,以及有个黑洞的灯塔等等。一方面,在影像上,这种视觉设计颇有后现代主义风格,挑战传统审美与理性思考。另一方面,它也如克苏鲁之存在那样,暗示着人类无价值的脆弱性。

就像见过旧日支配者和读过《死灵之书》的人都疯掉了一样,进入“X区域”的前11支队伍,要么无一生还,要么失去理智。依稀记得在原著中,前11支队伍中还是有“人”回来的,但很快便因癌症死去,或者性格大变。

影片里,莉娜一行人找到了上一支队伍的录像,她们看到凯恩等人残忍的切开队友的肚子,里面的肠子如蛇一般活动,而其他人看到这幅景象,则陷入惊惧、痴迷与狂热相交杂的情绪中。

这种先验而离奇的都市怪谭,正是影片《湮灭》和其原著《遗落的南境》,秉承“新怪谭”风格而彰显出的迷人魅力。二者不同之处在于,原著中的故事显然更复杂,有着明确的前史和后续,也显得更加绝望。影片则用三个时空的嵌套结构,以及冷峻阴美的视听和波云诡谲的景观,将故事变得充满深度和隐喻。

“X区域”被一个巨大的薄膜所覆盖。人们并不知道这个薄膜存在的意义,因为实体物质可以通行无阻,但一些电磁脉冲信号和光线却很难正常穿透。由此看来,它更像一个巨大的防辐射罩,只不过非常薄且透明。电影在展现这个大薄膜的时候,自然考虑到光的干涉,于是它就像我们平常吹的泡泡那样,表面流动着斑斓色彩。这种瑰异的奇观营造,犹如定场诗一般,揭示了影片的整体气质。

胡绍晏在《新怪谭的前世今生》中说道:《遗落的南境》作者杰夫·范德米尔,不仅是一位作家,同时也是一名编辑。他与妻子安·范德米尔共同编纂了一个集子就叫《新怪谭》,里面分为促生、证据、论述和实验四个部分,介绍了大量新怪谭风格的作品及这种运动的发展脉络。

Jeff VanderMeer

“新怪谭”如今有两大旗手,一个是杰夫·范德米尔,一个是柴纳·米耶维。杰夫如此形容新怪谭:一种以都市为舞台的架空世界小说,它颠覆了传统奇幻中常见的概念演绎,并以真实复杂的真实世界为起点,创造出兼有科幻与奇幻元素的设定。柴纳也在论文中写道:一场高质量幻想作品的井喷正在全球,或者说,主要在英国幻想小说界出现,这些作品展示出光怪陆离,荒诞不经,栩栩如生的虚幻现实,五花八门的作家也都跻身创作。

China Miéville

米耶维的《巴斯拉格三部曲》是最具代表性的新怪谭作品,以十九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伦敦为模板,创造出一座假想的城市,并涵盖了欧洲城市近代以来的各种政治纠结。同时,巴斯拉格世界中也有许多奇特的类人种族,包括鹰人,虫首人,蛙人,仙人掌族等等。由于其交织的奇幻,科幻,测流,荒诞等多类元素,以及令人咋舌的细节描写和浓郁的政治色彩,巴斯拉格三部曲被评论界称为新怪谭的范本。

杰夫·范德米尔的“龙涎香城”系列也是另辟蹊径,其黑暗荒诞的气息令人不寒而栗。这座怪异的城市为“真菌人”所占领,真菌孢子可怕的散播能力是他们实行恐怖高压统治的手段。《遗落的南境》显然延续了杰夫对真菌的“痴迷”。

——(胡绍晏:新怪谭的前世今生)

新怪谭发祥于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科幻新浪潮运动和以克苏鲁神话为代表的一系列非概念小说。但是在新怪谭中,怪物要比爱手艺笔下的神们更具体,性格也更清晰鲜明,在设定上与我们在电子游戏和奇幻故事中常见的没什么两样,实际上是一种降格的处理,但容易被人接受。

《湮灭》其实也是对原著的一种降格处理:将情节和人物关系简单化,甚至有一些去情节化的仪式镜头。然后在视觉设计上大加笔墨,氛围与母题先行。嘉兰的路线是对的,对于《遗落的南境》这样的故事,一部电影自然涵盖不了所有,然而原著本身便是用一种高超形式包裹着一个俗套的故事,因此影片进一步将故事去繁就简,反而生出更多幽蕴。

包括影片结尾的灯塔戏,是目前为止,我今年看到的最迷人的科幻场景。

从本质上来说,《遗落的南境》仍然是外星人入侵地球的故事。但是它在某种程度上,与自己星云奖的手下败将《三体》一样,是依靠科学与想象,颠覆常规的外星人入侵故事。甚至两部作品的入侵者都是因为恶劣的故乡问题而来到地球。只不过《三体》靠着宏大叙事与巨量铺垫,以及与历史结合的复杂人物动机,去体现这种别样性。而《湮灭》则是从设定本身出发,结合“新怪谭”的风格,描绘出另一种高级的入侵手段。

单从影片来看,我们很难说这些外星生命是抱有恶意,还是单纯的出于本能而错乱并复制地球上的基因。但当梅花鹿的角上真的长出了梅花,当鳄鱼演化出了鲨鱼的牙齿,当熊会重复食物的语言时,一切都颠覆了我们的正常认知,也进而引出最古老深邃的哲学问题:我是谁?现在的我是前一分钟的我吗?这涉及到每个有意识的个体对自身的定义。

因此,《湮灭》有着简单的故事和繁复的命题,而视听层面的优秀令它足以通过对白、奇观与结局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嘉兰这一次又奉献了水准以上的科幻作品。他在保持了一定的独立气质同时,也显露出新好莱坞美学风格。当然,单论本片,这种新的影像风格显然受到了克苏鲁和新怪谭的影响。我个人很喜欢这种调性,并希望他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

 5 ) 湮灭、三体、降临

个人偶然发现,这部影片和《三体》、《降临》存在一些设定上的贯通之处。 “三体”中的“三体人”相对于人类这种懂得隐瞒和制造谎言的物种来说,思维几乎是透明状态。而“湮灭”中的外星生命形态是一种能量体,电影并没有揭示它是否是一种更高维度的生命形式,然而对于所有进入其能量场的地球生物,其自身携带的基因相对于未知外星生命形态来说又是一种透明的状态,因此,它可以利用能量场内的生物任意改造、杂糅出各种“变态”的生命。影片最后,复制女主可以预判真女主的全部行动,正是人类思维在“神秘物体”面前完全透明的写照。然而,能量体所表现出的“毁灭”抑或“创造”行为是否能理解为一种有意识的过程,也无法界定。所有站在人类视角的分析、解构可能都是片面的、狭隘的。 对于能量体形态的智慧存在,很难说是一种进化的终极趋向。但相对于人类用以承载精神、思想的羸弱肉身来说,这种泯灭了纯粹物质形态载体的能量团确实有其不可比拟的存续优越性。从其改写基因序列的能力可初步推理出,它对于能量的驾驭能力是远超人类想象的,因为当前的人类科技顶端水准尚不能充分实现受控核聚变,而核聚变所需的能量量级在宏观宇宙尺度下是极其司空见惯,而且微不足道的。比如夜空中无数闪烁的恒星就是一个个受控聚变反应堆。能量体可以混合多物种的基因甚至是包括人类的思维、记忆,可见它对量子级物质的控制力是游刃有余的。 对于维度,“三体”中描述过,四维空间中的三维生命是极为脆弱的,这就像我们三维生命看待二维事物一样,我们事实上应该可以看到二维物体的全局展现,好比看一张零厚度的画一般。四维生命同样可以洞穿三维生命的全部细节,毁灭三维生命也如我们撕毁一幅画纸一样简单……能量体有可能是一种更高维度的存在形式在三维空间的展开,本人也无法描述四维空间比三维空间(在三个方向上延展包括长、宽、高)多出的那一维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展现的,或是真的可以通过某个波段的光谱呈现出来。 然而可以基本确定的是,这多出的一维便足以改变一切。包括所有三维智慧存在认知这个世界的方式、角度、逻辑。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很难区分影片“湮灭”中的“神秘物体”对地球生命的行为是“改造”、“创造”还是“毁灭”。本人联想到电影“降临”对于外星生命的设定,如果我们仅以逻辑上因果、目的的思维方式看待它们,是行不通的。在人类的思维方式、行为机制框架下,我们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动机的或是受动机驱使的,一切事物之所以呈现出某种现有的状态必然有产生它的原因。我们存在与一条看不见的时间线之中,所有能感受到的现在就像被过去和未来挤扁了一样,对于未来永远是随机与未知,我们通过因果律总结事物内部发展至毁灭的规律,从而有一定可能预测未来,但事实上我们从没有过关于未来的记忆。 而降临中的外星人并非如此,他们的时间线犹如一个闭合的环,未来、现在、过去之间没有任何界限,对于所有发生的事情并不存在“可能性”这种概率上的推测,所有的一切都是给定的,因此那些定义时间先后顺序的词都是无意义的,或在他们的思维中不存在。关于这一点认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个科普纪录片:《宇宙的构造》,当代物理学中存在这样一种猜想,即我们的宇宙会不会只是一个超清的全息投影,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一切其实都只是某些已经存在过的事物的全息影像而已,因而对我们来说尚未发生的事情其实早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我们意识不到而已。听起来有些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我们很难充分证明我们并不是某种影像而是真正实际的存在。 不知“湮灭”中的物体是否也是如此,它既可能本身是一种智慧形式,也可能只是受高阶智能体操控的、执行任务的能量团……至少依靠动机来预判行为的规律性思维方式对它而言是不适用的。三体中对“意义之塔”的描述非常深刻,对于我们人类而言,我们意义之塔的顶端是“存在与延续”,因为我们所有的思想、精神、情感都不可以脱离物质形态的载体而独立存在。因此,我们当今所有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都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种族的延续、发展进而在较大跨度的时间过程中谋求进化。这是我们在进化道路上,这一个阶段的终极意义。至于那些意义之塔上相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更高层的意义,我们无端的猜测、思考都将是徒劳的,甚至对于我们实现当前进化阶段的终极意义而言是有害的,更没有必要费神去想塔的顶端是什么了... ... 相比而言,如果说能量体本身是一种智慧形式,它的意义显然将不同于人类。首先它也许不需要计算自身的存续问题,因为能量本身就可能是一种跨维度的基本单位,不夸张地说,它的存在也许是永恒的。那么,凭我们目前所知,先单单排除生存这一层面的意义约束,有人能够说得清它想要什么麽? unknown. 恐怕它的终极意义还将不只高于人类一个层次... ...无从而知 那些基于它所表现出的行为(破坏了地球固有生态,甚至毁灭人类)所带来的结果的判断、推测都只是浮光掠影地肤浅臆想罢了。我们事实上对此一无所知,只知道它来了,干了,而且我们无能为力…… 霍金博士刚刚去世,仿佛正应了他的预判,人类不要主动暴露自己,尝试和未知外星文明接触。影片中这种偏被动的接触形式也是远远超过人类预期的,我们根本无从知晓它们的意图。未知即是威胁,对于我们这个进化阶段而言,没有什么意义比生存、延续更加宝贵,那些未尝知晓的高阶存在基于自身的高阶意义可能会完全无视人类存在的意义。 有一种“无视”就像长大成人后的你基本不会在意马路边迷乱爬行的蚂蚁在做些什么,还有一种“无视”就像当你无意间踩死了一只蚂蚁也不会十分内疚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便匆匆走过... ...我更希望我们人类所处的是第一种情境,当然最好我们不是那群茫然的“蚂蚁”... ... 科幻电影拍到这个层次,已经足以让人耳目一新,使我们切换视角认识自身了。 再次准备去拜读原著——《遗落的南境》

 6 ) 如何解读《湮灭》的开放式结局?——最后女主究竟是不是人类

我认为最后的女主依旧是人类,而不是逃离出来并说谎的外星人。

首先我们从一个电影片段开始入手分析,这个片段就是——灯塔里的“双人舞”之后,女主把一颗磷弹拉开后夺门而出,里面燃烧的人摸了摸男主的脸,然后爬到洞穴内部,最后整个灯塔燃烧... ...

这个电影片段的呈现缘由,我们可以有两种假设:第一是坐在椅子上的这个“女主”向面前很多科研人员陈述的当时画面,第二是导演自己向大家陈述的画面。首先我们可以排除第一种,因为女主当时已经逃离灯塔,不可能看到着火的人摸了男主的脸,并艰难的爬到洞穴内部并挣扎,这个画面是灯塔外的她看不到的,所以那一幕并不是坐在椅子上的这个“女主(无论是真是假)”向科研人员们陈述的。那么就可以断定,那一幕是导演正常叙述故事时呈现的、当时真正发生的事情。

既然是导演正常叙述呈现的、当时真正发生的事情,那么就可以断定:燃烧的是外星人,逃离出来的是人类。因为人类的肉体是不可能承受磷弹的燃烧的,更不可能还有理智和体力摸一摸男主的脸、走到洞穴里... ...所以那副身体肯定是外星人的,而不是人类。

而外星人为什么会做出一些奇怪的反应呢,比如手握磷弹而不逃、摸男主、走到洞穴内引燃老巢... ...我认为是外星人已经在灯塔内和女主“双人舞”期间,成功复制了女主的很多特性,如外形、动作、习惯甚至更深的人性... ...我们可以看到外星人的头部变化成女主人脸的时候,表情是带有一些难过情绪的,因为外星人已经体验到了女主内心的那种痛苦:失去了爱人、背叛了爱人...面对手里的磷弹,外星人完全是可以跑开的,只是外星人已经完全复制成了另一个女主,“她”是愿意牺牲自己的。所以“她”没有跑开,而是面对这个结局。因为身体成分结构还不是完全的人类,所以可以承受磷弹的爆炸和燃烧,并深情的摸了男主的脸,然后走回洞穴老巢,从而毁掉整个“闪光”的威胁。

只是因为女主在“闪光”内被辐射过,所以身体必然会有一些改变,如最后的眼睛变色等。但她肯定是贯穿电影始终的人类,而非有些人猜测的逃离出来并说谎的外星人。

 短评

卧槽啊这他妈的恐怕是我看过的最creepy的东西了!

3分钟前
  • 文卓
  • 力荐

为什么没有人敢承认这个电影真的一般,夸夸其谈,故弄玄虚!

5分钟前
  • 透明
  • 还行

我已经不是看电影前的我了

9分钟前
  • FAKEWORM
  • 力荐

看完前10分钟,扪心自问一次;看完30分钟后,再扪心自问一次;看到结尾,还想扪心自问,发现胸口都扣烂了……一开始,我觉得这片子就是拍砸了……后来,我看了大银幕,觉得都TMD怪资本家……

14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前大半槽点太多扣一星:美帝军人/科学家就是死光了也不会派这么垃圾的队伍执行关乎人类存亡的任务。狗一样的心理学家就是盖茨/总统女儿也当不上项目/队伍领导。0生/物/化/核防护装备逗我【不懂怎么评价这个设定和世界观,并不硬核…洞里那段鸟肌…最后结束得太御都合。政府还有智商就该立马搞死男女主

18分钟前
  • 惑星統合機関
  • 还行

文科生看不懂《降临》,理科生看不懂《湮灭》。

22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所以如果你男朋友最近有点不对劲,先别着急怀疑他出轨,他有可能是碰到外星人了。

26分钟前
  • 大島
  • 推荐

相当于看了个当代艺术展吧…

30分钟前
  • vic
  • 还行

从机械姬中的未来极简主义 到这部的末世/废土美学 都可见导演高超的个人品味 剧情掌控极佳 叙事缓慢到来 视听效果上乘 音响马力十足轰炸全场 五位女主演都贡献精彩的演出 小说自身承载厚重 改编则简化剧情线索 但开放讨论与结局 不同观众可以得到不同答案

31分钟前
  • MR.Charles
  • 推荐

So? 丨Alex Garland已列入黑名单,有气无力当深沉,故弄玄虚当神秘。

33分钟前
  • 山上风下
  • 很差

所以三年内全军覆没之后的决定就是派五个毫无防备的女科学家进去考察?你检疫站谈话都要隔离,然后派人进去就直接裸?全片就是个故弄玄虚外壳下的低成本b级片。充斥着exposition的谈话,谈话,然后谈话?全员智商掉线,表演生硬,摄影特效眩光亮瞎狗眼,最后随便丢一个高概念的结尾糊弄观众。。

36分钟前
  • LIMBO
  • 较差

其实我只是因为曾经追原著又喜欢导演和卡司打了4星

39分钟前
  • InfernO
  • 推荐

科幻片拍成这样,可以说是相当高级了!惊心动魄又渗透着冷峻的美感,神秘莫测还搭配着复杂的内核,真的很久没有看一部怪奇题材的科幻电影能让人如此屏气凝神了。

40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看完湮灭出来 漫天飞雪 市中心灯光如昼 高楼上的液晶屏在播放芭蕾表演 车站里几个女生簇拥说笑着 突然觉得能平凡活着真好

44分钟前
  • 前景Prospects
  • 力荐

生者在求死,假人在求真。南境里一切仿佛被污染,边界波光笼罩,同蔓开出异卵之花,猛禽犬牙交错,植物长成人形。南境外的人世又何尝干净,为了谋取肉体欢愉的背叛,为了好奇之心的抵达,为了感受生命的一次次自戕。闪光的出现,是天降恶兆,还是苦果自食?每个人心里都有座灯塔,住着和你一样的人形。

4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片尾像屏保,正片啥也没记住。

50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1.又名《膨胀的保鲜膜》,讲一群人进入保鲜膜探险的故事。2.故事告诉我们:女生为了调查丈夫去哪儿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3.如果丈夫一年才回一次家,那他可能不是你丈夫。4.娜塔莉一次得到两个奥斯卡(·伊萨克)。5.泰莎汤普森演的是三毛转世,因为三毛说来生要做一颗树。6.雷神不去救女友和女武神吗

51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概念可以,但拍的太虚了,矫揉造作,形式大于内容。画面很美,节奏配乐很文艺,但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内核不硬但又假装勃起的片子。

56分钟前
  • 女神的秋裤
  • 还行

属于“工作日宝贵的晚上看这个可能会比较懊悔”一类

59分钟前
  • .
  • 还行

今年最佳(软硬兼备)科幻片提前锁定。剧情一首中国经典神曲可以概括:你是谁 我是谁 今夜谁是谁,你愿意 我愿意 愿意就可以,歌照唱 舞照跳 世界太美好,星期六 星期天 不用起太早。咚吧啦呀咚吧咚吧啦,咚吧咚吧啦咚吧咚吧啦。

1小时前
  • 弗朗索瓦张。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