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纪录片式的故事讲述手法很新颖,缺点就是剪辑比较混论,故事刚刚起色即被真人叙事部分打乱,故事完整性难度加大。初看深觉高分诡异,但细想也有其必然性。现身说法增加了故事的可信度,同时增加了教育意义,片尾四人的归宿也再次升华--青春年少犯的错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获得不错的未来。单就这一点就比我国电影以判刑为结尾更具教育意义。
如果不是真实事件改编,难以相信抢劫竟然有这么愚蠢的设计,怎么会有如此草率的现场勘察、放风人员安排的意义何在?第一次虽然放弃,但第一次的准备还是很充足的,第二次出手就是搞笑的,真面目示人、指纹、监控等完全不放在心上,被抓是必然的。
慌乱、恐惧、躁动的青春演绎的很到位,试问谁的青春不犯错?
电影中有些想法也是不错的,行动前先行了解销售行情以及找好潜在买方,以各种方式找到可能销赃的路径并扫清各种障碍都是跳出高中圈子及固定思维,当然最后的揭秘使得该部分成为模糊的存在,已经分不清楚到底是否存在过。
电影名称看的很怪,难道强调人的动物性?可被驯化?
估计有不少青少年,看了几部犯罪电影,就自以为能够照猫画虎成为“犯罪大师”?唉!与其受那些“犯罪大师”的不良影响,不如让这几位有故事的“男同学”给你讲讲他们真实的犯罪故事。
几位中二青年穷极无聊,便打起了大学图书馆珍贵藏书的主意。
挨个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位:
斯宾塞是一位出身于中产家庭的艺术青年。他的生活原本安闲舒适、波澜不惊,但他觉得这种安逸的生活阻碍了他的艺术大师之路。
斯宾塞也许接受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教育,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的道理。因此,他便想着给自己的生活添点波折,找点刺激。
这里边的逻辑就有点意思了,先贤们最初经历的苦难以及后来的奋发图强,原本是作为正能量,给我们励志用的,但在斯宾塞那里,却变成了他的犯罪动机。
这就是典型的“没事找抽”,非叫生活狠狠抽两个耳光不可。
凡事都是能者多劳,艺术特长生斯宾塞便将自己的艺术才能用在了绘制图书馆图纸和设计模型上,以便更好地实施犯罪计划。
斯宾塞是这项犯罪计划的最初发起人,却又毫无主见,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瞻前顾后,犹犹豫豫,稍遇挫折,便要撂挑子不干。最终,缺乏主见的他,还是在“损友”的影响下,半推半就地参与了计划。
第一次,抢劫失败,斯宾塞走出图书馆,见外面阳光灿烂,耳边有音乐响起,那叫一个神清气爽!
居心不良的人可要注意了,干坏事儿也需要持之以恒的“勇气”,倘若你没那份儿锲而不舍的精神,还是趁早收手。
别以为沃伦是个“二傻”,他可是这项犯罪活动的中坚力量。
一般团伙犯罪的特征是“一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
显然,沃伦便充当了这只老鼠的角色。他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像《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一样,携带巨款,逃到加勒比海边逍遥快活。
大哥,人家安迪可是含冤入狱,你们几位却是明知故犯,以身试法,这两者可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直到锒铛入狱,沃伦才如梦方醒:
你一直受到这样的教导:你的所作所为很重要,你是与众不同的。并且,你总能指出一些事情,能够展现出你是不一样的烟火,展现出你与众人不同。然而,事实上,这些事情一点也不重要,你也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三号人物:学霸——艾瑞克
这哥们儿是老师眼里的绅士和好学生,没有任何令老师不满之处。
艾瑞克只是为了恢复与沃伦的友谊,就贸贸然参加了犯罪活动。
倘使抛开道德评判,就不得不感叹一句:这是多么伟大的友谊啊!
查斯是一个小时了了,赶早创业的企业家。
可是,您一个企业家,干嘛去掺和青少年犯罪呢?
犯罪重演:状况百出
改变计划,不再乔装打扮:
计划是只劫财,不伤人,可是:
不可避免的伤害
逃走时,找不到路,只得暴露于众目睽睽之下:
带不走西瓜,只能带走些“芝麻”。
被挟持的图书管理员贝蒂感言:
“他们只是想让人生更容易,却不想通过努力来改变,更不想通过帮助他人来获得人生的转变。他们十分自私,因而无法理解,他们是怎样越过法律的红线,用伤害别人的方式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一旦跨过那条红线,那是很危险的,而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何要这么做。”
分犯罪电影都把犯罪过程拍得惊险刺激,酷劲十足,未免有诱人犯罪的危险,而这部影片却恰恰相反,有些反类型、反套路的意思,目的是劝人悬崖勒马。其他影片告诉你犯罪有多么痛快刺激,这部片子就告诉你犯罪有多么繁琐无聊。
不得不说,这四位“不知愁滋味”的“青年才俊”,完全是闲着无聊强说愁。
叔本华曾说: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满足则痛苦,满足则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这几个哥们儿甚至没有痛苦,而只是无聊。无聊得久了,便要徒增些欲望,即使要冒着品尝痛苦的风险。
明白了“知易行难”,就应该知难而退。
犯罪是一种负能量,不成功也是一种负能量,而不成功的犯罪,却负负得正,可作为一部传播正能量的主旋律犯罪电影来看。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尤其是一个人的性格。优柔寡断有可能让你盲目从众,也有可能让你避免犯错;意志坚定有可能让你成就大业,也有可能让你执迷不悟,坠入深渊。
有人说这几位是低智商犯罪,其实未必,他们的智商并不低,甚至有可能在普通人之上。为何会失败呢?
因为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百密一疏,千虑一失,因为“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因为他们还存有良知。
你以为一切都可以按照计划进行?
你以为目的只是“求财”,就不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你以为自己一力承当,就不会对父母家庭造成伤害?
事实上,你以为的并不是你以为的那样。
这不是什么好看的电影,一点不刺激。现在电影里哪里还有这么挫的劫匪,不都满天飞,各种强悍,杀人不眨眼,弄个国库如同探囊取物。你看这几个年轻娃,偷个书都这么费劲。
还不如我和表弟当年啊。
不过看这片,真心捏一把汗。生活啊,有一团迷雾,迷雾中有个讲经说法的大喇叭,向我们每个人喊话,告诉我们说:你和别人不一样,你该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
因为大喇叭后面的魔鬼知道,我们最怕就是平庸,所以那首歌会火啊,没啥不一样,我们都一样。
作为一个抢劫类型的娱乐电影,这部片肯定不及格。没有火爆的场面,缠绵悱恻的浪漫,也没有段子,更没有大团圆的结局。
有的是什么呢,生活的窘迫,对无聊的抗争,对平庸自己不服不忿但也没辙的怨念。没有这个电影,我们日常需要面对的不就是这些。幸亏不是买票去看,有时候照镜子很难堪的。何况是花钱找痛苦。
这是一个没开美化滤镜的生活写照。触及了一个很可怕的问题。从小你就被教育,你和别人不同,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是天选之子,早晚会碰到一个机遇一飞冲天。
现实里,都这么编故事让自己开心不是吗?
这个电影就是狠狠心给你提个醒。没什么太大的不同,追求不同又真心没有什么条件咋办?为了不同,变成giaogiao哥和摩擦滑板鞋,就是个笑话。只能供别人排泄压力啊,真的有人为了成就不同,变了态。
这个电影里四条友就是这样。为了不想和别人一样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对重复能遇见的日子感到恐惧。所以干一票大的,成就非凡人生,就成了魔鬼的召唤。
但魔鬼召唤了你,就得付出代价。那就是备受煎熬的等待惩罚的降临,明知道伤害别人不对,却不得不干。自己成了一个自己都看不起的家伙。
和一个普通的自己相处,其实好难。承认自己没有才华,对人类文明发展起不到什么作用。有可能也不会发财。承认这个才能正常点,该干啥干啥。
不敢承认?只能对自己撒谎,就会去表演一些夸张的东西让自己相信,自己最终与众不同。
对别人没有价值,或者说不是通过对别人产生价值而积累的财富,都不靠谱,早晚是浮云。别人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没有人真傻。
去做个普通人,而不是躁动的动物。 用近似平常访谈的形式讲述完了这个故事,在这部电影里,你会看到真实人物在镜头前回忆当年。而回忆,有时候会出差错。
我们活在自己认为真实的世界,所以我们需要阅读虚构的故事,看别人的故事,然后观察自己。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影探”,原创文章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2004年美国发生了一起离奇的抢劫案…
犯案人员是四个在校学生,包括艺术生、体育生、甚至还有成绩优异的学霸!
而他们的抢劫目标竟然只是 —— 一本书
不抢钱、不劫色,只偷书…
这波文化人的骚操作,探长我只能表示敬佩!
美国动物
American Animal
参与此次奇葩大劫案的有…
斯宾塞,美术特长生,锁定了这次抢劫的目标。
叛逆不羁的体育生沃伦策划了抢劫过程…
就连销赃路径都被他打点好了!
学霸艾瑞克和肌肉男查尔斯负责得手后跑路…
大老爷们不抢钱、不劫色,却偏偏看中一本书?
可见他们抢的绝对不是寻常之书…
学校图书馆珍藏了美国画家约翰·詹姆斯·奥杜邦绘制的《美洲鸟类图谱》初版价值连城…
此外还有达尔文的《进化论》等著作的孤本。
这些白纸黑字进了黑市,都是千万美元起拍!
但他们并不是为了钱来干这一票…
第一回
Round One
四人精密策划了盗书的细节:
网上查阅抢劫的技巧,看遍偷盗题材的电影,甚至还设计了行动图纸和沙盘模型!
等到实际行动时就能像动作片里跳着舞、唱着歌的偷盗高手,如探囊取物般随意…
然而如此顺利的行动只是他们白日梦。
现实是这样的…
真·第一回
Real·Round One
和所有偷盗的故事一样紧张刺激…
以假身份预约,换上套牌车,小伙儿们再变装成老头儿进入图书馆,十足的专业做派。
但谁知图书管理员太犀利了…
[使女的故事]里调教使女的嬷嬷成了管理员,艾美奖最佳女配安·唐德简直是灭绝师太。
一个眼神就把大老爷们儿吓蒙了!
还没进收藏室,一行人就被死亡眼神击退…
行动失败!
第二回
Round Two
首次失败后,四个人显然没了自信…
第二次行动也不再搞变装花样,直接上场硬抢!
但冲到跟前却发现:电影里都是骗人的!
电不晕灭绝师太,找不着展柜的钥匙,寻不到图书馆的地下出口,画册太沉抬不动…
最后狼狈逃命的四人撞车的撞车、呕吐的呕吐…
梦想中的神偷风采,只剩下落魄逃亡。
计划再次失败!
所有人都陷入了被通缉的恐慌…
[美国动物]还原了2004年学生盗书事件,而现实中四个年轻人在抢劫失败后被捕…
他们被判处七年监禁,大好青春赔进了牢狱。
看过[美国动物]的观众都开玩笑:
这就是一出青少年预防犯罪的教育片!
美国学生太闲,一套五三模拟就没空作死了!
影片前半部分以略带喜剧的氛围表现了他们四人计划盗书的过程,桥段令人捧腹。
而行动失败后,四人陷入了窒息般的等待…
好像之前的刺激和愉快就像是梦境,如今大梦方醒才回神过来,他们犯法了!
影片中还以采访的形式穿插了真实的四个人:
斯宾塞,一个迷茫的艺术生。
他的才华备受认可,但内心却陷入空虚…
在他看来,伟大的艺术家都经历了大起大落和卧薪尝胆,而自己只是“人生完满”的凡夫俗子。
真实的斯宾塞
沃伦,一个叛逆的嬉皮士。
去偷肉吃却拿非洲儿童做借口,在超市偷零食还对保安破口大骂,横竖都看不惯这个世界…
真实的沃伦
艾瑞克,一个内向的学霸。
眼镜、格子衫、埋头苦读的姿态…
三条形容便能勾画出一个备受排挤的学霸了。
真实的艾瑞克
查尔斯,一个很容易被钱洗脑的大块头。
喜欢做买卖赚钱的他明知抢劫犯法,但1200万的收益比任何话语都更有说服力…
真实的查尔斯
四人个性、经历、需求各不相同…
盗书计划就像命运里的某个冲动,一时间的快感同时蛊惑了迷茫期的四个人!
但快感就像海市蜃楼,等来的只有一场空…
他们的疯狂,不禁让我想起了最近的新闻:
美国西雅图偷飞机的年轻人…
在新闻通报里,这是一起地勤人员趁职务之便窃取飞机后因为技术问题和燃油耗尽而坠毁。
但年轻人和塔台空管的对话却披露了更多细节…
偷飞机的理查德是负责行礼运送的地勤。
据周围的反映,他对待工作认真,对待朋友真诚,家庭生活也幸福美满,根本没有自杀倾向…
但开着偷来的飞机,他却对塔台空管说:
“自己就是一个坏掉的人,可能几颗螺丝松了,从前没注意,如今却发现了”
只在模拟游戏中飞行过的的他,开着空载的客机完成了高难度的动作…
在黄昏海岸边一圈圈的飞到燃油耗尽,最终他选择开着飞机坠落在无人区。
事后调查显示理查德没有任何蓄谋计划,而偷飞机后的自杀很可能只是随机行为。
一个正常人,转瞬间做了无法回头的决定…
类似的故事还有1947年纽约公交车司机的出走。
司机西米洛在1947年5月28日工作当天开着公司的巴士从纽约一路行至弗罗里达…
他享受了1300多公里旅途,直到被警方抓获!
一时自由的纵情,换来了法律制裁。
他们被看做反叛不羁的传奇人物,也会被批评为不顾法理的破坏者,评价两极…
这些“”离经叛道”者究竟是为何这么做?
回看“盗书案”的真实经历者…
面对镜头的他们回忆模糊,盗书事件变成了多年前的一场梦游,谁也说不清当年的细节。
但是电影却揭开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稀稀落落的教室,老师台上讲课,学生心不在焉…
阴暗的宿舍走廊里藏匿着情侣,而兄弟会俱乐部里则是男生们肆意的喧嚣。
校外的年轻人用酒精、大麻、飚车燃烧青春…
被烧着的手推车就像点燃狂乱的火种,为他们荒唐的盗书计划添了一把火。
斯宾塞家庭美满,父母和妹妹们都带着笑容,却没有人了解他真正的心事。
只有路边积水的倒影里,指示灯、路标和星条旗并立,像是一道隐喻…
未来的通路如水中望月,触不可及!
青春期的灵魂渴望挥霍旺盛的生命力,造就属于自己的世界,留下惊天地的痕迹,证明自己有过辉煌…
沃伦在多年后的一段独白,也揭示了他们内心世界:
在你的一生中,别人都在告诉你…
你所做的事情都是有意义的,你是特别的!
甚至你可以列举出一些事情,证明你的特别…
但实际上那些事情都是毫无意义的。
而你并部不特别。
而在此之前,他们都如斯宾塞那样认为自己独一无二…
四个年轻人用电影里的偷盗情节证明自己…
如电影般浪漫的幻象最终换来实实在在的7年牢狱,以及对平庸人生的无奈接受。
影片叫[美国动物],而被盗画册也是鸟类图谱…
动物是兽性的象征,鸟类天生自由。
但活在现实中,就不可避免要克制这份无拘的自由。
1947年纽约司机笑着说:
一个笑话如果说两次,就不好笑了。
2004年偷书年轻人出狱后说:
这些事情一点意义也没有,而你也并不特别!
2018年西雅图偷飞机的人临死前说:
我不知道怎么降落,我也没打算降落…
就像偷飞机的理查德所说,我们原本都是完好无损的人,某个瞬间有几颗零件松懈了,毕竟…
在现实中,不是每个人都如标准产品般毫无瑕疵。
他们只是某一刻松了螺丝、出了故障。
希望在不安的时刻,能有一个人、一些事、一句话修好每个困境里的灵魂!
我在家里已经待了一个半月了,每天什么正事都不用干,除了看电影就是看电视剧,间插着做做即将出发的旅游攻略。 每天凌晨六点睡,下午四点起,和正常作息完美错过。截至上次出门已经有十四天,这十四天除了下楼倒垃圾以外没出过家门。 下楼倒垃圾都要等到半夜,因为穿着睡衣素面朝天的我实在是不想碰到小区里其他穿着整齐的人。 下次自己想出门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出去估计也是为了看狗十三。 bytheway上次出门是为了看无名之辈。
事实上我挺慌的,可是我还是蛮开心的。 我开心的点是,我六点睡四点起,我和正常人不一样。我开心自己这点儿与众不同。
这个学期的任务量早完成了,我身边的人在忙关于明年他们这个时候会在哪儿的事,他们有时候也会问我,你打算怎么样。我不考研,不出国,不找工作。可事实上我会换一种正面一点委婉一点的表达:可能考研或者出国或者工作吧,我没想好。 这个时候他们都会顿一下好像不知道回答什么,他们可能觉得我是在隐瞒一些胸有成竹的伟大前程或者真的只是觉得我在三分钟热度的胡诌,我很想发誓我真的没有,我是在很含蓄的表达我的迷茫。 当然我的朋友们还是很善意的,一般接下来他们会自主的开始帮我分析,会和我说如果你想干点什么你真正想干的你可以先去相关的地方实习blabla。
电影里沃伦说:我从五岁起就开始为加入球队而努力了,而且我完全不知道为什么。
谁不是呢。 幼儿园培养爱好,小学学奥数,初中报课外班,高中上市重点,和所有人一样从小到大也学一个特长,大学也是选择了更迂回、更保险的专业。 和“加入球队”这种感觉差不多吧,都是一条在外围打转没有靠近核心需求的路,走这条路就只是为了不在起点干站着。
当人生走到一个瓶颈,发现预设道路无法满足自我期许时,怎么办。 偷书蠢蛋组用了一种极其牛头不对马嘴的方式,真的傻气的冒烟。 其实我能get他们的思维逻辑——认不清自己也认不清世界那就认钱呗。于是“实现自我”和“大捞一笔”这两码事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对接起来了。 和微博上“有钱真好”的段子一个逻辑:我&&&&的不幸是因为没钱,别人%%%%的幸福是因为有钱。 但凡有这种想法的人,没搞清楚幸福也没搞清楚自己,真的给了一个亿吃吃喝喝花上天去也不会真的幸福的。
所以偷书失败了。因为他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根本不是钱。
自我反思下,我和他们还不太一样。 其实我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但我不敢。我是怂,他们是蠢。 我也没比他们好到哪去。
想要与众不同其实就是实现自我,老说找自己找自己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但为了生活的稳妥起见都互相靠拢逐渐变得相同。 人生真的应该抱持着证明“不同”的劲头活着,即使证明这点对生活(生存)本身毫无用处,但是认命的活着真的没劲。
我的人生观不太普世,且暂时我也不想被世界“普”。
一辈子真的很长,没有点不同我真的活不起劲,就算我暂时没有办法真正意义上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实现与众不同,所以哪怕六点睡四点起,有这点不同我至少还觉得生活有点劲。 虽然这点不同的方式有点怂。
同样是展现动物性,偷书蠢蛋小组人家是“动物凶猛”,我这算是“动物懦弱”。 其实我觉得我该学点他们的凶猛。 不是偷书。
刚刚看完午夜场回来,太喜欢这部电影,忍不住想写点东西,就从电影名字“American Animals”开始说起好了。我觉得直译成“美国动物”不太恰当,或者说没有表达原意,因为电影明显讲的是四个美国年轻人的故事,而不是讲动物,我认为翻译成“美国狂”更为合适,理由如下:美国最权威的韦伯斯特字典里面Animal的第四个释义为a person with a particular interest or aptitude,比如a political animal政客,a party animal派对狂;城市字典Urban dictionary解释为A group of close friends and family. They are also a bunch of crazy naaiers that will rock up and fock whrere ever they go一帮亲密的朋友或者家人,他们也是一群疯狂的混蛋,走到哪里都是不速之客。这样解释就很清楚了,联系电影情节,果然是这样。
电影讲述四个美国大学生Spencer, Warren,Eric和Chas试图盗取大学图书馆里的一本书而未遂的故事。故事极其简单而又荒诞,但是很吸引人,原因是导演用半纪录片的形式,把人物原型找出来接受采访,有点像现在的电视真人秀在第二现场让当事人讲述心路历程的感觉,也有点像漫威电影里的死侍打破第四面墙直接跟观众对话一样。四个年轻人又蠢又可爱,性格特征相当明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看来,真人比演员长得好看多了,这跟我初到美国是一个感觉,很多路人真的比好莱坞明星好看。下面分别讲讲这四个蠢萌蠢萌的倒霉熊孩子:
1. Spencer,一个有个绘画天赋的艺术生,有一个妹妹,家庭幸福美满,但是迷失自我,在工作面试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怎么介绍自己。他在一次参观 Transylvania University 特殊收藏图书馆的时候看到一本价值连城的稀有书籍,也是一本动物画册,作为艺术生,他对这本书特别有感觉,尤其是画册种的那只鸟还是鹤,他曾经在路上见过一只一模一样的。难以置信的是,这么珍贵的书只有一个老图书管理员看管,感觉是非常容易偷到手。Spencer把这一切告诉了他的好朋友Warren,并引起了Warren的极大兴趣。其实这起起盗窃案由他发起,但是后来他却第一个想退缩。面对家庭的温暖,他一度想退出,但是在Warren的极力劝说之下还是参与了盗窃,只是最后从冲锋陷阵变成了在远处楼顶拿着望远镜地把风。
2. Warren,一个拿着体育奖学金的体育特长生,父母无预警离婚,父亲软弱爱哭的性格让他很崩溃,喜欢偷窃,又喜欢乔事情,特立独行地刷存在感。这次盗窃的主谋。他认识一些黑白两道的社会人士,自以为也是社会人,预谋偷窃并卖掉那本书,跟Spencer到纽约跟联系人碰头,只为了拿到一个电子邮箱地址,并且远到荷兰跟潜在的买家见面,但是据他自己说,他其实并没有去荷兰,在Spencer送他去机场的那天他没有登机,后来的故事都是他杜撰出来的,他只是隔天又出现在机场让Spencer来接他,假装去了一趟荷兰。
3. Eric,一个学霸。功能是跟Warren一起把巨大的图书搬出图书馆。入伙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同时想维持住跟Warren的友谊。戏份比较少。性格比较善良,胆小怕事,在抢劫的过程中生怕伤害无辜的图书管理员,危急时刻闪到一边,主张妥协退让,存在感比较弱。
4. Chas,一个肌肉男。最后一个被拉进来,作为司机带大家逃跑。入伙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钱。戏份也比较少。性格鲁莽冲动,但是粗中有细,做事认真,反复练习逃跑路线。他们得手之后,在纽约联系买家的时候,他发现苗头不对,预感到会被连累坐牢,情急之下拿出了抢指着Warren的头。据导演说,现实生活中,他跟其他三个人最后分道扬镳,不再是朋友了。
谋划行动的时候真的很好笑,煞有介事地踩点,画地图,设计行动路线,很像是在玩密室逃脱游戏,小孩开大车的感觉,还参考老派的警匪电影,要说是美国梦,这可能就是美国的媒体和好莱坞给这四个年轻人种下的梦吧。四个人第一次行动失败,因为图书馆突然一堆人在开会,行动被迫中止。第二次他们下定决心要完成,Warren用电击棒电了图书管理员,却没有把她电昏,而图书管理员的哭闹声让他们慌了手脚,在搬着两本大书坐电梯逃离的时候,Eric不小心按下了每一层的电梯按钮,结果其中一层是学生自习室,终于到了最后一层却没有出口,情急之下他们不得已从自习室穿过,在众目睽睽之下硬着头皮走了楼梯,当然也引起了一个图书管理员的注意并被报警。在楼梯不小心滑倒,最后放弃了那两本书逃跑了。所幸他们还偷了两本小书,于是按照原计划去纽约找卖家。我不懂他们为什么最后到了一家貌似正规的机构找人做验证,而接待他们的人立刻发现这是两本非常稀有的书,不像是从正道来的,搪塞了他们之后,显然报了警。最后的结局很明显,四个人懊悔不已,惶惶不可终日,最终被FBI逮捕,判刑7年。
原型最后回忆起被抓的那段,各个沉默不语,有的甚至默默流泪,可怜见的。那位图书馆管理员的原型最后也出现了,表示看完了电影她可以原谅这四个年轻人了。值得一提的是,那个管理员的扮演者正是现在热映的恐怖片“Hereditary遗传厄运”里的那个诡异的妇人Joan,我一看她的眼睛就发毛。最后的最后,四个年轻人都有好的归宿,Spencer成为了艺术家,专门画小动物,Warren成为了电影制作人,Eric成了作家,Chas如愿成为了一名健身教练。美国很多年轻人被媒体上各种扭曲的价值观或者美国梦影响着,不像我们根正苗红,至少有着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基本的是非对错的判断,还有起码的羞耻心和羞恶心。讽刺的是,一起上映的另一部电影Ocean's 8正是一部真正讲述成功盗窃珠宝的电影,里面女主角行动前跟同伙的一句喊话特别经典:这不是为了我,也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那个躺在床上梦想成为大盗贼的八岁小女孩。这两部电影连起来看毫无违和感。谁都有年轻气盛的时候,谁都犯过错,所幸,他们没有在慌乱中伤害那个图书馆管理员;所幸,那两本书最终物归原主并仍由那名管理员看守;所幸,他们都改邪归正了。
应该叫美国蠢货吧,给他们一套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就消停了,还是太闲了。
本片最难得的气质,是一种久违的年轻的电影的灵气。过场式剪辑很灵气,纪录片这么拍很灵气,中二沙雕故事讲成颇具现实主义的黑色幽默很灵气。虽然最后老太太突然说教大为失色,但总体瑕不掩瑜。展示了一种又丧又怂的犯罪新状态,也正指向当今大部分年轻人的心理状态。
看多了各种高潮迭起、技巧高超的“神偷片”,这部尽是纰漏、满是犯罪bug的作品好像一部逗喜剧。穿插的虚实镜头和原型出镜突出了这当中几个人物的心理戏(尽管有点拖),美国动物或许是被冲昏头脑、忘了错误与代价的动物。四个男演员从气质还是肌肉都好喜欢【羞耻表白一下Charles的原型人物~
God job moviepass!真不错!
GPA2.5的美国大学生真实写照。
青少年犯罪警示片2333还蛮值得看的,质感很棒,配乐很喜欢!年轻时我们总不愿接受平庸,殊不知安稳是多少人的梦寐以求…… with Hanni 18年上海电影节@长宁来福士
God damn I love heist films AND documentaries and this is PERFECT
妈的,太屌了,观影时候的紧张感与焦灼感完全和去年的《天才抢手》媲美,演员和真实人物原型共同出演的点子也真的是太cool了,剪辑酷炫,顺便致敬《落水狗》和《黑暗骑士》,导演对于视听的把握真的娴熟到了一定地步。
虽然导演努力拍得很有躁动感了,但从计划到实施到打劫内容再到最后的销账,这就是美国史上最白痴的抢劫案啊!真人口述部分太说教了,像失足人口在写回忆录,一开始流露出来的踩线精神反而更真实些...
没想到这个中二病是真实事件,过程又惊险又好笑,实在是不适合抢劫啊你们喂。
D+/ 尽管承认叙述过程是有趣的,但整体还是太倚重类型了。对人物的心理情境呈现以及其他细节刻画非常欠缺,只是依赖情节推进的刺激、纪录片的文本式补充以及到位但程式化的表演,中后段愈加拖沓乏力。到头来更像一期美式青年法治在线,缺乏创作预期中的情感复杂性与社会纵深——说到底从形式到内容都是一种好莱坞式的平庸收编。
叙事和纪录片完美的创意结合,该幽默的幽默,该严肃的严肃,毫不吝啬地展现施暴者自身的创伤,既不怜悯又不judgemental,结尾也是一样的语气 @SFFILM Victoria
【SXSW】【#2】形式上的确酷炫到难以招架(虽然我仍然在消化打通剧情和纪录片的屏障这种事),娱乐性也十分到位,不过给故事本身奠基的概念真的好蠢啊--如果只是剧情片的话还好,但是一旦把纪录片元素加进去之后,蠢人将蠢事做绝之后反省出来的哲思一下子就成为重点之一—而它真的不值钱。7/10
纪录片出生的导演搞的这出非常冰血暴式的“现场还原”式叙事看上去有一种……非常的“虚构感”。开场的不可靠叙事的场景变换剪辑(在盲视或无姓之人中都有类似的例子),最后一个跟前面呼应的不同时间里的虚实之间的车里车外的对视——这个作结的桥段设计的很漂亮,总觉得某些气质可以搞的跟今敏一样,或者某种类似大卫·芬奇+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混搭质感。有让人想起英剧《皮囊》,还有最近西雅图塔科马机场的地勤劫机事件,那个想开飞机去看不愿意离开死去的鲸鱼宝宝的鲸妈妈的29岁已婚美国男子Richard Russell。故事(真实事件)里的四名奥杜邦劫匪,如果不是在那个年纪把青春里的某些不安发泄出来,估计到现在三十岁就要像Richard Russell那样去劫机自沉了。
比完美偷窃更精彩的是一无所获,比生而不凡更困难的是甘于平凡。记忆是个骗子,混淆男人的围巾颜色;青春是场闹剧,捉弄少年的蓬勃野心。规划路线图,猜不到人生的走向;复制易容术,逃不掉衰老的追捕;寻到新买家,卖不掉天生的愚蠢;窃来珍本书,赎不回幸运的眷顾。时间会偷走全部妄想,宣告你成人。
青少年犯罪教育宣传片。真人事件改编,将案件过程再度演绎了一遍并穿插真实人物的采访,手法老辣娴熟,剪辑真是太棒了。
四星半,完成度很好。能看出来剧本灯光摄影剪辑都有巧思,笑点和转折数量够。形式上的创新增加了质感,同时限制了张力。结尾回归纪律片式的总结,处理得有些轻松了。Evan小哥的表演很加分。在某一时刻四周的人都屏住了呼吸。//这群人确实很闲/画都好好看!
大型反青少年犯罪教育公益纪录片,看完真的会思考一下还是别铤而走险了吧不然蹲号子捡肥皂被车撞啥都没捞着也就罢了,哪天万一被人拍出来简直神他妈傻!真人Warren长着年轻版杰克尼克尔森的脸顶着梅尔吉布森的头型,优秀。Spencer真人也是太帅了吧!!!
北美村里大学生口语手册:1.我要离开这破地方;2.我的生活不能一尘不变;3.我们一定要找点刺激不然一辈子就这样了。
七年牢狱流出的眼泪,都是青春期脑子里进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