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颗苹果#有点人类学影像纪录片的味道,把处于全球化时代洪流中的人类信仰与社会秩序用两周的出家为僧进行合理化解读。
外来者的身份管窥宗教和村落群众的生存模式,外出务工与僧侣敛财的刻意营造,凸显出金钱社会与理想主义的差异。
赵德胤使用了大量的手持长镜头,展现了颇有民俗特色的文化图景。妇女用头顶水路途迢迢的长镜头与之后僧侣用水的肆无忌惮,打工的偷渡困难与化缘的简单粗暴等镜头形成鲜明对比,颇具讽刺意味。
尤其是缅甸村民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深刻,如中国人都是用“脚”指使人,带有明显的思维定势。中国人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同文化展现可以算是全片极具价值的影像语言的记录。
颇有点开着车子到缅甸乡下走一走的味道。这是公路片。
买个水果就用了5分钟。泥地探路几分钟。剃个发2分钟。小孩子一路行进几分钟。顶个水回家也是好几分钟。
头顶一个水桶而不用手扶,这份本事肯定是从小练出来的。但经常地从头顶搬运重物品真的好吗?
来中国打黑工。珠三角的工厂因为国内劳动力短缺(年轻一代农民工不愿意进工厂,太辛苦),生产成本上涨,只得使用非法的东南亚黑工,这已经不是秘密。但女受访人说中国人用脚命令她们这个,要么是这间厂的中国人如此歧视,要么普遍存在——中国工人看不起这些外籍黑工是无疑的,因为黑工的工资比中国工人低很多,还要更苦更累。为了生活而背井离乡受苦,心酸,却只有接受,留在缅甸更看不到希望。
这个片子的意义在于展现了宗教(佛教)在缅甸农村的现状。通常是越不满现状的人越容易有信仰。穷则思变,可是当所有的路都被堵死无望之下,就只能在精神上求得安宁与继续生活的力量。
电影节最差的片子,没有之一,结构零碎,感觉像是素材不够强凑出来的,强行说教的嘴角让人倒胃口……
师从王兵了吗
建议不睡直接离场
王兴洪用14颗苹果治疗失眠,观众被《14颗苹果》催眠。挺可爱的观影体验,也许我会选择一种更为轻松的心态对待这个过程,纯粹享受在影院听着白噪音撑着眼皮的长镜头,不太需要认真对待全球化语境和信仰的讽刺。但事后想起来,本来以为洗澡会有长镜头,突然切掉了,是因为要做出女人跋涉取水和男人就这样随意浪费的对比啊。ps.应该商用作什么漂浮场馆的预备影片,一声声化缘喊得我眼皮沉重,一路上铃声摇曳,非常催眠,失去意识了1分钟~
王兴洪披挂了僧侣的长衫,就得到了众人的尊崇。接受虔诚的供奉,调解村民的纠纷,殊不知前一天他还是犹豫该买美国苹果还是中国苹果的生意人。当地妇女头顶水桶,跋涉而来的清水就被男人洗澡随意用掉。中国人用脚说话,买不起日本摩托,乞丐为苹果开心,孩子为饼干雀跃。信仰的虚无,功劳的唐捐皆不言。
两星半。有一定的影像人类学价值,然而从纯纪录片的角度而言,又不够专业、客观和理性,提问的导向性很强。长镜头很多,但又不具备必需存在的意义。从《再见瓦城》到这一部,暴露赵德胤有限的观察格局,不太推荐。
西天即凡间。
联系施罗德的《尊敬的W》,可以想到缅甸绝大多数百姓对僧人的爱戴。以超脱的方式享受平凡的宁静与自在,十四颗苹果以后,忘记苹果的味道。
【词语放映】远离红尘短暂出家,却堕入另一红尘无法清净。赵德胤拍片总把真正创作意图隐藏起来。映后谈的信息量远比影片表达得多。王兴洪只因剃度时请高僧念经背书,次日也成了高僧受村民顶礼膜拜。高僧敛财赌钱,叮嘱年轻人触碰女人衣物会倒霉,但村里女人替僧人挑水洗衣送饭,最为虔诚。实在讽刺
当出家做为另一种世俗,苹果也只能让人咀嚼出階级的滋味……
是双向治疗失眠的过程,但又随即否定对外输出的路径,对内也是语焉不详难辨真伪;还是在用文化视角审度故土,包括对群体与个人的坚持不妥协,和同等价值身份的单向调度,深处包涵着引而不显的个人见解,实际是对此种现象的理解与规避——是赵德胤电影的一贯主题?
完全没有可看性
赵德胤,欲做缅甸赵匡胤。
吃了《十四颗苹果》的男主角怕是仍然无法摆脱失眠的困扰。因为他的问题恰恰不是因为肚子太空,而是由于胃里装得太满。良心上无处排解的焦虑和不安致使他根本感觉不到他人的疾苦,为此他才试图寻找宗教救赎。主人公以发问者的视角出发,结果莫名其妙地扮演起了一个聆听者的角色。这个略显尴尬的身份转换最终把他推到了《大佛普拉斯》的位置上,但问题是这位半路出家的“救世主” 不但享受着村民的施舍,而且还在用脚践踏他们辛苦劳动的成果。哪里产的苹果最好吃他一尝便知,哪里生的钱最值钱他也暗自清楚。因此赵德胤这部针对宗教伪善提出质疑与批判的作品最终讽刺的是资本家自己。
烧垃圾那个镜头阿彼察邦看了想流泪(参考《纳布亚魅影》),妇女头顶水的长镜头毕赣看了想打人…
赵德胤拍王兴洪演的新纪录片,深入缅甸偏僻山村,直观地看到一种单纯虔诚的信奉关系,甚至崇拜到佛系治理的地步,而捐赠跪拜有些猎奇完整长镜头的头顶水桶的都是女人。反观有经济基础的外来者就成为高僧,以及老主持三句不离钱的互戳,让讨清静的疗养增加更多烦恼。当然全球化下中国的辐射影响还是不少。林象朗园导演回顾展。
3.5 借一个外来者的视角来看缅甸农村人生存的状况,看到两个妇女说前往中国打工的人受到雇主歧视,坐在影厅里的我还是微感异样。赵德胤把人与世界的关系作了一番展现,此间的宗教已经成为一种金钱的附庸,僧侣变成一种过活的职业,至于这种状况是好是坏,还要靠观者自己来决断。
三年过了
由一位因失眠而下乡体验宗教生活两周的建筑材料商人的视角,看缅甸村庄的宗教生活:化缘、运水,讨论出国打工以及赚钱。更像一部做工粗糙的《再见瓦城》花絮片。
1.拜託不要丟台灣導演的臉好嗎? 這種只有鬼扯文青才會高喊好棒棒啊! 台產紀錄片隨便來個 "無米樂" "ET月球學園" 都能海放好嗎? 2.唯一學習到的是化緣的英文叫collecting alms 3.我到底看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