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总是喜欢“用力过猛”,为了说明一个道理然后过分夸张,好像观众是傻子非要牟足了劲来证明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观众才能明白。
比如这个电影,为了说明印度女性家庭地位和家暴的问题。就使了劲的渲染男的有多坏,女的必须脱离男,这样的结果才是的最好的。。。。
感觉是生怕观众看不懂意思,非要牟足了劲的说明一个道理?把观众当傻子。这样就显得很夸张,把观众当小孩呢??反而适得其反。而且这不是个案,印度电影普遍都有这种情况。包括之前很火的那个《三宝大战宝莱坞》抨击教育的那个也是,还有好多。
这周看了一部印度电影,名字叫做《耳光》。
女主人公阿穆丽塔曾经是个杰出的舞蹈家,五年前和丈夫维克拉姆结婚后,就自愿成为家庭主妇,她不仅要打理家庭琐事,更是丈夫事业上的好帮手。
阿穆丽塔的一天很忙碌,早上四五多钟就要起来准备早餐,浇花,接着她要为患有疾病的婆婆测血糖,之后她还要回到房间喊丈夫起床,在丈夫出门前准备好他开会要用的文件夹,她内外兼顾,丈夫爱她,婆婆宠她,婚姻的一切都仿佛是完美的。
可是在一次聚会上,丈夫和公司高管激烈争执之中,突然狠狠打了跑来拉架的阿穆丽塔一耳光。
这一耳光几乎可以说是毫无缘由,因为在五分钟之前,两个人还甜甜蜜蜜的拥抱着,更何况,这场聚会来了很多他们的亲朋好友,阿穆丽塔的父母弟弟以及弟弟的未婚夫,他们都在现场,阿穆丽塔简直颜面扫地。
丈夫没留下一句道歉,转身就离开了,其他人继续欢呼,仿佛她被挨打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情。阿穆丽塔的世界消音了,她在小房间沉默了很久,婆婆找过来说外面还有客人,他们的家务事不应该干扰客人。
在被打耳光这件事情上,母亲和弟弟告诉阿穆丽塔丈夫只是一时冲动,他以后不会这样了,没人说这件事情是错的。
第二天,丈夫和往常一样跟她讲话,好像她没有被打耳光。她沉默沮丧,丈夫做出的行动是带她出去吃饭,送她昂贵的礼物,她等了好多天,都没等到道歉。
阿穆丽塔收拾行李,回了娘家,却收到了律师信,理由是丈夫控告她不愿回家。
一场官司由此展开。
印度是世界上离婚率最低的国家,只有1%。在印度,超过50%的女性都在经历这种事情,一个家庭里,丈夫殴打妻子,是不需要理由的。
女律师规劝阿穆丽塔回家,因为没人会因为一个耳光分居,这不合理。
阿穆丽塔说:“我曾很高兴成为他生活梦想的一部分,然而我变成了一个被人扇耳光的人,这合乎情理吗?我选择成为家庭主妇没人强迫我,但是,在此期间,他不能伤害我?只是一个耳光,但是他本就不应该伤害我。”
女律师问她:“你想要什么?”
阿穆丽塔说:“我想要过得快乐,而不是撒谎说,我过得很快乐。”
摆在阿穆丽塔面前有三条路,1回家,2合法分居,3离婚。她选择了最麻烦的一项,离婚。
在得知她这个决定的时候,身边所有人几乎都觉得不能理解,尤其是她的母亲和弟弟,不就是一个耳光吗,至于把这件事情闹到法庭上,让外人看笑话不说,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离婚了吃亏的可是你。
阿穆丽塔坚持,婚姻很公平,不公平的是耳光,人们习惯了不公平,这一耳光让她清醒。
她讲道,她大学时候的梦想是获得尊重和幸福,现在,也仍然是这样。
然而事情一波三折,她查出来怀孕了,丈夫得知之后,激动的拥抱了她,开始规划他们美好的未来,可是他绝口不提那一耳光,也丝毫没有要道歉的意思。
母亲和婆婆轮番上阵,对阿穆丽塔说家庭最重要,为了孩子,你不要闹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甚至还有人觉得这是在闹。
——到这里为止,剧情冲突拉到最激烈。
阿穆丽塔的母亲说:母亲告诉我,家庭最重要。
阿穆丽塔的婆婆说:“女人无所谓,只要儿子幸福,丈夫幸福。”
可是,还能有谁比你自己更重要?
如果你自己不幸福,又怎么能让别人幸福?
如果连最基本的公平和尊重都得不到,又如何追求幸福?
家暴,频频登上微博热搜。
网络上家暴的案例比比皆是,可女人因为生来比较弱小,经常成为家暴的直接受害者。
但很多人以为,除非大打出手,要不仅仅是普通的推搡或者耳光,都以为不必要放在心上。
但请你记住,家暴,只有0次,和无数次。
耳光
豆瓣:7.4
2020年,印度。
中产家庭,家庭主妇阿穆她是个快乐的主妇,虽然曾经是舞蹈家,但嫁给富二代丈夫的生活,让她无比满足。
每天她都要比丈夫提前起床,帮婆婆量血糖,做好早餐,冲一杯咖啡在阳台尽情享受一天的开始。
她很爱自己的丈夫,虽然他工作比较忙,总是通宵达旦,但丈夫帅气,夫妻恩爱,家庭优渥,婆婆对她也很好,这简直是很多女人梦想的样子。
可因为一个耳光,把这些美好,都击碎了。
丈夫在一家公司做高管,原本争取到了去伦敦公司做高管的机会,一家人为此举办了趴体。
在聚会上,阿穆也成为众人瞩目的女主人,一群人簇拥的女主角。
但随后,丈夫接到一通电话,自己的位置即将被取代,他气急败坏,当下就和上司理论起来。
而此时妻子只是想把气愤的丈夫从上司身边拉走,失去理智的丈夫反手一个耳光,打在妻子脸上。
当着所有宾客的面,气氛一度尴尬,留下阿穆自己站在中间。
竟然没有一人,前来安慰。
好像在大家看来,这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而躲在屋里想偷偷哭泣的阿穆却被婆婆前来指责。
你是这个家的女主人,外面还有客人,他们会怎么想?
打这以后,阿穆的生活似乎再也不香了,每天清晨推开的窗户,阳台喝的咖啡,或者帮婆婆测血糖,再也不是享受的快乐。
而丈夫,一直都没有跟自己道过谦,从头到尾,一副本该如此的架势。
所有人都在告诉她,这件事,该翻篇了。
可这件事,能翻篇吗?
印度,是家暴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但离婚率却只有百分之一,在印度,如果半夜一个年轻女人出门,就可以被认定,勾引男人。
被禁的电影《印度的女儿》,这一部关于2012年印度德里,一名女大学生在“黑公交”上遭到7名壮汉轮奸的纪录片。
在印度,71%的女性不工作,35%的女性是文盲,每年约200W女婴被杀,每20分钟有一名女性被强奸,68%法官认为女性衣着暴露是对强奸的邀请。
这些歹徒在接受采访时不仅毫无悔意,就连受过高等教育的律师也说:“我们有世界上最好的文化,因为我们的文明里没有女人的位置”。
很多人说,这仅是印度底层女性的状况,但显然,并不如此。
该片中,展示了三个阶级女性的现状。
一个是中产家庭的阿穆。
一个是阿穆家的保姆。
以及精英阶级的女律师,这三者无疑从电影的哪一个角度,我都感受到了赤裸裸的歧视,以及印度女性的卑微。
女保姆常年忍受着丈夫的家暴,一言不合就拳打脚踢,
而女律师,即使靠自己的能力,在职场上披荆斩棘打赢性侵官司,也被丈夫冷嘲热讽的说是靠男方家庭的关系,女律师才有今天的成绩。
不仅如此,在她并不自愿的情况下,丈夫强奸了女律师。
而这一切,很多身在牢笼中的女性,并不自知。
直到阿穆和丈夫提出离婚。
家庭幸福,夫妻和谐,公婆照顾,这样的婚姻,仅仅因为一个耳光,就要离婚吗?
可让我们幡然醒悟的,是这个不公平的社会。
是在印度,女性地位的卑微,是男人从骨子里的根深蒂固,女人可以随意打骂,女人不会做出什么成绩。
让阿穆寒心的,事出后,婆婆连一句安慰都没有,自己的母亲也只是告诉她,这样的家庭求之不得。
却没有一个人真的关心她,疼不疼,开心不开心。
女人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学会包容、要隐忍、有了家庭就要放弃自己的一切,投身家庭。
为此阿穆的母亲放弃了自己唱歌的梦想,为了抚养孩子,而她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也这样告诉自己的女儿,女人就是为了家庭活着,
这样的思想,一代又一代,一代女性又一代女性的传承。
这种亚洲文化的根深蒂固,不仅仅是印度。
韩国也拍摄过类似的影片《82年的金智英》,因为生孩子当了全职妈妈的金智英,多休息一会,就会被说是丈夫的蛀虫,
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男尊女卑,让她沉沦在家庭琐碎,社会鄙夷后换上了心里疾病。
而金智英的这种想法,也是自己母亲根深蒂固的告诉,随着现代社会女人见识增加,学历增加,思想增加。
对于社会如今的结构,一方面传统的思想还在禁锢,另一方面想独立女性的思想又压的很多女人喘不上气,矛盾的本身,就会让人更迷茫...
让我们悲伤的是很多时候,我身处不公平,却不以为意。
我们以为,算了,不都是这样吗?不就是打一个耳光吗?不就是夫妻间的吵架吗?不就是正常的情绪发泄吗?
可我们忘记了,并不是发泄,也不是释放,
是根深蒂固的男人以为自己才是权利的掌握者,女人不过可以用来发泄的工具。
他们理所应当的享受女人的付出,不懂感恩,不知尊重。
但他们不知道,对于男人。
我们可以因为爱你,揉碎在生活里,柴米油盐的沦为家庭主妇。
但我们也会因为不爱你,即使被现实的社会摒弃,也会潇洒的离开。
女主人公阿穆丽塔曾经是个杰出的舞蹈家,五年前和丈夫维克拉姆结婚后,就自愿成为家庭主妇,她不仅要打理家庭琐事,更是丈夫事业上的好帮手。
阿穆丽塔的一天很忙碌,早上四五多钟就要起来准备早餐,浇花,接着她要为患有疾病的婆婆测血糖,之后她还要回到房间喊丈夫起床,在丈夫出门前准备好他开会要用的文件夹,她内外兼顾,丈夫爱她,婆婆宠她,婚姻的一切都仿佛是完美的。
可是在一次聚会上,丈夫和公司高管激烈争执之中,突然狠狠打了跑来拉架的阿穆丽塔一耳光。
这一耳光几乎可以说是毫无缘由,因为在五分钟之前,两个人还甜甜蜜蜜的拥抱着,更何况,这场聚会来了很多他们的亲朋好友,阿穆丽塔的父母弟弟以及弟弟的未婚夫,他们都在现场,阿穆丽塔简直颜面扫地。
丈夫没留下一句道歉,转身就离开了,其他人继续欢呼,仿佛她被挨打是一件特别正常的事情。阿穆丽塔的世界消音了,她在小房间沉默了很久,婆婆找过来说外面还有客人,他们的家务事不应该干扰客人。
在被打耳光这件事情上,母亲和弟弟告诉阿穆丽塔丈夫只是一时冲动,他以后不会这样了,没人说这件事情是错的。
第二天,丈夫和往常一样跟她讲话,好像她没有被打耳光。她沉默沮丧,丈夫做出的行动是带她出去吃饭,送她昂贵的礼物,她等了好多天,都没等到道歉。
阿穆丽塔收拾行李,回了娘家,却收到了律师信,理由是丈夫控告她不愿回家。
一场官司由此展开。
印度是世界上离婚率最低的国家,只有1%。在印度,超过50%的女性都在经历这种事情,一个家庭里,丈夫殴打妻子,是不需要理由的。
女律师规劝阿穆丽塔回家,因为没人会因为一个耳光分居,这不合理。
阿穆丽塔说:“我曾很高兴成为他生活梦想的一部分,然而我变成了一个被人扇耳光的人,这合乎情理吗?我选择成为家庭主妇没人强迫我,但是,在此期间,他不能伤害我?只是一个耳光,但是他本就不应该伤害我。”
女律师问她:“你想要什么?”
阿穆丽塔说:“我想要过得快乐,而不是撒谎说,我过得很快乐。”
摆在阿穆丽塔面前有三条路,1回家,2合法分居,3离婚。她选择了最麻烦的一项,离婚。
在得知她这个决定的时候,身边所有人几乎都觉得不能理解,尤其是她的母亲和弟弟,不就是一个耳光吗,至于把这件事情闹到法庭上,让外人看笑话不说,婚姻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离婚了吃亏的可是你。
阿穆丽塔坚持,婚姻很公平,不公平的是耳光,人们习惯了不公平,这一耳光让她清醒。
她讲道,她大学时候的梦想是获得尊重和幸福,现在,也仍然是这样。
然而事情一波三折,她查出来怀孕了,丈夫得知之后,激动的拥抱了她,开始规划他们美好的未来,可是他绝口不提那一耳光,也丝毫没有要道歉的意思。
母亲和婆婆轮番上阵,对阿穆丽塔说家庭最重要,为了孩子,你不要闹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甚至还有人觉得这是在闹。
——到这里为止,剧情冲突拉到最激烈。
阿穆丽塔的母亲说:母亲告诉我,家庭最重要。
阿穆丽塔的婆婆说:“女人无所谓,只要儿子幸福,丈夫幸福。”
可是,还能有谁比你自己更重要?
如果你自己不幸福,又怎么能让别人幸福?
如果连最基本的公平和尊重都得不到,又如何追求幸福?
因为一个耳光而去离婚你会认为是小题大做嘛?这个问题先放在前面。电影前半段的情节,只是阿穆简简单单的生活,每天起床按时按掉闹钟,浇好花,做好早饭,再叫丈夫起床去上班,甚至丈夫着急去上班,阿穆还会追出去把刚做出来的煎饼喂到他的嘴边,我们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出来女主人公阿穆过着一个本本分分的家庭主妇的生活。这样的生活阿穆也还算是幸福,然而生活的平静全被一次聚会上的一个来自丈夫的耳光打破了。他的丈夫维克拉姆本能去伦敦工作,却被临时通知他失去了这次机会,维克拉姆气急败坏当众在聚会上去找上司理论,阿穆想拉开维克拉姆,维克拉姆却把气撒在了阿穆的身上,当着所有的人的面给了她一个耳光。 那一刻的时间仿佛静止, 所有的朋友仅是静静的看着。后面的电影画面仿佛陷入了重复,阿穆一次一次的起床,做了一次一-次相同的事,但是可以看出阿穆的心态是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的,这几天我愿看做是阿穆冷静思考的几天,在这几天里,她仅仅希望的是丈夫诚挚的道歉, 朋友关切的问候,父母以及婆婆对自己的关心,然而所有人(除了父亲)都认为这件事应该已经翻篇了,那只是一次夫妻之间的摩擦,没有人去指责维克拉姆是错的,维克拉姆也从未道歉,可见那一耳光扇在了阿穆的心上,将她对爱情对生活一颗热忱的心伤害的支离破碎,或许事情刚发生时,玻璃只是有了裂纹,然而身边人的“女人应该容忍”“ 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你这是小题大做”“他是有原因的,你们应该好好聊聊”,所有的为维克拉姆开脱,认为这件事不以为意的想法,都让这块有了裂纹的玻璃碎的彻底。阿穆的一句话我记得很深刻,她说:“以前的阿穆只想要尊重和幸福,现在的阿穆也是一样”,她毅然决然在印度法律不倾向于一个离婚女人的时候选择了去离婚。对于维克拉姆,我是失望的,对于他的失望也是对所有结婚后男人的失望,一个一心标榜自己的辛苦的男人是不会看见他的女人都做了什么的,他不认为一个女人把自己的人生完全交给他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了。我相信他们之前有爱情,但是爱情在矛盾面前真的是不够消磨的维克拉姆去找阿穆回家的时候,他用的理由是离婚会让亲戚朋友笑话,他们的家族是一个有自尊心的家族,既然不是为了阿穆本人,而是为了那可笑的自尊心,我真的不明白是有什么脸面去恳求的呢?维克拉姆在向阿穆证明他在否认他们之间的爱情。对维克拉姆最恶心的地方在于,他开始的时候不想进哥哥的公司工作,而是想靠自己的能力,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想去依托权力的人,但是在对阿穆的问题上,他请律师申诉,他利用了权力不择手段的扭曲事实,试图买到证人的“嘴”,阿穆说如果一开始知道他是这样的人她绝对不会爱他,是维克拉姆亲手杀死了她的爱。他们家的佣人,是一个长期被家庭暴力的女人;阿穆请的律师,是一个明明有能力却被说是依靠丈夫和公公的地位得来的女人;阿穆的一个算是朋友吧,是一个遇到了很好的丈夫但是丈夫去世不愿再婚的女人。所以这个电影的深度真的是非常广泛的,有阿穆的父母亲爱情,有丈夫离世不愿再婚的爱情,有女人的能力不被认可,有女人的地位不被尊重,有女人遭受家......所以真的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电影,关于女性的题材。文中我认为非常好的一段,就是给阿穆的孩子行祷告礼,阿穆对婆婆说的那一整段话,大概就是说她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在一开始嫁给爱情嫁给一个如此好的家庭,遇到一个很好的婆婆,但是她的婆婆作为一个母亲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不能打女人,他没有那个权力,阿穆说这是她所不能原谅婆婆的一点,她自己的亲生母亲也有错,她不该认为自己的女儿受到一个耳光后应该忍气吞声,继续婚姻,以及她身边的朋友们没有人关心阿穆作为阿穆本人受到的委屈,所有人在乎的都只是维克拉姆的妻子阿穆,而不是阿穆她说她本不是喜欢蓝色的,她明明喜欢的是黄色。还有一段是非常振奋人心的,就是阿穆离.婚成功了,长期被家暴的女仆也对自己的丈夫进行了反击,有能力的女律师也离开了自以为是不断否定自己能力的丈夫,婆婆也找到了自己愿意去做的事,这些女性都找到了真正的自己。那么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因为一个耳光而去选择离婚是小题大做嘛?我的答案是:不。维克拉姆的上司的一句话非常能够说出我内心的想法,他说维克拉姆和上司吵架从来没有扇过他们耳光,那么为了撒气他为什么能够给自己无辜的妻子一个耳光呢?因为维克拉姆把能够打她看作了自己的权力。所以,这个婚,如果是我,我也离,去你妈的容忍,忍耐从来不是美德。整个电影让我羡慕的就是阿穆的父亲,他真的是一个好丈夫一个好父亲,他说:孩子的母亲如果幸福,孩子生出来也会非常幸福,所以他对自己的妻子也好,对自己的女儿也好,在所有人不理解阿穆因为一个耳光离婚的时候只有父亲关心她,理解她,站在她的一边,告诉她只要是她想好之后做的决定那就是正确的,他毫不犹豫的教训自己的儿子,当阿穆的弟弟也不理解自己姐姐的作为,甚至对自己的女朋友做出同样的事时,父亲让他道歉不然就滚出去。一个好丈夫同时也是一个好父亲。
Vikram认为 it's just a slap,move on!而Amu却知道 It's not the thing of a slap,move on?女主人公的脸部表情有强烈反差,这可能就是人们说的幸福的女人和不幸的女人从她的眼神和神态中就能看出来吧。 耳光事件后,Vikram试着去解释和解, Amu除了异样的眼神没有给他太多的言语回应。我想是因为这突然的一巴掌打碎了她心里的某些东西,是懵的,她需要时间去思考,去寻找丢失的初心。可是Vikram却没有给她这样的时间,他没有反思自己而是步步紧逼,甚至开始威胁,虽然从他的言语行为中可以看出他还是很爱Amu,有尽力挽回,但这不是Amu想要的,所以她在这样的逼迫威胁下越来越失望,直到死心,也没有解释她坚持离婚的原因。 而在事情即将和解时,通过跟Vikram母亲的对话中Amu又说出了自己坚持离婚的真实内心,是曾经很爱过的人,即便不爱了也没有仇恨,希望各自安好的心态说出来的吧,却意外直击了现场很多人的内心。结局男主的改变也算是一个开放式happy ending。 很喜欢女主的爸爸和她的家教。
除了结局太过理想化,其他的都很喜欢,三个女人,精英阶级,中产阶级,底层人民。一个耳光而已,女人何必大惊小怪?我们反抗的是这个社会,是我们自己都以为这不是不平等的社会,是男人从心里就认为女性可以被打的社会。是母亲告诉我沉默,所有人都是这样翻篇的社会。
仅看今年宝莱坞上映的家庭关系电影中,高种姓故事是如何表现的?Good Newwz、Jawaani Jaaneman、Love Aaj Kal中分别粉饰情爱婚姻怀孕家庭,与涉及“普通人”呼求的性别平等和尊重完全天壤之别,而片中多次出现摸足礼,既然是不断展示对长辈的礼仪,那必然也是在强调如高阶层的高尚品格,通过电影表达的、一直在宣扬的普世价值观目的在于平权、减少阶层差异性(甚至某种意义上的“梵化”),这种社会纪实的表现和传统浪漫歌舞风格印地语片代表了不同阶级电影品味的分裂;至于片中故事,对女性任何的不平等,都是一种权力欲的体现,这种矛盾不是家庭的问题,最终指向仍是涉及资源掌控的“阶层差距”
不就吼了你一声,不就打了你一耳光,至于吗?至于那么大反应,闹离婚!你为什么打我,你什么时候见过打桌子,要先问桌子的意见。这一耳光打醒了我,原来我习惯了接受不公平,忍耐忍受这一切。It is unfair. 谁都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谁也不可能许你一个完美确定的未来 ,然而我们就是想要确定的承诺,一生一世只爱你一人,不会有矛盾冲突。我也有唱歌的梦想,你从来没有问过我,我从来没有提起过。没有谁必须牺牲,才能维护家庭的稳定。当男人打了你,一定要打回去!一次都不行!最后的理想化结局。
剧本很好,细腻有温度不失严谨。当男尊女卑已经渗透到方方面面,所有人都默认了这种歧视和不平等,细节被习惯性忽视,居高临下的愚蠢和丝毫不觉不妥相辅相成,婚姻无非是一种映射。又是一部我们拍不出的女性电影,尽管我们的实际情况并没比印度好到哪儿去,天天各种虚妄大女主是给自己洗脑吗?
巴掌没打到自己脸上的时候,别劝人大度。
我付出了时间,精力,顺从与梦想,换来安逸,习以为常,律师函与耳光。
这几年 印度女权主义的电影频出 从厕所 唱歌 读书 到这部的家暴 无一例外都在挑战着文化传统 有看头~
现在的印度电影立意可真的很赞
探讨的意义比现实的意义更大,让我们看到印度的现状,但里面的人物应该在印度是极少数吧。其中最有意思的是女律师,没看懂,她和过去的男同学吧,那个厨师,是精神出轨吗,还是拍得太含蓄。电影过后试想下,如果放在神州,那种情况下老公打了老婆一个耳光,后续会怎样?首先我认为我自己不至于会打耳光,最多训斥、让老婆走开,其次真有男人打了,当场这么多人看到了,会有女士来安慰或男士来拉架,说不定老婆会回敬一个耳光,哈哈,老公马上或事后会道歉、哄老婆,绝对不至于离婚。经过对比,所以发现确实是教育的问题、传统的问题,导演想要传达的思想很清晰。
阿穆丽塔:我们的婚姻很公平,他赚钱我顾家。不公平的是那个耳光,不公平的是人们都觉得我应该让它过去,不公平的是我面前所有的选择都糟糕透顶,不公平的是连你都建议我接受不公平。可能是因为你没经历过不公平吧?所有人都说“不过就是个耳光”,可你们知道那个耳光的影响吗?它让我突然察觉到我竟然已经习惯了去接受不公平,人们都觉得我应该让这不公平翻篇。那个耳光把我打回了大学时的阿穆丽塔,那个阿穆丽塔只想要两样东西,尊重和幸福。你们知道吗?那些也是现在的阿穆丽塔想要的。—— 我只会做我认为正确的事。… 他打我,是第一次,但那也不应该。他一次都不该打我。就是这样。—— 那晚之后 你们都没来看过我,没人告诉维克拉姆他错了,大家都觉得维克拉姆没有问题,就算不对,阿穆也应该忘记这件事,她应该翻篇。这件事上我不能原谅你。……
我们或许没资格嘲笑印度的种种制度现象,至少他们还能拍出这样的电影
不批判 只讲事实 这是对女权最好的宣传了吧 拍的真的很好
清醒的女子。愛的時候傾盡全力,全身心投入,笑容幸福洋溢。不愛的時候,絕不含糊,界線了了分明,是什麼,不是什麼,清清楚楚擺在那裡。這片探討的,看似只有一巴掌,卻從淺處深入,刀子下得明明白白。小題大做?不,是人心的盲目。
对啊,生老板的气为什么不打老板?把气撒老婆身上
女权的现实性。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但是中国婚姻制度中的离婚冷静期真的就是一个bug,有多少人在这个冷静期中被活活逼死。为什么不能给已经不相爱的人一条好聚好散的生路?
谷阿莫。印度竟然已经拍出了这样的电影!惊了。评论和弹幕果然不少觉得女主小题大做的,那么让我说一句:人家可以为了小题大做的小题拍一部电影,这本身就说明人家所处的位置比你们这些认为小题就该化无的人往前一步了。敏感是一种上层建筑,越敏感越如此。
印度女性每一次的努力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其实不是那个耳光,而是那封律师函。两个没有情商的人,只配演一场悲剧。
印度中产阶级的呻吟。
一个耳光 一个真诚的道歉就是这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