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美方从阿富汗撤军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美国总统乔·拜登(Joe Biden)宣布美国军方计划在8月31日前从阿富汗撤出所有部队,并在年底前完成在伊拉克的作战任务。
拜登至少在明面上表明有意控制美国在恐怖主义时代所拥有的权力,因此关闭关塔那摩集中营又一次提上日程。
关塔那摩监狱(Guantanamo Bay detention camp)位于古巴关塔那摩湾海军基地,三面环海,是美国军方于2002年1月在所设置的军事监狱。
关塔那摩湾集中营的诞生源于美国对911复仇的渴望,现在目前每年花费约1.4亿美元来维持拘留设施的开放,并指派1500名人员来管理它。
2009年,前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Barack Obama) 下达的第一个命令是在一年内关闭该设施,他失败了。
如今,十二年后,他的前副总统正在接受同样艰巨的挑战,需要国会的帮助和军事委员会程序的全面变革。
拜登是第四位试图关闭关塔那摩的美国总统。
今年1月,在拜登准备上任之际,国际特赦组织发布了一份报告,记录了被关押在集中营的人所遭受的侵犯人权行为,包括酷刑、医疗不足和缺乏公正审判。
日内瓦公约和国际战争法规定,当冲突结束时,因冲突而被拘留的囚犯必须被释放并遣返,除非他们被指控犯有罪行。
关塔那摩的狱警们对关押在关塔那摩里面的囚犯并不被称作囚犯(prisoner),而是被称为拘留犯(detainee)。 因为囚犯是享受《日内法公约》对于实施暴力行为的保护的,而拘留犯却并不受到法律的保护。
今年年初上映的一部电影提示着我们,它现在仍然在运行中,里面关押着有40名拘留犯。
《760号犯人》,又名为《毛里塔尼亚人/The Mauritanian 》,讲述了从2002年到2016年间,穆罕默德·乌尔德·斯拉希(Mohamedou Ould Slahi)在毫无指控与判决的情况下被美国政府俘虏关押达14年之久。
这部电影以穆斯林有色人种为中心,也融入了非常适合“白人救世主”形象的人物。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基于自穆罕默德·乌尔德·斯拉希的回忆录《关塔那摩日记》,该书于2015年出版,当时作者还被关押在监狱里面。
在原书中,斯拉希(Slahi)讲述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虐待行为。他在与蒙面警卫的奇怪X游戏中被束缚、不断被审讯、受到殴打和羞辱,并被剥夺了食物、温暖、空间、睡眠、安静和他的古兰经。警卫威胁要关押他的母亲。他被蒙上眼睛,带出海进行模拟处决。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获得与从未存在过的 911袭击者的联系的供词。
这一角色由阿尔及利亚裔法国演员塔哈·拉希姆(Tahar Rahim)饰演,拉希姆让电影团队给他戴上手铐,让他的牢房尽可能冷:“不够冷,所以我让他们给我喷水”。 他甚至遭受了水刑,“但我们有我们的安全代码。当我走不动时,我会敲他们的腿三四次......但是,在我的脑海里,我知道,在一天结束的时候,我会去我的旅馆;这与穆罕默杜所经历的完全不同。”
在最后的酷刑场景中,拉希姆(Rahim)感觉自己像是出现了幻觉,他说:“我几乎在牢房里看到了自己的妈妈。我对导演凯文说:‘我只能再拍一次;对不起,我不能做两次。然后我就崩溃了。” 演员说,“通常,对我来说,融入我的角色比摆脱他们更难。但这一次,我花了三个星期才离开Mohamedou,我无法解释为什么。”
这是一部令人感到震惊的电影,但讽刺的是,这是一部似乎完全由好人组成的电影。
穆罕默德·斯拉希本人是无辜的,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饰演的律师南希·霍兰德,以及她的助手泰瑞·邓肯(谢琳·伍德蕾饰演)一起英勇地为揭露斯拉希的案子而战。
另一位主要角色是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的美国军事检察官斯图尔特·库奇(Stu Couch)中校,他在911事件中失去了一位朋友,一开始他致力于报复默罕默德,当他翻阅相关法律文件后,决定放弃在没有证据下的诉讼。中校本人的确是jidu徒,电影对这一点也进行了展示。
在最后,连关押斯拉希的狱警似乎都和他成了好友,为他的上诉成功感到开心。
那在全员好人的情况下,什么他要被殴打这么久,被关押这么久?
“系统是恶棍,我们要正视系统对人起的作用,”电影导演凯文·麦克唐纳(Kevin Macdonald)说,“出于多种原因,我想展示它的法律方面。第一,我们都觉得如果电影的两个小时全是聚焦在关塔那摩,观众很难观看下去;其次,Mohamedou叙述的一主要部分也是律师所做的事情。(这部电影)不是他写的那本书……而是一个关于破坏法治的故事,(以及为何)最终会变成这样。”
福斯特对此表示赞同:“对我来说,这不像是一部白人救世主电影,”她说。“而且我认为电影制作人对此非常小心。这是Mohamedou的故事,从他的角度讲述。有时我们会偏离他的视角,以纪录片的方式给出其他角色的观点。但我不认为南希·霍兰德能让美国摆脱困境;南希·霍兰德是一个从内部挑战系统的人,我们很幸运有她……南希是让Mohamedou写这本书的人,最后,这本书是他被释放的唯一原因。”
康伯巴奇不仅有出演,他还是联合制片人,他说这“正是我想要讲述的那种故事。它照亮了黑暗的地方”, 康伯巴奇决定扮演来自北卡罗来纳州的保守派jidu徒斯图尔特·库奇,他在特朗普政府期间成为移民法官。
电影除了当事人在关塔那摩被折磨的情节,最为令人压抑的是电影结束后的公告,说穆罕默德·斯拉希(Mohamedou Slahi)即便在上诉成功后过了7年之久才被释放——这是奥巴马政府的命令。
在片尾中,斯拉希本人兴高采烈地聆听着鲍勃·迪伦(Bob Dylan)的歌《The Man in Me》,他似乎并不对美国或毛里塔尼亚当局感到不满,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但也没有明确地原谅他们。
电影中没有一个角色是所谓的坏人团队,这让剧情显得过于温和和失去了些许戏剧性的张力。本片有着豪华的卡司阵容和震撼人心的原著背书,但最终将可怕的现实生活变成了平淡和公式化的东西。
尽管电影成品一般,可哪怕只是作为披露真相的作品,我们何时才能在自己的银幕上看到?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维基百科,The Guardian
大家好,我是戴着眼镜拿着话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在遥远的古巴共和国的东南部,有一座神奇的城市。
论美景:
阳光、沙滩、加勒比海吹来的温和海风,共同构成一副异域风景画;
论美食:
吃不惯古巴特色菜,这里有整个古巴唯一一家麦当劳,你要是口味实在刁钻,也可以去美军基地蹭饭;
论安全:
这里有美军24小时贴身护卫,灯塔国的军队永远比危险先一步到来。
心动吗?别急,一会儿你就得心悸。
这里不是什么度假胜地,更不是网红打卡点。
这里是臭名昭著的关塔那摩监狱。
监狱的大门口令,是“捍卫自由”。
里面却关押着超过700名未经审判的犯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这辈子都将和“自由”无缘。
我们今天要讲的电影,就发生在关塔那摩监狱:
760号犯人
影片由真实事件改编,原著作者就是主角本人。
2002年,他未经审判,就被美军非法关押长达十几年。
影片通过这段惨痛遭遇,揭露了美国911反恐行动背后的肮脏丑闻。
主角小白,是一名有过德国留学经历的毛里塔尼亚人。
他的故乡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是全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国家的弱小,意味着话语权甚至是主权缺失,无法保证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自由。
2002年的某一天,小白被突然出现的警察带走问话,随后人间蒸发。
直到几年后才出现在《明镜报》,此时他的身份已经是911恐怖袭击主要招募人,被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关塔那摩监狱的囚犯有权申请人身保护令。
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必须拿出足以定罪的证据,由法庭决定是否继续拘押。
为此专门设立了911军事法庭,由总统直接管辖。
而小白就是裁定生效后的第一个受益者,围绕着他的案子,控方与辩方展开博弈。
代表政府的控方,由卷福全权负责。
于公,他是海军法律学院高材生,海军法律会议一员,领导起诉是他分内之事;
于私,他最亲密的战友就死于911恐怖袭击。
面对911恐袭的参与者,他恨不能生啖其肉。
上司也下了死命令:起诉他死刑。
负责为小白辩护的律师名叫霍兰德,她是一名人道主义改革者,从越南战争起,就一直在和美国政府作对。
在精通法语的同事陪同下,霍兰德来到关塔那摩监狱。
这里不允许携带任何录音通信工具,监狱会提供纸和笔;
任何笔记都是绝对机密,将被扣押审核,递交安全机构检查,会面将被全程录像。
狱中的遭遇,让小白不敢再轻信任何人。
尤其是墙角那台监控摄像头。
经过霍兰德的心理疏导,小白同意用书信的形式避过审查,将自己的遭遇写下来,寄给霍兰德。
厚厚一叠信纸,记录了小白这几年来的辛酸:
小白被警察逮捕后,在约旦监狱里关了5个月,又转送阿富汗的军事基地,最后2002年8月5日,他被送到了关塔那摩。
每天接受长达18个小时的高强度审问,这一审就是3年。
可笑的是,小白被审了3年,却连自己被指控的罪名都不知道。
别说他不知道,审讯者也不知道,因为小白他压根就没被起诉!
美国政府一天不提出起诉,小白就要一直被关在关塔那摩监狱。
好在小白还有一个朋友。
他来自法国马赛,监狱编号241,和小白一起被拘押在关塔那摩监狱。
他们趁放风的时候隔着铁丝网聊天,踢足球。
尽管隔着铁丝网和绿布,他们看不见彼此的样貌,但这丝毫不影响善意的交互。
241号犯人原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妻儿。
而小白只能听着冲刷在关塔那摩岛的海浪声,幻想自己的家乡。
另一边,卷福拿到了负责审讯小白的联合部队的调查档案。
结合美军得到的情报,小白的生平简直伴随着基地组织发展史:
小白1990年加入基地组织,参加基地组织的训练;
他的表哥是本·拉登的私人诗人和精神顾问;
银行转账记录,足以证明他在资助基地组织;
和他有过接触的基地组织成员如过江之鲫,小白堪称基地组织的阿甘,甚至和本·拉登通过电话;
就连当年劫持客机的恐怖分子,就是他招募的。
最关键的是,小白已经认罪了:
他对资助和招募911劫机者、恐袭洛杉矶机场等罪名供认不讳。
甚至写了一份基地组织内部运作的excl……
可卷福很快发现了异常现象:
联合部队提供的原始报告内容混乱,有很多地方自相矛盾。
原本卷福他们得按日期排序整理,可联合部队的审讯人员居然把日期都删了,似乎在刻意掩饰什么。
不完整的报告,无法被当做给小白定罪的证据。
这就好比你说“这篇图文写得针不戳,转发分享给好友吧”。
这句话是什么时候说的?对谁说的?不知道。
单凭这句话,无法成为要你给我点赞的证据。
好在卷福人脉广,通过朋友拿到了原始资料。
档案资料和小白的书信,还原了他这几年来经历的一切,也解答了他为何会突然认罪。
由于安全局长期审问无果,小白的审讯工作转由军事情报部门接手。
他们先夺走了小白做礼拜用的毛毯和《古兰经》,从宗教信仰层面虐待他;
又将小白关在一间特制牢房里,空调温度开到最低,而他只穿了一件单衣,连鞋子都没有;
接着,用大功率音响外放摇滚乐,配合闪光灯刺激小白的神经,剥夺他的睡眠;
甚至对他进行性虐待……
还模拟了一场“秘密处刑”。
别说是小白这样的普通人,就算是007来了,都得招。
但小白没有屈服,每当他要崩溃的时候,他就会想起母亲,想起家乡。
直到军方打出了撒手锏:
“你再不配合,我们就只能把你妈抓来了,我很好奇她在一个全是男人的地方,会遭遇什么。”
非人的折磨和心理压力下,小白崩溃了:
祸不单行,小白唯一的好友241,在牢房里自杀了。
可他的死没有激起半点水花,军方只是暗中处理掉他的尸体。
而对外,监狱方甚至不承认有这么一个人存在过。
霍兰德提议,让小白将自己的遭遇写成一本书,让更多的人知道他都经历了什么,倒逼政府开庭。
最终在霍兰德和卷福等等有良知者的努力下,小白获得了人身保护申请,电影可以在此刻终结。
但人生不行。
接下来发生的事,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尽管政府缺乏证据,小白赢得了人身保护申请,理应当场释放。
但是总统换人了。
小布什下台,奥巴马上台,选择继续上诉。
小白不明不白地在监狱里又呆了七年。
前后整整十四年零两个月。
仅仅是因为怀疑和关联,一个本应前途无量、聪慧的年轻人,为自己从未犯下的罪行,在关塔那摩监狱里待了十五年。
小白在监狱里唯一的愿望,是和母亲通个电话,告诉她自己一切都好。
然而母亲在他被关押期间离世,自从十五年前被强行掳走后,他就再也没能见到母亲。
2015年,小白撰写的信件集《关塔那摩日记》出版,即便这本书被政府严重修改,仍旧引起了轰动。
对于小白个人而言,事件的结局还算圆满——出狱后,他回到了故乡毛里塔尼亚,和一名美国律师结婚生子。
霍兰德延续着和小白的友谊,直到现在都未曾断了联系。
小白的冤案给了霍兰德以激励和启发,她至今依然致力于维护人权,其中一名客户,是目前还被关押在关塔那摩的40人之一。
滑稽的是,没有任何一个美国政府机构,承认对小白遭受的不公正待遇负有责任,也从未对虐囚事件道歉。
可能有人觉得奇怪——古巴不是坚定的社会主义国家吗?为啥会让美国在他境内建监狱呢?
实际上,和美国对着干的,是1959年之后的古巴。
而1959年之前的古巴,可算是美国的铁哥们儿。
1898年,美国打败西班牙,占领古巴之后,出台《普拉特修正案》,在古巴建立了两座军事基地,一西一东。
东边那座,就是关塔那摩基地。
当然了,身为民主灯塔,美国怎么会强占别国地盘呢?
人家那是“租借”。
租金多少?每年约四千美元。
即便是放在一个工人月薪20美元的1903年,也是特别低了。
要知道,关塔那摩基地里可不光有一座监狱,还有两个机场、一个码头,以及海水淡化厂等设施,面积约117平方公里。
更离谱的是到了1959年,租金还是每年四千美元……你搁这儿开什么六十年不涨价童叟无欺的大玩笑呢?
1959年,点燃一支雪茄,古巴人民在菲德尔·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巴蒂斯塔亲美独裁统治,取得民族民主革命胜利。
然而关塔那摩基地巍然不动。
主要是打不过……估计一开打,古巴就要换领导人了……
2001年,美军在阿富汗战场抓获上千名恐怖组织嫌疑犯和阿富汗的非正规军——
他们不属于任何国家的军队,对他们的关押和审讯办法也和《日内瓦公约》的要求不同。
美军急于了解本·拉登的下落,需要在一个安全和方便的地方从这些武装分子口中撬出情报。
但不经审判就无限期关押嫌疑犯,在美国违法,这些拘留者不能被关押在美国本土。
面临巨大的时间压力,五角大楼最终选择了关塔那摩。
就这样,“民主灯塔”在加勒比海散发着光辉。
当得知自己来到了关塔那摩,小白非但没有害怕,反而很高兴。
因为他相信,美国是一个民主与法制的国家,他一定能受到公正的待遇。
小白恐怕永远不会想到,自己将不经审判被拘押八年,“民主的灯塔”会用恐惧来控制他。
尽管美国无法宽恕一个从未犯过罪的人,但小白选择宽恕虐待自己的人。
因为在阿拉伯语中,“自由”和“宽恕”是同一个词。
即便身陷囹圄,也可以选择“自由”。
随着新总统拜登走马上任,关闭关塔那摩提上日程,(看他最近的三连摔,但愿这一工作能在他脑血栓发作前完成)。
但是在世界各个角落,歧视、暴力、冤案,从未停歇,揭露者与修正者,反而成了众矢之的。
卷福揭露真相,愤而辞职,被同事们骂作“叛徒”;
霍兰德不仅为小白辩护,还鼓励他将狱中的遭遇写成书,甚至起诉美国政府……
她的结果是登上报纸,在歪曲事实的报道中被美国人民唾弃。
好在这个世界上,有霍兰德这样为正义奋斗之人。
她不仅仅是在为当事人辩护,更是在捍卫法制。
坚持他应得的公平审讯时,其实也是在你我辩护。
但愿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烧一烧歪风邪气。
今天就说到这里,咱们明天见。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大力
一定要有确切的证据才能定罪,很可能会放过坏人;但没有确凿的证据就定人之罪,也必然会冤枉好人。对错如果容易分辨到道听途说都能判断,那就根本没有必要讨论。摆在你面前的事情很可能扑朔迷离到如一团乱麻,根本不可能厘清,你只能摘出几根线头,然后尽力分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做出的判断,最大的原因是我们需要对谁负责。军方是对美国政府负责。9·11刚结束,美国人民对穆斯林的敌对情绪处于顶峰,这时候高层想的一定是如何将这种接近爆表的情绪转化到特定的组织或特定的人身上,因为如果没有这么一个明确的目标,大众很容易将怒气指向美国政府。所以对于他们来说,首要任务是控制国内局势,确保政权稳定。这个目的之大,需要牺牲一些人也是可以接受的。挨打的黄盖、断臂的王佐——当然他们是自愿——都是这样。所以对Slahi动手,是丢车保帅,更何况这还不是自己的车。军方是见多了鲜血尸体的,一个人——还是外国人——的生死真的不算什么大事。更何况从证据链上看,他也很有可能的确是恐怖分子。律师的工作上升不到国家稳定的层面,往小了说他是为当事人负责,往大了说,他是为了正义负责。他所做的就是找出事情的真相,至于真相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并非他的考量。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杀一个无辜的人能救一百个人。前者考量的是一和一百,而后者眼里只有无辜两个字。
所有抨击美国政府的电影,其实都是在褒奖。因为我们能看到它,就已经说明一些问题了。就像本片,Nancy即便在律师界是天王老子的地位,如果政府真的想要她闭嘴,有的是方法。她一次次往返于古巴探望Slahi,她确确实实收到了Slahi的信,以及提告政府之后,成功拿到了没有被删减的资料。这里传达出的信息是,不管政治界有多黑暗,只要你想,完全可以利用法定程序对它进行制衡,甚至取得胜利。而这种可能性才是最为重要的。
片尾字幕说,Slahi的书出版了,虽然被政府修改了很多,但是还是成为了畅销书。这句话的信息很多,一一个还在押的恐怖分子居然能出书讲述他的主观经历;二政府虽然会修改内容,但是居然没有禁止出版;三这本书成了畅销书,说明在销售层面没有被过分干涉。当然这绝对不是因为美国政府宽容大度。
Nancy跟Stu说,我们都想错了,将监狱开在远离法律的地方,不是因为犯人们,而是因为看守们。权力都是有黑暗面的,所以一定要将它关进笼子。
十分难以想象的是,这么一部好的作品,排片率低到可怕。 关塔那摩虐囚全球遍知,本片是如实表述,是控诉,是忏悔,是反思,是洗白,是人性的光辉,是制度的辩护,也许,都有。 美国是一个处处“按规办事”的国家,向往美国的华裔也多把笔墨挥洒在这个优点上,包括片里对于各类繁复的探视,查阅,传送,审核,各阶层级别拥有的权限刻画倒是入木三分,不过,连虐待和凌辱(堪称弄不死人的731部队)也用规范的文笔予以登堂入室,恐怕全世界,唯此一国! 不得不说男主是幸运的,因为有忠诚于宪法的“死板”律师(台词:我只需要知道美国政府没有足够的证据,其他的事情我不管);因为有良心发现且战斗力明显较弱的控方律师(卷福);因为有自以为是且不违反规定不给面子的监狱将军;以及,男主拥有很好的文化水平和写作能力,包括最终法庭陈词的时候,男主充满——爱,善良,包容,宽恕,哭诉这些美国人特别爱听词汇的当庭演讲,这都是男主最终重返自由的关键点,缺了任何一环,也许男主永远冤狱,这说明——知识就是力量,要上好大学,要口若悬河!! 移步换景的描述男主在塔利班训练的回忆片段很有意思,他到底有没有招募,策划,组织恐怖活动,影片没有明说,似乎有似乎没有,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美国政府没有足够证据,正如朱迪福斯特所说——“其他的事我不管”。 美国社会的屈打成招,刑讯逼供,只存在关塔那摩么?我看未必。影片简洁明快,剧情紧凑,表演精湛,故事流畅,推荐观影,8.5分!
如果被虐待,意志力能坚持多久呢?
被莫名带走,莫名关押,没有证据的指认,最后的虐待,让崩溃的人签字画押。当事情发生的时候,足以让人失去希望,想要早日了解余生。当绝对的力量需要让人背锅时,有谁能找到裂缝突破呢?或许在美国,或许在当地政府,或许在办公室,如果我们遇见,又该如何如何呢?当两个对立面的人,为了一个“罪大恶极”的“恐怖分子”各自奔波,当看见他的所有遭遇时,一个宁愿离开工作岗位,也不愿妥协。另一个,千里迢迢去探监,只为告诉对方一句,我和你一条战线。
我们不归附于谁,我们坚守公平与真理!
2021年BBC出品、英美合拍的高分历史政治惊悚剧情片《毛里塔尼亚人(The Mauritanian)》又名《760号囚犯》《失控的审判》,是根据Slahi自传《关塔那摩日记(Guantanamo Diary)》真实事件改编,荣获第78届金球奖。影片讲述的是911恐袭后美国政府军方民意都需要抓恐怖分子来泄愤,美国政府认为毛里塔尼亚人Slahi就是911恐怖分子之一,2002年8月4日将他逮捕转移到古巴关塔那摩监狱,遭遇酷刑,未经审讯或定罪,作为“替罪羊”投进关塔那摩监狱关了14年,最终在辩护律师Nancy等的帮助下在2016年10月17日重获自由的故事。
影片好不好不便评说,但真实感和代入感是每一个观影者都无法回避的:
第一、反映了美国政府和美国军队的酷刑、对人权的漠视,抨击了美国同样存的践踏人权的严重行为。
第二、宗教能拯救人心,宗教引导人类的善良、同情、宽恕与良心,所有宗教都殊途同归,伊斯兰教与基督教也可和解弥合裂缝。
第三、司法的独立性和法律程序的正义性多么重要,被告760号是否有犯罪行为和是否撒谎并不重要,但应该捍卫人人都有被审判的权利,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应该永远坚持法律的正义。最终,以辩方律师之力和有良心的控方律师幡然醒悟,司法能坚持正义,不受政府控制。
第四、为什么在美国这种揭露和批判政府、军队、军情局黑暗的书哈电影能出版发行上演?
第五、观影者应该思考和回答影片最后的提问:“你会坚持抵抗邪恶吗?你会尽你的所能在地球上寻求正义吗?并且以人类固有的尊严对待每一个人?”
穆罕默都:在我的家乡,我们知道不要相信警察,我们知道法律是腐败的,我们知道政府利用恐惧来控制我们。当我十几岁的时候搬到德国,这是我第一次体验到 “生活在一个人们不怕警察的地方”,他们相信法律会保护他们。对我和世界上许多人来说,美国也是这样。即使在毛里塔尼亚,我们也看了《法律与秩序》和《甜心俏佳人》。当我第一次来到关塔那摩,我很高兴因为我相信美国正义。我从来,从来都不相信,我会不经审判就被关上八年。美利坚合众国会用恐惧和恐怖来控制我,我在这里的所有时间都被告知“你是有罪的。你是有罪的。”不是因为我做过的事、或者已经被证明的事,而是因为怀疑和关联。…… → ……他…被关在狱中14年零2个月……中情局 国防部 任何美国政府机关都不承认自己对此有责任,也并未向关塔那摩发生的虐待事件表示抱歉……
略失望,这阵容和故事原本可以很精彩,叙事节奏乱糟糟,演技似乎是发散式到处使劲,没有用在正确的方向
剧本一般,闪回过多,卷福角色设定不够稳;男主演技不错;Jodie演的也很好;谢琳那个角色不算失败……
虽然是歌颂美国司法体制正义的陈词滥调,讲故事的节奏和张力都算不上有多优秀。但不得不说,陈词滥调也不是什么地方能讲的🤪,不是吗。
找了兩個巨星級的演員來闡述人權,卻沒有任何感應,所有的自以為的震懾都顯得微不足道。一部大卡司、大公司出品的企圖揭發內幕電影竟然演得如此蒼白無力。只知道那傢伙在美國的化外之地被監禁了十四年,也許是冤枉的?
颁奖季套路片,剧本处理的不好,工整但是平淡,缺乏力度,大量闪回破坏节奏,表演算是强项,但看到最后甚至没留下太多记忆点,除了羡慕别人以外好像也不剩什么了……两星半。
除了表演几乎一无是处,大量的闪回让本来就温吞水的节奏变得更慢。过不了多久这种片子也可以独立成为一个类型。
遵循一定程式和套路的“真相”揭露片,近两年从《官方机密》、《酷刑报告》…从来不缺,看得略微麻木了。幸好,Tahar Rahim塑造了个更易让人沉浸与关注的主角,后段那些扑面而来的噩梦、幻象、窒息都变得如此深切与生动,也就更能体察原型人物的经历与遭遇。对于体系制度的追问,渎职欺凌的疑问,这类电影的出现总是与许多熟悉又陌生的新闻事件伴生;任何时候需要有,也同样需要厘清。Kevin Macdonald没有为观众整理得太好,所幸这一干主演都尽可能让它变得深刻。
真实事件,一个“替罪羊”的故事。911恐袭后美国政府军方民意都需要抓恐怖分子来泄愤(全世界针对另一个种族或宗教的套路不都是这样吗),于是Slahi就在没有证据没有起诉情况下被关了9年,胜诉之后居然还又关了7年。毛里塔尼亚这国家也太烂了能让美国在没有任何手续的情况下把自己公民给转移走。辩护律师和军方放弃起诉的律师体现了司法公正和人权思考。Slahi在监狱跟241号聊天有种悲凉的浪漫,下一家监狱对囚犯的身心折磨让我想起在曼谷参观过的CIA秘密基地。Tahar是个好演员,表情、面部肌肉控制、情绪均满分。p.s.Slahi在监狱一两年就自学英语到后来能出庭作证,你说那么多在学校好多年都学不好英语的臊不臊。
乐观地看,所有这些事情之所以必须发生在境外,都是为了绕开境内的障碍。那说明境内确有障碍;悲观(而现实)地看,无论处在何种制度下的权力,都是无法充分信赖的。它们有时愚蠢,有时邪恶,但总是强大。警觉、批评、抗争,是任何一个有良知的公民永远都要背负的重担。而用恐怖主义的方式去打一场反恐战争,又有什么意义呢?在这种愚行和悖论的尽头,既不可能有胜利,也不会有光荣。
我也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什么是知识分子最害怕的事?而且我也有答案,自以为经得起全球知识分子的质疑,那就是:“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年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年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这是王小波说的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像生活在维多利亚时代的人想不到一战只是黄金时代陨灭的前奏。这是我说的
说实话没什么arc,但是事实比戏剧更动人,最后看到竟然还继续关了7年简直气爆w
加入基地组织对抗苏联,“我和你们是一伙的”;对美国法制的美好愿想来自《法律与秩序》和《甜心俏佳人》;十四年未被定罪的牢狱之灾……在真相曝光的十多年后,按部就班的揭秘过程处理得太流水账,相似题材的《官方机密》《酷刑报告》就拍得好看很多;片尾第一次胜诉后的几行字幕都比整部片有戏剧张力,也是无奈……
男主表演的太好了,可惜还是抵不过如此寡淡的剧本。
给三星纯属觉得太可惜了,尤其是斯图的那条线,力度和深度都不够,三条线其实挺有野心的,感觉得到想把能提到的点都提一遍,但没搞好。(萨拉希那条线其实还挺棒的,被折磨到接近精神失常那段儿意识流太恐怖片了2333333对于酷刑的直接展现虽然不少,但也算是相当克制了,点到为止,没有过分展现)
品质确实对不起这样的爆料和阵容,信息量堪比听四年级的女儿给我讲三体。90分钟的顶配卡司表演,加片尾字幕和真人出镜,也不及“760”这个犯人编号来得震撼。再回想《巨塔杀机》这类的纪实文学,写到关塔那摩那一章时,寥寥几页背后到底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事情。
前面确实有些冗长,直到最后三分之一才开始精彩。竟然胜诉后又关了七年,这是为什么??但是人家还是可以拍出电影来,图书也出版了(虽然有和谐),最关键还有那么多xx律师,我们只能默默羡慕了。
关塔那摩还有文创店,卖不卖造型雪糕啊。
将信息量与商业性划等号的惯常套路。技术娴熟、完成度高,但这种过尽千帆的切入视角实在太精英主义了。塔哈·拉希姆这样级别的表演,不提名奥斯卡简直是个笑话,拜托继续跟欧洲大导合作吧,你值得一座戛纳影帝。
荼毒载舟弱水的有关部门,刚正不阿的法律卫士(含“卷福”),坚韧不拔的男主人公……那自食毒树之果的利维坦正因此还算有救——公信力的脉象没有衰弱——居然可以有书有电影为证。演得太好,尤其是塔哈·拉希姆——我告诉同学普拉斯,这就叫阳刚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