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好看!所有人都知道结局的故事,用倒计时的方式拍得惊心动魄。以英、德两国政府的两个小秘书的视角叙述,但主要是英国立场。正如豆友所说,在英国人眼里,德国人都是好战的疯子,俄国人是酒鬼,法国人是傻子,奥地利人可以忽略。只有英国人热爱和平,维护秩序——但实际上,英国人只热爱西欧的和平,如果只是在东欧打仗,那么他们根本就不在乎。电视剧的主要场景就是在开会,英国内阁会议,德皇的会议,还有外交大臣和大使们会谈。只有两个有台词的女性角色做点缀。但是一点都不闷,剧情紧凑,满眼都是金句。
气氛营造得非常好,服装特别有范儿,演员全都演技在线——这些都是英剧的标配了。
希望还能看到从德国视角拍的剧~~
看了2014年英国电视剧《战前37天》。没太细了解过一战爆发的外交过程。而电视剧则着重于英国和德国视野。按电视剧的逻辑:英国外交部傲慢自大、自以为掌控全局,实际根本驾驭不了德国和俄国两个庞然大物。德国方面,威廉二世是个幼稚傻瓜,自以为靠德军强大后盾、奥匈帝国可以在俄国介入前迅速解决巴尔干,而不至于爆发大国战争。德军(小毛奇)则深知无法避免俄国介入,却希望干脆就和俄国(或许还有法国)打一场大战(尤其是德军在未来不能继续保持对俄国的技术优势,所以要打就趁现在)。至于德国政府,则是一群毫无主见的顺从奴才,被幼稚皇帝和战争狂的总参谋部牵着鼻子走。电视剧里提到一组数据,尚未找到资料核对。说1914年,德国军队有24000挺机枪,而俄国只有4000挺机枪。原因是俄国将军受英国军火商贿赂,订购了大量价格为俄国本土造价三倍的机枪……所以数量上不去。德国总参谋部认为未来俄国将军不会那么蠢。俄国铁路建设迅速……所以晚打不如早打。这片子把格雷塑造的很蠢……只是到后半段,表现英国内阁成员各个都比格雷更蠢更无赖……才显得格雷稍微英明了那么一点点.看出英国在外交上一贯的自作聪明傲慢自大和骨子里的怯弱自私。
看了2014年英国电视剧《战前37天》。没太细了解过一战爆发的外交过程。而电视剧则着重于英国和德国视野。按电视剧的逻辑:英国外交部傲慢自大、自以为掌控全局,实际根本驾驭不了德国和俄国两个庞然大物。德国方面,威廉二世是个幼稚傻瓜,自以为靠德军强大后盾、奥匈帝国可以在俄国介入前迅速解决巴尔干,而不至于爆发大国战争。德军(小毛奇)则深知无法避免俄国介入,却希望干脆就和俄国(或许还有法国)打一场大战(尤其是德军在未来不能继续保持对俄国的技术优势,所以要打就趁现在)。至于德国政府,则是一群毫无主见的顺从奴才,被幼稚皇帝和战争狂的总参谋部牵着鼻子走。电视剧里提到一组数据,尚未找到资料核对。说1914年,德国军队有24000挺机枪,而俄国只有4000挺机枪。原因是俄国将军受英国军火商贿赂,订购了大量价格为俄国本土造价三倍的机枪……所以数量上不去。德国总参谋部认为未来俄国将军不会那么蠢。俄国铁路建设迅速……所以晚打不如早打。这片子把格雷塑造的很蠢……只是到后半段,表现英国内阁成员各个都比格雷更蠢更无赖……才显得格雷稍微英明了那么一点点.看出英国在外交上一贯的自作聪明傲慢自大和骨子里的怯弱自私。
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
“我们这些政客,偶尔都会相互隐瞒一些东西,我们隐瞒真心,做出虚伪的表现,因为诚实有时可能很危险或令人痛苦,我们并不总会将真相和盘托出,但我们也不会完全撒谎,但我们从未做过的事就是,把其他伙伴当做傻瓜,冒天下之大不韪,把黑的说成白的。因为一旦我们那样做,整个体系,让欧洲长期保持和平,甚至是让老迈的奥地利帝国延续下来的支撑力,都会开始瓦解。”
威廉二世
“我知道心怀恨意有罪,且贵族不应轻易生恨,但是这些人是如此遭人恨。”
“我只希望,你的消息来源一如既往的不准。”“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打断各国相互较劲的势头,而不是火上浇油。”
“我亲爱的伙伴,保护我们的不是英吉利海峡,而是皇家海军。”
“无赖恶棍总是喊的最响,但他们并不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
“自由主义意味着用智慧解决问题,而不是一有矛盾就拔枪架炮。” 德国首相“铁血骰子已掷下,愿上帝站在我们一边。”
毛奇“我们自信百战百胜,那就证明给世人看。” 雨会淋湿大地,阳光会烤干大地,巴尔干半岛就是一个纷争之地,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事实。 “Rain is wet,the sun dries you out.And the Balkans is a trouble spot.These are facts of nature.”
所以,我跟他说,我不是个装修工,我是立法者。”So, I told him,I'm not the decorater,I am a legislater.
陛下,大国保证比利时的独立,并非因为我们相亲相爱,而是我们互相恐惧。这合乎情理,不仅合理,还很有效,正是因为对比利时中级的尊重,我们和法国人才没有杀个你死我活。
过来一下,瞧瞧这个。我一直都很爱夏日傍晚的这番景象,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慰藉,我希望它能永远持续下去。人们会告诉你,最好的时光就是年轻的时候,而你会被老态龙钟者所妒忌。全欧洲的灯光就要熄灭了,我们可能在有生之年看不到它们重放光明。
”Come here for a moment,and look at this.Ive always loved this sight on a summer'evening.I find it inexpressibly consoling.And I want it to last forever.You'll be told there is't a better time to be young,and you are the envy of those too old to fight.You know,the lamps are going out all over Europe.We may not see them lit again in our lifetime. 卢梭曾说过:在一群疯子之间保持清醒,也是一种愚昧。
“It is a sort of folly to remain wise in the midst of those who are mad.”
笼统地说战争都是不道德的是小清新的政治正确,说战争各方都是为各自利益无对错之分是自干五的道德虚无。从一战到二战太多人看不清自己的利益攸关。
和平!!!!!!!!!!!!
historical
BBC出品。从英国的内阁视角来看:一战爆发前的37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以外交大臣格雷爵士为主角,英德两国外交部各一年轻公务员为事件旁白,展现了当时欧洲不同国家的民族性格和外交风格。可为何只见俄皇尼古拉二世、德皇威廉二世和比利时阿尔贝一世,而不见英皇乔治五世?
值得反复看的短剧
其实最精华的是片头……配乐唐顿风,表演是传统英国做派不过某些时候“外交辞令”真让人想起[Yes, Prime Minister]。算是英国立场上的历史课本剧吧,说的蛮清楚的但是实在乏味。选角不错。两国小职员的视角真是傻到家了,尤其是英国那边,还要搞点爱情……
还想着靠这个来补习历史的,结果伪高大上的背后还是很幼稚儿戏脸谱化啊,倒计时的形式ok可是故事没有讲出时间感来嘛
I am entertained, enormously // The German clerk is the better-looking, imo
叙事节奏不错,演技也很可以。反映了德国在一战爆发上难以推脱的责任,以及其军方是如何僭越导致事态无法收拾,也反映了英国的调和努力以及受到的条约限制。对英国在一战爆发中由于举棋不定造成的影响稍有反映,缺少对于俄国和奥匈内部争端的描绘,但也算是不错的了。
叙述的还算中肯,确实和现在有点像。
BBC纪念一战100周年的电视剧(不是纪录片),大咖云集,我指的不仅仅是演员,对各国君主的处理都不过分,除了尼二的形象,我还是蛮欣赏李赫诺夫斯基的,有趣的是德国驻英大使有个斯拉夫名字,而俄国驻英大使则是德国名字(贝肯多夫)
话唠剧~不能喜欢更多~
很好4 1/2
我欣赏的是形式,形式而已。
英剧一贯的高水准,战前各人物形象鲜明
充分展现了文明国家是怎么“玩政治”的,domestic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一战是怎么打起来的还是没整明白,大体就是俄国人德国人都是疯子吧。但是英国国内各派haggling看懂了,Edawrd Grey是个人物,劳合·乔治略显投机了,丘吉尔师承Grey, 对于邪恶势力绝不妥协此时已初露苗头。All in all,荣耀属于大英帝国。
沉醉于那段历史
当成英国视角的时间轴叙述还不错。就是依然不改英国人一贯套路化的“德国人都是疯子,哈布斯堡都是傻子,俄国佬都是酒鬼,法国人都是逗逼,就我们大英帝国人人爱好和平坚持正义道德高尚。。。” 劳合乔治个逗逼到是被狠狠黑了。另外也坚持不忘黑一下工人领袖。。
我倒是想再看看其他国家会怎么说各自战前的37天。最后一集好。
主观色彩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