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苏瓜日记》(「苏瓜」[Tsugua]倒过来拼写便是心爱的「八月」[August])从开场到第21天,然后是第20天,第19天,等等——在动作之前就透露了结果和解决方案。 克里斯托弗·诺兰和加斯帕·诺采用了类似的别出心裁的手法,揭示了他们叙事的错误的初始前提,而戈麦斯和法赞德罗则有更轻松的和物质上的趣味。
例如,他们在三周的时间里流连于一双榅桲果子逐渐成熟而后腐烂的过程、蝴蝶屋的有条不紊的组装和拆卸,以及打扫肮脏的游泳池。未知的东西比比皆是,让我们的好奇心持续着,就好像这对导演搭档害怕心理层面的内容会让整个过程负担过重,并背叛他们所呈现的真实情况。
在我们回归正常状态的过程中,《苏瓜日记》提出了另一种选择,我们可能会从无序的自由中受益。
这在艺术电影中算不上什么新趋势——制作你知道的内容、爱和体验,以及在某种程度上,你的生活一定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举步维艰——但其风格却显然有着自反性,而米格尔·戈麦斯和莫林·法赞德罗的《苏瓜日记》结构巧妙地人为刻意摄制的拍摄特辑,宛如谜图,或是最典型的片例。
正如其片名,《苏瓜日记》虚构地戏剧化了其自身的制作,但它的制作过程因为既无保障又不安全的制作方案而流产。在第22天,我们首先看到了三个30多岁的葡萄牙人(分别由克丽斯塔·法亚特、卡里托·科塔和若昂·努内斯·蒙泰罗饰演)的神秘画面,他们在一座乡村别墅里唱着弗兰基·瓦利和四季合唱团1972年的北方灵魂乐热门单曲《那一夜》。 正如戈麦斯的很多作品一样,他对信息传递的方式持一种反叙事的态度;人物羞怯地出现在媒体中,漂亮的身体在颗粒状的构图中表现出冲突,动机只能被暗示出来。画面和色调都像做梦一样,在绿色、紫色和品红中过滤,因为在同一个场景中,角色们在彼此的存在下重复着彼此的独白。
Gomes还在试图突破电影边界,和研究更为开放的实践方法,在探索精神上值得推崇,影片内容呈现了一个电影制作组以开放的方式拍摄电影,他们几乎没有规则,或另谋一种说辞:拒绝了惯常的规则,比如演员之间的必要剧情关系,或者干脆剧情就是拍摄本身这个事件。不过正因为这种理由不充分的开放实践,导致了成片非常松散无力的内容,因此这探索也就变得平平无奇,不痛不痒。
葡萄牙导演米格尔·戈麦斯以《一千零一夜》三部曲在影坛上赢得满堂彩,各种眼花缭乱的实验手法和不动声色的幽默色彩成为他作品的鲜明标签,由此引得越来越多影评人和年轻观众的倾慕。不知道夏天是否他最爱的季节,只知道今年的新片沿用了他12年前一部旧作里的月份。这也许是个美丽的巧合,不过,相比起《期盼的八月》里全景式描绘一个小镇的生活风貌,这部新片《月八日记》显然要微缩得多,只是将镜头对准了一个10人左右的电影拍摄剧组,他们在疫情隔离期间拍摄一部爱情电影。 去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世界各行各业带来猛烈的冲击,电影业也不能幸免,不过这也同时给予导演们意外的灵感,创作出越来越多的“后疫情时代电影”。最夺目的代表作莫过于罗马尼亚导演拉杜·裘德今年初在柏林电影节一举拿下金熊奖的《倒霉性爱,发狂黄片》,剧中直面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状态:口罩、消毒液、社交隔离、空荡荡的城市街道,均为眼前这个时代留下了幽默的注脚。
同样作为一部后疫情时代电影,这部《月八日记》反而没有太着重于疫情对环境或人们心理的改变,因为这个剧组是在隔离的环境里拍片,基本上与外面病毒肆虐的世界没有太多联系,除了有一幕穿着防护衣的卫生防疫人员给剧组交待讲解拍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才猛然让观众醒悟过来这是发生在疫情期间的故事。除此之外,全程压根没看到戏中戏的剧组人员戴口罩或保持社交距离之类的防护措施,更有甚者是全体人员在拍完戏后狂欢了一晚! 为了体现疫情时代的特征,导演戈麦斯巧妙地将疫情的影响潜移默化地转嫁到戏中戏的电影创作上。戏中戏的男主角偷偷背着剧组溜出片场去玩冲浪,回来后没有隔离而被女演员嫌弃,令剧中的导演头疼不已。为了迁就演员的健康状况,戏中戏的导演不得不对剧本做出改动,让另一个男演员顶替和女主角演吻戏。前后反复出现的场景暗示了戏中戏导演对剧本修改的结果,相当隐秘而有趣。
更有趣的是导演戈麦斯及其太太本人也在戏中戏里粉墨登场,进一步模糊了戏里戏外的界线。当然,这种打破虚构与现实的实验手法对熟悉戈麦斯的影迷来说并不罕见,在上述提到的《期盼的八月》和成名作《一千零一夜》里都有相当出色的发挥。 最引人注目的恐怕是影片采用全倒叙的形式展开,片名已给出充分的提示,每一个片段用逐渐倒退的日期字幕卡分隔。不过,这种并不罕见的叙事策略并没有带来太多惊喜,无法揭开诺兰那种扣人心弦的悬疑感,反而使原本松散的结构变得更加随意,加上疑似即兴的表演,几乎消磨掉所有的戏剧冲突,只剩下葡萄牙夏日的悠闲氛围,有点难以支撑起这场叙事实验。 然而,我们又在这种散漫的氛围里隐约感受到电影人在疫情期间拍戏的苦中作乐,不论是戏中戏还是现实世界的部分,都能透出对未来的乐观情绪。这种在复杂艰难的环境里坚持创作和创新的精神足以让人燃起对他们的敬意,这相信也是“后疫情时代电影”给我们的启示。
就是自由的结构、慵懒的节奏、肆意的叙述,没有击中我的时刻或瞬间,些许遗憾。
胶片质感确实很好,但是这种lockdown日常琐事日记真的没有什么必要。 #SGIFF
LFF2021。无法理解。这些片段既没有意义,也无法感受到任何电影感。表达“nothing-ness”有太多更好的影像,这个相比起来就是自我放弃。至于covid,更是牵强。
以前见过顺序的慢电影,这次给你整了一个倒着来的,拍的很轻松,剪的也很随意,想法照样还是会发光。突如其来的疫情打断了剧组拍摄,给剧组成员放了一个悠闲的长假,过了一段走进自然的乡村夏日生活。夏日电影最容易打动人了,想去跟他们一起打蚊子。
自由,适意,胶片质感也好,但组织未免太过散漫:几无叙事,倒叙的结构也蹦不出巧思。“后疫情电影”要拍疫情对人精神的深层次影响,但我在《月八日记》里没有看到,疫情只作为电影的一个点缀元素,不过至少会欣赏创作者把病毒视若平常的态度。现阶段印象最深的“疫情电影”,还是《倒霉性爱,发狂黄片》吧。#IFFMH2021#
4.5 很多疫情电影都掉进了“太把疫情/隔离当回事”的陷阱中,但戈麦斯和联合导演用一种轻盈的纪录/虚构语调去呈现和探索疫情下这些人物和自然环境的神秘魅力,诱人且可爱至极。
A / 当沉醉于开头霓虹、树叶与蝶翅舒展时,我们未曾预料这方寸中的生命景观只是被黏附着“建造”;当看到花房的骨架如景框般被搭建起来,我们不知晓这个“摄影棚”只是临时的赘余物;当空荡荡的树林与厅堂慢慢注入人影,我们仍不明白这是一个被封锁的绝境。直到集体讨论把创作与限制的关系委婉道出,才发现为何构筑、占据空间应当是一种抵抗:既扰乱关于纯粹感知或生活的神话,也驱散压倒性的封锁阴云。此时前面抽丝剥茧的分层悄然消失,于是可以在被升格的拖拉机与打开大门后窜出的动物之间释出速度/力的差异,让纷繁的光屑与人流重新涌入——而作为刻度的石榴,它是混沌的中介而非任何意义上的本真之物,因而它刚被摘下与朽烂的每个时分都被光照彻。
【3.5】日常本就是浪漫而美丽的,一点微小的结构术就能让这些碎片绽放光彩,而松散或轻盈的姿态在当下非常可贵。
(豆瓣真空期补标9月末-12月)缺乏感情的支撑,影像只能变作飘来荡去的幽魂。
好舒服的一部电影,最后又很释放
疫情,自然,猫狗,腐烂,虫鸣。伪记录,元电影,无花果,三人行。真正的倒叙。是时间的魔法,也是因果的回转。每个今天都为昨天埋下伏笔,而且没有明天存在,颇为有趣。人物逆向行走,从隔离综合征晚期走向早期,也从拍摄综合征轻微走向严重。于是,如同一次逆向推理,两者对于人的影响便越发明晰。那段刻意重复的对话放在片中显得极其突兀……
3.3分
水片,还给你们,你们的五星,你们的装逼又灵了!(鲁大海正义脸
葡萄牙版《你的鸟儿会唱歌》拍摄现场。音乐不错,Frankie Valli的The Night和Norberto Lobo的Legionella都是很好的音乐。Miguel Gomes法语挺好的,没少跑法国的场子,怎么这么多年还没混进戛纳官方入围?人家Cristian Mungiu可是拿了金棕榈之后才学会的法语。另外我记得谁跟我说过他女朋友是法国人,这个戏里他老婆说葡萄牙语,片尾字幕说他老婆是法语台词翻译,原来这么牛的?
3.5;另一种视角的疫情电影,更日常,也更自由,在有限的空间和可用资源范围内拍出了实体化的时间感——倒数的天数,以腐烂程度折射的流逝光阴,以及首尾的闭合;论打光的重要性。
时间逆流的魔法,让腐化的水果逐渐变得饱满而新鲜,镜头转向摄影机背后,人物的身份从演员剥离,逃离疫情所框限的既定剧本的设定,让自己沉浸于自然,回归自我的真实状态。好像已经很久没有过过无所事事的夏天了。泳池里澄明泛光的水体,冰到浮着雾气的冷水杯,水珠沿着杯壁滴落,有一件每天都会做但总也做不完的事,夜晚里霓虹辉映星光流彩,密林深处是沉睡的树,悬挂的蝴蝶,和你的脸。
不是Gomes最好的那幾片(畢竟這鬆散結構啊,說來都可以理直氣壯,但看著又著實有點內心捉急〔尤其前段〕——看三次,兩次screener,第三次大銀幕),不過仍是一個讓人對電影還懷抱希望的作品,也洋溢著玩耍愉悅之情。Frankie Valli & The Four Seasons - The Night。袒露出創作與生活的拉鋸、彼此挹注的痕跡,真「電影正發生」,不是角色,是真正的人(在鏡頭內與外)。
8.3/10 #TIFF 初始乍看有几分布哈克的影子,但显然地景的不完全与人物结构的模糊将其推离布哈克。当生活被疫情从有序推向无序,电影也通过倒叙的方式进行“拆解”,仿照这种有序到无序的过程,人物与剧情对话的增加呈现一种“熵增”,在自我诠释中(用导演和演员的对话/白板的拍摄表来解释结构)同时将“疫情”从胶片上显影: 直至最后才出现全身防护服的人。但演绎(重复的关于Party和Shy的对话)和生活(搭凉房,或许)的交界过度模糊,缺乏必要的明晰。角色抵抗被观看,甚至抵抗这部“电影” (一些小争吵),阻碍进入。时间被反向度量(水果的腐烂),文本的联结在后段逐渐疲软。在这个相对被架空的空间中,一种理想化的和随意的田园诗被咕哝,伴随着偶发的激情和疲惫。
#74th Marché du Film Online# 导演双周。疫情期间的剧组生活,全倒叙结构虽然高概念但是相当有效,从看似莫名其妙的三人宅生活,像精神分析般地走到剧组还在正常运转的时候。因果倒转之后产生一种迷人的效果(花房,腐烂的水果等等)。16mm影调很舒服。用了各种色光,以及颇为阿巴斯式的元电影-画外空间调度方法。这20多天剪得真是干脆,留白相当耐人寻味(也是越想越好那种),当然是真有点琐碎……我猜导演是想说,如果一切能够回到开始该多好。这正是电影的魔力。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