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时候,觉得一天可以做很多很多事,那个时候我刚到深圳,早上七点起来,把厨房的火打开,蒸点早餐、然后洗脸刷牙,开始背单词,走路去上班,学点粤语歌,一个人走在路上会把歌放得很大声,上班,走路下班,然后买菜回家做饭,做完饭还会看看网络课程。然后偶尔会失眠,而且还特别严重。一天真的显得又漫长又匆忙。那个时候我在大城市里充满野心,却又没有什么努力的方向,就像帆船在海里找不到目标。
现在年纪大了,才明白,其实一天能做到的事情好有限。工作中踏踏实实做到一项指标都已经很不容易,也耗费心力了。回家想好好做顿饭,做好吃好,也就到了九点。
看完电影,努力回想,自己很小的时候在农村的一天,外公一大早就扛着锄头出去了,中午屋顶就会有炊烟,然后紧接着就是外婆站在门口大喊在邻居家玩的我们吃饭,饭桌上脾气不好不爱说话的外公老是会生气我们不好好吃饭,另外一只手不扶住碗的没有礼貌的习惯,外婆就会当和事佬,一起把外公逗笑,中午没吃完的饭,外婆把饭粒铺开晒干后,用白糖炒,在那个零食和零花钱都匮乏的时代,那个是我们觉得最好吃最好吃的零食。下午呢有时候外婆叫几个老人家在大厅里打麻将,外公不是很喜欢家里太多人,有时候会生闷气跑去把风扇关掉,弄得一大堂的人哭笑不得,有时候外婆会带我们去摘茶叶,我们几个人在茶园里,疯玩。把新鲜的茶叶做成干茶叶,泡豆子芝麻茶或者清茶,需要摘洗踩晒等等几个步骤。我也是凭着模糊的记忆想起来的。到了晚上,我们把竹床搬到外面,大人用蒲扇给我们赶蚊子,我们躺着乘凉数星星,有时候晚上还有还珠格格更新。每天晚上都在玩的精疲力尽的疲惫中睡去。现在想想那时候的一天,在外婆外公看来,其实也是相当漫长繁琐又日复一日的啊,无非也就是一日三餐和一些农活。他们一过就是一辈子。
可是这样的一天直到现在还在给我力量。就像电影里面的英子和修一一样,告诉我,一些简单朴实的道理,“活得越认真,人生就会愈加美好”,我很庆幸,在我人生启蒙拥有过几年那样的生活,它对我的一生都有影响。这估计也是我一直以来有一个归隐山林的愿望的源头吧。
之前写的发表之后不知去向,因此再写一遍
1、主人公津端修一的确参与了侵华日军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
2、津端在影片中没有表露关于参与战争的痛苦和悔恨,依旧会像战时一样升旗。
3、津端在完整影片中去到台湾,在陈清顺烈士墓前唱军歌,军歌内容包括侵略中国。津端确实仍在怀念自己加入军队的日子。
4、津端和陈清顺是在台湾军时候认识的,陈清顺有送给津端一枚印章。后日本投降失去联系。
日本对台湾实行殖民统治,尤其是全面侵华后,由于担心台湾民众在中国战场上倒戈,不敢在台湾征兵,更不敢将其派往中国大陆。直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迫于本土兵源不足,才开始征用台湾劳工到中国大陆、东南亚等战场担任军夫、翻译、护士等辅助工作,同时,修改兵役法,强迫台湾青年参加侵略战争。
5、陈清顺成为地下党的时间,倾向于在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
北京西山纪念碑的铭文可资印证:“1949年前后,我军按照中央关于解放台湾的决策部署,秘密派遣1500余名干部入台,被国民党当局公审处决1100余人。”
此次镌刻在西山纪念碑上的846个名字,经《南都周刊》记者核实,有189个与台湾六张犁公墓(1993年在台北市郊被发现,乱葬有大量白色恐怖时期被处决者的骨灰)的遇难者名单重合。其中不乏如“二二八”前后著名的“基隆中学案”中涉案的台籍共产党员钟浩东等人,他们于1946年“省工委”在台建立后方加入组织,严格说来,并非碑铭上所指称的“大陆派遣干部”。
也就是说陈清顺在和津端认识的时候,极有可能仍未加入地下党。
由于缺乏陈清顺烈士的更多资料,无从得知陈清顺烈士对于津端修一的态度。不知道希望祖国统一、民族富强的陈清顺烈士听到津端唱的侵略中国的军歌,内心作何感想。
每一个温顺的日本人都是可以举起屠刀的。津端自认为的同中国人结下的感人友谊里,浸满了中国人的鲜血,他以为的给予的温情更像是一种讽刺。
風が吹けば 枯葉が落ちる。
枯葉が落ちれば、土が肥える。
土が肥えれば、果実が実る。
コツコツ、ゆっくり。
人生フルーツ。
家はくらしの宝石箱でなくてはならない
ル・コルビュジェ
すべての答えは偉大なる自然の中にある
アント二・ガウディ
長く生きるほど 人生はより美しくなる
フランク・ロイド・ライト
真心建议喜欢的人可以去读读这两位老人的书 特别棒。
日文原版:
《ききがたり ときをためる暮らし》
中文版:
《积存时间的生活》
有兴趣的话,大家还可以去看看人生果实的后续, 英子和讲述人樹木希林さん的居酒屋对话~《樹木希林の居酒屋ばぁば》
老人家都很可爱哦~
最好的老去的方式,风吹枯叶落,枯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比《小森林》更加温暖治愈。 爷爷年轻时是日本海军的一名机械师,影片中穿插了分量并不小的军歌,爷爷的台湾军朋友。对于二战,从爷爷唱的军歌可以看到,他是忠诚的。不论是爷爷本身的话语,还是导演的剪辑,都看到对日本侵略战争没有悔过。 令我最为惊讶的是,2600多人看过,评分9.5的纪录片,居然只搜到了一条(1星)评论提及了片中的军歌和战争!这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然而那么多人看了之后选择性忽略了里面的战争片段。 有人说艺术无国界,艺术就看艺术本身,不能因为其他的原因否决艺术。这确实是一部很温暖的纪录片,向我们很好地展现了令人向往平静的生活方式,但涉及中日敏感问题,那么多人却视而不见,鲜有讨论的人,实在……
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和中国人民造成巨大创伤,那段历史不容否定和淡忘。在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开始在中国南京实施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躏残害……今年以来,又有7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离世。截至目前,登记在册的南京大屠杀在世幸存者数量定格在“65”,他们还在用余生等待侵略者的道歉。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们承载了民族苦难的记忆,是历史重要的证人,他们以亲身的经历和感受,告诫人们:反思战争、珍爱和平。
题记:我的态度是对所有直接或间接参战的侵略者且毫无悔意依然怀念往日荣光的日本人一视同仁,血海深仇。
以一个对二战所谓大日本帝国荣光深以为然祭鬼的战犯为主人公,用看似确幸温暖的(滤镜)艺术感掩盖主人公带血的“人生果实”。人到暮年,不期望他有村上春树那样的觉悟,可最起码的悔意得有吧,恶心的是,他没有,还对祭鬼和“荣光”念念不忘。而我只看到了这老头身后粘满的冤魂和唯唯诺诺一辈子,习以为常且以此为荣的保姆式“日本小女人”。 有人会用艺术来搪塞找理由,用民族主义讥讽于厌恶这部片子的人,你们越是这样放弃对二战侵略者的“吹毛求疵”,日本就越不会反思二战,越是肆无忌惮地参拜靖国神社或在艺术作品中“细水长流”般夹杂对二战战犯的怀念和感恩。
我的态度是对所有直接或间接参战的侵略者且毫无悔意依然怀念往日荣光的日本人一视同仁,血海深仇。
请哪些依然坚持此片是“艺术”,要包容艺术的豆友们,拨冗去看看B站UP主破产兄弟拍的影片“我偷拍了靖国神社”,就会明白,日本人是如何厚颜无耻的用尽各种方式美化侵略战争,并乐此不疲的教育他们的下一代——“我们用战争带给了他们荣光。”
我看到这个呢,只能想到太奶奶和我说,自己父亲因战争早逝,大姐带着她逃难,一路上又因战争饥荒和其他亲人走散。日本军国主义者让她失了父亲,失了家,也失了读书的机会。“不识几个字,没什么文化”又使她一生错失无数机会。人生至此,始作俑者不仅毫无歉意,甚至大肆炫耀,甚至引以为豪——而今日的同辈,甚至早已遗忘,甚至支持赞扬。太奶奶必是不会用豆瓣的,也不会评论艺术价值如何如何——但也不忍心让她看到这部片子,我怕她会想起被杀害的父亲和再无音讯的儿时玩伴,骨肉至亲。
生活中真没见到90岁还这么身体硬朗、精神矍铄,没有什么老态的老人,可能是老两口做任何事永远都是亲力亲为的原因吧,人生的果实,其实都是年轻时结下的,所谓性格即命运,真的是没有错。
民族主义大浪中一条微不足道的逆流鱼
真了不起啊!生命可以活成的最绵延温柔的模样。
人類動容時刻。不要說什麼這是理想晚年,先從年輕時做到“能動手就不麻煩別人”吧!【2018.01.22】
【20180117】很美好。让人不怕老。
有趣的活着,体面的告别
实力羡慕花子,爷爷奶奶太宠溺了吧……树木希林的旁白好好听……生死部分也特别好。
战犯安享晚年,真是太讽刺了
七 看过 2019-05-22妻子对丈夫一直用敬语,“把我的老公照顾好、身体健康,我就能身体健康。我就是这样被教育长大的。” “我在他的领导下生活45年。“ 丈夫吃酸奶说“木勺子”,她赶紧起身去换,丈夫那个正襟危坐的样子,有点骇人,----人生走到尽头,在外人面前仍然摆出一副大丈夫使唤妻子的“尊严”,看到的时候其实很觉得这个镜头有些骇人。当然,丈夫是爱妻子的,“对我来说,她是最好的女朋友。“ 跟妻子在生活上配合默契,主动要给妻子在送人的打糕上因上她的名字......这样的夫妻关系,只能说,完美的符合了社会导向的文化,因此生活的风平浪静,两个人都安之若素,满足幸福。另外这样美好的生活的前提是,两个人每个月有35万日元【22000人民币】的养老金。所谓种种水果收收菜,只是消遣,所以才闲情逸致,让观众看得“浪漫”
风吹枯叶落,落叶生肥土,肥土丰香果,孜孜不倦,不紧不慢。这样符合自然规律的生活要花几十年的时间去准备,才能收获成熟的果实。一生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没有浪费,这种从“始”至“终”的生命力平凡又伟大。
很虚伪很假。空着手去菜市场买菜?很重的,九十岁人根本提不动的。生活中大妈买菜都用手拉车。农务劳作很艰难的,不要美化,这么多果实、房间打扫、衣物、食物是有工作人员。才说不用微波炉,用电烤炉倒是很熟练。蛋糕远远超过两个老人的份量。
非常朴实,美丽,有让人不畏惧衰老的力量。不仅是晚年生活榜样,对于年轻人的生活也是人生榜样。生活技能也是考量人生是否完满的标准之一。有一位百般武艺的建筑家伴侣是多么重要啊,当然,能有一位把家变成生活百宝箱的妻子也很厉害,即使到了八十多岁,还得勤换桌布,会做料理烤蛋糕,还会耕作……
这样的生活可能是幸福的,也可能会给人带来一些情感上的共鸣,但作为一部电影,它完全没有体现任何的创作意图,只是一种简单的记录。而且完全不明白为什么选了这一对夫妇,随便到中国的乡下,找两个能活到九十岁老人,他们的一生都比这个丰富,也更能让人哭出来。
爱其实很小,它可以穿过针眼。
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突然想到,生命的长度也许不该从出生计算到临终,而应该由自己觉得开心值得的一刻一秒累加而成,这才是“人”生。
可能我也是需要这样一幢平房这样一个庭院的精神病吧。
太”日本”了,没有一点打动我,看似平淡的生活实际没有任何烟火气,谁能把养老金32万称为普通生活呢?别感动别人的生活了,都是你想不到的高端。
这么高分的一部纪录片,九万人观看,我从上往下翻了好久,居然没有一个人提到片中的二战部分内容?津端夫妇从日本去台湾探望曾经老朋友的墓地,那个老朋友很明显是当年日本二战期间从台湾(日占时期)征召来帮助日本修建军事设施的台湾人。确实要理性看待战争,津端活在那个时代,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但豆瓣从上到下没人提及我也是很震惊。
英子女士 是最棒的女朋友【泪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