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后二十分钟的至暗时刻之前,除了在某些时刻显露出的凶险之外,大部分时间里,故事是有趣,可爱,充满生活细节和人情世故的,如同一部另辟蹊径的战时生活片。心高气傲的木匠托尼不愿帮德国人修纳粹纪念碑,为此他失去了一笔可观的收入,这让他的妻子对他喋喋不休,颇为不满。他很苦恼,但又不太勤快,并且讨厌妻子的纳粹妹夫。但在托尼,妻子,妹妹,妹夫的四人晚餐时,讨厌的妹夫却给了托尼一个赚钱的机会,让托尼接管一间犹太人商店,托尼当老板........于是之前的矛盾和火药味瞬间烟消云散,四人把酒言欢,在金钱和利益面前,人际关系如同橡皮泥一样善变。托尼与商店店主老太太之间的关系是影片中最温情的部分。这个卖了一辈子纽扣的犹太老人,耳聋眼花,对这个世界的变化并不了解,对纳粹,种族主义更是毫无概念。她只是日复一日的开门营业,每周六的犹太教安息日关门休息。而托尼则对当下的状况了如指掌,因为他有个纳粹妹夫,任何一手信息都会传到他的耳朵里。托尼从妹夫口中得知亲犹太人士比犹太人罪更重,这一个重要信息也为之后的人性斗争做好了铺垫。
影片用了很大的篇幅展现了托尼和老太太的相处方式与细节以及和犹太组织的关系。老太太总是太晚开门营业这让急于赚钱的托尼十分苦恼。老太太将自己亡夫的犹太衣服送给了托尼,这是两人关系日渐拉近的展现,托尼穿着新衣,带着犹太礼帽和妹夫在街上并肩行走,此时还没有针对犹太人的消息,所以托尼穿着这身新衣和礼貌颇为得瑟。托尼每月可以从犹太组织那里拿到照看老太太和商店的酬劳。这也让他可以面对妻子谎称自己是店里的老板,实则是作为店员管理生意和照顾老太太,老太太甚至还会特意为托尼制作美食,两人形同母子般的关系在大量日常细节中得到充分展现,这样的温情时刻直到灾难降临时终于被黑暗撕碎。面对德军对犹太人及亲犹太者的搜捕,妻子让托尼赶紧拿钱离开老太太,却遭到了托尼一记耳光的问候。他无法说服自己丢下孱弱,善良的老太太不顾,晚上托尼做了一个关于他和老太太两人的梦,他的心里此时满是对老太太的担忧。终于,至暗时刻如期而至,面对商店外一批批犹太人被押送上车,托尼陷入了人性的挣扎。他将老太太藏在商店里,不明真相的老太太执意要关上店门,因为当天的礼拜六,两人玩起了猫抓老鼠的游戏。托尼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抉择中摇摆不定,借酒浇愁。老太太完全听不进也听不懂他的的话,只是认为托尼是个疯子。托尼最终在死亡的恐惧下选择了自保,他帮老太太打包行李,试图将老太太送上开往集中营的卡车。他仍有侥幸的心理,认为德军会因为老太太年事已高而放她一马。他疯狂的追逐四处躲避的老太太,之前的担忧和纠结被彻底抛诸脑后。但当他发现德军的车都已装满犹太人出发时,他又改变了自己的想法.......面对走近商店橱窗照镜子的妹夫,托尼一把将想要逃走的老太太推倒在地,却不想结束了老太太的生命。他从最开始的保护老太太转变为保护自己,又从保护自己转变成保护老太太,人性的角力在这二十分钟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他因为误杀了老太太而内疚的选择了上吊自尽,最后是托尼穿着犹太礼服与穿着一袭白裙的老太太从商店里一跃而出翩翩起舞的画面,两个死去的灵魂仿佛在为离开这个操蛋的世界而欢呼雀跃。
没有屠杀、没有设计、没有战争,这部关于二战的影片,由一个耳聋年迈的犹太老妪和一个胆小怕事心存善良的雅利安人之间由纳粹引导下的矛盾关联在一起,关于战争、关于仇恨、关于死亡都没有直接描写,但是就是从足够多的日常简单生活来对比巨大反差的战时恐怖,心理及精神的崩溃侧面描写了战争的残酷,也引出了影射捷克在二战期间不光彩的为虎作伥。
看似简单的剧情,内里却有很多精巧的呼应。妹夫到来后打翻的脚盆与燃烧的熨斗对应着纳粹对捷克人民固有生活节奏的打破。男主先是透过玻璃杯扫视妻子、妹妹、妹夫人物的关系昭然若揭。而在最后的30分钟里,男主从商店里的玻璃窗望向妹夫,镜头快速的推向妹夫,疑惑、厌恶、震惊等复杂情绪呼之欲出。去商店工作的第一天,调转的镜头是夫妻权力的转换也是捷克权力的转换。两次凝视镜子,一次是在为接管商店鼓足勇气,善良占了上风。一次是重新审视自己妹夫让自己接管商店的目的,懦弱战胜了善良。悬挂的麻绳是死亡的预言,我们解开麻绳,却解不开懦弱与错误。总是出现在窗口里的男孩,最后也出现在窗口里,是美好的希望。
犹太奶奶死亡之后,痛苦的男主在摄像机下无处遁形(这段最喜欢)
安息日的店门,是否真的有上帝的庇佑,敞开大门的圣光,是否能带我们走向天堂。
最后半小时简直绝了,没有任何暴力因素,却恐惧绝望仿佛末日。
男主角半夜鸡叫的水平不错,这种捷克式的电影看起来好乏味,铺垫的太长
趋炎附势的奸人靠国难大发战争财,名利让他们飘飘然,甚至忘记了自己的根,因为他们心里只有名和利,为最原始的人欲所操控,欲望凌驾于国家之上。而老实巴交的人民只能接受双重打击,外族的侵犯、同族“叛徒”的欺压,奄奄一息,只会忍受,不懂反抗。
shop,多有耽搁,谨记正和,门外的病毒营销姓侵了门内还未摆好的STOP,出卖“啬”相被问倒在何能与何德,辗转反侧,期是已昏而全貌有了,捷报的吸热反应换算生命的单位为毫克,一介草民的酸碱平衡被提上匾额,纵然高枝可以攀折,却承接扑通几声的忐忑,“犹”腻谁惹,同自己交涉,梦里改造什么?
很有力量很有力量的作品,主角最后试图驱逐老人的戏看得人十分难受。但是两个硬伤:1、入戏太晚,2、结尾自杀情节有点别扭
最后三十分钟太煎熬太心烦了,那种懦弱无奈痛恨复杂的情绪,真想去揍踱步在商店内不断灌酒的男主,结尾的灵魂出窍歌舞的长镜头和躲摄影机在各房间巡视的段落太绝了。前边细致的描述犹太人普通小镇居民在战争特殊政策下的变化,面对突然而来的纳粹法律谁也跑不了,老太太演的真好。北影节修复版。
8/10/2006 4:00pm UA Langham Place
犹太老婆婆以为托尼想害她,躲起来时不小心摔地上死了,托尼喝醉酒看到店里的东西感到很难受于是上吊自杀,这样才能摆脱法西斯和老婆婆过着快乐生活
悲喜剧结合,一个忏悔的灵魂。超现实主义的结尾,寄托那个悲惨年代的理想升华!
不作恶的难度和代价,往往比你的想象要大得多。
把人的善与恶的来回变化在一个商店内在两天内极致展现。原来天使和恶魔可以同时出现,毁灭人类的也只能是人类自己。结尾避开自缢的直接镜头,转而去到外面开阔的光明的世界,去欢歌跳舞,没有比这更讽刺的了。
捷克式的嘲讽和悲喜 某种意义上说 主角则是捷克的化身。。觉得剧本在结构上巨大的缺陷——30分钟了还不入戏 怎么不把前面的一些元素融在后面 早点让老太婆出场?尾声处的自杀非常突兀 也比“懊恼地平常度日”来得没力量得多
商店外的斗争如火如荼,商店内的气氛焦灼难耐。祥和下的氛围却是对战争最沉重有力的批判。令人惊喜的电影,竟然丝毫无沉闷~
纳粹迫害犹太人的经典题材,视角颇为独特的反法西斯影片。主角的设置很有深意。他同样是被侵略对象,并且是犹太人商店的名义老板;同时他的妹夫又是纳粹。作为一个多重身份的矛盾体,他没有肩负起抵抗侵略的责任,并对侵略者助纣为虐。尽管没有亲手残杀犹太人,却难逃帮凶之罪。对反法西斯同盟的拷问。
1966第38届 OSCAR BEST FORIEGN PICTURE,二战,黑色幽默。
漫长的喜剧带来结尾更强烈的悲剧感 四人走路那段好经典。。。我还以为老太太会凛然主动加入呢原来人都是怕死的就他妈会躲起来念经。。。对结尾没意见,像主角这样有道德感因而备受煎熬的人与其纠结了然一生也许自杀确是好归宿
新浪潮式超现实很少,只有托尼的梦境才勉强算是,在同时期的反战影片中并非特别优秀。男主最终走上绝路迫于无奈、误杀的忏悔,正如自己醉酒精神崩溃,很唐突产生的共鸣相对较弱。
看似轻松却一点也不轻松的故事。段落都很大,最后那场重头戏很好看,上吊前的一段镜头有想法啊。用亲犹太人的视角切入,在这类题材上来说算是比较独特了。
托尼的内心戏十分激烈,由保护到出卖由怜惜到自私,最后懦弱而愧疚。
如果这部电影非要找缺点的话,就是收尾收的太狗血了,托尼把老太太摔死了,靠,什么鬼,从保护到出卖,由怜惜变自私。我觉得这种两难选择题的电影,最好是不要给答案,弄一个开放式收尾,让观众自己无限猜想去。
为什么?为什么酒鬼要摔死了慈祥的奶奶?还要悬梁自尽呢?本以为会是辛德勒那种拯救的暖心结局,后来显然导演觉得那不真实,于是画风360度大逆转让好人互相伤害,所谓现实版结局。正如奶奶所言,恐惧是万恶之源,而这也是一切悲剧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