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革命就在宫墙外
革命总是那么出人意料地迅捷而至,往往在人们想不到之时,在歌舞升平之时,它就异常暴烈地出现了。
当法国王室还在凡尔赛宫内花天酒地之时,革命就已在巴黎的巴士底狱发生了,而且很快就将熊熊大火燃烧到了宫墙之外。法国电影《再见,我的皇后》就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给我们展现着革命发生前后几天,凡尔赛宫廷内的历史场景。让人惊奇的是,宫廷里歌舞升平的场景与革命临门时乱哄哄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种极端的状况,只在一夜之间转换。
法王路易十六和剧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他们在革命发生之前感觉到他们正坐在火山口上了吗?似乎没有。路易十六白天打猎,晚上吃肉庆功,在当天的日记上记录“今日无事”,而电影中皇后还在悠闲地让女侍拉伯德念书,还沉溺于与波利内公爵夫人似有还无的恋情之中,大群的贵族仍呆在凡尔赛的宫殿里勾心斗角。要是没有攻占巴士底狱的枪声,没有那些起义市民的逼近,他们决不会相信七月十四日这一天是个重要的日子,是个足以改变法国及世界面貌的日子。
当然,无论他们如何的迟钝,仍会感觉到法国社会充满着不安的气息,仇恨的情绪也已经在民间弥漫。但他们总是不愿意承认,革命会在这个时候发生,自己的人头会成为革命的祭旗物。但就如电影中所说:“马吉斯老爵长年关在宫里,只以为宫中的生活最安稳。光是每周看见国王通过走廊两次,他就以为国泰民安。”不光是马吉斯老爵,凡尔赛宫廷里的所有有权势者,均是这样的想法。他们屏蔽掉自己不想看到的一切信息,相信着自己的仁慈,也相信着自己的强大。其实,宫中的侍者侍女们,他们对于现实认识得更清楚些。“革命已经成形,帝制强权将要瓦解,这种情势已经挡不住了。”
路易十六在电影中并非主角,他只出场几个镜头,是这部三个女人戏里的跑龙套者,但却是电影中最无法忽视的人。这是亡国之君,那句被喻为最荒淫无耻的话,就被安在了他的名下:“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也与我无关。”(但也有很多人认为,此话并非他所说)。他疏理国政,外号“锁匠”,醉心于修锁(与中国的明熹宗醉心于木匠一样),同时又纵容皇后及贵族们挥霍无度。当革命发生之时,他竟然在打猎。这一切,当然可将其称为坏国王了。其实,从历史来看,路易十六并非最差的君主,法国社会的痼疾,早已是积重难返。客观而言,路易十六当政时期,绝非法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时期。王朝已经迈出了艰难的改革步伐,民众已经拥有初步的权利。
电影中我们也可看到,当知道革命发生之时,路易十六还是一个相当有承担的统治者。他说他讨厌暴力,希望一切能够和平落幕。他拒绝化装逃走,独自去巴黎,面对妻子他会被革命分子杀害的警告,他却说这是他的职责。但历史没有给他更多的机会,他仍成为法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走上断头台的国王。托克维尔在总结法国大革命时,曾说,革命往往不是发生于控制最严酷、人民生活最悲惨之时,反而是发生在统治已经松动,改革正在试图进行之时。历史的欠账总得有人承担,总得以人头去抚平革命者的愤怒。如果路易十六觉得自己很冤,他也只能去痛恨此前的太阳王及路易十五,正是他们对于民间改革呼声的忽视,才导致了今日的局面。本来只是权利的让渡与交换,最后演变成人头滚落与血流成河,这是谁也不愿见到的情况,却是真实地出现在十八世纪末的法国。
电影中的主角是玛丽皇后。这位来自奥地利的公主,美丽、高傲又极富教养,最后成了第一位被砍下头颅的皇后。当她走上断头台之时,踩了刽子手的脚,她连声道歉: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同时,安托瓦内特又是一个极尽奢华花费无度的女人,宠幸着众多的贵妇,带动起整个宫廷的奢靡之风。她的行为,以及她的外国身份,让法国的普通民众视其为祸水。在起义市民提交的必须上断头台的286名贵族名单中,她名列第一。安托瓦内特对于皇后的职位并不喜欢,她生于宫廷之中,却无法选择她的职业,她只能成为皇后,并站在她并不愿意站的地方,承担着历史的责任。她如此评价奥地利女王,女王说过,她作为女王一生中只有一天是快乐的。其实,她本人亦是如此。她说:“因为我是法国皇后....这个头衔让我惊恐万分,无时不提醒着我,我就像囚犯一样。”安托瓦内特如同她丈夫一样,并非历史上最坏之皇后,至少她知道自己的职责,也有着自己的承担。她并非坏得革命一定要砍她的头,只是她作为皇后,革命需要借她的人头一用。好在她上断头台时如此地镇静,最后给她的人生描上了精彩的一笔。
当革命逼近之时,在凡尔赛宫廷之中,仍然保持着镇静牢记着自己责任的,似乎只有皇帝与皇后。那些不可一世的贵族,那些作威作福的老爷们,平时穷奢极欲飞扬跋扈,此时早已慌成一团。有的在王宫中上吊自杀;有的当听说断头台上的名单上有自己时,吓得当场晕倒;更多的则是忘了自己的职责,也忘了时时挂在嘴边的祖国,在死亡面前还是视财如命,拚命地收拾着金银细软,化妆成他们所看不起的下等人逃跑。路易十六与玛丽皇后在暴力之前的冷静,也让我们想起现代的很多独裁者,从萨达姆到卡扎菲,平时骄横无比,然而一旦革命来临,却全然忘记了自己承担,化妆逃跑的,跪地求饶的,丑态百出,连死都少了份尊严。相比路易十六夫妇,差距何止千万里。有人说过,皇帝与后来的独裁者不一样,他们是将整个家族与自己身家性命,与这个国家的命运捆绑在一起,他们无法带着钱财逃命,他们只能随着他们的王朝一起灭亡。他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却得选择这样的结果。
革命,对于革命双方来说,均不是一个最优选择。只有在革命发生之后,只有在血淋淋的暴力之后,大家才会觉得原来双方都可以相互妥协,各自朝后退一步,也不会落下这么多的人头,牺牲这么多的生命,引起社会这么大的动荡,给整个民族留下这么大的阴影。但处于当时的情境之中,似乎谁都不会主动后撤一点。暴动的底层群众,想着的是只有彻底铲除这样的制度,只有向那些曾经作威作福人追讨,革命才算是成功。而当权一方似乎总是自信满满,且对于已经临近的革命后知后觉,殊不知浇满燃油的木柴已经铺就,就在等待一粒火星。他们总是贪婪而不知满足,漠视着人民的痛苦与呼声。即使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仍然不愿意放弃星点权力。这样互不的结果,最后只能导致革命的发生。在电影中,路易十六说:“人民不只要面包,还要求权力。竟然要求要权力,对我来说,这无异是一种诅咒。”这确实是当权者的心理。他们以为,只要让人民吃饱喝足,就已是莫大的功劳。至于权力?那是禁脔,岂容你们染指?
在法国,革命终究是发生了,而且以那么暴烈的方式。当时法国对立的双方,从路易十六及众多贵族们,到所有的底层民众,其实均是输家,几十近百年的血雨腥风与社会动荡,让几代人饱受苦难。唯一的赢家就是法国国家及人民的未来,大革命摧枯拉朽般地革新除旧,导致了民主法国的诞生。当代法国人会感激他们前辈的付出,不幸生于那个时代的人,则只有承受这种历史的宿命了。
2 ) 《再见,我的皇后(Les adieux à la reine)》:傻女仆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04/les-adieux-la-reine.html再见,我的皇后 Les adieux à la reine (2012)
据说这是讲述女女暧昧的宫廷片,所以我看了。可是我被骗了,一点正面描写女女关系的情节都没有,电影介绍害死人啊!而且影片剧情相当的沉闷,让我极其失望。
电影讲述法国皇后Marie Antoinette在大革命前后的故事。女主角是皇后的陪读女,对皇后有爱慕之情。所以,当一个夫人求她帮皇后刺绣后,女主角欣然同意。此时法国大革命爆发,皇宫内人心惶惶。惦记皇后的女主角,四处打探消息。可是,皇后此时挂念的却是自己的爱宠——一个女夫人——的安危。在国王决定留在皇宫后,皇后就让爱宠乔装逃走。怕死的爱宠急忙准备。同时皇后还让女主角做爱宠的替身,这让女主角很伤心。最后,女主角假扮爱宠安然逃离法国。
以上就是电影九十分钟讲述的故事,非常苍白。苍白到让我非常后悔:我怎么能看一部这样的电影呢?我真是瞎了眼睛,被电影介绍和海报给欺骗了!
电影主题同样苍白,即通过下人的视角反映凡尔赛宫在法国大革命后的种种景象,以及法国皇后与女人之间的暧昧。两个主题从客观角度上说都是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故事的真实性值得商榷。天知道法国大革命前后仆人在做什么?至于皇后的女同倾向,更是离谱。即使真是如此,也不会如片中那么露骨吧。此外,电影两个主题也是我无法理解与接受的,法国大革命的过程?片中出现的众多人名?这对我来说都太陌生了。而且我也不感兴趣!总之,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与我无关的内容,这让我如何提起兴趣观看?
此外,电影拍得沉闷枯燥。片中只有女主角走在走去及她与其他人对话,很难看!谁愿意看这样一部没有内容的电影?
电影拍摄上只有服装值得一看。当然,对于欧美的古装片,只有服装是亮点,因为他们的历史太难看了!关于服装,只需两个字形容:华丽!只是女主角穿得衣服很普通,这大概是因为她是仆人的关系。
本片演员方面中规中矩。女主角Léa Seydoux、皇后Diane Kruger、爱宠Virginie Ledoyen都尽职的表现了故事,不过却没给人留下印象。尤其是Léa Seydoux,没有体现出她对皇后的爱,这也让我对女主角最后的心碎感觉很突兀。不过,片中这三个女人,除了Léa Seydoux长得稍差之外,其余两人都很漂亮,而且Léa Seydoux与Virginie Ledoyen还有露点演出,也算没白浪费我的时间。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主题空洞、情节苍白、表演普通的“戏说”电影,只有服装值得一看。
Léa Seydoux
Virginie Ledoyen
序列:1028
Farewell.My.Queen.2012.720p.BluRay.x264.DTS-MySiLu
2013-04-11
3 ) 满分送给拉波德小姐张弛有度的内心戏
欲扬先抑下,本片从一个皇室女仆的角度看法国大革命前凡尔赛宫内翻云覆雨的变化,听上去很恢宏,但其实它还原历史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也许是因为该片牵扯到的人物太多历史背景又太复杂,而一部电影的时间不足以让其道来种种原委,以至于所以许多细节经不起推敲,许多情节无疾而终。Anyway,导演本来也没打算把它拍成历史正剧,仅其对女仆内心细致入微变化的刻画就足以让我奉上五颗星。
先介绍下拉波德小姐的内心世界的基调,她的内心无疑是清高的,从其他姑娘们轻浮地找男人厮混而她仍坚守处子之身,到皇室大势已去下人们树倒猢狲散而她仍坚持那一份忠诚,无处不凸显她的与众不同。她内心也深深的渴望通过自己出淤泥不染的品质(包括心灵手巧、博闻强识以及难能可贵的忠诚)得到皇后特殊的礼遇,同样,若能得到法国最尊贵女人的特殊礼遇那么将是对她清高的最佳认可
影片开始的清晨,拉波德小姐起床奔向皇后寝宫陪读时,她的内心是欣喜的(与其他仆人相比她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为此她还得到了一座专属的金钟)。在皇后面前,一开始她还像个小女孩略带羞涩规规矩矩的,直到皇后不顾身份悬殊开始为她挠痒,种种亲昵的行为在她的内心播下了情愫的种子,从她离开时迈开步子对皇后贴身女仆的絮叨置若罔闻以及喜不自禁的表情就可以看出。
但是在威尼斯船上听着船夫提及皇后和公爵夫人的风流韵事时,她的内心就激起千层浪了,原来皇后心中早已有另一个非比寻常的她了,可她一直不愿正视这个事实,那一份不甘心和好奇开始滋生。所以后面每当旁人提及公爵夫人的特别身份时,她都会略带气恼的回避话题。
此时的巴黎开始动乱,巴士底狱被攻陷,凡尔赛宫危在旦夕,国王夜不能寐,不论贵族还是仆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捉鸡,私奔的、顺手牵羊的、伪装潜逃的、大家各有各的打算,这时的拉波德小姐却为她的皇后坐立不安,她用食物贿赂知识渊博先生了解动乱原委,用金钟交换革命现场的一眼,用刺绣换取一线皇室消息...她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了解皇后的现在的处境和安危,连图书馆先生都看出了她的内心越陷越深的情感,即便她矢口否认,他委婉地称她的行为是年轻人常有的(爱)盲目。
和船夫干柴烈火的时候被皇后一召唤立马将船夫抛之脑后(插播下,这段和船夫看似莫名其妙的激情戏是有由头的,这两人中间的纽带就是公爵夫人。虽说公爵夫人算的上时拉波德小姐的情敌,可是拉波德对她的情感是复杂的,羡慕比嫉妒要多那么一点点,而公爵夫人男女通吃也曾和船夫有过一夜情,拉波德也希望借着与船夫的一夜情证明自己的魅力)。
抵达皇后寝宫后,看到自己日思夜想那个女人憔悴的面容时,她的内心也一起悲哀,自己爱莫能助恨不得替她受苦,而这样一个大难临头壮烈的基调下看到一个偷拿皇后物品准备背弃主人逃跑的大女仆时,她毫不掩藏自己的鄙夷的眼神。她内心恨自己的无力,在皇后最无助的时候自己无能为力。
在皇后要求和她单独交谈时,她是受宠若惊且无比骄傲着,她想,自己在皇后心中还是有那么些不一样的。当皇后开始倾吐拉拉心声时,她心领神会的笑着体会着,她虽知皇后心里爱着别人,当听到那个人名字的时候她还是有点难过和不甘的,可看着心爱的皇后备受折磨,她便请命去请自己的情敌来和自己的爱人作伴(多么纠结的内心世界啊)。
领着皇后的神圣旨意,她迈开步子勇往直前,直到站到公爵夫人的床边,她的醋意蔓延好奇心滋生,她嫉妒这个女人同时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征服了她的皇后,她怀着扭曲的心态掀开了熟睡中公爵夫人的被单,窥视这个女人的胴体。
回去复命时,却发现皇后在乎却是逃亡的事情,并嘲讽她的办事能力。她对皇后专注的爱以及掩藏这份感情的苦闷,在这一瞬间伴着委屈的泪水淌下,相比其他人其他事,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卑微,现实如同梦魇般缠绕着她。
凡尔赛宫朝不保夕,皇室成员列席政府会议,她在人群中地注目着皇后试图窥探出究竟。此时公爵夫人以一抹鲜亮的绿装穿过人群走向皇后,两人默契的相拥忘我的亲昵,全场鸦雀无声,拉波德小姐的内心却惊涛骇浪,在皇后的世界,她如同局外人一般,她也终于正视了皇后和公爵夫人相好的事实。
在皇后的更衣室,她忍不住的停下脚步,满眼同情和悲伤的看着这个女人(很明显拉波德小姐对皇后的关心远胜过法国大革命对自己的震撼),竖着耳朵偷听皇后和公爵夫人的私密话。她为皇后多情换来的薄情不值。眼见国王被要挟出城谈判,贵族们各自打算无人在乎皇室存亡,皇后的脆弱无助让她越发坚定了守护皇后追随皇后的信念。
她路过公爵夫人的房间时,对情敌的好奇心让她忍不住再次窥探,而公爵夫人乔装成女仆准备前往瑞士的行径使得她在拉波德小姐心中的形象坍塌,她想,贪生怕死的公爵夫人不配做皇后的情人。
她再次被召唤进皇后的卧室,贴身女仆早已知道皇后的打算,她终究不忍心对皇后忠心耿耿的拉波德落得如此下场,善意的提醒换来的还是波拉德的坚毅,知她心思,便只好作罢。那朵大理花,在这个苍凉的年代显得尤为灿烂,深受皇后喜爱,对拉波德而已,这朵花却意味深长,好似她们的定情信物,皇后得来这朵花灵感的时候正是她陪伴在身旁,也正是她情愫萌发的时候,于是乎,刺绣在她饱含深情的一针一线中完成了,即便成品打着别人的名号,她内心却是满足的。
皇后跟她提到致辞提到自己的顾虑和没人能懂时,拉波德小姐却是感同身受的,但皇后永远感受不到,这时的皇后只惦念着公爵夫人。
于是乎高潮到了,皇后为了自己的情人开始摆布拉波德小姐的命运,以她为公爵夫人的替身,必要的时候替公爵夫人去死,短短几句话,对拉波德小姐的打击是致命的。试想一下,你爱的人命令你替你的情敌去死,换做是谁都会崩溃的。拉波德小姐在此崩溃的不仅仅是情感,还有她的人生观价值观,她的清高建立在皇后的礼遇上,她的精神也寄托在对皇后的追随上,皇后在她心中曾是如此的高贵如此的刚正不阿,公爵夫人的不堪嘴脸刚刚被她认清此刻她却要为这个自己都瞧不起的人去死。拉波德不甘,她语言的反抗却被皇后的暴脾气堵回去了(皇后的bitch脸开始彰显了,“让你去死是因为你够格”这也忒伤人了吧)。她不想再反抗了,以她清高的个性她完全可以拒绝这个伤自尊的要求,她不拒绝也不是因为皇后的淫威(皇室都不保了,皇后权威扫地,完全可以拍屁股走人),她默默的接受是因为她的三观毁了,她绝望了,她看不到继续坚持下去的希望。换衣那段尤为精彩,捂住私处的羞涩的少女在皇后目光投来的时候松开了双手,傲视着皇后,皇后眼神中确有被其青春洋溢的体态惊艳被其气势压倒的成分略过。这时的拉波德气场peak了,当一个人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时候她就什么都不怕了。皇后见着她胴体的时候也许心动了,临别意味深长的一吻来得太晚,再也激不起拉波德内心的一丝涟漪了。
离宫的马车上,拉波德小姐神态轻松,那是一种由内到外的释放,她放下了,不再有虐恋情感的负荷。她不顾安危抛头露脸朝路人挥手致意,她已然将自己的性命弃之于不顾,即使招来叛党也不过是一死,说不定还能拉公爵夫人陪葬,也许这么一死反而能被皇后铭记让其忏悔,但怎样都不重要了。离开凡尔赛宫,离开皇后,她再也不是谁的谁了。最哀莫过于心死也不过如此吧。
后记:阅片无数从未写过影评,一直觉得有些想法留在心里就是了。此片也不算特别出奇,为其撰赋只是觉得它不应该deserve这样一个低分,算是抱个不平吧,没想到一口气写了介么多,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评分低就错过这样一部让人耳目一新的电影。
不过抱着看拉拉来看此片的人可以散去了,除了两个naked镜头,尺度很小。内心戏还是值得揣摩的,让我惊异的是,异性的暗恋、虐恋、三角恋放在同性恋的世界里套路是一样一样滴。
4 ) 玛丽·安托瓦内特王后的闺蜜们~~
看了这片儿,简要写写玛丽王后的三个女性朋友。
这部片子里出现的主要是康庞夫人和波里涅克夫人。
康庞夫人最开始时,是路易十五那几个女儿身边的侍读女官。玛丽在王太子妃时代,因为喜爱她的温柔美丽,就把康庞夫人从老公主身边要了过来,专门陪伴自己。
最开始,康庞夫人是仅次于诺伊艾莱夫人的第二侍从女官,后来独当一面。她对玛丽王后可以说是忠诚不二。王后身死,康庞夫人的余生都用来缅怀她,并且写下了至今广为研究法国大革命的学者引用的《康庞夫人回忆录》。
波里涅克夫人,看过池田理代子的《凡尔赛玫瑰》漫画的读者,肯定都觉得这个女人工于心计,利用王后的权势为家族牟取不当得利益。利益倒确实是不当得的,这点没冤枉她,不过说波里涅克夫人工于心计还真错了,她是个凡尔赛宫里少有的没心眼的女人。满足于舒适的享受和情人的爱慕,无知地被她丈夫的家族利用。
但说起这位夫人对于玛丽王后的感情,我认为她的友情的确是真挚的。她离开凡尔赛,是受到家族的逼迫,她曾经弱弱地抗议说自己想留在王后身边,结果这份抗议也因为懦弱温柔的性格而没有取得成功。倒是王后力劝她必须离开,说是如果看到挚友受到伤害,自己无论如何无法心安。
后来波里涅克夫人逃到奥地利,于1793年也就是王后被斩首那年病逝。据身边人回忆,她的余生都在为背叛王后而后悔自责。
波里涅克夫人的墓志铭上写着这样一行字:“死于忧伤。”
最后想说说朗巴尔亲王夫人。
这位夫人,应该是玛丽王后身边几位闺蜜中我最喜欢的一位。
她原本出身不高,但因为嫁的不错,成了亲王夫人。按照法国宫廷礼仪规定,可以为王后在小起身时传递衬衣的女性,必须是亲王夫人级别的,所以朗巴尔夫人也就这样到了王后身边,当时玛丽还是太子妃。她出现在凡尔赛宫廷,还曾经引起过贵族们的不满,因为她娘家身份不高。不管怎么说,朗巴尔夫人在当时的法国,的确是话题人物,以讲究穿戴出名,走在时尚前列。巴黎流行服饰的宣传小册子里,多拿她的画像做招徕,其名气可想而知。
朗巴尔夫人也是走温柔路线的(这三位闺蜜都属于温柔型),虽然波里涅克夫人后来居上,但朗巴尔夫人始终是玛丽深深信任的人。
如果说朗巴尔夫人身上有什么吸引我的地方,应该是她的笃定和勇敢。疾风识劲草,这一点在革命爆发时尤为突出。朗巴尔夫人是第一批逃离法国的贵族,她逃到了英国,可以说已经脱离了危险。但是她最终决定返回法国,家人都劝阻她,说法国已经乱到只要是贵族,都无法被保护人身安全的地步。朗巴尔夫人回答说,她不能丢下自己的朋友不管。于是她回去了,被bao民捉住。那些人逼她发誓,反对国王和王后,支持革命,否则就要杀了她。长矛亮在眼前,这位一贯温柔的女性声色严厉地怒斥道:“喝!你们这些无耻之徒!”bao民们于是杀死她,将她的头颅挑在矛尖上给玛丽王后看……按照茨威格传记的记载,王后应该是看到了。
不管如何,朗巴尔夫人,玛丽王后最忠诚的女友,用生命证明了自己对她的友谊。
只是写些事情吧。
这部电影的拍摄角度是好的:一个平凡侍女,见证了自己偶像的坍塌。
但为了突出这个坍塌,把玛丽王后、波里涅克夫人,都塑造得很刻板,很失真,这不能不说是点小遗憾。
玛丽王后的朋友其实真心不少,除了以上的三个,还有阿克塞尔·冯·费森——他是王后的情人,并且冒着生命危险策划王后的逃亡,后来王后被囚禁,他也躲过重重守卫到牢里去看她。
我相信,同气相求:一个人的挚友是什么样子,他就是什么样的人,否则不可能吸引来这些朋友。王后煊赫时,身边固然有一大群趋炎附势之徒,但当她失势后,仍旧留在她身边的朋友,无一不在用行动表达着自己对朋友的忠诚。
这一切,同愚忠无关。
5 ) 站在被法革暴打过的前历史生&现法语生的角度看les adieux à la reine的一些观后感
谁能想到我在开始学法语前会说的第一个完整句子是Monsieur, je vous demande pardon, je ne l’ai pas fait exprès,是Marie Antoinette被斩首之前不小心踩了刽子手的脚之后向他道歉的话,aka法国最后一个王后的遗言,后世被人翻来覆去地挖出来分析她的性格也不足为奇。
这个女人的一辈子实在是drama得可笑,作为奥匈帝国的女大公嫁到法国,属于是印度公主嫁去了巴基斯坦的那种送死行为,不知道后来法奥关系急转直下的时候她有没有怨恨过这个决定和作出决定的她的父母。无论如何,“奥地利人”这个标签是压在她身上的原罪,以至于被封建统治几千年的人们就算不愿意造国王的反,“杀了国王身边那个妖妃”这类“清君侧”的理由也足够让他们买账。
但说她除了身为奥匈人之外就完全没有过失了吗?也不尽然。她的铺张、无能、迟钝都是她身为王后的失责,但要说她比从前的法国王后更铺张、更无能、更迟钝,倒也不见得——归根结底,她只是一个平庸的生在贵族家里的女人,绝大多数人在她的位置上都没法保证自己能做得更好——但她们被斩首了吗?没有。只是时代变了。路易十六的人民已经不是路易十四的人民了,路易十六的贵族们却还想过路易十四时期的生活,民怨沸腾他们却视若无睹,最后也就是这么一点“普通”的铺张、“普通”的迟钝把他们一个个送上了断头台。
这个电影分了三四天看完,中间也在读reading写paper,但这样也给了我更多时间去思考Marie Antoinette到底错在了哪里,毕竟在她的理论框架中,似乎她也只是做着最合理的事,不知道为什么就招来了杀身之祸。可能这也是大家常说的“时代的局限性”,或者阶级的局限性,她从小到大的环境就规定了她该怎么想怎么做,为了不成为一个“怪人”、“精神病”,她必须觉得使唤下人、铺张浪费、把人分为三六九等、王室高于一切这种事都是天经地义。她本人真的是一个祸国殃民喜怒无常的妖妃吗?我觉得“je ne l’ai pas fait exprès”那句话就说明她不是。可能在她看来,她确实试着做到最好,只不过她的最好不是人民接受的最好,这或多或少也是她命定的悲剧了。
电影里的刻画其实跟我的感受很像——前半段的王后多么有情有义,待人温和谦逊,亲自给女仆抹药,以至于女仆以为自己遇到了贵人,甚至愿意为她肝脑涂地;但前半段有多温馨,后半段就有多现实。王后眼里的女仆终究是一个女仆,就算对方眼里的爱慕无以复加,她从来没有考虑过跟她发展关系的可能性,自始至终她心里装着的只是那个并没有多爱她的女公爵,以至于结局让女仆顶着女公爵的名字替她领死,王后的脑海里也没有过一点愧疚。毕竟那只是个女仆。对女仆好是王后的修养,随口要她替贵族去死是王后根深蒂固的价值观。她或许从不觉得自己有错,但她确实错了。
最后再扯一句法语吧。法语标题的les adieux à la reine直译是farewell to the queen,不知道为什么中译会选择翻成“再见,我的王后”,谁跟你“我的”了请不要装熟,而且女主最后离开凡尔赛赴死那个决绝的模样证明她早就丢弃了“我的王后”这样的幻想,la reine就只是la reine而已,她不是任何人的王后,elle n'est que la reine du peuple. Si son peuple l’abandonne, alors elle n'est tout simplement plus « la reine ».
6 ) 简单谈谈自己观看后的想法吧
我本人其实是冲着法国宫廷这一点去看的,因为不怎么懂历史所以注意力全集中在感情戏上面了,我个人是有过一段暗恋经历的,所以可能比较能理解剧情?
拉波德开头见到皇后时手足无措,眼神飘忽,我个人把这种情况理解为看到喜欢的人时的慌张,【你喜欢的人趴在你肩头上对你脖子吐气你顶的住吗?】
略
再后来她代替刺绣师刺绣,想必她内心一定是十分幸福的,这是皇后很喜欢的图案,为自己所爱的人所绣,即使她不知道真相自己也很满足了
略
接着皇后在炉火旁向拉波德袒露心声,深情告白嘉布丽夫人,拉波德那时的内心很煎熬吧,自己喜欢的人在自己面前告白别的人,太心痛了。皇后还让她去规划路线,我还以为是皇后要逃跑,看到最后才明白是为了嘉布丽规划的。。。。。
拉波德回来时被皇后告知真相的时候那种委屈和恍然大悟【?】更加令人难受了
略
跳过皇后和嘉布丽夫人公然调情和在房里分手那段直接讲最后部分。拉波德被皇后传唤到房间里,她满心欢喜觉得自己还没有被皇后忘记,我会永远待在她身边,但没想到皇后竟然让她去假扮嘉布丽夫人,给她当挡箭牌,为自己的情敌而死????看到这我的眼泪就落了下来,那一瞬间的冲击,好多画面出现在我面前,卑微的不敢流露出来的感情,对她热烈的爱意,被皇后所夸奖的刺绣,你要奖赏的人就在你面前啊,绣它时的一针一线都包含着我对你的心意。但现在,一切的一切都结束了,已经没有什么好在意的了,这也就解释了拉波德刚脱衣服时还遮遮掩掩但之后却放下了手昂着头看着玛丽,已经没有什么好在意的了。
拉波德换好衣服从楼梯上走下去那一幕和开头是何其相像啊,开始嘉布丽夫人昂头挺胸走下楼梯,而拉波德是一个侍女,站在门口向她行礼
现在,拉波德穿着她的衣服,成为了“她”,嘉布丽夫人却扮成了侍女等在楼下,何其讽刺的一幕啊。
最后,拉波德夫人坐在马车上向外张望,她笑了,影片中很少见到她笑,但她经常对皇后展露笑颜,那是发自内心的笑,看到喜欢的人时抑制不住的感情只能通过笑来传达。
马车那段画面一开始,我就懂得了拉波德传达出来的感情,无所谓了,死就死吧,路上有人对她比划脖子的手势她也不在意还是探头往外看。一段自我介绍之后全剧终
真希望拉波德的爱能得到回应啊
本人语文成绩十分差劲,语言力也很弱,文章可能前言不搭后语,这篇观后感只是有感而发,求清喷!!!
魑魅魍魉的凡尔赛宫
简直是最寒酸的凡尔赛宫,旁观了一把历史,这种主角不参与无法作用于剧情的做法很难让电影的故事性出彩,剩下的也往往都是噱头。那段被前人拍烂了的历史,即使是凡尔赛后宫蕾丝秘史也依旧难掩主题的苍白,一个女孩眼里心仪的皇后,反倒让人觉得她恋恋不舍的是自己的生活和对爱情的向往。★★☆
从皇后说书人的角度看待安托内特繁华落尽的落魄时刻。四天,一个侍女的一生,她依附于女皇而存在,愿意为她付出全部。这是纯粹的一种感情,尤其是与那些虚情假意为自己生存逃难的爵爷们比起来。镜头展现的世界孤独、狭小、朴素、私密,但这些就是她的全部。还有这样一个女孩,仅此而已。
从好的方面说,从一群女人的视角写法国大革命算是新颖,从不好的角度说,所谓的危机关头所有人计较的仍然是自己的欲望实在是让人不忍直视,Léa的长相就带了股目空一切的反叛气质,Diane Kruger永远都讨不了我欢心。为了他试图表现的,三星半吧
大赞... 还原度很好... (不明白为什么得分那么低) 不过故事好悲伤呀...
完全不符合史实,剧作水平相当于19世纪初的嚼舌根的闲人。
因為愛你,我可以被你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因為愛你我可以為你所愛的人去死。。。太諷刺了~ps這裡面的人去換件衣服會死嗎!!??剧组太節省服裝費了吧!好歹两个美人儿呢啊真白白浪費了美景美人啊~!
终于能看了,对于poligac的描述不过是个黑发的美人公爵夫人,在kristen那版的皇后中是由rose 演得居然和viginia的眉宇间颇为相似~小美人lea的身形在娇小的两位美人面前无处遁形,颇大,不过我就是喜欢马自达的冷面美女啦,还爱看书,不过替心爱的人为她的爱人替死这事情是要多心伤阿
信口开河的美女欧洲古装秀。
果然是仆人的絮叨片 但是她好美
比我想的好点儿。
intimate, delicate and so palpably real. 真的很像雅可之前的[la fille seule],女孩奔波于走廊间,只不过宾馆换成了皇宫(而且这个角度看历史大事件我就莫名其妙想到《狼厅》……)
蕾雅每部电影都一个表情,极其简陋的凡尓赛,永远不换的衣服,无语…
我爱你,在心口难开。镜头跟着宫女的视线带出大革命前凡尔赛宫种种虚伪势力和物欲横流,与科波拉版天真浪漫的风格完全迥异,两段百合情节,希朵妮对皇后的感情很微妙,倾注满腔爱意绣大丽花,甚至愿意冒着生命危险护送女神的女宠出境。女主的面瘫刚好符合角色心理,而反倒是克鲁格的表演突破很大。
身份流转,爱皆伤。离开你,生死无异。于是,她招摇过市。
非常平庸的一部作品。基本全片都在凡尔赛,干脆叫凡尔赛宫廷蕾丝秘史好了。除了几个女演员还挺漂亮的、道具服装还不错之外,电影也真没什么优点。同性噱头也没怎么让人觉得精彩。剪辑混乱,配乐过多,故事也显得很没意思。三星。
给分低的都是臭男人吧。
所谓的人,竟然脱离不了社会性的一面,抛开那些所谓自由平等之伪善现代政治学,生来就是分等级的。何况是这名正言顺,不可一世的皇权呢?这女王大人的小小布施恩惠,就换来女仆舍身的忠义。而这建立于权利关系下的爱情,又能算是什么,起码不是真爱吧。也许那场浩劫还是向所谓的自由平等迈出了一步吧。
在这个不管啥片都裸的年代,本片是朵谨慎过头的奇葩,居然欠!床!戏!本片主要围绕拉波德的内心戏展开,她的清高孤傲她对皇后的忠贞倾慕及幻灭,崩塌的王朝斑驳昏暗的凡尔赛丑陋众人这些背景都做的挺好,然而皇后和情人这条重要副线居然这么含蓄,使拉波德的感情主线犹如温吞水缺乏张力,实在太失败了
完美展现“天真”这个词层层面面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