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douban.com/note/264343940/写在前面:
流传200年历史的名著,公演20年依然经久不衰的音乐剧。
请问编导们,你们留给制作中文字幕的时间有两个星期么?
两个月以前就有热心网友做出字幕了,您用2分钟下载一下花2小时过一遍也比出现在银幕上的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好啊!
当观众是白痴么?
(我已经忽略翻译得乱七八糟的人名了)
********已经全无的分割线********
相信我,这不算剧透,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比当场吐血的感觉要好
Rrady? Here we go!
主教:你可得把银器卖个好价钱……(God:what?)
You must use this precious silver
To become an honest man
芳婷:我生了孩子之后他却不要我了……(珂赛特是无辜的)
He took my childhood in his stride
But he was gone when autumn came
让叔:突然间有事情发生了……(让叔你不能这样,珂赛特还小……)
Something not yet here has begun
割风伯伯:请叫我福修李文。(这里实在是忽略不了,太刺眼……)
Fauchelevent
沙威:我对天发誓!(星星们泪流满面)
This I swear by the stars!
安灼拉:老百姓都是墙头草! (怪不得天亮了不帮你……)
The color of the world
Is changing Day by day...
众:再等一天……(编导也不容易,真做字幕的话,这段得弹幕刷屏了,不过再等一天您就能靠谱么)
One Day More
还是众:听见大家唱歌没~~ (拜托,闹革命呢,不是请客吃饭啊亲)
Do you here the piople sing
依然众:路障!……(路障扔脑子里了么)
Somewhere beyond the barricade
Is there a world you long to see?
众:心跳合着鼓点……(一大大,二大大……你大爷)
When the beating of your heart
Echos the beating of the drums
加佛罗什:亲爱的调查员贾维尔,不要骗人了~……(大家好,欢迎收看今日说法)
Liar!
Good evening, dear inspector
爱潘宁:毛毛雨啦~~(会死人的……)
A little fall of rain
Can hardly hurt me now
马吕斯:让我用爱缝合你的伤口! (爱潘宁:让我死吧……)
If I could close your wounds with words of love...
让叔:老天啊! (me:“老天啊!” God:"What the Fxx !" ……)
God on high
Hear my prayer
……
ps:似乎没删减!(是因为音乐剧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么)
************吐出来能舒服一点*************
亲爱的有关电影从业人员,请不要继续做这种杀鸡取卵的事情了。
观众不能光靠奥斯卡这种虚名来忽悠,成熟的消费会让你们赚更多的。
(什么?你们觉得现在已经赚得够多了?)
看了两遍 ,依然会在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唱起的时候感到振奋 , 在i dreamed a dream 时哭的稀里哗啦 。 雨果名著的剧情和深意自然不用说 ,可贵的是电影里每个演员的演技唱功都很棒 !
最喜欢的那句台词:“走正义之路的人风雨兼程”
喜欢雨果通过个别人物的命运来反射当时整个社会状态,虽是歌剧振奋而不沉闷,历史的厚重跃然于屏幕,喜欢冉·阿让,还有我的女神安妮·海瑟薇。虽是歌剧,全程都是唱下来的,但是我却一点都没有厌烦的感觉,反倒觉得每首歌的调调都将台词中的感情完美呈现,小时候看过这本书,这部影片真是难能可贵,堪称经典!
虽然我现场看了11遍音乐剧,但是这个数目绝对不算很多,据说在英国有个女人看了200遍呢。
这个剧我看过很多版本,女王剧院的日常演出版、11年特别巡回演出我在芭比肯剧院也看过,还有就是25周年的音乐会我也现场看过。可以说,基本上2011年25周年班底大换血前后的伦敦西区的主要演员的表演我都看过了。(美国百老汇的那些版本我没有现场看过,无法做出评论)。作为一个对这部剧比较资深的戏迷(就算研究的不多,起码在中国人里面算是看的场次比较多的了),我想说几点:
1。这部剧不是对雨果的《悲惨世界》原著的演绎,而是对伦敦西区的音乐剧《悲惨世界》的演绎。两者不是一个概念,如果你只看过原著,可能对这部电影还没有一个完全的认识。音乐剧是重新编排,重新写剧本,重新写歌词和情节的。英国的音乐剧大师卡梅隆(几乎世界上几大著名音乐剧都是这哥么编的)在两个法国剧作家对雨果的《悲惨世界》重新编排以后,把这部音乐剧搬上舞台。这部音乐剧可以说在英语语系的国家是一部经典中的经典几乎可以说是脍炙人口,英国,几乎人人都可以哼几段。相对于原著而言,音乐剧作了很多省略,而且故事情节也有改编,人物形象更加的饱满,个性更加鲜明,渲染感更强,有一种近乎于“夸张”的效果。如果说原著是含蓄的,那么音乐剧就是张扬的,而这种张扬,更体现在歌词和曲上。如果要我点评悲惨世界音乐剧最美的地方,我要说,是歌词。我问过很多英国人,对于剧院魅影和悲惨世界的区别,他们的评价一致都是,歌词让悲惨世界更加有深度。所以,我建议看这部电影前,最好能够看看音乐剧。起码能够看看10周年,或者25周年的演唱会(网上都找得到)
2。《悲惨世界》音乐剧的地位:伦敦西区常年上演很多部音乐剧,悲惨世界,剧院魅影,真爱不死(剧院魅影的续集),狮子王等等,唯有悲惨世界是25年以来从来没有下架过的音乐剧。几乎每天上映(我记得好像礼拜六不演)而且几乎是每天都是一票难求,票价也高于一般同等的音乐剧。如果说《剧院魅影》是一部类似美国大片的动作片,你看不懂字幕光听声音和效果就够了,那么悲惨世界就是一部带有深刻内涵和承载和很多情感的史诗片。如果你看不懂字幕就完全不能领略这部剧的风采。我看过很多版本的翻译,境界最高的是台湾版的翻译(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被套用了李登辉的演讲稿(就是他那篇在美国大学里发表的著名的台D的演讲词),翻译成“民之所愿,可在你心”)。届时,我不知道电影是由谁翻译,但是如何能够翻译的好,的确是一个重大挑战,这部歌剧的英文歌词之优美,如果能够展现给国内的观众,也是很有难度的。
3。最后,希望各位有机会都能去伦敦的女王剧院现场感受一下这部充满魅力的音乐剧。看过了音乐剧,也许你才会对这部电影的演绎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最后,给大家带来一篇日记,是记录我当时现场看25周年演唱会的经历。那天经历了地铁罢工,全城瘫痪。但是最后地铁工人特地为我们这些看悲惨世界演唱会的人留了几班地铁回家。
(下面的链接是豆瓣上的那篇日志)
http://www.douban.com/location/drama/review/5579902/19世纪法国文坛巨匠:维克多-马里·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所有重大事变。一生创作了众多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他的作品充满人文情怀、对人性深刻的探讨、对政治的批判与期待、对社会的关怀与使命、处处体现出雨果慈悲为怀,对纯洁良心的信仰。
《悲惨世界》是雨果历时三十馀年,从1828年起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才终于写完全书。是最能反映雨果文学手法,思想观念的文学巨着,也是对19世纪政治、社会、文学、思想影响巨大的作品。在小说中,雨果描述了下层人民的深重苦难。并且通过主人公尚万强的遭遇,探讨了政治、道德哲学、法律、正义、宗教信仰,检视正义的本质,也融合了浪漫的爱情元素。
《悲惨世界》曾被多次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和同名音乐剧,而这些改编的媒介当中,又以音乐剧最为人所熟知。《悲惨世界》音乐剧由法国音乐剧作曲家Claude-Michel Schönberg和Alain Boublil共同创作,1980年在法国巴黎的Palais des Sports首次公演,自此一炮而红,更在1982年製成英文版,在英国剧场演出,5年后跨海来到了百老汇,《悲惨世界》被认为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剧之一
2012年,《王者之声:宣战时刻》的奥斯卡金奖导演汤姆哈伯偕同英国版音乐剧的製作人柯迈隆麦金塔(Cameron Mackintosh)担任监製,将《悲惨世界》音乐剧搬上大银幕,演员包括了在奥斯卡典礼上曾携手表演的休杰克曼、安海瑟薇、亚曼达席菲德分别饰演主角尚万强(Jean Valjean)、芳婷(Fantine)和珂赛特(Cosette)、《神鬼战士》罗素克洛饰演巡官贾维(Javert)、《黑影家族》海伦娜宝汉卡特、《大独裁者落难记》萨夏拜伦柯恩分别饰演酒店老闆夫妇(M. & Mme. Thénardier)、《梦露与我的浪漫週记》艾迪瑞德曼饰演革命之士马里欧(Marius Pontmercy),星光熠熠,更令人惊喜的是剧中爱波宁(Éponine)则是由25周年纪念音乐剧的Samantha Barks饰演,而在音乐剧中饰演尚万强的演员Colm Wilkinson则在电影中客串演出解救尚万强的主教,重要的是整部电影都由演员在拍戏现场开口演唱不靠对嘴,除了展现演员们意料之外的好歌喉,更是透过现场演唱演绎脚色情感。
一开始「Look Down」前奏一下,搭配着很磅礡的浪涛与大船,不禁就泛起鸡皮疙瘩,听着剧中为人所熟知的歌曲,能看到这麽经典的音乐剧和喜欢的演员在大银幕上诠释,那真的是一种幸运。安海瑟薇那一首独白的「I dreamed a Dream」,安海瑟薇歌声中的音韵和着回忆裡怀着的情感,芳婷悲凄的命运在曲中渲染开来,而那圆滚滚的泪珠又恰到好处的落下,叫人不怜惜也难,芳婷角色命运多舛,虽然片中迅速的交代,但经由这歌声中的悽怆,我泪如雨下。
贯穿全剧的贾维和尚万强是对于正义的反覆思辩,尚万强为了让飢寒的姪子能够填饱肚子偷了一个麵包,被贾维抓进了监狱,期间因为逃狱,刑期延长至19年终于假释,尚万强的偷窃确实是犯法之事,但贾维不知道的是法外还有所谓的情与理,尤其当尚万强受主教与神的恩泽诚心悔过并成为善良的男人的时候,贾维还如此的穷追不捨,虽说是刚正不阿,正直的精神值得讚佩,但属于正义与犯罪的白与黑之外,这世上还存有着过度的色带,即使是正义的法条,有的时候也可能是压迫善良之人的酷刑,或是助纣为虐的邪恶。
尚万强开始对自己「What Have I Done?」的心裡叩问,挣扎于善恶选择,丝丝入扣。新製作的歌曲「Suddenly」在柔情的歌声当中,他唱出了满满对珂赛特的爱与惊喜,即使是新歌一样动听。
电影裡更不能错过酒店老闆夫妇,这两位堪称是戏精的演员诠释这样的角色自然具有灵魂又多了一份古灵精怪的活泼感,在演唱「Master of the House」一曲中,很多贪小便宜又偷拐抢骗的特质一览无遗,这两位演员的小动作、脸部表情和演技的运用自是充满了整段的戏分,有一种讨喜的喜剧特质,还有海伦娜波汉卡特在市街遇到贾维还露了香肩的举动,真是可爱极了。
剩下的角色便是爱波宁和珂赛特,珂赛特不管是童年或是成年的两位演员Isabelle Allen和亚曼达席菲德,两位都唱得很好听,尤其Isabelle Allen颇有初生之犊不畏虎之姿,非常耀眼。而爱波宁,不管是音乐剧还是电影都演同个角色的Samantha Barks,在电影中她将爱波宁的个性诠释得比较柔,情感也发挥至深,她的歌曲「On My Own」、「A Little Fall of Rain」相较之下也比珂赛特和马里欧合唱的那些桥段来的感人,而在「One More Day」裡在房间角落缠上束胸的一幕,也更增添了人们对她的怜惜之情,爱波宁在求不得的爱情中,选择为爱成全对方,令人特别动容。
最后一幕「Take My Hand」到「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绝对是催泪桥段,从芳婷对养育之恩的不捨、马里欧对救命之恩的感谢,尚万强心裡对神的救赎、满满爱与奉献,芳婷化为天使般的新生与引领,再将整个镜头带到了黎明洒落的巴黎街道与围聚在巴士底大象凋像前的有志之士,这是一个关于梦想、牺牲、爱与信念的最终吟唱,即使在现实中,芳婷为了生活沉沦,为了钱而愁苦,革命青年们没有成功推翻独裁,但是这样的信念与一个充满爱的故事,这样的精神会藉由歌曲进入观众的心裡,《悲惨世界》电影版本将它的核心概念与价值传达到了观众心裡,你会得到一份爱与信仰,非关神祇的信仰,而是坚信生命美好的信仰,长存在心裡。
和音乐剧有差距,作为电影足够好。之前还觉得Anne Hathaway too pretty to be Fantine, 但她真是绝对的亮点,情绪饱满又有感染力,Eddie非常让人惊喜,唱功很棒!最喜欢Éponine的演唱,cry a lot @眼泪横飞感慨万千的圣诞夜
敬畏苦难,就像爱人脸上越来越深的纹路。小时候一度认为冉·阿让是被珂赛特拖累死的,因此很不喜欢她。但这么多年再来看电影,终于懂了冉·阿让有了珂赛特之后获得的救赎。
看到最后一场,所有死去的人一起唱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哭得稀里哗啦的。这可真算得上西方的主旋律电影了。
场面宏大,表演激动人心,尽管演唱水平良莠不齐,几个重要唱段均有出色表现。海瑟薇的芳汀I dreamed a dream尤其震撼人心,层次丰富情感激荡,甚至超越音乐剧25周年水准,年度最佳女配。
一秒成为小雀斑粉!Eddie真是演唱俱佳><, Amanda 也好漂亮,Anne不用说了,真是各种令人惊艳,金刚狼还算不错,可惜罗素大叔= =那毫无感觉的声音白瞎了这么重要的角色了╮(╯▽╰)╭已经去电影院看了三次了><
整个电影做的很考究。Anne的I dreamed a dream 跟Samantha的On my own 非常戳泪点.雀斑君整个王子感超强,唱的也好好。罗素克劳满眼深情真是最柔软的Jarvet,跟冉尔让对戏心中还是小小的脑补了下相爱想杀的戏码……本来就是音乐剧主力的几位感染力就更不用说了。
Anne今年絕對封神了……電影最大的成功就是Anne演Fantine然後最大的失敗讓她演一個那麼早就挂掉的角色……Anne唱I dreamed a dream那段秒殺了之後所有人的獨唱和表演……以致于之後的兩小時都在回味這一段而其它人的表演只讓我覺得索然無味。當然作為一個潛在的革命楞唱自由花那段我還是很感動啦。
超乎想象的好。。。罗素克劳为人诟病的唱功竟然也讨人喜欢起来,其他就不用说了。Iive-singing的拍摄手法没白用,很期待导演主演们谈谈这种史无前例方法的心得。喜欢音乐剧的人们看10次也不会腻烦。
比预期好很多,并没觉得摄影有什么问题反而是很恰当的表现形式。而完全抽离对白,紧靠唱词和场景转换来叙事本就很大胆,在尽可能忠于音乐剧的前提下保证了电影的艺术性,完成效果已经非常棒了。
可预知的催泪电影,即便是熟知的故事并有过音乐剧版的经验,电影版仍会数度被打动。毁誉参半的特写恰是我很喜欢的地方,它赋予了这个经典新的体验,观众与演员的距离更近,情绪也更加饱满和浓烈,它弥补了演员在演唱感染力的缺陷。还有手持摄影,汤姆·霍伯的电影在摄影上一直很敢。安妮海瑟薇确实不错
外行看热闹,何况还有文化上的隔膜,好比一个美国人在看越剧电影红楼梦。
第五分钟就开始哭.... 视觉效果实在太惊艳,就算拍成3D也不为过
Oh Boy.头一回在电影院里哭这么惨,几小时后都还没回神儿过来。电影并不完美:close-up过多;Master in the house那段无聊;RC的singing voice...但故事还是那个故事,悲惨动人。现在对Anne彻底讨厌不来了。小雀斑要火啊,empty chairs at empty tables太棒了!从这首一直到结束,我特么整个哭到抖。。
你遇见谁你就变成谁
脑残粉各种老泪纵横,此生有幸……
比预期好,虽不满罗素克劳的唱功,也觉得时长所限无法尽展书中内容,部分场景转换生硬,但不得不说还是还原了初识「悲惨世界」时的感动:冉阿让虽然想象中更粗犷,但没有违和感,大部分演员都尽力了。哭了三次,小男孩赚两次,结尾勾起所有对故事的热爱一次,法国的那段历史太有魅力。
汤姆·霍珀对于特写镜头的迷恋一方面浪费了华丽的布景,另一方面给现场演唱既要演唱又要表演的演员增加了难度,镜头总是牢牢的抓住他们的脸,这也让众人的演技有了发挥的空间。影片在氛围营造,演员的演唱情绪和感染力都很出色,泪点低的人能够抹泪七八次。学会爱别人,才能得到上帝的眷顾!★★★★
汤姆霍珀完全没有发挥出国王演讲的水准,非常可惜。且不说人物感情无铺垫、个人经历和历史背景太割离,这是音乐剧嘛。但摄影和剪辑都有太大的问题了,独唱完全不剪,合唱半秒一剪,并且,这么优秀的场景设计和艺术指导,居然舍得就这样全用特写嘛?大概是音乐过多导致无法叙事,当然本身还是很好听的。
看此片前强烈建议你上youtube免费看悲惨世界百老汇25年特辑音乐剧!(有字幕)让你在剧院看戏不会因为音乐剧英语消耗量太大而苦恼.
意外的精彩绝伦,音乐剧和电影的完美融合,每段都可以单拿出来当MV,史诗、粗暴、滂沱、庄严、并不时引爆哭点,片头的阴暗和结尾的荣光相应成诗,157分钟稍纵即逝一点也不沉闷。最经典的还是Anne的<I Dreamed A Dream>,她为了这部片剪掉长发,减重25磅,哭了个惊天地泣鬼神,金球奖没看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