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而依人的树 傍着汩汩的流水 远去的一只纸船 载着尚隐痛痛的思念 文秀莫名的离开 像一列长长的火车 留下清晰的轨迹 却无法追回 尚隐踏着单车 依旧送奶奶去站台 看她穿着粉红的衣裳 等着爷爷归来 也许守候一生 只看黄一张相片 也许今世美丽 有过但终究无法长久 轻而醉人的风 拂着软软的稻穗 那里有一轮斜阳说 春天已经逝去
爱情,正如死亡,来去匆匆,不由分说。当一束光突然照进黑暗,那这束光是不是就有罪?干涸的心灵里有了风的声音,是不是会更加寂寞
我是在这个周日的夜晚,斜躺在沙发上,抱着或许会因为相爱但是无法相处的无奈,或是某个命运的折磨,一种可接受的感触而可能会催泪,这样的心理预期,开始欣赏L推荐给我的《春逝》这部电影的。而我并不知道,接下来等待我的,是毫不留情,甚至可以说得上残酷的击打,残酷到无法呼吸,残酷到只能拼命抽烟想要去忘记。
因为它是关于太过于隐秘而又细微的情绪,是不敢再看甚至不敢回忆的故事,是我只能自欺欺人,去想象每个人的爱情都曾在电影里流逝掉,而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那种痛苦。是那些我觉得只能忍耐着和它们度过余生,想象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活着,而只是一直在等待,等待自身逝去之时到来时和它一起完结的那种痛苦。而残酷的是,这部在他人看来甚至是沉闷无趣的电影,用一柄细小而又沉重的金锤,一锤,一锤,一锤……砸开撕扯拉大了我的伤口。而春逝所描绘的,就是这样从指尖传递过来,一节节把骨头连带肉身击碎的痛。痛,而又不能关闭感受,只能感受肺部被水一滴滴灌满的窒息感。而我甚至没有力气向L求救,或者调侃说你真是残酷。
我一直觉得,一生里出现的人,只会有两种,我爱的人和我遗忘的人。就像我记得的痛楚和忘却的痛楚。当这些人最终走出我的生命,或者我走出去了以后,现实和意义本身也会烟消云散,但是他们存在过的痕迹,或许是痛楚,或许是没那么痛的痛楚,会刻在心上。而春逝的残酷性,是它把那些存在过的痕迹,包裹在一个春天里描绘了出来,像是杭州黄龙竹林的风声,又像是效实操场雪花飘散的声音,也又有那些我爱过的人不曾给我的亲吻,和给过我的指尖。
可它就这么转瞬即逝的过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再也不会。我知道没有一个冬天不曾过去,总有一个春天会回来,但是它再也不会是那一个春天了。
我一直是觉得自己是个有执念的人。每次看书、看电影、玩游戏,总是很审慎的开始,因为总觉得要完整的结束,读完看完打完。在结束前,一直地看,一直地玩,直到遇到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剧情,我才会想得到,因为这个点,所以我喜欢或是讨厌这出戏码。爱也是一样,因为某一个眼神,某一个表情,或是某个动作。而离去也总要一个理由,一道伤口,一个别离,或是一个别人。
正如每一段关系,我记得开始,也记得结束。
因为去留总是要有一个决定点。
可最折磨的是,我爱的人,选择离开我的点,我并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时候,事情就是毫无征兆也毫无保留的嘎然而止。平凡不亮丽,起落是无常。或许像正常人说的,某些时刻,比如忧愁悲伤,亦或者觉得该说些什么,那就自然表达就好了。可真当这些回忆、情绪等奔涌而来,我却进退失据,心里隐隐的觉得,似乎说什么都不恰当。说什么都不恰当。正如水要流向我,我又如何去阻挡?春一样的爱,要就此逝去了,我又如何去哀伤?
因为我并不知道,到底是我拥有了逝去,还是逝去这件事拥有了我。我甚至不知道是不是,不曾爱过,比这样爱过而逝去,更好一些。再想下去,似乎有种极端的扭曲想法在内心阴暗处发芽:比起被爱,甚至被恨才更有意思,因为爱意实在没有恨意长久。但比起恨来,更长久的却又是与我无关的冷漠。
看东京爱情故事,比起原作,美化了很多的电视版,最后完治和莉香两人背对彼此,从此走向远方,彼此交错回头,并未四目相顾。我曾经觉得或许那已经是莫大的痛楚了。而春逝教会我的,则是更大的伤痛:
其实回头看不看又有什么所谓,你再也回不去那个动了真情的时刻。
从此岁月漫长,空余参商相忘。
我很难过。我很难过。
许秦豪这种小格局的大男子主义最讨厌了,你丫跟李沧东永远没有可比性。两人分手之后的李英爱所表现的那个讨厌的形象,说好听点儿叫您顾影自怜的欲望投射,说难听点儿那不就是你自以为是的意淫么?
男主给女主车门划上的刮痕,就像女主突然之间的热情骤减带给男主的感觉一样,直接得令人惊讶,猝不及防。分手时对女主和背景的虚焦。最后怅然的微笑。
胶片摄影太美好了,干净的发色,温暖的颗粒,画面不染一丝世俗尘埃。// 一段由寂寞空窗引发的感情从开始到结束,也不过如北方的春天般转瞬即逝,个中原因或许永远无解——是逐渐厌倦了一成不变,是寂寞有了更好慰藉,还是因为一句不经意的现实的话,就打破了虚幻遁世的甜蜜——又或者,本就是不该交际的两条直线,即使因缘际会了,也只能灿烂在那唯一重叠的交点。// PS. 李英爱绝世美女。
一季的情感。消逝得快不代表不真挚。最后那一次樱花下的握手,和好,不能如初。竹叶沙沙声,流水潺潺声,她轻轻哼着一首歌。回忆太美好,遗憾才那么多。
"清新的爱情文艺电影" 或许是它的标签, 但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 那些平静近乎写实的镜头, 波澜不惊的故事, 没有噱头, 没有矫饰, 没有传奇, 可依旧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春逝, 延续了<八月照相馆>的静美和哀伤, 可痛在没有回头 ---- "爱, 怎么能变的这么快呢?"
春天是如此美好,却如此短暂,逝去时又悄无声息,所以越让人心中感伤,怀有不甘。许秦豪让时间抚平这春逝的伤痕。One Fine Spring Day,在春日,曾和你一起倾听过春天的声音,就已是最美好的回忆。
爱情就像一场感冒,每个人都会在特定时刻偶然感冒,然后又都会慢慢痊愈。可是第二次呢?他们仍不能幸免地感冒了
泣不成声。我总是记着谁跟我说:你太死心塌地。我也不知道爱情怎么变成了这样。我不会技巧,不会计谋。我学不会你们的全身而退。我迎接你们的离开又回来再离开,卑微的跟泥土般,如化雪般。不过,最后,我就算哭着,也会忍住,不再接受。
因为她,他从男孩变成了男人。
男人在爱情这件事上永远是业余的。因为他们无意精通于此。他爱情的死去,甚至有精确而具体的时刻,他却浑然不知。女人攒够了失望就离开,嘴上什么也不说,也不揭晓标准答案。人生中,来到的,都是应该来到的;离去的,已经离去了。题外话:李英爱年轻的时候有一丢丢像常盘贵子。
如此真实,好像按了一个replay键……爱从不逗留,来去都不给理由。浓情时窝在被子里嗤笑,半夜三更驾车去江原道相会。冷漠时话都懒得说,面都厌恶见。并且当中缺乏合理的过渡。我睁大眼期盼着一个解释,还是没有。爱情就像春天,盛放之后,招呼都不打一声地走了。可是连恨的力气也没有,好像连无
录音师这个有趣的职业,融入了这段美好的爱中。
不愧是以音效师为主角的电影,声效细节细腻动人。李英爱的柔美脸庞里天然有着哀愁与脆弱的特质。春来夏去,爱情始于电光石火的刹那,却逝于不可捉摸的瞬间。
爱情是温存过后,为你挠后背的痒。是无法入眠的那个深夜里,一次甜蜜的思念。是酒后的冲动,是长途跋涉后的一个拥抱,甚至是一碗泡面。是雨,是风,是婆娑的竹林。爱情是一种过期的惦记,是最后一次为你整理皱了的衣领,是彼此心知肚明的别离。爱情是生命中唯一一次的脱轨,但是啊,大男孩总会长大,女人也总会离开。我们更愿意将干干净净的东西放到电影里,并且赋予其名。那么这个故事的名字就是——爱情的流逝。
爱滋生于山林与流水,又消逝在不经意间
青年女子理应爱
1.两位演员都很不错,格外喜欢李英爱,知道是在演戏,但一举一动一颦一笑,让人觉得这俨然就是真实恋爱的模样;2.看到后半段,实在太生气了,严重谴责这部作品,将初涉情场的男主,那种分手后,等电话(不相信)、喝醉后跑去找女主(抱着一丝希望)、刮花女主的车(报复性逆反心理)的“幼稚”行为,简直生动入魂,让我怀疑情场中火热的大叔市场,此片绝对有推波助澜的作用,这让还未成为大叔而又单身的我太生气了。
小时候在央六看过。。当时惊为天人。。特别是配乐好听到不行。。虽然不喜欢这个让人难过的故事。。但春逝这部电影对我影响之大。。现在想来。。之后的很多看法和审美就是那时形成的。。最深刻的就是男主角的职业。。他收录着大自然的声音。。竹林婆娑。。流水潺潺。。风铎清鸣。。稻田沙沙。。从此我就再也离不开大自然的声音。。再便是李英爱。。美到透明的女子。。饰演情薄意寡的女子。。实在让人讨厌不起来。。今天重看。。依旧不喜欢这样的遗憾。。但心中却是理解的。。春会逝。。情也会淡。。那种落寞的逝去和遗憾的残缺是最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地方。。许秦豪的风格就是这样。。电影就像缓缓流动的溪水。。每个镜头就像静止了一样写实优美。。爱情怎么会那么短暂?因为谁也留不住春天。。
3.5;素雅清新,恬静低柔,爱情如朝露短暂,似春日光景般易逝,留下的唯有风声穿过竹林的婆娑,雨意四起时的朦胧,樱云如雾下渐行渐远的背影。曾经相逢,彼此都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奶奶的故事恰与之形成映照,爱情的降临与消失皆不需要理由。
爱情走的那么快,如逝光年.看了以后很心疼.没有开始,才没有结束.是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