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 小津作品中以父女亲情, 以及女儿出嫁这种体裁居多, 他的夫妻体裁作品并不算多, 有人总结下来也只有四部半, 出现在小津套装第二集中的就有其中的二部半:茶泡饭的滋味(1952),早春(1951)和宗方姊妹(姐姐那个部分可以算半部), 今晚看的是茶泡饭的滋味(套装二全看完了),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想必很难理解这样的夫妻感情, 没作过夫妻的, 没有太多生活历练的夫妻, 应该都不太能理解, 这种平平淡淡才是真的话当大道理说出来并不算什么, 但你能作到吗? 你有这种平和的心境去处理好夫妻关系吗?
爱情这东西哪儿来的那么多轰轰烈烈, 死去活来, 爱情不是演戏, 更不要说是婚姻, 平淡不等于失去了什么, 如果你追求的是一种戏剧性, 一种“每时每刻都要想着我”, 你真的最好不要结婚, 因为你是真的不懂什么叫结婚, 什么叫爱情, 这句话就权当骂我自己先。
有时候, 我觉得看小津的电影就是修炼的一种方式, 我可以反反复复地看, 整个心情就跟着入定进去
稳固的婚姻,到底需要什么呢?
生活在东京的妙子是位在1952年战后日本依旧“十指不沾阳春水 不识人间愁滋味”的贵妇,对跨阶级婚姻丈夫佐竹茂吉的种种“乡下人生活习惯”例如抽廉价香烟、爱坐三等车厢、吃汤泡饭(把汤倒进米饭中吃)深恶痛绝,二人婚姻十分沉闷,丈夫茂吉温柔但不浪漫,没有情调,妙子常对朋友吐槽丈夫是个“闷蛋”,除此外没有其他大矛盾。
妙子喜欢瞒着丈夫和她的贵妇朋友一起出游,为此总想出各种谎言欺骗丈夫,包括但不限于侄女泡温泉得了阑尾炎要去看望、朋友泡温泉得了阑尾炎要去看望等等,只是丈夫温和大度,不仅对妻子的使小性,也对妻子这些谎言花招温和以待不去戳破。
这天妙子姐姐给妙子侄女节子安排了一次相亲,对方是大使秘书的儿子,可是目睹婶婶妙子婚姻的节子认为安排的婚姻不会幸福(妙子与茂吉就是父母安排的相亲结识),妙子则反驳说“自己很幸福,你还小并不懂”,坚持让侄女参加相亲。来到相亲那天,节子中途甩开相亲对象和妈妈婶婶,偷偷去找茂吉让他来打掩护,茂吉没有坚持逼节子回去相亲,不巧被妙子发现,“我们辛苦安排相亲你竟从中使坏?”“节子要是不愿意又何必强迫呢,最后产生出像我们俩这样的婚姻?”,这样的对话毫不意外令妙子大怒,与丈夫的矛盾加剧。对茂吉冷战几日后,目睹茂吉再次把汤倒在米饭中吃上了汤泡饭,妙子再次发怒。茂吉把妻子请到书房,恳切的说“为会么事情总是这样呢,以香烟来说,你不喜欢我抽廉价的朝日牌香烟,可是它很便宜味道也很醇,我很喜欢;你不喜欢我坐三等座,可是坐三等座让我感到很自在,我就是这样的生活环境成长起来的。我吃汤泡饭习惯了,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错的,我以后不会再吃汤泡饭了”。正在气头上的妙子并没有理会丈夫诚恳的言语,丈夫的辩解让她更加火大,第二天丈夫上班后妙子不告而别,独自去了外地(名古屋)散心。
当天茂吉接到任务,要去南美的乌拉圭出公差,发现妻子赌气离家后连忙给妻子发电报希望可以回来送别。在飞机起飞时,妙子所有的朋友,妙子姐姐和侄女全部来给茂吉送别,唯独妙子没有出现。当晚,在朋友和侄女焦急等待中妙子姗姗归家,朋友和侄女对她没有为丈夫送别、我行我素且自私的行为大为光火,全部离去,留下妙子一个人留在空空的家中,这时她似乎终于记起了丈夫的好,正要独自伤神时,丈夫却意外的回来了,原来飞机起飞两小时后便遇到了机械故障,被迫返航。妙子既愧疚且惊喜,亲自为丈夫做了晚饭,并尝了茂吉喜欢的汤泡饭的滋味,理解了茂吉所说的简单轻松美好的含义。夫妻冰释前嫌,关系更进一步。全剧终。
如果没有思考,或者没有理解妙子与茂吉这对夫妻真正的感情,会认为这样的转折十分生硬。但片中无数的细节都体现出,二人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的简单:
首先,丈夫茂吉谨慎谦逊,工作勤勉,事业有成,待人温和大度,在妙子侄女,妙子家人和妙子朋友中有良好的形象,不论是妙子父亲还是朋友都对茂吉不吝美言,甚至妙子那些朋友也集体去机场送别这个“闷蛋”,这也有50年的飞机出行让人不放心的缘故吧,但说明丈夫为人很好,深得大家认可(妙子家给妙子安排茂吉这个差了几个社会阶层的小伙子做相亲对象),并且潜移默化,深得妙子认可。
其次,妙子美貌且风趣,嘴巴虽叽里咕噜说一堆刺人的话,但不论是谁听了也难以发作,比如侄女就能和这位婶婶有说有笑且认为婶婶好打交道,虽然这个婶婶常常训她。情感角度丈夫茂吉对妻子感受可能也是和侄女类似。当妙子听丈夫辩解完抽廉价烟、坐三等座的理由,怒而离家出走时,选择的也是三等座,她也想体会丈夫所说的简单且自在是什么意思,这说明妙子有同理心,当冷静下来时会试图站在对方视角看待问题,有同理心在现在真是挺难得的品质。
最后,妙子娘家实在是太有钱了,妙子茂吉在东京住着有二层,有日式庭院,有佣人照顾的豪宅;妙子起居八座,出行坐汽车,旅行乘头等舱,回娘家被父亲嘱咐生活费已寄去不要乱花丈夫的钱,因为“茂吉挣钱也不易”,妙子父亲以贵客身份去找茂吉公司老总聊天,这些种种细节都暗示,(暗示什么呢,在我找人聊起这些细节时,立刻有人指出这个丈夫可能是入赘,我也恍然大悟,这么看很多事就更能解释得通了),括号里只是猜测,电影并没有明说,但种种细节都暗示,娘家权势财富对这对夫妻的稳固婚姻提供了支撑。所以,他们的婚姻不仅有相当的感情基础,还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夫妻关系在剧终时的升华不但不突然,反而是在某一时刻必然爆发的,结婚过了八年才爆发已经算是迟了。
小津安二郎的电影,均是展现日本传统家庭在战后日本社会的逐渐消解和重构。但其实这也是东亚传统家庭在步入现代化后面临的问题。在比日本晚几十年进入现代化的中国,这些问题当下正在发生中,不管是《茶泡饭之味》中的婚姻关系,还是《东京物语》工作后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在我内心,我喜欢这种传统简单美好的东西。茂吉说,婚姻就像茶泡饭的味道,意即简单轻松且美味的。但现在大家的只味变重了,已吃不惯这样简单的味道。我无意对传统婚姻歌功颂德,每个时代的人都在选择他们更能接受的生活方式,过去现在没有高下之分,比如茂吉和妙子这对,在现代就是“总是受数落的婚姻,为什么要维持呢”,任谁都会认为离婚才是这两人真正解脱。不过,即使像任何一个现代人一样这么想,我依旧为片尾佐竹茂吉和妙子的重归于好感到由衷的开心,祝福他们
在《茶泡饭之味》里,小津安二郎的节奏一如既往的舒缓,即使表现矛盾冲突也带着琐碎温情,絮絮叨叨里消解了尖锐硬伤。故事很平淡,讲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一对中产阶级中年夫妇的家庭生活。二战结束不到十年光景,做为战败国的日本已繁华初现,百姓们过上寻常日子,该娱乐的娱乐,该工作的工作,战争创后阴影尚未全然消退,说到流露,却也只在旧友相聚醉后的悲歌里隐隐若现。
将经历过的以及正在承受的沉重和痛苦克制地搁置起来,才能换来平缓静谧的岁月流淌,起码表面看起来是这样的,所谓深水潜流大抵如此吧。复苏躁动与低落情绪并存的时代背景之下,男主人公佐竹的沉闷拘谨就比较好理解了。但随着剧情的进展,我们发现他其实很闷骚,也不乏善解人意一面。倒是活跃又直率的妻子神经大条,自以为是。
有个两段夫妻说谎穿帮的情节值得玩味:先是影片开始,妻子妙子为了给温泉旅游找个顺当借口,向丈夫佐竹扯谎侄女节子身体不适,结果节子活蹦乱跳跑出来并傻愣愣不领会婶婶的暗示,惹得妙子既恼怒又尴尬;再次就是节子相亲过程中开溜,跟着叔叔去弹子房游戏,回家之后在妙子的督促下,佐竹明里装模作样对节子训话,背地里两人却在讨论玩弹子的技巧,结果被妙子逮个正着。
两次欺骗都跟节子有关,不同的是,节子在婶婶的谎话里纯属局外人,根本不知情;而在叔叔帮忙圆谎的那次,则是名副其实的当事人。这样,既让我们觉得妙子有些可气又可笑,又为佐竹的行为添加了人情味。呵呵,在情节处理上,小津明显偏袒丈夫。
妙子的谎言没啥必要,因为佐竹从未限制过她游乐,而她的行事也一向任性,是决定了就必为之的。佐竹呢,表面憨里憨气,其实玩了个小滑头——他坚持自己没有说谎。是的,他只不过没有讲出来,隐瞒了默许节子逃避相亲的事实。
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说透了夫妻双方也不一定会持反对意见,却偏要制造谎言和遮遮掩掩,说到底是因为对彼此了解不够而在坦白上有所顾忌吧。这里面饶有趣味的刻画了一种“藏猫猫”心态,应了剧中一段对白,是说妻子在日常生活中只看到丈夫其中一面,其实丈夫何尝不是如此?
到了妙子看不惯佐竹的吃相而爆发怒气之时,夫妻在生活习惯上的差异已暴露无疑。这也难怪,两人出身不同阶层,以往的生活方式本来就大相径庭,就算凑到一个屋檐下过日子,也不可能无理由融洽的。
虽然打心眼里,我认可佐竹的那一套:吃廉价又美味的饭,坐放松又便宜的三等车厢,住省钱又舒适的经济型酒店……等等。这就是所谓中等人生吧。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又处于相对稳定期,十有八九走向纺锤型构造——这时中等阶层占人口比例最大,又是中坚力量。毫无悬念的,性价比最高的生活方式也必然为这个阶层而诞生。那么,只要心态调整好,以乐观满足兼干劲十足的态度享受这样的人生,没啥理由不快活的。但是妙子要坚持自己的路线,我也觉得没啥不对。问题是她该怎样去争取,同时又尊重这个家庭的共同原则——其实就是当时日本社会的准则了。能做到么?7
小津是个很重传统秩序的人,在社会变局里揣着忐忑不安之心,对流逝和重建抱着无奈和感怀的接受态度,其中情绪之微妙不可言状。总觉得影片里有些过分隐忍的东西,就是温情包装下无法化解的硬。不能回避,就索性将柔软的部分愈加铺张,对更深入的东西也就不再死缠烂打。多好,东方的中庸之道果然是能将翻云覆雨融合一气的,滋养身心呀。
片尾是夫妻合伙做了一顿简单好吃的茶泡饭,妙子貌似感悟,接受了丈夫的生活态度。以一方向另一方靠拢的方式消除了裂痕,好个光明结局,但是矛盾将不复存在?我倒觉得妙子像是那个被纺锤刺了手指的睡美人,只不过暂时性进入和谐梦境。不过也难讲,或许就一辈子安睡下去了。
睡着了好。人生如梦,努力睁着眼的,看一大群熟睡的人也没啥趣味,乱嚷嚷了还会被当做捣乱分子。再说,确定自己醒着的,也许只是他人梦中的疯子。又想起小林一茶的俳句:“露水的世呀,虽然是露水的世,,虽然是如此。”
如此,那就坚持吧。
对于小津这样风格鲜明的导演而言,似乎关于他的每一部影片都成了重复的赘言,然而这部电影在小津的作品中也是十分出彩的一部,不应淹没……依然放低镜头的平行拍摄、空镜头、长镜头、静止镜头、日常话语、大量对话、精彩台词……这些似乎出现于小津的每一部影片,却从来不让人觉得重复,需要承认的是,小津的电影在许多人看来是乏味的,因为叙事的速度太慢,但这就如同生活,生活本就如此无趣,然而,如果有些体会感悟,或者谙熟日本文化,将会感受到小津电影的魅力,你一开始看不进去,但是很快就无法自拔,或许,小津的电影就像日本的茶泡饭,朴素却别有一番滋味,那是要有充分的人生体验的人才能体会的到的,以上的这些和本片的片名又成了互文……本片的前半段都是平缓的铺垫,在外甥女逃避相亲后,夫妇的意见不合全面爆发,而爆发的口径便是丈夫又在吃妻子鄙夷的茶泡饭,仅此而已,这便是日本式的斗争……事实上,这部电影和其他小津电影的不同之处是在于,除了家庭伦理,就是本片所宣扬的“平淡就是幸福”外,不落窠臼的是,电影带出了阶级问题,可以看出,家境殷实的小津的电影都是很符合中产趣味的,他很难拍出同时期黑泽明的电影,因为他不够西化,也不是武士家庭,他也无法拍出沟口的平民风格,因为他的家庭曾是富豪,因此,小津的电影人物总是优雅的,就算落魄也要保持仪态高贵,这便是女主角的背景定位,出身殷实家庭的女子,老公是一个农村出身的凤凰男,如今也跻身中产阶级,所以,所谓的茶泡饭的战争,是对一种价值观的认同,是对一种生活态度的妥协,是新的中产阶级观念的博弈……电影中,显像的是妻子实际上对丈夫是深深依赖的,只是乏味的生活和迥异的习惯让她不适,当得知丈夫要出差久别,她认知了现在生活的美好,于是观念大转,而对于小津而言,这也是他所经历的,出生时候的富豪家庭,直至落魄,这让他认识的不光是平淡的生活,还有亲情的可贵,这也是他电影贯穿始终的主旨……此外,电影在本土化和国际化间也在探讨,比如丈夫公司的跨国化,比如日本中产女性地位的提高,大家常常旅游,比如外甥女打扮的时髦西化,除了玩弹子机、赛马,还要看棒球,还有女主人公家中的壁纸,以及她一身身美丽的和服,这些日本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和融合也带出了电影所处的50年代,日本战后迅速发展时期所面临的现实,这或许不是小津所要表达的对象,但呈现本身也可以成为很好的研究资料……
丰富而饱满。怎么可以把东西方风格糅合得如此完美呢?
往大了说,这是一部颇具时代特色的电影。展现了日本收西方思潮影响后,女性独立意识的体现。从节子的反叛包办婚姻到佐竹太太渴望拥有独立的时间,体现了日本女性思想的进步。另外展现了战后日本男人普遍拥有的迷茫与空虚。他们只能在歌声与酒意中回想曾经波澜起伏的岁月。“玩弹珠的时候感觉世界上只剩下我和弹珠,那是种快乐的孤独感”。
在为节子安排相亲这段,有一点像沈从文的《萧萧》。可见佐竹太太曾经也是个非常有主见的女子,但她依然认为应当为节子安排相亲,可见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性在她身上的体现。
往小了说,夫妻关系实在刻画细致入微。太太们看鱼的那一段简直是精彩至极,背地里称丈夫是闷蛋,对丈夫说点小谎。而丈夫其实什么都知道却并不说破。家庭这一部分是颇具东方色彩的细腻感。夫妻之间难免有厌倦有不合,但婚姻本就是相互磨合,随着时间彼此进一步了解对方的一个过程。结尾部分绝妙的佐助先生一去一回再一去,太太与他重修旧好,我们可以想见未来的婚姻生活也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存在摩擦,但这个人早已是自己一生的羁绊了。但人生,本就是这么无奈又温暖的呀!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乐趣与情理兼容。尽管结尾处不免有自剖主题的直白,但整部电影的摄影与细节安排都充满现代气息,完全不走说教俗套。所谓茶泡饭之味,就是踏实朴素的生活之道。尽管如此,若没了妙子的小爆脾气和耍小性子,生活也将缺乏情趣与起伏,也就无法衬托茶泡饭的朴实清明了。
看到淡岛千景又想起《麦秋》,故事方面其实就是《麦秋》继续,连佐竹这个姓氏也是继承的。婚姻和人生感悟,小津的讲法真是温情。有两个特别明显(诡异)的拉远镜头的室内空镜。
不得不承认在前半段昏昏欲睡,小津讲述家庭与婚姻的暗流涌动实在是太过绵长细腻。五十年代的片子内核是婚姻制度出现以来永恒的话题,用“七年之痒”来概括也许有点笼统,到现在各种妖魔鬼怪的片子都来插一脚,相比较下足以彰显经典的力度。另外姑父这种男人我真的很喜欢啊!
维持一段婚姻少不了谎言,这样的谎言亦体现在明知在撒谎却装作不知。两个人的相处,不能强求对方改变,与生俱来的性格与从小养成的习惯已蒂固根深,重要的是认识到,更重要的是包容。改变只能是一种自觉,慢慢地丢弃了自己的执着,尝试了对方所谓的缺点。最好的生活莫过平淡。
#重看#与成濑之《饭》有异曲同工之妙,婚姻生活的冷暖自知,两个成长环境迥异的人在努力“改造”对方与力争保全自己的拉锯战中,总充满太多妥协之举;「茶泡饭之味」乃日常朴素之味,是两人相处最终达到舒适自然的结果,最终能认同这一点,很辛苦也很无奈;人散后月淡如水,寂寥客厅里的生活底色。
小津的电影总拿说谎以及谎言的揭穿做笑料,且屡试不爽。但前提是这谎言是不伤及感情的。善意的谎言有时也是润滑剂,如果连谎言都懒得说,那才是真的出了问题。关于夫妻的感情写的很细,包容与为之改变,对很多夫妻都是如此。
战后的颓废、做作和虚伪比任何一部都浓重,导演当时有心无力,可窥一斑。
#SIFF2018#重看,一生未婚的小津简直拍出了婚姻的本质,不同的出身与生活习惯,日常琐碎的争执与冲突,不时的谎言与逃离,所谓夫妻之情就如这茶泡饭,淡而有味,冷暖自知。
婚姻就像茶泡饭,一点点苦,多是平淡,米饭隔夜不绵软,但汤水温热就是让人狼吞虎咽。每次看完小津,都会很想找亲人或者朋友聊聊,不说什么,就闲聊,他的电影会令人更主动去亲近那些平时容易被忽视的关爱。电影其实讲的是很简单的道理,喜欢一个人要看他是否真心实意地对你,至于穿衣打扮香烟抽什么牌子不重要;可说起来容易大家也都明白道理,做起来是多难呢,两个人相处,因为小事闹矛盾其实都是有更大的心结呀。爱一个人自己却不知道,是很让人着急拍成电影却极有魅力的小小瞬间。最后半小时太美好了。茶泡饭,小时候特爱吃,现在老叫外卖,反而好久没吃到了。(没吃晚饭,已饿昏,建议小津的电影全部吃过再看)#4K
屏风、竹帘、窗棂、木门,被隔开的狭小空间在镜头的推拉之间伸展收缩,像一个个精巧的盒子,装满夫妻间平凡琐碎的喜怒哀乐。在多次变换的叙事视角下,人物关系也不断重组,多人吵闹、一人孤单、只有二人相处之时才有不可言说的默契。小津的剧作是逆向的,妻子如一团火,丈夫如一池水,茶将米泡软,还要配上咸菜,下等人的食物才是真正的滋味所在。
茶泡飯真的就是茶泡飯嗎?喜歡廚房那一場:找米,找面豉醬,切黃瓜"手上有面豉醬的味道噢".笑笑哭哭~
看到叔叔和侄女打掩护假意批评那段,终于想起这部和37年的《淑女忘记了什么》故事很相仿。夫妇之间闹起小别扭,女人闺蜜之间的七嘴八舌。最终还是靠着一碗深夜的茶泡饭重归于好。稍微加入了一些缓慢推拉镜头,主要是用在男人在公司和回家切换之间。大体还是保持固定机位,比如拍自行车比赛那段也是用不同角度固定机位剪辑切换,这都不去用横移跟拍。
今村昌平助导,老剧本修改后新作,在《麦秋》和《东京物语》之间,颇为美式喜剧的一部作品,不仅因为题材是家庭主妇的无名痛,而且夫妇冷战的段落颇有参考了《公民凯恩》的痕迹。另外,此片语速奇快,运动镜头颇多,外景也尤其多(有个温泉镜头有老塔式的水面流光)大约是小津战后电影中最多的一部。
1.十分强化女性的独立意识并且还是有了反叛的韵味,追求自由与幸福,同时也是向往追求真实的爱情与自我;2.当幸福就是垂手可得、习以为常的位置时,往往变得廉价而被人轻视甚至嫌弃。
观影盘点期,看过补脚印
翻拍导演自己的三零年代作品《淑女忘记了什么》。风格改变喜剧元素走弱,篇幅加长戏剧冲突增强。……佐分利信领衔小津电影时的角色定位总明显区隔于笠智众:非正统标杆更性格复杂,不乏大胆突破规矩颠覆传统。彼岸花中,他夸人家女儿勇于追求幸福却对自己女儿严格管控以至被妻嘲讽虚伪;户田家中,他身为弟弟却以小犯大在家庭聚会现场当面训斥哥姐冷落寡母未尽孝道;本片则提供给他更大的弧线跨度:从前面大半程留给观众的妻管严闷葫芦形象突然爆发甩了木暮一个大巴掌!此种性格裂变你让沉稳内敛的笠智众来演,实难想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片头出现了小津电影难得一见的非过场镜头有角色互动的户外戏,就是婶婶侄女乘车同行那段,俩人一边聊天一边颠当……本是他片常见串场俗套,但对极致追求内景与稳定的小津电影而言反成为一道迷影异趣。
通过两次呼应的撒谎制造笑料,这仅是对婚姻问题不痛不痒的触及,后欲探入婚姻的悲凉内里,似又要保证整体上的喜剧调性,于是用一个意外将观众的失落情绪折回。结尾又很啰嗦。小津这般手软也是反常。自己想象的结局:妙子等来丈夫出国,却陷入愧疚和寂寞,午夜醒来,自己试着吃茶泡饭。3.5@SIFF
算是对《淑女忘记了什么》的一次翻拍,故事支线更饱满,很好地辅助了主线情节;夫妻之间的关系从之前的干涉与反抗,变成了更加压抑的沉默和疏离,仅靠谎言得以喘息。这样的关系更接近现实,但缺少了那一巴掌,让妻子的改变变得不那么可信,一种关系的要有实质性的改进或者改变,通常都需要一次激烈的对撞。
小津安二郎中产阶级家庭剧。夫妻出身阶级的巨大差异引发的种种不和与摩擦。但这种悲哀的婚姻,居然只靠一次赌气出走,一碗茶泡饭就得以迎刃而解,实在让人费解。日本人的性格真是奇怪啊。果然阶级差异太大的人绝对不能结婚,后患无穷。有人说如果丈夫归来与茶泡饭是妻子的南柯一梦就好了,这个深得我心
如果,把丈夫归来的“茶泡饭之夜”拍成妻子的南柯一梦,或许更有味道。妻子醒来,泪水落下,慢慢地点起丈夫放在茶几上的朝日牌香烟,电影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