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
http://www.qh505.com/blog/post/3504.html外面下起了大雨,里面却是黑暗一片,上面是高高的窗户,窗户上布满了铁丝网,斑驳的墙壁上留下窗户的阴影,在这空荡荡的房间里,没有凳子,没有桌子,没有床铺,却有着陌生和熟悉的女人。她们是白天刚从监狱里出来的莫丽迪、阿利兹、拉兹里,是没能在医院里流产的柏利,是丢弃了自己的女儿的娜耶蕾,是刚刚被送进来的妓女莫干,她们或者是曾经一起进入监狱的朋友,或者是在街头擦肩而过的陌生人,但是在一天归于终结的夜晚,她们又以相同的方式走进这拘留所,等待同样未知的命运降临。
他们说:“好女人上天堂。”他们说:“坏女人进地狱。”可是在天堂和地狱之间,另一些人只能在人间流浪,“所有的人都最终消失在了大街上,人群把她们吞没。最后,她们中的一部分又重新回到了看守所,在那里她们只能静静地坐在黑暗里。”但是在这黑暗之中,那扇小小的窗口却被开启起来,一阵电话铃声之后,狱警接起电话,是长官找一个叫苏玛兹的女人,刚刚被关进来。狱警朝着打开的小窗,问:“谁是苏玛兹·哈拉米?”没有人回答,“她不在,估计转移到5号牢房去了。”然后搁掉了电话,然后关闭了小窗,然后是最后的黑暗。
一扇小窗是传出声音来的,是透过光线来的,小小的出口却不是通向外界的最后通道,它最终被关闭,最终被隔绝,最终恢复为一扇冰冷的、无从逾越的大门。这是一天的终结,而在这一天开始的时候,另一扇小门也这样被打开过,另一种声音也这样传来过:“苏玛兹·哈拉米,苏玛兹·哈拉米,谁是苏玛兹·哈拉米的家属?”另一束光线也这样招进来:“很好,母子平安。恭喜你,是个女孩。”里面白色的护士,外面黑色的女人,在黑与白的对照中,是一个生命的诞生,但是那扇小门最后也是被关闭,被隔绝,被恢复为一扇冰冷的、难以逾越的大门。开始的门,结束的门,开始的打开和关闭,结束的打开和关闭,不管是孩子降生的希望,还是暂时进行的对话,就像女人的命运,最后都归结于黑暗,归结于沉默,归结于未知。
她,她和她,穿着长袍的女人,戴着头巾的女人,流浪而无法回家的女人,没有丈夫而出走的女人,在个体一天的流浪中,又以集体的方式成为“她们”,在空荡荡房间里等待那重复却遥远的明天。这一天仿佛是充满希望的,从医院里那扇小门开始,是孩子降生的消息,但是“母子平安”的背后却是一个凄苦命运的开始,带黑头巾的女人说:“天啊,我可怜的女儿。”为什么从那扇小窗告知的消息里,生下来的是一个女孩?“超声波显示的是男孩啊。”男孩的期望变成女孩的质疑,不仅是这个幼小生命的命运从此改变,连还没有露面的妈妈,连得到消息的外婆,都陷入到一种不安里,因为孩子的妈妈和丈夫正在闹离婚,而一个女孩的降生一定会把这一段不稳定的婚姻关系推向终结。男孩或者是一家人最后的希望,而当女孩成为最后的现实,小窗之外的世界一定陷入到不安和恐惧中。
是的,女孩长大而成为女人,是和妈妈一样的命运,是和外婆一样的遭遇,是和这一天的这些女人一样走向一种未知的生活。刚从监狱出来,对于莫丽迪、阿利兹和拉兹里来说,这一天是不是也意味着一种希望的开始?可是没有钱的困境,让莫丽迪去变卖身上的金项链,还没有和贩子交谈好价钱,就被街头的警察又抓走了。而剩下的阿利兹和拉兹里呢,两个没有归宿的女人,只能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寻求帮助,阿利兹奔波筹措之后,终于弄到一些前,但是她无法和拉兹里一起去那个叫罗兹里的地方,她只是给18岁的拉兹里一些钱,然后送她到车站,让她独自一人回去,然后消失在这个城市里。而对于拉兹里来说,一天的希望是回到家乡,回到漂亮的罗兹里,回到真正的天堂的沙巴拉山,回到小时候长大、和弟弟一起玩的故乡,“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它是天堂,在那里我们什么烦恼都不会有。”那时,他和阿利兹在街头看到一幅画,那华丽的景致和家乡的一模一样,可是这宛如天堂的地方只是街头的一幅画,而且,“画家不细致,这里,他忘了在这儿画上美丽的花朵”。
忘了画上美丽的花朵,天堂只不过是和早上的希望一样,是不真实的,而这种不真实正以某种规则的限定,让她们在城市里迷失。拉兹里因为是单独的女性,无法坐上开往家乡的汽车,她谎称自己是学生,忘带了学生证却终于使得售票员卖给她车票,但是最后在汽车要开的时候,她看见了那些在检查乘客身份的警察,只能从车站的通道里逃离,因为她不想再进入拘留所,再被关进监狱,逃离是唯一的选择,而在这种逃离里,即使远方有美丽的家乡,即使手中有给未婚夫买的衣服作为礼物,希望也在那一刹那破灭了。
和她一起的阿利兹已经消失在人群里,而她后来想要去寻找的柏利,也是从监狱里出来,却又被父亲赶出了家门,柏利的父亲对着前来寻找的拉兹里狠狠地说:“监狱是你的家,你应该永远留在监狱里。”是的,对于柏利来说,有家不能回,也是将一种希望扼杀,而伴随着这种扼杀的还有自我的惩戒,身怀4个月的身孕,她却无法生下孩子,因为丈夫犯事已经被处决,对于她来说,丈夫也是失去的希望,而孩子,在没有希望的生活里注定也会一种劫难,但是她找到同样曾经入狱过、现在却嫁给巴基斯坦丈夫、在医院里做护士的伊汉姆,却无法满足她流产的想法,因为没有丈夫签字的文件,没有父亲同意的手续,在医院里就无法完成流产手术。
柏利无奈而气愤地离开医院,却在街上看见一个哭泣的女孩,女孩找不到刚刚还在身边的妈妈,“我想妈妈”啜泣声里是一种幼小的迷失,那个玩具,那个书包,以及那个路人给她买的气球,都比不上妈妈的照顾,但是妈妈却终于是不想见她了,躲在街角的那辆车子后面,妈妈其实是听见了女儿的哭泣,看见了女儿的迷失,但是她已经没有勇气再回到她的身边,“我的心在滴血!这是我第三次想离开她。我想,我再也找不到勇气抛弃她。会有人家收留她,并把她带到很远的地方去的,去一个为她创造将来的地方,那样,她就安全了。只有老天知道我忍受的痛苦。这不是容易的事情。没有哪个母亲能抛弃她的孩子而做到不回头的。”
女儿被警察带走,娜耶蕾一个人走在街头,她没有自己的方向,没有最后的归宿,没有温暖的依靠,而随机上了的那辆出租车却是警察为了抓捕妓女设下的陷阱,当她大声对司机喊道:“不,我们假装是夫妻吧。”却再无机会变成一个妈妈,变成一个合法的女人。而莫甘呢,一样也是坐上出租车,一样被警察抓住,却嚼着口香糖,若无其事的看着他们,对于她来说,没有女儿的牵挂,没有丈夫的存在,作为一个街头的妓女,似乎已经习惯了被抓,习惯了被关,习惯了在那间空荡荡的屋子里听见小窗被重重关上的声音。
一个循环,一种轮回,从一天开始的各种希望各种可能,到最后回归到被羁押的拘留所,对于这些女人来说,她们的命运无非就是一个无处逃离的圆环,从起点回到起点,从黑夜回到黑夜,从迷失又回到迷失。而她,她和她,最后变成“她们”,难以逃脱的是男人主宰的社会规则。孩子出生只有是男孩就能化解婚姻危机,女孩必须有同伴或者丈夫,才能坐车;必须要有丈夫的同意或者父亲的签字才能流产;必须有丈夫才能住进宾馆……如此的规则,对于女人来说。是公平的。而她们就是陷在这样一种男权的掌控中,无法离开,无法独立,无法成为自己。而在这些流浪的女人里,拉兹里、柏利、苏玛兹和娜耶蕾,又似乎组成了关于孩子宿命的一个轮回,拉兹里在车站的商店里购买了给未婚夫的礼物,看起来一个18岁的女孩对于爱情和婚姻还有着某种憧憬,可是拉兹里的下一阶段可能就是柏利的现在,一个怀有身孕的女人,却没有了丈夫的保护,而柏利的未来或者也是苏玛兹的今天,在医院里终于生下来孩子,但是这孩子却是一个女孩,这无疑加剧了家庭危机,而苏玛兹的明天就是娜耶蕾的夜晚,因为没有能力抚养自己的女儿,她只能将哭泣的女儿抛弃在黑暗的街上。
命运早就写好了结局,无论是拉兹里、柏利、苏玛兹、娜耶蕾,还是莫丽迪、阿利兹、莫甘,她们都在男人主宰的社会里成为边缘人,又名“七女性”,其实不光是这七个失去了丈夫保护,却沦为男权社会牺牲品的女人,还有那些隐性的女性。柏利被赶出家门之后,找到的是在剧院卖票的摩尼尔,找到的是在医院上班的伊汉姆,看起来摩尼尔和伊汉姆独有自己的丈夫,都有稳定的工作,但是她们的命运并不比“七女性”要好多少,摩尼尔和伊汉姆都曾经入过狱,出狱之后她们想要忘掉过去,而这种忘掉却让她们改变了生活的本来意义,摩尼尔出狱之后发现丈夫已经有了另外的情人,但是为了生活,三个人生活在一起,对于摩尼尔来说,这样的妥协也是一种暂时的稳定。而伊汉姆尽管组建了家庭,也有了孩子,但是她战战兢兢,因为不想让丈夫知道自己的过去,而一旦自己的过去大白于天下,结局之有一种,那就是和柏利一样,甚至和娜耶蕾一样,也成为流浪在外没有归宿的人。
而在摩尼尔和伊汉姆之外,更有另外的隐性女性,“我的孩子死了,天哪!”那在医院里大声哭泣的女人,是不是也有一个无法面对的未来?又一个女人,因为家庭绯闻而自杀在医院,她是不是也有一个不堪回首的过去?女人,还是女人,而其实,那个叫苏玛兹的女人,自始至终就是一个隐性的悲剧,她从来没有露过脸,但是不管是医院里的小窗,还是拘留所的小窗,似乎都在为她而开,因为生了女孩,她会遭遇丈夫的唾弃,会遭遇婚姻的危机,而就在这一天结束的时候,刚刚生产完孩子的她却又被抓进了牢房,这样的命运甚至比任何一个女人都为凄苦。
女人们总是在流浪无助时拨打电话联系别人,但几乎从来没有打通过,而那两个穿着军装的男人,却在电话亭顺利接通了电话,电话那头是女人,男人在电话中说:“我很想念你,你快离开丈夫吧。”另一个隐形的女人,似乎命运又掌握在丈夫和这个男人的手里。而这些女人另一个很想做的动作是抽烟,但是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抽烟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其象征意义超过了抽烟本身,所以她们几乎没能点着过香烟,阿利兹在街上买了烟,刚想点着,店主说,不能抽烟,我们会有麻烦的;在医院里,柏利想抽烟,伊汉姆说,这里不能抽烟;在街头,柏利和娜耶蕾要抽烟,却没有火;而在莫甘被抓走的那辆警车上,她刚点燃打火机,男人就警告她不能抽烟,而当车上的另一个男人献媚地将一支烟递到前面的“队长”面前,又将香烟点燃的时候,莫甘再次点燃香烟就没有人阻止了。
苏玛兹,是Solmaz,伊朗文是“永恒”之意;阿利兹,是Arezou,伊朗文是“希望”之意;拉兹里,是Nargess,伊朗文是“花朵”之意……永恒而遭歧视,希望而陷入绝望,花朵而遗落在虚构的画里,这些女人变成了一种讽喻。对女人的歧视,对女人的控制,在这个男权社会里,规则都是畸形而不公平的,她们或者流浪,或者顺从,或者麻木,只是从一天开始走向一天结束,只是从街的这边走向街的那一边,而每一个故事在短暂的重叠之后,又延续为另一个故事,走马灯一般在这个城市上演,而不管是谁,不管是诞生还是离开,不管是天真还是痛苦,不管是希望还是绝望,从白昼到黑夜,到最后她们又从不同的地方走到了一起,走向那个圆圈的终点,她们在黑夜里沉默,她们在房间里失落,她们在无法改变的命运中喟叹,而最后,那扇唯一透出光线唯一传来男人声音的小窗,会重重地关闭,恢复为一扇冰冷的、难以逾越的大门。
不愧是金狮奖获奖影片!影片叙事结构手法先锋,镜头却十分纪实,承袭了阿巴斯的电影语言风格。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交代了七个女人的生活片段,经过了四次简短的交接,引出新的人物,讲述下一个故事,并在最后通过配合那个360度的圆周镜头完成了如片名一样的全部叙事,宛若组成了一个伊朗的女性深渊怪圈,留给观众无限遐想产生深刻悲悯之情。大量的长镜头和螺旋状旋转或跟随或环视楼梯的镜头拥有庞大的牵引力量,诸多拍摄场景也都体现了圆圈的特征属性,象征着伊朗女性地位的无尽黑暗,解脱是无望的悲观立场。【摄影机运动方式-场景布置及特征-人物及场面的调度-叙事结构】都是高度一致的同片名the circle相关联,影片显得十分精巧缜密。真好!
脸盲症患者看得七零八落的,很多时候都不知道哪个是哪个,毕竟所有人都从头蒙到脚。。。。
真不容易,从头蒙到脚,还能拍出女性主题,伊朗一定没有妇女健身房和整容业。
开头与结尾呼应得挺别致,连同还算新鲜的叙事。
巧妙的结构,"接力"式地展开,然而最终还是回到这一个逃不出的"圆"
该片再次证明了伊朗电影能够以简约的手法,得到最强而有力的回响,导演的拍摄勇气建立于作为一个艺术家必备的诚实特质,他对政治批判的方式并非有计划的指控,而是坦白地显露出街头的真相。贾法·帕纳西无情的剥落了这些苦难女人所有的幻想,在这个平凡却近乎戏剧性的一天里,留给女人们的只是没有救赎的轮回,电影以残酷开场,以绝望结尾,充分利用了“轮舞”的形式,在长镜头中显示出人物的压力、惊慌和承受的心理负担,女性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在突围,黑色的罩袍也是她们挣不脱的“铁屋子”。
镜头不断离开角色转向社会环境 即使在形式感如此强的片子里 贾法依旧迷恋电影的记录本性 当然 也可以反过来说
从产房的封闭门窗再到监狱的门窗,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巧妙结合,隐喻伊朗女人就是在那样的封闭圈子里生活,被男权社会所排挤、压迫,她们需要男人门的特许,甚至依附于自己的孩子。而最后监狱里竟然都是女人。。。各个木讷无奈。
我大约是真心喜欢贾法·帕纳西的路子,个人觉得他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力和真诚的态度远胜过阿巴斯~这部的运动长镜头用的可好了,环形楼梯一场长镜头有趣地打紧~主题的表达无需多言,故事和视觉结构都完成地精巧漂亮~囚车上终于长吁出的一口烟也算是某种带有自嘲意味的解脱吧。。。
3.5。衔接挺有意思,但电影意在用故事表现女性现状,那么足够的刻画便不能少,因此片段式的叙述固然有趣,却无法提供细腻的刻画,于是每一个故事只能匆匆体现外在。而几个外在故事汇聚在一起,便让人觉得刻意以及概念先行了。
这部就格局开多了,也不闹什么儿童题材了,直面妇女地位问题。但是新的问题也来了,匠气太重,结构和调度上的痕迹太明显,多少觉得帕纳西的表现欲盖过了故事。
4.5七位伊朗的普通女性就如同勇敢的“七武士”对抗着社会的种种不公,剧本结构精妙,每一位都在前一位的身上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帕纳西喜欢用吸烟来表现女性的反抗,在这几段故事中都出现了吸烟而不得的场景,开头的长镜头黑白对比,铁门的小窗连接监狱与医院,也为观众揭开悲惨结局
环状叙事结构,从产房的白色封闭门窗再到监狱灰色封闭门窗,七个女人的故事,每一个都不幸福。在伊朗这样的国家,女性生存现状堪忧,周而复始的悲催命运导致了无尽的悲剧。男权社会里女人的一丝丝幸福都取决于男人,而男人也是他们不幸的源头。贾法·帕纳西的镜头冷峻而平和,镜头外的我们只能唏嘘不已
产房的窗户和监狱的窗户一样。逃来逃去最后还是到监狱里安顿了下来
做女人难,在伊朗做女人难上加难,要说哪个女人幸运一点,估计是那个跟医生结婚的女人,代价是跟所有过去一刀两断,连走投无路只想打个胎的女性朋友也不敢帮忙。总之,大家个个一堆破事,谁也帮不上谁。要说中国女人的处境,我看也是明面上好一点,至少大家不用蒙头巾,可以打扮打扮,出门坐出租车不用出示身份证,没有男性家属陪伴不至于寸步难行。可潜规则还是有的,要生的是女儿,心里还是暗暗埋怨自己没替夫家把事儿办成似的,总还会差一口气。个性独立或者不结婚,背负的压力不比伊朗女性小。而女性遭家暴或者离异,生存处境就看娘家人背景硬不硬了,出身低一点,嫁人就是一场豪赌。伊朗文化中的女性是极端化了,但性别平权离一个实质性的进步还是有一段路要走。当然,主题找对了,电影就坏不了的。
为了呈现而呈现就很难说不是剥削,看似是一幅悲惨女性浮世绘,但其实除了画面剧情中呈现出来的观众看不到更多的了,这一点也不像伊朗电影,而且越往后看越像B级片,甚至觉得顺着结尾可以再来一出《瞒天过海美人计》。
将女性的悲剧构筑成一个无法逃遁的闭环,不同的个体间控诉的是同一个男权社会,帕纳西用精巧的剧本结构在匠气与写实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几处符号的运用加强了无奈感,总是抽不成的烟,产房与牢狱酷似的窗,这些隐喻都在指射女性从出生以来所面临的压迫。
嗷嗷待哺的婴孩不是期望的性别,逃离铁窗却踏不上归乡的列车,街上走散的孩童无人问津,未婚先孕却找不到腹中婴儿的父亲,男人可以在车里抽烟但女人不行,兜兜转转绕了一圈最后又回到了起点。用纪实风格来刻画伊朗女性的困境,不加修饰的现实主义是最有力的批判。【腾讯视频】
记得年前跟朋友开玩笑说女性主义霸权早已占领全球了你看看A&F开张一群半裸健硕帅哥一字排开任影任摸没谁出来说个不字,要是Victoria's Secret也找帮超模来这么一下还不被物化歧视的骂声淹死.看完此片只能说,革命尚未成功,女性仍需努力啊.好多情节不是太懂有人能推荐本伊朗女性研究的书吗
战争中我流尽鲜血,和平中我寸步难行。一种在设计中再现纯粹真实的高超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