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老胶片放映,据说大概也会是北影节最后一场胶片放映,很有仪式感。 胶片的磨损痕迹挺明显的,“老胶片特效滤镜”诚不我欺~想着胶片经历的每一次放映留下的痕迹,斑斑驳驳时间的印迹,感觉就像看书总还是偏爱纸书一样,想要留住这种质感和仪式感。 在看完体验拉满的《社交网络》之后再看这个,相对平淡一些。就把睡醒一觉之后依然在闪回的画面,做个记录: 配乐很用力,开头山下发现妻子出轨、每一次夜晚他和鳗鱼对话,配乐都突然变化,又戛然而止;
白天的山下大多平静隐忍,夜晚面对自己的鳗鱼和“那封信”就变得神经质;
他一刀刀刺向妻子的时候凶狠决绝,面对钢叉刺鳗鱼却惶恐不忍;
桂子两次在桥头给他送便当,他都视若无睹,所有桂子的示好靠近,他都推开了。但在桂子最局促的时刻,他帮她认下了“这个孩子是我的”。这个因为妻子出轨而连捅数刀的男人,接受了那个并不是他的孩子,并为此再次入狱。
为什么养的东西选了鳗鱼,为什么影片就叫这个名字,如果要扣题对应结尾山下的选择,鳗鱼产卵的故事是必要的。《鳗鱼的旅行》里也讲了这种动物孤独又神秘的存在。但我总难免套进自己的专业话语系统里,想到按精神分析老爷子的那一套,鳗鱼是个非常典型的性的象征,这也是山下贯穿始终的动力。但相比于动物性的原始本能,这个动力对山下的作用显然更加复杂。
整部影片里每个人好像都有点奇奇怪怪的,然后他们构成了一个还挺温暖的故事。
此片应该是今村电影里最明喻并且通篇都在建构-解构-建构-解构人与动物关系与联系的作品。影片中山下的钓友在向他也是向观众普及鳗鱼繁殖方式的对话可以说是赤裸裸的揭秘。雌性鳗鱼游到数千公里外的赤道附近接受不知道是哪一条雄性鳗鱼在水里排出的精子,受精后雌性鳗鱼就会怀孕产卵,出生的幼鱼不会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鳗鱼的性别受环境的限制,当食物不足、种群密度高时,鳗鱼就变成公的,当食物充足密度低时,就变成母的了。这个“知识点”与山下出于保护桂子以及自我和解,认下桂子肚中的孩子的行为彻底对应。而鳗鱼的另一层用意则是将山下对人的排斥和不信任通过对鳗鱼的饲养与交谈排解出来。他认为鳗鱼是唯一真实的倾听者,在他心中,所有人都是“禽兽不如”的,在遭遇妻子偷情,嫉妒心和尊严践踏导致的杀人后,他对人彻底失望了。在拒绝人的同时,山下也迸发出了更多的动物性,这是自我选择和自我保护的方式。因此他成为了常人眼中的异类,他的动物性释放让他最后与鳗鱼的行为达成一致。
桂子因为无法忍受糟糕的男友和患精神病的母亲,而选择了服药自杀。这种死亡本能的行为同样是动物性的一面。两个释放动物性的人走到一起是再好不过的结果。桂子怀了男友的孩子,这在桂子那个与男友做爱的噩梦中得到证实。但男友利用自己的母亲并骗取钱财的行为让桂子忍无可忍,同时欠下巨额债务的母亲也让桂子焦头烂额。桂子本打算做债主的情妇,这样可以让债务一笔勾销。但最终坚持自我的桂子偷偷拿走了被男友骗走的存折以偿还欠款。找到理发店来的男友及同伙在威胁殴打山下时,桂子说出了自己怀孕的事实,而山下自告奋勇的成为了接锅侠。今村难得的给影片注入了阳光的结局,两个受到生活折磨的人最终为了保护对方而与自己和解。山下因为伤人再次入狱,但与之前的入狱不同,桂子愿意等他,愿意为他生下本不属于他的孩子。要知道桂子曾试图打掉孩子,但在医生的劝说和山下的劝说下,她放弃了。之前桂子一直在桥上想要递给船上钓完鱼回家的山下的便当,山下一直没有领。这是拒绝人和情的行为,那个时候山下只有鳗鱼作伴,也只希望有鳗鱼作伴。而最后,山下放生了鳗鱼,接过了桂子的便当。他的人性慢慢复位,他再次看见了人的存在,所以他才会保护桂子。他与自己和解,尝试拥抱自己和他人,桂子成为了那条鳗鱼,山下也成为了那条鳗鱼,雌雄同体,合二为一。
影片中关于鱼缸和鱼的镜头在《人类学入门》中早已运用过。但山下坠入鱼缸以及在鱼缸里奔跑的超现实画面则相当富有想象力。那封寄给自己的揭发妻子偷情的信件是他嫉妒心的佐证,狱友对他往事的揭露同样是嫉妒心作祟。狱友羡慕他开理发店,羡慕他和女人生活在一起,甚至企图强奸桂子。后来狱友与山下在理发店里的争论和打斗都是极度性压抑下的无意识行为。性是今村电影中人物行为的驱动力,此片中也是如此。
竟然被感动,哎呀呀
真是无聊的一个片子,怎么会得金棕榈呢?杀个妻子有什么了不起的,非要用鳗鱼来比喻,神经。唉最近发觉看这些电影实在是看得越来越没有劲了。还是看书算了……
明知保释期间管闲事会惹来麻烦,但还是不能袖手旁观。真的勇士,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鳗鱼的符号意义很多元,是生殖器,是情欲,落在片中人物上是被刺的妻子,也是囿于过去(囚于牢笼)的山下自己。写实与梦幻交织,视觉生动,尤是鱼缸捞鱼变捞信再坠入鱼缸差点溺水的镜头非常流畅奇妙。结尾点题的旁白虽然很直给,但确实很到位。(北影节胶片版)
⒈据说1997年《电影旬报》的年度十佳《幽灵公主》屈居第二,而第一便是这部获得戛纳金棕榈奖的《鳗鱼》,拖了好些日子,终于观影完毕;⒉偷情有风险,出轨需谨慎;⒊山下与高崎两人深夜打架的长镜头拍得挺赞,而后白天的理发店群架反而逊色一筹;⒋鳗鱼的性别竟然是由后天决定的;⒌患难见真情!……
有关自我救赎的温柔故事,会让人有一种错觉,仿佛被原谅是理所当然的,但其实我并不认同。大量重复的直白的意象减分了。
除了今村特有的那股子邪氣 全片溫暖得我快顫抖了 最後那幾段 甚至有錯覺是在看山田洋次的片 真是有被感動到 配樂也大亮 唯一煩的是鰻魚的運用實在是囉嗦 否則對我來説就完美了
那时候还不知道今村昌平的大名,只是觉得那一尾鳗鱼也似人心,沉潜,滑游,不易捕捉。
将通奸谋杀前置,以舒缓的基调展开后续,整体氛围很好。对颜色(尤其红色)的运用很值得关注,另有几处交代光源的表现主义用光,和一贯的对鱼缸的运用(以及青蛙和鳗鱼的含义、跳舞大妈、UFO)。在一个很难超越和消解的开头之后,在缓缓的展演中没有说教的导向某种新的可能,很漂亮。
情色无关,甚至连爱情都是说不上来的清淡。清淡但厚实,赏心悦目啊赏心悦目,那条草丛里躺女人的河岸和坐落理发店的路。拍路边河边那些花儿草儿导演你是故意的,还有烟花
上一次看是四年前,似乎看过三次,这次想打五星,虽然觉得结尾是否可以更好(不是指河上的行船)但无疑《鳗鱼》已经是一部完美的电影。今村昌平对人物的精准刻画和把控放在任一时刻的影史轴线上都是一流的
流亡的鳗鱼没有回忆,寂寞的男女互相救赎。
其实导演可以再信任观众些,不用解释那么多的。开头和结尾几场戏都挺好,女人最后替代了鳗鱼。
當燈塔亮光刺穿海水,我想繼續沉睡。洄游的時候,請你帶上我。池辺晉一郎的配樂,真是厲害沒話講 with Anana
幻觉,动物,活色生香的小人物,水边湿润气息。鳗鱼的处境与杀人犯的心境是同步的,他的生活一直被监视,与外界隔膜则如同那个等待外星人的人。理发店群殴很闹很搞,象征牢笼的鱼缸被打碎,在夜晚的烟花下放生。今村的第二个金棕榈,与樱桃的滋味共享
今村昌平不是传说中口味挺重吗,可是这个片子真的还挺温情嘛。。。尤其到了最后。用鳗鱼的洄游来比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还挺有意思啊
開頭真是經典。人性的刻畫真好。東京電影節大銀幕重溫,再次覺得開頭拍得真是好。
有点失望。象征手法要尽量的含蓄自然,让观众自行领会。而不是反复在台词中去解释“为什么要养鳗鱼”。
吉村昭(小说)原作。<我暂时也会和你一样,养育不知是哪个男人的孩子。你的母亲在赤道海里产卵,雄鱼精子撒在那,所以怀孕了,不知道是哪条鱼的孩子,不知道,却把它带回去,付出极大的牺牲带回日本河流。>
今村昌平晚年代表作,虽依旧着眼于人性与动物性,但褪去了往日的残酷黑色,温情脉脉、云淡风轻地讲了个自我救赎的故事。鳗鱼有两个象征意义,其一在片尾独白已点明,它还表征着男主的性本能和欲望,装在袋中和养在鱼缸里都带有囚禁和性压抑的味道。写实长镜风格点缀上超现实幻梦,配乐动人。(8.0/10)
色彩主题,音乐主题,动物性隐喻,整体平缓但是突然几处跳出的风格化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