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制作上来看画面、摄影,镜头给的都很公路片,主角小加的演绎也很到位,唯一感觉剧情的表达上波动不是很明显,由于公路片本身大部分是长时镜头的表达,似乎看不到突出的东西,就是情节很平淡不尖锐。但相比77天,应该是同一起跑线上了,内容更丰满一点更惊艳一些。
比如:小加与闺蜜的回忆部分,另外一个女主的回忆部分,格勒的部分更深入的一点去揭示人性的本善。
比如:引用一些梵语经文的高深智慧,加入一些朝圣的信徒对比,把一些文化的东西在场景中表达。
比如:情景的节奏可以是强弱分界线清晰一些,有松有驰。
电影《318号公路》定档3月18号,讲述一段身体与心灵的成长的故事。
简介:非常独特的叙事,缓慢的节奏、长镜头、极其克制的语言和音乐,极具张力的视觉效果,是一部女性主义电影,真正体现了公路电影“在路上”的艺术形态。
《318号公路》没有展现藏风歌舞、宗教习俗、高原反应等传统藏族影片的常用内容,也没有刻意强调318国道传说中的艰难困苦。如果说‘无论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每个人都需要经历成长,那么‘318公路’就是一段身体与心灵的成长轨迹。让我们相约3月18日,与电影《318号公路》开启一段别样心灵之旅吧!
粗旷的雪山,冰川,峡谷,藏族村落风景冲击力强悍,蜿蜒崎岖的道路。影片故事情节结构起转成合还算合理,不过感觉基本还是老套路,两个曾经的无知少女也许为了赎罪孽,骑行徒步踏上了去西藏追寻内心深处的宁静的道路,各自遭遇不同经历,在上师的帮助下,似乎找回了自我,每个人都需要面对自己的困惑并且勇于自我解决。
每部片子有每部片子的不同看法,这部电影算是“丧”片,和海边的曼彻斯特差不多类型,大错已铸成,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以吃,真的能走出来的,换个角度其实也可以说是没心没肺的人,有良心的人,真的能和往事和解吗?
所以这部电影,适合一个人,深夜慢慢欣赏,不急不燥,不需在意多少剧情发展,只是一种情绪在流淌。
优点嘛是女主角挺酷的,就像是哪种会一个人骑车上路的文艺女青年,在中国一大堆撞脸的女演员中,算是个惊喜了。但是表演的有点过度用力苦大仇深了,其实内心悲苦,平常也会勉力应付的,不会对谁都摆个臭脸,尤其去借宿藏民家里时,总不会一点基本的礼貌都没有吧?像去讨债似的。在假装的笑脸背后,流露出的哀伤,更会真实动人点。索娜挺漂亮,风尘仆仆骑摩托车,还那么水灵,不知用的啥面膜?
整个片子色调太黯淡,配乐太低沉,也是有点用力过度了,其实能用对比、高低起伏的方式呈现更好点,用喜剧的方式呈现出悲剧会更加动人。比较好的片段,像泡温泉时被藏族大妈嘲笑,其实就是不错的对比手法,如果能多穿插些不同人的对比片段,比如一般打卡拍照的游客、骑行的、朝圣的、卡车司机、搭便车的等等众生像,才称得上是318,不然片名有点误导观众了,其实就是两个女人的故事罢了。多点对比电影也就不至于从头到尾一个节奏了,也能加深影片的深度,所谓热闹都是别人的。最后的航拍镜头不错,把握住了由阴转晴的瞬间,可惜也是有点黯淡。
片子里一直45度角举手看天,有啥典故吗?到最后也没解释,让人觉得太装了点。
杀人犯那段不错,女主看到杀人犯完全不惊慌,其实就从侧面反映出死志已萌的心态,如果电影里多用这种手法,而不是从头到尾苦着一张脸的方式,就会好多了。
电影叫318,生日也是318,其实有点太刻意了,电影大部分的情景,其实不发生在318大路上,而是在旁边的支路上。318主路上车水马龙的,实在文艺不起来。
而且整个行程中,都没人拿出手机,没有和任何外界的人联系,实在是太超现实了,而且外界的联系,也能加强塑造两个女主的背景深度和动机。
这部电影也充分说明了龟兔赛跑的道理,骑摩托车的屡屡被徒步的追上。
最后结尾有点弱,即便像海边的曼彻斯特,走不出悲伤也罢,至少和侄子也约了以后常见面,生活总得继续下去。本片最后一个去爬冰川作死,一个找不到舅舅,嘎然而止,不知道两个人相伴一路,有啥改变呢?
PS 索娜莫名其妙问小喇嘛想家吧?搞得人家快哭了,引动凡心,实乃破坏修行的天魔女也。
再PS 希望早日开放台湾同胞也能西藏自由行,我只开了四川部分的川藏公路,一大遗憾,或者至少先开放领过居住证的嘛。
“你的罪过比杀人还重”
“我爱上了闺蜜的男友”
“他封印了杀人的凶器,他得到了宽恕”
影片《318号公路》,独自走在318公路上的两个女人,一个来自北京,一个来自上海,一个骑着摩托,一个步行,怀着救赎的心情,最终在这条路上相逢,两个人一路上吃过苦,有过隔阂,经历过感情骗子,和杀人犯共处过,在西藏过了个快乐的生日,然后又去了冰川。
本来,这是一个不错的都市白领心灵救赎的故事,但是总体感觉有些沉闷,两个美女话语不多,做事却有时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可能是还没有理解导演要表达的想法吧;比如过生日时两个人的眼神,就感觉有点心理发毛,不知道导演想表达他们得到了救赎,还是她们变成了一对好基友?
不过,这个影片还是不错的展现了318路上的风景,剖开导演表达的故事谈风景,风景还是不错的,满足了我这个一直想去318却没有去成的城市里期待心灵解放的人的一点小小的心愿的。
只属于你的路,或治愈或救赎或者什么都有。 6分给电影,0.5分给题材。 喜欢电影的慢节奏,现代人都太快了,只有在旅行的路上才能慢下来。 风景不知道是克制,还是剧情需要是真的没有表现出来,感觉藏区壮丽的风景不妨碍女主的内心。风景不要克制。我们要美。 举手的手势我喜欢。 男摩托吉他手的留白挺好。 好喜欢盐井的天空云朵真是好看。布宫就不经意的出现在河的对岸,送出狼牙、互相撕去面膜,是放下的开始。 完成度不错,好过类似题材的天籁梦想,转山。阿拉姜色都快要想不起来了,但是画册上左面那个天空的蓝色我会一直记得着。影片汉藏视角都有挺好,电影冈仁波齐的外面人看藏人的视角就有些单一。77天就没有太阳总在左边人物内心刻画的好。总之还不错。加油。
先为岳辛打call
对白生硬苍白空洞无物,女主全程苦涩便秘脸。我严重怀疑导演在反向黑文艺青年
怎么说呢,为什么去西藏拉萨的人都是救赎,就不能有个美好的出发点么
混乱的空间和电影中混乱的感情诉求一样
除了标题,全片并未刻意迎合市场。执行导演达杰丁增有所接触,认真的态度和女性视角(达杰上一部《红丝带》也是如此)足以5星。但镜头目的性稍弱。
其实挺不错,但是女主之一悲伤的理由不是很能理解,其他都很好,感觉看了部中国版本的伊朗电影?秃秃的山,成群的羊,简单完整的生活,温情的老太太,公路的感觉很赞
要不是有辆摩托真看不下去
求求导演们不要再卖藏区文艺了!!因为真的很伪文艺
便秘电影。
这电影丧心病狂……
有时候人突然就老了,就比如忽然就不赖床了,忽然就喝不了太甜的东西。这是生理上的改变,也是心智模式的改变。你可以说物质决定意识,也可以说肉体决定精神,年轻时谈场犯贱傻缺的恋爱,当时会痛不欲生,现在会觉得可笑。其实只要脸皮厚点,挺一挺就过去了,可是偏偏过不了自己这关,偏偏要弄一个和过去彻底决裂的仪式,于是就有很多人去了西藏,有了灵魂的救赎之路,回去后重新开始,犯着类似的错误,但有了经验和心理准备之后,就不会像第一次那么疼痛。但有些人,真的是源于内心的热爱,而有些人,却真的是源于内心的迷茫。青春最大的过错在于,你走心的时候,他在走肾。
我也曾像她们一样以为,既然回不去,那就去更远吧。
如预计,两个人的痛苦和“罪”我都无法理解,但比预想好在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剧情,偶尔出现一些狗血事件也是波澜不惊,可以抛开故事心无旁骛看风景和两个悲伤的好看的姑娘。。长发姑娘真好看,短发姑娘真是男女通吃,对着生日蛋糕掀面膜差点把我浪漫哭。。就是八佰伴那个八号厅银幕当中有一坨脏东西能不能弄掉,想起来上次看的时候就很扎眼了。。
这片318沿途的风景比我看过的一般 故事情节一般 台词一般但我理解为互相懂 所以不必多说
我拍的第一个电影,希望大家可以喜欢,言论自由,也尽管骂...
应该讲是不错的,堕胎杀子的人,夺爱致死的人,白刃行凶的人,来历未知的人,都在进藏的路上,都在祈求着宽恕和原谅,祈求着放下与和解……
沉闷而又拖沓,有的时候还显得特别的刻意。两个主角为了完成各自的救赎而走向一起,但两个人物倔强得又太没有灵魂,冷酷不代表深邃,45度抬头也不代表能够缓解伤痛。每次两个主角抬头的时候僵硬的面孔和手势都像在上表演课一样。全片最魔幻的便是一成不变的低沉配乐,生硬又固执,希望营造一种悬疑感,但事与愿违的造成了一种眩晕感。到片尾的时候两个女主角都完成了各自的救赎,我看了一下电影院周围,十个人还剩下了我一个了原来。假如企图让观众产生共情,就别一无止境的滥情,而且在318国道上。
不同于以往的那种更有距离感西藏片,这部影片描写了藏区内部的人物特写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有进步。
挺好的 我很喜欢 救赎自己 心诚则灵
没剧情居然景色还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