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淡蓝琥珀》,标签有现实题材、悬疑、文艺片,照理说很有看头。
2018年12月17日在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票房才20万出头。12月26日下午,在爱奇艺上线。
导演周劼没什么知名度,女主角王真儿也不红,今年主演过网剧《上海女子图鉴》,但热度没有戚薇主演的《北京女子图鉴》高。配角的知名度倒是更高些,有耿乐、吕聿来、张瑶,但也都不是流量挂的。
本片根据须一瓜中篇小说《二百四十个月的一生》改编。2015年的《烈日灼心》、2017年的《夜色撩人》也都是改编自须一瓜作品。
影片开头就抛出一个问题:
一只小蚂蚁顶多活了10天,就被松脂包裹住了,日后成了琥珀,价值20万,那么那只小虫子活一天值多少钱呢?
影片里也有很多算账的情节。有人计算买车位还是租车位哪个划算,也有人计算老公的生命一天值多少钱。
故事发生地在重庆,女主人公荷洁,以前是个幼儿园老师,现在当了一名住家保姆。
影片交叉叙事,剧情在她为一户中产之家做住家保姆的和她过往生活场景来回切换。
有一天晚上遛狗,她老公被车撞死在斑马线,通情达理也好,懦弱好骗也罢,反正她收了一笔赔偿金事情就了了,她婆婆伤心过度也在家中摔死了,她自己也被幼儿园开除了。
她回过神来,对赔偿金额心生疑义,找去肇事者居住的小区时,遇到了此前的幼儿园学生,顺势去了他们家当保姆。
有个悬疑一直伴随着,她在雇主家经常用望远镜观察对面楼,而那楼里就住着撞死她老公的肇事夫妻。
外人看她还挺幸运,有30万现金,继承了夫家一套老房子,下半辈子不用愁了。在她老公哥们眼里,丈夫婆婆都死了,她拿了赔款、出租了旧屋就自己搬走了,也不管老公视为珍宝的宠物狗,也没给老公家留个后,是没良心的人。
没人理解她内心的苦楚,她放弃养狗、离开旧屋是怕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而去当保姆也是心有痴怨——她想追踪撞死她老公的人过得好不好。
荷洁在路边摊看到一块琥珀,摊主说是几万年前的东西,要价500元,她买了。琥珀不是淡蓝色的,是淡黄色。蓝是最冷的色彩,代表忧郁、象征永恒,“淡蓝琥珀”是心理色彩附着在琥珀上,而琥珀是什么?是时间定格,是走不出来,但也有人视琥珀为吉祥之物,凝固了也就永恒了。
在闪回中,荷洁和老公的往日情逐渐浮现出来。
下城区老房子的重庆,二十九楼高级小区的重庆,像是两个重庆,画风也不一样。
他俩是相亲结合的,相亲时婆婆对她一脸巴结,婚后就变了嘴脸,因为迟迟未孕所以对她很刁难。
她老公挺逗的,爱在天台上用望远镜看对面夜总会小姐换衣服,他对老婆倒也不避讳,会笑嘻嘻跟她聊,他嫌她胸小,但又夸她脸蛋漂亮。
有一天,他们玩一个游戏,给生命里的重要人物排序。她丈夫的排序是:妈、自己、老婆、小白(他的狗);她的排序是:弟弟、老公、我、老公的妈。
老公对她的答案很不满,觉得不孝顺,但他自己也才把老婆放在宠物狗的前面。
《淡蓝琥珀》在豆瓣只有6.4分,很多人吐槽女主的脸和气质太有都市感,和保姆人设不符。但其实她讲普通话,她老公讲重庆话,从一些对话细节也可知道,她是从北方去到重庆的,能当幼师,应该也是个文化人,去当保姆并不是因为生活所迫,没有灰头土脸就不符人设?未免武断了些。
本片主线是如何疗愈创伤后遗症,重要的是心理层面的描摹。
荷洁一直纠结于这个“活一天才值25块钱”,她打电话给肇事者,对方当然不愿搭理了,当初已经走法律程序赔偿了,她也同意了,再反悔就没立足点了。
出事后,她把旧屋出租了,房客答应帮忙养狗她减租了200元,但她回去探访才发现狗没被善待。
这只狗还常跑去主人出事时的街口蹲守,俨然“忠犬八公”式重情重义的好狗。
后来狗也在同一个地方被车撞死了,车主逃逸。
她一直压抑的情绪突然崩溃了。
荷洁去找神婆,希望丈夫附身,解答她的迷惑:丈夫的命获赔30万值不值得。
神婆对于小荷付费200元不满意,说她现在又不差钱,要走了500元。
荷洁一直用望远镜偷偷窥视肇事者的家,看到他们家人吵架她会罕见地展露笑容。
她深夜偷偷去划肇事者停在楼下的奔驰车,人家补好了漆,她又再去刮。原来她偶然听雇主家男主人说过奔驰车补漆很贵,差不多要4500元,她就按一天25元算,要刮够180天。
后来人家把车停到地库去了,她没法继续划车,受阻塞的报复之心无处疏解,她的行为越来越奇葩,例如寄空的快递,让人家到付,只为对方付出一点金钱,结果人家退件了,她又想用纸箱装一箱石头寄快递,保价、到付,就想对方多出一点钱,其实这能有多少钱啊,她就是图个心理安慰。而当她再在电梯口遇到肇事者时,其实人家根本不记得她了。
荷洁偶然听到男主人打电话,发现妻管严的男主人有婚外情,而且嘲笑她心理扭曲。
她准备辞职,临走前在望远镜里看到对面楼肇事者家里遭了贼,贼还杀害了肇事者的老母。
她虽然震惊,但心理却仿佛得到宽慰,又去找神婆附身,希望问老公,肇事者得了报应,那30万是不是值了。
神婆又想加钱,她连骂骗子,转身离去。
后来,她把500块买来的琥珀和博物馆里价值20万的琥珀摆在一起,似乎在比价,到底哪只虫子活一天的命更值钱?
此片的摄影在今年上海电影节拿过奖,确实一些镜头语言挺有feel的。
例如窗外窥人。
例如镜中看人。
例如不同空间同框。
例如人与景的共生。
尾声阶段有一个4分多钟的长镜头,展示了一段魔幻情节,宠物狗小白成了荷洁和老公的新生儿,家里在天台摆喜宴,各路人马都来祝贺。
最后也是以一个荷洁直视镜头的画面结束。仿佛在问观众,如果是你,你会以温柔姿态接受宿命吗?
现在是一个数字时代 ,一切都被明码标价,但面对生活,我们都希望能讨价还价。
这几乎是我这些年看过的国产电影里最喜欢的。影片像淡淡香烟,默默的燃尽,这样的故事听完脑子里却一片空白,只是留下了好多片段的震撼,导演的手法很巧妙,镜头语言特别丰富,好像真的是与小荷相处一段时间,看到她身上浓雾深情,她的神情给我一种荒诞感,肢体的动作是坚强的破碎,她的喜悦是淡蓝色的,她的悲伤是淡蓝色的,她的回忆是淡蓝色的,她的愤怒是淡蓝色的,她的绝望也是淡蓝色的。
很多镜头的构图光影都很漂亮有情绪,我觉得这导演好厉害,这是一部文艺片吗,我也说不清楚了,好像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个窗户里的家庭,灯下话语交换,黑暗中肉体交缠,即使是在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大家也游走在背光处,我们的灵魂总是见不到太阳。
什么时候人要让钱为自己的生命做主。人总是越缺少什么越想得到什么,金钱是人们永远觉得缺少的东西。生命无法用钱来衡量,所以人便会觉得赔偿多少钱都不足够,对于善良又有些软弱的荷洁女主,因为不甘心,因为想要被救赎,因为害怕,因为大家都用钱来当作赎罪的替代品,肇事司机,或是自己的婆婆无一例外。因此钱成为可以替代一切的东西,被红色笼罩的天台,小白就是婴儿,人不会因为任何东西失掉信任与关爱,梦里,存在的只有平等和分享喜悦。
《淡蓝琥珀》:淡蓝表达忧郁,琥珀代表真相,一块赝品,值;一条人命,不值。
如此充满隐喻的名字,让我以为这是一部小资文艺片,纯洁美丽,照见灵魂的初爱。然,耐着性子将之看完,除了通篇回忆不停打断情节,就是女主失魂落魄如行尸般的了无生趣。一部电影,如果主角没有灵魂,没有观众代入的喜欢,那么她所经历的苦噩欢欣就打动不了人心。恰恰此片没有讨喜的主人公,没有刻骨铭心的回忆,没有艰辛得到,自然也就没有刻骨相思与失去。女主再伤心,再抑郁,观众体会不到。这是我对于电影内在人性的失望。再来说名字的意义,淡蓝表达忧郁,琥珀代表真相,一块赝品,500块,值;一条人命,25元/天,不值。大约电影想表达的是社会的不公,阶层不同,价值不同。在人命面前,没有公平可言。女主对于爱人的怀念,找不到合理安慰自己的办法。电影并不好看,即便揭露了些现实,也没引来一声叹息。个人感觉,现实若想要深挖,可在某一点上做文章,层次深度角度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点,情节围绕着这个开展,让女主因这一事件掉入到黑暗的社会中,看到了很多丑恶的嘴脸,尝尽清贫生活的难。观众看到这样的她,或许才能一声叹息,生出一种生在好时代的优越感,为她揪心,从而感念生活。
“人的生命中最承受不起的不是劳苦、不是压力,是轻浮,轻浮得没有生命的重量、没有生命的价值。 这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相较于重而言,是另一种对生命的侮辱。”
——蒋勋
毫不客气的说,这个世界充满了铜臭味了,人们穿着艳丽的衣服、化着精致的妆容、用名牌表现自己的身价,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遮掩那股“铜臭味”。
当然,我必须得承认,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不能免俗,尽管心中有一片世外桃源,但肉身依然在俗世中沉浮。
前几日看了周劼的《淡蓝琥珀》,本以为是一部日系治愈类的电影,看过之后才发现这部电影就像一根软软的鱼刺,让人欲言又止。
整部电影都围绕着两个字一个是“钱”,一个是“穷”。
有了这两个关键字,影片的核心也就呼之欲出了。
穷人和富人之间的矛盾,有钱人和没钱人之间的分化在这部电影中毫不遮掩的表达了出来。
这种尖锐的设定给这部电影增添了很多现实意义和可看性,但是如果从细节出发,这部电影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比如:话题不能作为电影表达的核心。
电影在进行表达内容的过程中不能紧紧围绕着“话题”,大多数人看电影看的其实是故事,每个人在故事中看见的内容都不同。所以电影需要做的就是讲一个好故事和讲好一个故事。
《淡蓝琥珀》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刻意强调主题,以至于电影故事的走向有些刻意,缺乏能够引起共鸣的真实性。
在角色的设定上,可以感觉出导演试图通过女主角行为、精神状态的变化来表现现实生活中生命被物化的残酷性。
但是,女主角王真儿的表演差强人意。
有精神上的麻木懈怠,也有性格上的逆来顺受,还有不那么激烈的一次爆发。
环环相扣,看起来非常整齐,就像小时候看过的作文范文。
影片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女主角算的那笔账:
丈夫32岁被撞死赔了三十万,由此推出穷人生命的价值。
当生命被贴上价码之后,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有些生命,在浑浑噩噩中慢慢消失,有些生命,一瞬间被意外夺去,有些生命,轻而易举的就扔掉别人用生命换来的东西。
有些生命掌握着别人的生命,却无法知道谁能掌握自己的生命。
在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女主角在天台自斟自饮,幻想着这个世界上从此再也没有贫富之分,人和人之间永远亲密无间。
和赤裸裸的残酷现实相比,这样的结尾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嘲讽。
琥珀困住了一个生命,金钱困住了一个灵魂,城市困住了无数个沉重的肉身。
电影想要探寻的是生命和金钱之间的关系,而这也是很多人们非常困惑的一个问题。
可以感觉到导演想要表达的内容很多,试图在电影影像和文本之间找到更好的契合点。
但想讲述的东西过于丰富,以至于故事变成了“话题”,叙事被割裂开来,降低了整个观影体验。
电影好拍,好电影不好拍。
现实主义电影不需要大道理,也不需要尽善尽美,多一些荒诞和戏谑也未尝不可。
《淡蓝琥珀》与《海边的曼彻斯特》是不一样的
不只是男女主角、丧子或丧夫、他人的责任还是
自己的失职,更根本的区别在导演对角色的态度
《海边的曼彻斯特》的男主因为自己的失责造成
孩子们丧生,感官于是奔溃,感知陷入失效状态
阿弗莱克不需要“表演”,电影便客观呈现出一个
男人真实的痛苦,通过一次次不同的遭遇和情境
《淡蓝琥珀》是不同的,女主遭受不幸后的状态
都是通过神情、话语和行为这些手段表达出来的
她陷入了精神失常的状态,观众从她外在的表现
被动地感知到此点。两部电影本质的区别就在于
《海边的曼彻斯特》与观众间隔一段必要的距离
客观呈现男主角的痛苦,这反而引发了共情,而
《淡蓝琥珀》看似主观呈示女主角的心理状态,对
观众来说却成为一种强迫,迫使他们去感受女主
极端的悲苦境况,从而导致了强烈的厌恶与反感
《淡蓝琥珀》看似从女性主义的立场出来,呈现
女人在丧夫后陷入的极端痛苦状态,背后实际是
男性导演对女性心理的暴力想象,女主角的悲惨
遭遇实际上没能引发任何同情。与此同时,电影
过度使用虚浮美观的镜头表现进一步说明创造者
在表达时缺少必要的真诚,只是在剧本创造过程
设计一个个情节点,让角色不断遭遇痛苦的境遇
同时妄图通过这种悲情的贩卖来引发观众的同情
其中没有任何日常生活的质感可言,细节是完构
一部电影完整体验的关键所在(侯孝贤意义上的
《淡蓝琥珀》是真“PPT电影”,徒有其表的镜头
铺陈的叙事节点:相识、死亡、纠纷、帮佣……
只不过导演聪明地将其打混在闪回的容器中,让
观众难以辨清:影像只提供信息,没能创造体验
我们要像拒绝一位擅长撒谎的渣男那样拒绝这部
电影,因为它只有对女性心理和情感的无知消费
比一个人长久的,是一个号码,一个数字,一个算式。
开场一系列乘除法运算,说明电影主题是中国当下时的数字人生。不如狗的国人命运,被重庆解放碑和南山攀天高楼的钢筋水泥背景强势挤压,如房价、如豪车,早已标好了价格。只是,忧郁的女主,不该被设计表现成一个毫无主见,甚至缺乏变化的痴怨形象,对于社会暗黑法则的小儿科惊讶,浅白得匪夷所思。
她对生活或未来没有太多主意,跟着命运随波逐流,琐碎的幸福似乎还不错。却偏偏遇到“人活一天到底值多少钱”这样超出她理解能力的难题。她好像活在一个跟我们平行的现实里,别人说一句,她照着做一次加减乘除,以为这样就能摆脱灼热的痛苦。非常棒的处女作,表演真实不造作,导演知道自己要什么。
#SIFF2018#淡蓝是当下的生活,淡淡的蓝色,挥之不去的忧郁。琥珀是过去的回忆,明亮温暖,短暂地拥抱永恒。冷暖人间,过去和当下交织,冰冷数字,追问活着的价值。荷洁透过望远镜观看他人的生活,观众通过银幕,看身在城市中的她如同琥珀里的蚂蚁。现实里没有和解,只能通过梦来相互依偎,落一滴眼泪。
人命一天25元,通灵也有市场价;午夜蛋糕配洋酒,提防阳台麻将鹦鹉;望远镜下后窗百态,苦瓜条纹前世今生;外地寡妇小保姆,平行宇宙狗儿子……用冷峻构图的沉稳精致和情欲张力来讲述市井生活贫富社会,很好,可惜过度巧合的因果报应和超现实梦境有点泄气烂尾没收住
2018大概会是一个院线电影的新起点。有远见的资方不再视现实主义题材为洪水猛兽,不管是药神、找到你,亦或淡蓝琥珀,深入城市肌理,体认当代民众的焦躁困惑不安与苦难,尊重日常现实生活的情感及逻辑,保留应有的人道立场。性冷淡风女主和重庆在此也都极具魅力,恰巧它也同样有个梦幻长镜头收尾。
创伤后遗症,关于如何疗伤。整体状态不错,也得益于文本的吸引力,很多可琢磨的地方。王真儿挺耐看的。
女主这形象真不是智力轻微低下的富家女被稀里糊涂卖到底层人家吗……一个前幼儿园老师动不动去找跳大神儿的?人设和选角都有问题吧……毫无烟火气,不断想到万箭穿心,颜丙燕要好太多了……结尾梦境一度以为鬼片儿大家都挂了……喜欢最后定格在蓝玻璃(琥珀)中的女主一幕。
影片的小说文本和《烈日灼心》的小说文本同样出自须一瓜之手,周劼对于文字-影像的转化能力有一定作者意识,不同时间线间的嫁接既构成影片的叙事层面也构成影片的心理层面,摄影和山城的空间结构赋予影片同叙事匹配的多层次视觉感。对生命价值几何的质问,以及对女性内心痛楚的描摹都有触动人之处。
王真儿长了一张都会感的脸,怎么看也不像住在城中村的市井女人,气质和表演都欠缺烟火气。穿得跟新垣结衣似的,给人家当保姆,找大仙作法事,这合理吗?
拒绝(男性)导演消费(女性)痛苦。
琥珀困住虫蚁,眼泪困住女人,城池困住肉身,回忆困住灵魂。
太学生作品了吧,不知道怎么说,但听一个普通观众的评价:故作深沉。。还是和我想说的意思差不多。第一看得不够深,第二表现不出深度 剖析得也不够。还不如在冷暖人生好好讲故事。
救护车去了又回要花钱,快递员寄了又退要花钱,生活里有这么多荒唐账,谁还关心一条人命值多少钱。这星球每天有一亿次性接触,这宇宙充满无数平行时空,世界上有这么多未知数,谁还敢从往生里求归宿。计算车位的时间成本,折算烤漆的消耗价值,现代人是被数字树脂困住的蚂蚁,凝成琥珀失去爱失去自由。
时间有时是减法,让那尾音越来越弱,有时是加法,念头一旦产生,会越来越重。整部片子的气质非常须一瓜,如果不去寻求“和解”可能会更好。王真儿一如既往的不动声色很贴合人物,吕聿来演这种底层软弱无能自私又具有某种吸引力的南方小哥实在得心应手。(感觉他随时可能将你抛弃,但是被他清澈的眼睛望一望,还能再原谅他一次。
优秀,有想法,完成度也很高,五星以示鼓励!
须一瓜的小说还是有很大改编难度,电影对于性命价码的无解和求解,在“平行时空”一般的穿插剪辑中形成一道网,两组时空在恰当的衔接处互文。在保留了须一瓜文学腔调的同时,摄影给予更大的视觉空间和镜像关系,做到了女性隐秘世界的诠释。可惜某些段落较尬,如丈夫被撞等。王真儿的电影感要比剧强。
一条命只值30万,想要更多就是敲诈;补漆要花4500,没人可以不在乎;通灵会元气大伤,加钱才能继续……世上所有东西都明码标价,失去了感性和理解,包容和爱,只剩下一串冷冰冰的数字。失去爱犬,人们说狗不是人,不能算肇事逃逸。失去丈夫和婆婆,人们却说她一辈子不用愁了。人性灰暗,金钱冰冷,亲人和宠物更有温度。可是,回忆虽美好,却像琥珀中早已死去的虫子。 现实再残忍,但像苦瓜的刨痕一般真实。
创伤后遗症不动声色地显露,重庆对于电影取景来说真是取之不尽的宝藏
你能接受王就是网大风格的演员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