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德•皮特刚出道时,被称为“小罗伯特•雷德福”,年轻时的雷德福英俊潇洒又才华横溢,绝对是好莱坞“优质偶像”的路数。雷德福演而优则导,曾拿过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还创办了影响力颇大的圣丹斯电影节,年近八旬的雷德福执导这部《无处可逃》,云集了苏珊•萨兰登、朱莉•克里斯蒂、尼克•诺特、克里斯•库珀等一干老戏骨,看这么一群星光熠熠的艺术家在大银幕上飙戏,委实过瘾。
另一位男主角则是以《变形金刚》《夺宝奇兵》等片声名鹊起的希亚•拉博夫,不过他拒绝出演《变形金刚4》,不想再拍那种靠特效支撑起来的电影,《无处可逃》也算是他的转型作之一。在影院里观看,《无处可逃》绝对算是一部高智商的犯罪电影,影片整体是一个犯罪片的结构,逃亡-追踪构成了最基本的剧情矛盾。
虽然故事发生在2010年代,但犯罪事实却在三十年前,当时一个名为“地下气象员”的组织犯下了爆炸、抢劫、杀人等多桩重罪,时过境迁,组织的一名骨干在自首路上被FBI缉捕,同时拉博夫饰演的年轻报社记者开始跟踪此事(饰演拉博夫报社上司的斯坦利•图奇在《变形金刚4》里与李冰冰有诸多对手戏分),渐渐的,这位年轻的纸媒记者发现事情不像他之前想的那么简单,一些功成名就的律师、木材商和富豪原来都和当年的恶性案件以及“地下气象员”有过勾连,于是,一场追击大戏就此展开,FBI开始追击当年的几位头号通缉犯,而小记者也在渐渐了解真相……
所谓“地下气象员”,其实是几十年前活跃在美国的一个地下极左组织,其组织名称来自于鲍勃•迪伦的歌曲《隐秘的思乡布鲁斯》(歌中唱到:“用不着气象员/你就能知道风吹的方向”)。这个组织的核心成员都是家庭优渥、受过良好教育的美国本土白人青年,在反越战、嬉皮士运动的大潮下,左翼运动席卷全球,美国青年们也不能置身事外,“地下气象员”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他们没有日本“赤军”那么残忍,但抢银行杀人的行为,也足够被列入“暴力恐怖分子”的范畴了。
时隔多年以后,“地下气象员”的成员大都步入暮年,家庭、孩子的牵绊让他们越来越平和,也成功融入了美国主流社会。但当年的罪行并未被抹消,对他们的通缉令也依然有效。FBI探员的无悔追踪打乱了他们的生活,雷德福们不得不匆匆上路,开始一段亡命天涯的生活。不过随着真相了解越来越多,拉博夫开始对这群渐次老去的“地下气象员”们心生同情,他们曾为了理想而与国家机器生死对决,即使在监狱里,他们也不为当年的暴力行为后悔——那是他们真实、暴烈、被许多人咒骂但让他们倍感珍惜无怨无悔的青春。
“地下气象员”永不老,他们只是渐渐凋零。
目前,由尼尔·戈登(Neal Gordon)同名小说改编,奥斯卡影帝罗伯特·雷德福携手《变形金刚》系列男主角希亚·拉博夫主演的的高智商犯罪影片《无处可逃》将于5月29日上映。在挖掘真相的道路上,当下大众媒体是为名利欲望而推波助澜还是化身正义使者揭露不公,影片站在自由民主主义的视角下冷静的解读信仰和权力背后的较量下大众媒体的使命和意义。
《无处可逃》是希亚·拉博夫在《变形金刚》三部曲之后成功转型之作,讲诉在影片中扮演本·谢泼德是名机智又极度腹黑的青年记者。他孤独,却有执着。满腹才学,却默默无闻。事件发生后,本·谢泼德为了一举成名,不断的在黑市收集的信息,对案件进行缜密分析和挖掘。致使由罗伯特·雷德福扮演的单身父亲为了女儿的安危被迫在信仰和责任中挣扎。而在不断揭秘政治阴谋背后的真相之下,本·谢泼德对自身和追逐的意义产生了疑问。
《无处可逃》被《纽约观察家》评为2014年的最佳电影,并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两项大奖。将于7月8日全国上映。
老戏骨们演绎的嬉皮士垂暮,告诉人们他们不是疯子,而且变得更加成熟。故事讲的是六十年代美国反战运动的余波。那是个传奇的年代,直到现在依然让人津津乐道。12年海王星刚刚进入双鱼座,出现这样的反思电影很合时宜,补上了很重要的一课。演员们都眼熟得很,后来才发现原来女主居然就是日瓦戈医生里的女主!
楼主对片中的记者形象印象极其深刻:妥妥的双子能量爆发者,恍如赫尔墨斯附体,穿越三界无障碍,与鬼神皆可对话的特质,眼中只有使命,不问其他。
楼主从不掩饰自己对纯粹的双子能量打了鸡血般的欣赏和热爱。正在楼主像看足球一样热血沸腾地一边叨逼叫好一边看着记者突破一个个障碍逼近真相的大门时,被基友一盆冷水一泼到底。基友说,如果他真的是纯粹的双子能量的话,那么真相就不是他的最终目的。
楼主冷静下来之后觉得基友说得有道理。双子的目的往往并不是真相,而是使命。这次只不过这次正好他的使命就是挖掘更深的内幕。双子的两面性在信息挖掘这方面体现得特别明显,一方面是一张嘴连蒙带骗让人鄙视(或像我一样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一方面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坚定。双子座无疑是风象星座里最接近风属性本身的。虽然目的可能不是真相本身,但双子无疑是12星座里最有能力接触到真相的人。
真正最在意真相的星座应该是天蝎。世上很多有名的侦探,警察,身上都会有比较明显的天蝎特征。这好像以前小组里有个帖子讨论过,这里就直接引用了。
天蝎从本质上而言是个善良的星座,比很多星座都善良。正因为如此,他们眼中的世界非常邪恶,甚至包括他们自己……很多人看起来还算正常的事物,对天蝎来说就算是邪恶的了,比如谎言。这不是说蝎子不会说谎,但是蝎子说谎时那种自以为邪恶的神情令人印象深刻。天蝎让人觉得比较可怕的地方是,他们很容易把人的某个特征定义为邪恶而去死磕到底……
追求真相对天蝎来说,类似于强迫症的性质。而且其实即使对天蝎来说,“真相”这个词也不算准确,他们追求的应该说更靠近对真相的一个解释,一个能说服天蝎自己的解释。水相固定宫,天蝎追求的是一种深刻,一种答案背后的答案;再往深里说,蝎子追求的是一种灵魂的宁静(如果灵魂不能平静,就会死磕到底= =)。仅仅是肤浅的真相揭露其实远远不能满足天蝎的要求。
另外这两个星座的关系也很微妙:一方面双子可能会觉得天蝎很天真,另一方面天蝎对双子可能会鄙视加愤恨。考虑到冥王和天使的旧账,这样的关系也就不奇怪了。世上唯一能让双子吃瘪的,大概只有摩羯了吧。
没有选择透剧,更多影评部分请看原文地址
http://site.douban.com/221358/widget/notes/17817647/note/434910269/这是一个关于女儿的故事,主人公因为女儿而逃亡,又因为女儿而无罪释放。本片在引进的时候,被剪刀手剪掉了21分钟的情节。笔者不知道这21分钟包含了多少细节,会对观众理解电影产生多大影响。单从这部大陆公映版所呈现出来的部分来说,笔者很难将其理解成一部反思电影,电影反倒着重表现了主人公对其女儿的挚爱。看似紧张却平淡似水的电影。
电影导演雷德福饰演男一号,拉博夫饰演男二号,还有一大帮子好莱坞老帮菜老戏骨倾力加盟客串,数星星认面孔似乎成为本片一大趣味之一。电影的叙事围绕着雷德福和拉博夫二人展开。两条线索同时进行,并在最终汇聚到一起,非常典型化的叙事方式。雷德福是曾经的地下气象站的成员,因为一起三十年前的案件被列为恐怖分子遭到通缉,于是隐姓埋名化身为律师。然而为了搞到新闻头条的拉博夫的介入,雷德福的身份遭到揭穿。为了让小女儿的生活不受毁灭,他开始了逃亡之路。然而,拉博夫此人,随着调查的深入,在他心中似乎也建立起了一种正义观,他不再单纯的追求新闻价值,而开始着手追查三十年前事情的真相。同一时间,雷德福在逃亡的同时,调查真相。使得两条线索汇聚在一起的,是接手三十年前事件的警察以及雷德福与老情人所生的大女儿。剧情发展到这里,全片的套路也基本完毕,很容易就能想到,老情人会为了女儿,而主动投案,让雷德福无罪释放。全片节奏尚可,配乐极力渲染这一种紧张的氛围,从观众的听觉上,造成一种电影节奏很快的假象。但实际上,这种文戏居多的电影,节奏也很难像动作片那般能通过精妙的剪辑手法来达到提速的目的。
严格来说,本片中那个名为地下气象站的组织,只是一个革命激进组织,同中国文革时期的红卫兵无甚区别,而且还都是最终的失败者。只是,本片敢于去反思那段荒诞的历史,更敢于发出不那么符合美国主旋律的声音,强调了自由与真相。电影中报社主编曾经提到:新闻已死,这既是在批判现实,也是在暗示拉博夫饰演的角色之后的一系列行为,从而赞扬了历史上那些敢于揭晓事件真相的勇敢无畏的新闻工作者们。
我不知道国内剪刀手们在害怕些什么,要把本片剪掉多达21分钟之多,也许他们就是喜欢这种充满人性光辉的父女情深,而不喜欢反思历史呢。
一群老激进份子的现代生活还描绘得可以,老江湖义气也挺好,但这居然是部中产阶级价值观主导的伦理爱情片,浪费一堆演技派老演员,比较失望
一堆大熟脸儿。还不错哦,美式主旋律下的不和谐的声音吧也算是。
游击队员们美人迟暮,所谓的盘根错节,一环套一环和牵连无辜看起来好单薄。记者虽然理想主义了,但一腔热血以后也会变成这些回归家庭的老年恐怖分子吗
故事还是蛮不错,但拍的太郁闷
影片的步步深入还是蛮吸引的。冤假错案太多啦。
雷德福自己的the way we were....情节略牵强,不过这个题材还能拉到投资的也只有他了吧。
中国大陆删了20多分钟。总体3星,主旋律拍法的非主旋律电影。想说往事探讨人性,但还是没撑起来。演员演技和年龄真的是成正比的吗?雷德福那片中女儿作死演技。/暑期开始5.8/
挺好看的啊 为嘛分这么低
还可以,是近期能看得下去的电影
情怀
西亚的贫嘴功力得到了完美体现,安娜的酱油角色也还凑合。片子双线走,一点不拖沓,只不过故事本身显得有点故弄玄虚了。结尾略显晦涩
一个单纯的很普通的,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
雷德福等一干老戏骨陪拉博夫这位太子读书的作品,可惜这本书字数不多,纸张却用了不少,两小时的时长显得拖拉和浪费。
希安·拉博夫虽缺席变4,但这个夏天仍亮相影院,坏小子摇身变成圆滑邋遢、满脑子市井智慧的记者,锲而不舍追查旧案,渴望以此在新闻界扬名立万,他追逐的对象是自导自演的老戏骨罗伯特·雷德福,屡获奥斯卡青睐的雷老爷与一大帮演技派“车轮战”飚戏,拂去历史尘灰,透出人性光华
skandia老剧院改造成电影院,座位太前排,看到脖子各种抽筋看的过程中,不停地迷思,米国老人家老了都会变得那么沟壑么|||||||||老人家们演技是不错,可是故事就真的还好....
一部算是星光熠熠的电影,很多挺有名气的老演员和新晋演员,可就是这么一个线索慢慢铺开,看似很引人入胜的故事,在接下来后半部发现这只是又一个注定会早泄的犯罪故事而已,而且结尾非常匆忙突兀,编剧这功力真心浪费明星了,大家都像走走过场就算了的感觉
记者很可怕 执着的记者更可怕
其实就是部老气横秋的特工片
这才叫「致青春」有没有,年轻时一起游行示威放炸弹抢银行反政府,30年后还能用密码联络帮同伴逃脱FBI追捕神马的。故事其实不错,大牌们集体酱油也不错,放一起有种「流水账」感,缺少「扣」。另外雷爷这脸实在太坎坷了,演这个角色年纪感总令人出戏。拉博夫眉毛忒喜感。
如此的一个电影,看着特别的酷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