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这不是一部适合浮躁人看的片子
片子带给我的是质朴清新的。非现代高科技大片风格。老乡们,孩子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情都很真挚。总是有蓝蓝的天空,就像孩子心中对城市的憧憬和梦想。觉得自己离着特别远,但是梦想却又是很纯净清澈。像一冽清泉。两个孩子为了看城市,一路的经历,虽然在他们那单纯的心中一切都像蓝蓝的天空一样简单。遇到了好人。但是好人也有无奈。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一片蓝天。
这种质朴总是带给我一种回不去的味道。
2 ) 云下的悲哀
说实话这部片子的感情基调很好,是一部让很多人怀旧动情的片子
从感情线路上来讲:让60、70人泪眼朦胧,让80人感动许久
这是一部励志的梦想片,但是最后的结尾却实实在在的让这部好片一败涂地
除了结尾应该就是两个孩子的对白了,没有这些对白,无法演绎一些隐喻
但是有了这些成人化的对白,就失去了应该有的童真
这是一个很难把握的度
片子从孩童的角度来对比这个世界变化的反差
就不得不牺牲孩童角度的童真
这是一件多么矛盾的事情
不过依旧赞一下吧
毕竟很久没有这样发自内心的去感动了
还是那句:切掉片尾,这是一部完美的感情戏!
3 ) 生活不易,好好珍惜
故事描述了贵州山区的两个孩童强生和福来因偶然的机会得到一本城市风光的画报,带往憧憬开启城市寻梦之旅,而他们在前往城市途中的一系列经历故事,表明中国社会已开始的骤变。影片是借助两个孩子的视角,通过他们的双瞳来观望这个崭新的时代,同时反映社会变迁引发的种种不适或伤感。虽然影片的主旨是温暖关怀,到在这其中人们却分明能感觉到一丝淡淡的忧伤。而剧中两个孩子在城市里所表现出的惊慌失措,似乎也在证明了那个改革的时代,人们的一种莫名的茫然。影片富有极强的年代感,怀旧味道十足。看完影片,观者不难感觉到,现实中云下的日子,或者波澜不惊,或者惊天动地,既可以浪漫优雅也可以平凡普通,漫长的人生,日子被日子重复着,充满了艰辛不易也有着快乐和知足。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容易,一切我们都该好好的珍惜!是部不错的电影。
来源
http://tv.qc99.com/yingpingjutou/20111220/19791.html 4 ) 和谐的结尾毁掉了一部精彩的片子
熬夜看了这部片子,当时只是看了名字就看了电影,所以不知道导演想要表达什么,还以为这是部爱情片,所以一直看到半个小时的时候,都以为福来是女孩,导演想要叙述他们成年之后的爱情或者通过读书考大学到城市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后来慢慢就觉得不是这样的,不猜测剧情,只是跟着导演的镜头从两个孩子的眼光中欣赏大山外的世界。
这部片子还是给我挺多惊喜的。呼应电影名字《云下的日子》,导演在每个情节转折或者替换的时候,都会出现天空中的云彩,不过貌似出现得有点多。在描述两个孩子在大山里行走时,采用了从近及远拉伸镜头的方式,将整个大山的美景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点自己还是很满意的。演员的表演上,两个孩子演的很好,不是主流的可爱的孩子,可是看到他们第一眼,就知道他们是从大山里的来的,张涵予演的多少欠点火候,而武林外传里的“小六”那个演员演的也有点傻,感觉演的不是很好,我觉得演大山里的那些农民的倒都不错。因为自己八十年代还没出生,对那个年代充满好奇,所以在描述城市和农村里的场景时,通常一个小场景就会让自己忍俊不禁,感觉看这个电影一点都不浪费时间,比如说农民公社废除大锅饭之前的开会聚餐,比如说在城市里小娅和两个孩子碰到的一群拎着大录音机穿着喇叭裤的自以为时髦的青年人等。
这部片子的感觉就是开始看得时候很好奇,感觉看这部片子很值,很有新意。直到“在城市里刘厂长从牢狱里出来”,从那往后,基本上没什么新意了。到“十年后”基本上就可以把电影关了不看了!闫然导演拍这个片子肯定也有苦衷,不过感觉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5 ) 请尽早让孩子看见真相
70后,80后,90后,00后。每一代人都有专属于他们所处时代的成长印记。
80后有很大一部分人,在充斥着黑白电视机、爆米花、酸梅粉、弹珠、马良、济公、孙悟空等的空气下,一路被教育着要学好数理化、要考大学。好像18岁之前的人生,活着就是为了考试,好像上了大学人生就高枕无忧进入极乐世界一样。我们被大人隐藏各种真相,从历史、爱情到社会,他们从来只展现给我们生活美好的一面,他们极尽所能地保护我们免受外界的风吹雨打。他们爱子女心切,有时候会忘记小孩早晚要独自去面对整个世界,小孩并不会一下子就学会抵挡风雨跟把握人生。结果导致,很大一部分人心智晚熟,不能在适当的年纪拥有匹配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云下的日子》选取孩子的眼睛为视角,依次向他们呈现从农村到城市的大人们的生活和世界。当他们依次看到村干部的私心、知青的逃离、教师的疯癫、城市人的欺骗、模范工人的谎言之后,他们对成长充满了茫然与恐惧。现实的真相让他们流下伤心欲绝的眼泪,也让他们找到成长的正确方向。
欲盖弥彰终归藏不住真相,反倒较早认识真相能将很多错误扼杀于摇篮。
6 ) 让你永远猜不到套路的电影
这部在拍摄之初就在高调宣传让人高度关注无限期待的贵州电影《云下的日子》,看过以后才发现自己永远摸不透中国电影的套路,所以整部电影为了表达一个又红又专的主题不得不变得牵强又科幻。
原本以为这部电影的内容是男女主角在山清水秀的贵州的乡间相识相爱,一路打拼,历经风雨最终过上了好日子,同时还不断的展示贵州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浓郁的的旅游宣传励志大片。但是我错了,都怪我想法太简单太庸俗,作为一个电影编剧,怎么可能会编一个普通人能想到的剧情呢?如果你憧憬它是一部爱情故事,那你就错了,这部电影里面没有爱情,只有已经结婚生子的女知青不愿留在穷山沟,一心要回北京大城市,不过我觉得,不是她要非要回北京,是她觉得剧情太烂了,没有必要再演下去就先走一步。所以我们看到的剧情就是两位农村小伙伴在解放军叔叔启蒙下对城市产生无限向往历经万难,游遍黔西南贞丰双乳峰,游过马岭河大峡谷之后到了兴义再坐拖拉机又走路到贵阳的故事。电影故事发展轨迹刻意的告诉观众,这两个孩子是主角,由他们两个视角的引导,跟随他们的步伐看到一路上风景无限,展示黔西南几大景区,蜡染工艺还有布依族苗族彝族同时出现在一个寨子里面又吹唢呐又跳芦笙的离奇景象。但是我们不能以此断定他是旅游宣传片,因为这些原本风景优美的地方被拍得一点都不美,或许这就是它强调自己不是宣传片的手法。为了强调这是一部自己拥有改革开放三十年宏大历史背景支撑的叙事史诗电影,文革中的人物平反,政策放宽、三线工业基地恢复生机、城乡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然后有大好形势,不论是城乡男女老少都在盼望着2000年的奔小康,人均收入八千美元。但是现在2011年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垮掉的三线工业厂房,快被人们遗忘在深山里了,贵州这片土地上还有很多娃娃崽吃不上饭,村民聚会仍然坐在地上吃喝,根本就是电影里面村子分土地、通电那个场景的倒退,我惊讶的是,现在有的农村还不如电影里八十年代的农村条件好,仍然是有些地方前几年才通的电,还有的地方依然没有手机信号。
电影中每个角色身上都被强加了太重的历史包袱,寄希望与每个人都能代表一个时代的缩影,就是因为包袱太重,演员活动不自如,为了凸显穷人对城市的向往,两个小伙伴就翻山越岭不惜代价去看看省城。女主角想抛开过去的烦恼,于是就把青春的相册扔在了贵阳火车站。男主角看形势大好,就去贵阳街头山寨外贸潮店打扮一番,买了风衣站在厂子门口准备复工,都说那个年代支援三线建设的工人很拽,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必要全方位打造这个角色拽得跟黑帮一样。所以故事一度发展为黑帮献礼片,黑帮都开始献礼了,你们还不老老实实工作。电影为了体现城市教育和农村教育的差距,就插进来两位城里小学教师,竟然还给了两个娃娃两元的巨款,要知道1980年在贵州,两元钱可以买20个烧饼呢!但是这两个娃娃就只买了个烧饼,不得不感慨“贵就是一种态度!”想必如今贵州的高物价是从80年代初就打好的基础。看到最后还得说说那只狗,没想到80年代的贵州乡村,就有了德牧这种高级犬,我原本以为它死在了山洞里,最后又被安排出现在强生要回家的瞬间,这狗独自己从兴义马岭河到贵阳的过程,都可以拍一部纪录片了!好吧,狗狗的出现算皆大欢喜了,没想到啊,没想到!是不是非要为了让观众动情,德牧出现没几分钟又牺牲了!强生哭,我没哭!我忽视了电影需要达到的效果,果断关注了死狗到底是道具还是真的,害我不得不反复回放研究几次。最后天晴了,我认为前面拖沓的剧情就为了凸显这一刻高潮的到来吧?尼玛高潮来得太快了吧?!贵州乡村小正太瞬间就变成了京城怪蜀黍!瞬间幻灭啊!还悠闲的坐在阳光灿烂的北京里看着一份贵州日报!好吧整部电影不是为了推男女主角,不是为了推贵州的风景,不是为了三十年献礼,就为了推这份报纸是吧?!
整部电影亮点无限,错漏百出。立场不坚定,为了献礼而献礼。用电影一开头的话再问一次各位看官“城市好么?”城里有一种食物是能吃么?城里的房子你住得起么?城里喧嚣嘈杂没有新鲜空气这样真的好了么?城市已经很糟了,现实生活中能不能让乡村不要变成城市,而是变得比城市更好呢?
最后我承认,我是为了贵州这两个字才看的。电影配乐还不错,但是我没见到主演阿幼朵。
我觉得还不错诶~~~
一个巨烂的结尾把一部有潜质的好片给彻底毁了
只要活着,就要培养自己抵挡垃圾的能力
情怀不错,囧点太多。狗死得太做作了!
张涵予演这种坏人真心不想,于娜演的也不好,最后急转直下弄得那么悲伤是什么意思?
做作,拙劣~
除了结尾有点令人厌恶,过程还行
好美的贵阳风光 略带寓意的台词固然很好 但孩子读起来略显生涩 很独特的拍摄角度
城市真的不知道有什么好的。。。
不要玩文字游戏,就算你叫公民凯恩又如何?
这绝对是个喜剧啊!!一定要坚持看到最后啊!!贾樟柯变成新闻联播啊亲!!!
后来,孩子考上了北京的大学,去了三角地,去了广场,然后他们死了。工厂,闹下岗,贱卖了,倒了。
于娜挺好的
好亲切的贵州话哦
为了张涵予看的。少见的题材,只是觉得不吸引人。
松散乏味的剧情,还有做作死的狗,导致没劲。
我觉得还行啊 故事的寓意至少是好的 这种片子 红一点专一点当然也是不能避免的 能看到故事的本意和积极面 有鼓励到你就算好电影 结局那边是有点扣分 三星半吧
一部纯伪文艺,往好里想,导演是真艺术,他好心怕大家文艺不进去,所以掺了点水。至于于村姑,想借此突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小算盘是打错了。
除了结尾,这部电影充满了失落与哀伤。甚至结尾,也许也是一种荒诞和反讽。片中没有批判只有平反,但听到悼念刘少奇的电台新闻,看到离婚返城的女知青,在指责谁不言自明。看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崔健那首《一块红布》。
现在看大陆电影,经常因为煽情过度,让我自己觉得不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