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6.5
影评:
喜剧片,看完77版的《射雕》后悔的要死,因为眼看就要夜里12点了,明天还要上班。本来打算随便看几眼,这一看就坏了,45分钟过去了。一边恨自己,一边关电视,洗漱睡觉。
第二天晚上,抽空看完了。影片没营养,纯搞笑,就是纯搞笑,却让人欲罢不能。
最后我“使劲”总结出一个道理:人要有自知之明,能力不行,不要争天下第一,天下第一是众人的目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不如当天下第二。
好名字,真的,这是完全可以引人遐想的片名。胡适先生当年求学时,就执著追求每次考试得第二,“枪打出头鸟”的人生哲学他已运用得无比娴熟。所以在无数西片的围追堵截中,我毫不犹豫地选择支持咱亲娘的孩子-国产片,管它多少钱呢,反正是免费观影。
曾经在手机报纸《南方人物周刊》上看到,说姜文喜欢在电影院里,靠在墙上看观众看《太阳照常升起》的反应,想看观众是不是像麦浪一样,笑得前仰后合。如果冯超也跟姜文有一样的爱好,他一定很满意。满场观众都笑得花枝乱颤,我也被刺激得时不时直拍大腿,完全忘记了淑女形象。导演的点子也很多,处处直戳观众笑穴位,而且一波接一波,就像有根鞭子在后面抽着:“笑啊,快笑啊,怎么还不笑啊?”。所以我笑得很累,这种为了搞笑而搞笑的东西,让我在走出影院,就有了一种负罪感。就好像毫无防备的出轨,又似偷偷点击了某些被禁的视频网站,回想起来痛心疾首,决得还是盖•里奇实在,至少回想起来,我还知道影片讲些什么。
当然了,如果说影片是以刺激观众的笑神经为目的,那么对这个目的达成的圆满程度,我举双手赞成,它比《大电影之数百亿》还要圆满。因为它恶搞的都是通俗而流行的影视剧(武林外传)或网络流行的桥段(芙蓉姐姐、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或是其他人曾恶搞过无数次的影片(无间道、黑客帝国),都是普通老百姓耳熟能详的元素(李咏),受众面波及网民、游戏玩家、国产综艺节目爱好者和肥皂剧爱好者,被刺激者众完全可以理解。甚至可以说,此片是恶搞影片的集大成者,从商业影片的角度看,应该有很多人像我一样,会被忽悠。
最近频频出现导演处女作,咱亲娘的孩子越来越长进了,但是问题也特别致命:创意乏味。你说如果像周杰伦那样,弄一两个桥段的模仿,还能摊上个致敬的名声。但影片中大面积地充斥着对一些风行一时影片的恶搞,这条路能走多远?当然啦,票房不管多少,一定是会有的,在这个缺乏精品的年代,人们只好钟意回忆和炒冷饭。可是在原本就缺乏创意、影片结构单一的国产影片世界里,新晋导演就在商业片的世界里撞墙,真是让人叹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所带来的恶搞片的春天已经过去,国产影片真正的生命力显然不在这里。
至于演员,用了很多在电视剧里常见的龙套,所以在恶搞的间隙,演员惯性的表演又让人徒生看连续剧的错觉。最近频频出镜的张默,也许是经验暂待丰富,生硬的表情总是要靠台词来提醒观众剧情的进展,可惜了这个颇有亮点的搞笑角色。
当然啦,最后还是要对咱亲娘的孩子说一句偏袒的套话,比如再怎样,身为中国人,还是要支持中国制造,导演处女作有这样的取巧点子已经不错,再接再厉,将来有免费观影的机会偶会再去看之类。
给这些导演几个亿拍片子估计拍出来就就这样
想法可能是好的,制作糙了点.
MS是看過的
不差
挺雷的 其实一直觉得张默挺可爱的
你们这些搞高压艺术的不懂得欣赏川普的美,这声音太嗲啦!!!!我太就这一点给他四星哦也
扯淡
6893 无聊时可以看看
这片子很二
逗死我了
很烂,个人意见。
开始看的时候,我想起年初看《一石二鸟》,于是很怕这又是一部烂片。结果还好,虽然开头的CG假的可以,但毕竟还算是有点创意。整个电影完整性比较好,没什么大穿帮,笑料也不是很冷。气壳延续了他的搞怪路线。不知道为什么没赶贺岁档。另外,应该不是用胶片拍的。
搞人啊
虽然剧情很白烂,整体有些粗糙,但是恶搞的还是很到位,很可爱,很幽默的电影,好看程度出乎意料。
其实就现在来看也是非常有意思了,当时大家可能觉得恶俗吧,毕竟这种恶搞各种电影的电影,显得比较low,甚至连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都用上了。但是就效果来讲,挺不错的。
烂片?还没有到吧。虽然都是恶搞的成分,不过这样完全没有明星的恶搞喜剧还是不错的,比起前段时间明星大腕不少的《大话股神》还是好不少
很搞笑
笑笑更健康
搞笑的电影,应该用作贺岁片的
二的很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