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爱是一个问题
张洁这个名字对我来说,不陌生,可也说不上熟悉。
我读过的她的小说都是她早期的作品,而且大部分我已忘记。
对于《无字》,以前我的好友看完了厚厚的几本。我的老师说:她笔下的女人总爱上年龄比她大好多的男人。
这个电影让我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女性视角,爸爸多年前已离开,老公和她貌合神离。她有一个孩子,是女儿。
我不知道男人们能不能感觉到,那种强烈的女性气息,专横而又寂寞。高高的墙竖起,好像别人进不去那个世界。
我不知道斯琴高娃为什么要那样刚硬而剧烈,剧烈到有些生硬。
但听到她的母亲说:如果她有个山高水低,要她不要太伤心。说是时间长了就习惯了,说是自己不也就这样孤独了一辈子。还是忍不住落下泪来。
2 ) 如何面对母亲的衰老
《世界上最疼的那个人去了》
一部母女情感的电影。不说片子好坏,但很感人。
很多地方都让我哭得稀里哗啦的。人都觉得我坚强,但其实一看到别人的眼泪就会忍不住的那种。这完全是遗传了妈妈的, 某天我发现,即便没看到别人掉泪,我也很容易就哽咽,声音中带上了压抑着的哭泣。 吓我一大跳,这分明就是妈妈的习惯。
是我在娘肚子里的时候就潜伏在我体内的基因吧,随着我一起长大,慢慢成熟,最后成型?
母女之间,最尴尬和残忍的事情,莫过于女儿亲眼见证母亲一天比一天加剧且不可阻挡的衰老趋势,而女儿对此完全的无能为力,从最初的惶恐和不知所措到心伤心痛 到最后无奈的接受,即便接受了,仍会在想到这个问题时,心痛如割:若母亲走了,还有谁来疼我?我还能是谁的孩子?。。。
想起外婆去世的时候,妈妈哭得那么伤心。 我还纳闷,妈妈平时老跟外婆大着嗓门说话,有时老不耐烦外婆的唠叨。 我觉得是妈妈跟外婆并不亲近。。
母女,毕竟是母女。。。
当发现母亲的第一缕白头发,发现母亲穿针时需要把针线隔得远远的,发现母亲很多次在自言自语说要买老花眼镜了,发现母亲脸上多了很多皱纹。。。 你知道这个趋势会走向哪,有一天母亲头发会变成花白甚至银白,有一天她即时戴上老花眼镜也穿不了针眼,要像小时候外婆叫我们帮忙穿针一样找外孙女来帮忙,有一天她脸蛋两颊会凹陷,眼皮会下垂,额头上会出现老人斑,手背上会青筋突起,腿脚会变得不灵活,记忆力会下降,变得爱唠叨,唠叨是因为她不再关心自己而只关心子孙,唠叨是因为她忘了刚才已经说过了同样的话。。。
看完《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如何去面对母亲的衰老,如何同母亲一起和她的衰老和平共处。。。
3 ) 爱你。
电影在一首无比悲戚的歌声中结束。我盯着屏幕,久久不能回过神来。都说这是部不择手段煽情的影片。我不可否认,但还是认认真真的被它煽了回情。
不过,与其说是被影片感动,不如说,是被那个叫做母亲的人感动。我们都有自己的母亲,所以,我们能轻而易举的体会到那份深情。
看着电影,脑子里就一直在闪现那些关于她的片段。我想,我怎么也该为她写点什么。
我想起,小时候的录像里,她兴奋的抱着我,逗我说,给你买个洋娃娃好不好。我笑得露出两颗刚刚长出的小牙,高兴的喊:好,好。那时候的她那样年轻,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彩。她的样子是我喜欢的女孩子的样子,大大的眼睛,长头发,有着小女人天生的妩媚,温婉可人。
我想起,那些练钢琴的日子。每次都是她带我去。从城南到城北,需要倒两辆公交车,无论刮风下雨,每月两次的钢琴课从来没有中断过。而我总是不努力,老师数落我的时候我默不作声,她也默不作声。记得她跟我说过好多次,你看看人家妈妈,跟着她孩子多风光,我跟你去只有挨训的份。
我想起,上小学的时候,贪睡的我总是起得很晚,然后一边吃饭,一边让她站在身后为我梳小辫儿。她的手很轻很柔,不敢弄痛我。她总是给我编两个麻花辫,还在下面为我绑两个大红色的蝴蝶结。
我想起,初中的我脾气很坏。每天中午午休醒来后都带着一股冲天的“起床气”。她总是小心翼翼的叫醒我,桌子上摆着她一中午没休息为我洗的水果,我总是气得看都不看一眼,或者抓起一把摔门而去。而她也总是不生气,默默的锁好门跟在我后面,因为她上班的地方和我上学的地方相同。
我想起,高中住校的日子,每个星期她都来看我一会。没买车之前,她每次都是挤公交。她都是提着好多水果和一大桶饭菜在我的校门口等我。水果都是洗好的,菜都是我最爱吃的。高考前的最后冲刺,家里在学校外面租了一套房子,她隔三差五请好假来陪我一起住。每次她来,都会变着花样的为我做我喜欢的饭菜,洗好我所有积攒的衣服,晚上11点下晚自习,她都在学校门口接我回家。每次不让她接,她总是叨叨,再不接,就接不着了呢。
回想自己成长的日子,总觉得那些还并未走远。就像影片中的女儿说的,总觉得自己的母亲还年轻。可她就那样老了。看着她的白头发越来越多,越来越重,休息的时间越来越早,我不得不承认,她的确老了。她在家里捣鼓了个小花园,每天穿梭在那些花儿之间,还养了两条贵宾狗,天天忙着操心它们的吃喝拉撒。她似乎永远也闲不下来。现在,每次挂在QQ上,她总是给我发些家里的花或者狗狗的照片。虽然有时候真的很忙,她叨叨的东西我真的不想听。可是我从来都是应着她。因为我知道她是我妈。妈就是那个你对谁不好都必须要对她好的那个人。
她是带着多大的剧痛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又带着多少隐忍和坚强让我们长大。同样,我们要有多爱她,才能换回这出生就注定欠下的深情啊。
影片的最后,女儿的女儿“书包”站在门口,她却像她的母亲一样,拿起了电话。这意图很明显,每个女儿都会变成母亲,每个母亲都曾经是女儿。我在想,会不会总有一天,我的母亲也这样,听到我回来的消息却习惯性的拿起电话。这是一个让人心酸的条件反射,一个让所有身在异地,远离家乡的游子心酸的条件反射。而我,当有朝一日我的孩子离我而去,身在遥不可及的异乡,我会不会也变成这样。
当将要被“备皮”的母亲急惶惶的叫来摄影师,在暖融融的阳光下生疏的摆出POSE;当头发被剃光时,老太太两眼无神,孤独的坐在凳子上,摸摸自己的头;当她固执的想要拆去床边的围栏,说像监狱;当女儿为了锻炼不去服她,她自己默默的爬着去上厕所;当女儿抚摸着母亲的头,说等你好了,我们去收拾新家,到北海去划船,到舟山公园走走,到王府井商场去买一套新衣服;当母亲意识到了自己行将远去,在黑夜中望着自己女儿的背影,眼里流露出耐人寻味的神情……这些细节让每一个观众的心都深深的疼,疼过之后,又深深的温暖。
这些天很奇怪,一做梦就回到我的家乡,跟妈妈在一起。是想家了。一个“家”字,对我们这些背井离乡出来读书的孩子们是一种怎样的温暖。年少轻狂的我曾经幻想着,毕业以后留在杭州,或者去香港上海,闯一番自己的新天地。但我越来越想待在他们身边。父母在,不远游,如果我能在他们生活的那个油城安家落户,有时间的时候去陪他们吃吃饭,聊聊天,对于他们,何尝不是一种天伦之乐呢。
曾经为自己的爱情纠结不已,他为什么就不能如我想象的那样爱我呢。曾经为朋友的背叛困惑不已,她为什么就不能像我对她那样对我。但是看过电影以后我明白了,没有一个人可以无私的来爱你。除了你的母亲。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好好爱你的母亲!
4 ) 若有缘 不相忘
这部片子放在硬盘上好久,我都没有勇气去看。
妈,和你的照片一样,还静静躺在袋子里,这么长时间,我一直不敢看。甚至,不敢想你的样子。有时甚至让自己忘记你的存在
你曾给我的每一份爱与关怀。
想对你说的话,都压在心里,好重,我是逃避的鸵鸟,无法面对现实,把头狠狠的埋进沙子。以为可以解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很长一段时间里,你没有出现在我梦里。我想您一定在某个空间,某个维度看着我,我的懦弱,我的懒惰,我的任性,我的无知
您都看见了吧,我不敢想,如千斤一般,甚至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流泪。
我得承认,在您的羽翼下无忧无虑的生活了那么多年,我不习惯没有你的日子。
除了自己的所有缺点,我最不能原谅自己没有在最后留在你的身边。
这几年来,我惶惶然,不知道该怎么走,又恢复了吃饭不知饥饱,穿衣不知颠倒的状态
没有了您的爱,我的爱也没有了方向,生活也没有了意义。
苟且中,不知道怎么着,慢慢痊愈着。
别为我担心,您能看到,我缓慢但是持续着的变化吧。
我洗脸不再只糊弄一下堪堪称为前面的脸,会把相邻的地方一并弄到,像你嘱咐我的那样刮胡子,不再没有规律的乱来,全面细致的处理好,象你告诉我的那样
那把剃须刀是上大学时候你给我的,我希望可以用一辈
妈,我在努力的收拾好自己,收拾好屋子
我自己做饭,也越来越好
我重新开始热爱生活,开始欣赏别人。
我从前错了,其实你从来没有离开过我。
你教我的一切,都在我的心里生着根,你的音容笑貌不用想,都在我的每个细胞里存在着
我的心渐渐平静,我开始每一天认真地过好自己的生活,您放心吧。
妈,我每天都为你默念佛号,虽然于你给的爱与恩,都只是万一
若上天怜我,赐我在未尽的轮回中存着一丝智识,让我慢慢的还
----------------------------------------------------------------------------
多年前的某一天,我还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自高中毕业之后我就刻意选择很远的地方
可能是因为以为可以永远拥有父母的爱,而不必考虑他们的感受。
那年秋天,父亲忽然电话过来,说母亲病了,病的很严重。让我尽快回家看看。
当时我心里一片慌乱,还幻想着只要自己回去,一切都会好转的
还到网上的发帖询问相关疾病的护理情况。
到了12月,差不多就是这个时候,我赶飞机回到了家。
车站上很多的亲属,我有点不知所措
在车上他们才告诉我,其实母亲当天就去世了。
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的家,周围的一切都和我不再有关系,只有母亲的遗像摆放的那么鲜明
相片里,她还在微笑,是她生命中最美的一部分,留给我。
当时的我,只在心里念着,我愿意用生命去换母亲的命。
可是,我什么也没办法为她做。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
很多道理不经过是没办法感受的,但是感受到的时候又通常太晚
之后的很长时间,我厌弃自己,因为自己为母亲做的太少。生活也浑浑噩噩,因为对未来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期许。
我不敢打开抽屉看母亲的照片,做梦也不敢梦见她。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某个意外的时刻,我不知怎地点开网络相册,里面有一张是姨发过来的相片
是她们几姐妹的合影,母亲在里面还是微笑的看着我。
纵然我没为她做什么,纵然我任性胡来的过着生活。
我知道她都知道,却从来没有离开我,放弃我。
那份爱,那份联系不会因为生死而分隔。
多年的怯懦与心结我渐渐打开。
我认真的对待生活,对待人,这样是对自己负责,也让爱你的人们安心放心,欣慰
我们生命的每个阶段都会人参与进来,但是没有谁能陪我们走完一生。
他们只能帮助我们过某个历程,心存感激,勇敢而坚定的走下去
是我们可以做到的,也是他们愿意看到的。
他们给你的爱,已经是你拥有的最无价的礼物,剩下的就是我们自己如何不让他们失望了,最终解脱的力量来自你自己.
相信我,他们没有离开,已经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
爱我的人们你们从不曾离去,只是开始从远方注视我.
我终于有勇气看完这部电影了。
5 ) 那些世界上最疼爱我的人
题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 《目送》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该片改编自作家张洁的同名小说,于2002年上映。
我在2005年9月的时候,在网上翻到这部影片,一看影片的名字,我即知肯定会让我的眼泪止不住地流。
然后当我才看到影片的前五分钟,就已经哭到崩溃。
彼时,爷爷刚在那年八月去世。
今年算来,爷爷走了五年了,奶奶走了一年。
或许本篇算不得是评论,只是写下了当下看完片子后的一切感觉。
今晚看的时候,我就像是在看生前的奶奶,她每一天的日子,爸爸每日的照顾,她的孩子气与固执,她的不配合治疗。
片长九十多分钟,基本上我是三分之一在流泪,三分之一在笑,三分之一在沉默思考。
中途妈妈进来,我跟她讲了下这部片子,想到最近外婆渐渐衰弱的身体,我和妈妈都不禁有些悲伤。
我从小是和爷爷奶奶住一起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平时都是奶奶和爷爷在带我。
几个孙女中,奶奶最疼爱我,她的疼爱以至于在后来成为了溺爱,我的性格部分成因便是来自于奶奶。
奶奶是个很豪爽的女人,按她自己的话说她的一生有四个支柱:烟、酒、麻将、我。
她跟我说她在17岁时开始抽烟,这一抽便是六十多年。
我仍清楚记得,在她临终前两天,她还费力地从爸爸手里拿过烟去抽,我们那时也都知道,这是她最后一次抽烟。
果然在那之后,她逐渐陷入昏睡状态,来人时叫她,她只能很微弱地动下眼皮。
我没有守到她的最后一刻,就像我没有守到爷爷去世前的最后一刻一样。
在奶奶去世前两年开始,我每晚回家不管多晚,都会守住与她的承诺,在睡前去看看她,然后我会在离开她房间关灯前在她布满皱纹的额头亲亲她。
因为小时候,奶奶总是会这样亲我。
大概是08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我因为工作上受到的委屈在外面醉酒,回家之后,我径直到了奶奶房间,她醒来看我满脸泪水坐在床边抽烟,她向我要了一支烟,我们两婆孙就这样沉默着一起抽烟,这也是唯一一次和奶奶一起抽烟。
奶奶走后,我没有像当初爷爷走时那么崩溃,可能是她病卧床榻已经很久时间了,我们在照顾她的时间里,也被辛苦与煎熬磨疲了。
所以我只在奶奶火化时酣畅淋漓地哭了一场,从那之后,没有再流过泪。
然而,今晚看这部影片,将我对她的不舍与想念,内疚与后悔,全部牵引出来,几乎崩溃。
想到奶奶爷爷,再去想到爸爸与妈妈,心里充满了恐惧。
我经常和哥哥说着不要长大的话,其实这样的话并不是说要永远当孩子,而是另一种坚决要留住爸爸妈妈的想法。
我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之下,我与爸爸的关系是在我工作后才开始慢慢融洽起来,而在这几年里,他几乎是对我倾注了他能够做出来的所有的关心、呵护与宠爱。
爸爸对我在生活上的照顾可谓是真的无微不至,每天早上起床到卫生间,我的洗脸水已经放好,牙刷上也挤好的牙膏,他还会在冬天里将漱口杯里的水调到温热,洗脸水也会保持在刚刚好的温度。
妈妈则是我认为这个最伟大的母亲,她为我可以说是支持了全部,理解了全部。
当我说我可能是同性恋时,她说如果实在分不开那就这样吧;当我说我要做单亲妈妈时,她说那我们一家人都要努力给孩子挣奶粉钱和教育经费;当我说我爱上不该爱的人时,她说知道不该爱就要去收,实在不能收就去躲开;当我说我未来可能不会在成都生活时,她说只要能够自己幸福,在哪儿她都支持;当我今晚散步时跟她说我万一走上万念俱灰出家的路时,她说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你就走你觉得应该走的路,不用担心我和你爸爸。
穷尽他们的一生,都在为我操心与劳累。
我的身体不好,从没有练游泳后,长年累月都在吃药,家里经常是妈妈在厨房里为我熬药的场景。
在没有上班时,爸爸会在他出门工作前把药热好然后端进我的房间,看我喝完再离开。
最近开始上班,爸爸又总会在每天两点准时出现在我工作的写字楼下,为我送药过来。
而这些,他们为我做得太多太多,每一天都在重复着相同的事情与呵护。
但是反思自己为他们做的,为他们付出的,实在感觉汗颜。
其实我经常在那一个个当下跟自己说:珍惜与父母这几十年的光景,经年之后他们只能留下灰烬与记忆,要至情至孝地对待他们。
可是每一个当下发这样的愿,却总是不能做到。
发脾气、赌气、离家、争吵、不理不睬,可能是我这么多年对他们做的最多的事情,然而他们从来没有怪过我。
前一段时间里,我的情绪处于崩溃边缘,不怎么吃东西,不怎么说话,总是在抽烟与流泪。
一个晚上,我终于在爸爸妈妈面前崩溃,哭泣嘶吼抓扯自己的头发,妈妈用她瘦弱的身体使劲地抱住我。
等我平静一些后,爸爸跟我说了一些话:妹妹,我们不求你这辈子要有钱有势,不求你要怎么照顾我们,更不求你辛苦挣钱来照顾家里。我们求的不外乎就是你好好活着,再辛苦也好好活着,不要再去寻死,不要再背着我们做出自杀的举动。你的抑郁症我们很清楚,所以一直以来从不去碰你的那条线,外面风雨再大,你回到家里,爸爸一样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妈妈一样把你的身体照顾得好好的。工作不顺利,不怕,我还可以养你;情感不顺利,也不怕,你最后肯定能找得到好男人;身体不好,还是不要怕,我们动得了一天,就会照顾你一天。唯一的希望就是你好好活下去,即使有天我们不在了,你带着你的孩子和你的家庭也好好活下去。
那些话,数日以来一直在我内心最深处徘徊,我想,今生有这样的父母,是我几世修来的福报啊。
也是在爸爸那些话后,我的情绪突然之间好了起来,努力将消极、死亡、绝望这些字眼从脑海里拔除。
爸爸妈妈,我或许做不到活得很好,但我会发愿一直活下去。
即使在未来遇到再难的事再悲伤的情况,我也会捱下去,因为我发愿此后将你们的话背负在我的肩上、心里、灵魂中。
爱情友情也好,事业也罢,不过是漫长时光中的尘埃,轻轻地一弹,都会烟消云散。
你们现在五十多岁了,也在慢慢走向衰老,甚至死亡,而生命中又有太多无常的事情难以去预料,所以我们相处的时间在我们的一生中,并非最多。
但与你们的感情,却是贯穿我整个人生的全部支撑与依靠。
所以,我还是如此发愿,绝不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发生,我必定会珍惜与你们的每一时刻。
回想陪伴我二十多年已经离去的爷爷与奶奶,我能做的只剩下回忆,只能希望他们在那个地方一切安好。
而于父母,我没做的太多,要去做的也太多。
话已至此,说再多也无意义,只能去做好,去好好疼爱你们。
最大的前提,也就是活好我自己。
我爱你们,请千万身体健康,外出平安。
6 ) 哦,妈妈。
两年前我高三,五月,妈去医院做年检,医生电话打去办公室,让她去复查,说怀疑她肝部有肿瘤。
她瞒着我和爸爸去做了检查,然后照常上班,中午一溜儿小跑赶回家做饭好让疲惫的我早吃完多睡会儿午觉,然后在床上警醒的躺一会儿好掐着点叫我,然后再上班,然后晚饭,洗碗,擦地,看会儿电视10点准时开洗衣机因为电费会便宜,然后上床睡觉,2点的时候起床晾衣服顺便提醒我早点休息。
两天。是我整个高三生涯中最平淡无奇的两天。
结果当然是虚惊一场,之后的某天,她在餐桌上把这件事当作一个小故事轻描淡写的说出来,我们也轻描淡写的听了过去。她说,我知道我不会有事的,不然你怎么办啊。
晚上,复习完功课接近三点,全世界一片漆黑,我躺在床上蒙着被子失声痛哭。
影片的25分钟,50岁的女儿烦躁地挂了电话,回过头,80岁的妈妈畏畏缩缩地站在楼梯拐角,眼睛里全是欲说还休的担忧。然而一转眼,做备皮后的母亲沮丧的摸着自己的光头,女儿在旁边安慰她说,我妈到了80岁还眉是眉眼是眼的,妈妈颇为羞涩的如同少女一般笑了。
我一下子哭开了。
每个女儿都会变成母亲,每个母亲都曾经是女儿。
小的时候弹钢琴,妈就坐在一边,手里拿着竹针,一有不好的地方就过来揍我,隔着两栋楼我爹在马路上都能听见我的哭嚎,甫进得家门,就是小小的抽泣的我,和愤怒得乱蓬蓬的妈。
我弹了十年琴,她陪了我十年,虽然后来她渐渐跟不上我的进度或者渐渐不懂得我错在哪里,但她还是能一针见血地在厨房或者客厅的地板上冲我吼,错了!!!
高中,姐姐想让小外甥学小提琴,来问妈,我站在旁边,听妈轻声细语地给姐姐说,如果要学,你要做好心理准备,这不是熬孩子是熬大人,从此以后你没有周末也没有晚上的夜生活,你的一切都要耗在上面。
我突然控制不住自己,在那一瞬间。
妈在家穿的旧衣服,她骨节渐渐突起的手,她开始松弛的脸,刺激了我的所有敏感神经。她年轻的时候是那么漂亮的女子,她说她曾经有一辆小小的红色自行车,她穿一条白色长裙,一头长发到腰,从公司的长坡一路疾驰不用刹车,头发弥漫了所有人的眼睛。
她说这些的时候,满眼满脸都是幸福。
然后,她站起身去洗碗。
如今渐渐长大,时常觉得妈妈的生命开始在我的身体里生长,甚至是重生。那些她身上已经渐渐被岁月磨去的,被生活锉钝的,渐渐无意识地露出头来,她会经常很惊喜的说,哎呀,这样的感觉我年轻时也有,或者,我也做过这样的事情。
每逢此时,我们俩都会觉得幸福。因为我至少明白,她所做的一切,并不仅仅是一种牺牲那么简单和壮烈。
那个女人,你叫她妈妈叫她妈叫她娘叫她老太太,时光变换她一直都在,健步如飞走来走去,大声笑大声说,说你生出来有多难看小时候有多容易生病,说你成绩不好的时候她有多担心,她对你发脾气对你扔东西,然后渐渐的,畏缩了,怯懦了,疲倦了,佝偻了,老了。
四岁那年我就明白什么叫死亡,我也一直懂得总有一天我健康的鲜活的妈妈会离开我,以一种无法预料的姿态。这十五年中我每天都在准备着接受这个我可能永远都无法接受的未来,以至于,我没有办法平静地看待任何一个老年的中国女人的故事,每一次,我都能在她们身上看到我的妈妈,或者是,我。
电影里,沙发上的妈妈带了点怯怯的笑意,拿着自己用的尿不湿对女儿说,你小时候啊,就爱尿床。
我又哭了。
PS:其实今天我娘生日呢。
生日快乐吧亲爱的老妈虽然你看不到这里来,嘿嘿。
哭着看完的,好像有关母亲的话题总是让我无法控制我的情绪,因为我总能联想到我的母亲。斯琴高娃的演技不得不说是绝对的一流,黄老太太也是非常棒,二人像极了真实生活中的母女,就是那样,有争吵,又有浓浓的爱。现在的我,要去吃老妈蒸的包子了,肯定很好吃。
同是马俪文导演的电影,比起这部《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个人还是更喜欢《我们俩》。—— 2022.08.12:最近冒出重温本片的想法,本来9日那天想看来着,但临时决定追看起几部名为「轮回 / Samsara」的电影……中元节晚上终于观影了。重温的观感好于初看,质朴的影像蛮有真实的生活感,母女之间琐碎矛盾与亲情羁绊交织在一起的不和谐相处还挺现实……最后结尾的编排仿佛要开始下一个“轮回”?!
以前不敢看,后来不敢重看。
三星半 马俪文的处女作 神经质女作家用爱摧残八十岁老母
太婆去世后的某晚妈妈和外婆一起看这片,外婆看到一半的时候拒绝继续看下去/妈妈告诉我因为她想起了太婆。10年后,我终于看了这部电影,眼泪决堤。有些爱是不必言语的,她担心你为她花太多钱,怕自己给你添麻烦,但又如此依赖你,如同一个孩子。用最柔软的心去陪伴母亲,只要她在,你就永远不会心慌。
《我們倆》平凡雜事顯真情,本片則有些刻意煽情,旁白過多且累贅,不過馬儷文導演對於女性間情感的捕捉仍拿手。黃素影老太的表演甚精彩,細節中將母親塑造得極為豐滿動人。而斯琴高娃則有些過於形式化,痕跡太重了。影片過程中的多次黑屏不知是剪輯為之還是導演的失敗。
120105看。这部片 断续的看了好几回 都没完整。。直到刚刚又看的一遍 终于。。整个影片都在缓慢的节奏中酝酿 但是真情实感 感同身受一般 不觉中时间倏忽过去 情绪酝酿到最后 情感最终泉涌般喷发 最终热泪盈眶~~ 也一直在控制自己的情感 要是妈妈没在旁边和我一起观看 我可能到最后会嚎啕大哭的。。我不
百善孝为先,马俪文导演太懂老人了,这部电影跟《我们俩》一样好、一样真实,看的心里有点乱,回头得看个喜剧缓缓
想外婆。特别是看到手术不手术的那段,太让人纠结太感同身受。不过更年期女作家对于要求自己八十老母的各种锻炼真的让人不敢苟同,你会让你刚做完手术的老母亲睡在那么窄小那么硬邦邦的沙发上?你会让你行动不便的母亲不管摔倒与否都不扶着看着她趴在地上还振振有词的气愤?这一切都太过了。
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唯有女儿才是妈妈的小棉袄;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父母赐我们世上一遭;老太太很可爱,斯琴大妈表演太真实到位了。
导演实力实在有限,故事性狭隘,也矫情的搬弄泪点,但我完全没有感触
马俪文的处女作,整体很好,但在故事衔接和场景转换上还是有点生硬。老太太表演自然不必说,斯琴高娃还是给人感觉用力过猛。我们相互伤害,我们相互折磨,我们相互深爱,我们相互依赖。而影片的结尾似乎预示着又一个轮回的开始。
有媽在 就有了光
太煽情了,相比还是更喜欢《我们俩》,斯琴高娃演的好是好,就是有点过了。但是很喜欢这部片子,结尾真是太棒了,让片子再升华一个等级。
深深打动我 因为平淡 真实 残酷 所以动人 一般亲情片不大愿意暴露母女的缺点 总是会表现一对完美互相奉献母女之间伟大的令人动容的情感 这部片子的细节太真实了 一个有着几乎所有老太太缺点的母亲 来日无多 希望更多的被女儿关注 一个家里家外 身心俱疲的女儿 但是 亲情真真切切的存在着 感动着 延续着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老不在
初看来觉得斯琴高娃过于书面的旁白和用力过度的演技难以接受,但电影背后的情感是不容置疑的。印象最深的镜头:1.片中母亲去世前夜的回光返照,暗示着死亡的灯泡破裂。2.片尾与片头的呼应,一如一个生命的轮回,斯琴高娃最后的突然苍老和青春靓丽女儿的鲜明对比。
实习好几天了,想起来快七八天没打电话给老妈了。带的那个班不是很乖,心很烦,电话之后,舒服多了。晚上回来给电脑冲了电。看的眼泪哗哗的。 应该是马俪文第一部正式的电影。过多的依赖旁白是败笔,也是对原作的尊重。电影里的老太太真的演神了。仅借此片献给老妈。
马俪文的《我们俩》当初看的时候可是把我狠狠感动了一把。这部放硬盘里很久了。。“子欲养而亲不在”着实是痛苦的。。
老人家表演的真好,斯琴高娃倒是显得有些许轻浮,还是更喜欢《我们俩》那种近乎拙朴的生活状态,这个电影从表演到配乐都太戏剧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