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绞刑师

HD中字

主演:蒂莫西·斯波,茱丽叶特·斯蒂文森,埃迪·马森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2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3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4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5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6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3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4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5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6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7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8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19最后的绞刑师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最后的绞刑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尔伯特·皮埃尔珀恩特(蒂莫西·斯波 Timothy Spall饰),英国最著名的绞刑师。他冷静、不苟言笑,又极其讲究自身的职业道德,堪称“世界上最有效率和最人性的第一绞刑师”。这个职业需要身份的秘密、绝对的冷静以及精准的计算。职业性的果断和迅速,为他创造了7秒半完成行刑的纪录。然而这个本该是秘密的身份,却因为执行对纳粹的死刑,使得皮埃尔珀恩特成了公众人物。  皮埃尔珀恩特从不把他的职业与生活混淆,也很少考虑这个行当的残酷性。直到1950年的一天,他亲手为他的朋友詹姆斯·考比特(埃迪·马森 Eddie Marsan饰)“送行”,导致精神几乎崩溃。这成为了皮埃尔珀恩特职业生涯的转折点,他于1955年写信辞去了绞刑师的工作,结束了这段处死608名死囚长达22年的生死行当。你好中世纪犹在镜中蜜吻情缘乐高星球大战:恐怖故事芝加哥烈焰第十二季烈焰燃情野潮弗兰肯斯坦计划婚姻陷阱吹响吧上低音号第一季银河对决保罗离去时墓道选妃记出卖灵肉的人斗破苍穹 特别篇2奇迹(粤语)异国阴宅将来2011少女爱上姐姐2战友无声禁止尖叫深海历险记国家形象兄弟大作战之我的女友叫静香天籁小镇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巨蟒1捉仙记望子成虫风筝再次飞起皇家次子女秘密组织安哲的电影世界第二届超新星全运会西出玉门佛州中部上帝养成史我的法兰西岁月2004恐龙岛进击的夫人少林与太极硫磺泉镇的秘密第二季孽海恩怨魔偶奇谭10邪恶轴心家有喜妇我,喜欢你那年伤口特别多响:成为小说家的方法

 长篇影评

 1 ) 我们能从死亡里挽回什么?

阿尔伯特从门外的窥视眼目测犯人的体重身高,快速精准计算出所需绳索长度。等到行刑,他开门走进死囚室,犯人站起来迷茫不安的看着他,他把犯人反手缚住,说一句“请跟我来”,带犯人来到绞刑架前。从上衣西装口袋掏出白色头套给犯人带上,迅速走到一侧推下机械杠杆。“碰”的一声,犯人脚下的活动挡板打开掉落下去,脖子上的绳索使他的第三节脊椎断裂瞬间死亡。没有争扎、没有喊叫,一场完美的绞刑。

    阿尔伯特创下了7秒半完成行刑的纪录,他骄傲的对助手说:“其他人(绞刑师)再也没有机会了”。

   因为许多人都无法容忍靠这一行当来赚钱,当问及阿尔伯特如何能够做的这么好。他如此回答:“每当我走入死囚室,我就将阿尔伯特这个人留在了外面”。并且他还试图给自己一个是政府要杀死他们,不是我们的心理暗示用来切除人类对死亡的正常感觉,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巨大机器中的零件,机器要运作,他这颗小齿轮也不过是随之而动。而阿尔伯特那句:“每当我走入死囚室,我就将阿尔伯特这个人留在了外面”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如果走进死囚室的并不是他,那么走进死囚室的又到底是一个什么可怖冰冷的物体?

   即使阿尔伯特被派去德国绞死臭名昭著的纳粹战犯,这一看上去的正义行为对于他来说也只是另一份工作。助手历数即将要绞死战犯的罪行时,阿尔伯特冷静的说,“他们做过什么事,和我们无关”,在他眼里这些人并无区别,他和死囚之间都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仅仅只是死亡,除此之外都毫无意义。由于被要求一天里绞死13个纳粹,为了提高效率,他甚至还设计了一个同时可以绞死两个人的绞刑架,一如既往的旨在追求效率的最大化。

    不过一旦褪去绞刑师这层坚硬的表皮,阿尔伯特的另一面就显现出来了,他精心帮死去的犯人擦洗身体、换衣就像在进行一个神圣的仪式.当被告之少了一口棺材,其中一个战犯要草草下葬时,他在放满了尸体空旷的房间里愤怒的大吼:“这个人已经用死亡洗清了自己的罪,理应获得尊重!”

    从德国回来后的阿尔伯特受到报社的大肆宣扬变成了一名公众人物,绞刑师身份的曝光让他开始不安,原本作为绞刑师的他只是一个隐秘的与正常生活毫无关联的怪物,但现在这两者却开始连接起来,他再也无法将那只怪物仅仅只停留在死囚室中,而是要忍受可怕的怪物无时无刻与自己在一起。阿尔伯特开始萌生退意,用他从死刑赚来的钱与妻子开了一个酒吧,希望能够借此摆脱要靠去做绞刑师来赚钱。

     这一晚阿尔伯特就向他最好的朋友科比特吐露了自己的心声。酒吧已经打烊,妻子正在角落里收拾。

    “我甚至几天晚上向上帝祈祷,”阿尔伯特手持雪茄,对坐在自己对面的科比特说。此时科比特痛苦的皱着眉,鼻子上还残留着血迹。

    “我最佩服的就是你的处事之道,能承受的那些压力。”科比特嗫嚅道。刚才他被前女友的男友狠狠教训了一顿,被打的像条狗一样卷缩在地上,却一直哼哼着自己对前女友的爱,她的做法让他伤心欲绝。“你的工作没有人能理解。”

    阿尔伯特深深的吐了一口烟,眯起眼睛用肥胖的大指拇挠着下巴,“这并不容易,也有一些事在我脑海萦绕,我宁可不想。”突然直直盯着科比特的双眼说“我可以将它们隔开,但它们老是要出来,寻找时机等着我防卫疏忽”……

    至始至终《最后的绞刑师》里都不存在自我救赎这一设定。即使在科比特犯下他杀死前女友的罪行,阿尔伯特不得不亲手绞死自己最好的朋友之后,他还是继续着这份工作。

    绞死科比特的当晚,阿尔伯特从酒吧里喝的烂醉回到家,在妻子面前扔出剩下的几个铜板哭着说:“我绞死了我的朋友,就为了钱,肮脏的钱!”他匍匐在妻子脚下哀求着让她抱抱自己,但妻子却带着一种受了巨大伤害的表情紧紧的靠在墙上对阿尔伯特的哀求置若罔闻,梦呓般说着:“我们现在不谈论你的工作,永远也不谈。”

    当天晚上的梦中阿尔伯特第一次打败了代替他自己走进死囚室的怪物:科比特头套着白色面罩像个稻草人被架在田野上,一如科比特当初等待行刑的时刻。阿尔伯特跑过去,把头套取下抱着他离开了“绞刑架”……

      社会上任何一种职业都是基于需与求而存在。当绞刑师也变成职业之一,其中传递出来的冷酷信息无非是这个世界上有人需要被杀死。庞大的“市场需求”导致了绞刑师一职的成形。

   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是,其他职业都是在进行创造,即使是屠夫,也是屠杀牲口之后转化为人类所需的产品。但绞刑师却是纯粹的毁灭。一种更甚于死亡的死亡,是现代社会一条终端的流水线。一个人在阿尔伯特的职业的“操守”下在7秒半便了却生命,就好象工厂里工人们被要求越来越快的给一盒罐头合上盖子。绞刑与给罐头合上盖子从本质上看其实并没有任何区别——它们都是在同一现代性的要求——无情、快速、精准下完成的。而且实施者与被实施者同时沦为完全冰冷的失去生命的物体。重复机械的完成这一步骤。瞬间呈现了一朵极致的科技之花绽开与枯萎的过程。

   严格来说阿尔伯特并不是一种制度或者现象的受害者,因为从纯粹理性的角度来讲,绞刑师所处死的是犯下罪行的人,从法律和道德上阿尔伯特都不该有内疚之情。但是这种“职责”依旧对他作为人的本质产生了损害。因为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应该只有巨大的机器、法官、规矩、流水线、五分钱的硬币、罐头、身份证、数字等等这些东西,而且还存在着一种更为重要的柔软的存在。也正是这种“柔软”使得艺术家们忍饥挨饿却依旧前仆后续的画出一幅幅与进步无关的作品。他们割掉自己的双耳,躺在阴暗的地下室里,只是为了证明这种更为重要的存在而存在。

  电影最后打出里阿尔伯特的自传一句话,“除了复仇,死刑不能解决任何事情。”在我看来,死亡不过是一种终结,它当然不能解决任何东西,死者已逝,伤痕业已种下。在死亡中什么不能挽回,唯一能真正够拯救世人的除了神之外只剩下艺术。

 2 ) 7秒30

       我曾经跟老爸说自己想申请去监狱采访即将被执行死刑的死刑犯们,有可能的话我还想去感受一下死刑执行的场面。不为别的,我只是对即将赶赴刑场和即将被处决的犯人的当时的心境感兴趣。毫无疑问,我的这个“变态”想法被拒绝了。
        
    “死刑在我看来,除了复仇之外,毫无意义。”这句话是英国“最后的绞刑师”阿尔伯特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下的一句话,他的一生还被拍成了电影,就叫《最后的绞刑师》,昨天晚上看完了,不得不说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一个个犯人从绞刑官走进囚室开始,在一步步走向绞刑台的过程中,嘴中不停地说着:“上帝,宽恕我。”脸上的肌肉在抽搐,汗水不停地流,面色苍白,我想此刻,他们当然知道在接下来的几十秒里,将为自己犯下的罪过付出代价,他们所祈祷的,不过是死去后的“救赎”。
        
    处决一个人需要多少时间?《最后的绞刑师》的主角阿尔伯特说:“我的父亲也是绞刑师,他最高纪录是13秒,而我达到了7秒30,是英国最好的,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仅仅7秒半,犯人们便告别人世,去另一个世界救赎自己。
        
    四五年纳粹战败,英国人为了显示本国最公正的法律和最人道的绞刑,蒙哥马利将军特地将阿尔伯特请到德国的贝尔森,负责绞死42名纳粹战犯,其中最小的战犯才17岁,一位集中营的女管教。在接下来的一周里,阿尔伯特每天都要绞死10名左右的战犯,当他以最高效率绞死了最后一名战犯的时候,发现棺材不够用了,而他的助手,一名英国军官建议直接将尸体抬到野外埋了。这时阿尔伯特拖着疲惫的身躯怒吼道:“他们已经为自己的罪过付出了代价,为什么不能给他们最后的尊严?如果你们执意要这样子做的话,我不干了!”
        
    阿尔伯特成了万众瞩目的“英雄”,他靠十几年执行绞刑赚来的钱开了一个酒馆,生意可谓红火非常,很多客人专程来酒馆瞻仰这位传奇版的“英雄”。与此同时,战后英国最大的反死刑运动也在如火如同的进行着,这位“英雄”被运动中狂热的支持者唾骂成“刽子手”和“魔鬼”。而最最打击这位“英雄”的事情,是他亲手绞死了犯下“故意杀人罪”、他最好的朋友。阿尔伯特崩溃了,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职业生涯,他说:“我在执行绞刑的时候,我能变成另外一个人,高效率的完成我的工作,而当我回家的时候我也能睡个安稳觉。”现在他不行了,痛苦在折磨着他。最后,他辞职了,成为了一个最坚定的反死刑运动的支持者。1955年,英国正式废除死刑,在阿尔伯特十几年的绞刑师的生涯中,一共绞死608名犯人。
        
    上个星期,看了《硫磺岛的家书》,以日本人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太平洋一个名叫“硫磺岛”上的战役,一个关系到“大日本帝国”生死存亡的战役。2万多日军以必死的信念坚守着这座岛屿。当军官下令“玉碎”,士兵们高喊“天皇陛下万岁!”之后,所有人都迟疑了,在军官们的逼令下,所有人都才哭着掏出了手榴弹,不情愿的拉开了引线,为天皇殉身。镜头一转,一批批日军士兵在军官的带领下高喊着“天皇陛下万岁!”,向着美军的阵地进行无谓地冲锋,没有人能够回来。我似乎看到了咱们中国“抗美援朝”的志愿军士兵们,前面的士兵倒下了,后面的士兵又前赴后继的冲上来,以至于参战的美军士兵在战后说:“中国的士兵就像是木头人一样,从山上冲下来,前排士兵死光了,后面的士兵还是会源源不断的补上,他们似乎不怕死。”我不知道这是表扬还是揶揄。
        
    当然,《硫磺岛的家书》这部电影的闪光点就在于它塑造了一个“有人性的”的日军士兵,他也“忠君”,他也“杀人不眨眼”,但是面对“为天皇殉身”和“自杀式攻击”的命令时,他迟疑了,他答应过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孩子,他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回家。因此,当朋友们和长官们拿出手榴弹自杀后,他并没有这么做,他“退缩”了,并险些被另一支日军部队的长官砍了头。我们无法评论这个行为,谁也没有经历过惨烈的战争,或许当我们坐着沙发,喝着可乐,看着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会说“这样的人是叛徒,虽然他是日本鬼子,做逃兵就该杀!”,这么说真的很容易,不需要为自己所说的话付出任何代价,还可以给自己套上“忠君爱国”的光环。
        
    老爸说他小时候,隔壁住着一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军人。他画画特别好,所以左邻右舍的孩子们经常到他家里去看他画画。他的背部有块从朝鲜战场上带回来的伤疤,一次被这些小孩子们看见了,便追问他这伤疤是怎么回事,他说打仗的时候自己受了伤。当孩子们继续追问解放军叔叔们在朝鲜战场上的浴血功绩的时候,这位老军人便不再说话,只是不停的叹息。后来,爸爸的单位里来了不少从越南战场上退伍的士兵,其中有一个人所在的连队除了他之外全部被越南人的炸弹炸死了。而他那时碰巧水土不服在后方上厕所,回来的时候发现壕沟里的战友们都牺牲了。他平时不讲这些事儿,那段时间爸爸帮他们弄“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的VCR,这些老兵们才难得的开口讲述那段他们不愿意回忆的时光。
        
    当士兵们义无反顾的向前冲锋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什么?是“天皇万岁!”,是“吾国万岁!”亦或是“永别了,妈妈!”?谁知道呢?
        
    中国人对死亡看得很重,认为死亡是生命在另一个世界的延续。而死亡却又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儿,他需要的仅仅是几秒钟甚至更短。在看完3D版的《泰坦尼克号》之后,我和宿舍的同学聊了一路,我们在想,如果有种机器可以让我们像《盗梦空间》所表现得那样回到98年前的大西洋上,我们该如何逃生?我们想到了很多办法,例如“裹一层棉被,带上足够的食品,把餐厅的桌子或大门拆了做浮板,然后在船彻底沉没前趁早跳海”等等,到头来我们发现所有办法都行不通,而道德的约束不可能让我们像布鲁斯·伊斯梅和细野正文那样回到故土,而是会选择像本杰明·古根海姆那样“像绅士一样随船下沉”,可是说起来轻松,真到了那样的光景,谁知道自己会怎么做呢?

 3 ) 非常不错

工作与生活 Pierrepoint总是能把他们区别开来的。对于被行刑的罪犯来说他是保持中立的,既然法律判你有罪,他们给了我这个指示那我就执行,至于在这里,在这个行刑场上,你说的话只关于你,和我。即使所有人开始反对施行死刑,并把所有矛头对准了他,他也觉得这只不过是个工作,但终究当James Corbitt也走上了刑场的时候,Pierrepoint开始反思了,人为什么要一报还一报,为什么要用仇恨来对待错误。

 4 ) 胡说。

      一气呵成。
   其实到最后我一直觉得平静的背后应该出现点什么。 演员的表演细腻到尾。无可挑剔。
   我想起了中国的刽子手。
   鬼头大刀,包头巾。红衣服。一碗酒。 刀气头落。霸气外露。
   以前看过一篇写古代刽子手的故事。讲过刀快准狠。一刀下去血喷如注而不湿身,他们会斩首但是不会杀人。
   贬义词。悲剧的职业。
   小时候听老人们说那些杀牛的人都会遭到报应。后代香火不旺。
   后来听说他们做纸人,做花圈的人也是如此。
   有些事情总是需要人做的
   很小的时候看过一次在河边处决犯人。围观人数众多,一排一排,短枪瞄准射击干净利索。
   作恶多端的人杀之,拍手称快。
   过后,千夫所指。
   如猪脚说,他们死了就付出代价了
   

 5 ) 世界有三,他 她 绞索

关于差事。其实他不是最后的绞刑师,他是最后的绞刑大师。业精于勤,创下了7秒半的行刑纪录。被蒙哥马利请到德国,以13人/天的速率处决200名纳粹战犯。
关于生死。其实也没太多狗血剧情,谁都要过鬼门关,他不过是其中一扇的看门人。他走进去对他们说,请跟我来——打开地狱的门——然后,独自回来。在22年的守门生涯中,他送走了608个人。
关于内心。其实他没有纠结。面对自己要打发的一个个恩客,他无心了解他们是谁,做过什么。在他看来,无论他们做过什么,现在都以死洗清了。他的工作是还他们以清白,让他们死得不及痛苦,留得全尸,干净收殓。他理智清醒地划分工作与个人的界限,一丝不苟做刑前准备,并小心地将自己留在刑场外面。
关于如果。如果没有如果,这个世界平整安祥秩序井然。然而——他亲手绞死了自己的好友。好友下坠的重量瞬间打通了他多年来严密封锁两个世界的密封门,怀疑的毒气像泄进的阳光一样无法收拾,他三观俱毁,惶惑终日。我们原以为只要躲在巨大的秩序之下,把谋生当作一门技术,就可以逃开生死诘问这些永远没有答案的烂选择。却原来,生命,才是不能承受之轻之本尊。
关于电影。冷感寂然的英国片,灰蓝调子,克制节奏,隐忍不发。印象最深的是极简——场景、角色、情节、色彩、灯光、表演,都只保留到最少。这反而给每一样出场的人物道具赋予了一种符号般的凝练。在生死之门,静寂之巅,世界只有三者,他、她和他们之间的绞索。

 6 ) 除了复仇以外,死刑没有任何意义 --《最后的绞刑师》

片名:《The Last Hangman》(《最后的绞刑师》) 年代:2005年 国家:英国 导演:Adrian Shergold(亚德里安•谢尔高德) 主演:Timothy Spall(蒂莫西•斯波);Juliet Stevenson(茱丽叶特•斯蒂文森); Eddie Marsan(埃迪•马森)

Albert Pierrepoint的父亲和叔叔都是行刑师,他自己子承父业也成为一名行刑师,与父亲和叔叔不一样的是,他显得更为擅长和专业。Albert能够凭借从猫眼的窥视,就能目测出犯人大概的身高体重,快速精准计算出所需绳索长度。行刑用的绳索需要根据犯人的体重提前一晚悬挂适量重物,以保证行刑时绳子的最佳状态。等到行刑,Albert开门走进行刑室,把还处在迷茫状态喃喃自语的犯人转过身反手缚住,说一句“请跟我来”,犯人茫然跟随来到绞刑架前。Albert从上衣西装口袋迅速掏出白色头套给犯人带上,快步走到一侧推下机械杠杆。犯人脚下的活动挡板打开掉落下去,脖子上的绳索让死刑犯的第三节脊椎断裂瞬间死亡,整个处置过程一气呵成,每一个环节都精确到完美的,囚犯甚至来不及反应、挣扎或呐喊。
没有任何拖泥带水的Albert创下了7秒半完成行刑的纪录,他骄傲的对助手说:“其他人再也没有机会了”。当被问及如何能够做得这么好,Albert如此回答:“每当我走入死囚室,我就将Albert这个人留在了外面”。他很骄傲自己从事的职业,但是在他的眼里生活和职业是分开的,留在行刑室的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工具,两者泾渭分明,井水不犯河水。
因为行刑的高效,Albert被派去德国绞死纳粹战犯,这一看上去的正义行为对于他来说也只是另一份工作。每一次行刑时,助手照例告知即将要被绞死战犯的罪行时,Albert冷静的说,“他们做过什么事,和我们无关”,在他眼里他只负责把他们送上绞刑架,这些人是谁或者这些人犯了什么罪,对于他来说并无意义。由于被处死的纳粹战犯太多,Albert被要求一天里绞死13个战犯,为了提高效率,他甚至还天才般设计了一个同时可以绞死两个人的绞刑架,一如既往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和极致。
工作时像是一个完美工具的Albert,有时也表现出极具人性的一面,每一个被他处死的人,他都精心帮助擦洗身体、更换衣服如同一个神父面对正常死去的人。在对战犯执行死刑后,当得知少了一口棺材,其中一个战犯只能用布裹着,一向很少表露情感的他甚至在房间里愤怒的大吼:“这个人已经用死亡洗清了自己的罪,理应获得尊重!”
从德国回来后的Albert受到媒体的大肆宣扬变成了一名公众人物,载誉而归的他让妻子为他从事的职业也感到无比自豪,他自己在开心的同时,身份的曝光也让他隐隐觉得不安。他虽然引以为傲自己从事的职业,但是却认为作为绞刑师的他与正常生活的他应该毫无关联,现在这两者却开始重叠。Albert开始萌生退意,用他作为绞刑师赚来的钱开了一个酒吧,希望能够借此摆脱去做绞刑师来赚钱。借着绞死纳粹战犯的英雄身份,酒吧的开业就有很多慕名而来的人来棒场。
但是风云变化莫测,战后反死刑运动声势浩大,原来的英雄身份此刻却饱受非议,每一次执行死刑之后,监狱外抗议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Albert的心理压力也在日益增大,而且造物弄人,Albert一天走进绞刑室,猛然发现要被绞死的刑犯正是自己的好友。
从这个职业受到质疑时所饱受的压力终于在处死好友时,成为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曾经一起喝酒玩乐,他们曾经一起放声高歌,他们曾经分享很多的快乐和痛苦,结果他亲手把绳索套到朋友的头上。
在带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下把绞刑执行完成后,走出行刑室的Albert没有摆脱作为工具的自己,回到家中终于崩溃,泪流满面瘫倒在妻子面前,想要妻子分担难以诉说的痛苦,妻子同样歇斯底里,不愿触及这样的话题。原本干着一件自己引以为傲的工作,今天突然觉得它无比肮脏。曾经为自己骄傲的妻子,原来也不能面对死刑的残忍。 
这个职业让他骄傲过,现在却是痛苦,朋友的死让他开始反思死刑。他辞去了一度让他引以为傲的工作,并写下“死刑在我看来,除了复仇,没有任何意义。”作为一名职业的绞刑师,这个绞死过608个人的绞刑师背负了太多不属于他的罪恶
1965年起英国不再执行死刑,英国进入了一个更加文明的时代,英国人不再认可死刑的合理性。至2003年,英国法律已经完全取消死刑。死刑已经作为历史名词消失在英伦三岛上。
欢迎关注法律电影公众号“大抵浮生如梦”

 短评

再怎么样,死刑也是一种暴力,不论它包装了多么美丽公平的法律的人道的外衣.就像Pierrepoint说的.只是复仇而已.贺卫方曾经提过九大问题质疑死刑的有效性,证明死刑根本起不到我们所想的各种效果.但是给死去的人以尊严,对于生命的尊重,也许许多清白的人还不如他.

7分钟前
  • 荀一墨
  • 力荐

时代的变迁可以让一个人从受到瞩目到万人唾弃,对与错不在于结果,而是源自你的内心。传记电影总是可以让人记住一个演员,蒂莫西斯波不再饰演滑稽的小丑角色,转而从事绞刑师的职业,看似冷酷的神情背后也有他的挣扎。除了题材深刻外,冷静的基调我也很喜欢~

9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英国传记电影一贯的平实而克制的风格,从剧本来说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但演员,特别是男主角的出色发挥,让影片有了打动人的力量。男主角好象经常在一些电影里跑龙套,这次演主角,表演细腻,沉稳,真实,厚重,确实是个难得的好演员,正是他的出色发挥让这个最多三星剧本有了四星的表现!

11分钟前
  • 肥壮壮
  • 推荐

说实话,我觉得还是有点煽情。同样是特殊职业,焚尸人拍的冷静的多

13分钟前
  • 寸言土
  • 还行

平静、严肃,理性,克制。没有夸张,没有煽情,没有渲染,一切客观记录并且点到为止。男猪脚的演技很棒。

16分钟前
  • 阑珊
  • 推荐

想起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城里只有一个处刑人…

21分钟前
  • Anakin
  • 推荐

“至少这些人为了嫉妒、仇恨或者一时兴起而杀人,我为了什么?我能说什么?” 绞刑师 侩子手 他看似握着死犯的生命 却握不住自己的灵魂 。。。看完本片 依然不赞成废除死刑 只是对侩子手的职业充满了同情

25分钟前
  • pabu
  • 推荐

一个处于历史环境下的小人物的非“正常”职业,随着历史政治风云的翻转变迁,即会成为掌控他命运的关键钥匙。他们曾经获得的和即将失去的,都会随之加倍。http://www.douban.com/review/2893954/

30分钟前
  • Carla
  • 推荐

就是那种哪哪都刚好的电影;看片子时我一直在想【入殓师】:一个在残忍地对待生,一个在温柔地处理死;高潮都那么相似:绞刑师绞死最好的朋友,入殓师收殓生父的遗体。绞刑师最难的时候被发妻抛弃,入殓师的妻子一直站在他身边。五星。

32分钟前
  • 狂接舆
  • 力荐

唯美主义,电影本身,甚至从开始的字体,肮脏的职业如同舞蹈般优美;手术般精准;工业化的管理和效率。尊重!不论他身前是谁,他的生命为他偿还了所有的债。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他人,不论他是你的朋友还是敌人,在死后一切归零。

36分钟前
  • 猪头山太子
  • 力荐

不出我所料,传记性质的电影总是七点多分。因为没有赏心悦目到八点多九点多,也没有无聊到六点或更低。因为这是生活,生活本无情。故事很好,心情很难以描述。小矮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演得不好,太想表达深沉压力什么的反而有些过,总是觉得他在对妻子发脾气,有些做作,糟蹋了这个故事。

41分钟前
  • 三四月。
  • 推荐

人像个玩物,一手被赋予私欲一手又被赋予罪恶感这东西.并且罪恶感一旦形成便不会消失,能一时的被压抑被掩埋或不断的自我正当化,但它始终像只豺狗一样徘徊在栅栏边,等待你防御松懈的一刻扑上来把原本的自我撕碎崩坏.人怕恶行是担心自己成为恶行的牺牲品,但人性趋恶,除了惩罚最大的敌人就是罪恶感

42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就像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终结。没有办法去定义他的对错,因为下达命令的也是人类本身。死刑对于罪犯来说就是一个终极的惩罚,至于执行手段也是近代才开始考虑人性的。

43分钟前
  • tricky_V
  • 还行

勉强及格。有人物原型。10年后的《索尔之子》也是这个影像风格:灰暗的影调,大量特写镜头,甚至肩膀后的机位,编导用这种风格来贴合死刑、集中营的题材,我觉得不是个好选择,你想用面部特写去捕捉人类在濒死前的状态,这对演员的表演要求太高了,而且观众也清楚都是演的,很难出效果。开场看似用碎片化、跳跃的笔触去写一个绞刑师的生活(他跟女的约会,下次再出现时俩人就变夫妻了),让人想起厨房水槽电影的传统,有些专业细节有趣,比如男主如何锤炼绞刑流程令犯人速死,给悬挂的女死刑犯清洗身体什么的。中段受蒙哥马利指派,去德国执行对战争犯的死刑,以及面对死刑犯亲属求情、废除死刑者的抗议、处死好友等事件,这种行业拔萃者的戏码大体是有趣的,对男主的心理也有一定揭示,你能感到他用严谨凝重的工作状态来压制自己的胡思乱想

4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男猪脚演技了得,那张脸把内心世界全演出来了。

51分钟前
  • 大浦洞二号
  • 推荐

英国职业绞刑师的传记电影。他认为那是一个洗刷灵魂的职业,带走生命的霎那,也把曾经的罪恶洗刷干净。直到有一天,他开始怀疑生命是否可以凌驾于情感之上。我也不解:人类可以代替自然去行使剥夺同类生命的权力吗?

56分钟前
  • 章鱼
  • 还行

闭起眼睛,蒙上耳朵,仿佛都可以从空气中嗅到英国片的味道,不同于法国佬融入灵魂的浪漫调,这是独属于不列颠的气场,内敛而曼妙。可问题是,用完全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口吻去讲述一段波澜不惊的历史,实在非我所耐。

58分钟前
  • 暗夜精灵
  • 还行

影片放了一半我就猜到Pierrepoint可能要为他朋友行刑了。作为一个侩子手,面对陌生人,也许你可以抽空自己表现冷静。但面对熟识的人,但凡有血有肉,都无法心安理得。这就是对我来说多少钱都无法承受的工作。(皮埃斯,喜欢叠化过渡镜头的我当然不会忽视本片猫眼的叠化啦,拇指!)

1小时前
  • 芙雅
  • 推荐

一个坚强的人并不会因为坚强而觉得自己承受的不是苦难,只不过他把这份苦难交给另一个软弱的自己去承受,而这个软弱的自己只会在喝醉或是噩梦惊醒时痛哭流涕。这个绞死过608个人的绞刑师背负了太多不属于他的罪恶

1小时前
  • 叶大冬
  • 推荐

看的途中就大致知道了最后的结局,好题材,还是没拍好。导演掌控略不到位,演员也不自然,是个好演员,能看出想尽力把角色演好,但是和角色不搭,就像本来不是为他设计的角色,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1小时前
  • che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