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行天下第十期,寻觅圣托里尼岛,大约明白了窦文涛的真心追求。
之前看过几部讲希腊文明的纪录片,已经了解过节目里所述的这些地方,但并不想关联东方,怕有自恋的嫌疑,但看节目如此用心良苦,意味深长,不禁有些感动。
不同地域的人对自然和宇宙的洞悉其实是殊途同归的,只是语言词汇不同,哲理是相同的,因为自然是同一个自然,宇宙是同一个宇宙。人也是同为之“人”。
节目中讲到如今是一个被催(bi)赶(po)的时代,是一个低头的时代,但曾经人们在阶层的稳定里是可以有安全感和自由感的,如鞭策之马奔驰不已只会增加焦虑和没有安全感。而手机和网络所造成的低头和封闭使人们不再仰望星空,从而体察不到人的心灵,“人”的属性减弱了。
前面写了一个长长的草履虫的理想和忧伤,主要是说尊严这回事。而节目中说“高贵的庄严和静穆的伟大”,这和自己一直在安利的儒家不是同样的归途吗。
节目中虽然在讲希腊早期的文明,但却口不离孔子。我觉得这除了说明世间哲学的殊途同归之外,也在说明东方人也自在自己的古老文明之中,为此需要去追认。
节目中讲了儒家的中庸,这是一种清明的理性,是一种感性与理性的平衡。而自己之前在草履虫的理想和忧伤中最后提到的理想,便是说要做清醒,明智的人,有教养及有尊严的人。而希腊城绑的完美建筑,和古希腊后所不及完美雕塑中所体现的理性和美的结合,黄金比例和肌肉线条完美呈现,不也是中庸思想的体现吗,只是所用词汇不同。
节目中也讲了孔子思想里的精神自由和个人自由。谁说东方的文明里没有自由呢。这些在自己之前的不懈唠叨中都说过了。
而节目也讲了直觉的价值。直觉虽然是一种在不完全了解之时的先验洞悉,但恰因如此,它是灵性的,是诚实的,大多时候也是准确的。
许多人到了希腊都有种回到家乡的感觉,明明是空间的不同,怎会有如此的感觉,那大约就是因为哲学的相通吧。
行天下的希腊之旅,何尝不是去他乡遇见自己呢。为此窦文涛说,“海外有仙山”。他们也谈了很多中国的文化及先哲,孔子,老子。但就像自己所想的一样,并不敢轻易联想东方,最后杨老师说,“其实不敢想,我们是带着孔子的鲁国来的”。
这一期的最后字幕这样写到,
“遗憾是未来的思念,
落日故人情”。
遗憾,是对古代文明的深情。
而故人,是孔子,以及与他同时代的先哲。
而重要的是它的前半句,“浮云游子意”,这便是节目的追求了吧。
当他们站在被火山灰埋藏后挖掘出来的阿科罗提利古城壁画前时,看着画上柔和的绘画线条想到的却是中国的《诗经》。这大约也是一种感觉的相通吧。也的确,那些壁画的线条有些像中国古代绘画中的“描线”法。
其实在以前的多期节目中也早已发现,窦文涛几乎每一期节目的落脚点都是不显山露水的落在中华文明上(这一点并非尽与他的嘉宾一致)。但中华文明的有些内容并不代表就是眼下的时代精神。于是,就有挽歌的意味。
一个真正有文化的人,一个热爱文化的人,终究是绕不开中华文明的,即使曾经远离,最后总会回归。就像上期讲的奥德赛一样,这是西方文学的一个根本,即是终有一趟远程而长久的旅程,但这是为了最后的回归。
上周日,《锵锵三人行》停播一年之后,终于换了一种方式回来了。
新节目叫《锵锵行天下》,每周日在凤凰卫视和腾讯新闻播出。
顾名思义,锵锵是要走出去了,而且还不只是走中国,而是行天下。
第一季节目12集,走的路线,就是从土耳其到希腊。
看这节目海报,可以知道,第一季的嘉宾,包括许子东、周轶君、吴军。
需要跑到国外的较大制作的节目,应该是一次拍完一季,所以第一季的嘉宾估计就是这三位了。
其实,2012年,锵锵14年庆的时候,就做过一个《锵锵台湾行》的系列,窦文涛和梁文道一起去拜访台湾的名人,例如蔡明亮、舒国治、林怀民、杨照等。
那几期节目,我都非常喜欢,现在回味来看,还是质量很高,尤其是去牯岭街、在稻田、在海边那几集,都很有感觉。
说回《锵锵行天下》,有了腾讯的合作,节目的经费显然充足很多了。
有网友评论说:《锵锵行天下》一集,应该就要花光原来锵锵一年的经费了吧。
节目第一集,不论是画面,还是配乐,似乎也在打造一种阔气的大片感。
但是,窦文涛一开口,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第一集节目,他们来到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佩拉宫酒店,这是当年给东方快车的富贵乘客们建的第一座豪华酒店。
这个酒店也是当时东西方间谍们交换情报的地方。
说到间谍,这三位还顺道黑了道长一把。
许老师说:男间谍,适合找文道来演,那三件套穿起来……
窦文涛补刀:文道,矮点儿。哈哈哈哈……
这个酒店,还是很多著名作家住过的地方,比如说海明威。
还有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娜,她那本有名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就是在这个酒店房间里写的。
于是,他们就到了阿加莎住过的房间。
进了房间,咱们的“情色小主播”开始发挥本性了,邀请周轶君一起躺到了床上,接下来就:
他们就躺在床上聊了起来。话题就是和阿加莎小说的主题——间谍有关 。
这部分,其实聊得还挺有意思的,讲到了间谍的身份认同困境,就是做间谍久了,很容易分不清,自己到底是哪一头的了。
但是聊着聊着,画风又开始变了:
最后,他们来到当年东方快车的终点站餐厅:
坐下来聊天,这是涛哥和嘉宾最熟悉的方式,话题也从间谍小说聊到了东方、西方。
这部分也是观众最熟悉的方式,大家看重的是他们聊什么、怎么聊,而不是在哪聊。
在豆瓣评分里,点赞最高的一条网友评论是:
“窦文涛最适合的还是坐下来,招呼朋友胡侃。其中‘坐下来’很重要,其他状态下他的活泼有点滑稽。
行天下,就要走走停停,我喜欢‘停’的部分。”
其实,节目换新形式是好事,也是现在无法避免的事,但是观众难免会有不习惯。
节目的主持和嘉宾,我觉得其实也还在适应过程中。
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不需要任何表演,只是纯粹坐下来好好聊天的节目,到一个边走边说的节目。
别看只是形式上的一点变化,但是感觉完全不一样了。
以前的《锵锵三人行》,主持和嘉宾几乎是感觉不到镜头存在的,他们就是看着对方聊天。
因为这种镜头的存在感极弱,所以给了嘉宾一种就像在生活中聊天的情境:
他们不需要在意镜头在哪,需要配合什么动作,或者怎么表达更有趣,只要说自己想说的就行了。
但是当主持和嘉宾发现他们必须配合摄像机,在镜头前走动、说话的时候,那个感觉就变了。
在第一集中,他们其实还是尽量的不去在意镜头,像平常一样说话、聊天。
但是有了这个“表现得像平常一样”的心理,其实就已经有了表演的成分了。
感觉不到镜头存在和尽量不去感觉到镜头的存在,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状态。
所以才会让观众觉得“窦文涛的活泼有点滑稽”。
这样的节目形式,其实更像是真人秀,而不是谈话节目了,自然也对节目的主持、嘉宾,还有拍摄、后期团队都有了更高、也与原来锵锵不一样的要求。
这让我想起看过一点点的韩国真人秀节目《懂也没用的神秘杂学辞典》。
这是一档韩国蛮小众的真人秀节目,几个作家、教授,还都是一帮男人,在一起聊天。
也是走到哪儿聊到哪儿,不管是坐大巴、坐高铁,还是在哪里吃饭、走路,都在聊一些 “没用的杂学”。
这节目就有点像《锵锵行天下》的感觉,同样都是几个人,边走边聊,聊的都是一些有的没的,没有特定主题,想到哪儿聊到儿。
但是韩国这个节目的优势是,韩国这些嘉宾,似乎天生就有一种综艺感,不管是大学教授,还是作家、学者,都有很好的“镜头感”:
既不在意镜头存在,又能在镜头前表现出彩;聊的是一些随兴所至的话题,但时不时又能抛出一些综艺梗。
这其实是需要镜头训练的,作为原来习惯了在摄影棚里坐着聊天的嘉宾,很难一下达到这样的要求。
(还有节目的拍摄团队、后期团队,也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
即使是中国的明星,参加真人秀时,也很难达到韩国明星那样好的镜头感,更不用说要让中国的教授、作家、学者、记者,达到这样的要求,有多难了。
但是,话说回来,节目又似乎不得不改,原来的锵锵是不可能回来了,像一个老观众说的那样:
“属于锵锵三人行的那个时代,那个针砭时弊、恣意汪洋的时代,终究是过去了……”
所以,节目要改,是无奈。
拜这个伟大的时代所赐,观众想看到原来锵锵的那种针砭时弊、恣意汪洋的节目,是不可能了。
不论聊什么,都得收着,想着镜头的存在,更要想着镜头后面那双审查的眼睛的存在。
带着镣铐跳舞,还想跳得好看,这又难上加难了。
所以,锵锵的老粉丝们还是很知足,第一期节目上线,就给出了9.3的高分。
因为大家也都知道锵锵三人行不会回来了,但幸好我们还有窦文涛。
我们还能看着他,在这么难的处境下,还会不会激发出更多的潜能,给我们更多惊喜。
喜欢我写的文章,关注我的公众号:小田和她的男朋友。
第九集中东难民。当镜头出现一群难民在一艘小皮艇上面急待上岸,和在岸上绝望而坐茫然等待,以及岸上三三两两伏地不动的身躯。不禁鼻头一酸。莫名的忧伤来袭。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社会里的同时,觉得惭愧我们竟如此不懂珍惜这种岁月静好。总是还在抱怨生活。我们所拥有的哪怕是最苦最累的生活,都是他们祈求而不可得的。人生无常,我们是该好好珍惜当下。好好享受生活。我们过的每一天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的。
听涛哥节目长大的三观杠杠的,感情深深的,新节目一开,一如既往的赶过来了,除了《一路书香》只坚持了泉州的那段,后来实在是不得不不了了之外,能贡献的数据还是想尽其所能地跑去支持的,所谓我们每个人都欠锵锵点流量。
新节目好不好?吃喝玩乐很开心,还在带动土帝的GDP,当然节目录制时,我猜土耳其里拉还没暴跌,幻象还是帕慕克眼中的冰淇淋和热舞,即使独白的台词弱到800字寒酸作文若干篇,为了效果无趣尴尬的互动不断,连后期都在舔着脸讨好以为能讨好到的年轻人。老节目里谈过关于“讨好”的话题,似乎就影视圈展开的,奔着这个去的后来都成笑话了
但节目还是很好的,如果能只看到上半身就更好了。
下半身让人尴尬。
老节目里晓田的露肩,幼婷的短裙,玮婕的女主播,广美被埋汰的过去,还是更早时候的深夜来电,这些都没让我尴尬过,可镜头向下拉,避不开的视角太多了。这不是涛哥的帽子,围成圈的保镖,空旷的红地毯,还是更早时石家庄的饺子,实习时的地铺,珠三角的斜视,这些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而男女在成长后,前者愈发贴近地面,后者总是倾向于拉开距离,例如hk一起住过的人,一方还在不停剖析自己的窘态,甚至需要一些身外物去拉开生活和他的距离,而另一方要的是夜晚房间里的地板。这可能也是晓田后来和我们常见的平台越来越远的原因,她需要一瓶晚餐时带去的红酒,而不是履历中斩过的荆棘或者我个人臆测中的代价,当然决裂更多是“惘然”,b站那期非常热,我猜晓田如果俯视看留言也肯定会委屈,那不过一次较真的维护自己的价值观,而不仅仅是马博士的“妄议女性的服饰”,这差距像雷诺阿和毕加索的女性画像。
铺垫这么多,有些想尽可能避开的词汇,有些还不用,那就是“距离”。
轶君在阿加莎幽闭房间里距离感,被一张床顶到了”节目效果”里,那个房间里最舒适的位置就是许子东的那把角落里的椅子,充满知识分子保护色,轶君是从中东回到录播室的,她有一套跨性别的交流方式,文涛有次描绘过她横跨护栏走过来的场面,这是她的保护色。但这种保护色里的轶君对镜头里外的酒店里的床都是带着拒绝的意味的,这是肚皮舞舞台无法比的。而土耳其红茶的圆桌阳光下,还有搭在一起的以示亲近的手。
老节目里我很喜欢文涛说过的两个事,一个是他眼中的很多领导,这种人向上的是笑脸,向下的是猴子屁股,另一个是“夜总会待多了,眼里异性都是性工作者”,这两句话只是插曲,无作它意。
除了阿加莎的床,电梯的座椅,剩下的就是帕慕克,节目在展示帕慕克藏书时拥挤的镜头,剩下的还是尴尬。
今晚第九期,印象最深的就是中东难民的采访,真的是太可怜了,在我感叹生活艰难的时候,他们根本就没法正常生存。庆幸我们生在和平的国家和平的年代,不能想象一个国家直到现在还在连年战争,每天都能听到朋友、邻居的死亡消息。在土耳其的难民营里,他们是一群没有国籍没有家没有工作什么都没有的人,似乎被全世界抛弃,拼命从一个绝望的地方逃出来,却发现只是地点换了而已,处境依然让人绝望。不论是小孩还是年轻人中年人,都觉得人生没有希望。我不能想象八个人缩在两张床的画面,真的是让人无比心酸。
人真的应该好好珍惜现有的一切,否则就是在亵渎上天的恩赐。
锵锵行天下:
1.后来大家一说到东方列车谋杀案这个词,就是指这件事情人人都有份——周轶君
它背后有一个象征性的,就是这个世界有些很悲惨的事情,其实大家都有责任。——许子东
2.中国的民族性不大会特别弘推理小说,我们国人对结果比较看重,对过程不大重视,明明知道是他杀的,最后他是凶手,但推理小说就是他这个时间是怎么弄的、细节怎么处理的、他几点几分赶到那个地方,他是怎么计划的,就是整个过程,尤其是日本人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个过程,而我们国人最关心的就是谁是坏人、谁杀的,只要我们一知道谁杀的,至于他怎么杀的、怎么坏的都不管了。——许子东
3.柏格森早就讨论过:心理时间跟公共时间是不一样的——许子东
4.(歪的)这就是细密画独特的一个透视哲学,比如说西方绘画是焦点透视,中国画是散点透视,细密画就不太一样,它是通过伊斯兰苏菲主义的人主合一,通过把人的视角消失掉,用神的视角来看世界,所以他可以随便地来画,世上不同的角度,比如鱼眼镜头,它一个城市可以从四面来画,四个面都是正的,它不需要考虑透视的正确与否。神的眼睛反倒让他自由了,他想正就正想歪就歪。——讲解员
5.远古的艺术悦神的,就是使神喜悦,中国古代的时候青铜器上的花纹你都弄不清是什么意思,那是他跟神跟天的沟通,一到了汉代人的生活就多了,你看汉朝瓶子上画的,全是他们喝酒、派对、打猎,反映我们的生活,悦人了,到今天的艺术就更是这样了,你得讨好人你得用户体验,你们不高兴我们就关张了,完全看流量,这是悦人的。这个艺术有这么一个脉络,细密画有几个特点,我指的是古典的:房子外边的人能看见,可房子里边的人也看得见,墙这头的人看得见,隔一道墙那边也看得见,所以它的视角,包括这个光没有阴影,普明大亮,全体都一样亮,那么他们的解释就是说,你通过绘画达到真主之眼,真主之眼就是全知全见,无所不见。——窦文涛
6.歌德说:在抽象当中描写个别,还是在个别当中描写抽象。比如现在要写一个故事关于岭南大学生,那有两种写法:1.我把调查结果所有特征都写在一个人身上2.写身边任意一个岭南的大学生,他再奇怪我也描写他,只要我写深了你就相信他就一定是一个岭南大学生。在中国长期争论的就是什么是典型,坚持第二个观点的就是,你把一个个别挖深了你就一定有典型,坚持第一个观点的就是,你写一个农民,你阿Q是个农民,不典型,我们农民是朴素的,怎么像阿Q这样……——许子东
7.见人装腔作势的人有可能是虚伪的人,也有可能是纯真的人,我一个老师说害羞是掩饰过强的欲望,比如说你见一个美丽的女孩子,你就害羞,另一个老师说了另一句就更妙了,他说那有的人故意表现出自己的欲望,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害羞。——窦文涛
8.发达了反倒禁忌了,现代化了有时候反倒臊眉耷眼的,偏僻一些的地方风俗反而开放些。——窦文涛
9.禁忌带来欲望,没有禁忌就没有什么欲望。——许子东
10.我有时候评价一个女性的内涵,有一个标准就是:你听她跟你讨论问题的时候,你忘记了她的性别。——窦文涛
11.我想起老北京人写的很多回忆文章,比如当年鲁迅这些人在琉璃厂书店买书,到最后这个伙计都新到了什么书,就把书送到教授家里,暂时不交钱,赊一个月几个月都没有问题,你先拿走,而且我还记得一个老北京就说,我记得的老北京是,客人进我这个店买东西,什么都不买也要喝杯茶再走的那个北京,它是那样一种商业文化,人看上去比较厚道,其实那个时候江湖上也有各种各样的骗术,你要举例也可以举出很多,但是毕竟似乎大家伙有一个共同的风气,还是比较认这个忠厚的。——窦文涛
12.我今天从文涛这里学到了田忌赛马,我的思路比方说你花钱买古董又不能确认历史年份,你作为一个文物放在家里值不值够不够好呢?文涛的思路精彩了,他说我不把他当文物,我就在那里做果盘,吃水果的人心想这盘蛮别致的吧,以为是宜家买的,他可能轻描淡写的说,伊斯坦布尔300年了……这就是田忌赛马,同样一个东西你把它当文物它可能就是便宜的,你把它做为一个果盘就是厉害了。——许子东
13.像君士坦丁堡核心就是这个城,失了这个城国就亡了,很多次反复围城只要城在国在,中国的情况是什么,更妙,我们城也不重要我们只要王道在天理在文化在,我们就没灭国,元朝没关系它被我们化掉了,清朝它服从我们了,所以中国疆土全没了国照样在,就是用这样一个方法维系一个道统。——许子东
14.旋转舞,他们相信万物都在不停旋转,人全身的每个分子也和宇宙星球一样旋转,生死循环也是旋转,通过旋转进入冥想的精神状态,接近真主。
15.西班牙伊比利亚半岛,穆斯林曾经在那边统治了800年它有个王国在那里,后来又被基督徒拿了,安达鲁西亚翻译过来叫:西方的门槛,就是东方到西方的门槛,那么它为什么好看,记录上说它这个国王比如是个穆斯林,他的朋友是犹太人,他的医生是基督徒,就像咱们诺贝尔得主莫言说得好:暖流碰冷流会下雨,东边碰到西边的东西它的文化一定丰富,所有在这种文化相遇文明相遇的这一条线你去找一定都特别精彩特别丰富。——周轶君
16.我觉得记者是活在陌生人的善意里的,就是说我们到一个地方,常常你还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说再冷漠的人,他对陌生人有的时候会比对他的邻居好,因为你不认识他,他就会第一反应是一种:我应该向你展示我最好的。——周轶君
17.实际上现代化并不是破坏古代文化的,相反很多没有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你会发现它对它的文物古迹采取的态度 破坏 那包括前些年不是说北京长城脚下的村民,都往家里搬长城砖,你其实是现代的文明的这种概念才是说你进入了现代化,你才能够用一种科学的方式懂得去保护它去维护它。——窦文涛
18.你知道这种视角很有意思,你要是说发布政令 公民生活,你发现没有?发布政令者的这个执政官他是仰视群众,他会有压力就觉得你们都这么看着我,公民是居高临下的看着发布政令的。——窦文涛
19.希腊文是全世界最早的拼音字母,它是借鉴了腓尼基人从现在的黎巴嫩传过来的两河流域文字,把它们拼在一起它有了声母韵母,就是第一套拼音文字。——周轶君
20.人就是文明的搬运工。——张守信
21.比如一些地方可能科技不是特别发达,我们现在当然把科技作为文明的一个唯一标准的话,那当然这里是很落后的,但如果换一个标准,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一个关系,快乐程度或者是自洽的程度,那样就感觉这边是有文明的而且这个文明的程度还很深。——张守信
22.这是土耳其的传统,就是家里人走远门了,就出来拿一碗水往路上一泼,意思就是一路平安,土耳其人说的:你像水一样走,像水一样回来。——张守信 水天底下都循环——窦文涛
23.我愿意希腊的酒神狄奥尼索斯穿身而过,欢迎你们来到希腊。——杨少波
24.美国航天局拍纪录片就说人类第一次飞上太空,从月球上回看地球,那一刻 就是第一次那个高度看到了自己的家园,第一次认识它,我就说他每一次出发,其实都埋伏着一场回归,去发现你自己的这种回归。——周轶君
25.我读到一句话:巨大的事物的恶是不可能的。比如互联网它只要足够大、人数足够多,发言的众声喧哗发言的这个海量,那么这个逻辑的推论就是说:这个事物本身会形成它一个自然公义的善自然的逻辑,互联网的天性就是它的公开性。往往对一个巨大事物的正反判断都是对的,你说它是特别好的是对的,如果说这个互联网是特别恶的也是对的,因为它已经构成了它的足够大,西方的辩证法来自于对话,通过对话不断地从自己的方面看和相反方向看的结果就是辩证法,就是当你对一个问题进行悖论描述的时候,往往是你触及到了这个问题的核心。有的时候最大的这种描述和判断是不好判断,是沉吟是迟疑,有一个诗人写过一句话他说这海上的波浪就是众神的迟疑,就是他觉得神说话的时候,神从不直接下判断对错生死,它给了你迟疑这个迟疑恰恰是,人作为人的这种自由的裁量和尺度你的善恶,我的判断是你来下判断。——杨少波
26.(费拉史前博物馆 打渔少年)整个在希腊的文明中有很明确的一种感受就是,埃及是它的上游,然后它逐渐逐渐把埃及程式化和相对呆板的东西抛弃掉,逐渐让人的自由性一点一点放开束缚,从线条到步伐到造型,整个过程就是埃及和希腊之间的过渡。——杨少波
27.它当时叫基克拉泽斯文明,当时它有这么一个小人,这个人就是脸朝着天 朝天看,而希腊语中人就是Avthpwnos 它的直面的意思就是:向上看的物种,猫狗都是朝下看,只有人是朝上看,仰望星空的样子。——杨少波
28.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雕像到了一种最完美的高峰,高贵的庄严和静穆的伟大,他把冲动与理性平衡了,这就是孔子说的中庸,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还有一个今天你们看的时候提到希腊人的艺术里有孩子气 天真,天真烂漫是吾师,这个就是老子的专气致柔复归婴孩就是圣人。爱琴海的和风Aura:日出时分和日落之前从海面吹向陆地的微风。我想到孔子论语里的风讲吾与点:“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说的是我们要通过种种的修行达到个人的解放、精神的自由,达到一个个人和自然最和谐的关系。——杨少波、窦文涛、周轶君
29.对于一个事你如果不愿意信的时候容易精神涣散,整个国家也是这样,所以它有一个神谕之后,那么它保持这种双重性的不太明晰的,但是它能够把所有的人心统起来,所以它这里实际上是所有城邦是在这里求得一个看不见的凝聚人心的意识形态的软实力,他们到这里准备开疆拓土了求个神谕,今后所有的过程里面都会贯穿一个阿波罗神在保佑这件事的存在,一是容易凝聚人心二是取得做法的正当性,不容置疑。——杨少波
30.我觉得信还是不信可能差别特别大,希腊有句话就说:看不见的联系,比看得见的联系更牢固。——杨少波
31.悲剧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就是说有一个坏人,所以我倒霉;第二个就是说没坏人,但我自身有一些缺陷,所以我倒霉;第三就是说没有人做错任何事,每个人都是想着为了这件正确的事去做的,但是最后有一个命运在这儿我们挣不托,这是最可悲的一个。——吴军
32.所以德尔斐神谕就是在说什么呢:知道自己无知的人,才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窦文涛
33.帕特龙神庙是西方典型的经典建筑始祖。——吴军
34.你要找一个又聪明又好看的可能性比你找到一个只好看不聪明的要高一些,因为聪明的人才会欣赏聪明的人。——吴军
35.希腊人有一句谚语他们说弄清一件事情,比做波斯王还快乐。——周轶君
36.泛希腊时代那些人的旅行其实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可以自由地在这个地方去行走,他可能不能马上告诉你,一加一等于几,但是他的见识他思维的宽广度,所有这些会决定他会怎么想。——周轶君
37.旅行你了解完了世界,你才了解你自己的生活,你把你的生活放到一个大的空间中,以及一个大的时间中,你大概能清楚你自己的位置。——吴军
38.什么叫效率高?你做一件事我做五件事,是不是我效率高,不对,效率高在于说你做完了多少件事,除以你做了多少件事,你做一件完一件你100%的效率,我做5件才完成一件我20%的效率,我效率低,要除以你的贪求和欲望,关键不在于你最后开始了多少,而在于你最后完成了多少。——吴军、窦文涛
39.这一条路线这正是一个希腊化东传的逆行路线,我们就像是从今天往回找一种文明的源头,甚至人类一次次觉得无路可走了,我们要回到原点,薪尽火传,我们这趟来就是找这个火种的。——窦文涛
40.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就像海豚出水,一跃而兴典范后世,从此迷之微笑就凝固在古风中,这微笑让我想起1000年后,中国五六世纪时北魏北齐佛像的微笑,又过了1000年欧洲文艺复兴,蒙娜丽莎又露出了神秘微笑,他们为什么这样微笑,我猜不透这个谜,但在希腊这个文明博物馆,我才明白有一种微笑,叫做人类永恒的微笑。——窦文涛
我觉得我这辈子是离不开文涛了
纪念土耳其之旅一周年。前三集里面真的是传神的捕捉到了伊斯坦布尔的神韵,从阿婆到东方快车,从纯真博物馆到帕慕克,街道的猫,友好的土耳其人民,「胆战心惊」的冰淇淋,也都是这个国家留给我的美好记忆。一边是talk show,一边是走走停停,希望节目可以做久一点。
快笑死了,窦文涛是来自河北的间谍,在苏格兰场变成了胖约翰,最后还自己换成杰克了,在阿婆曾经的客房床上,大喊着:“one night love”,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迫不及待在看过第二集就给出评价,因为我忽然想明白一个道理。很多人在对比锵锵和圆桌派的时候,一个不看好圆桌派的重要理由,是因为圆桌不会紧跟热点事件,尤其是徘徊在禁忌边缘的话题。但我今天在看节目时才突然意识到,锵锵给予我的最大意义,是分析每个事件的思维逻辑,是现实生活背后的一套价值观,这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哪怕不能再谈实事,哪怕需要走出去,谈远古历史,谈异乡文化,谈天下事,思维逻辑和观念都是带着所谓 锵锵 味道的。那么无论是圆桌,书香,还是行天下,都配得上和锵锵一样的分数。
中老年版的《花儿与少年》。窦文涛51岁,许子东64岁,连从前被窦戏称“小君君”的周轶君也年近50了。三个中年人在路上边走边聊,没有争执、没有撕逼,怎么看好像都不是一档好看的综艺节目的“标配”。但幸好,这过程中充斥着思维的乐趣、语言的魅力,那些唯有历经过世事的中年人才能说出的道理由他们倾吐给观众,才格外让人信服。《锵锵行天下》所输出的观点大多是“无用”的,但就是这种“无用”才丰盈了我们的人生,拓展了我们的思想边际。
One night love
文涛这个lsp真的十不离九逃不过黄色
比《一路书香》好在了嘉宾上,涛哥的节目不需要纯粹的花瓶,周轶君就很合适,当然换成竹幼婷李艾我也很喜欢。另外,你应该从未在一个旅行节目中看到嘉宾总是坐着的,应验了当初我对《一路书香》的评价:坐下来就是“锵锵”!
除了那段床戏,其他都很好
【中老年有文化版花儿与少年】最吸引我的还是后半段他们坐在餐桌上聊的那二十多分钟
看了周轶君,才知道一个女人有才华,有独立的思想,有敢于挑战世俗的勇气有多重要,当她在采访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的下车说:我来交涉交涉,用阿拉伯语和叙利亚难民交谈时,就已经完全被她折服。再好看的脸,再精致的妆也不能换来这样的格局。好好学外语,多读点书,我应该还有救
锵锵!!!!怎么会按一季算呢?!可不可以永远都不要停~~即使不是时事评论,看到他们在路上,身体上、思想上,就很开心了~
悄悄地你走了。如今悄悄地回来。
你相信他们的审美,所以跟着他们走就好。
我对窦文涛就是无限宽容
窦文涛许子东周轶君,就他们仨随便聊都能看下去,挺有趣的。
貌似很严肃的人文节目,但其实超级搞笑的,有时候又能感动的看哭了。现在真的没什么可以看的节目了。除了这个。
让人说话,天塌不了!!!
看到最后一期的美好夕阳,看到在博物馆里像小孩子一样的文涛,有些泪目,这两三个月一直在追,土耳其的部分和我的上个月的行程几乎是重合的,最爱的是与帕慕克对话还有希腊难民这两期,整体来说土耳其比希腊讲得好,选土耳其希腊这两个国家很棒,本来在历史就一直是相爱相杀两个国家,选取的巴尔干半岛与小亚细亚的这些环爱琴海城邦也是古希腊文明最辉煌的东西,可惜的是很多东西浅尝辄止,在历史和建筑学上都没讲太深,不喜欢太多感性的形容词,讲希腊的有些地方有小错误,后面没了许老师也缺乏了升华。像土耳其与希腊这两个民族之间的关系,如果在从土耳其到希腊那集讲一讲多好。晓说最近也在讲希腊了,不得不说,晓说的能量密度还是要大很多。
"锵锵三人行"五个字,在微博上已经发不出来了。终归是要共同面对这个时代,能说人话已经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