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区

HD中字

主演:马特·达蒙,格雷戈·金尼尔,詹森·艾萨克,布莱丹·格里森,艾米·莱安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绿区 剧照 NO.1绿区 剧照 NO.2绿区 剧照 NO.3绿区 剧照 NO.4绿区 剧照 NO.5绿区 剧照 NO.6绿区 剧照 NO.13绿区 剧照 NO.14绿区 剧照 NO.15绿区 剧照 NO.16绿区 剧照 NO.17绿区 剧照 NO.18绿区 剧照 NO.19绿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绿区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萨达姆政府受到重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成为美国出兵伊拉克的有力借口。罗伊·米勒(马特·戴蒙 Matt Damon 饰)所率领的小分队奉命在伊拉克境内寻找WMD,然而无数次的搜寻皆无所获,这令米勒对线报的来源心生疑惑。某次行动中,他遇到当地的独腿男子法哈迪,从对方口中米勒得知一众伊拉克关键人物正在某地集会,行动中意外发现扑克牌通缉令上的艾尔·拉威(Yigal Naor 饰)也在其中,而艾尔·拉威似乎和美国政府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米勒不顾劝阻展开独立调查,发现所谓的WMD不过是包藏了无数丑恶真相的谎言而已……  本片根据《华盛顿邮报》驻巴格达记者拉吉夫·产德拉斯卡兰(Rajiv Chandrasekaran)的作品《翡翠城的帝王生活:伊拉克绿色地带深处》改编。雁儿在林梢回来的女儿2022侠骨柔情宝莲灯焦恩俊版邪恶与疯狂血腥巧克力小兵1963虫虫欲动孝子贤孙伺候着流星蝴蝶剑1976天使不寂寞雷霆沙赞!众神之怒康尼岛之子强盗摆荡人生第一季灵异女仆第一季神探大战独家纪录片卡罗尔2015假面骑士极狐 × 假面骑士利维斯:电影大逃杀明日传奇 第七季午夜红裙穿孔仓库里的钢琴失恋排行榜报应冲击1984追踪者过年第一季僵尸复活机关枪囚徒身体互换三个新娘一个老爸后海·红海西域冒险记之神秘镜绝战马大帅20031/2的魔法六尺巷新故事爱情蛙跳跳发射倒计时:灵感4号平民太空任务

 长篇影评

 1 ) 不堪野心重担的精良制作

我对这部片子期待很久,而这主要是因为本片的导演是Paul Greengrass。到现在为止,这位英国导演还没有拍出过一部我觉得不好的片子。去年秋冬之际,盛传此片有可能竞选奥斯卡,毕竟导演资格够老,片子制作够精良(成本1亿美元),卡司够强大(Damon主打,外加超强配角、Gleeson、Ryan),题材也够醒目(好莱坞左派热爱的反伊拉克战争)。为了此片,我甚至还去看了原著《Imperial Life in the Emerald City》 ,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欣赏Greengrass的手法。

但是,影片后来被宣布推迟至今年3月上映,当时我就觉得隐隐不安,毕竟这是个烂片时段。果不其然,此后影片虽然口碑不错,但票房惨淡,继续了伊战不卖座定理。为了一探究竟,我在此片一出后就立刻观看(高清BD格式,赞一个),结果大失所望,果然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非常一般的片子。

当然,这不是说片子拍的不好,Greengrass毕竟还是质量的保证,这一点是可以放心的,要不我深爱的两位影评人A.O. Scott和Roger Ebert也不会力挺此片。但是,我在阅读两位影评大家的作品后,发现这是少数我和两个人意见极度不同的影片,而其他们认为影片出彩之处,恰恰是我心目中影片的败笔。

在.Scott和 Ebert的影片中,都是首先称赞了影片的质量。之后,两个人在澄清这是一部惊悚动作片,并非一部记录片之后,认为此片的出现恰到好处,可以(笼统的)在7年后告诉美国群众伊拉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也就是说,这部成功的商业片,因为其题材的野心而得到了升华。但我恰恰认为,这部片子把背景设在伊战起始阶段,是影片问题的全部来源。

要说明这点,我们不得不先从伊战说起。任何战争本身必定是复杂的,但伊拉克战争尤其如此。在今天,美国左右两派的人士依然在扯皮;而且鉴于目前泄露出来的文件尚不完整,我们无法确切的说,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一般不喜欢读这种即时作品(拜村上所赐),尤其是在所有事实尚不完成、对于事件的叙述依然在不断变化的时候。

但是,鉴于此片,我读了《Emerald City》;由于对《纽约时报》专栏作家Frank Rich的喜爱,读了他叙述伊战之作《The Greatest Story Ever Sold》;并且因为《时报》的推荐,读了Meyer的《The Dark Side》。虽然只有此约1000页的资料,但伊拉克战争的复杂性已经让我记忆犹新。我确信,这1000页不过是蜻蜓点水;等将来资料越来越丰富后,我们对这场战争的了解势必更多。

因此,如此复杂的一个叙事,要想在2小时之内用镜头语言讲完,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Green Zone》为了讲大概说清楚,势必要挑挑拣拣。这也难怪,你怎么可能用Amy Ryan 10分钟上下的出场时间,讲清楚整个Judith Miller事件的前前后后,以及美国第四权和史上最强势白宫之间的恩恩怨怨呢?

在缺乏内涵的同时,电影的“不真”又大大的破坏了影片的商业吸引力。众所周知,电影要吸引观众,首先就是要把观众信以为真,不然就算戏再精彩,冷眼相看的观众也不会上心。而这也正是本剧所犯的大忌。比如,瘸子伊拉克翻译跟着Damon出入Green Zone如入无人之境,但任何读过《Emerald City》的人都知道,伊拉克人要想进美国人的地盘,连祖宗八代都要供出来。诸如此类为了保持剧本结构而牺牲了的细节,让人完全无法入戏,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欣赏Greengrass的功力,却不能对戏剧张力产生一丝一毫的兴趣。

英语有谚语说,上帝位于细节之处。《Emerald City》等书之所以引人入胜,就在于其并不是想当然(当然有个总体构思和叙事在所难免),而是用一个又一个细节,带给了读者一个相对丰满真实的伊拉克。比如,读此书后我们就会知道,一开始美国人连如何把钱带入伊拉克都没想好,还是一个零工特立独行,才想到从科威特转账过来,之后带着现金直接进入巴格达。如果没有他,Damon也就不可能带着百万现金走来走去。

就是因为缺少了此类真实感,才让《Green Zone》整部电影都像一个习作,而非一部严肃作品;整部电影缺乏了太多的深度。而即使作为商业片,片中很多细节也根本禁不起推敲,充满了《南方公园》屡次攻击的垃圾逻辑(美国兵杀了伊拉克杀手,所以这个美国兵肯定是Damon,因为在战争的混乱中,不会有其他美国兵杀持枪伊拉克人)。诸如此类问题也都影响欣赏片子的乐趣,而这些问题的来源又是因为片子太过想要那肤浅的深度。

我认为,两位大师之所以对此片赞不绝口,是因为此片很符合他们本身的想法(共和党人误导美国民众,酿成大祸),而他们又认为美国很多人不知道真相,于是觉得此片恰如及时雨,寓教于乐。

在阅读了这么多关于伊拉克的咨询后,我认为共和党人误导民众,在后期解决问题时无能,应该和真相距离不远。但问题时,美国观众信息并不缺乏,连我远在千里之外都想方设法能读到书,他们如果真想一探究竟,应该不是难事。如果7年之间并无作为,那么估计是因为他们对真相根本毫无兴趣,或者心目中有着不同的真相(比如William Kristol)。对于这些人来说,一部二流惊悚动作片很难有什么帮助。

虚构永远没有生活那样充满魅力,特别是伊拉克战争这样的魔方。预期期待《Green Zone》能够治愈美国人7年的无知、同时娱乐大众,不如让影片专精一门,只负责其更适合的娱乐,把生活的魅力留给其他媒介。

 2 ) 小人物的梦想

伊拉克的拐子法哈迪,谁也不相信他,即使他掌握了最重要的线索。谁比他更爱国?他给美国大兵讲他的梦想,本来那么伟大爱得爱国梦,在这场战争面前,显得好渺小。

美国大兵米勒,票房的绝对保证,马特·戴蒙 Matt Damon ,怀疑。怀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是否真的存在,有谁相信这个小分队的小头目?渺小啊渺小。

米勒拼命保护扑克牌通缉令上的关键人物艾尔·拉威,可惜,忽然,忽然,可惜,被法哈迪杀了,因为艾尔·拉威伤害了伊拉克,也伤害了法哈迪。法哈迪都为国家捐献了一条腿了,他十分愤怒。米勒无可奈何的看着法哈迪远去。

记者。记者。美国的垃圾记者,华尔街日报的。由犹豫个屁啊,想创造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几乎不可能,米勒一封邮件,把真相告诉了全世界。哈哈。

向小人物的梦想致敬。

 3 ) 从个人命运到政治大局

        对于一部影片的评价常常跟预期有关,比如一看《绿区》的组合:“谍影重重”系列2、3导演格林格拉斯加主演马特•达蒙再度出击,难免让人生出想象空间。这伯恩当了美国大兵,有美利坚这么飞扬跋扈的后台撑腰,还不霸道的在伊拉克掀起一番腥风血雨不成。但是影片还无法承受如此高的期待,我们看到的是一部其实还不错的,可以一看的电影。观众将其与“谍影重重”相比是不可避免的,这在电影前期人气上是优势,但是在影片上映后的评价上却可能是一种劣势,人们可能仅仅因为这部影片不“像”那部口碑上佳的“谍影重重”就表示不满。而这部影片也在依然体现出些“谍影重重”气质的同时,少了那份人物个性与锐利,再难让人产生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这部影片尽管故事的背景是伊战后的伊拉克境内,但是剧情架构依然很“谍影重重”,光鲜的事件背后依然充满欺骗,接着还是悲情英雄的孤身作战。在这部影片中,马特•达蒙扮演的罗伊•米勒看似一个分队的领导,但是经历上依然有伯恩的影子,那就是不明真相的被人当枪使。他们在伊拉克玩命儿的找WMD,却只能找出一肚子火的NTMD气,这虚无缥缈的WMD作为开战的理由,是否存在,对政治家们而言既重要也不重要。不重要的是,萨达姆政权已经灰飞烟灭,结果已然令他们满足;重要的又在于国际公理这东西还是要给个面子,台下的手脚必然需要台上的光鲜来掩盖,于是,一方面,派些军人去瞎忙活很重要,另一方面,栽赃陷害之类的阴谋也要谋划。而对于这类政客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工具有了思想,于是,当罗伊开始思考这让他们一再扑空的WMD搜寻行动是否有鬼时,他就必然成为这方政客的威胁,同时也在美国政治制衡机制下,成为另一方政客的朋友。

        接下来的故事,罗伊就基本变身成为伯恩了,在一位瘸腿哥的引导下,他们发现了扑克牌通缉令的要犯,更发现一股突然出现的美方分队要与他对抗,然后是小队兄弟不愿跟着卖命,他只好带着瘸腿哥继续探求真相。罗伊是孤独的,看起来,他不像伯恩那样的失忆,但是头脑清醒的他却越清醒越迷茫,看不到真相,想不通迷局,只能在伊拉克的谍影重重环境中去探求。只是,欧洲城市间的穿梭,变成了于绿区和战区间的狂奔,在这些桥段,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那种格林格拉斯擅长的快节奏,罗伊依然很忙,这边忙完了,要紧接着马不停蹄跑到那边,中间还不忘跟这方势力谈谈判,跟那方势力聊聊天。而与运动中闯出真相正是“谍影重重”的撩人之处,快而不乱,逻辑清晰,而本片依然很清楚的将一个幕后的阴谋展示出来。同时,格林格拉斯还很好的表现了美国政治的这种制衡关系,有收买前高官要栽赃的投机政客,有要争取行动主导权的专业情报机构,有罗伊这样的一线揭示真相的士兵,当然,这种状况下,记者是绝对少不了的,而且依然是小人物扳倒大势力的关键一环。而片中很有反讽和隐喻味道的角色还是瘸腿哥,他是萨达姆政权的受害者,对前政权充满仇恨,同时对于美国人又带着复杂的心情,推翻了前政权,他感到解气,但是之后美国人实用性的政治走向又让他对其充满怀疑,在两个时代,他似乎都只能跛脚前行,可以说就是部分伊拉克人的缩影,他们的心声总是被人忽视。而故事的结尾,当罗伊试图解救那个前政权高官时,瘸腿哥又以突然一枪实际行动证明,伊拉克的事务如果不给他们以说话的机会和正常的解决途径,他们必然会以另一种方式爆发,一如伊战后,数年的纷乱。

        而本片与“谍影重重”比,一大不同就是,格局更复杂了,“谍影重重”系列看似有一个神秘的组织,看似在欧洲奔来跑去,但是内核里是一个简单直接的故事,也让导演尽情施展其节奏和动作上的优势。而伯恩人生经历的不幸,那种彻底的孤独感更让他表现出一种动人的悲情。而在《绿区》中,格局更大,一场阴谋中,影片的重点实际上偏向了政治惊悚,在“谍影重重”系列是个人经历至上,带出政治的黑幕;而这部影片,人物个性和感情被明显弱化,由“个人主义”走向了“政治大局”,个体弱化成了烘托政治黑幕的元素,特别罗伊这个角色显得有些单线条,缺乏伯恩那样的深邃感和层次感,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有些模式化的士兵、政客、伊拉克百姓的面孔,很难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也很难让这部影片从近几年众多伊战题材影片中脱颖而出。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8a1b7031bc0e9317eac4af26.html

 4 ) 牺牲人物讲故事

这两年好莱坞反思伊拉克战争的电影越来越多,但多数还都停留在战争对普通百姓尤其是军人家属的影响上。相比之下,本片的可以说向更高层的反思探出了一步,但多数时间还是遮遮掩掩,而且重心也完全放在了戴蒙历尽艰险的场面上。看这部影片时,我想起了很多其他影片,或者说,这片子有太多其他影片的影子,无论是从内容还是思想上都缺乏原创元素,但终究并不妨碍其较高的观赏性。
戴蒙饰演的Miller很容易让人想到今年在奥斯卡上大红大紫的《拆弹部队》里的男主角William,同是有些玩儿命精神的美国大兵,同样对当地人心存同情,但相信少有人期冀小马哥能凭着Miller这个角色拿到奥斯卡提名。原因不是小马哥演得不好,而是剧本对这个角色的刻画有缺欠。Miller这个角色刚出场时给人的感觉是坚决服从命令的底层军官,但从执行完搜索马桶厂的任务就开始质疑一切,之后虽历经千难万险也从不动摇。究竟是什么个人原因促使他和其他士兵不一样,电影里没有向我们交代他的任何背景。而实际上《拆弹部队》里也没做这些交代,但随着剧情的推进,我们似乎能逐渐理解男主角的行为:这是个专业能力极高的疯子,他不太喜欢和人打交道,拆弹是他最大的乐趣,通过拆弹救人是体现他人生价值的唯一途径。但回过头来想想《绿色地带》里的Miller,全片看完了我们还是不知道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或者说,他在影片里更像是一个线索性人物,所作所为完全是为剧情服务,而缺乏清晰心理脉络的贯穿。
细想想,其实片中其他角色也都是符号型人物,皆因这部戏讲的是事而不是人。比如Greg Kinnear的Poundstone代表白宫,Amy Ryan的Dayne代表媒体,Brendan Gleeson的Martin代表政府中的反对意见,那个瘸子Freddy当然就代表伊拉克人民。这种符号性的设定,使本片更偏向于像《鹰眼》或《全民公敌》那样的略带反思批判的娱乐大片,而非像《辛瑞那》、《不朽的园丁》那样的纯粹反思剖析政府决策的影片,实际上《绿色地带》最后那一段多方追踪也实在是精彩好看,只是觉得有些浪费这一票演技派……好吧,我要求的太多了。
要求高的原因或许是因为我从这片子开拍就开始期待,主要是因为Greg Kinnear,觉得这家伙选片眼光总是挺准的,可塑性也超强。但本片里发挥空间实在有限,角色本身只是个白宫的替罪羊而已,连个big boss也谈不上。不过看他和马特戴蒙演对手戏,猛然想到了两人竟合作过那部超扯的《贴身兄弟》,不禁对着屏幕笑出声来。昔日的连体兄弟如今大动干戈,对两人来说也是种另类的怀旧方式吧。

 5 ) 良知和质疑

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战争后6年,有了这样一部电影《绿区》,《谍影重重》的马特达蒙主演,我6年后才看到这部电影。这是一部反思伊拉克战争正义性的电影,马特达蒙是搜索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武器(包括化学品)的,经过几次对已知的存放武器场所的突击,一无所获,他开始对伊拉克是否存在传说中的武器,产生了怀疑。
按照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但他怀疑并开展调查,说明他还存有良知,还具有美国人特有的质疑精神。然后搞艺术的把它写(拍)出来,继续提醒人们应该成为怎样的人,然后良性循环,使这个社会始终存在这那一部分人,特别在历史关头,阻止人类历史的倒退。也就是存在不同声音(思想)的可贵之处,就象人们质疑申姨妈,她只会举起那只金手,永远不要指望她为了不同阶层的人的利益发出不同的声音,美国它就不断教会它的国民对政府、对官员的质疑,在我们看来是自找麻烦,但唯有如此,才能才走错路、弯路。
我反对一切以任何名义的战争,因为无论战争正义与否受难的永远是战士、是百姓,伊拉克战争虽然推翻了专治统治,但它何尝不是政客、武器生产商导演下的闹剧。

 6 ) 真相?!能被围观群众知道的就不叫“真相”了

其实我以前一直不太喜欢Matt Damon,虽然没有到生理性排斥那么严重,但总归看他有点不顺眼,希望他哪天从屏幕上消失才好。这个感觉直到上次看Invictus之后好像有缓解的症状,到本片时几乎完全消失了。大概他演个性比较简单的角色时我就没那么anti了罢~~~诡异。

上次吃饭的时候和老板还有新来的同事讨论大家最近看的电影。新同事也有illimite,说是刚看过这部,然后就跟老板两人感叹“这也不算是‘揭密’吧,这不是大家早知道的事情吗?”因为事先被这样剧透过,所以我倒是做足了心理准备——这趟看的不是秘辛,而是8g

先抛开45度角明媚而忧伤的内涵君不谈,就电影的角度来看,这部片子拍得挺好看的,至少比同题材的《拆弹部队》好。在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塑造上没有做得太刻意。

电影里的每个人有自己的立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导演自然也有一个立场,拥护了某些角色的想法而否绝了另一些——但这已经是事实既成,尘埃落定的马后炮了。断腿君的一句台词使他成了真相帝——“这里发生的事轮不到你们来做决定”。最后一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很是精彩,即使同是美国大兵,也至多就是不朝对方开枪而已,彼此连多半分同情心也吝啬给,选定了边之后就义无反顾,倒是比较有军人的样子。

摄影一样是手提的,倒是没有晕很大,就是晚上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打光,采用夜景模式拍的,从大屏幕上看起来有点不舒服。影片中有几个角度把巴格达拍得很美——两边植满热带作物的开阔街道,带有异国风情的漂亮建筑,颇有武者气派的巨型雕塑等等,对比最后在点火之下阴郁的断壁残垣,也许比拍些什么断手断脚之类的更能体现战争的残酷——它不仅摧毁了有限的生命,更加摧残了无限的文明,而这两者都是逝去难追的。

越战打输了,所以我曾经遇到过美国人曾经以为伊战只要打赢就可以,伊认为越战之所以沉痛只是因为输了。可是事近境迁后,才发现打赢了仗并不等于是“胜利”。你以为鬼子进村了就能够随便把人家捏圆搓扁吗?毕竟隔了这么远的路,文化不同,语言不通,宗教矛盾~~~鬼子到底还是要出村的。11区当年制定的“以华制华”政策至少比华盛顿的那些砖家高明一些,阴谋家怎么也跟黄鼠狼似的,一窝不如一窝。还是说美国人民到底太傻太天真了,《孙子兵法》还是读得不够啊。

山姆大叔是为了石油才故意找了个由头好“师出有名”,这一点全世界的围观群众当中大概也只有美利坚群众人在此仗中,云深不知处了。而美国群众感动我的是,他们居然天真到了最后。Miller大兵那得知真相后怒吼“原因很重要!至少对我来说很重要!”的认真感动了我——难道政府告诉你说“是为了抢石油”,兵哥哥你就拒绝出征吗?很久很久以前,另外一个国家的兵哥哥曾经对着手无寸铁的学生开过枪呢。我一直以为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呢,看到有些军人将自己的原则置于命令之上,所以很感动。虽然说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吧,但是美国群众还在询问真相,还想知道真相,还有人敢把真相说出来,还有媒体敢把真相登出来,还把普世的道德标准放在国家利益的前面,至少下一次,也许,他们不会同样的傻和天真。

高三的时候大家考虑将来的专业,纷纷觉得能源系有前途,因为这是战争永远的主题,能够引得人去杀人的,都是好东西。山姆大叔其实自己的储备粮很够,只是不轻易动用,有选择的话宁可先抢。而中国现在是没有能力去抢,不过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发展速度,对自有能源的挥霍程度,也许我活着看不到中国男足冲出亚洲,但还是很有希望能看到中国大兵到某石油国上演“鬼子进村”的。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是很多同学的梦想,这些同学也可以把这部电影当成“阴谋家养成手册”的参考之一来看。不过好在历史书上常说的“思想基础,物质条件,宣传手段”这三样战争必备要素中的1和3已经准备好了,以中国人现在高度的民族意识,和传媒统一和谐的思想觉悟,就算将来去抢人家的,也不会有这样的电影跑出来揭自己国家的疮疤,给领导脸上抹黑~~~

 短评

一般。小马哥下次选戏要好好看剧本啊。最近几部都不怎么好看的说。

6分钟前
  • ReMinD
  • 还行

晃 忙活 谁的民族大义和真相

11分钟前
  • |
  • 推荐

很不错 虽然最后那个让瘸子打死将军的地方很唐突也很生硬但却是有那么点深度也确实有点煽动性 其他的都很好 就是剧情推荐的有点跳跃 不过还好大方向是没错的

16分钟前
  • Frank
  • 力荐

完全误入歧途,被野心所累之作,只能算是一般,详见影评。

20分钟前
  • 庄常飞
  • 还行

感觉不错

21分钟前
  • Sora
  • 力荐

Paul Greengrass是不是误以为谍影重重系列的神作地位是靠一刻不停地晃镜头而奠定的?另外,现在还有多少人关心伊拉克这个借来的壶?为摇晃而摇晃的镜头以及找不到准心的陈旧题材成了本片的致命伤,巷战场面也远不如“黑鹰坠落”。Matt Damon只能沦为不出彩的三流主角。

23分钟前
  • 苇间疯
  • 还行

我靠,一看就是Greengrass的片,一猜就是John Powell做的音乐。看来已经适应PG的手法了,晃死也没有不适!谎言与政治,可以一点都不沉闷,如此紧凑激烈,和着坐实的枪声,和小马哥坚定的神情,哇塞~最近总算有一部不低于期待值的片了。ps,花絮有必要看。

25分钟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伊拉克爱国青年的形象较单薄;虽是动作片的皮囊,对美国式民主黑暗一面及国家恐怖主义的刻画都很现实。一亿制作,赔本收场,很多负面政治评价——美国的内忧外患使其舆论环境日益保守。

28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71/100。太匆忙太草率,像拆弹那样好好讲一段故事不行么,非要从整个大局来解析战争。。。结尾那里还行。马特达蒙身手全无,全程挨打。这片子个人感觉还不如Body of Lies。还有,格林格拉斯现在是不是已经不会使正常镜头了?晃你个大头鬼啊!!!

30分钟前
  • 猪大腿
  • 还行

政治就是阴谋,士兵就是棋子。

33分钟前
  • 力荐

切入点真聪明啊。

37分钟前
  • 湛卢
  • 力荐

比扯淡部队强多了 但也一般 晃来晃去的

42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两个小时就是为了让弗莱迪和梅花J将军代表伊拉克人民说那几句话,显得大而无当了。说清它想说的阴谋论,需要一部电视剧的长度。美国人的政府架构,感觉也许人脉关系比我朝还重要啊。每次看马特达蒙被人一顿胖揍,我就觉得他是在替伯恩还债。

46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还行

环球为了哄绿草和达蒙继续合作拍伯恩第四部于是弄了这么一片子让两人开心,可手持摄影真心不是万能的,没了过硬的本子,缺乏好的动作戏设计,终究成不了精品。后来的结果,片子有点悲剧,谍影4也换了班底,两边都没讨到什么好。

4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还行

叙事和节奏都差点劲,不过小马哥演得还是很真实的。

51分钟前
  • 奔跑忘记忧伤
  • 推荐

雖然主演和制片人來自《諜影重重》三部曲,但本片質量明顯降低了一個檔次。難怪環球電影公司這么不重視本片的宣傳。

56分钟前
  • MovieMania
  • 较差

失望,跟波恩不是一个档次。

59分钟前
  • 麦提爽
  • 还行

就WMD那点破事还劳神拍成电影?真是浪费我的达蒙哥

1小时前
  • 较差

导演在叙事上的不足导致影片整体节奏跟说服力都有些失控,好在马特戴蒙还像那么回事儿的完成了任务。跟越战一样,米军的精神状态依旧处于崩溃的敏感边缘,而职能部门之间的勾心斗角跟缺乏协调也是备受诟病的一大要害,但是你能保证比美国人做的更好吗。

1小时前
  • kingkongofkhan
  • 还行

摄影大叔您是大力水手吗?从头到尾手持跟拍您不累嘛,您不晕我都晕了。3.5

1小时前
  • vi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