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邀 第三季

13集全

主演:许知远,张艺谋

类型:综艺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剧照

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2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3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4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5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6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3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4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5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6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7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8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19十三邀 第三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十三邀 第三季综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十三邀》是一档为许知远量身打造的节目。他“带着偏见出发”,在一次次谈话过程中,“感受到自己认知和情感的疆界被拓宽”。本季嘉宾包括张艺谋、李宇春、王石、徐冰、赫拉利、唐诺、吴孟达、黑木瞳、木村拓哉等。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亲戚满座摇滚吉他梦太阳的新娘恐怖绘本第二季虎之眼说出你的秘密两个人的芭蕾大染坊第三次婚姻

 长篇影评

 1 ) 不喜欢精英式的视角,但却喜欢许的执着

徐知远所代表的,实际上是一种精英文化。在当代大众文化兴起,精英文化式微之时。许这一群人的精英焦虑就凸现了出来。我不喜欢精英文化那种高高在上,无人能及无人能懂的傲慢。相反,大众文化之所以兴起,流行文化之所以受宠,它都是有原因的。

印象最深的是采访马东的那期,马东是个相当明白的人。他说,我没有许老师您这么把自己当回事。也许是玩笑,也许是戏谑。但是,马东的这种不把自己当回事,才是一个真正自信的人。他们不是不懂精英文化,不是抛弃精英文化,而是把精英文化的精神融合进大众文化里的。如果许这类知识分子依旧把自己当作高高在上的拯救世界的人,只会批判社会,批判大众的低俗。除了批判,他们什么也改变不了。

但是,我喜欢许的执着,许的执着,在这个节目中,成了一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冲突元素。正因为这个节目这样设置,才有了看点。当然,也看得出,节目宗旨是在理解这个世界。有一期采访二次元的青年人,一开始许是各种批判,不屑。采访最后,他开始不禁感叹现在孩子的眼光,由批判转为赞叹。或许,这种理解,就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和解方式。也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互渗的有效路径吧。

 2 ) 许知远你到底有多少件白衬衫啊

许知远这种人真的让你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才能彻底表达自己对他的看法。

反正穿搭是醉了,紧身牛仔裤👖配黑皮鞋,有时候是人字拖;牛仔裤本来就很紧了好吧,后裤兜还非要再塞本书,书还挺厚。

无论到哪里都穿衬衣,而且又是紧身。沙滩、咖啡☕️馆,或者任由他游荡的大街上,天儿挺热的,就解开最高处的两个扣子,但还能汗流浃背,大夏天的,穿那么修身,舒适度是负数吧。不管跟谁聊都是这身,是有多少件白衬衫可换洗?

然后头发非要烫成那个鬼样子吗?本来头就很大,脸上又坑坑洼洼,头发又烫得四处张扬,一点也不清新简约。风从面前吹来暂时替他凉快会儿。

风从背后吹来……唉,不想说了。

尬聊水平堪比洪尚秀。不管采访谁,都感觉他是在尾随对方,不合时宜地杵在作家、哲学家、导演和商人眼前,等待尬问后对方的反应,哪怕没反应他也等,这种人贱死了哈哈哈哈哈哈。还边问边琢磨,他真的是很好奇别人的观点,哪怕得不到答案,他也想让对方知道下:嘿,你看,是你不说。他就是这样闯入别人的生活,欢愉是否,他都接受。

这些搁别人身上我感觉我会受不了,但它在许知远身上就可爱至极,大头娃娃。

 3 ) 当老许用提问拓展自己的世界

不得不说,许知远的采访和提问越来越好了,少了尴尬,多了从容。少了尖锐,多了理解。前面几期有点儿记不得,就先写写这两天看的一些想法。

采访徐冰这期,讲到现代人缺乏对文明的判断力。他拿金陵十三钗举例子,说技术上很好,没有问题,场景,精致的颜色,但它就讲了一个妓女换处女的意思,什么都没有。我一下子就理解了陆川电影的问题,他技术很强,也很聪明知道商业需要什么,但他没有判断。可可西里的成功,是商业上的敏锐➕好的技术和审美。喜欢徐冰,有意思的艺术家。

看完这期知道自己为啥不喜欢罗永浩了。罗讲小趋势,但只有契合了大的时代,才有可能让个性脱颖而出。所谓大鹏一日同风起。安迪沃霍尔之所以成功,是因为美国的商业逻辑成为了胜利者。一些当代艺术家成功的运气部分,也就是和大趋势的暗合。之前看另外一位艺术家蔡国强的采访,他也说到自己的幸运。

又重温了许知远采访王健。要有强者心态,也要知道人类的渺小。音乐是人类灵魂的歌唱,在音乐里面我们看到自己的灵魂。好几年前看这期的时候,我还想着王健和马友友的比较,有什么资格这样评议呢?在音乐这个共同语言之下,有什么高下可谈,享受就好。正如许知远问王健作曲家和演奏家的关系,没有谁是谁的附庸,每一次的演奏都不可重复。

最后两集采访黑目瞳和木村拓哉,两位日本艺人已经完全的职业化了。老许的好奇心找不到入口,哪怕香槟红酒,都没法儿打开心灵的缝隙,只能从木村九十年代的日记,重访宝冢取寻觅。职业化教会人分寸感,一种不会失控的得体。许知远并没有把十三邀当作一份工作,更多是他探索世界的方式,但遇到职业化的采访对象,就失去了对话的愉悦和快乐。

 4 ) 十年后,我们成了十年后的愚民

从张艺谋 李宇春 王石,第三期铺展开来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安排,他们身上都正好带有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当然节目重点应该不在此,但是我想值得思考。

这三个人都曾经或者仍然是公共舆论的受害者。换句话说,没有错,却被要求道歉的人。

张艺谋之前被曝光没有执行计划生育的事,暂且不谈计划生育,单从舆论的夸张程度不难看出当下社会的心理健康程度大概处于什么水平。

李宇春当年刚出道的时候,还不算真正意义网络时代,可以说当时的“网友”还属于比较提前批的接触网络的人群,况且谩骂之声不绝于耳,而原因只是与主流看起来不同。我记得我大概也是参与者,用自己在学校和家庭学到的主流思想判断着他们,庆幸当时自己才是小学生,还没有技术手段发生,不然我可能也成为攻击者之一。而我身边同时代的人,这是共同记忆,也就是说大多数是参与者。而我们甚至仍然不自知。

汶川地震除了本身的伤害外,其实更是一次值得被研究的社会事件。王石的言论其实没有问题,甚至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声音,可是下场有多惨,万科甚至差点万劫不复,个人来说被逼道歉,由于公司利益出发甚至道歉以及后来的补捐一个亿,这些事件都是值得深思的。零八年每个人无论学生,职工或者教师,都曾参与其中,事件中也产生了太多的镜子,范跑跑,王石,王老吉,等等等等这样的名字都无需在这里过多解释,在现在都可以分析解读,可是在当时的舆论下,不同的声音简直不允许发出,真的太可怕。

这些都在提醒我们,十年前,这个社会的心理结构是什么水平。从13、14年到现在,互联网时代真正的来到我们身边,从08年算是中国社会的一个明显节点到如今,正正十年过去,我们发现,智者永远是少数似乎成了一条我们不愿接受的真理。看看如今的一条条热搜社会事件,从娱乐到体育到社会事件,无一例外的说明,民智没有开。从个体纵向分析,我们每个个体也许认知能力都进步了,也知道了艳照门中女星是受害者,可是在十年后的认知水平上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集体主义的高涨,其实根本上来讲是对于自我的不自知与不接受。

生活中我已然接受这样的事情,这个世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不会变好,或许是因为即使进步也总是滞后的,而bug在于,我们就活在现在,而有时候伤害已经造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呢,因为从小的教育影响下,对于个体不重视,也就必然造成大批人群对于自我没有充分的认知,不接纳自己。当遇到社会事件,怎么可能接纳别人,且对自己都不够温和。现如今最明显的变化和矛盾点就是,个体意识在抬头,而集体主义还在许多人脑子里,非常根深蒂固,甚至成为底色。

十年后这一切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看似已经进步很多,我依然觉得我是愚民之一,因为一切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十年后我再看如今的自己,大概还是一个愚民。

 5 ) 十三邀第三季|分集评分及最佳单集笔记

作为十三邀的老粉,我总结出这个节目的两种打开方式:

1、能接受许知远的谈话风格、理解他做节目的初衷,因此对每一次对话都抱有好奇心;

2、对许知远无感甚至反感,只是对谈话对象感兴趣,就挑单集来看。

我自己属于第一种。所以我的评分是非常个人的、主观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基于这一集能否让我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而不是基于我是否喜欢这一集的嘉宾(当然,如果是完全不感兴趣的嘉宾,我就不看了)。

S3E1: 张艺谋【3.5分】

S3E2: 李宇春【3.5分,李宇春谦逊好学的态度很惹人喜爱】

S3E3: 王石【4分】

S3E4: 电台主播【5分,电台主播说尽人生百态】

S3E5: 谭嗣同【5分,历史名人竟然也有饭圈文化】

S3E6: 尤瓦尔·赫拉利【4分】

S3E7: 唐诺【5分,超级读书人】

S3E8: 徐冰【4.5分,艺术家】

S3E9: 毕赣【4分,新晋名导演】

S3E10: 吴孟达【3.5分,RIP】

S3E11: 王健【3.5分,大提琴家】

S3E12: 黑木瞳【3.5分,严格自律的日本女神】

S3E13: 木村拓哉【3分】

下面是我的一些笔记和感想:

---------------金句摘抄---------------

S301张艺谋

许:你的动力是什么?比如是饥饿感吗?

张:不能对不起别人。

许:这是你的原则?

张:对。小到一个场工,跟你合作完了之后能涨工资;大到一个大演员希望通过跟你的合作,可以有事业的提升。所有人都有很世俗的期望,才跟你合作。你怎么能不用功,觉得自己是天才,嘻嘻哈哈,游游戏戏?不能懈怠。当然你最后失败了,大家也不能说什么。我是劳碌命,求变,不安分。

S302李宇春

李:我去看威尼斯双年展,有一个关小的作品叫做《David》,用影像表达的是:每个人都去看大卫,有的时候远,有的时候近,有时候被印在T恤上,有时候被印在卡片上。我们每个人都在消费它,吃掉它,有时我们破坏它,有时又仰望他。然而我们却不知道为什么,很多人不知道他是谁。

李:上《时代周刊》的不是我,而是节目。那个李宇春,只是一个符号。

【偶像是什么?】

李:偶像是质疑

许:偶像也是信念哪

李:偶像是生意

许:偶像也是价值

李:偶像是忍辱负重

许:偶像也是大放异彩

李:你的都是褒义词(笑)

S3E07唐诺

唐:过度的渊博会不会丧失我?我们是谁?我们难道不是由我们读过的书,我们经历过的事,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印象所构成?有时候我们通过书写或思维,进入到一只鸟,或者一个异国人,用他的眼光看世界。这就可以突破我们生命的局限性和单调性。

代价就是,怀疑自我会不会消失。书写和思维会变得困难而复杂,而且它复杂到难以简单的说明。就再也无法说出最简单的话,甚至是人家期待的话。所以不适合革命,不适合召唤群众,不适合当明星偶像,不适合写诗。

许:那最适合当什么呢?

唐:不知道……最适合当一个老人吧。

因为老人有一种晚年的自由,甚至恋爱和性爱的功能的离去,都带给你某种自由,世界会完整起来,会回到它真实的样貌,也许有各种奇奇怪怪的可能。

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时间是扑面而来的。你还有多少时间,你还能读多久的书,你还能够走多远。

某种程度来讲,晚年是非常有趣的。我是兴高采烈地在过这个晚年。

-------------------一点感想----------------------------

看到第三季终于明白了许知远这个节目……最开始是觉得很尴尬,尤其是一些演艺明星的访谈。后来因为对嘉宾感兴趣,所以一直听下来。到第三季我终于明白了这节目的吸引人之处。许知远人如其名,他关注的是远方,是更宏大的永恒的主题。有些嘉宾跟他相谈甚欢,因为他们对许知远提出的问题有过思考。有些嘉宾纯属尬聊,因为他们拒绝透露内心,或者是未曾思考这些问题。

许知远的提问方式,乍看故弄玄虚,再看则直击要害。这段对话的经历是一场剧烈的思想碰撞,对于被访者来说类似于一场深入的心理治疗,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表达之前未能表达明确的想法,让受访者和听众都感到受益匪浅。我在心里不禁想象,如果是我和他面对面,被他这样带着思路走,被他一路逼问,被他启发和指导,能说出什么样的话来。

许知远做节目叫做“带着偏见出发”,很有启发性,让我意识到,不论是看任何文艺作品,小说、电视也是这样,应该分开看三层个层次的观点:1.角色的观点(正反两面角色) ;2.作者的观点;3.观众的观点(即我的观点)

另外我观看完5季《十三邀》之后,有了一些对整个节目的理解,指路:

十三邀|史上最劝退、最难安利给别人的访谈节目+最佳单集推荐

//movie.douban.com/review/13439609/

以上。

……

茶姐姐好读书不求甚解,欢迎友好讨论,勿喷勿杠,谢谢!

 6 ) 搞什么?这一集《十三邀》差点把我给看哭了

《十三邀》的第七季在这个月初终于是千呼万唤始出来了,虽然我是没有那许多急切期待,毕竟我才刚刚以龟速看完了第三季。

《十三邀》是我最喜欢的访谈节目,没有之一。可能因为喜欢,所以看的速度就非常慢,毕竟这不能像看剧恨不得一口气看完而一天连刷好几集。毕竟是不一样的内容,似乎每个人物的对话,都需要一段时间去沉淀。

有时我会问自己,看《十三邀》的时候我究竟在看些什么?是看许知远用他带着偏见的眼光不停地追问时代抒发情怀,还是看节目里的那些人物所呈现出了与日常聚光灯下的不一样的东西。我想,也许兼而有之,在这样的追问和反思下,打动我的是这些人对于生命和自我的思考。

看第三季的时候,张艺谋坚持不懈对电影的探索和尝试,唐诺不急求功利在自己的读书世界里静心耕耘,毕赣不跟随商业电影随波逐流且朴实生活的态度,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看吴孟达的采访时,我竟却差点泛出了泪花。

吴孟达是华语影坛片酬最高的黄金配角,与周润发同期进入香港无线电视艺员培训班的他,一生的角色基本都以配角的身份出现,而最为让内地观众熟悉的,应该是他与周星驰共同合作的一批脍炙人口的无厘头电影。

虽然吴孟达自始至终都不明白什么是无厘头,但他却实实在在和周星驰一起打造了香港电影的一种独特搞笑风格。他是《大话西游》里的二当家,是《九品芝麻官》里的包有为,是《逃学威龙》里的曹达华,也是《鹿鼎记》里的海公公。

第三季《十三邀》是2018年播出的,采访的时候吴孟达已经六十六岁了,刚结束了《流浪地球》的拍摄,他看上去也确实是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但在《流浪地球》拍摄现场切入画面中气喘吁吁,则能感受到他在这样的年岁依然用尽气力去演好电影角色的敬业。

吴孟达是福建厦门人,采访的地点选在了厦门。咖啡馆、天台、餐馆、马路,对话在任何地方随意发散。在这一场对话中,看到的是一个年近古稀的老者,对过往的怅惘和对故友的追思。

吴孟达的初次走红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他由于在电视剧《楚留香传奇》中成功塑造了胡铁花的角色而被无数观众追捧喜爱,那一年,他二十八岁。

少年得志,放荡不羁,他在终日的纸醉金迷中堕落沉沦,欠下巨额赌债的吴孟达差点走上了绝路,就连好友杜琪峰当时都觉得他是扶不上墙的烂泥。

每每在回忆这段过去的时候,吴孟达坦言自己总会不舒服,那段不堪的回忆,给他的人生留下的深刻教训让他终身都后悔莫及。

而今,他已变得平和,不会让人非要接受自己的观点,听到与自己内心想法反差很大的东西也不会开口辩驳。吴孟达说,耳顺就是这边听不顺耳就从另一边耳朵出去了,他知道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出发点是什么只有自己知道。

吴孟达与周星驰合作了长达十二年之久,虽然《少林足球》之后,两人因不合而解散,但对曾经两人长期保持的合作之谊,吴孟达还是深觉惋惜的。他坦言也许未来两人能够坐下来聊天,说说过往,但昔日的那种默契可能再也找不回来了。

而杜琪峰则是吴孟达最为尊敬的导演,以至于在采访时说到杜琪峰,吴孟达还会竖起大拇指。他是看着杜琪峰从王天林底下的最不讨好的副导演,一步步地走到今天的成就上的,杜琪峰在电影事业上的任劳任怨和兢兢业业让吴孟达大为夸赞,更把他当作始终可以把自己放心托付的导演。

吴孟达虽然是黄金配角,但他却只获得过一次香港金像奖的最佳男配角。在1991年陈木胜导演的《天若有情》中,他捧得了那一年的金像奖,或许正如一位导演说过,能不能获奖只是运气,但得到提名的都是优秀的。

为此,我去重看了一遍《天若有情》,坦白说同样是说小混混的,这部电影相比后来刘伟强的《古惑仔》是要逊色的,但吴孟达在影片中塑造的太保形象是真的可圈可点,他演活了一个小人物在丛林社会里的苟延残喘,更在关键时候将心底的义气用洪荒之力施展而出。

在吴孟达的讲述中,看到了人生的起落无常,在对往日荒唐的追悔中却同样坦然承认这段经历的客观存在意义,没有一段经历是会被浪费的,可能正是这样的醉生梦死,才有了后来的涅槃重生。这蕴藏着这个老人对生活的淡然。

在海边,吴孟达说年轻的时候跟周润发和杜琪峰一起裸泳的故事,许知远接着话茬提出他们可以七十岁的时候再相约去裸泳,两人哈哈大笑。

可遗憾的是,吴孟达已再没有机会去实现这个七十岁的约定了。

 短评

张艺谋确实配得上国师称号,有种脊梁的意味,张艺谋之与中国大概就如黑泽明之于日本。如果把中国导演比作一班学生。张艺谋应该是班长有能力有担当一直做着主流正派一点的事情;姜文就是很有个性的很聪明的那种不服各种制度管理的尖子生;冯小刚大概是哪些混进了班里跟着优等生学了点东西就出去炫耀的痞子。

8分钟前
  • 江湖骗子骗江湖骗子
  • 力荐

张艺谋老师未免太实诚了,你能在这期节目里看到一个极其真挚、喜爱钻研和绝对努力的人。许知远说偏见、自由和突破,从他身上就能看见了,可以算得上是纯真了。

11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挑着感兴趣的看了几期 对木村拓哉的采访不及格

15分钟前
  • 林木暮
  • 还行

张艺谋真是太坦诚了。承认自己才华不够,是坦诚,也是勇敢。坦言自己的最大强项不是摄影,而是造型。这个从《影》也能看出来。访谈,被采访者重要,问的问题重要。还有就是些偶然的东西,抓住了,就很宝贵。张艺谋这期,抓到了那个吃面的大腕。它在某种程度上映射了张艺谋来自于出身的朴拙和局限性,也可以作为了解他和他的作品的一把钥匙。张艺谋的可贵之处是,他不遮蔽。

17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第一期挺好,国师比想象中有趣自在。永远对勤奋且有责任感的人抱有好感,不要奔着伟大而去,不辜负的心在那儿,伟大会奔你而来。

21分钟前
  • Bahvoilà
  • 推荐

唐诺这期很棒

24分钟前
  • :)
  • 力荐

张艺谋笑的真好看啊

29分钟前
  • 什么卢
  • 力荐

比起陈凯歌、姜文、贾樟柯,张艺谋这种不承认自己是天才的天才太难得了。

30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黄土地里的实在人,那碗面就看出来了。

34分钟前
  • 不语
  • 力荐

“书写不是从原点开始的,所以它对读者就产生了一个要求,这要求也要求某种读者,你必须不是留在原点的读者。”

39分钟前
  • archimboldi
  • 力荐

特别烦许知远的一点就是,无论嘉宾是谁,话题永远离不开青春啊,时代啊,情怀啊,历史啊,个人主义啊。。。等等这些东西,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去引导嘉宾参与其中,很尬聊。他还有一个口头禅,当他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述的时候经常用“某种意义”来代替。

44分钟前
  • Leon·Yang
  • 推荐

看了对话张艺谋的完整版 感觉是个真诚努力的人 但是他说自己想跟上这个时代 想让年轻人喜欢自己 又说现在这个时代不会喜欢库布里克和黑泽明 又说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回自己 我想这里面挺矛盾的 并且我也不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会不喜欢库布里克等大师的作品

46分钟前
  • 340
  • 推荐

暴雨倾盆的午后,看了十三邀第三季的第一集。之前看过许老师采访冯小刚和诺兰,一个满口脏话,一个无比冷静,都不是我喜欢的类型,尤其是冯小刚,我真的不喜欢不具备基本修养的人。第三季第一集我必须要给好评,最喜欢是在咸阳那段对张导年轻时候工友的采访,真实复活了那个出身不好、全厂唯一的非团员、床头贴满显影配方、七年逆境不放弃学习的张艺谋。成名之后依然不忘初心,谦逊和蔼、自我要求极高,作品保持高产。不论作品好坏,张导绝对是人生的榜样,毋庸置疑。

49分钟前
  • 月亮与六分钱
  • 力荐

第一期的嘉宾张艺谋导演,享誉海内外获奖无数不是他的标签,可能国内部分文青爱踩他因为他是标杆批评他可以拔高自己,但张导这个人不同某些导演会反击会据理力争,现在就连于正就可以大喇喇的说他是国内美学最好的,服化道很多都是山寨他的,但是张艺谋从来都是很低调哪怕关于他的任何新闻褒贬不一全部埋头认了,咱们对于艺术家其实有点苛刻,国内享受一点礼遇的可能只有“姜文 李安”吧。早期文艺电影的张艺谋频频亮相国际,戛纳威尼斯柏林欧洲三大电影节走透透,金球奖奥斯卡也是常客,既《英雄》后开创中国电影商业大片时代,英雄广受争议但如今回看我个人认为这是导演最好的作品!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气磅礴无与伦比使得他不仅是电影导演被人封为“国师”,纪录片《张艺谋的2008》记录了他幕后创作艰辛,接着G20 APEC 金砖峰会伴随着中国每桩盛世

54分钟前
  • 苍穹ぷ鸢鹞
  • 力荐

时间够的话一定要看完整版而不是剪辑版啊,感受太不一样了,真心的

55分钟前
  • 阿布鲁齐
  • 力荐

张艺谋说,第五代导演在国际上摘金夺银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第五代导演的电影其实一直都没变过,依然是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的追寻。变得是外国的评委,他们对成长起的中国不再抱有那种好奇感了。一个时代,人才是固定,而网络时代的到来,大数据的兴起,导致了人才并没有跟上时代。觉得国师还是羡慕王家卫的那种才华的,那种从老上海走来的小资味道。他跟王家卫刚好代表两类人,才华,和勤奋。而王家卫的才华伴随的是导演的集权,和不断的新想法。最后,当第四代导演被《红高粱》取代,五代导演“霸占”影坛。而第五代导演也从启蒙文化走到了大众文化,从对历史的回答,走到了对个人主义的追寻。08年之后他虽然并不像许知远说的那样,前浪拍在沙滩还迟迟不肯死去。但也没有再伴着《活着》那样的作品走上神坛,而是走到了沼泽的中央。

57分钟前
  • 苏格兰折耳
  • 推荐

访问名人真的是挺难的事儿,而看了三季之后我仍然没跟许知远学到什么实际的本领。大部分做到某个层次的名人都会有种顺其自然的同理心,你所认为他可能会有的纠结他完全没有。记者最怕碰到的也是这样的采访对象,他很真诚,但真的没啥可给你看的。他经历了大起大落,但他一点也没往心里去。

1小时前
  • 沛沛
  • 还行

特别烦许知远的一点就是,无论嘉宾是谁,话题永远离不开青春啊,时代啊,情怀啊,历史啊,个人主义啊。。。等等这些东西,试图用自己的观点去引导嘉宾参与其中,很尬聊。他还有一个口头禅,当他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述的时候经常用“某种意义”来代替。

1小时前
  • 无力烦
  • 还行

张艺谋本人其实比想象的要有趣,也看得透彻。

1小时前
  • 澡澡娃娃🌈
  • 力荐

看了李宇春那集,蛮有感触的,每一个问题都很锋利,但是李宇春回应的超乎想象!13年,能在鱼龙混杂的娱乐圈仍有自己一席地位!这个女孩,不简单!

1小时前
  • 文先生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