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极光在空中垂下的时候,我刚放下电话。听着对白,挠了一会儿吉它。然后开始烧水。听着对白等水烧开。洗漱。听着电影里的对白挠吉它。放下琴,缩在被子里看1969年的大奇迹。最后,老约翰和小局长还有小小局长在棒球场打球,音乐响起。我带着满眼泪水关灯睡觉。
是的,我一开始并没有专心看这部电影。——当然你要是把这理解成我非常聪明,聪明到我经常一心多用还能把事情做好,那我也不反对,我愿意腆着脸停下五秒钟接受你的掌声。——其实我只是想说,我本来只是拿这部电影当背景声,这样屋子里显得不那么冷清。何况我看到的片名还是相当土鳖的《生死频率》。但是到后面我还是被它吸引,被它的剧情带着走,并被它赚到大把泪水。
片名《Frequency》指的就是沟通父子俩的无线电频道。所以翻成《频道》就很好。现在的《生死频率》让人误以为这是一部蹩脚的动作惊悚片,《黑洞频率》就更和剧情搭不上界。也许这个名字过于朴实,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上太过不起眼,你会连剧情简介都懒得看就把它扔在一边。但这本来就是一部很朴实的电影。所有被它感动的男人都会同意这一点。
三十年后,工作失败,女友离去,生活一团糟的卢瑟警察打开一台破旧的无线电。电波穿越了错乱的时空,让他和三十年前的父亲联系上了。这是一个很聪明的想法。不是说时空错乱与穿越,而是说,也许只有在这种情况下,父与子才能真正地交流,理解,并肩作战。我想男人也许都是这样:年幼的时候觉得父亲无所不能,上小学的时候,我很自豪无论自行车出了什么毛病,我爸都能修好;然后,我们逐渐发现他的生活充满了麻烦,困惑,指责,蔑视,不屑,懒惰,埋怨他固执,武断,不学无术,什么都不懂。从头至尾,很难有成为真正朋友的时候。等我们真正走过了太多的路,成了一名男人,开始尝试理解他的时候,他早已垂垂老矣。
另外,回到电影,还有个问题,主角该怎样向周围人证明发生的不思议是真的?没关系,我们是在1969。这是一个神奇的年份。没有刘谦,但是充满了不可思议的奇迹。无论是天文学,棒球,还是摇滚乐。We haven't had that spirit here, since nineteen sixty-nine.随便说出一两个异想天开的预言,你就证明了一切。编剧们会感谢上帝的,赐给了我们一个1969。不过,到底是十多年前的编剧啊,搁现在拍雅虎的车牌会换成苹果的车贴吧。
每当遇到这些和时空有些关系的电影时,总会有人跳出来,拿着外祖父悖论的各种变体得瑟,自以为火眼金睛,挑出了bug,洋洋得意。首先,外祖父悖论早已经是一个常识,会这么得瑟的说明你不是学物理的,基本上也不会是个合格的理科生。其次,请看懂这个故事想要说的是什么。不要炫耀你的无知与浅薄,谢谢。
周点杰伦应该也看过这部电影。有个情节直接被他搬到那部不能说点的秘密里面去了。那个词怎么说来着?啊,致敬。
发现不少质疑《黑洞频率》漏洞和逻辑的影评,说篡改历史有违科学精神,或者是影片中时间推导欠缺严密云云。那么按照这些人的逻辑,这部片子最大的败笔和漏洞是什么?答案:导演给出了确切的结局——这大约便是最大的缺陷了。
一些所谓“烧脑”电影:诸如《记忆碎片》,《蝴蝶效应》,亦或者是《黑客帝国》之类,普遍喜欢采取开放式结尾——导演和编剧对于影片中的悬念不给于充分解释,“留给观众一片想象的空间”。于是乎,才有了关于“脱离matrix的人”来到的世界真实与否的大讨论,才有了对于莱纳•谢尔比记忆拼图是真实还是受其心理影响而篡改的思考……
其实任何一部含有开放式解释的影片,观众根据剧情推导出的“真相”,很容易被其他细节推翻;而如果用这些细节作为依据推导出的“真相”,往往又缺乏剧情依据。
《盗梦空间》收尾的陀螺引起影院内阵阵疑惑,网上解释不下十种,而且大多言之凿凿。原因为何?
其一,观众对于真相和细节的认知存在差异;其二,影片不太可能是“完美逻辑”,不排除自相矛盾(可能不明显)的纰漏;最主要的一点:信息不对称——我们只能接触到导演展示给我们的部分。
扯远了。
因此,这部作品多少让一些怀着看科幻片探讨哲理反思人类的人大失所望——居然把真相明明白白地摆在面前,没有了跌宕冲击的震撼和纠结困惑的悬念,甚是不爽。
其实看完《黑洞频率》,多少让人想起《蝴蝶效应》。只不过少了许多纠结和迷思,增添的是温情和感人——尤其是当John在一些列曲折的“跨次元交流”后父亲重回身边时着实催人泪下。
一部用科幻手法描写亲情的经典之作。
下午的时候,先看了死神来了4,一个人,拉着窗帘,实在看得受不了,太紧张了,就看了此片,确实,亲情是最大的亮点,看到一半的时候,我祈祷一定要幸福大结局,结果真是这样那个,所以,很开心。
我喜欢片尾曲。
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带这样玩弄时间的啊...不过拯救父母的感觉好棒!
确实偶尔让人想起美剧《迷失》,平行宇宙理论的片子里,这部是最温暖呢,充满了正能量的价值观和亲情维系,节奏也绝对堪称好莱坞商业片的范本,很值得反复观摩。编剧专业的孩子看什么蛋疼的文艺大导大都是浪费青春,真该多看看这类文本起承转合情节跌宕起伏的标准的好莱坞商业片。★★★★
漏洞太多,看得人极崩溃
蹩脚的科幻,只是裹了一层亲情的外衣
俺先看的《蝴蝶效应》后看这部,蝴蝶系列都太惨了,而此片让“改写历史”展现出另一种可能性,虽然作为科幻电影BUG是有点多,但结局超级完美赚人热泪,亲情牌打得太好了,那深沉的父子情,就足以让这部片飙升到五星了吧。
比《蝴蝶效应》缜密 好结局
算是高潮迭起的好莱坞科幻动作片,这个概念后来被别国借用过,不过还是没有这个好看。该有的都有,煽情、责任感、英雄主义,凑在一起蛮好看滴。而且有无数当年跑客串的明星,还有童年的Michael Cera。。这孩子现在基本上都没变化,就是头比以前大了一圈
平行宇宙概念融入了亲情救赎令人动容。多年以后我才晓得,《黑洞频率》和《蝴蝶效应》,乃至包括后来的韩剧《信号》(应该受此片影响很多),通过改变过去来改变现状的科幻题材,其实所印证的无非是——珍惜时光,珍惜眼前人。可多数是基本上人生节奏照旧,因为你应该想到,今天的样子就是你10年前选择的结果。且行且珍惜。8.1
“Thank you dad.You're always here.”一次莫名出现的北极光,一部能联络过往的老式无线电,一段真挚感人的父子情。相对于《蝴蝶效应》,我更喜欢这部。从始至终一直扣人心弦,温情系的结尾配以动听的片尾曲绝对足够赚人热泪。★★★★☆
开始以为是个科幻片,后来发现是个悬疑片,最终才知道是个亲情片。。不管怎样,万圣夜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成年John好帅气!
很好的一部片子。值得一看。
时空穿梭题材,还是更喜欢《回到未来》甚至《蝴蝶效应》,原教旨是过去是无法改变的,硬要逆天而行,只能带来更恐怖的未来,有种宿命般的悲剧色彩,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管发生了什么有多痛苦,move on
16.3.13 不喜剧的《回到未来》遇上不上天的《超时空接触》。如果结尾的视野能放得更大一些,而不止步于家庭的表现,我可能会给五星。大团圆的好莱坞式结局在本片里达到了让喜暗黑的我都猜得到还想看到的境界。
我特别激动地哭了。
神奇的科幻披上温馨亲情的外衣,直接秒杀观众的肾上腺和泪腺;结局太美妙了,老爸那神奇的一枪再次出现在画面中是如此的华丽和潇洒;和《蝴蝶效应》相比,此片更加温馨、更加缜密、结局更加美好。
因为和亲情有关多加一星。若以科幻电影的眼光来看,本片各种逻辑问题
扯犊子的故事也能如此感人哦买噶!
此片结局如果不是烂俗的”大圆满“,格调显然会更高一些,但这时候格调还有个屁用。
从科幻到亲情到罪案再到亲情。不过亲情还是很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