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救援

HD

主演:马特·达蒙,杰西卡·查斯坦,克里斯汀·韦格,杰夫·丹尼尔斯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美国,匈牙利,约旦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火星救援 剧照 NO.1火星救援 剧照 NO.2火星救援 剧照 NO.3火星救援 剧照 NO.4火星救援 剧照 NO.5火星救援 剧照 NO.6火星救援 剧照 NO.13火星救援 剧照 NO.14火星救援 剧照 NO.15火星救援 剧照 NO.16火星救援 剧照 NO.17火星救援 剧照 NO.18火星救援 剧照 NO.19火星救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火星救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载人航天宇宙飞船阿瑞斯3号成功抵达火星,谁知一场破坏力极其巨大的风暴向宇航员们袭来,阿瑞斯3号被迫中断任务,紧急返航。撤离途中,宇航员马克·沃特尼(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被飞船上吹落的零件击中,由于生还希望渺茫,队友们只得匆匆返航,并向世人宣告他已牺牲的事实。出乎意料的是,马克以极低的概率活了下来。他躲进驻火星的航天基地疗伤。下一次火星任务要等到四年后,而基地内的补给仅够他维持31天。短暂的绝望后,马克决定利用有限的食物,在这颗空无一人的星球上种植作物,寻找一线生机。与此同时,地球方面也很快发现马克生还的事实,他们想尽办法部署营救计划。孤军奋战的马克,能否等到救援队伍的到来? 影片改编自安迪·威尔的同名科幻小说。©豆瓣东城梦魇奇怪的她2014永不消逝的电波新扎师妹3 (国语版)神探作戏珠峰:神之山岭全家福2013同床异梦1965住在我隔壁的甲方火药牌女友一句顶一万句我帮自己谈恋爱草竖琴子夜谁懂我的心瘦身男女(原声版)旺角揸Fit人一夜四十万爱的监禁发条精灵战记天镜的极北之星曼哈顿夜曲爸爸是个吝啬鬼红番区拳霸萨尔玛•乔丹档案马卡卢索往事零号舞台第一季爱你命中注定极地营救帮助(普通话)水恋马斯顿教授与神奇女侠章鲨2023终极标靶国语欢乐元帅北京人在纽约烟雨斜阳逃亡列车爱·恋第一季王家一家人殊死七日摩登家庭第三季

 长篇影评

 1 ) 文盲看《火星救援》的感受

对于我这种文盲来讲,观看《火星救援》的过程中充满了刺激的反转。

故事的开头,火星上刮起了沙尘暴,美国探险队被迫提前离开,而马特呆萌不幸被刮飞,就当我以为队员们会手拉手肩并肩找到马特呆萌大声告诉他不抛弃不放弃然后一起高唱团结就是力量的时候。马特呆萌被独自抛弃在了火星上。

独自呆在火星上等4年,而粮食只够吃300天。马特呆萌陷入了沉思,大便完后,他若有所思地盯着马桶。

艾玛这货不是要吃翔吧!我脑海里立刻蹦出了几个大型科研项目:1.这样吃屎更养生,2.震惊所有国人!热翔竟然不能直接吃!!!!!要放凉 3.科学证明,“早上吃三泡热翔下午吃四泡的人”,感觉比“上午吃四泡热翔下午吃三泡热翔的人”吃的翔少。4.论敲打足三里缓解吃屎恶心感的可行性……

然后马特呆萌开始用翔当肥料种土豆。我擦了把冷汗继续往下看。

马特呆萌要喝水,我觉得如果小便当饮料的话大便必定要当主菜,竟然热翔已经被土豆替代,所以我也否定了喝小便的想法,果然我猜中了,虽然不明白为何火苗烧啊烧然后塑料布上就结满了水,但是有火苗真好,毕竟这样马特呆萌就可以随时随地为巴黎人民,为地震灾区,为天津消防员点蜡祈福了。

今夜火星人都是地球人。

马特呆萌开着车来到了一片大平原。艾玛,他一定是要在大沙漠上写字!然后等待火星卫星观测到!是写“奥巴马万寿无疆,NASA为人民服务”呢?还是写个巨大的“扬州炒饭”申请火星吉尼斯呢,或者是画一个大大的拆字呢?

都不是,他挖出了一颗老旧的卫星,跟地球联系。

我只能羞愧地继续往下看。

老旧卫星只能传送图,马特呆萌问问题,地球人只能回答yes or no。看到这里我陷入了绝望的猜想:

“请问是字母a吗”

“no”

“是b吗”

“no”

“是c吗”

“no”

“是d吗”

“yes!!!”

“下一个字母是a吗?”

“no”

“是b吗”

“no”……

如此辛苦了一天后,马特呆萌把好不容易串起来的字母翻译了出来:“吃了吗,早点睡,别上火。”……

还好马特呆萌和NASA很快就用ASCII编码建立了快捷的联系。我割掉羞耻心的盲肠继续看下去。

地球人纷纷为他献计献策,但是由于硬件故障,马特呆萌的土豆苗毁于一旦……

我已经脱离了吃热翔的不理智头脑,学着用科学的头脑分析解决问题。马特呆萌应立即开始研发哆啦a梦,然后利用时光机回到硬件故障之前修好它!

不对,如果有哆啦a梦的话,也就应该有任意门!有了任意门!就可以回地球拿维持4年的土豆!再回到火星支撑到救援队来!!!!

而且更重要的是,还可以顺便拿到足够的番茄酱,让这4年不那么难熬。

我实在是太聪明了。

NASA为了拯救大兵瑞恩,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射了一颗满载食物的卫星,但由于腐朽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火箭爆炸了。而马特呆萌正在火星人民广场吃着土豆没炸鸡,赫尔墨斯号更不知在哪里,虽然NASA只能声东击西,但饿晕的呆萌已懒得怀疑。

NASA不得不求助于中国宇航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众多著名民间养生艺术家为马特呆萌提供了养生秘诀。来自道家的辟谷秘术,可以让马特呆萌在粮食绝对不足的情况下多存活5分钟,而他可以利用这5分钟看一下火星明日的天气预报。另一套呼吸吐纳功夫也是十分有用,虽然不能阻止马特呆萌被饿死,但可以让他饿死的时候没那么紧张。

更多商家希望马特呆萌在回复NASA的同时植入商业广告。呆萌收了麦当劳10万美金,向地球发出广告:每天吃土豆好腻啊,好想吃麦当劳的满分早餐,即使是用麦当劳中国特供过期肉做的肯定也比这土豆好吃一万倍啊,收了肯德基钱:马特呆萌说:发烧了,如果这时候有肯德基的炸鸡,里面含有丰富的抗生素,来自天然注射器的纯净抗生素源头,有效杀灭人体细菌……

我想一定是对知识的信仰支撑我继续看下去。

再后面的情节就是科学的胜利,我就不剧透了,总之是十分精彩。建议文盲还是不要观看了。

 2 ) 遇到不煽情的电影是高兴还是更高兴

继《大兵瑞恩》、《星际穿越》以后,马特同志又走丢了。我心中暗暗以为这是连戏的,未来人去二战抓来久经考验的瑞恩大兵,完成火星任务后又派他探索宜居行星,因为在火星任务中受到万众瞩目,曼恩博士终于受不了被人类抛弃的心理落差,精神崩溃做出假数据骗人。
这样可以解答三部电影里很多问题……

认真地说,《火星救援》这部电影,最大的优点在于,它终于不煽那些蹩脚的情了,终于能专注于探索、征服、解决问题,这些科幻本来应该关注的事情。
整部电影对感情的处理非常收敛,从头到尾就事论事,就像一个有智商的人应该有的样子。
有太多地方可以煽情了,按好莱坞的一贯德行,本来应该恣意挥洒泪水,把家庭价值、美国精神、男欢女爱、求生本能一再放大,放大到你不哭都不好意思走出影院。
最后当然也有家庭集体社会那些东西,但是处理地非常简洁,非常非常简洁,一带而过,连主人公刻骨的孤独都很少描写,看的我,好爽啊。

你终于觉得,NASA这次可选对人了。
英雄电影,终于从“我好同情你”这个蜥蜴级别的思考,变成“如果我是你我会怎么做”这个人类级别的思考。
静默的行动有静默的力量,不停地计算、思考、失败、重来,本身就是巨大的力量。
而且这部电影里没有坏人,没有好人坏人的斗争,不试图激发你的正义感或其他任何廉价的情怀(除了对探路者号的情怀)。真是正直、实在、憨厚的电影,如果你不爽《星际穿越》里爱呀爱的那个部分,这部绝对推荐。

 3 ) I'm pretty much fucked but not giving up yet

在苏格兰的火车站加一元买了原著,去伦敦将近六个小时的火车上看了一半就对电影期待的不要不要的。好看,符合我对于fiction所有的期待(The Martian is everything you want from a novel)马特呆萌太符合主角Mark Watney的气质,不知道原来他开玩笑也可以那么好笑(没有黑的意思www

这两年关于宇宙探索的片子也是层出不穷,大部分都靠着过硬的技术摄影和音效最后口碑和票房双丰收,一直到诺兰大神一部Interstellar到达全民集体大高潮,感觉好像不懂一点天文三体世界会连女朋友都找不到的哦亲,每个人都搞的自己好像很懂深谙宇宙运转真理那样动不动就给你讲一大堆讳莫如深的theory :) 像我这种没文化的粗人就只能全程张着嘴巴看星星

在看电影的前一天NASA公布了火星上发现了liquid water的照片,给上映打了一个其他影片都望尘莫及的大广告。当然等你看完电影你会发现这整部片子都是NASA的一个巨型硬广告……走进影厅看到上到七十岁的老奶奶(还笑的特别夸张)和十几岁的小朋友都乖乖的坐着,虽然大家内心大概都猜到他最后会回到地球,但还是紧张的连爆米花都忘记吃了

我这么喜欢这部片子的一点是他和其他星际科幻片不同的是把很多很复杂很专业的理论解释的很清楚,浅显易懂,你根本不会有看不懂的硬伤(当然在电影院碰到什么都要解释两句自认为自己很厉害的观众的概率就会小很多了,但愿)Mark有着我最喜欢的那种性格,你永远不会替他感到尴尬,他聪明能干,永远能在绝望中发现新的小希望,常常自嘲,即使经历了最坏的事情也能用最轻松态度去面对,嘴上挂着I'm screwed、I'm fucked,其实在火星上的这500多天,他也是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即使再渺茫都没有放弃任何活下去的可能,原著里提到基地里有很多吗啡(?)可以大剂量注射没有痛苦的死去,但是他并没有,顽强的把地球上和太空里的NASA小伙伴都吓die了。

记得他好像就哭了两三次。其他时候都给大家一种我有土豆和Ketchup就能活的很好,平时听听disco,种种小土豆,定时对着记录器讲讲话,吐槽一下作为全火星最棒的植物学家是怎么自产自销的。My asshole is doing as much to keep me alive as my brain. 可以考虑加入宇宙逗比小分队(请移步银河护卫队,洽谈星星小王子

好了作为一个没有文化的粗人!!我想说的只有一句话,答应我一定要去看啊啊啊!!!整个观影过程都是一会笑一会哭,看到他重新联系上地球的时候简直热泪盈眶,觉得宇航员是多么伟大的一个职业,航天事业又是多么的重要,可能在我们看来就只是发射一个卫星其实在这背后付出多少
日日夜夜的努力,说不定关系到今后人类的生死存亡(NASA洗脑是多么的成功厚(._.))最后,马特呆萌真的很可爱,请大家不要黑他,好好爱护他(泥垢

 4 ) F--- You! Mars!

一个念头:如果Will Hunting (《心灵捕手》)摆脱了心理阴影,真正发挥潜力,变成一个宇航员,被独自困在火星上,他会说什么?—— “Fuck you, Mars.”

这个电影的主线很简单——一次火星探险行动中,Damon饰演的Mark Watney 被困失联,醒来后发现劳模饰演的队长已经带人驾船离开。电影讲的就是Watney只身一人克服补给严重缺乏、环境极度恶劣的条件,在火星生存的故事。

导演Ridley Scott过去几年内已经快被批评成Shyamalan的级别了。Prometheus 带着删减片段看我还是挺喜欢的,其他的几个片子水平真的不如以前了,替77岁的老爷子难过。这部这么好,真是让人舒心。

鉴于Damon和Chastain两个人都在Interstellar《星际穿越》里面演(模糊的讲)差不多的角色(这里的差不多说的是人物的处境),不得不提一下《星际穿越》。 我对Nolan的片子最主要的批评,就是利用大段大段的阐述来叙事,人物之间的对话不自然,只是为了让观众明白才会有的台词,最后也没有让大部分人充分的明白。一部电影可以启发你、激励你去自我科普,或者真的投身宇航事业,但电影的首要任务是讲故事,而不是做科普。《火星救援》它在风格上更像《阿波罗13号》和《荒岛余生》,虽然也存在阐述,但是它主要是在讲故事,除了让观众明白大体的计划,并没有妄图让观众习得各种技术环节和科学理论,而且规模也不像《星际穿越》那么大,概念也没有《星际穿越》那么高深,没让我感觉别扭。

电影的喜剧元素十分充沛,简直比今年看过的大部分的喜剧片要好笑很多,这归功于原著和剧本写得非常聪明,而从Damon,到Peña,到Jeff Daniels,到Ejiofor,这些主要人物都非常诙谐。

但是这种诙谐是很自然的,并不是矫揉造作的。电影虽然好笑,但是还是不能被概括为“这分明就一喜剧嘛”——一个人被困在了火星上,这个风险度和存活率是前所未有的,当Watney匆匆的把插在肚子里的钢筋抽出来时,没人笑,当点点点点点点点时,没人笑,当……you get the idea. 这部电影中不乏让全影院屏住呼吸的时刻,而在气氛的平衡上,电影也做得很好。

这种平衡来自于自然、真实。人物的乐观是可信的、幽默是可信的、愤怒是可信的、沮丧是可信的,由于特效做得好,要是跟你说这是“按照真实历史故事改编”,这都是可信的。Subtlety——微妙,电影没有分心血制造戏剧性的东西,剧情本身就够戏吸引人了;反而,每次打动我的都是很细节的东西:一个人物特别自然的反应、一个演员对表演的选择、一句很平常的台词,等等。

Damon就是……Damon. 真没什么好说的,他是个好演员,他在这里展示给了我们。如果没有他的魅力,火星上的戏会很无聊的。当然,这也有剧本和导演的功劳。

Jessica Chastain虽然在片中戏份不多,但是给出的仍然是我最留恋的表演。她不用大跳大笑大哭,大部分时候,她基本都在克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但是就在那克制中,我看到了非常了不起的技巧。她的一句台词是我最喜欢的,也可以算是影片精神的核心——“Let's work the problem.”

地球上突出的三个人是Jeff Daniels, Chiwetel Ejiofor, Sean Bean. Sean Bean的角色性格呢,就一Ned Stark,而且——剧透——他没死,因为他在地球上。(
噢噢噢噢!这点需要补充——Project Elrond?电影里开会竟然用《指环王》里的名字,而Sean Bean竟然在场!!!!惊喜的脑子都爆了!) Jeff Daniels的角色性格呢,就一Will McAvoy,很多人都说他演得好,不过我觉得习惯了。最好的还是Ejiofor,(如果你还没看过Serenity和Firefly,请快点撕了这篇影评去看)他这个人比较深沉,但既有严肃也有幽默,把握得很好。

唯一让我觉得有点怪的是Gambino演的那个小天才,感觉这个人物有点略过浮夸,跟其他人脚踏实地的色彩相冲突。

电影时常2小时20分钟,虽然有时会慢下来,但是从头到尾都很吸引人,不会让你嫌长、嫌拖。它的音乐甚至会让你想起《银河护卫队》,虽然电影主角对待这些音乐的态度截然相反。而在电影的结尾,我对于航天事业、以及从业人员的钦佩和好奇心也被强烈的激发了,狂骂自己干嘛学法律啊 you piece of shit!

电影的收尾字幕 以Gloria Gaynor唱的 I Will Survive 这首歌为伴,熟悉的钢琴前奏让人会心一笑,但不久便意识到这个词跟电影是多么的相配,而以前对这首歌的感动也慢慢从记忆深处回到了意识之中,大家边离席边跳舞也是很温心的场景,出来后都带着微笑,但脸上也不干净。

这真是今年最好的经历之一了。

 5 ) 突破与困境

与《星际穿越》相比,《火星救援》的最大特点就是安守本分。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没有刻意煽情,没有上升到全人类的高度,也正是这种踏实让本片在娱乐效果上令人满意。不是所有人在大周五晚上想放松一下的时候去影院找深刻的。很多时候观众只想看稍微需要点智商的娱乐片就会很满足。从这个角度来说《火星救援》是成功的。有着简单易懂的科学知识,自带吐槽模式的幽默男主,还有NASA内部的小争小吵。随着主人公一点点克服困难回到家园,观众得到了很完整又很满足的经历,评价不错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作为商业电影, 有些地方还是差强人意(划掉)不尽人意的。

首先是人物的塑造。Hermes上那么多的宇航员,每个都是蜻蜓点水,有些模板化。Jessica的表演得给个差评,念台词的时候一点情绪都没有。演坚强的女队长也不能这么演啊,不是说四平八稳就等于有底气。NASA的人也不例外。为了有冲突而冲突,这也是在理解之中。毕竟是“救援”,不仅仅是男主想办法生存那么简单。他要是联系不到地球,种多少土豆都没用。但是人物线索一多,导演就有点力不从心了。为了快速让观众知道在哪里,每个人物心里想什么脸上就有什么。不够立体。这也没办法,毕竟他们不是主角,做到呈现戏剧张力的作用就好。可是回到主角马特身上,他的个人笔墨其实也没有那么多,都不知道是什么支撑他这么久的,连老婆啥都没描绘,真是史上最坚强单身狗。一般人在那种孤寂的环境下怎么着都会有点崩溃吧,虽然他的毒舌型幽默很有戏,时间久了也会变成平的。

其次便是动量失衡。本片有着利索的开头,但是故事到后面就开始拖沓,少了动力。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关键情节点的位置
马特从在火星醒来到被营救,有两个重大挫折,一是压力舱爆掉植物死绝,二是美国的助推器发射失败。两个离的有点近,而且位置摆的特别教科书,恨不得赶紧告诉你到第几幕了。但是助推器发射失败后到结尾之间就没什么重大挫折了。估计这便是为什么第三幕很疲软,全靠NASA那边闹矛盾

2.一句话总结
有很多科学知识(所谓硬科幻),但是每段科学用语结束后都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你解释是啥意思,来个很明显的一句话总结,点出情节点所需要的选择,生怕观众不懂。那您还费那么多话干嘛,直接给我们那一句话不就得了。观众没有那么蠢吧。

3. 音乐选择
除了两首歌是队长的迪斯科音乐以外,至少还有三首歌是导演自己选的,放在蒙太奇里,比如种土豆烧出水那里,CNSA发射太阳神那里,最后马特上航空器拆东西那里,这样得有五首歌都是高动感高节奏的舞曲。我承认至少前三次听的时候我都很愉悦,觉得这氛围掌控的很有意思,但是看到后面还是动感音乐的时候我就有点皱眉头了。这样没有多样性,后面就逗比不起来了,还显得轻浮。

4. 没事别老鼓掌
我们来数数片中全场鼓掌的次数:

-NASA第一次和马特联络上,直播短信(这鼓掌我能理解,我也开心)
-NASA发射助推器(让你们瞎高兴,刚鼓完就炸毁了)
-CNSA成功发射太阳神(中国人民表示,敢失败?)
-Hermes在马特发射之后短暂失联又联系到他,NASA鼓掌
-马特被成功营救,全世界鼓掌
-(演职人员表出来之前的彩蛋里又是一堆鼓掌,我就忽略了)

其实看着银幕上的人全体鼓掌是件特别消耗观众精力的事情,因为我想和银幕上的人一样开心。全片最激动人心的应该是最后的那个鼓掌,是个重要的情绪宣泄,应该让观众得到很大的满足才是。但是由于前面各种鼓掌的稀释和逗比音乐,我明显感觉已经high不起来了。对比《地心引力》,恨不得全片都在压抑,这也是为什么结尾那个镜头如此令人满足。

5.人文核心和世俗的冲突
导演基本整个片子都在用各种手段让这个故事显得私人隐秘化,不论是各种镜头角度的切换(Go Pro都用上了),震撼的大远景,真实的声音设计...我们都在跟随马特的孤单旅程,好像我们作为观众是他唯一的见证人一样。我很开心导演没有往全人类的高度上拼命升华,因为这样很本真,很遵从人物。虽然中间有几次脑残的新闻发布会,你用来讽刺媒体也就罢了。可是最后大营救非得要在时代广场,伦敦和北京聚那么多人一起围观庆祝还是挺让我想翻白眼的。瞬间打破观众和马特的默契,一下子就显得闹腾了。再反观《地心引力》,孤单就孤单到底,不要违背你自己的初衷。

优点还是有的。

先是马特的表演。他第一次在rover里面用键盘联系到NASA的时候,先是快速喘气,眼睛稍微含泪光,没哭出来,然后再打字,我觉得这是很自然的反应。没有过多哭戏是个大好评。全片只有他的飞行器要起飞的时候他落泪了。用的好。我又要开始黑《星际穿越》了,有时候不是说能哭就是演技好,演技好就是影片好,《星穿》里马修那么能哭,虽然催泪,但是我心里反而就没那么伤心了。这不是编剧第一法则吗,人物在哭,观众就不哭。人物不哭,但是观众心里在流泪那才是高境界。马特的表演没有刻意炫技的倾向,让我觉得很贴心。

然后是实打实的声音设计。风暴听上去很饱满,没有混进奇怪的东西(很多一般的声效师会往里面混进去狮子的怒吼什么的。听上去很蠢,真的很多人干)。Foley的也很到位。我唯一不满意的就是缺少寂静。全片没有一个超过两分钟没对话/音乐的片段,让我觉得有点轻浮。《地心引力》里有很多绝对寂静的片段,非常震撼。当然了,两个片子的方向不同。一个是突显寂寞绝望和生存的,一个是突显斗智斗勇的鲁滨孙的,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只能说是选择不同,表达手段不同而已。这点还是《地心引力》更胜一筹。女主一开始其实是不想活的(女儿挂了),反而是在对抗太空的时候找到了生存动力。而马特是一开始就想活,一直持续到最后,有些单一,人物也没什么成长。

有好多小细节也不错。比如温室大棚里长出的绿芽上面有一滴水,相信我,这滴水肯定是人为弄上去的,但有了之后银幕就不一样了。只是绿的黄的会单调。还有马特7个月后人瘦了牙齿也变黄了,不像一开始那么洁白,挺有意思的。

扁平的人物,后半段拖沓的节奏,有点过的逗比是减星的。

达蒙卖的一手好萌,露的一身好肉,以及太空中飞舞的丝带好评。(WALL.E:学我喽?)

 6 ) 宇宙那么大,我们在哪

从来对灾难片不大感冒,盖因人类的作死自然的反噬人与自然的对抗总透着那么股子沉重的无奈。但我爱看太空灾难片,人与自然是和谐的,灾难源于人在探索自然时因为未知而产生的正常风险,于是灾难就变成了带感的冒险。

不同于《地心引力》淡然深邃的精神哲思,也有别于《星际穿越》过于满溢的科学和亲情讨论,《火星救援》简单直白线条单一旗帜鲜明传达主旋律弘扬正能量,看完开头五分钟你就知道最后主人公一定能回来,但你依然会屏住呼吸揪着心看完两个小时他怎么回来以及在回来之前怎么让自己活下去,所以全片唯一重要的就是把过程处理得科学和好看,而这部分简直就是各种经典梗的集大成。

故事一开头与《地心引力》如出一辙,火星风暴起,有人离开有人遭难(马特呆萌,让你在《星际穿越》干坏事,没过两年就糟了报应,给人扔火星上了吧,没氧没水没吃的,看neng不死你2333),然后好戏就一幕幕上演了。首先我们看到了《荒野求生火星版》,请宇航员马克教给大家“超长待机火星生存指南”;接下来是《金氏漂流记之这次我们种土豆》,跟当年掉岛上的loser金靠小鸟带来的种子种出玉米相比,植物学家马克靠科学的力量和自产自销的肥料种出土豆显然要高大上得多,而一样的是当两个人对着不毛之地生长出的幼嫩生命膜拜欣喜的时候,作为观众的我也忍不住地拍手称快。这边土豆耕种忙,那边救援讨论急。这片子里出现了一些同类影片中常见的脸谱人物,比如技术死宅的印度小哥、高冷又宽厚的中方人员,但并没有着意突出官僚刻板的政府官员,算是给足了NASA面子。救援全过程除了关于由谁去救过于直白地提到“六个死还是一个死”这样的道德困境让人无法不联想到呆萌那一系列被救的开始于是瞬间穿越到《拯救宇航员马克》之外,其他设置还是基本围绕科学本身来进行的,在历经了一次失败和领悟到《2015之造飞船也得靠天朝》的坚强道理之后,五人小组终于完成了对马克的营救,《鲁滨逊火星漂流记》至此圆满落幕。

然后来认真说点别的。
儿时常畅想太空,无边无际、广袤空茫,敬畏崇敬油然而生,孤独恐惧也如影随形。面对未知,是心生畏惧还是心生憧憬,是完全失控还是无限可能,端看人类自己。有人说是乐观的人发明了飞机,飞机是一种探索工具,拓展了人们的活动空间至人力不可及的区域。如果这么说的话,那么是那些充满好奇心和希望的人发明了宇宙飞船,它让人类得以脱困于脚下这片土地、超越一切生理和心理极限,孤立无援又充满力量地面对广大而又包容的自然,去体验something big,and beautiful。
宇宙那么大,我们在哪?不在我们的肉体可以存活的地方,也不在我们的脑力可以改造的地方,而在可以与一切未知共存的地方,在安全感和控制感这种基本的进化需要被克服的地方,在人类的希望、信念、智慧、友爱、韧性被一一彰显的地方。

只要好奇心和勇气长存,我们就无处不在。

 短评

並無渲染宇宙的崇高華美,Ridley Scott給過我們一個由性、汗、血、黏液溝成的潮濕太空,現在給我們換一個質樸,沉實,粗礦,禁欲的。從前太空的恐怖在於we are not alone,現在太空的嚴酷在於we are on our own。

5分钟前
  • 何倩彤
  • 还行

挺好看的,但我不能理解北京群众怎么可能在下雪的天气里放着好好的暖气不要,集体露天围观一个美国人的死活……想了想觉得唯一合理的解释是我国媒体报道他是一位伟大的植物学家,开创了火星农业的崭新领域,堪称火星袁隆平……大家围观直播时旁边肯定还有人卖同款火星烤土豆。

9分钟前
  • 伊谢尔伦的风
  • 推荐

你们都以为我死了吧,其实我活得可爽了

11分钟前
  • 王xx
  • 力荐

作为一部靠谱的lifeline真人版,本片以喜庆、欢乐、祥和的风格展现了一位资产阶级话痨斗士扎根火星种植土豆开荒的故事,最后纽约北京浪登三地大屏幕直播那块儿颇有春晚风采。看了本片你会意识到:1.学好指环王,走遍nasa都不怕;2.学好种菜,走遍宇宙都不怕。3.马呆不哭躲起来撸!

16分钟前
  • ANNA
  • 推荐

情节紧凑,没有刻意制造的转折,每个人的行为都很合理,没有故意的煽情,几乎避开了我所有的雷点。强烈推荐!

19分钟前
  • 沈意意要多读书
  • 力荐

不管是什么类型,雷公总是能拍出一种"我是站在足以俯视全人类的高度思考问题"的浩然姿态,所以,气势营造这事儿除了剧本,更多还得看谁拍,举个反例的话,看看诺兰吧。

24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先解决手上的问题,一个一个解决,然后你就能回家了。

25分钟前
  • 水湄物语
  • 力荐

2015.10.2 一刷:还是比较喜欢这种风格~而不是星际穿越那种风格~哈哈哈~ 2015.10.31 二刷:出了IMAX3D版本又去看了一次!~还是好赞~哈哈哈

30分钟前
  • 麦田的稻草人
  • 力荐

孤独如《瓦力》,求生如《荒岛余生》,乐观如《鲁滨逊漂流记》,逃生如《地心引力》…没《星际穿越》那么浩瀚,一个小火星胜似一个宇宙,逗比程度也不及原著一半,更多的是硬科幻和科普纪实。但说实话,连续三年太空科幻题材,或多或少有些疲劳,拍的又如此工整,无惊艳之笔、也绝非神作。

35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这是一部难得很轻松的科幻片,影片有意弱化科幻片最常见的那些对未来以及未知宇宙的恐惧,而是大谈人定胜天和科学拯救人类。片中有着技术宅独有的蠢萌与乐观(当然,这也与马特·达蒙出色的表演密不可分)。即便影片在情感设定上略嫌套路,却仍能在关键时刻打动观众

3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太空电影可以不拍成一个人孤独战斗的缩影。无论多么绝望都剩下最后一点掐不灭的希望,这点太喜欢了,这种设定也很适合马特达蒙自身。

43分钟前
  • 72%海盐巧颗粒
  • 力荐

又名“火星上的贝爷”。设定是在外太空,却不以卖弄视线为主打,而是扎扎实实走科幻(学)的道路。描写人物时,不煽情不乱扯大旗拔高主题。叙述矛盾时,不预设立场不把意见不同一者设置为反派。咱就好好讲个生存故事,多难得!原著本身牛得一比,改编者和制作者也都是有诚意有能力。点赞。

48分钟前
  • 小斑
  • 力荐

他是宇航员里最会种土豆的农民,农民里最会拆解飞船的修理工,修理工里数理化最好的学霸,学霸里最懂得求生技能的驴友,驴友中跑得最远的宇航员。他就是马特呆萌,第三次弄丢自己,这次拥有了一个星球成了小王子,也是每日农经的主持人。电影精彩,节奏极佳,最赞的是DTS音效,老雷这几年最好看的电影

52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力荐

最精彩的还是Mark在火星上的生存体验,战胜一个个的不可能。美国英雄主义再次大放送,但因之前细节推陈的铺垫和节奏烘托,虽恶俗却也不乏感人。摄影质感依然保持了RS风,其余的情感刻画极尽精简。好看,但不隽永。3.5星。

57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这部片子殴打了所有嚎叫“我们要新故事”的片方的脸。两百多年前的鲁滨逊漂流记放到太空拍一样精彩,爱我雷,请长命百岁

1小时前
  • 黄青蕉
  • 力荐

10 of 10. 除了火星红色的奇妙美景以外,影片最大的魅力在于表达的浅尝辄止:看到了一点官僚主义,看到了一点“no one left behind”,看到了一点美式幽默感,但归根结底,这是关于一个人竭尽所能对抗自然的故事,关于人的无限潜力,关于宇宙的不可抗。这些不可预料在一部丰富的电影里显得单纯而迷人。

1小时前
  • Figaro小姐
  • 力荐

非常喜欢!这些年找一部不洒狗血不煽情的科幻片容易吗。要论科幻气质Ridley Scott比诺兰强太多了。喜剧的外表下是其实是格外正统的硬科幻路数,没有乱七八糟的感情线来喧宾夺主简直太棒。我最喜欢的地方是在求生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强调对地球的执念,高潮甚至都不是回到地球,因为那完全不重要!

1小时前
  • 小油飞
  • 力荐

本片完美展示了什么叫以逗逼的精神面对惨淡的人生 更加坚定了要做一个有逗逼精神的人 并且在逗逼的道路上找到一个一样具有逗逼精神的人

1小时前
  • 点金
  • 力荐

很好看的太空荒野求生记,马特达蒙一定是找了裸替他不可棱瘦的下来。另外贵国是有多想赚中国市场的钱,看到国家航天局直接笑出声了

1小时前
  • 末药煎肉塔
  • 推荐

非常喜欢!十多年来极少见的味道纯正的科幻电影:细节严谨又不故作高深,特效、场景写实精致,质感棒极了!(这部片子我觉得最棒的就是两个字:质感)上次看到这么细致严谨的太空电影还是《阿波罗13号》呢(抱歉诺兰抱歉卡隆)。喜欢雷爷把这个太空版荒岛余生拍得轻松阳光!可以入我的十年科幻十佳。

1小时前
  •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