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这几年国产片以女性为中心的作品越来越多,有些是“虚假的中心”,女性人物的生活状态与行事逻辑,说服力、感染力都很有限,就算比较勇敢细腻地展现出局部的真实,也因为种种原因,到头来严重泄气。所以越发显得《兔子暴力》比较特殊,不是题材特殊,也不是表现手法特殊,而是这部电影有一种前后流畅的、比较充沛的女性能量。
这部电影里最残酷的两处情节,一处自然是水青的母亲曲婷,在酒店被黑恶势力侮辱,很有冲击力;而另一处,则不显山不露水,在电影中并没有直接表现,而是用“曲笔与隐笔”的手法加以展现,便是曲婷撩骚女儿同学白皓文的情节(让他给自己买礼物),直接导致了水青与好友金熙的决裂。这个情节看似突然看似荒唐,甚至有些可笑,但并不失真,不仅前面有些细节铺垫,从曲婷这个角色的性格与状态分析,她是做得出这样的事的,她能做得出,所以才残酷。勾搭女儿同学这个情节,让曲婷这个角色丰满了不少。曲婷为什么要这么做?是因为寂寞无聊吗?是为了还债不择手段吗?是她之前混迹社会的惯性行为吗?电影没有给出清晰的答案,曲婷就这么做了,或许她自己都是糊涂的,这种动机上的暧昧,是非常高明的。
曲婷这一行为的暧昧性,也是这部电影的道德基调。电影里四个主要角色都是女性,水青与同学金熙、马悦悦,还有曲婷,她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困境,她们的行为也都有自己的充分动机(不管观众理解不理解),导演并没有试图加以判断,只是平实展现。这种展现本身就具有充沛的力量,在平淡如水的生活细节里,残酷与疼痛酝酿其中。
可以说,电影展现的是四个女性角色的囫囵状态,并不追求什么清晰的行为与行为逻辑。这是一部表现女性状态的电影。状态,是一种整体的氛围,是一种没有清晰轮廓的能量,并不迷信地借助于什么剧烈的情节冲突,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模糊的,是不可琢磨的——但并不意味着不真实,并不意味着随性。这四个角色,是四朵云彩,自然地流动与变化,变成什么形状,发生什么样的融合,导演是不需要过多介入的——达到这种效果的前提,是角色本身必须活起来,她们是活的人,不是导演或编剧的棋子。
这部电影最好的一点,就是这种表达态度与立场,冷静,克制,不负责解释,不过多判断,只是展现。冷静中饱含诉求,克制中又充满力量,不解释是因为尊重角色,是因为角色足够鲜活,角色自有其逻辑,不过多判断,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狱,很多时候,最大的同情,就是不判断。
有些表现女性的电影,会非常使劲儿地展现她们的情感冲突、生活遭遇、社会不公,可是用力过度,情绪过猛,必然会造成一些失真。这部电影里有女性诉求吗?当然有,但导演表达得比较克制,没有什么激烈的呼吁与抨击。马悦悦的父亲,一个近乎变态的控制狂,在大桥上看到深夜不归的女儿使劲抽自己耳光的那场戏,非常出色,不断打电话、突然暴躁、疯狂砍鱼,不需要什么台词,精简地就描摹出一个“看着善良其实病态”的父亲形象,这个形象一立住,马悦悦的生活困境自然而然也就出来了。观众真切地同情了马悦悦,这种女性诉求也就达到目的了。要平庸的导演来处理,让马悦悦与父亲激烈对峙、声嘶力竭地喊出自己的委屈(甚至加一些符合潮流的“口号”)等等,远不如电影里的沉默更富有冲击力。
曲婷这个角色更是如此,她抛弃女儿(电影里依然不给出明确的动机),逃避责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甚至不是什么梦想,只是追求物欲或者随心所欲。她混迹社会,自然吃了不少苦头,受了不少委屈,但电影并不肯过多地呈现这些,为她的选择进行什么辩解,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此而已。这让我想起是枝裕和《无人知晓》中的那个母亲,她就那么扔下孩子不管了,如此而已,不是什么行为都需要明确的动机与逻辑的,有些人就那么做了,他们不负责解释,更不负责要我们观众弄明白——生活不就是这样吗?
毫无疑问,水青才是这部电影最核心的角色,她对从小抛弃自己的母亲,有一种天然的甚至可谓狂热的爱,按照庸常的逻辑,她应该对母亲深深怨恨,就算缠着她,也是为了惩罚她,但并非如此,在早餐摊上看到母亲,她有一种发乎本能的、直觉的亲近,她想请母亲吃饭,要和母亲交换纪念物,一步步,乃至于要为母亲做任何事。这种澎湃的、不讲道理的爱,真的令人感动至深,也许有些观众会觉得不可理喻,会觉得胡闹,但我并不这么觉得,哪怕从动机逻辑分析,水青的行为也是合乎情理的。
她在家庭中的处境,是极度缺爱的,她将这种爱的欲望投射到亲生母亲身上——哪怕和这个女人十多年没见过,谈不上任何感情基础,但母亲的出现,让她瞬间拥有了最坚实的落脚地,这其中自然有她一厢情愿的、甚至幻想的元素(所以她的热情让曲婷有些无措,也更加内疚,她显然不太喜欢这种感觉),但这足够让她为母亲去做任何事了。水青在河边的沙发上睡觉,做了一场梦——这场梦的影像很抽象,很有实验色彩,有一种尖锐的、危险的、疼痛的质感,似乎是婴儿在母亲子宫中的状态,这就是她对母亲的感情隐喻。
电影中的四个女性角色,无一例外,都是严重缺乏爱的,水青、金熙、马悦悦,缺乏的是家庭之爱,其中金熙还缺乏爱情(她暗恋男同学白皓文),更可怕的是,马悦悦的缺爱,是因为父亲的爱过于病态——强势施与的过多,就更加缺乏。而曲婷呢,毫无疑问也是无人爱的,她生活在剧场的戏台,这个明显的隐喻(多少有些僵硬),就是一个供人观看甚至玩弄的存在。我们在电影中甚至感觉不到她对爱的渴望,她只是想虚荣地过下去——女儿要为她铤而走险,她没有表现出强烈的反对,竟然同意女儿去尝试。她是混沌的,是残忍的,这里头没有什么温情的、复苏的、改邪归正的母爱——直到意外发生,这种爱才终于突破了所有纠结,虽然她依然是慌张与不坚定的。
而同时,这四个角色都是爱而不能的,水青对母亲的爱一定程度上是盲目的、是自我幻想的;金熙对水青的友情之爱,也是不稳定的,她依赖这段友情,却不会表达爱;马悦悦对父亲,也是有爱的(吃日料那场戏),但面对这样一个病态的父亲,她无法流露出更多了;而曲婷呢,在水青面前,她才更像一个小孩子,接受爱与施与爱,都让她手足无措。
雨夜开车那段戏,水青从后座探出身子,隔着玻璃,看着驾驶位的母亲,这一幕极富隐喻性,精准地隐喻了两人的母女关系,当然有隔阂(这种隔阂甚至是无法打破的),但水青就是疯狂地想触碰。这场戏,是这部电影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感染力的一场戏。而她们纵情歌唱的乐园,苦苦追寻的乐园,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是失乐园,就像这个城市的大烟囱与灰沉的天空,看不到改变的可能。
今天聊一聊本周末上映的新电影:《兔子暴力》 这部电影还是很有意思的。 改编2011年南京真实的绑架杀人案件。 1975年出生的妈妈因为嫌弃家里贫穷,在生下女儿半年的时候,抛下家人女儿出去“打拼” 父亲再婚,家庭并不幸福,女儿一直渴望妈妈回家。 妈妈再婚三次,均以赌博为导火索失败离婚收场,最终走投无路,回到老家投奔女儿(前夫)。 女儿把爱妈妈上升到了一种高度,接受了妈妈。 妈妈欠下30万赌博高利贷,利滚利到了70万。 最后教唆女儿绑架杀害同学。 女儿以过生日为由,原本要绑架一个富人家同学,该同学警惕性较高,没有上当。 女儿又绑架了另一个经常和富二代混在一起的同学。 这个同学家里比较贫穷,但有个养父是开婚庆公司的小老板,所以表面上看上去比较有钱。 最后母女将此同学“撕票”,残忍杀害,并放在后备箱里。 为了掩人耳目,女儿还假装自己也被绑架,没想到两家都选择了报警(因为根本拿不出来300万,都是穷人) 去派出所的路上,受害者父亲就坐在后排座位,后备箱里就是女儿的尸体。 报警后,出于恐慌,母亲指使女儿销案,说是开玩笑,又说那个女同学去扬州见网友了。 警察觉得这对母女不对劲,前夫动员所有亲戚来给女儿做思想工作。 最终在表姐夫的劝说下,女儿说出实情,绑架杀人。 到了派出所,当妈的3个小时就全供出来,并且把责任推给女儿。 女儿反而扛了8个小时,而且坚决不出卖妈妈。 出事后受害人的父亲精神崩溃。 这就是一个烂赌鬼,一个不负责的妈妈,毁了两个穷人家庭的故事。教唆绑架杀人,罪无可恕。 这个妈妈最后的底线,就是亲口承认了是自己杀人 “我想着我得自己动手,不能让女儿动手,不然她就成主谋了”
《兔子暴力》这部电影,就是改编自这个真实案件,内容大约75%以上都是一模一样的。 虽然导演很会表达细腻的情感,光影镜头玩的也很溜,技术算是比较成熟,万茜和李庚希的演技也可圈可点 但是我依旧不推荐这部电影,因为我觉得它三观不正。 它的很多改编,都在有意无意的扭曲这个案件,美化杀人犯。 女儿出于原生家庭苦难,被母亲抛弃,对母亲极度的渴望,所以愿意为母亲做任何事。 这是悲剧,但青少年思想不成熟,也情有可原。 但是作为成年人,这位所谓“母亲”,可以说就是一个烂到骨子里的人,这种人根本没有责任,也不懂感情。 在电影中,对这个角色有大量的美化,使其看起来甚至像个正常人,还会维护自己女儿,还会自责反省,还有感情和母爱。 虽然万茜演的很不错,尤其哭戏真的很动人,但我始终无法共情,因为看过原案件,我不认可这种改编。 1原案件,是妈妈两次教唆女儿 电影里改成了女儿两次主动提出 2 绑架杀人,在电影里反而变成了面对着只手遮天的黑社会团伙,所以被逼无奈,走投无路 其实是咎由自取,残忍暴力,投机取巧。 30万高利贷滚到70万,这件事有很多方法可以解决。教唆自己女儿绑架杀人,毁了两个家庭,是最不可原谅的选择。 3 主动杀人,被改成了过失杀人,而且杀人未遂,弱化了此案的严重性。 4 妈妈在电影里表现的有情有义,母女情深,甚至还有责任感 实际上这种人没有感情,也不懂责任 有责任,会教唆女儿绑架? 很多评论指出,这部电影里的感情根本不成立。 他们说的很对。 女儿对母亲的感情可以成立,可以理解,也确实是原案件真实的。 但是母亲对女儿的感情,冷笑,如果她有感情,又怎么会这样悲剧? 所以这种改编不成立。 5 原案件,妈妈鬼迷心窍,以为绑架可以脱出生天 电影里,妈妈对绑架这种事情带着轻蔑和否决,似乎是一个正常人的思维 其实不是。 两点: 有些人不是正常人,根本不配做父母。 烂赌鬼是无法挽救的。 6 《原生家庭》这本书我一直给粉丝推荐,这本书里写的很清楚,如果能和父母和解,互相救赎,那当然最好。 但有些父母是没救的,这个时候一定要切割,断绝关系。坚决断绝关系。 而电影里,处处都在聊感情,都在聊救赎,似乎这样的人,还有救似的。 这种大爱无疆,只会给那些陷在原生家庭困境的孩子,带去虚假的希望。 这种导向和三观,使我严重不适。 7 提问: 难道这个电影就没有反省,没有正面意义吗? 回答: 电影的反思立意在我看来非常肤浅,电影最后的字幕说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单独来看这句话没有错,但它严重的脱离现实。 现实里,很多事情无解,就像癌症,只能切掉。现实里,面对烂赌鬼,问题根本不是救赎,关爱,而是坚决态度,大义灭亲,否则会导致更多的悲剧。 什么样的父母是可以和解的,什么样的父母是没救的,也许这需要划分。 但是此案的母亲,很明显是没救的。 这电影评分低说明观众不傻。。。 这导演编剧太喜欢讲感情,到最后还在讲感情,实际上这种不负责任,烂赌鬼,教唆杀人的妈,根本没得感情。 看看原案件吧,一模一样的故事只不过换了个残忍的妈,这就只适合法治节目纪录片,不适合拍情感文艺片。 批判得一点都不深入,甚至没看见批判,只看见美化。 可惜了演员演技。 8 提问:你的逻辑几乎都是建立在一个前提下,就是对照原案件里,妈妈原型是一个烂人。 有没有可能,这个电影是独立于原案件的? 回答: 电影就是改编自这个案件,不仅案情一模一样,连很多细节都一样。比如受害者的父亲会接女儿上学放学,会做鱼,有心脏病等等。 这根本不可能推脱,这就是一个失败的改编和立意。 单看电影,或许能讲得通,但是一看原案件,立刻就高血压了。 改编不尊重原案件,不仅体现在这个妈妈是烂人这一个点。 原案件里,受害者父亲对女儿十分溺爱,失去女儿后精神崩溃。 这个电影如此改编,考虑过该父亲,受害者家属等等一干人等,看了电影会受到二次伤害吗?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消费,而不是创作。 如果真的什么事情,都可以用爱、反省、过失杀人来解决,现实又怎么会有那么多惨剧,那么多烂人,要警察做什么?要死刑做什么? 不要搞错了重点,杀人犯不需要美化,尤其是这种有预谋的,烂赌鬼的杀人犯,绝对不需要美化。 看看电影《门徒》,吴彦祖的态度才是正确的。 这种爱和救赎,呼吁,都是导演和编剧一厢情愿的,脱离现实案件,脱离现实规律。 总结: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事情之一。但是很多人没资格谈爱。两者并不冲突。 想聊情爱?先做个合格的人谢谢。 多少扭曲变态的欲求,以爱之名被掩藏? 少一点垃圾人,天天情情爱爱恩恩怨怨,多一点人做正经事,这个世界会干净美好很多。 虽然这部电影一些镜头很美,技术比较成熟,情感表达比较细腻,演技也不错。 但是我觉得它三观不正,立意肤浅,没有做到正确的引导,没有深入批判现实。 两星。
真实事件如下:
陈雁(母亲)20岁那年与同居男友李斌生下了李小婷(女儿)。5个月后,陈雁不堪忍受这个工人家庭的贫穷,抛下嗷嗷待哺的女儿,离开了这个家。
陈雁出走后不久,李斌便再婚,将李小婷丢给年迈的爷爷、奶奶抚养,从此很少关心女儿。“爸妈”这个名词在小婷的心目中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与冰冷的符号。
上幼儿园时,看着小朋友们被父母牵手逛公园,小婷常常蹲在角落里,茫然地望着远处发呆。
读小学后,每逢召开家长会,小婷只好哀求表姐做“代理妈妈”参加。
在李小婷的“虚拟相册”里,妈妈陈雁有时是白雪公主,有时会变成长着一双翅膀的天使。
初中进入南湖一中之后,李小婷发现这所学校非常不好,老师啥也不管,同学成绩普遍较差,攀比严重,有的同学还会欺负她,加上父亲基本没有管教或关心她,于是她把寄托都放在了失踪许久的母亲身上,并将母亲描绘成一个流金溢彩的富婆。
她欺骗同学:
初二下学期,李小婷关于母亲的日记已经有一千多篇,对妈妈的画像也有数千幅。就在这时,她朝思暮想的妈妈突然出现在她面前。
2009年8月中旬,抛夫弃女14年的陈雁回到了南京,当母女见面的那一刻,李小婷所有的怨恨、思念和画像都化作奔涌的泪水,一头扑倒在母亲怀里。
然而,母亲回家,只是为了避难。
原来,当初抛夫别女、一心追求荣华富贵的陈雁,却在情场上屡屡惨败。
面对失魂落魄的母亲,李小婷原谅了妈妈的一切,全身心地接纳了陈雁。
为了继续维护妈妈在心中的“成功女性”形象,李小婷从小摊上购买廉价的香水送给女同学,谎称是自己母亲从法国带回的。
不仅如此,李小婷还穿着紧身暴露的T恤,戴耳环、涂指甲油,将自己打扮成一个洋气十足的“澳胞”,以彰显母亲的高贵身份。
不久,陈雁深更半夜带男人回家过夜,小婷奶奶实在看不下去了,她对孙女说:“你妈妈外出十多年,她在外面都干了啥,谁也不知道。她住在咱家不方便啊。”
小婷听后立即反驳:“不许你诽谤我妈妈。”
然而,忍无可忍的奶奶还是对陈雁下了逐客令。此举彻底激怒了李小婷,她用碎玻璃片割腕自杀。
奶奶只好妥协,无奈地把对李小婷的管教权移交了其母亲陈雁。
李小婷虽然觉得有些心寒,但想到终于可以与自己的妈妈坐在餐桌上吃饭,她心里又升起一股暖意。
2011年1月的一天,陈雁突然问李小婷:“如果妈妈有难,你肯帮妈妈吗?”
“我可以为妈妈做任何事情!”李小婷毫不犹豫地承诺。
此时的陈雁撕下自己最后一块遮羞布,露出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她是一个吸毒并且嗜赌如命的女人。这次到女儿家避难又旧病复发,欠下高利贷达70多万元。
债主放出狠话:在2011年2月28日之前如果不偿还高利贷,让她家破人亡。
“乖女儿,救救妈妈。”陈雁对15岁的女儿说。
“可我还是个学生,哪有钱啊?”“你帮我物色有钱的同学,绑架索钱。”
李小婷听后吓住了。但是在母亲再三哀求下,李小婷动摇了。
联想到与失踪多年的母亲刚刚团聚,久违的母爱怎能再次失去。李小婷横下一条心,决定干下去。
在李小婷看来,只要帮助妈妈渡过难关,母亲这辈子就会和女儿风雨同舟,浓浓的母女之情就会固若金汤,任何风浪再也无法将母爱冲走。
于是,李小婷便按照母亲的计划展开了行动。她多方打听得知,南湖中学的同班女生小燕的父亲开办了一家汽修厂,便将小燕锁定为首选绑架目标。
从2月21日开始,李小婷便有意接近小燕,谎称母亲陈雁准备出国,邀请小燕陪她过最后一个生日。不料,小燕一直对李小婷扮演“澳胞”十分反感,三番五次予以拒绝。
2011年2月25日,是陈雁母女设定动手绑架的日子,然而,讨厌李小婷的小燕仍然不上钩。
当天下午小燕正好与冯若颖结伴游玩,李小婷的电话打个不停,善良的冯若颖过意不去,接听后答应为女同学的生日捧场。
下午5点,冯若颖被陈雁母女开车接到一家预订的酒店包厢。在她进洗手间时,陈雁偷偷将安眠药放进她的饮料中。饭局开始后,李小婷向母亲介绍:“这是我最好的同学冯若颖”。
陈雁直到这时,才知道绑错了对象,原本打算中止犯罪,但她在席间跟冯若颖聊天时,冯若颖的一句谎言又使她改变了想法。
“你家是做什么的?”陈雁像似拉家常。
“我爸开了一家婚庆公司,家里有一辆帕萨特轿车。”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冯若颖说了一句让她致命的谎话。
富有的仅仅是他的干爸干妈,并不是亲生父母。
听到这里,陈雁的眼睛顿时一亮,一边阿谀奉承,一边不停地劝酒。很快,冯若颖便觉得头昏脑涨,要求回家。冯若颖被扶上车后,便很快昏睡过去。
没过多久,冯的父母就发现女儿失踪了,然后联合学校,建邺警方,一起在南京建邺区进行寻找,最后先找到了李小婷,李小婷编造谎言,想欺骗冯父母冯若颖已经前往扬州,冯父母觉得她不对劲,最后在逼问之下,发现女儿已经死在车后备箱。
知道女儿遇害后,冯父当场昏倒,神情恍惚,曾试图点燃家里的家具,随后家人将他送到南京精神病医院,被确诊为应激性精神障碍。
而从小将李小婷带大的奶奶,知道孙女涉嫌杀人后,一下子就病倒了。原本身体硬朗的老人,几个月都下不了床。
李小婷生父对前妻陈雁也极为痛恨,但事实是李小婷生父对女儿也是不管不问。
在审讯过程中,陈雁曾经将所有责任推给女儿,称是女儿和冯若颖有矛盾将她杀了,自己只是帮忙处理尸体。(此处与电影不符,电影是相互揽责,为了让对方脱罪。)
最后冯李两家达成协议,对李小婷给予谅解,但都要求对陈雁处以死刑!
2011年11月11日,法院的审判中,陈雁因动机卑劣、唆使未成年人犯罪、杀害未成年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和危害,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助母亲杀人的李小婷,因未成年和有自首表现,则被判处9年有期徒刑。
故事是个好故事,但电影没有刻画出母亲吸毒欺骗李小婷,没有同学的攀比的模样,缺少南京南湖地区破败和不良对李小婷的影响,如果补足了,电影将会更好。
首先说这个电影后劲还是挺大的,导致昨晚睡觉的时候脑子里一直在走马灯的过画面有点儿失眠。兔子暴力的日文译名是兎たちの暴走,但英文译名是The old town girls,非常喜欢英文的这个名字,可能对于我来说影片更像是一个老女孩儿和三个小女孩儿的故事。
1、老女孩儿的黯然退场!曲婷是一个很悲剧色彩的人物,年轻时仗美行色风光无限,而今青春不在却不自知。应该说曲婷是我在现实生活中最讨厌的一种人,轻浮,挑逗,暧昧,不负责任。但是在电影屏幕上却成了我最喜欢的一种人,风韵,洒脱,随性,自由自在。来自小朋友们的崇拜和爱慕仿佛给了她新生紧接着就被一个耳光结结实实的打醒,老杜略带戏虐的当着女儿的面调侃“老了吧,年轻时候随便吊个把男人,就可以随便提款套现,现在就套到一袋化妆品……”,女儿暴怒的摔了化妆品的瓶子,曲婷的表情却是尴尬和死撑,还有什么能比当着自己孩子的面被践踏自尊更残忍的么,答案是让孩子发现自己真的蝇营狗苟。曲婷人性的闪光点来自于跟女儿相见的这几天时间,她终于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有人真真切切的爱着她维护着她,所以最后她收起调侃收起漫不经心,抱着女儿说出那句“有些时候的一个选择我们很久以后才能得到结果”的时候我哭了。后悔么,或许吧“今天开始嬉戏别迁就,只想开心一刹没保留”
2、小女孩儿们的致死挣扎!妈妈的出现对水清来说更像是个梦,幻想、崇拜、骄傲、冲击、幻灭。梦醒了我们还能回到原点么,就像影片里的传说,我们穿过那条隧道或许真的能回到过去么……水清对妈妈的爱近乎极致,“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从来不是一句过场,看到陌生人突然出现抄起一杆长矛就要上前拼命,看到妈妈被玷污不顾深处险境头也不回往里冲,为了帮妈妈还钱不惜在全校同学面前放下尊严,从始至终眼睛里没有丝毫畏惧满是坚定。马悦悦对生父的极度失望,金熙对亲情的渴望衍生出的嫉妒,小女孩儿们刻在心底的善良被大人们的不堪疯狂践踏,人之初性本恶么,不是,养不好为什么要生我……
3、乐园!一个毫无责任感的老女孩儿,带着三个亲情缺失的小女孩儿,开着车一路狂奔。乐园的歌曲配上4个疯女孩儿的群魔乱舞,那个画面有一种特别原始的感动,如果可以我希望画面就定格在那个时刻让她们一直疯下去。
4、我知道你的秘密!很多人觉得最后结束的太突然了,但是我最喜欢的反而就是结尾的长镜头,水清过隧道前脸上的挣扎,过隧道后的豁然,呼应了影片前的那个隧道传说,让我恍惚是不是真的可以穿越时空逆天改命。
影片根据南京母女绑架案改编,人物形象和作案过程等做了些调整,多了些人情味的东西。可以看出作为导演的处女作,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但是感觉有点儿散,感觉情节有些跟不上演员们的演技。很遗憾的一点是没有拍本该最出彩的审讯部分,个人认为如果已审讯作为切入点,已母女二人双视角去还原整个事件会更好一些,还有就是其他两个女孩的家庭交代不太清晰,导致有些情绪有点儿莫名其妙。总体来说是一部挺好的电影,整个电影的色调非常舒服,破败但不腐烂,湿润却不泥泞。演员演技集体在线,尤其是万茜和李庚希还有大潘,每一个微表情和小动作都拿捏的特别到位,看这样的演员表演是我作为观众的幸福!
以上各人看法仁者见仁,希望兔子暴力是一个好的开始,期待导演以后的作品。
不是当生下孩子那一刻,你就自动变成了母亲。
曲婷出生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这个位于四川省最南部的城市盛产亚热带水果,虽身处内陆却颇具热带风情。这也许正巧概括了女主角的某些特征,出场时那身明黄色的连衣裙,暗合了这个城市最丰产的水果——芒果,多汁、鲜美、甜腻,却也易染衣物。
她是漂亮惹眼的,且知道怎样利用这种漂亮。身为剧团舞蹈演员,习惯了舞台上的耀眼光鲜,却始终无法适应生活中的困窘平淡。于是在女儿水青不到一岁时,便悄然离开了这个普通工人家庭。但她那时候太年轻,还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暗中标明了价格。
影片中女儿跟妈妈第二次见面后,想要一个她的随身物品作为留念,但曲婷翻遍包包也找不到一个。于是她带水青来了自己这次回乡的临时居所,从一扇斑驳的铁门进入,一盏盏打开的灯照亮了黑暗的走廊,而尽头处就是她的客厅、她的卧室、她梦开始的地方——舞台。
导演的这个设置可谓是神来之笔,一下子点出了女主角最核心的身份认知——戏中人。妈妈坐在舞台中央的卧榻上开始讲述自己第一次登台的经历,而台下就是青春期的女儿闪闪发光的眼睛。她似乎从母亲的讲述中勾勒出了当年她年轻的样子,长长的羽毛尾饰勾勒出姣好的脸部线条,她在舞台中央的秋千上肆意摇荡,那是最最美好的青春。
女儿问:那时我出生了吗?母亲的眼神忽然闪了一下,大概是你两三个月的时候吧,还好有这次机会,我又能重新开始跳舞了。
年轻生子的她并不明白这个孩子对于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同时也不明白自己对于孩子意味着什么。她只想赶紧逃离,逃离家庭、逃离小城、逃离“母亲”身份。
娜拉为何出走?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在家中的真实地位。曲婷又为何离开?也许她发现平淡的家庭生活最终将那个“我”彻底湮没,而她怀念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自己,以及想要探索那个大大的未知的世界。
16岁的水青无论在班里还是家里都是毫不起眼的那个。她沉默、寡言、不形于色,温顺的像只兔子。继母不喜欢她,父亲没心思关心她。她几乎是逆来顺受的,外界的风将她往哪里推她就往哪里走,她没有什么想要的东西。除了母亲。
她留着母亲小时候的一个铁盒子,里面都是一些女孩子的小玩意,时间久远到大部分的东西都失去了颜色。她没地方去的时候总会去家附近的一处河边,在那个烂沙发上玩玩盒子,休息一下,做做梦,而梦里总有她幻想中的母亲。梦中的妈妈是美丽的,温柔的,说着她马上就会回来,跟她一起住,再也不分开。
于是当她无意间得知妈妈真的要回来的那一刻,好似美梦成真。她偷偷找来母亲的手机号,给她发短信,同时告诉她“别担心,我会乖乖听话,不会打扰你的生活”。缺失了十五年的亲情要如何实现?她小心翼翼试探着进入她的领地,害怕因为不慎又再一次失去母亲。
曲婷像是一扇新打开的窗,为她带来了美妙的风景。她果真如设想般美丽,身姿姣好,妆容精致。开着明黄色的车,带她去了小城中她从未来过的角落。而那个走入隧道的夜晚,则是全片的转折时刻。在这里,影片完成了第一次的身份互换。
如果说之前她们的关系介乎母女与朋友之间,从这个雨夜后,则发生了质的变化。在隧道中彼此吐露心迹之后,女儿开始渴求更多的母爱,她希望母亲能更多更久的陪伴在她身边,而曲婷也渐渐发现了亲情的可贵,这个当初她拼命要逃离的地方,竟然给了她久违的温暖。
而在得知妈妈欠了巨款,只剩三天时间的时候,女儿瞬间变身为保护者,她将颤抖、失神的母亲稳住,为了这份缺失了十五年的母爱,她好似可以交换任何东西,包括自己的灵魂。而扭曲的爱与欲望,带来的必定是苦果。
第二次的身份互换,则发生在那场意外杀人之后。这次换曲婷搂住了惊慌、颤抖,甚至无法站立的女儿,她讲:“没事,妈妈来弄,妈妈来弄。”也许就在此刻,母亲这一身份才真正在她身上生根,那份拥抱与安慰穿透冰冷的黑夜蔓延开来。
影片最后,两人一起乘车穿过了长长的隧道。摄影机后退着闪过一盏盏昏暗的灯,远处那辆明黄色的车开来了,又让人想起了那个遥远的传说。假如开过隧道尽头就可以时空穿越,你想回到什么时候?没有犯罪前?没有回乡前?没有出生前?
“过了黑黑的隧道就是太平洋,那里有自由的风和无忧无虑的云。”
曾一同制作出《苹果》、《观音山》的李玉、方励,这次又再次合作新片,并且是一部新人处女作,是什么促成了这次契机呢?
本片是在青葱计划的扶持下推出的,在这里有必要简单介绍一下:青葱计划全称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是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主办的选拔、扶持青年电影导演的公益活动。每年经过业内“选秀”一般的层层选拔机制,最终决出五强,每个项目可获得100万启动资金及后续一系列帮扶资源,为的是能让一批职业导演新鲜血液真正补充到中国电影行业中来。
而申瑜的《兔子暴力》就是在第一届青葱计划斩获五强名额获得启动资金,也是那届五强唯一一个女性。该计划五年来推出了很多新导演及影片,备受好评的白雪的《过春天》也是其中之一。
作为一个女性占绝大多数的制作班底,这次她们讲述了关于当代女性的困境与挣扎。当一个女人生下孩子那一刻起,她就成为了一个母亲吗?如果始终无法融入“母亲”这个新身份,那她的出走该被批判吗?而对于一个成长过程中缺失母爱的女孩,她又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创伤,为何在面对可能失去的母爱时,她能走入那种极端?这些女性议题的加入,由于有着女性视角的关照,而显得弥足珍贵。
由衷的希望这个行业能有更多更好的女性创作者,正如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首先让我们先记住她名字,而不仅仅是科恩嫂这个身份)在《三块广告牌》获奖之后的感言中所说:“我可否邀请所有被提名的女性站起来,女电影人、制片人、导演、编剧、摄影师、作曲人……请大家看看周围,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事要讲有项目要谈,请邀请我们去你们的办公室,或者来我们的办公室,我们会把所有的故事都告诉你们。”
请给女性以机会,请给女孩以未来。
在看《兔子暴力》的近半时间,我都怀揣着一股莫名的兴奋感——因为这是一部比我预期出色的新导演之作,甚至会令人联想到曾经看过的不少经典日式残酷青春电影(《青之炎》、《关于莉莉周的一切》等),以及娄烨与李玉早期时的电影(《观音山》等)。两种不同的风格与属性被杂糅进了这部青春家庭电影中,幻化为其中各怀心事的三个少女,她们在一场意外里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暗色成人礼”。
作为申瑜导演的第一部电影,本片不仅立住了她的个人风格,整体质感也被处理得较为细腻。尤其是李庚希、万茜的表演出色,把两个人物逐渐突转、对位的性格,母女之间复杂、倔强而又遍布伤痕的情感,都表达得令人信服。
虽然是发生在当代的故事,但《兔子暴力》选择了一种具有年代感、怀旧色彩的影片调性与视听风格,来拍摄这座破落的南方小城,也塑造出女性角色们被束缚着的内心世界。
由李庚希饰演的高中女生水青,在后妈的阴影下长大,她的亲生母亲曲婷在她一岁时就离开了这个家。十七年后曲婷突然归来,并且很快融入到了水青的生活。这给水青缺爱的青春带来了温暖与快乐,水青也与另外两个闺蜜因此共同度过了一段欢乐时光。然而这一切,都随着神秘男子老杜的到来而幻灭。水青冲动地捍卫与保护母亲的行为,终究酿成了悲剧。
某种程度而言,开篇与收尾的绑架案件并不是这部电影的重点,更重要的,是通过这对十七年后再度相见的母女,讲述三种“破碎原生家庭”的问题,同时还有女性的人生选择、甚至是对青春本质性的认知问题。
《兔子暴力》把这些问题刺骨地抛了出来,融为一个视角:以爱为名,所生发的“家庭冷暴力”,甚至是亲情的缺失,会对人造成多大的伤害?
戴锦华曾说,青春片是展现“青春的痛苦和其中诸多尴尬和困乏、挫败和伤痛,是对美好青春神话的颠覆。”而这份青春的多面性与复杂性,才是《兔子暴力》的内核所在。
主人公水青,是一个“非典型”的青春期少女形象。在生母曲婷归来之前,她是位普通的高中女生,乖巧、不起眼。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她在这十七年间是“正常”成长的。与之相反,母亲的归来只不过是打开了水青身上原本就蕴藏着的痛苦和挣扎,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幼年时母亲的离开,十七年间父亲的忽视、继母的冷落乃至间接的精神、身体暴力(剪发),都让她活在失常的家庭环境中,不断压抑着对于亲情的渴求。
也正因此,面对重新回到自己生活中的母亲,水青产生了执念般的情感,乃至沉溺其中。隧道口喊出的那句“我愿意为你做任何事”,不像是一个女儿对母亲说的话,反而像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无条件付出”,拥有一种不属于少女年龄的勇猛。
她把自己多年被压抑、被束缚的爱倾注在这个素未谋面的母亲身上,以至于产生了些许病态的执着与过分的成熟,生怕再次失去母亲。而与之对应的是,曲婷更像是母女关系里的“女儿”,她因自身的背景而回避这段关系的连带责任,怕牵涉女儿,尽量刻意显得淡漠。
影片中,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位置,成年人有成年人的痛苦,少女也有少女的苦恼,彼此错位、误解,甚至为了保护对方而造成进一步的伤害。一件件发生在少女身上的事,也许用成年人的角度来看待,都是些不值一提的小事:与闺蜜反复争吵、透露秘密,与“失而复得”的母亲谈天谈地、喂她吃药……但这些却对少女的心灵有着巨大的满足,以及最后案件来临时巨大的挫灭。围绕水青出发,她的另外两位闺蜜的原生家庭同样遍布创伤。
马悦悦身处在一个单亲家庭中,由于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她自小由父亲曾经的师傅一家带大。父亲老马的归来,让悦悦重新处在一种窒息的家庭氛围当中。他的再度归来与曲婷的归来形成了对照关系。他是一个性格暴躁的控制狂,给予女儿的父爱带着令人恐惧的气味。潘斌龙为数不多的几场戏,扇耳光、切鱼,都是非常精准的发挥。如果观众站在这位父亲的视角,会发现疲惫感始终写在他的脸上。
金熙看似是学校里讲义气的广播站“大姐”,总是指导朋友做事,飞扬跋扈、不讲道理。但她也有不为人知的困苦,从小就生活在父母情感缺失的环境下。“经济条件不错”只是她的伪装,面临家门外讨债者的暴力手段,她只能无声地将自我寄托在肉体的伪装之下,那一幕尤为刺眼。
这些少女们的原生家庭情况,承接自影片对于南方小城衰败的现实图景描绘,更依托于不同女性间的情感传达。而这些缺爱的少女们,也只有在彼此慰藉与伤害中,确认自己的情感走向。比如四人在传言中的“时空隧道”中飞驰,大声说出自己的愿望与秘密;又如金熙与水青在广播站里针锋相对,水青毫无恐惧地面向全校说出自己的心事。这些或聚合、或撕裂的情感段落,掌握着《兔子暴力》的核心力量——即通过大量的女性心理与女性情感,来重新回应“大而化之”的社会议题,将其落向微观的、细致具体的层面之上。
行至最终,《兔子暴力》的片名得以揭开谜底:女性在被暴力碾压的极端情况下,只能选择诉诸暴力,并为此承受亲情的代价,这是电影更深层次的表达。社会根植着对于女性的轻视与蔑视,作为个体,她们渴望被爱,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渴望家庭温暖,但现实为此施加了太多负担。有时,一个选择的岔路口就会使她们抱憾终身。
面对这些被抛出的残酷的青春困境与女性的情感难题,电影在最后并没有给出绝对明确的答案。也许,理解她们青春的本质与亲情的代价,理解她们的挫败和伤痛,不过多地审视她们、下道德判断,就是这部电影能够为我们呈现出的结果。
结尾的字幕直接把中心思想概括了,很可以。半部好片吧,影片的前半段其实更好看,她更多关注少女对失而复得的母爱的假想以及渴望。万茜的美也让这个角色更有魅力。影片对一些女性内心的微妙细节处理还是挺细腻的,比如球场教舞那一场,以及之后的几场戏,并在隧道戏达到高潮,那一刻甚至有些感动。之后转入罪案,就突然落下来了,这时候角色的一些表现以及变化,其实还是不够说服力,没太拍出来。不过,作为新导演,也是要鼓励下的,以及,确实有些许李玉当初的感觉。李庚希确实不错。黄色的使用也很突出。
前期感情描写细腻,通过光影和演员情感的迸发将有误解的友情和逐渐被化解的亲情进行了细致的展示。但后期关于案件的描述显得仓促,没有将感情的化解和未来人物之间关系可能会发生的走向表现出来,略有欠缺。但整体质感和拍摄手法令人惊喜,是继《隐秘的角落》后让我再次能够感受到小城镇里阴郁、孤独、缺失、迷惘、渴求……表面上看似正常的人其实都是不完整的,我们都是散落在工业化社会里的一块块碎片,无法真正地被完好地组装在一起。
是tiff里意外的惊喜了,看之前特意搜了一下背景故事,电影还是改编的温馨了。演员们演技都在线,尤其万茜李庚希这对母女,这种胜似爱情的亲情在这个故事背景下还显得挺悲壮的。万茜求求你别搞综艺了,好好演戏!!!
结束的有点突然,西南地区果然适合魔幻现实主义。万茜那句妈妈来弄把我整哭了…
她们的爱、偏执都只给了那个只见过那么几面的人攀枝花真是个拍这个故事的好地方,那些破落的工业园区,穿着鲜艳服装闯进这死气沉沉生活的女人,少女那无处安放的委屈与爱在这短短几面里就找到了寄托,为她们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结尾在隧道那段很难说出的虚实结合让人如坠梦中,希望有更多的人可以把目光聚焦在女性的社会问题和未成年犯罪上吧以这个成本+新人导演能拍出这个程度的片子,两位女演员的表演功不可没
被抖音“影享力计划”种草来看的《兔子暴力》,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尤其是作为处女作,影片中隐喻了很多,比如言语上、颜色上、人物神态上......曲婷的衣服颜色由明亮的鹅黄色转成了晦暗皱杂的淡黄,水青背着黄色背包仿佛在为曲婷负债,曲婷的言语从普通话转变成四川话,大概是在预设她心境的转变......演员们的演技精湛,也很惊喜,剧情内容也很有层次,是部不错的文艺片。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故事原型是2011年南京市南湖母女绑架杀人案
犯罪片部分大概是一拍脑袋写出来的剧本......根本不想评价了。最后一伙人碰巧来江边蹦野迪的时候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也许四川人民都这么狂野吧。
求求国产犯罪片放过“工业废土”南方潮湿小镇和emo少女这些元素…根据片尾放法外之徒被收网的字幕笑出声来判断现场有多少中国观众。没有一同生活过的母女关系是这样的吗?感受不到说服力。还有黄觉能不能收起你的花衬衫不要老演同一角色了……【看完原型新闻感觉强多了http://www.lifeweek.com.cn/2011/1125/35867.shtml。据参与侦办此案的知情人士透露,审讯过程中,李园表现出的稳定的心理素质让警员们都感到惊讶,“母亲用了6个小时招供,女儿居然扛了8个半小时”。张纯认为:“李园已经把对妈妈的爱上升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十几年父母关爱的缺失所压抑下来的情绪在保护妈妈这件事上爆发了,她觉得只有自己可以帮助妈妈,不能再失去妈妈了。”】这段要是能拍出来
剧情还行,万茜不行。不知道为啥这么多人神夸万茜有演技?就是一种让人看了不舒服很别扭的“端着,劲儿劲儿的,做作”,为了文艺而文艺,说实话演的不如白姐自然。还有我大西南真的是孕育了文艺故事的土壤啊。
中英文片名都不错,软糯的兔子也有被逼急的时候。曲婷是小城里的缪斯,是攀枝花的美丽传说,是工业废址上一朵渴望艺术阳光的小花,也是青春懵懂的水青好奇和神往的模样。母女的心理错位设置有意思,母亲的心智水平更像孩子,女儿的早熟性格更像妈妈,她们的美好和破碎都令人难忘。到最后时刻,万茜那句“妈妈来弄”又让人泪目。剧本结构大改过,校园线删了不少,更注重展现女孩们的原生家庭问题。喜欢轻盈自然的影像风格和颓靡又明亮的故事气质,几笔梦境和超现实笔触锦上添花。李庚希太棒了,纯真干净的脸配上沉着笃定的狠劲儿,莫名想起少女时的西尔莎·罗南,又一个文艺片的好苗子,跟万茜同框时,眉眼也惊人神似。电影似乎能看到一点李玉早期的风格,作为新导演处女作完成度尚可。
#TIFF2020 关注一些家庭亲子矛盾问题,冷暴力,暴力。李庚希这几个小姑娘,万茜都表演在线,还是很羡慕李庚希对于自己母亲的爱,那眼神里充满了满满的爱,中后段开始变身暴力使者,小小的身躯慢慢开始拥有超大能量,几个构图不平衡更有点小孩子视角对于这个世界不理解和不平衡。
万皇不愧是总攻,这都演成拉拉片。
虽然但是 李庚希看万茜好🐔啊
万茜和宋佳选片子真是有文艺女青年的特质和局限,有放得下逐利的洒脱,但放不下类型元素的drama。
提醒:看完以后可能会暴走(没有技术含量的冷笑话
结尾字幕交待结局是不是要成为大陆犯罪片的固定技法了
本子拖了演技的后腿,再打磨下可以算2020华语之最
进入犯罪线后整一个崩掉
东京电影节看的几部电影里这部我给五星。申瑜导演的处女作真的让人想说未来可期。李庚希和万茜的演技真的很不错,一个是李庚希自然的演出川渝叛逆期的女孩的那股子倔强和不屑。但她对母亲的渴望和守护是很浓烈的。二是万茜哭戏的生理表现真的表现的非常好,颤抖难以抑制看得人很有共感。故事其实是一个还算比较简单的故事,但用了一个悬疑式的开头还是比较讨巧。很喜欢四个人在隧道里面的戏,本身是一堆母女的故事但同时带出了三个家庭的问题。会让人思考家庭对兔子的影响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