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 is too short to waste a second. Stella和Will都身患囊肿性纤维化疾病,但他们必须永远保持六英尺的距离,以防互相感染。 结果他们相爱了,在爱情中收获了彼此的真心也共同目睹了病友的死亡,其间故事不多赘述 最终Stella肺移植成功,而Will治疗失败。他为了保证Stella不被感染而选择了离开,也选择了自己去迎接将来某时的死亡。 这是2019年到目前为止最让我感动的电影,下面是Will在离开时对Stella的真情告白: My beautiful, bossy Stella. I guess it's true, what that book of yours says. That the soul knows no time. My drug trial's not working. I want you to know that this past mouth will last forever for me. My only regret is that you didn't get to see your lights. I finally got you speechless. You know, people are always saying if you love something, you have to learn to let it go. I thought that was such bullshit. Till I watched you almost die. In that moment, Stella, nothing mattered to me. Except you. I'm sorry. I don't wanna go. All I want is to be with you. I can't. I need you to be safe. From me. I don't know what comes next, But I don't regret any of this.
Could you close your eyes? I just don't know if I can walk away if you're still looking at me. Please. I love you so much.
“你是我近在咫尺的恒久梦想,也是我触碰不到的遥远爱人”看这部电影真的很难不流泪,那种最真挚最朴素的感因为生理原因无法让两个相爱的人互相触碰彼此真的很难捱。 女主史黛拉是一个极其克制自己,生活非常有规律的囊性纤维化患者,直到有一天她遇见了帅气的威尔,他同样也是囊性纤维化患者,他们之间必须保持安全距离,两人感情不断升温,两人渴望像真正的情侣一样拥抱,触碰彼此,但为了防止感染,两人必须至少相隔六英尺的距离,女主勇敢前进但也只偷回一尺,两人还隔着五尺距离遥远相爱。可是不能相拥又怎样,他们还是热烈的爱着对方。 这部电影真的非常纯爱,“我们需要所爱之人的触碰,就像需要呼吸空气一样”,愿每个人都能拥抱到自己爱的人。
虽相隔五尺,却似天涯的距离。不能触碰的这五尺,却让两颗心备受煎熬。在这走向绝望死亡的一生里,这场五尺的爱恋便凝成隽永。
在世界的某一处,有这样一群人备受着叫做囊肿性纤维化疾病的困扰。这个病会影响身体各处的器官,尤其是肺部。更为可怕的是,这个疾病目前没有任何的治疗手段。即使进行了肺移植,患者的生命也只能延长五年而已。
女主斯黛拉和男主威尔就是不幸的这一群人。与他们而言,活着的每一天都是值得庆幸,每一次的生日就是上帝赐予的礼物。他们在本该肆意生长的年纪就被病痛折磨的无数次接近死亡。死亡像是一个映在脑海里如影随影的词汇,多希望能从上帝手中多偷走一些时光。
即使生来患病,斯黛拉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美好,用力的生活。积极乐观的她会列下许多清单,将活着的每一天都过得充满意义。截然不同是,男孩威尔是个悲观的患者,甚至不对治疗抱有着信心。他自由、无拘束、在及时享乐的自我世界里肆意生长,可偏偏病痛折掉了他自由的翅膀,坠入了绝望。
两个病友在医院相识,开朗乐于助人的斯黛拉开始帮助威尔治疗。她让他重拾起治疗的信心,威尔绝望的人生好似遇见斯黛拉的那一刻变得开始有了希望。
当他一遍遍看着斯黛拉发布的视频时
当他开始放弃及时享乐的自由听话的开始治疗时
当斯黛拉第一独自手术,他跑进医院陪伴身侧时
威尔便爱上了这个既坚强又令人疼惜的女孩
这一场走向绝望的人生旅途,因为斯黛拉而变得繁花簇锦
手术台上,当斯黛拉抬头看见姐姐的那幅画时,她也深深被男孩的用心所打动。平淡一成不变的生活,开始有了新的期许。
可是俩人之间始终隔着“6尺天涯”的距离。
令人惋惜的是,俩人必须遵守着这6尺的规则。因为患者间会互相感染病毒,所以6尺的安全距离,也是生与死之间的距离。
但是相爱的俩人,无比希望将彼此的距离拉近到毫无缝隙。这“6尺"的距离无疑是痛苦的。
因为爱的勇气,让俩人冒着危险向彼此靠近了一英尺,因此便是“五尺"的天涯。他们在无望的人生里遇见了对方,遇见了爱情。他们开始了第一次的约会,隔着球杆,算是俩人之间最有可能的肢体接触。在泳池边上,彼此勇敢的将自己身上的创口毫无保留的展露给对方。爱情的因子在周遭的范围里疯狂发酵。无比想靠近的心情,却因这五尺的距离,远似天涯。
“我真想抱抱你”这是斯黛拉的好友在她绝望难过时说的,多么迫切而又无力的话语。这一生,他们都不能牵手,甚至拥抱。无法体会朋友手心的温度。恋人心跳的声音。无法给予对方最本能的温暖,这便是电影里最令人感到难受的。
随着斯黛拉好友的骤然离世,原本平静的生活开始天崩地裂。前一天,好友还开心的准备带自己的伴侣回家。转眼间,一个鲜活的生命便就此消殒。这一次,他们相隔的竟是真正的生死天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都没能紧紧相拥在一起,这可怕的病痛让斯黛拉的人生充斥着各种的遗憾和懊悔。
自此以后,斯黛拉开始打破各种规则,跳出生活给她设下的各种围墙。深夜她拉上威尔逃出医院,去寻找姐姐曾说过的“星光',在漫长而痛苦的治疗生涯里,只有这一刻,斯黛拉是真正的肆意的享受着生活,也是两人的心靠的最近的一次。虽然这样的时光转瞬即逝,但是这一闪而过的美好也照亮了彼此。
电影的最后,幸运的斯黛拉成功进行了换肾移植,但威尔的人生却没有那么幸运。他离开了医院,离开了斯黛拉。消极的他无法预演未来,可是为了他心爱的女孩,他决定独自离开。离别之际,他深情望向斯黛拉,这一眼他要一直刻在脑海里。
一转身便是天涯,纵使爱到血液里,但也只能到爱为止。
如同好友一般,在最后离别之际,俩人也只能隔着厚厚的玻璃触碰。
电影里斯黛拉的原型正是现实中备受病痛折磨的美国知名博主克莱尔,她幸运的进行了肺移植,但还是脑血管病变而永久辞世。在她短暂而充满故事的人生中,她一直用心的积极的生活着。活着与她而言是骄傲的。无论是悲伤、痛苦、消极甚至绝望的情绪,与她而言都是生命的馈赠。你还能感知这些,证明你还幸运的活着。
生命的无常是不可控的,我们无法预知上帝会在什么时候给我们开个玩笑。也无法消除许多人生的痛苦和无奈。我们能做的,就是握紧手中的时光,在当下的人生里,用力的去爱吧,去感知这个世界酸甜苦乐。
愿我们都能在能相拥的时刻,不要只是牵手。在能亲吻的时刻,不要只是拥抱。在能爱的时刻,不要选择错过。
电影谢幕注明,这部片子献于并感谢克莱尔·韦恩兰(Claire Wineland)。在YouTube搜了电影里女主角史黛拉的视频频道,首先出现的却是Justin Baldoni(《五尺天涯》导演)和Sky Gaven执导的纪录片— My Last Days,记录几位身患绝症的病人各层面的样态。其中一集2016年播映的,便是克莱尔(集名:《Meet Claire | Finding Beauty in the Sadness》)。
《五尺天涯》的制作顾问是克莱尔本人,她给剧作提供了许多疾病的相关资讯,还有一些CF病人在面对治疗、生活和各种情感的心理,同时也给男女主角非常重要的补习— CF病人在日常和面对未来,有里至外的每一举止和情绪。据说女主角海莉(Hayley Lu Richardson)在饰演该角色前后便时常和克莱尔相处。
所以《五尺天涯》在角色设定、情节和故事内涵之中,其实有许多非常相似之处。女主角史黛拉身上就能发现了。首先,史黛拉和克莱尔同样是YouTube频道博主,经常分享一些与CF疾病相关的资讯— 科普、治疗、日常生活、娱乐等等。电影里男主角威尔在健身房为史黛拉画像的时候,史黛拉提到自己的“终极人生清单”,里头提到的绝大部份和克莱尔有直接的映照之处,如“参与一个重要政治志工活动”、“和他人分享CF疾病的资讯”,这些几乎都是克莱尔热衷的个人事业。在《My Last Days》系列中《Meet Claire》里就有克莱尔逃院到洛杉矶和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见面的片段,而且真实生活中,克莱尔就是一名著名的CF患者博主,主要向网民科普CF疾病的知识。
克莱尔著有一本书《我呼吸的每一口气》(Every Breath I Take),其中写道一次她陷入昏迷时候经历抢救,一些潜意识里的情绪:“我花了一段时间放下自己的控制欲,让自己得以对他们说— 我把生命交给你了。…… 我觉得这是我在昏迷过程中最艰难的挑战之一— 试图停止挣扎,并让他们给予我治疗。我终于明白我必须放手。我听见周遭的人对我说— 放松,冷静,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最先能想到的只是— 不,这一点也不好!我一定要让自己好起来!不过最后我接受了这个事实,意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 克莱尔在面对疾病时候是有绝佳的意志力的,就如史黛拉一样。不过她们的坚毅,都有一种类似于强迫症的极端— 极强的控制欲。这一段引述文字可见克莱尔心里隐约的情绪,电影里史黛拉对自己的疗程和对挚友波(Poe)及威尔的日常和疗程有同样偏执的“改正”,实就是克莱尔真实的那一面。
也许是克莱尔经历急救那一段并不足以证明克莱尔和史黛拉在内涵上的相似之处,那么还有那么一段叙述,其实就把克莱尔和史黛拉联系到了一起。克莱尔在著作里提到CF患者不能和癌症病人一样和病友有密切的接触,而CF是一种基因遗传疾病,一出生就生病了。他们经历的病痛比许多疾病来得长,同时对于病友来说,肢体上亲密的陪伴也是一种致命的安慰。所以CF疾病社群之中才会有“六尺规定”,相对以前现在互联网发达,大家已经可以互相交流,不过多数实际玩乐的时候却还是不受鼓励的。可是还是有些CF患者会不顾一切去和CF病友亲密接触,他们觉得,反正不论如何都会死,为什么不能过得开心一些,随心所欲一些。克莱尔对这一点是完全不能接受的。她写道:“这种态度对我来说是最难以接受的。因为我很努力地活着,就像我通过互联网认识的许多其他CF患者一样。我们都努力争取到现在的健康状况,并我们赋予所拥有的生活极高的价值。我不知道一个不这么想的CF患者(即使是那些因此抑郁或自杀的患者),也知道这样的生活有多么地宝贵。” 文中可以发现克莱尔所观察到CF患者一般有两个态度:积极并自律地保护自己的,还有那些不顾一切也不对改善自己的健康抱有太多希望的。克莱尔和史黛拉属于前者,威尔起初则属于后者。克莱尔在说自己不能容忍那样面对生命的态度的语气强势,就如史黛拉对威尔的疗程整顿有强烈的调整欲望一样。
CF是长久且目前还未能治愈的疾病,克莱尔和史黛拉都像是看淡生死,但是在有限的生命里有很高的盼望,和投注去提升自身生活品质和生命价值的人。她们都一样,把制氧机当作身体的一部分,在疗程中没有苦感没有痛感的笑容几乎一模一样。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们可以习惯濒临死亡的感觉。电影里史黛拉第一次面对没有姐姐陪伴和鼓励的手术,心里其实非常忐忑不安。就我本身的感觉而言,强迫症有这么样一个迷信心理:上一次经历类似的状况是顺利的,在那之前我做了什么?从哪个门口进来、穿着那套衣服、哪一只脚先穿上鞋子、袜子是哪一款之类等等,每一步骤都不容有误。史黛拉已经说明自己有“见不得事情不规则”的强迫症,姐姐艾比(Abbie)意外离世的伤感和强迫症形成一个巨大的乌云,让她难过、自责又不安。克莱尔也是,在面对“可能会出事”、“可能会死去”的时候。
在克莱尔个人频道的一段视频里,她提到自从她懂事以后,她都会一遍遍地看父母签下的同意书。上面写着各种状况发生导致的意外和死亡机率,她一遍遍想着。之后她终于让自己学着怎么去看待死亡— 每一次的手术麻醉,都当做自己就要死去。看完了那段视频,我想,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沉淀方式,才能这样面对死亡?
电影里史黛拉是一个有禅定习惯的女生,克莱尔也是。她们的房间里都有一个禅定图,克莱尔说到,自己的禅定图是一位朋友从西藏带给她的。生死有个模糊的界限,我们害怕的一直都是那个界限的另一端的模糊。所以上一段的那个疑问,我也没有答案。克莱尔虽然一次次走过死亡的边缘,她也没办法给我们清晰的解释,我们一直没有一个死亡世界的形象。这么喧闹的问题,克莱尔和史黛拉都尝试在禅定的空间里去寻找。看见史黛拉房里那一幅禅定图,就让人不禁就先想克莱尔了。
史黛拉和克莱尔一样,都得到了肺移植的机会。史黛拉得到了生命期限的延长,却告别了疗程无效的威尔。克莱尔却在电影上映之前,因为肺移植手术后的中风而去世了。我想这算是一种平衡吧,电影还是没有给史黛拉和威尔一个戏剧性的团圆结局,克莱尔也离开了。不过她们的缺憾,都活着她乐观和勇于前进的灵魂。
《五尺天涯》里史黛拉说,触碰是人最先拥有的表达爱意的能力,我们需要它,就像需要空气一样。这一点让我觉得很感动的,是《五尺天涯》作为原创作品,却在一开始的叙述里有那么一段和克莱尔的“呼吸”有那么样暧昧的关联。克莱尔告诉我们,生命的品质从不取决于我们健康与否,而我们又可以怎么去面对生命。” 史黛拉和威尔的故事则告诉我们,每一段令人珍视的或忘了珍视的感情里,触碰这么一个轻易的举动,是那么地有份量。
青春在常人漫长的岁月里昙花一现,但凡已经走过青春那段时光的人,几乎都会再对那段时光的一切当作一段梦幻的过往。但是我们或许可以对青春可以装的许多内容有些改观,它们不止有轻狂,也不止有行空天马。正因为少年时,我们都以为自己所认知的可以装下整个世界,那时候的道理才最真,别于现实心灵鸡汤那样的真。
《五尺天涯》的小说被归类在青少年读物,还有爱情类型读物。预告片和跟各种宣传,至少我在台湾所见,也常和《星运里的错》(The Fault In Our Stars)作同类题材(青少年疾病题材)并比。不论是约翰·格林(John Green)还是瑞秋(Rachael Lippincott),我想这两部故事在说的永远不止是少年和少女之间那纯粹的爱情而已。更多的是那罗密欧与朱丽叶般的爱情开始、经历和结果里,他们用最朴实的方式来说的,一件很简单,我们也许都做不到的那些事情:勇敢接受自己将被遗忘、给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一个拥抱。还有— 学习如何承受海瑟(Hazel)失去爱人那十级的疼痛,史黛拉那般对威尔再深爱和留恋不舍的放手。
在写这篇观后记之前,一直都没有去关注克莱尔去世的消息,在想着,这个只小我那么一岁的女孩,还在某处笑着和大家说:“我们就不要想死亡了吧。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我并不太在乎。我们没办法去控制什么,但是我们可以掌握的是,我们是否对我们的生命感到骄傲。”
挚友亚楠说到,克莱尔有她的生命态度,一般来说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生命的限度,所以她更多的经历可以去在乎他者。因为她对自己的健康和生命并没有太多的改变能力,反之我们相对没有这样的心胸,是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未知,不敢放手一搏。亚楠说了很重要的一点,我无力地却仍是认可。我想许多人都一样。不过克莱尔仍然说了那么一句话:“我们都一样,一直在犹豫,应该怎么让自己的生命活得像一件艺术品。但是我觉得这正是生命的可乐之处。” 她也在挑战未知,期待很多的未知。
我们的生命都一样,不论病痛与否。随着身体打给我们各种的改变,强化或衰退;还是经验历程,人际或职场,总有那么一个时间点,我们面对许多事情的心态会像克莱尔那样。她,或其他与她相同之人,只是脚步快了一些,精简了一些而已,仅此而已。
《五尺天涯》里说爱的触碰,克莱尔说艺术般的折磨、疼痛和孤独,都是美丽的。但愿在很久很久以后,史黛拉和克莱尔还留有那些灿烂美好的碎语。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想到了去年爱奇艺出品的《再见吧!少年》,因为两部电影的相似点实在是太多了,虽然两部电影豆瓣评分差距不大,但实际上两部电影差距还是挺大的。
两部电影基本都是以医院为背景,讲述了身患重病,甚至是绝症的人的故事。他们也在医院遇到了病友,互相鼓励,成为彼此的依靠。而且这两部电影还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
开头的时候,女主积极向上,她会做直播,直播自己的生活,自己有关自己疾病的一些感想,生活中,她会有自己的任务清单,每完成一样就划掉一样,这是一种非常积极的生活方式;而男主恰恰相反,他有点现实主义,他说他们这种人,什么时候死都有可能,多活一天就是赚一天,为何不享受当下呢?
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们也有了微妙的变化。女主因为自己的姐姐和最好的朋友都相继离去而难以接受,她叫上男主一起去看灯光,仿佛忘掉了自己的病情;而男主在被医生一番教育过后,主动要跟女主保持六尺距离,而且跟着女主一起积极治疗。
电影最后半个小时太虐了,朋友的离去,自己女主掉水,我还是破防流泪了,我深深的被男女主的感情所打动,这种病友之间的爱情,太美丽了。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部电影也是科普了囊性纤维这种病,得病的人是少数,但是他们十分可怜,我表示十分同情。祝愿他们都能好起来,能放心的拥抱自己爱的人。
好久好久没有试图写一篇长评,即使深有感触的电影,看完不久,情绪也就基本被冲淡了。
但这部电影真的让我有太强烈的情感代入,以至于后半段情绪一直没落下来,恍惚间自己在经历一样的生离死别。整个人面部扭曲的一边哭一边哭。
我没有患上电影中相同的疾病,但我患有的是叫做“血友病”的先天性遗传疾病。正如女主一样,从小感受着自己的与众不同。12岁可以做自己的医生。渴望一切又害怕一切。所以片中许多的小细节,我真的能瞬间捕捉到那种情绪。
譬如片头, Stella 和闺蜜在房间嬉笑怒骂,超级开心的样子。当她的朋友离开后关上门的瞬间,她表情一闪而过的失落,我深知那是一种什么感受。我也会跟朋友开玩笑说“记得戴套”这样的话,可我心里想的是,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有机会做爱了;我会帮朋友在感情上出谋划策,可我心里知道自己永远不会有类似的感情。
这样的经历每天都会上演,它总是会在最不经意间刺你一下,没有很痛,但很痛。
这样的人生,就好像是你和很多人一起坐上一辆列车,但你在中途不断的被换到别的车厢,并被告知“对不起亲,这边给您安排了一条小路您可以走走看哦。”
是,小路有小路的风景,可没有人同行。
你们试着理解这样一种心态:我患病了,我真渴望自己是正常的,我已经这么苦了,我真的想要一点甜。可是我的身体不允许。并且我从小到大已经接受了那么多的善意与温暖,家人,朋友,社会已经对我很好了,我需要感恩。可是,我为什么要感恩那些本不是我能选择的苦难换来的好……
很纠结对吧。
电影中有一个片段我瞬间泣不成声,就是 Will 被告知治疗失败后,他说了一句“对不起”。
他为自己将要死去而感到对不起……
写到这里我竟不知道怎么继续下去,我想到了自己曾经有过的一些感情经历。明明不能继续下去是因为对方想要放弃或者离开了,我却还在说对不起。心里想的是,对不起你遇到了我,对不起你要承受正常感情不该有的压力,对不起带给你了伤痛。
所以will说对不起,大概有种“生而为人 我很抱歉”的感受在其中吧。
电影中借由 Poe 的视角也有讲到一个病人和正常人相爱的心理阻碍有多大。那种越渴望,越把别人推开的心理我真的太明白不过了。
我自己是这样想的,一个女孩子能喜欢上我,她一定很善良,她既然那么善良那么好,她就值得更好的人,起码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我知道这个观点很多人都不会赞同的,客观讲我自己也不认同。但是我的思维模式,已经被身体所绊住了。)
我啊,今年28岁了,但还不知道跟喜欢的人牵手,拥抱,接吻,缠绵是什么感觉。
冬天有雪,夏天有西瓜。
我也想有爱情。
写着写着,我完全不知道想表达什么诶,哈哈。(毫无主题!)非要找一个的话,就当是一篇说给自己,鼓励自己的自言自语吧。
愿自己永远不舍弃爱与被爱的能力,不管这条路有多难,多孤独。
愿我的灵魂跟着身体同一天消亡,而不是此时入土,彼时早已死去。
第一次这么不想荧幕里的爱人们接吻
一点都不像《星运里的错》。
Touch him. Touch her. Life is too short to waste a second. BTW, I’m so in.
爱情面前,疾病不值一提。剧情确实很暖心,可惜自己已经不相信这种虐恋了,虽然它大多数只是存在于艺术当中(连续两晚熬夜赶出熟肉,感觉自己的肝已经不够打了。。)
第三世界国家观众不可能不感叹的一个点:医院条件真好啊……
Five feet apart - 五尺天涯,可以为这个翻译点个赞。首映在影院哭的稀里哗啦。
虽然狗血但完成度不错,禁止接触、地点限制在医院的基本设定既充实也很电影化。
我们用管道呼吸,借药片续命,靠球棒爱抚,递漫画传情。许愿的生日蜡烛不敢吹灭,牵手的橡胶手套不能摘掉。病毒让我一无所有,你却让我爱可敌国,病毒夺走我一切,我只想偷回一尺。从前为治疗活着,现在为爱治疗,答应你的恳求换上新的肺,却不能帮你兑现未完成的清单。爱不得的人,相隔五尺也是天涯。
人物設置討喜~女孩子演技生動可愛,男主角不斷耍帥,但的確是有點帥XD
还是哭了啊!!!男主太养眼了,真的太让人心碎了~“他是我最好的朋友,可我却从来没有拥抱过他。”“我只想从疾病的手里夺回一尺。”最后的灯光和那本画册~OMG…原来伤感是爱的遗产。
免不了要和星运比,不过剧本差了一大截,尤其是最后发生的事,狗血程度简直无敌,我在电影院里就忍不住吐槽。泪点都很cliché,就是能猜到会发生什么让你哭的那种,当然我还是哭了……Haley演技超棒,好喜欢!Cole就全靠高颜值耍帅!
我们是为了做想做的事才要努力活着,还是在做想做的事的时候才有活着的感觉?假如有一件事一生只能做一次,要留在什么时候做?
颜值太高,包括导演,多颗星。何必非要跟《星运里的错》对比,这部明显只是想讲一个小格局的青春爱情故事。女主坠入破冰的湖那段本来很想吐槽,后来一想不过17岁的女生,却一直被病痛跟死亡折磨、失去姐姐、朋友,再坚强也会扛不住。最触动的是poe,她哭的时候,他忍住靠近的脚步红着眼睛说你就当我现在抱着你了。6尺=2米,却是有些人跟好友和爱人最近的距离。
豆瓣8分肯定都是打给男主的
I’m so in. Everything about you is sexy.人随便一开口撩得全电影院的mm们都深吸一口气,又不得不把到嘴边的“啊——!!”憋回去。女主也超可爱。青春绝症片请按这个模版拍。个人觉得比星运里的错好多了,那部电影觉得很一般,后来听说书写得很美,又去补了原版小说,看完只想说excuse me哪里美了?
这个电影让大家更了解这个病吧,cystic fibrosis,他们真的很惨,基因缺陷导致的,不停分泌粘液,不好使的肺,需要吃很多很多食物维持营养。虽然不是喜剧,但是will走的还是有些匆忙。换了肺多了五年,可是喜欢的男孩子走了。我不知道答案,但是这个女的不作非要去看灯,幸亏男的没死,不然就真是作死了。男主的眼睛像那个暮光女的哈哈
我的妈!加强版《星运里的错》
之前对这种类似《星运里的错》的“Love and Die”倒也涕零,那是因为我get到了“Love”。那件事以后,再看这部,我get到了一半“Die”。就像我没有刻意去列清单,但昨天心血来潮想起来就交代了一件后事。Love and Die are all fate.爱和死都是宿命。We don't know which one comes first.我们不知道哪个先来。Face them, get them,enjoy them.面对,接受,享受。That's what life is.这就是生命的模样。
六尺以内会死,但爱情让他们偷了一尺。“触不到的恋人”+“星运里的错”,少男少女果然都喜欢为爱不要命啊…(导演好帅!)
這不就是一個作精的故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