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

全30集

主演:于震,沈晓海,刘文治,朱婷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1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烈火 剧照 NO.1烈火 剧照 NO.2烈火 剧照 NO.3烈火 剧照 NO.4烈火 剧照 NO.5烈火 剧照 NO.6烈火 剧照 NO.13烈火 剧照 NO.14烈火 剧照 NO.15烈火 剧照 NO.16烈火 剧照 NO.17烈火 剧照 NO.18烈火 剧照 NO.19烈火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烈火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是一部反映武汉地区敌后抗日全貌的大型抗战历史剧,因于震首次担纲导演和男一号而备受瞩目。于震自出道以来一直以“英雄”的形象见诸于荧屏,素有“英雄专业户”的美誉,可见于震的英雄形象已深入人心。   此次《烈火》中于震也延续了其一贯的英雄形象,不过却是个匪气十足的“痞子英雄”。于震在《烈火》中饰演“洪涛”一角,为了兄弟甘愿入狱,为了心爱的女人忍辱负重,为了保家卫国的抗日行动更是舍生取义,不但身手不凡、武艺高超,更是机智果敢、有勇有谋。可谁曾料想这样一个抗日英雄却不是我们通常想象中那种“高大全”式的大英雄,而是一个浑身充满了匪气的“痞子英雄”。虽然年代及角色背景不同,但与之前《大盛魁》中的“王相卿”一角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于震掀起了一股“痞子英雄”热潮。于震表示将会把这些年拍“英雄片”所积攒的经验和想法都融进这部新作品,给观众展现一个最具“于氏”特点的英雄。逃亡之路重装警察财迷心窍如是盗梦空间(原声版)月神金枝玉叶9号秘事 第八季火蝴蝶俘虏与逃兵从前慢·白首要相离暴烈妈妈德古拉1931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人质2014江湖小龙侠遗失的12黄金渔场儿童食堂双镜李波罗的爱情忠奸人1997英语黑金锦衣喋血隆美尔的金子特种部队:蛇眼起源延平王郑成功传奇高达创战者恋爱革命Induced迷离劫2022团建吧!七斋珍宝岛不容侵犯武松我仍然在此齐天大圣之五指山超级马里奥兄弟帝国时代看门人天泪传奇之凤凰无双坚守1200秒

 长篇影评

 1 ) 《转自:栾城消防》你如果不相信《烈火英雄》,那你肯定更不相信电影背后的真人真事

八月三日更新:

不相信这篇影评内容的人可以看一下央视微博昨天晚上发布的一则视频。链接抛给你们//m.weibo.cn/2656274875/4400917950033130

原答案

《烈火英雄》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我刚好看过相关的书和报道,因此,当知道《烈火英雄》有提前放映的时候,我立刻参加了一个观影团,第一时间去看了这部电影。 看完之后,我看到了网上关于这部电影的一些讨论。有人很喜欢这部电影,说因为这部电影而理解了消防员这群离我们很近却又很远的英雄。但也有人质疑这部电影太煽情太夸张,然后就很多问题提出了疑问。在这里,作为一个比较了解整个事件的人,我想说: 如果你觉得《烈火英雄》太煽情太夸张,那你肯定不会相信原型事件里那些活生生的真人真事。而我,有必要告诉你,《烈火英雄》其实刻意缩小了那场灾难的规模,刻意在情绪上保持了克制。接下来,我将一一为你展示电影和真人真事的比较。你会发现,比起真正的消防员,比起真正事件的惨烈,电影真的已经是非常克制了。 必须要指出的是:由于我并不知道这部电影中的原型——那些消防员以及他们的家人,是否愿意自己的生活被打扰,因此,在涉及到人名、地名、具体日期……等信息时,我进行了马赛克处理,敬请谅解。 而在行文过程中,我会引用到一些资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 著名作家鲍尔吉•原野的长篇报告文学《最深的水是泪水》(在此感谢我家猫的出镜……)

2. 原载于《人民日报》2010年7月26日的报道《十五小时生死战》 3. 原载于《北京日报》2010年8月11日的报道《“X.XX”油管爆炸事件纪实》 4. 原载于《三联生活周刊》2010年第31期的报道《“X.XX”爆炸:未升级的灾难》

5. CCTV7 《军事纪实》第1056期 6. 原载于《中国消防》2010年第14期的《扑救“X.XX”新港输油管道爆炸纪实》

接下来,我将说一下《烈火英雄》里的几处克制。 克制之一:20颗原子弹毫不夸张 早在这部电影放预告片的时候,就有人对杨紫这句台词质疑:有那么夸张吗? 然而,事实是:这句台词不但没有夸张,反而过于克制。 几乎是在所有关于灾难的新闻报道里面,都会有这样一句话:“后果不堪设想!” 不如就让我们来设想一下。原型事件里面,如果没有这群消防员,后果有多不堪设想。 电影里最主要的场景,是几个巨大的油罐,有多大呢?它高22米,直径80米,比一个足球场还要大。

所以,在真实的火灾里,光足球场那么大的油罐就有整整59个,再加上甲苯、二甲苯、氰化物……等高危品的化学罐,其后果将是:

一句“百里不复有人烟”,说明一切。 而这仅仅是开始……

所以,没有当年那批消防员,整个城市,甚至周边几个国家的区域,都将近乎面临灭顶之灾。 当然,可能还是有人觉得不直观,那我就说一个数字: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当年火灾中所有油罐及化学罐的爆炸当量在200万吨TNT以上,而广岛原子弹“小男孩”的爆炸当量大约是1.5万吨TNT,长崎原子弹“小胖子”的爆炸当量是2万吨TNT,美国储量最大的W76核弹,其爆炸当量是10万吨TNT,所以折算一下,真人真事里的破坏力,按“小男孩”算,是133颗原子弹,按“小胖子”算,是100颗原子弹,按W78算,是20颗原子弹…… 网友之所以觉得“20颗原子弹”夸张,原因第一是“原子弹”这三个字过于恐怖,第二是这场灾难被消防员们化解了,人类对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往往缺乏最直观的理解。 只有事件的当事人,才会对它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比如,书里这样说:

而这恰恰是消防员们的宿命:他们为了我们出生入死,但人们往往会淡化他们的贡献,甚至会遗忘他们……我认为,这对消防员是不公平的。 克制之二:不是用手机录遗言,而是用摄像机录遗言 电影里面,杜江扮演的消防队长,在面临生死关头的时候,拿出手机,让手下的弟兄们每人给家里留一段话。

这一段,其实是有所改编的。在当时的火场上,有新闻记者,也有消防部门的摄影团队。他们的摄影机,忠实地记录了部分现场状况,给世人留下了宝贵的影像资料。《最深的水是泪水》中的一些桥段,佐证了这一点:

每人录一句话这件事,发生在其中一队消防员身上:

在书里,这群消防员一句话都没说,但事实上他们其实是录了的。后来,当他们当中的几名消防员上节目的时候,有人说出了下面的话:

这段话再次佐证了,电影里每人录一段话这件事是真实存在的,但并不是像电影里表现得那样是用手机录。其实可以理解,如此紧凑的故事,真的没法再去在主角身边放个摄影记者了…… 克制之三:关阀门的,不是两个人,而是三个人 《烈火英雄》里有这样一个桥段,黄晓明带着一个手下,穿着隔热服进到火场里去手动关阀门。有网友质疑:“为什么只有两个人进去?”必须要说的是,这里的确与事实不符。在真实事件里,进到火场里面手动关阀门的,是三个人。《北京晚报》的报道中这样说:

《最深的水是泪水》中这样说:

而上一段里提到的现场的摄像机,也记录下了三名消防员走向火场的姿态。

至于为什么只派三个人进去,从编剧的角度来讲,“东山中队”着墨最多也最有戏剧冲突的就是谷嘉诚扮演的周浩,让他跟着黄晓明扮演的江立伟进去,周浩从不理解江立伟,到尊敬江立伟,有明显的人物成长,按真人真事加一个人物进去,戏剧冲突很难展开。 说回到当年的真人真事,首先,隔热服不像战斗服,可以人手一件,其次,也许下面这段话多少能够回答这样的提问:

每个人都知道,进去基本就是死,“能少死一个是一个”,大概就是他们那时的心情吧…… 其实,提出类似质疑的人,不管是当年还是现在都非常多。在这里,我要引用一下《人民日报》的文章:

我想这位副总队长跟我有同样的无奈:你永远不知道“有人”会问出什么样的问题…… 克制之四:每个阀门不是8千转,而是8万转 上一节中我们说到,黄晓明扮演的角色,进到火场里关阀门。港口负责人给到他们的答案是:“每个阀门8000转!”所以,你会看到,黄晓明一直在拼命地转阀门。事实上,电影为了降低难度,少了一个零。 让我们来看看《三联生活周刊》的报道:

而这仅仅是一个阀门而已。同样的8万转,他们持续了四次。所以,他们不是转了8万转,而是32万转。在《中国消防》的报道里,他们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克制之五:消防员不是死于渔网缠绕,而是死于海浪和油污 电影中有一名消防员,他的工作是负责远程供水,在清理水泵上缠绕着的垃圾的时候,脚被渔网勾住而不幸溺水。 这个桥段也是克制的。 让我们来看看《最深的水是泪水》中怎样描述当年远程供水的消防员的工作。

可见网友的质疑“为什么不带刀下水”是有其道理的,因为这位消防员的确曾经带刀下水,但并不是每次都会拿刀,因为他下水的目的是“清”污,而不是“砍”污。而且,看守水泵的工作相对危险系数不大,这也是为什么只有两三名消防员呆在水泵边的原因。 而导致他溺水的原因,《北京晚报》的报道中,一位路过的摄影师本想拍摄消防员在水中战斗的情况,却无意中拍到了他溺水的过程

而他的战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住地自责:“油太滑了,我握到了他的手,很滑抓不住,我又搂到他的头,还是往下滑。”

所以说,在这位消防员处境的处理上,电影采取了艺术化的加工,而不是严格按照现实中来。 而这一幕,也出现在了电影的片尾。如果你也打算去影院看这部电影,希望看到这一幕,能在心里向这位英雄致敬。 而在这里,也要纠正某些网友的看法,他提出片中的消防员,在专业术语上不够严谨,举了这样一个例子:“行话调研不细致,没有人会把那个叫水管,我们一般会说:两盘65,一盘80。”

看得出这位网友对消防员有了解,比如他提到的65,指的是消防水带,消防员通常也会称之为两分半水带,是用来接水枪的。而电影中远程供水用的水带是下图这种:

这种叫做“中粗直管”,不是一般的卷曲的消防水带。 而网友之所以会搞错,原因是这样的:

由此可见,这东西并不常见,即使是对消防事业颇有了解的人,也会搞不清状况。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透露出:我们对消防员的了解,真的是少之又少。 克制之六:消防员的“人设”,没那么简单,而是各有千秋 一般来讲,电影拍人物,都要做一个“人设”,背景越苦大仇深越能够引来观众的共情。但看看《烈火英雄》里的几个主要人物: 黄晓明扮演的江立伟,一个平凡的父亲,最大的心愿是天天接儿子放学。杜江扮演的马卫国,一个不被父亲看好的儿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向父亲证明自己。欧豪扮演的徐小斌,一个刚刚拍结婚照的新晋丈夫,最大的心愿是让妻子过上好日子…… 平凡到近乎琐碎,比起他们来,经历过这场大火的消防员们,“人设”似乎更丰满一点。比如,刚下手术台就奔赴火场的病人:

比如,没法亲眼见证女儿来到人世的父亲:

比如,在重病的父亲和使命之间难两全的儿子:

每一个拿出来,都可以打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人设,但《烈火英雄》偏偏选择了最平凡的那种。 也许,这就是导演想表达的:英雄本来就是最平凡的人,身为平凡英雄,消防员不需要这些煽情的东西。 克制之七:消防员回家之后,不是含泪敬礼,而是痛哭和磕头 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桥段,执行完任务的消防员回到家中,看到父亲等了自己整整一夜。二人用男人的方式表达了对彼此的敬意。一个小小的举动,看上去比较平淡。 这也是克制的。在《最深的水是泪水》中,我们看到,浴火重生的消防员们,表现得比电影里面激烈得多。 比如有位消防员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父母磕头:

比如有位消防员回到家之后很难一下子回到正常人的生活:

而更多的消防员选择了沉默:

这些反应,在电影开始,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导致战友牺牲的黄晓明遇到过,领导告诉他,这是PTSD,学名“创伤后应激障碍”。 这种病,在很多高危职业人群中患病率比较高。按道理说,这些桥段最应该拍进电影,这种非常强烈地煽情的镜头,随便拍一条出来就能够赚够眼泪,但《烈火英雄》并没有这么做。 与之相反的是,《烈火英雄》选择了让消防员回归家庭,回归平凡。这也正是电影想传达的: 用电影抵抗遗忘,告诉世人消防员是谁,做了什么; 用电影告慰英雄,告诉消防员们,世人终将理解你们,体会你们平凡中的伟大!

 2 ) 如果你经历真实的灾难,你会对导演的煽情有所理解

看到很多网友对《烈火英雄》的负面评价,大多集中在煽情上。

不得不承认,整个影片的拍摄手法上的确有煽情成分,暴露了导演的并不高明之处。

然而,那些英雄的故事,我坚信是还原真实,不带刻意煽情和刻意拔高的。

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过真实灾难的人,我也对导演在拍摄手法上的煽情,抱有深深的理解。

9年之前,我还是一名国家通讯社的记者。

4月14日,我亲历了一场大灾难的报道:青海玉树地震。

而我,有幸成为第一批赶到灾区的记者之一。

作为一个从小娇生惯养的女孩子,我本身的性格是胆小而不能吃苦的。

然而到了真实的灾难场景中,你会迸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

我赶到灾区的时候的第一个24小时,我整个人就像打了鸡血,几乎粒米未进,水也没喝几口,只是在累到实在不行的时候,在帐篷里眯了大概二十分钟。

凌晨两点多,我站在一片坍塌的宾馆废墟上采访救援。站在两三层楼那么高的废墟上,余震一阵阵的袭来,晃得人站不住。废墟又高又不稳,腿肚子又直打颤,说摔下去就摔下去了,然而生性胆小的我当时一点都没觉得害怕,只是在后来回想时,觉得脊背发凉。

要知道,我平常明明是一个连过山车都不敢坐的人。

在那十几天里,我们一开始连吃的都没有,后来才有得吃方便面和烤麸罐头;

我们在帐篷里穿着衣服直接睡在沙土地里,直到后期才慢慢有了睡袋和行军床;

玉树一天有四季,温差极大,正午如夏,午后下雨,夜晚如冬。晚上睡觉时沙土地又阴又冷,整个人就像泡在凉水里;

没有自来水,我们洗手都是奢侈,来例假却无法清洗的女记者苦不堪言。

我记得我每天顶着海拔4000多米上的烈日骄阳,徒步几公里去采访,还没有防晒霜,晒的皮肤又粗又黑,回家休假我妈看到我,愣是不敢认。

可是那时候什么感觉呢?亲戚朋友打电话来说注意安全,你根本都不会跟他们说多苦多累,当时心里就是一个感觉:自豪!

就像电影中杜江跟黄晓明说的那句话一样: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现在又牛逼又帅?

就像电影中和黄晓明一起管阀门的那人一样,觉得“这牛都可以让我吹一辈子了”!

很多人觉得导演在煽情,人物塑造过于脸谱化,突出个人英雄主义,

如果我没经历过抗震救灾,也许今天看了电影的我也会觉得煽情到尴尬,

然而经历过才会体会到那种危情时期平凡人迸发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实在是再真实不过了。

就像孩子经历了家庭变故瞬间会变得懂事一样,灾难会让人迸发出做英雄的力量。

在玉树,当看到一具具尸体,看到人们恸哭,看到刨废墟刨到手掌血肉模糊的救援者,看到四面八方的人都赶过来救援时,那种情绪真的会感染,感觉自己头上的英雄光圈,都能绕地球八圈。

当时的我,别说只是采访了,假如让我去抗震救灾,哪怕奉献生命,我都义不容辞。

更何况是那些一天到晚接受的都是“荣誉与尊严”,“为服务人民能够奉献生命”教育的消防员。

电影中,黄晓明觉察到了油罐要爆炸,大喊让队员们撤退,可是队员们却并不领情,觉得太丢脸,宁愿做英雄不愿做狗熊。很多人觉得这一段的处理太假了,一味拔高消防官兵的人物形象,为了煽情而煽情。

然而,宁做英雄不做狗熊,我相信这是所有消防官兵,在那种极端环境下,真实的情感。

电影改编的原著,鲍尔吉·原野的纪实文学《也证明了这一点:整个大孤山消防中队成立不到一年,除了队长刘磊和指导员是现役军人,其余20人全部都是合同制消防员。

但让人们意外的是,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个逃兵。

从进火场开始,刘磊一直都冲在最前面。他心里只有两个念头:老子今天就要死在这儿了,35年没白活;逼不住火,人跟106号罐一起完蛋。

其实何止是刘磊,所有的消防员,不管多大的官,似乎都有一个念头:死在火场,比病死要来得光荣伟大。

经历过,才会更觉得这种情感的真实。

在玉树灾区的时候,我采访过一批从东南沿海过来救援的消防官兵。他们在一次救援任务后,全体累的瘫倒在地上,顶着高原的烈日骄阳,就那么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看着让人心疼。他们说,救人倒不累,主要是这种气候很难适应。

后来我听说他们因为全体不适应而连夜撤退了,当我们记者在一起讨论这件事时,第一反应是他们挺不容易的,第二反应就变成了:替他们感到丢人。

在那种鸡血的环境中,你虽然会想到他们从东南沿海来到西北高原需要克服怎样的气候条件和高原缺氧环境,虽然会想到消防官兵们也有家有口,虽然会想到他们应该首先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但你仍然会想到:当逃兵真的丢人,连娘们都不如。

并不是关键时刻撒腿就跑才是真实,才是人性。

不想当逃兵而想做英雄,也是一种人性。

我们之所以觉得不真实,只是因为这种人性超乎了我们的想象。

该怎么说呢?

真正的伟大,总是看起来很假。

那场大火里真实的伟大是怎样的呢?

关闭油罐阀门的转数不是8千转,而是8万转。当时的消防员为了加快速度,真的脱掉了身上的呼吸机和手套,徒手在滚烫的阀门上转动。手磨出了皮,起了泡,立刻被烫平。

负责坚守化学罐区的一队消防员,也真的给家人拍了视频,那是准备付出生命前,留给家人最后的纪念。 一个消防员在车顶把水带,已经被熏得昏了过去。战友把他送进医院进行高压氧舱治疗。直到苏醒,整整8个小时,他的双手一直保持着把水带的姿势,掰都掰不开。 一位消防员恰巧接到家中急电,父亲的白血病极度恶化,生命垂危。他原本打算这天晚上乘车回家,也许能见父亲最后一面,但最后一刻,他放弃了探望父亲,毅然决然前往火场。

这些故事如果放在电影里,我们一定会觉得太煽情,太不符合人性和逻辑,然而,这些故事却是真实的。

我们习惯了冷静和理智,警惕一切煽情,而面对现实中的真性情,反而冷静得没有一丝人味。

就像面对杨紫最后没有坚守岗位,流着泪去看一眼牺牲的未婚夫的剧情,这是多么正常的,人性的举动!

然而,我却看到有网友在骂逻辑不通,简直侮辱智商——作为一个消防指战员,竟然如此没有敬业精神!剧情应该是强忍悲痛继续奋斗在第一线,救援结束立刻奔向未婚夫见最后一面,感情爆发,这样的发展更为合理也能升华主题,还点了消防战士的敬业奉献和纪律严明。

你看,如果一个人危难关头强忍悲痛继续奋斗在第一线,我们会觉得是媒体的造势宣传,太不讲究人性,太过虚假;

而如果一个人心里惦记着自己和家人而不那么敬业,我们又会觉得逻辑不通,不够升华主题。

真的,太难了。

我理解那些网友关于煽情、关于虚假的评论;也理解导演在拍摄中的“煽情”和“刻意感动”(其实并没有)。

只是让我感到悲哀的是,可能大部分人,都已经不再相信英雄主义了。

 3 ) 舍不得骂,但是片子确实太一般

怎么说呢,以前当兵的时候也是消防,干了森林消防两年,没经历过什么大阵仗,也就灭了几起不大不小的山火,参加了一次不大不小的抗震救灾。打心眼里是佩服这些搞城市消防的,不但面临的问题比我们多的多(比如抓鸡抓鸭救人帮助老百姓这些)火场环境也更加复杂,像影片中的煤气罐爆炸之类的,每一次出警都是冒着生命危险,此为钦佩。当看到消防车出动,看到那些熟悉的工具再次映入眼帘,心中涌起一股非常亲切的感觉。实在不忍心批判这部电影,奈何拍的真的很一般。本来看完电影出来的时候违心地给了四星,后来刷影评看到一个大连人说,当初“7.16”火灾所有大连人都是乖乖在家等着,没有弃城而逃,降了一星,有点败好感,改编不能乱编。最后给三星,多一星给消防员,也不违心。

回来之后补了一下纪录片,讲真的比电影精彩,以下为纪录片链接。

//v.youku.com/v_show/id_XNDI5MjAyMzk5Mg==.html?spm=a2hzp.8244740.0.0

电影以大连新港油区爆炸为原型改编,说说改编得不如人意的地方。

1.纪录片中,消防员抽调海水对附近油管进行降温,灭火主力几乎全靠泡沫,影片中虽然也有抢泡沫的片段,但是并没有表现得当,观众看来更多得是用海水灭火,实际上光靠水是灭不了火的。

2.纪录片中几乎调集了全市所有的公职人员和社会力量,警察武警医疗人员皆有参与,影片只在火场看到了消防员,其实都拍出来,感觉会更好些。

3.纪录片中灭火方案设置得当,在油罐区和化学罐区足足铺设了五条防线,火场一共设置52个阵地,消防员打水枪累了,站不住了,就坐着打,靠着打,趴着打。影片完完全全没有表现到位,群魔乱舞不知道拍些什么鬼,镜头全部聚焦一中队和黄晓明。我在想这些镜头要是拍出来该多振撼人啊。

4.真实事件真正牺牲的只有徐小斌一人,是和战友因为清理垃圾脱力被海浪吞噬,不是影片中那样被缠住,影片拍的给我的感觉就是为死而死,完全不震撼,真的想骂人,消防员不蠢的好吧。

开始写影评,我不由回忆了一遍自己究竟看了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最后只是越想越生气

影片展现是消防员英勇救火的事迹,可是者救火,救火,真的表现到位了吗?我看到的是有几乎三分之一的时间镜头聚焦在火上面,各种火势的特效。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被黄晓明演的江立伟和杜江演的马卫国带领的几个消防战士上,另外三分之一被市民和杨紫方面的指挥中心支配。至于救火,我认为救得太形式化了,拍成了一部类似美国大片的个人英雄主义(着重描述了江立伟)。不知道别人怎么看,反正不合我意。最关键的黄晓明演的也太尬了点,完全get不到火场的惊险。

影片缺点多多,但是还是想先说下优点。

画面不错

画面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有感染力的,如果去掉那些尴尬的台词,我看着是比较震撼的,特效用的还是比较到位,这方面比较好,如果不考虑炫技减少一些这些特效,认为会更好

BGM尚可

优秀的画面配上震撼的BGM,渲染的氛围还是可以的。

一些小细节

1. 比如说出警的时候有一个战友在喂鸡,直接扔掉跑起来,比较真实,但是他们的战友那么整齐得跑,又很假了,特别是这一段还给杜江一个特写,看的要吐。事实上警报一拉,我们就跟疯了一样往车库跑,根本没有这么好整以暇,穿消防服也是乱哄哄的,怎么快就怎么来,记得微博有一个视频挺火,就是消防出警,车库刚拖完地滑倒四个消防员的那个视频,那个才是真实的出警。

2.拍消防员抓猪那段,很有代入感了,什么杂事琐事都是搞消防的来,可是把人民群众表现的也太坏了。

3. 黄晓明找杜江要烟那段,真的是影片唯一的闪光点了,这才是一个常人会做的事情。这样真实的感情才能带动观众的情绪啊。

4. 火场留遗言那段,我不知道是否真实,当了两年兵,也没经历过什么大阵仗,只在抗震救灾的时候写了一次遗书,不过看着挺感人的。

5. 医院那段,有感动到我。

6. 最后吃鸡腿那段,也挺感人的。

至于缺点,最大的一点还是煽情太刻意了

上面是我觉得能get到的煽情,无法get到的煽情还有大把大把的,用煽情堆砌的个人英雄主义风格影片,尬点太多,有些记不清了,最尴尬的就是三个消防员的死。

1. 比如徐小斌的死,郑志的死,江立伟的死,完全都是为死而死,形式感太过了,我表示完全没有代入感,这是生怕不知道他们在演戏吗?为什么拍这样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不能考虑一下现实呢,能不能有点真实感。

2. 一死人全体消防员默哀,我去,这在火场可能发生吗,要默哀也是事后默哀,当场所有人的注意力根本集中不到这上面好吧。

消防员之间制造的刻意煽情,还不如看母子两的戏更有代入感,更感人。

台词太假

这我认为是影片无法让人形成代入感最关键的一个点,台词几乎都是念出来的,完全没有火场的紧张气氛。么得感情,么得起伏的啊?你确定你们这是在火场吗?在这种情况下,每个消防员几乎都是癫狂的状态了。真的一听他们开口说话就特别出戏。

还有郑志的死叽叽呱呱得不知道演些什么搞了半天(完全忘了),渲染的也太过了,就好像在说,大家看我,我在演戏呢。

总之三个消防员的死本是很震撼人心的,可是演出来的感觉,就根本没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真的太差劲了,这是给消防员抹黑的吧。

另外还有一些火场救援的细节,比如黄晓明在四周都是大火烘烤下能不能坚持几个小时这种BUG就懒得说了,什么手套氧气管这些为了影片效果都无关紧要了。

还有一个很败好感的点就是我最前面提到的把大连人民编成了弃城而逃,就算为了体现公职人员的伟大也不能乱编啊。虽然这个改编有一部分的闪光点,还是喜欢不起来,可以做一个全城祈祷的情节我觉得也不错吧,又能收获一波眼泪。

最后想说一下我对比自己的部队经历看到的不合理的地方,因为确实当兵时间太短,没经历过什么大事,也不知道别的部队是不是和我的部队是一样的情况。

1. 对于战士来说,和队长基本么得感情的,平时都是班长排长带训练啥的,队长基本上不会和战士接触很多,火场救援的时候,队长基本也不会冲锋陷阵,都是坐镇指挥的,影片让一个中队长上前线,不知道是不是刻意。(这个评论有战友说了,中队长冲锋陷阵的也有很多,看来是我们队长架子比较大的)。

2. 对于一个即将退伍的老兵来说,确实是能混一天是一天,但是军事素养是合格的,比新兵更强,不可能出现影片郑志的那种连训练都搞不定的情况。还有火场中拿水枪被作用力拍到自己头,搞笑吗?没摸过水枪的新兵还有可能犯这种错误。(这里有网友说在那么大的事故面前压力太大出现失误也能说的通,而且水枪出水作用力真的很大。)

3. 特勤一中队救火的人太少了,应该就五六个吧。一个中队3个排,9个班,连后勤100多号人,排长带班长带战士,就算分配了任务打散了,觉得也不该就这么几个人,群演太不到位了。(这个评论里有战友说了,有些中队的编制人很少)。

4. 消防车出警,我们中队从来就没关过车库的门,不知道其他部队是否一样(这个也解决了,一些部队是关门的)。

总结一下:这部电影拍的很随便,重心放在特效和几个主演上,关于剧本的打磨太差了。说是给消防官兵看过一致叫好我是不信的,关于救火,也就最开始火锅店救火还拍的比较好,后面什么鬼都不知道了,不喜欢这类题材拍成个人英雄主义,很假。希望以后拍这类题材的电影能多考量现实因素一些,这部影片还是很失败的。

不够真实,刻意煽情,多展现一些消防员战斗的细节或许会更好,不是只有死人才能体现伟大的,真实才最能感染人。最后给个三星吧,消防员真的很辛苦也很危险。

最后复制了一个评论区的评论,对我最后结合自身情况不合理的地方作出了解答

影评写得很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是我的话,可能会给三到四星吧。 你的观点受到了一些人的支持,但不是搞城市消防的人,对这只队伍不是很了解,有些错误的观点还是得到了附和。 我是城市消防的一员,感觉你对业务也是比较了解的。很棒。 确实,灭油罐火灾需要大量的泡沫,包括地面流淌火也要用泡沫来覆盖。水枪一般用于罐壁的冷却。 你说那些细节,比如群众语言激烈,确实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森林消防可能不大于人民群众接触吧。有时,有些人对我们的工作不理解,得不到体谅,加上自己着急,就会语言激烈,现实中经历过,比如今年年初我参与一场地下车库火灾,火势已经控制,但有些人担心自己住房的安危,在一旁谩骂我们,每每听到这些,虽然都很克制,依然尽心尽责,但心里还是很不是滋味。 对于人物的刻画,我也认为有些太浅了,但编剧还是挺厉害的,用一些细节就塑造了比较鲜明的人物角色。 人物的牺牲,抛开真实事件,毕竟是改编嘛。我认为郑志的死是不合理的,因为中队长非常莽撞的决策,团队陷入危机,一人救多人,多人却不能救一人,眼看却无采取行动,最后牺牲,有些尴尬。 郑志牺牲后中队长那段台词,其实是北京喜隆多大火时,中队长和副中队长牺牲后,在场的消防局副局长所说的话,当时大家哭成一片,这番话很鼓舞士气,让大家再次投身灭火战斗中。但安排在这里确实有些出戏。 其实从这点也能看出,队长还是要带头冲锋陷阵的,包括我也是这样做的,经常自己会把水枪。中队的弟兄不是很多,我对森林消防也不是很了解,一个小的消防中队,可能也就十来个人,我们这里,特勤也没有超过四十人。 个人认为人多少对电影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 车库门还是要关的,可以保持车库内的清洁,保护器材车辆,要进小动物什么的破坏装备可不行,北方冬天更是不能开门,不然连车都着不了,派几号车开哪个门,一般人还没上车呢,车库门就已经开完了。 不知道森林消防有没有试过加大压力的水枪,一个人基本上是控制不住的,开得猛的话,后坐力会直接把人顶飞的,拿不住水枪乱摆是非常危险的,非常容易伤到人。 大连的火灾可以说是让远程供水系统一战成名,是火场供水的重要保障。 很多人拿电影和大连的真实火灾对比而纠结,我认为这样不大对,因为我在电影中看到了很多场火灾的影子。 我看到有人说天津的事情不能拍什么的,感觉挺气的,好像自己很了解一样,事故调查报告自行百度。 我感觉比较难受的就是电影中有很多战术失误,应该是导演为了制造剧情而故意为之的吧。我认为其实并不应该这样做,真实的消防队在处置灾情时还是比较专业的,不会范如此低级的错误,这样拍,怕是会误导观众,质疑消防队伍的专业性吧。 不吹不黑,确实被感动了,有很多经历过的东西再现了,消防队伍确实不容易,生活和工作是矛盾的,生与死是矛盾的,付出了很多,舍弃了很多,留下了很多遗憾。为了职责,生死犹去。不是不惧死,穿上这身衣服才能懂得吧。

 4 ) 世上最深的水是泪水! 了解一下“你不了解的消防员”

身为昔日消防队员的“家属”,这里也给各位普及一下我们身边的故事

“你太不了解消防员了”

这是电影中,侯勇饰演的指导员,给了油罐区负责人一耳光之后,对其怒吼的一句话。因为这个老小子隐瞒险情,他觉得如果消防队员知道真实情况(手动每个阀门需要80000转)的话,很可能不去了。因为每个人都有“畏险”心态。

我想,这句话就应该代表了《烈火英雄》这部电影的所要表达的主题了。

记得在美国电影《勇往直前》(就是那部描述2013年亚利桑那州大火中消防队“格拉尼特山高手队”真实事迹的电影)的评论中曾经说,我们关于消防员的影视作品,实在太少了,那部电影中,我们都知道了美国消防队的英勇事迹,但我们呢?我们很多消防战士的事迹大家是不了解的。

《勇往直前》因为真实所以震撼,那些最应该被铭记的战士和故事

没想到才过了两年就被打脸了,不过这个脸,被打的很开心。

不夸张的说,《烈火英雄》是国内第一部如此详尽描述消防队员事迹的电影。无法回避该片的商业诉求,但本片实则用了大量镜头语言和群像化的角色特征,来让更多观众了解和理解我国消防战士的故事。

我们或许无法深述大型火灾现场的情况,这些情况甚至觉得任何关于生死的感悟一说出来都失去了光泽。我只是知道,悲壮的现实场景即使犹如史诗般辉煌与动人,却仍然需要视觉化的力量。

所以,这篇文章,在评述电影的同时,也给各位普及一下关于消防队员的故事。不是“消防知识”,而是“消防队的知识”


和平年代的战士

“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知识则亦穷矣。”——朱熹的《百丈山记》

每个人都有“畏险”心理,消防队员也是一样。但并不是说你害怕就可以不上,你干的工作的就是这个,要保护广大老百姓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烈火英雄》根据鲍尔吉·原野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最深的水是泪水》改编,虽然改编自文学,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原文学真实的事件基础和背景,就是“7·16大火”真实事件。作家鲍尔吉·原野走访了188名官兵,历时四个月撰写了这套长篇报告文学。

有着真实事件为基础,作为商业片,本片自然会进行一些艺术上的加工,这也是该片为什么一直在强调改编自文学而非事件的原因,为的就是堵住喷子的嘴。因为键盘侠们可以随时见缝插针,说电影XXX处不符合事件、胡编乱造等等,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搞不清故事片与纪录片的区别也是醉了。

即便如此,原文有多少朋友看过不得而知,但最起码,但电影中的几个情节和桥段,是以真实事件为基础,这一点查阅事件资料就可以了解。

PS,本文隐去了全部真实事件背景和角色原型姓名,因为电影是电影,事件是事件,不要混淆,二者有着不同之处,尤其是对于消防员这个职业。

黄晓明饰演的江立伟,就有真实原型,每一个阀门需要手动关闭8万转才能关闭,也是源自真实情况:

“身上的防火服被炙烤得发烫,皮肤也像被火燎一般灼痛。手掌被磨出了水泡,水泡又被磨破出血,手上的伤口又被火烤得滚烫的阀门给烫平了。”

电影在有限的时长中,突出表现了环境的恶劣和险情,不过并没有具体表示黄晓明一行人关了多少时间,手动8万转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或许不了解,但真实情况是,当时攻坚组几乎连续关了近10个小时。

“在关闭阀门的时候,由于烈火不断烘烤导致昏昏欲睡,这时身边的爆炸竟然成了提神的闹钟。”

这些都是真事,电影中对其进行了艺术化的呈现,直接反映了消防队员的行为。而且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节,就是当时战士渴了没水喝,就打开消防水带喝里面的水。电影真实还原了这个细节。

另一方面,杜江饰演的马卫国守卫化学罐的情节,也是基于真实事件:

“从到达这片阵地,消防车就没有后退一步,泡沫补给不断的被送到这里。”

此外,印小天饰演的工人最后逃跑,那位负责人谎称关闭阀门“只需二三十分钟”等等,也是源自真实事件,这些内容查阅当时资料就可以了解,这里不再赘述。

所以,《烈火英雄》在电影拍摄技法上,采用了很多蒙太奇手法,也进行了相应的艺术加工,也有不少煽情。这一点与《勇往直前》用写实的手法记录事件不同,虽然我更喜欢后者那种写实感。

但本片电影化增强的好处,就是情绪渲染。比如谭卓那条主线,火场以外的城市描写,完全陷落的城市,不得要领不得秩序,一座荒城,拍得也是很大胆,很有灾难片的感觉。看到这些情节,我们就能明白,这是虚构的电影,不是纪录片。但火场以内的部分,才是写实的地方。

消防队员“畏险”吗?我想肯定有的,但遇到险情,他们必须第一个到达现场,因为这是职责,他们是战士。


他们是军人吗?

看过小弟《勇往直前》那篇文章的朋友应该了解,我一个哥哥是消防队员,我从他口中听到了不少故事,所以对这个职业也相对比较了解。

我这个哥哥表亲,说是表哥,但“一表三千里”,他应该是我老姥爷哥哥他家的,这一下就隔了不少代。而且从我姥爷那一辈,我妈他们家就已经离开了故乡,来到现在居住的城市,很少回故乡。原本我们之间是没机会交集,但正因为他从老家来市里当兵,反正都在一个城市,我老爸当年也在部队,所以我们家就挺照顾他,他也是赶着节假日的时候也会来我家,这样一来走动的也就多了一些。(本来想找一张老哥的照片,但实在找不到了,见谅)
他比我大不少,我当时好像刚小学,人家都是消防战士了。老哥面相很好,因为长了一副笑脸,怎么形容呢?就是那种整天都笑呵呵的表情,但他不是在笑。正因如此,他始终有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这也是我跟他能聊得开的原因。老哥来到部队后,迷上了打乒乓球,我们也经常切磋,期间他跟我讲过很多他遇到的事件,什么KTV着火啊,XX饭店煤气罐爆炸啊,他也被临时抽调去救过大型山火,而且最夸张的一次,是去过小型飞机失事的现场,那飞机直接掉人家饭店里了,之前都以为是煤气爆炸,直到消防队去了现场,才知道是一架飞机。。。

很多事件我迄今为止都记忆犹新。我小时候就觉得,消防队员都是英雄,他们是在和平年代始终“战斗”在第一线的,他们的敌人是无情的火焰,这是我从小对“消防官兵”的认识。

老哥是武警,也是消防队员,没错,这也是当年我一直搞不懂的地方,都说“去当兵”,基本是义务兵,结果老哥是消防队员,消防队员是“兵”吗?

在2018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部队”改革之前,消防队员算是兵,而且是有着历史传统。

下图为昔日中国消防徽章,如今已成过去式

估计很多朋友不了解,世界上最早的专业消防队,诞生在中国宋朝,叫做“潜火队”

《东京梦华录》“防火”条记载,汴梁城内,“每坊巷三百步许,有军巡铺屋一所。铺兵五人,夜间巡警,收领公事。又于高处砖砌望火楼,楼上有人瞭望。”

《武经总要》里也记载了潜火队的专业装备,比如云梯:“以大木为床,下施六轮,上立二梯,各长丈余,中施转轴”;唧筒:“用长竹,下开窍,以絮裹水杆,自窍取水”水袋:“水袋以牛马杂畜皮浑脱为袋,贮水三四石,以大竹一丈去节缚放袋口。若火焚楼棚,则以壮士三五人持袋口,向火蹙水注之。”

由于宋朝没有义务兵,都是实行职业军人制度,当兵是志愿入伍,再加上“潜火兵”以灭火为职业,平日里就像打仗的军人一样,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所以“潜火队”是军队的编制。

可见我国一开始“消防队是军人”的传统,根源在这里。

到了近代,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消防迎来严峻的考验,因为战事的缘故,火灾不断,而且军人也不够用了。这个时候,义务制便在此时逐渐拓宽

1941年6月3日《新华日报》记载:

“敌机滥炸重庆市区,投下巨量之烧夷弹,战时消防总队全体人员之英勇服务与有力焉。渠等均来自民间,且大半为义务职,其勇于工作之精神,实值敬佩……”

新中国成立之后,公安部于1955年10月成立了消防局,由于当时条件困难,公安消防队伍自1965年5月1日起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限为5年,单独编成公安消防部队。至此,消防部队,正式进入现役。

1982年,武警部队成立,消防部队自此纳入武警体制,这就是现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武警消防部队。只不过由于之前消防部队隶属公安的缘故,这其中的隶属关系也是比较复杂。

比如,消防属于武警序列,享有武警官兵同级别的待遇,是军人。部队工资和费用与武警一样,都是来自于国防经费,中央军委发工资。但消防不接受受武警部队的领导,属于公安现役部队,而且所有消防器材和车辆,还有消防官兵的各种福利待遇,也是来自于地方经费,这一点跟公安一样。

说白了,消防部队是公安部队,消防官兵是武警官兵。武警消防官兵的衔级叫警衔,但是设置上和军衔基本上没什么大差别

上述是2018年10月9日改革之前的隶属。如今不一样了。


特勤中队里的义务兵

“泵房爆炸的时候,一股火浪像红箭沌上天空,巨大的冲击波撂倒了地面上所有的人”——《最深的水是泪水》

《烈火英雄》的故事背景是2010年,那个时候消防部队还没有改革,所以他们是武警官兵,是他们的肩章和头衔上,我们能够看到“特警中队”的字样,队徽也是旧的。

“特勤”说白了就是特殊任务,有点类似军队中的“特种”,但特勤部队与特种部队有区别的,特勤战士并非是特种兵,而是普通军队的特殊任务执行者

比如武警内卫特勤部队,是武警部队的主力部队,受武警总部的直接领导。主要担负的任务主要有两个:值勤和处突。比如保护外宾啊,处置社会事件等等。

消防部队特勤中队,就是应付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关系成立的综合性消防队,是消防队的拳头部队,具有救火、救援、防化等多方面功能,一般一个消防支队有一个特勤中队,有些较大的城市的消防支队会有几个特勤中队或者特勤大队。主要有三大特色:

★消防队里面使用先进设备和管理经验的实验型消防中队。设备和管理经验先在特勤中队实验后才会大规模列装。

★针对特殊区域,例如偏远地区,有争议的地区,危险地区等专门设立消防队。根据不同特点编制也大小不一。少的40人,多的有100人。

★经常会去执行一些火情危机,危险系数较高的艰巨任务,工作的艰难性和队员自身的危险性都比一般消防中队要高。

可见,特警中队中,包括装备、人员素质等都是比较高的,电影中也有相应的展现。

PS,支队与中队

省一级的消防部队都叫总队(正师级建制),市一级的叫支队(正团级建制),县级的是大队(正营级建制),大队下面有中队(正连级建制)和特勤中队。所以说电影中黄晓明与杜江的职位是连级。

很遗憾,咱老哥当年并不是特勤中队,实际上连一线消防官兵都不算,我记得问过家里人,老哥当年应该是从事通讯、调度一类的消防官兵,具体什么职位我也不太清楚,只记得需要出任务,但真正进火场的次数不多。有点像电影中,杨紫那类职位,负责联络和汇报。

我哥是义务兵,我们的义务兵的征兵制度想必大家也比较了解,基本体检过关就可以入伍,文化水平要求基本没有,年龄方面有时候也是有猫腻,我哥就是高中没毕业就去当兵了,用他的话来说,队里还有14、15岁的孩子。

《烈火英雄》中,也有义务兵的存在,至少郑志那个角色就是义务兵,因为之前杜江饰演的中队长还教训过他:“是不是快退伍了,就可以混一天是一天?”

改制之前的消防部队,是义务兵制、志愿兵制、士官制、干部制相结合,这是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时期,近代百年的历史传承,就是最大限度保持部队的稳定和战斗力。

可见,义务兵制度最大的功能是不缺人,但是义务兵役只有两年,很多新兵刚刚手练出来了,就退役了。部队人员的流动性太大,不利于保持战斗力。所以又有了志愿兵。兵役期,志愿留下来继续服役的,很多成为了一线消防救援力量的重要部分,尤其是消防这种特殊工作,经验最重要,并不一定是军校出身。

《烈火英雄》中,郑志这个角色的安排,目的性很明确,当然电影肯定不能过于直白。别看平时人五人六,一到出任务的时候,什么也不顾,就是冲在第一线。片中的郑志,憨憨的一个小伙子,最后一个人扛起100多公斤的消防水带,也是无所畏惧,最后就这么消逝了,令人痛心,更是值得深思的地方。


生死线

“海水并不深啊,人怎么就死了呢?”———《最深的水是泪水》

《烈火英雄》中,欧豪饰演的徐小斌,也是有原型的,是一名烈士,2010年刚刚结婚。上面那句话,是角色原型的妻子,站在他殉职的海水里说得。原著报告文学的书名,大概也是来源于此。

PS,电影中有一处没有表现出来,就是当时厂区的蓄水池由于电力系统烧坏无法打开,战勤保障大队只能赶到距离火场三公里之外的渔村海域取水,一共为前方输送了6万吨的水源。

有一处还是比较真实,就是原油泄漏到海面之后,浮油厚度达40cm,使得战士们每隔一个小时就要潜水清理供水浮艇泵海草和原油。但角色原型是在清理水泵的时候被海水卷走,电影中改成了被脚腕被缠住无法脱身。

生与死就在一线之间,是这个角色的真实反映。火场就是这样。

老哥当消防员的那几年,见证了很多生死,其中最让他难以忘怀的,就是一个18岁的孩子,死在了他的面前。

有一次他出任务,高楼着火,中队里面,一位孩子,真的是孩子,只有18岁,火场中不知道什么爆炸,气浪把那孩子直接从楼梯间冲出楼外,活活摔死在他面前。每次说这些的时候老哥都很动情,都是战友啊,生命的转瞬即逝,来得这么突然。

用老哥的话来形容,每次火场,基本都是指挥员坐镇,老兵带着一群新兵蛋子进了火场,有的新兵连水枪都不会用,碰到液化气、燃油甚至一些其他化学物品的时候,直接用水来灭火,不出幺蛾子才怪,但这些你能怪这些新兵吗?所以如今消防部队迎来了改革。

想起了《给爸爸的信》中于荣光对李连杰说的那句话台词:“(公安)一个月几百块,你玩什么命啊!”

职责所在啊,你不知道火灾中是什么,但必须第一时间进入火场。你不进去?你是消防员,你不进谁进?

仅过去十年,全国就有300余名消防战士牺牲在救援一线,平均每月3名。


再见了,消防官兵

“老百姓和火之间,还有我们!”——《烈火英雄》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层建筑不断拔地而起,这时武警消防部队就会面临更严峻的考验。技能已经由单一的灭火任务的兵种转变成能执行多任务的兵种了。大到灭火救援、抗洪抢险,小到防虫治害、跳楼开锁、上树救猫应有尽有。

这事比不稀奇,随着火灾安全科普的不断加深,火情在119报警比例中已经大大减少,这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适用,所以如今的消防队,是多元化的。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快速反应,所以称如今的消防部队,为“快速反应部队”更合理。

而面对如今更加多元化和专业化的消防任务,消防部队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所以,2018年,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消防部队,划归国务院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部消防局。改革方案明确写着,是行政单位。

至此,武警消防,成为了历史。“武警官兵消防战士”的称号作古,他们从军人变成了公务员。

新徽章

改革的好处,专业性和体系更强。以往的义务兵制取消了,现有士兵变成了合同制,招生也更加规范。说白了,不再是义务兵打天下,而是职业化了。虽然,改革之初,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退伍军人的福利没有了,而且之前我就看过报道,消防车救完火,下高速的时候要收费的情况。但我相信,一切都在缓慢的更迭,未来一些政策也会落实,拭目以待。

因为崭新的中国消防员,荣誉感是不会变的,“消防战士”的称号,依然在。

新制服

所以,我认为《烈火英雄》这部电影,就是一部科普电影,真正让大家了解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以及动人事迹,这就足够了。

让我对过去这支在和平年代,伤亡最大的兵种,致以最高级别的敬意,也让我们对未来改制后的“消防战士”,愿所有的消防人都得到善待,愿每一次逆行都不会孤单。

老哥早已退役,没有赶上改制。如今他离开了服役的城市回到了老家,我也来到了北京,所以跟他的联系也就就不多了,只知道他退伍之后想留在城市,去过书店工作,但不知何故还是回到故乡,因为这个还离了婚。
他在家开了一个小门脸,新嫂子我都没见过。我琢磨着今年国庆有必要回去看一看,上次我给他推荐的《勇往直前》也不知道他看了没有,这一次,我当然要给他推荐这部电影了!

对消防员多一点了解,也就多一份理解。


彩蛋,武警部队改制

武警消防改制是武警部队改革的一小部分,按照“军是军,警是警,民是民”的原则。

以往武警职能大致分为金(矿业)、木(护林)、水(水电、交通)、火(消防、边防)、土(内卫、警卫),再加上边防,其中消防、警卫与边防归公安部管辖。

下图为武警部队改革之前的肩章列举

如今武警消防退出现役,与其一同退出现役的还有公安边防、警卫部队;武警水电(改制为企业)、森林(和消防部队一同并入应急管理部)、黄金(改为事业编制)部队,而交通部队司令部被裁撤,另外跟边防有血缘关系的海警部队正式转隶武警部队。

至此国家给这些部队的定位是:

★武警内卫部队(包括机动部队)、被降格的交通部队、海警部队是“军”。

★公安边防、警卫部队是“警”。

★武警水电、黄金部队是“民”。

★消防和森林部队现在还不好定位,因为涉及到应急部和公安部职权划分的问题,是“警”是“民”还需未来考证。


公号:电影文酷

dreamcrowflim

微博:乌鸦·火堂

 5 ) 浪费了好题材。

说一下这个电影吧。

其实选择这个题材安全系数挺高的,而且很容易获得好口碑和国民度,参考《我不是药神》。但主创团队过度利用这个话题强行大肆煽情,而使整个故事衔接失当,电影不论是艺术性还是完成度都大打折扣。

其实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参考坐标可以是《红海行动》。《红海》中几个中国军人行动干脆利索,紧密配合,这也应该是消防员在面对可能导致几百万人丧生的救火行动中的表现,而不是前面火焰滔天,我跟你还能说个话闲聊,油管要爆炸了,我拿着老婆孩子的照片落泪。煽什么情,快救火啊大哥!

里面领导对救火的指挥也让人很无语,说好了各路人马支援呢,除了飞机撒了一次干粉,就没有然后了,全靠那几个人喷水(泡沫跟混凝土出现了一下),远程供水中断就全体等待了(远程供水那么重要就派了两个人在船上看着)。以及,既然隔壁化学物品那么可怕,杜江那边快守不住了,不能增援一下吗,万一水没来呢,就眼睁睁看着苯泄漏?要是现实中消防队员这么干,怕是大连早没了……

虽然影片是想向观众展现消防队员舍生忘死负重前行的伟大精神,但是我看到更多的是个人(黄教主)英雄主义,对比同片杜江的演技,黄教主真的是败笔啊,他的笑……还是那么……

最后,致敬消防员,感谢他们的守护和付出,以上内容仅针对电影内容。

 6 ) 可惜了,讲故事真的不行!我就想问:泡沫哪去了?

首先向消防官兵致敬!!!

演员都是好演员!戏很足!赞一下杨紫的哭戏!

但是讲故事真的不行,导演一直在煽情,看着很捉急;除了杨紫说了一些专业术语和她的模拟场景很牛掰之外,真正一线的消防戏份里策略指挥作战完全搞不懂,看来导演没好好做功课。

我一直很喜欢的一部电影《紧急迫降》,虽然讲的是飞机事故,但是里面的消防戏份,演绎的很明白,领导集体开会时会说明危险点有哪些,他们准备用什么方法处理最保险以及为什么,然后下达任务,消防员们各司其职通力合作,我一个不懂消防的人看的很明白,而且过程很紧张,完全能感受到当时的争分夺秒。

这里面呢:

在那干坐那么久后想到拍视频为什么不报告还是没有水来?

张哲瀚之前提了那么多壶泡沫用到哪里去了?(整部戏就没看到泡沫灭火的戏份,在结尾处真实场景片段里我终于看到了熟悉的泡沫灭火。)我不太明白那些泡沫壶是怎么个用法,如有人明白了解可揭密一下。

杜江带领小队往里开路那段也是为了煽情而煽情,本来有三条水链,硬是烧断三条后被大火包围,战术呢方法呢合作呢,就一味往里冲?

太多点可以吐槽了,讲故事真的不行。

有的人可能会说,要是不这么演就没后面的戏了。

所以呀,我才觉得不要硬煽情,好好讲讲消防员如何争分夺秒,讲讲他们灭火的战术策略;好好演绎一下消防员的通力合作,演绎一下消防员的战斗指数;难道这些不是他们大力出奇迹的原因吗。

毕竟救火不是我们想象的拿水浇火就完了那么简单的。

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大家都知道消防官兵的不容易,要是能从他们战斗技术合作方面表现出他们的不一般,不是更能让大家了解到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吗,就更能有点感同身受!

最后总结,主旋律浓厚,煽情太多。就这样。

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勿喷。

 短评

因为一次意外,大人们诋毁他,小孩们也唾弃他。你救了人们无数次他们一次也不记得,你犯了一次错他们就落井下石。做英雄很难,背负着误解和污蔑继续做英雄更难。领导说他应该退役,但他选择与火灾战斗到底。因为消防员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精神。马卫国曾经只想抢头功,正是战友的牺牲让他明白所有工作都很重要,终于明白了死守化学罐区的意义,也赢得了父亲的肯定。郑志因为即将退役而消磨时光,最终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徐小斌为了保障远程供水,不惜清理海洋垃圾。他干的是最脏的活,但他的人是最干净的。出现火灾,不管你正在拍婚纱照,还是在安抚哭泣的儿子,你都必须立刻到岗。所有人都在逃难,他们也要战斗到最后一刻。因为从他们成为消防员的那一刻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我们在这里住一辈子了,要不不走了吧”贡献年度催泪瞬间。

6分钟前
  • 朝暮雪
  • 还行

演员表现都不错哦!高度还原了现场,好几场戏让人落泪。张哲瀚好鲜,而我当年追的是印小天,韩丁太帅。作为上一代四大小生,黄晓明和印小天竟然同台对戏了,但是戏份不可同日而语😎杨紫演技真的好,又美啊,和偶像赵薇一样耀眼。救火如救命,谢谢那些曾经或正在奋战在前线的消防英雄们。

10分钟前
  • 活力无限栀子花
  • 力荐

做为取材真实事件致敬消防员的诚意之作,1:1场景的真实搭建与还原,以及真火使得火灾场面更为震撼,当然最动人的还是无畏的消防员们。这部电影最大的意义就是把消防员工作和生活中更真实的一面展现给了更多人了解,虽然情感会略显饱满,但就像导演说的,当你接触到现实中这些真实发生的故事,且比电影本身更为感人的时候,就觉得有义务保留下来,这也是创作者一种动人的坚持吧。

11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3星半。1.玩命煽情催泪,目的基本达到,但让本片丧失了一定的“真实感”,这是此题材最重要的。2.和银河补习班一个毛病,为塑造英雄狂加巧合悲情狂立flag。主角一次失误不仅丢工作还得和继任者碰面顺便巧遇烈士母亲哭泣,去学校不仅被儿子同学瞧不起,还被亲儿子捅一刀。3.为营造悲壮感强行让角色牺牲,降低配角智商,只有主角队伍冲锋,其余人是空气。火场救火第一,请停止类似“看警徽”“自拍”等行为,演讲口号式发言过多。4.黄晓明这一ptsd角色可能会拯救部分人“黄晓明ptsd”症状,但很遗憾没治好我的,对他演技巅峰印象停留在《风声》。杜江哭戏颇有代入感,泪汪大眼会说话。5.火焰特效偶有“失真”。6.大银幕对杨紫的脸真的不友好。7.最催泪的其实是片尾真实的录像。8.很会营造紧张感,火场抽烟那段不错,演得好,有人味儿,顺带缓了下节奏

14分钟前
  • what'swilliam
  • 还行

3.5 黄晓明终于有了代表作,老姨母们在哪?

15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看了点映,片方真勇敢,什么货色都以为自己是哪吒。导演的能力就在那里了,触到天花板也就这水平了,公益广告式的拍法特笨拙,为了生猛的节奏,导演狠起来连他自己都害怕,早就没精力兼顾整体的叙事节奏和各种细节了,强煽赚眼泪才是他唯一的目标。配乐老师全程戏精,无时无刻不再给电影跌份儿,灾难级现场,就像是随便贴了一条生硬的配乐音轨,连带着把混音老师和音效剪辑老师的劳动成果都给毁成噪音水准。值得一提的是,大反派烈火演的真不错,秒杀所有演员,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猛,什么时候该消停,黄教主演的是新时代的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导演拍的挺努力的,仿佛时刻掐着你的脖子喊,我都煽成这样了,你不哭还是人吗?经验告诉我们,人一哭成傻逼就没有思考能力了,不信等着瞧。

1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拍消防员题材的影片挺少见的,透过影片,观众在真切看到平时大家很少关注的人民英雄同时,也是对全体观众火灾防范的一次警示,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主旋律电影。有趣的是,导演并没有按照寻常主旋律电影的拍法,创造性地以灾难片方式来拍,在大特效的加持下几场火灾戏观感相当震撼。

17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消防员科普电影,大连7.16大火为基础,黄晓明、杜江、欧豪都有真人原型。入戏极快,火场戏份效果不错,但后半段有些过犹不及,一片通红看多了眼睛难受。由于涉及真实事件,所以电影在限度内也算完成了任务,让我们真正了解火场英雄不为人知的事迹。真正加分的地方是在火场外,完全陷落的城市,不得要领不得秩序,一座荒城,拍得也是很大胆,很有灾难片的感觉。

20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推荐

想来想去还是给了三星,就是把场景展示给大家看,你们哭吧哭吧,使劲儿哭!虽然煽情赚了大量泪水,但也仅限于此而已。

25分钟前
  • 青菜豆腐保平安
  • 还行

看看这片现在俩标签“主旋律+烂片”你就基本能get全片了,就跟央台屏幕上滚动播放的消防员宣传片一个调调。演员拍下来应该真蛮苦的,可是这个本子真是让人无力吐槽,没水了也要人肉盾牌站在火前,还说什么这是为了死去的兄弟??对不起,这种廉价的感动不要也罢。谁愿意做这种烈火中的英雄?想想大凉山的兄弟吧。

30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还行

总觉得黄晓明和杜江的角色应该互换一下,老觉得哪里怪怪的……配乐铺的太满了,好多段落感觉像是拿错了音轨,音乐情绪和画面情绪各走各的……不过作为国产灾难题材,作为主旋律电影,已经是近些年做的不错的了。但是,主旋律电影不应该找内地导演拍吗?香港导演讲故事的时候,总觉得要么用力过猛,要么姿势不对……本片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可当初7.16火灾时,不敢说所有吧,起码大部分大连人都还是很淡定的,没有弃城而逃。电影里搞的跟丧尸围城似的……

33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映后再一次听到导演谈起一位消防员说过的话,“我不怕死,怕你们不知道我们干了什么。”黄晓明也说,“作为演员的我们还活着,但生活中很多真实的消防员牺牲了。看完后,请忘记我们,记住他们。”改编自消防员真事的电影,有太多地方能触动过往的记忆,会很为他们难过。连场大火,照得影厅都格外灼热。

38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记得之前看别人爆料说,黄晓明为了演好消防员这个角色,不仅和消防员深聊过很多次,拍戏期间在生活中也穿着消防服,只为找到角色最真实的感觉。不得不说想把一个平凡的消防员演好还是很难的,外表可以靠妆发,氛围可以靠道具,而真实的眼神和气质却最难表现,这次黄晓明演活了一个真心英雄。

40分钟前
  • 比卡丘尼
  • 力荐

非常勉强的三星片吧,挺遗憾的一部电影。题材是个好题材,消防员的故事也非常值得一说,如果搭配成功的类型片元素,以灾难片或英雄电影的方式来做,应该会很好看吧。可惜,导演水平实在是太……全程尬煽,还有那从头到尾铺满的配乐,反倒让这部本该成功的影片有些廉价感。包括演员的表现,也太硬了。整体,是部特别遗憾的电影。

4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导演不行,浪费了这么好的题材,换成林超贤应该会拍的更好。电影一味的煽情,如同口号化的英雄宣传片,人物塑造也很脸谱化。

49分钟前
  • momo
  • 还行

《烈火英雄》挺催泪的,有点沉重,但很感人,用真实的画面和质朴的镜头语言,讲出动人的故事。火灾现场太震撼了,烈火迅速蔓延,爆破不断,人在火龙面前好像显得特别无能为力,灾难性的事故看得人毛骨悚然。这次比较惊喜的是黄晓明,表演自然,能从角色身上感受到了一种真实的感动,那句“就想完成任务,活着出去见我老婆孩子”,应该是很多消防员的心声吧。他们不想做英雄,更想做一个能守护住自己心爱之人的普通人,只是消防员这份荣誉,让他们需要面对更危险更可怕的火海。这次的江立伟,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黄晓明,不耍酷,不扮帅,甚至脸上有疤。但这样的人物才是有血有肉有力量。始终满脸血迹、油渍的江立伟面目模糊,而他的勇气与信念却格外的真实动人。

52分钟前
  • 诸葛若见
  • 推荐

两星都是给演员的,看得出来他们拍的很辛苦,还有一星给片尾的消防员吧。但如果主旋律电影以后都是这样,真不敢想,简直是灾难。

54分钟前
  • 不脱袜子同学
  • 还行

政治牺牲了,大家默哀了片刻。教主一直在转圈圈,然后挂了。灭火不讲技术活,只管大叫流淌火。配乐慢镜头比火还泛滥。两个小时的电影可以尬两辈子。

59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较差

要不是因为这个电影题材好,消防官兵的辛苦,真想一个⭐都不给,这什么导演,编剧?能好好拍吗?在救火生死关头,看的激情澎湃的时候,马上镜头强行转到煽情部分,瞬间就无感了!

60分钟前
  • 这B装的给满分
  • 还行

烈火奶奶

1小时前
  • 小李201407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