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电影# 第31期 《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
推荐星:二星
关键词:回忆;畅想;团聚
曾记得以前“六公主”在暑期会播放很多优秀的儿童电影,它们大部分童趣且充满想象力,是许多人在电视时代美好的共同回忆。
影片开头的动画非常有八九十年代的风采,它们癫狂,有创意,音乐还非常踩点。直到后来才发现很多古典音乐的启蒙,竟然都来自于《猫和老鼠》、《米老鼠》等美国动画,当然这是后话。
在一个普通又安详的小镇里,每个家庭都很幸福。看看主角家庭,一儿一女一犬,这个小狗狗还非常聪明,能听话,能帮忙,还能帮忙。女儿可爱美丽,小儿子聪明活泼。一
个平凡的周末,女儿想着与朋友的约会,儿子在家鼓捣着小实验,让人以为美国人都过着这样舒适的生活,这可能就是最早对美国家庭的畅想吧,完全的迪斯尼风格。
每天沉迷于机器发明的父亲,经常忘了吃饭,还需要靠机器传递吃饭的指令。就像古早的那些自动起床机、喂食机,可以制作却不会量产的东西,只为了搞笑而存在,在那个年代的儿童片中出现很多。
这儿的人们没有什么压力,完全不会为房子、柴米油盐忧愁,两个相似配置的中产家庭,邻里的周末清晨,于是骂骂咧咧的开始准备周末休闲活动。小儿子的一个无意的举动,触发了爸爸的发明,把四个孩子变成了小小人,开始冒险。
这样的故事其实很多,比如缩小到更小的世界(《人体历险记》),或者来到奇异的世界(《爱丽丝漫游仙境》),都是类似的类型,就连近年大火的《怪奇物语》、《玩具总动员》不也是类似的情节吗?
缩小的特效,主要就是把场景变大,所以场景的布置非常重要。就像《西游记》中孙悟空变小的情节,小时候看得很过瘾,但时间太短,这种时候还得靠特效大厂,好莱坞来完成。用特效搭景非常直观,让孩子容易理解,这可能就是特效电影最大的好处吧!实际上整个故事就是一场后院之旅,缩小之后,就变成了一场原始森林之旅。一
对身处朦胧的少年少女,一个小科学宅,一个调皮鬼,三男一女,这样的配置是不是非常熟悉。虽然这个团队开始不怎么样,有矛盾,有分歧,但大家内心都很善良,最后一同克服困难,化解误解,平安度过冒险,成为好友。还有路途中告别蚂蚁的戏份,在当时也很先进。
实际上他们的冒险都是些小小的问题,比如散落的玩具惊吓,蜜蜂采蜜飞行,自动浇水机水炮,大战蚂蚁、蝎子,割草机大清洗,一场非常精彩的野外露营,就像一个充满幻想的小朋友在院子里自己玩的幻想游戏。
然后总体的台词也挺有趣的,“你把脑细胞都擦掉了,剩下的就不多了”,“我觉得我好像已经不在食物链上了”,“人工呼吸是在法语课上学到的”,这些到现在还记得,略微有些隐晦的台词,蛮值得品味。
故事的主题其实也很有意思,忙于工作的父母,总是要经历什么才会发现孩子多么重要,家庭多么重要,现在大部分看这片的孩子说不定已经为人父母了,大家也能感触到这些吗?
虽然本片是个儿童故事,但总体非常真诚,就像那些心灵鸡汤,偶尔听听这些温馨的虚假故事,想着大家能荟聚在假日当中,其乐融融,不也是美好童年的一部分吗?
望河南险情早日退却,家人平安团聚。
以人体缩放为主打的电影有不少,大体可分为两类。
一类为纯架空的奇幻片,比较知名的有《爱丽丝漫游仙境》和《亚瑟和他的迷你王国》系列;
另一类就是带有一定现实背景和科幻色彩,比如早期的《神奇旅程》(1966)、《惊异大奇航》(1987)、《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1989)等。
这类电影往往涉及某项科学实验、某个神秘仪器,因一次意外而让主人公的身体收缩,并在现实场景里展开一次冒险。
其中,相比于以人体内部器官为重要展示的《神奇旅程》《惊异大奇航》,《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将奇观化的对象扩展到日常生活,从故事到视觉风格都更接近于《蚁人》系列。
一定程度上说,这部电影都可以算得上当代好莱坞特效电影中表现人体收缩的一部先驱之作。
在此还有必要补充一个小插曲。
早在80年代的时候,“漫威之父”斯坦·李就已经向制作公司提议将蚁人漫画拍成电影。
但最终还是担心拍出来后会与当时的这部热门影片里的设定过于雷同,因此将《蚁人》项目暂时搁置。
《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当年上映后北美票房达1.3亿美元,这是导演乔·庄斯顿为迪士尼拍摄的电影处女作。
他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位首执导筒就拍出亿元美金级别的导演。
乔·庄斯顿后来还拍了《勇敢者游戏》(1995)、《侏罗纪公园3》(2001)两部视觉大片,漫威在推出《美国队长》(2011)时也选择请他来做导演。
对于中国观众来说,《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和《勇敢者游戏》类似,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翻翻豆瓣评论,可以频频看到“小时候”“童年”“CCTV6”这样的字眼,可见这部影片还是有一定群众基础的。
《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的故事基本是儿童版的“蚁人”——
一个痴迷于发明的父亲研制成功一台能够将物体放大缩小的机器,但却因一次意外而把自己和邻家的四个孩子全部缩小。
不小心被“扫地出门”的这群孩子必须穿过无边的丛林(其实就是他们家后院)才能回到家,为此展开了一次冒险之旅。
而那些以往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对于缩小后的他们来说,无疑都是一个个障碍和一场场灾难……
在微观视野下把最寻常的生活情境与道具奇观化,这是这部电影的新意所在。
前面提到《蚁人》中的浴缸洪水,在这部影片中也可以找到多处相类似的设计。
比如父亲在阁楼里扫地,被缩小的四个孩子面对如此巨大的扫帚只能仓皇奔逃;
还比如草坪里的喷水器打开后,原本细小的水滴落到地面后在四个孩子看来简直就是一颗颗炸弹;
草坪里的蚂蚁也成为了体型巨大的怪兽,更不用提片尾的那一只红蝎子。
另外,片中还有一段低空飞行状态下的主观视角移动镜头,模拟了人趴在蜜蜂背上飞行时的惊险场面。
已经展现出非常成熟自然的的合成技术,大家可以把《蚁人》中相关飞行画面拿出来与它做比较,现在看也是不过时的。
所有的这些“冒险”都发生在后院草坪上,也就是说与正在焦急寻找他们的父母是经常处于同一空间的。
这种同一空间两个世界的设计是很有反差感的,剪辑在一起也会产生比较好的节奏。
说完视觉场面,再来看看内容层面。就像《蚁人》融入了家庭剧成分,比如离异家庭、父女关系。
《亲爱的,我把孩子变小了》也以家庭为核心,塑造了一个一心忙于科学实验的父亲和他两个机灵又古怪的孩子。
虽然没有很直白地表现,但我们还是可以读出两代人之间关系的疏离——大人忙于各自的事业,孩子则沉浸于自己的世界。
直到因身体缩小这次意外,失去儿女的父母才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亏欠;
而孩子们也在冒险过程中获得了成长与对爱的理解。
结尾是可以预见的大团圆,父母看到重新恢复正常的孩子们喜极而泣,儿女也与父母相拥和解,一派欢乐。
总体来看,这本质上就是一个没有棱角的、极为主旋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剧。
但它所采用的少年主角、冒险故事、惊异的视觉场面、强烈的游戏/通关特征,这些元素的确能够对儿童以及年轻的观众构成天然的吸引力。
这也是为什么它既能在美国收获很好的票房,又能在中国的电视上俘获一大批儿童观众的原因。
《亲爱的,我把孩子缩小了》此后发展成一个系列,又分别在1992年和1997年推出两部续集《亲爱的,我把孩子放大了》和《亲爱的,我把我们缩小了》。
三部曲口碑都OK,成为关于身体缩放这一梗的经典代表。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让大家在静等《蚁人2》的时候,可以带着同样轻松的心情看看这个相似的系列。
这一系列是小时候最长看到的 印象中美国小孩子天天开party的初衷源于此类型片
豆瓣检索自己看过的电影的功能还是好蛋疼...又及这片子豆瓣分7.3怎么着也不能算是差片...毁三观什么的可能是你记跑偏了...链接后补
突然想起小時侯看過的,在螞蟻背上,与蝎子大戰,最後變回來。那時看这片牛逼
童年回忆啊 在ccav6看的
哈哈哈,好怀旧啊,我大概八岁时候看的,因为当时我掉了颗下牙都没敢往房顶上扔,害怕砸着谁家孩子哈哈哈,我小时候好二啊
经典的科幻童话故事。如果说一家三口周末想要看一个有趣、难忘、又有教育意义的合家欢全年龄向电影,没有比这个更合适的了。
想都不用想,这必然是童年回忆了。(那个时候怎么随便什么电影都这么好看啊!!)
突然想起这个,小时候停电没看完!!!连名字都不记得
不知道多小的时候看的电影
记得我是1994年看的。当时看得狂笑,好喜欢哦!当时的科幻片少,也接触得少,对这部记忆特别深。有机会要再看一次。
亲爱的 我把JJ缩小了
如果是正大剧场演的我应该开过,不过都不记得了~
小时候看的科幻片,CCTV-6电影频道哈
这部片子也是我妈最喜欢的之一,所以我也喜欢,充满了童年在新街口的美好回忆!
2001.10.27 cctv6 佳片有约“放大的世界、缩小的人生”
With mom. 在那个年代,迪斯尼一部非常典型甚至predictable的好莱坞儿童制作也能带给人各种温情感动,让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与制作者的真诚。
小时候,一个星期六的早上在电影频道看的。当时印象深刻,因为剧情新颖,有创意。很吸引人,可以定义为小小的科学喜剧吧。蛮好看的。就是喜欢创新,不欣赏那种翻旧。
作为我小时候超级喜欢的一部电影……我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囧
之所以想看这个电影,是因为在其中一个系列里有个女孩子长得十分好看,现在可以确认不是来自这部了。
依稀记得孩子们在自己家的草地上,看着房子大小的夹心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