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总体比较沉闷,达蒙的演技没有太大的发挥余地,其实三人不是最后因为死亡连在一起,而是达蒙那一角色的出现,注定之后的故事是围绕着死亡。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80岁拍了部关于死亡的电影,可能是有很多想法的,当初他的这部片的主题震撼不少影评人,因为谁也没想到伊斯特伍德在这么大年纪却拍关于“死亡”的电影。 我不记得影片哪些地方的过渡有些突兀了。当时觉得影片很慢很长,不过也耐心地看下来了。 我很喜欢影片的结尾,一如既往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风格。在给你无数次死亡的打击后,达蒙与女主角相遇,并且幻想着亲吻她,寓意着生的希望,生活还会继续。 小小地花痴一下,我觉得达蒙在幻想亲吻女主角后的笑容好可爱。
很神奇,我是个常看电影,却不常写影评的人,但Eastwood老爷子的电影总让我想写几句。
他以前的电影躲在故事性极佳的剧本里悄悄讲生死,而在hereafter里,他索性将“可看性”放到一边,像一个历尽人间事的老灵魂,平铺直叙地娓娓道来,既无意让你哭也无意让你笑。
如果人死后真的会看见自己的一生像电影画面一样在眼前跑过,大概也会像这部电影一样,不需要添油加醋,也不需要煽情和高潮。
Vol.1
电影用极佳的耐心,铺陈出三个独立的故事,大段的时间被毫不吝惜地用来描述三位主人公的生活片段。
玛丽是一名法国记者,经历印度洋海啸,从死亡边缘生还后,她开始能看到一些奇怪的画面,这项能力却干扰了她原本看似美满的生活,她失去了工作和男友,原本追在她屁股后面的出版商也对她想要写的东西不屑一顾。
美国,乔治原本是个可以靠通灵能力走上人生巅峰的人,但他现在宁愿窝在工厂搬砖,也不愿接待捧着钱上门的客人。哥哥认为他应该善用自己的才能,他却视其为诅咒。
英国,马库斯和双胞胎哥哥使出浑身解数,躲避儿童保护组织的监管,希望能留在吸毒的亲生母亲身边,当母亲终于有心想要戒毒的那天,哥哥却出车祸死了,马库斯被送到寄宿家庭,开始每天逃学去找各种通灵者,期望从神棍里找到一个人帮助他和哥哥交流。
三条故事线直到最后半小时,才在英国一个书展交汇在一起。乔治对来宣传新书的玛丽一见钟情,马库斯认出了乔治,追着他给自己通灵。
Vol.2
这并不是一部靠人物冲突快速推动故事发展的“好看”的剧情片,有人甚至觉得前五分钟的海啸特效是唯一值得看的部分,而中间的铺陈冗长无味,最后的happy ending更是个毫无新意的败笔。
现实中的这种反应,很有趣地呼应了剧中玛丽的遭遇,当她向出版社提议,用讲述濒死体验的书稿,替换某个政客的丑闻故事时,出版社说,大众只会为了夺人眼球的标题付钱,没人想要看一本讲述生命的书。
玛丽说:这些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我身临其境地体验了死后的世界,即使只有几秒钟,但这无与伦比的体验,是你,你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的,难道这对你来说不重要吗?你不想知道吗?
但人们太忙于活着了,只能捕捉转瞬即逝的东西,而无法关注永恒。
电视台很快换了主播,广告牌很快换了代言人,男朋友很快出柜新欢。只有电影镜头愿意陪伴玛丽逆流而行,让人生的节奏慢下来。
Vol.3
乔治喜欢狄更斯,每天他都听着朗读狄更斯的有声读物睡觉。
他说:人们无法停止诉说莎士比亚,他当然很棒,但狄更斯……他耸了下肩,一副you get it,我已无需多言的表情。
狄更斯是他孤独寂寞的生活中唯一的乐趣,他甚至在见到有声读物的录制者的时候,开心地手足无措。
电影反复出现他一个人坐在狭窄的厨房里进食,煤气罩坏了他也没有修理。在被工厂裁员、喜欢的女生再次被通灵能力搅黄,又不愿被哥哥打造成网红之后,他飞去英国,狄更斯的故乡。
可怜兮兮的乔治终于在英国找到真爱,正如狄更斯的小说,细而又细地描绘大众的苦难,但在结尾处,总是留下一个美好的种子。
Vol.4
通灵的能力是诅咒吗?他几次三番跟哥哥说,他绝对不会再给人通灵了。
他说,我感觉像个怪物。
我喜欢他哥哥的回答:不管是不是怪物,那就是你,你不能一辈子逃避你自己。
乔治大概忘了他的偶像狄更斯说过:当我们误用生命的时候,生命毫无价值。
有些路是为你准备好的,没有为什么,生命超出人可计较的范畴。有时候你以为的果其实是因。比如乔治坚信自己对亲密关系求而不得是通灵的果,但最终这恰恰成为他能收获真爱的因。
Vol.5
乔治最后打破自己的承诺,给马库斯做了通灵。
电影借哥哥的口描述了死后体验:你可以在同一时间成为所有东西,也可以在同一时间做所有事。
马库斯最后问他:那他去了哪里?
乔治说:我也不知道。
但你能跟他说话。
抱歉,我还是不知道。
Vol.6
后人本主义、超验心理学、东方宗教和哲学,都有相似的结论:所谓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终极体验,只能体验,而无法言说,因为超越语言的二元对立与人类意识能力的局限。
人类研究真的有一天能够理解死后的世界吗?
不知道。
因为“知道”本身就是阻碍。
Vol.7
神父在马库斯哥哥的葬礼上,对马库斯说:死亡不是结束,是开始。
这个神父说得漫不经心,只想送走马库斯后赶赴下一场葬礼主持。
但谁知道呢,这种老生常谈,没准是真的。
此篇相关:新年谈论死亡,会不会不吉利?上篇:成为数字游民的这一年,我竟然全无焦虑
披着灵异的外衣,讲述的是和生命有关的人生哲理。可以因特殊能力致富的人,却被困锢在不被理解的异常世界里,性格内向失去庇佑的小孩不敢独自长大,经历过死亡的名人因为执念而落魄。最终,他们都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属。这是生命的成长。
影片比较长,可看起来并没觉得冗长,反而感觉细腻平和,细水长流般滴叙事手法恰恰凸显了导演的驾驭能力。本片还是在探讨生与死的问题,只不过是借通灵事件由通灵师的口中所传达,倘若人真的有灵魂。
不愧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ps昨天晚上刚看完这个,今天日本就真的海啸了。。。
刚坐下十分钟就流泪了,二十分钟后眼泪又下来了,不过依然挡不住这是个烂片,挺好一题材,故事却很扯。唯一喜欢双胞胎兄弟那条线。
开场的灾难场面终于解释通了本片为什么会提名奥斯卡的视觉效果,确实很震撼。三条线并没有构成神奇的化学效应,反而对剧情和情感有削弱。已年过八十的东木头,在这部电影,与其说是讲人性与情感,倒不如说是对自己未来人生的一种探讨。
剧情有点冗长
本来可以对hereafter有更深的理解,但止步于流水般的叙述。
为了最后不到30分钟的相遇,全片3/4的篇幅都用来铺垫了,真是冗长繁杂,而且三条线之间也几乎没给什么关于人物间关系的线索和暗示,让人看的确实很是抑郁,还是怀念当初那个扎扎实实讲故事的东木头;不过像他这样功成名就不再为名声所累的老家伙在自己的暮年偶尔鼓捣点别的对影迷而言也是种乐事
开头太震撼了
剧情挺有深意 视觉效果非常震撼
视觉效果震撼 但有点将剧情削弱
老牛仔的电影总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无需任何花销的包装,只用简单的手法、朴素的技巧和平淡的故事就能轻而易举的打动人心。尽管影片结尾的爱情戏份让人诟病,但对于这个一个时刻透露着绝望气息的故事,Happy Ending又有什么不好呢?至少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是完美的。★★★★
题材我还蛮喜欢的,达蒙也很帅,小孩演的还不错,就是剧情没讲好
还可以
与死亡擦肩的神秘、对未知世界的迷茫、痛失至亲的悲伤、寻找答案的迫切,在冥冥中将这三个本来毫无关系的人连在了一起,进而颠覆了他们未来的一切……
东木爷爷讲故事越来越慢,这次更是三条发展缓慢的平行故事线,观众等了两小时的故事高潮竟如此乏味甚至可笑,唯有小男孩的眼泪能触动观众。倒是影片第一部分非常给力,灾难戏惊心动魄却不喧宾夺主,悲伤孤独情绪的烘托更是出色,可惜随着剧情发展情感越来越淡,到结局时已所剩无几。只怪剧本差强人意。
开头引人入胜,过程平平淡淡,结尾则高潮迭起,很棒的故事,于人已思考,反省
这大概是最不具伊斯特伍德风格的伊式电影了,对情感的把握竟出奇的收敛,虽然叙事上稍嫌不够精炼,但很意外老爷子竟然越拍越从容了。
这个故事宣扬了门当户对的观念:神汉一定要找个神婆
爱这种影片 很喜欢
整体故事不错,就是情节叙述稍显薄弱。里面那个小孩好眼熟
还可以,打发时间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