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细数Joy 里的鸡汤
no.1失败可能会在你身上砸一个坑,也能是你身上的一个棱角。
no.2想赚钱,必须懂得和这个行业的运行规则,懂得和这个行业的人打交道。
no.3唯一能保护自己,给自己安全感的人,就是自己。想要什么就去追求,然后f*** the rest。
no.4当你想要什么的时候,不要放弃任何可能的机会,神挡杀神,佛挡杀佛。
no.5追求梦想是注定孤独的路,什么都不放弃你也什么都不会得到。好好想想,你到底想要什么,多渴望?要是坚持不下来,就不要开始,开始了,就不要停下,go all the way。
no.6永远不要寄希望于他人,当然不是说不去信任,只不过,在你输不起的时候,一切都太奢侈,再谨慎都不为过。
no.7停止抱怨世界,不是世界不公平,是世界不屑一顾。其实想想,抱怨世界跟抱怨我们自己一样,你不能只享受一个人的好,却死磕他的坏。
no.8 都会过去的。
no.9 有个好记性,记得自己小时候的梦想。
no.10be a tough person.dont let everybody and shit things bother me.
2 ) 熟知的故事,背后总有直戳心底的不解与细节(有剧透)
老实说,一直都被这部电影的中文翻译影响了不少!
要不是被翻译成《奋斗的乔伊》估计我早就看了。记得当时看到这部电影还能提名奥斯卡女主也是很不理解为什么,而且对这部电影丝毫提不起兴趣可言。多亏了这次乘坐的国航航班,让我没有错过这样一部有所收获的电影。乘坐飞机时,飞机上的娱乐系统,翻来覆去都没太有想看的电影。毕竟和《我是证人》这种电影相比,我更愿意看看《乔伊》。
从开始看到Joy的两个孩子,前夫,母亲,父亲…就开始为Joy捏一把汗。一家子没一个省心的,唯一有点支柱作用的就是外婆了。这种主内主外,操持一切的女性向来都有奋斗的点和奋斗的故事。剧情虽然基本上都在掌控之中,但有几点还是算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其一,商人的奋斗故事成功历程向来都是没有一步登天的,总归都要像唐僧一样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方为人上人,即便这样,当我看到Joy在经历了自我研发、投资受阻、百货店销售受阻、百货店自行演售失败等种种例子,到前夫带着她去最大电视销售方销售时,我看了下进度条…觉得她还是会失败,但是我还是内心着急,手心冒汗,这说明剧情合情合理。
其二,Joy自己跑到德州开房见到坑骗他的那位小老板(我忘了叫啥,也懒得查)时,刚见到小老板,我看的出Joy紧张,有点不知所措,手撑在了桌柜上,然后小动作动了两下,手又放了下来,这组镜头我印象非常深刻,当时内心全部都是钦佩啊,大表姐果然实力演技派,这组镜头几个动作就已经把我折服了!
其三,最后的最后,Joy对新来推荐产品的女士说了一些话,“你现在的心态我非常了解,因为我就是这样过来的”这段看的我又燃又欣慰,只有经历过得人,才有资格说我懂,才有能力体会,才有实力理解。
最后,不懂那些人为什么给了这部电影这么低的评分,是因为卖拖把不如卖iPhone逼格高吗?还是因为你告诉我你见过用过这种拖把?但那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只有真正源于生活的发明和创作才能被人所铭记。你所熟知的故事,背后总有直戳心底的不解与细节。
3 ) 离婚单身带娃要养活一家的少妇之美国梦奋斗史
从颁奖季其他电影在知乎的火热程度对比这下面寥寥几个回答就能看出这片的扑街程度,按理这片三大影星的吸引力也不致如此。豆瓣6.6和IMDb6.7的评分相差无几,但因为这片我是抱着低预期但看后还行所以说两句。
对JL和BC俩人无感,之前在评价JL那题已经说过,她演技要是百年一遇只能说大家的百年不是一个百年,BC我只觉得还是《宿醉》因垂死听,教父和英格丽褒曼闺女俩人no comments,中规中矩。但你不得不承认,最适合JL的戏路就是贴合本人形象的乡村少妇,她和大卫的神经质话唠喜剧结合起来真是如鱼得水,难怪合作这么多。
一个典型的美国主旋律片——小强实现美国梦,也贴合当今天朝弘扬价值观——养老不能靠政府(谢绝水表),所以要不是票房可能扑街还是应该引进一下的。剧本Bug如厕所连着加工厂这些我们不做讨论,只说内核,这片和主角是真讨喜。
一个离婚带俩娃要养活一家老小的独身女人人生会是怎样的?周围全是shit,老妈终年沉溺于电视剧,连床都不会下;老爸风流软弱,一把年纪还要寄宿在女儿的地下室;同父异母的妹妹自私自利,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前夫离婚N年还龟缩在自己的地下室,全无男人担当。生命中唯一的光明就是年事已高的外祖母和从小的玩伴,乔伊的处境比《无耻之徒》好不了多少。
换你身上你说你怎么办?找男人嫁了?甩掉负担像家人一样做个没责任的废柴?不,我们的乔伊在小时候就说”我不需要王子,我自己有超能力。“女人就得靠自己,我就算是在泥坑里也能自己爬出来!她破产,转而另寻生路发明拖把;没钱生产,拉过老爸情人与妹妹竞争获得投资;面对对方的无理要价,干脆利落不出钱;在停车场玩双簧搞推销,面对大公司会议室的奚落不在乎面子,对亲自推销拖把据理力争,以及最后,单枪匹马杀到南方民风彪悍的加工厂,又一个人设计逼骗子妥协成功拿回自己的东西。对这个有勇有谋的女人,你只能打心眼佩服。
乔伊是一家人的主心骨,是能撑起一片天的女人,却丝毫没有侵略性。我不觉得这片宣扬女权,你只会看到一个很普通的女人,不懂数据图,上台会紧张,勤勤恳恳用自己的智慧为家人付出一切且实现自己梦想。她就算在台上也没慷慨激昂的表现,摊牌时也非咄咄逼人,却让你感受到安心的力量。
这戏是JL的独角戏,其他角色都只是陪衬,BC这酱油打的好,尤其和JL非情侣关系好评。我最喜欢JL的演技还是《美国骗局》,逗比欢脱有张力,这片。。。。温婉是温婉也就像我说的感觉没使上力。
乔伊在中国是真贤妻良母教育大众的好标杆,我就纳闷这种题材怎么天朝从来不拍。
4 ) 原来处处都动人
百无聊赖之下冲着大表姐去看了这部电影,本就只为打发时间,所以对剧情并不抱什么希望。影片开始通过外祖母的口吻简单的介绍了乔伊及其家庭情况。单调又略显粗糙的电影配色让我怀疑:天了噜,不会是不烂片吧。但是本就为了打发时间,还是看看吧。不想随着剧情的发展,我早已沦陷于剧情及大表姐的演技。
婚姻失败,由外婆协助独自抚养两个小孩儿。同时还得赡养同样拥有失败婚姻每日沉迷于电视剧的母亲。再加上父亲前来投靠,前夫的寄居。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的沉重的生活压力压在了乔伊这个坚强但是已经快被压榨干的女人肩上,也真是够累够呛的。剧中的乔伊简直就是这一大家子的最大依靠了,感觉如果没有她,这个家估计都得散。不知从哪里听过一句话,人就像弹簧,压缩到最大限度的时候就该是到了反弹的时候了。也许乔伊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她意识到了生活需要继续向前,她就得和过去彻底划清界限,所以她让前夫和父亲搬出去,并要求父亲即使谈着恋爱也一定要去参加她对公司投资的想法。此时电影中的音乐节奏开始加快,屏幕外的我也感觉像被打了针鸡血一样,感觉乔伊马上就要逆天了,自己设计拖把,获得后母的认可,得到投资即使资金微少。不过这姑娘那种豁出去的做法加上大表姐的霸气,简直看得我太爽了。可兴头刚上来,冷水一瓢如期而至,产品虽好,可是没人买啊,乔伊大冬天的拖着女儿在大街上给人演示这个拖把如何如何好使,可没人买账还被警察给抓了,如此落魄之时偏偏还碰上了前夫,并被前夫身边的女伴好一顿嘲讽,回家还碰上小孩儿生病。后母也就是投资人同时施加压力。也许真的是太累了,也许是想放弃吧。人总有动摇的时候,好在这时外婆鼓励着乔伊:“你生来就是与众不同的,你生来就是要成功的。”生活总会带给人希望,前夫也许不是一个好丈夫,但是确实一个好朋友。朋友总会在你困难时拉你一把,前夫过来对乔伊说可以介绍她和电视购物频道的人见一面,她可以尝试一下通过电视渠道销售产品,此时的乔伊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即使漫长等待,但终究还是获得了通过电视销售产品的一次机会,她如此坚信她的产品,或许正如她坚信她自己。一家人聚在一起等待着电视节目的播出,欢欣着。可上天总爱跟努力的人开玩笑,产品是上了电视,可是偏偏遇到了个不靠谱的主持,根本不会用她的拖把,可想而知,订单为0。这种感觉应该跟被人扇了一耳光一样火辣辣吧,但是为了产品,房子都已经抵出去了,巨额负债,本就没有退路了。何不一搏,于是乔伊找到了电视购物负责人尼尔,希望能够自己上台介绍产品。“搞笑来的吧,一届素人,要名气没名气要经验没经验,还想上台,灯光聚焦之下,你估计连话都不会说了吧”尼尔对她说的大概意思是这样。可是能怎样了,即使失败也要试一下啊,毕竟这是唯一的机会了。面对闪光灯,她确实紧张,词不达意。但是好朋友一通电话把她的思绪拉回了产品,好的东西总不会被埋没,有人打电话来订购了,数字蹭蹭的网上涨,乔伊也越来越自信。也许这是我们也会为乔伊松口气,终于是上正轨了。现在产品供不应求,好运与厄运总是形影不离的,日子刚刚有了盼头,外婆去世了,可还没来得及伤心,供应商那边又出了问题,先是要加价,后来又是污蔑乔伊盗取他们的专利。在父亲的诱导下,乔伊不得不在破产书上签了字。积压已久的压力终于在那一刻找到了爆发口,撕掉自己的创作,声嘶力竭的哭喊。隔着屏幕我长叹一声。第二天天明,前夫从睡梦中醒来,发现乔伊早已不见了踪影,担心的人担心,虚伪的人窃喜。可这妹子真是有小强一般的精神,压迫得越紧弹得越高,乔伊并没有放弃还是感到加州要回她的专利及该有的赔偿,故事进行到此时终于豁然开朗,大表姐走在街上,神情洒脱,抬头看天,终于放晴……
5 ) 2015年来看过的最爱的一部电影
2015年来看过的最爱的一部电影。虽然女性题材电影在我这里一项分数高,但这部还是看哭了……主要因为太能感同身受了。作为一个观众,我不会也不想对电影做太多技术性分析而偏离了电影本身想要表达的东西。
这绝不是typical american dream. 因为joy并没有说着“we will always standby your side no matter what" "I know u can make it" 之类的精神支柱般的家人, 反而是一屋子保守派一直打着退堂鼓,这反而比较像中国家庭吧……所以joy能成功是因为她是joy。在别人都say no的时候硬着头皮坚持自己的信念,在透不过气的一波又一波的打击下不放弃,找线索把公正夺回来。因为曾经真实遇到过kmart老板和推销员todd这样的人才发誓永远不要像他们这样自私的活着。
最后羡慕一下joy的前夫, the best divorced couple
6 ) "拖把女王"Joy Mangano的真实故事
1990年
身为家庭主妇的她发明了“魔术拖把”
并亲自登上电视购物台推销这款商品
结果在20分钟内就卖出了18000只
从此逆袭成为亿万富婆
她就是
Joy Mangano
<图片1>
Joy从小就对发明感兴趣
她十几岁在一家宠物医院打工时
设计了一款荧光项圈
可以让司机在夜间也看得清小动物
<图片2>
结果第二年
Hartz Mountain公司
就推出了类似产品
Joy发誓
“如果下次我再有个伟大的想法
就会把它推向市场”
1978年
Joy从纽约佩斯大学(Pace University)毕业
并获得了工商管理学位
在学校
她相识了她的丈夫Tony Miranne
<图片3>
毕业后
Joy从事过很多工作
服务员、航空公司订票员
1989年Joy和Miranne离婚了
她带着3个孩子
住在纽约长岛
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
家务工作两头忙的她
始终为没有一只做起事来得心应手的拖把而烦恼
<图片4>
一年后
Joy经过反复的实验下
“魔术拖把”的雏形诞生了
“拖把头可以持续转动
并带有大量的棉状物
使用者拧拖把时
不会弄湿双手”
<图片5>
靠着自己的积蓄
以及家人和好友的赞助
Joy做了100只拖把
在纽约长岛举办的一次商品交易会上
Joy把这100件产品卖给了
全球最大的电视与网络的百货零售商QVC
最初
“魔术拖把”卖的不是特别的好
后来QVC允许Joy可以在电视上亲自销售
结果在短短20分钟内
她居然卖出了18000套
<图片6>
从那以后她卖出了数百万的“魔术拖把”
Joy的人生从此改变了
但她并未安于“魔术拖把”带来的庞大商机
自创“Ingenious Designs”公司后仍不断推出新产品
除了“魔术拖把”Joy还拥有100多项发明专利
<图片7>
1999年
Joy把她的公司卖给了HSN(家庭购物网)
并担任其公司总裁
2010年
她被美国著名商业杂志《Fast Company》
评为“世界上十位最具有创造性的女商人”之一
2015年
她的故事被改编成电影《奋斗的乔伊》(Joy)
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文章已同步到微信号二两电影“Y100gram”
每次都是看见奋斗的女人,都会热血澎湃。女人触底,那就意味着她要反弹并自由了。前夫的帮助,好友的帮助,在商业上遇到了贵人,那个人也在心里爱着她,只不过没有说出来吧。最后她成功了,好开心。
这不是一部励志片!我终于开始衷心喜欢大表姐了!比起《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个人更喜欢这部,JL更收放自如了,导演的调度也更得我心。DOR依然有蒙上观众眼睛不知道他要带你去哪里的魅力。
女子有才便是德。屡战屡败,愈挫愈勇。离婚前夫胜于丈夫系列。
不高看她的不凡,亦不轻视她的平凡。一出显而易见的成功学鸡汤,竟能被拍出家长里短的Bitch感,还真是让人觉得惊喜。最喜欢的一部大卫O拉赛尔,对他本次人物关系上化繁为简的安排甚为满意。
从一开始就能感觉到,导演在不停地为俗气的剧情找讲故事的角度。这样的情节和人物,实在很不像一个美国片。/喜欢蝉的隐喻,另外我觉得给小孩读百科全书真的比念故事书酷。/喜欢劳伦斯在这部片里表演中身体姿态的部分。西班牙语也令人惊艳,毫无违和感。/影片的时尚感很强
不晓得是不是因为前期评论不太好降低了我的期待值,我觉得这个大表姐的乔伊还蛮好看的。拉塞尔那股子略神经质的喜剧感还挺带感的,只是这个故事本身应该蛮严肃的,所以这种神经质般的喜剧励志稍微有点不伦不类,不过看得还蛮爽的就是了,尤其是joy其次反转的戏码,励志又解气,只是略不现实。 jo
妈妈在卫生间对女儿说的三点,最让我感概,印象深刻
如果不是大表姐一脸的胶原蛋白,她演的这个有些粗野又很精明的小女强人,我就完全入戏了。。评分低是因为卖自拧拖把不能满足大部分人的高尚理想吗?
继续暗黑精神病啊
德尼罗啊你不该跟O拉塞尔混的,对你没好处会晚节不保的!
No surprise, but comfortable to watch in Christmas. :)
看似主流励志美国梦,看似。
一部女性企业家的奋斗史,David O Russell却没有拍成一部俗套的励志片,JLaw的演技真的没话说了
我觉得joy很像我妈当年,当年我妈拿着跟我爸离婚给的钱去买了个二手房准备装好修搬进去,谁知发现装好修之后房子价值翻了一倍,于是索性把房子卖了赚了10万,从此开始炒卖二手房子,赚了很多钱,当然没有joy的多。
恶心吐了 大表姐一生黑 这个破剧情太傻逼了 而且前一半加上那些乱七八糟费里尼式是怎么回事 ??
剧本还能再挫一点吗 这种一人对抗全世界的故事真的太假了 节外生枝的情节和明显的plot device实在太多 要不是jlaw的表演撑住了真的看不下去 就说第二幕那个exposition真的需要吗
抱歉,对大卫·O·拉塞尔导演的风格越加熟悉之后,竟然开始怀疑他是否过于自恋地在拍电影?看着开头的细节设计,不是惊喜,却是有些嫌弃。这是我的还是“O”的「问题」?故事励志,但却看得我没耐心,大表姐的演技没感觉有过人之处,于是乎便猜想:奥斯卡评委们如此偏爱她,难道是想培养「梅姨第二」?
我喜欢对家庭阻力,妒忌,反对,落井下石的描写。但是反击部分太戏剧化。不喜欢。
这次大概是真的不行。总体感觉是导演走神了,很敷衍。该搞笑的地方不搞笑,该煽情励志的地方又很无力。甚至该标志性吧啦吧啦话唠发疯的时候也没有了。JLaw演得挺好,也经得住摄影机盯,但她以外其他的角色感觉都没有太花力气写似的。另外第一次见到旁白的角色讲着讲着死掉的...
7.7 可能是期望太低了,结果出乎意料的好看,喜欢DOR处理这个题材的角度,这是一个从美国梦的所有反面出发的充满黑暗面的美国梦故事,即便片子被硬剪出一个主旋律的结局也很容易注意到它的黑暗,可以想象到最初那个黑暗的版本是什么样子。大表姐的表演在大银幕上实在是太赏心悦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