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最精彩的一段情节是列宁在他的贴身警卫华西里家中过夜的那一幕。列宁看到华西里的妻子为她还未出生的小孩做好的婴儿服装,就拿起来在胸口比划,极其欢乐地笑“多可爱啊”,那开心的神情和模样真像个老小孩;而他要华西里睡觉的腔调,又十足是个严厉慈祥的老父亲。他执意不肯睡在他们唯一的一张床上,自己动手把床单铺在地板上;他按书的挡次,把有些书放在枕头下,有些书放到脚边;而华西里和他妻子就相拥坐着,在他身边守候了一夜;他们出门时,华西里把他妻子放在他口袋里的一块面包悄悄地放回到桌子上。这一幕,自近五十年前看了这本电影后,就一直深深地印在脑子里。这是两个多么光辉又生动的形象啊。一个万人拥戴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一个忠心耿耿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可敬可亲。影片是在斯大林时期拍摄的,显然是拔高了斯大林;然这是次要的。影片就是在用粗线条描绘的十月革命前夜和进攻冬宫的背景下,用细腻生动的笔法刻划了伟大列宁的光辉形象。就“做人”而言,列宁也是个普通人,那农民老大爷笑说他“一个普通的人”,真是画龙点睛。
信仰的力量,工人的力量。
影片中多次借助他人口描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的形象,前半段其他人对他无外乎都是高大威猛、有力量。在影片最后,“一个普通的人”,让人热泪盈眶。
等待黎明的到来,然而黎明前的黑夜是那么漫长。然而如瓦西里,为信仰不眠不休。与娜塔莎相拥而作,静静地看着。又如那个为了保护列宁,打破汽车轮胎的司机……
胜利的歌声是多么嘹亮!
“机会主义路线的另一个例子是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成员尼古拉•布哈林的立场,他和他所领导的派别断然反对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呼吁尽管缺乏兵力和资源,也不管后果如何,都应该对德国发动革命战争。托洛茨基及其追随者的活动同样是机会主义的典型例子,这几乎对苏联来说是致命的,否认在一个国家建立社会主义的可能性,在激烈的阶级斗争中提出派性和多党制的要求,分裂共产主义运动,甚至呼吁在与法西斯德国战争的前夕推翻斯大林,所有这些只是托洛茨基活动的一小部分,托洛茨基主义者中的一些人甚至与资产阶级进行了公开的反犹太主义合作,并针对苏维埃政权开展破坏活动,在随后的年份中,这种思想的外国势力代表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甚至一开始就赞扬鲍里斯•叶利钦,机会主义对智利也是致命的,1970年代,萨尔瓦多•阿连德总统温和和平的改良主义,放弃了无产阶级的专政,解除了工人的武装,最终导致法西斯主义专政的建立,他们都自称为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支持者,但实际上,这些人直接或间接地帮助资产阶级欺骗了工人并维护了资本主义的统治……自形成以来,马克思主义已发展为与机会主义不可调和的学说,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一生致力于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创立,始终积极反对各种机会主义派别,人们不会忘记他们对蒲鲁东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反对,还有拉萨尔的妥协主义,杜林的理想主义以及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和冒险主义,列宁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十月革命的成功做好了准备,列宁揭露了民粹社会主义者的理论不一致,长期与孟什维克,经济主义者,召回派和取消派作斗争,列宁揭露第二国际的机会主义者,无情地反抗托洛茨基的破坏活动,这场斗争在列宁二十年代去世后仍在继续,斯大林及其战友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积极与托洛茨基主义者,布哈林主义者和许多其他左右机会主义倾向进行斗争,在许多方面,正是这场斗争带领苏联的建设和强大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我很讨厌看历史剧战争剧,那种沉重感会压得我喘不过气!但看本片时完全不会,我几乎从头笑到尾,甚至忍不住怀疑:那样艰苦的年代,本该严肃的片子,我却看得这么开心,是否不合适?
这或许便是后人和当事人的差别吧?坚强的劳动人民永远会苦中作乐!
整部片子都有趣极了!把我一开始做的可能会哭、会苦大仇深的心理准备全打破了!
列宁:“瓦西里,我不是在问困不困难,我在问可不可能。”
瓦西里念娜塔莎乡下家里的来信:本来想把他们(地主)撵出去,后来决定都杀了。 列宁:很好啊!
在瓦西里家互让床铺,主动在暖气片边打地铺:这本书(做枕头)不行,这本书只配垫脚。
列宁在瓦西里家念念不忘彼得堡地图哈哈哈哈哈(应该是为了提前了解路线,就明明很严肃的事情,偏偏就被演绎地令人捧腹)
在外守护列宁开会的同志A:怎么样? 另一位B:正谈呢。 A:怎么这么慢? B:决定世界问题呢,你还嫌太慢。
——哈哈哈哈官方吐槽最为致命!
与会同志:列宁同志,请尊重这个党中央的决定——穿上披风!(弹幕吐槽:有一种冷叫同志觉得你冷)
22分名场面:(说实话,在我看来,到40分,这部剧每一段都是名场面) 要抓列宁的人C:可怎么能找得到他呢? D:找得到的(这时列宁和瓦西里从说话者面前路过) C:借火抽支烟 列宁:没有 瓦西里:我这儿有(并点烟 C:哦,谢谢(弹幕:给你机会你不中用啊!)
战前准备这段井井有条:
“小梳子”马特维耶夫:守住工位会电话(通信设备) 派人去斯摩尔纳大学 装甲车队(武装力量)鼓动宣传 救护(药品)不付钱不给怎么办?你好好的悄悄的…(哈哈哈哈哈物理说服) 机械部、铸造部、铁工部——都有我们滴人~
瓦西里车间里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段戏:
瓦西里:群众不妨碍我!——潜台词:我们对无产阶级不保守秘密!
瓦西里OS:单人椅不行,给我们自己的女同志,你们(中央执委会代表,有点像点烟对话里的D)就坐长条凳吧!(还手掌贴心,一幅“我是真心诚意的!”地样子哈哈哈哈)
列宁劝两天没合眼的瓦西里睡觉后回去工作:瓦西里,睡了吗?——听听没动静——嗯,睡了。
开战前夕反派用车那段戏又燃又好笑!当世界要你倒台的时候,所有人都是你的敌人——对的将军,你们部队所有的车都坏了哈哈哈哈哈
列宁暴露了,瓦西里让等接的人来,但列宁担心革命的事暴露离得想走这段戏,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总之就是敬佩:列宁虽生气但完全不暴躁也没不讲理,你拿走我帽子要求等半小时,我就戴着帽子坐在门口等15分钟,简简单单就表达出我两各让一步的态度。
因为列宁不能暴露,每当路人问他见没见过列宁时,列宁总要胡说八道一番哈哈哈哈哈而路人总是幻想他是个大个子!——在此之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因为他的理念太过伟岸,我们不自觉地将这份伟岸折射到他身高上了。(其实斯大林和列宁都很矮,只有1.6+米)
弹幕:改变世界的扳手哈哈哈哈哈——妈的骗我眼泪˃̣̣̥᷄⌓˂̣̣̥᷅大意了!(这里猝不及防被撞,我真的被麻痹了!以为司机可以想办法解决一车敌人逃走的!)
“小梳子”:在这些宫殿里,有着许多的古代艺术作品,同志们,古物应该保存,所以我们尽可能地不要开枪射击,使枪把儿打。尤维明戈,你守着太阳神。 尤维明戈:这个是爱神 “小梳子”:算了吧,以后再分析吧!同志们,冲啊! ——这!就是素质!文化的底蕴!
~~~~~~~~~~~~~~~~~~~~~~
片中对比的应用很强烈:
1、反派都是趾高气昂的,列宁给人的感觉就是极度亲和的,对比很强烈
2、起义者们都围在,或许用挤更合适,一起讨论,而当权者分散而坐,这也是一种团结与支持的表现吧!
3、克伦斯基到底是当时的统治者还是丑角?与会人员:他一讲话我就头大。啰啰嗦嗦没有重点,没人想听他说话。而且一直低着头,一点气势都没有。
而列宁则完全不一样,所有人都想听他说话,他也一直是平视他人,还喜欢与人勾肩搭背。虽然三言两语,但简单易懂。
~~~~~~~~~~~~~~~~~~~~~~~
当然,本剧缺点也是有的:
◆由于这是我第一次看这么老的电影,第一次看到剧情推动全靠字幕的哈哈哈哈哈(哦不对,好像之前看的满江红也是?)
◆看这部剧对我而言最大的困难就是反派一个不认识…弹幕有说名字,但都不认识,我历史不好,俄名本来太长就记不太住…何况还是输家,听说的就更少。
◆整部戏没有怼脸拍过!所以认人对我来说更难了,全靠几位主演胡子头发身高各不同,也幸好特征鲜明!
~~~~~~~~~~~~~~~~~~~~~~~~~~
历史小知识:
▲俄历的十月,其实是公历的11月。
▲瓦西里是虚构的,但我搜索几几年去世,居然写了91年12月15日去世!我一开始以为这个瓦西里·扎伊采夫就是影片里的瓦西里!之后看弹幕才知道瓦西里在俄国是个像张三麦克一样大众的名字,片子里的人物其实是虚构的! ▲百科了一下列宁,居然是个天才…受到了一点点打击…
▲更打击的是:我看到最后都以为列宁里面的假名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看第二部时再百度才发现其实这就是本名!列宁是笔名!(蠢哭了╥﹏╥) ▲苏联为什么解体?(搜到的,无责任复制) ①思想理论上,教条主义禁锢、思想僵化,照抄照搬脱离本国国情;政治领域中,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忽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官僚主义盛行、严重脱离群众;
②在经济发展上,计划经济体制一统天下,经济结构严重失衡,片面发展重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收入分配长期搞平均主义,人民生活改善十分缓慢;
③在对外关系上,搞大国主义、霸权主义,干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内政,全面扩军备战,与美国争霸,消耗和削弱自身实力,等等。由于意识形态的原因苏联不承认私有财产也不尊重和保护一切私有财产与公民权利,违背了国际历史文明的发展潮流。
烂片
作为政治意义大于艺术价值的电影,罗姆算是做得很不错,没有泛滥的煽动造作的革命热情。不过作为斯大林主义电影的代表作,在歌颂列宁和瓦西里的同时,斯大林的马屁也拍了不少,特别是把斯大林的政敌们栩栩如生的刻画为叛徒!伪造的历史也就从此流传下来。作为电影这同样是可耻的。
“我不知道线该往什么地方插啊!接线的小姐们都昏过去啦,昏~过~去~啦~”
无产阶级革命不易,瓦西里忠诚执行力强。列宁真的是个战略和管理大师,俄国人民真的是受苦了
我们现在能真正看看这部电影了
一个时代的经典,从艺术上来说,史楚金的表演相当精彩,列宁与警卫瓦西里的戏非常生动,那种生活化的描写相当有意思,相当接地气。30年代苏联就能拍出这样逼真再现历史的佳作,的确是令人叹服,可见当年苏联电影艺术的水准,不愧是诞生过爱森斯坦等电影大师的国度。
“列宁同志先走”的那个傻逼你特么看过么,你确定是这部?电影都看不对你就来胡喷。
斯大林梦中的架空奇幻电影,东影厂老满映配音员的神奇配音,一个达瓦里希时代里各种《分家在十月》的即视感
同学嘉周推荐的...
绝对经典!
译制经典。。苏联列宁的故事。。演员蛮赞。。
列宁在十月做了几件重要的事,分别是去找斯大林、去找斯大林和去找斯大林~
一个普通的人攀登至人类文明巅峰的一个过程。人物刻画和画面构图真的上乘。
同志,你见过列宁吗?听说他在这儿
东北电影制片厂1950年的配音实在是太妙了!自然淳朴真实一点都不做作,好多地方乐得不行了。克伦斯基那东北味儿最浓
呵呵
弗拉基米尔:快,我这就要见斯大林同志...
从意识形态上,本片是斯大林强奸历史的代表作,与《联共(布)党史》一道,制造了列宁—斯大林正统接班路线的官方叙述,混蛋变英雄,跳蚤变龙种——Rilke
1917年只是革命的开始。
由于当时正处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转折期,影片拍摄基本使用了固定机位镜头+现场录音,既缺少蒙太奇的艺术性,又缺少配乐的渲染力,作为极少数反映十月革命领导层活动的故事片来说比较遗憾。尽管如此,影片还是生动塑造了列宁这个高瞻远瞩又平易近人的领袖形象,影响了几代人对苏联革命史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