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了了一桩心愿。知道《爱的罗曼斯》的人多,知道这部电影的人少。我一直想象着,这部电影是什么样子。原来不是老师跟我讲的“埋死人”,而是埋各种小动物的尸体而已。
这是一个短暂的相遇了又离别的故事。蒙昧期的孩子,不懂得死也不懂得爱。他们眼里的死,是一个让自己可以有尸体可埋的必要过程。而他们眼里的爱,不过是小女孩想要男孩子的姓,而小男孩希望猫头鹰可以把小女孩的项链保存一百年罢了。
小孩子之间单纯懵懂的喜爱,多么美好。怕黑的时候,有人提着灯上楼来陪你。你的小狗死了,他答应再送给你一条。没有贫贱,不分阶级,你们只是想要在一起。可一开始就出现并且反复出现的主题乐段注定了你们又美好又伤感。
离别让人成长。在最后的最后,小女孩终于撕心裂肺地喊了,喊Michelle的名字,在人群里跑远。可是她永远找不到Michelle了。在另外一个遥远的破烂的谷仓里,猫头鹰瞪着沧桑的眼睛,在小男孩流着泪的面前,默默地低下头去。
战争时代,尸横遍野,一个五岁的小女孩宝莱在战机扫射的空袭中失去了父母,她亲眼看见了父母在身边死去,但她没有哭泣,没有惊恐,异常淡定。不难想象,她在此之前目睹过多少鲜血喷涌的躯体和躺在地上的尸体,她闻过多少刺鼻的血腥,听过多少痛苦的尖叫。她整日身处于暴力和死亡之中,这已是一个五岁孩子对世界样貌的全部认知,这是一个五岁孩子眼中世界的基本存在形式。她被战争环绕,她被战争驯化,生命在她面前毫无尊严,毫不珍贵,转瞬即逝,甚至还不如一只蟑螂。所以当米歇尔在她面前杀死一只蟑螂时,她很生气,她告诉麦克不要杀动物,可转眼她却告诉麦克“还有人”。她的父母横尸街头,而她却亲手埋葬了自己的狗,并在墓前插上十字架。她并不信教,只是单纯觉得十字架好看,她并不想杀人,只是单纯觉得人的死亡和尸体得来极其容易。
宝莱被米歇尔的家庭收留,她的眼神除了面对米歇尔时是温柔的,其他时候,面对其他人时,眼中都充满了恐惧和不信任。她在恐惧害怕时总会不断高喊“米歇尔”,而米歇尔也总会出现在她面前给她带去安全感。米歇尔不断为她收集动物尸体来陪葬死去的小狗,不断偷窃十字架来为一个个动物墓穴增添神圣的光芒,即便宝来并不了解十字架的含义。米歇尔不断守护和满足米歇尔单纯而又禁忌的愿望,甚至不惜偷走了去世哥哥坟墓上的十字架,在米歇尔哥哥的葬礼上,宝莱看中了教堂里的十字架,于是米歇尔试图偷走教堂里的十字架结果被抓现行。他们以孩童的身份做着在成人世界里违反伦理道德的禁忌之事,他们不懂,他们无知,可在这片枪林弹雨的土地上,十字架又显得如此荒谬与可笑。成人世界里的战争和勾心斗角对于孩童来说同样是禁忌的游戏,并且更加伪善。最后,宝莱还没看到专为她打造的十字架花园就被送往了孤儿院,米歇尔悲伤的毁掉了十字架花园,禁忌的游戏被终止,宝莱疯狂的大喊“米歇尔”,这会取代“我爱你”,成为她一生中最浓郁的“情话”。
伴随着柔和舒畅的乐曲,在影片如流水般缓缓推进的镜头中,我们完全有理由被骗。而且也应当被骗。即便是原本悲惨的画面也被导演诗一般的电影语言一一美化,一切肮脏在故事中都被稀释,变的合情合理。平静,是的,镜头下那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异常惊人的平静。这种平静让我不由的想起《十分钟年华老去》中的《生命线》,一样是纳粹铁骑摧残下的土地,以及带着战争伤口的人们,同样是安详和静谧,还有一样洁净神圣的孩子。只是,两种平静的感受却是截然不同的。一种骇人的平静,在这部电影中,蔓延开来。
当我看见天使般的帕蒂时,我开始怀疑影片的译名。这本应该是关于爱与救赎的故事,怎么会拥有一个如此可怖的名字——《禁忌的游戏》,那个年岁中还能有什么样的禁忌!
我说过,我们完全有理由被骗,也应当被骗,被导演美妙的电影手法和如此柔美的音符欺骗。正如平静的海面下,往往涌动着暗流,暴风雨的前夜常常是宁静,导演将一个战争时期的惊人故事完美的掩藏在镜头之下。疯狂的故事,我只能这么说。(如果你是基督教徒,感触肯定比我深。)
这是1940年的6月,纳粹的侵略脚步日益加快,巴黎城的居民迫于生计,开始向着远方逃去。他们只有一个目的,活下去。帕蒂的一家也在其中。可是战火已经波及整个法国,真正的安静平和已经无法触及。在德军的一次空袭中,父母为了就年幼的帕蒂在硝烟中永远的失去了保护她的能力。看着身旁死去的母亲,如同图画中一般安详,幼小的孩子,开始恐惧。她站起来,抱起压在身下的小狗,看着极端无助的前路,无所是从。父母死了,就连心爱的宠物也离她而去,没有什么比失去和自己一直为伴的朋友更让她伤心的了。她走着,然后看见一个男孩,他对她说如果她帮他追回跑失的牛,他将再送一只狗给她。于是她放下了小狗的尸体,开始融入这个乡村宁静的生活之中。
我们的小天使很快就让每一个人都喜欢上了她。她是那么的干净,那么的美丽,就像没有被尘世污染的婴儿。她用洁净的大眼睛,无辜的看着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并努力来适应它。一天,牧师问她,你有没有为你的父母祷告?她说她不会祷告。然后牧师就教她:“天主,让我们都进入天国。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阿门。”聪慧的她记住了这些话,虽然也许她根本不理解这些经文的含义,但她努力的学着。她问米歇(遇见的男孩)她要怎么说那些经文,米歇就一遍遍的教她。他还告诉她,人死了要挖一个坑把他们埋葬,创造一个公墓,这样他们就不寂寞了。帕蒂问:那我的狗呢?它有坑吗?它会很寂寞的。于是,他们在磨坊中建立了属于他们的宠物公墓。
帕蒂爱上了十字架,美好而神圣的东西。可是他们的动机却不是善良的。帕蒂对米歇说她要十字架,把他们放在公墓里,就想大人们做的一样。于是,米歇为了帕蒂去偷别人的十字架,甚至还有自己刚刚死去的哥哥的。那些十字架,都是从他人的坟墓上直接取下的。这种罪恶,上帝无法谅解。帕蒂要教堂里的十字架,米歇就许给她了。可是他偷不到,帕蒂就说你答应过的但你做不到。米歇说我试过了,还差点被抓,我还能怎么样!最后,他们的行为被大人发现,大人们威胁说如果他们不还回十字架,就把帕蒂送走,他们不养她了。米歇说不,只要不送走帕蒂他愿意帮他们找回十字架。每个人都在撒谎。大人们说好,他们不送走她。可当警察出现,他们义无返顾的把孩子交给了他们,就像他们从未答应过孩子们。米歇哭了,他说你答应过的,这样,你永远也别想找回那些十字架。在警察带走帕蒂的汽车声中,米歇将那些罪恶的十字架,愤怒的丢入了河中,面对人生,他只觉得无力。帕蒂走了,坐在拥挤的火车站中,被带上标牌的帕蒂无助的坐着,只是坐着。然后她听见有人叫:米歇。她的眼泪流下来,她看见一个女人和别人道别,她冲了上去,嘴里念着:妈妈。战争的伤害在这一瞬间表现的尤为悲惨,他们只是孩子。
所谓禁忌的游戏,就是指帕蒂和米歇为了建立宠物公墓而从别人的墓地中偷出十字架,这对于教会应该是不能原谅的过错。影片中最可怕的一句台词来自天使般的小帕蒂,当她和米歇讨论要用死去的什么陪伴她的小狗时,她说到:还有人。这是一句足一让人疯狂的话,而它却出自一个孩子的口中,导演想表达的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呀。
战争和人性的丑恶在影片流畅的叙述中,让我们绝望。我们只能听见悠扬,略带伤感的音乐在讲述着人类的爱与罪恶。导演并没有正面描写战争的恐怖,却用异常惊人的平静告诉了我们一个疯狂的故事。战争只是尸体的创造着,除了制造创伤,它一无所用。就像米歇为了满足帕蒂的愿望,努力的创建他们的宠物公墓,甚至不惜杀死身边的小动物,战争也只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臆想而进行的杀人游戏。这个世界是肮脏的。大人们会去撒谎,会把拥有苍蝇的牛奶中的苍蝇用同样肮脏的手指挖出,然后,告诉孩子:现在可以喝了。只有帕蒂会说:脏。她会拒绝喝它。但明天呢?为了生活,我们一样要进食这些肮脏的东西。大人们可以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甚至可以为了琐碎的小事大打出手,而我们却不可以,我们只能坐着,然后说:天主,请让我们进入天国,以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义,阿门。最后双手合十,祈祷上帝的原谅,不仅是宽恕我们,而是整个人类。
那些在战争中死去的人们,甚至不能拥有自己的墓碑,他们被埋葬,用埋葬狗一样的方式。他们死的时候没有牧师对他们说:现在你可以安息了,上帝会允许你进入天国,他宽恕了我们。甚至没有孩子为他们祈祷,让我们进入天国。战时的人命犹如草芥。
导演用纯洁的孩子来反喻我们的世界,这种对我们生存状态的反诘,让我们看见了一个悲哀的时代,是战争造就了伤害,还是人性的残暴造就了这一切,我们无法回答。
我想在不足85分种的故事中,我们得到的思考应该更多。
诗
我觉得内个小姑娘简直有病..
“把它保存一百年”,那是爱情的期限吗?战火下,喜欢上十字架的小孩们,你们是悲伤的,却也是纯真无暇,你们为小动物建造起的小小陵园,那是你们为自己建立的美好天堂。波莱特最后还是没有看见完成后的“十字架陵园”,多么的令人遗憾。米歇尔的小英雄梦,终于无法得到实现。
爱,才是地上的天堂。
和蜂巢幽灵连看,所以各种特点都得到充分的放大。用儿童的故事拍战争片确实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最后结局尤其催泪,但同时也不小心就会落入用孩子展示成人视角的圈套。不过这个电影的两个主角实在是太有魅力了,尤其Fossey,不看演员表都不知道是她!真是从小到大都是实力派
克莱芒是模拟大师范儿里的高手!
黑白片
鲍世利·克罗佘认为,“此片兼具了《大幻影》的讽刺和《鸳梦重温》的真实,堪称法国电影鼎盛时期代表作,一部展示悲剧性人类缺陷的优美而动人的情节剧,对生活的观察如此之率真,从未被滥情或教条所侵染。”
不要乱跑了,好吗
至今觉得把小孩把控最到位的一部电影
我那一把老泪啊!
在叙事的细节上,这片子太虐了。
7。女人从小是魔鬼,男人傻傻助魔鬼
导演是否也有一个小女儿呢?对孩子的动作、神态、心理捕捉得如此传神。孩子是很难理解的谜,以一种既直接又难解的方式,反映出成人的世界镜像。很多评说偏于沉重,说是意在讽刺,我倒觉得片子相当轻盈,无需过度解读。刚读过《第三共和国的崩溃》,此片堪为注脚。唯一意见是稍有自怜感伤之态,五星减。
【B-】没见过比女主角更傻逼的小孩,为了追小狗把爹妈害死不说,小狗死了大哭,老鼠死了大哭,就连看到蟑螂死了都哭,偏偏自己爹妈死了没有一点反应,这是人类?
为你去偷十字架
两小演员比那些大人们演的出彩,看过最好的儿童片之一!
孩子们把十字架来送给动物,“蟑螂死了才能给它下葬,送它十字架啊”,讽刺了战争。孩子们在十字架的世界里游戏,不畏惧死亡、不在乎道德,因为他们是纯真的无意识的;而成人世界信奉十字架有道德意识却互相掐架,真是鲜明的不得了,现在终于能看懂这种对比很含蓄的片子了。
死是一瞬间 伤害却是持久的 Michel Michel Michel
看到最后小女孩被送走,就像当年读到大观园被抄检,心都碎了。所有美好注定要被撕碎,大人们永远心如铁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