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sam mendes的公路电影
海报的手绘风格让人想起去年朱诺的经典片头,然而萨姆门德斯这个名字,又让人想到《美国丽人》、《革命之路》,以及一直以来镜头中的至颠至狂的中产阶级生活,其中经典的段落有:一只在凯文斯贝西背后狠狠摸了一把的来自同性恋父亲的爪子,还有一个突然闯进“泰坦尼克一家亲”中,满嘴胡言乱语的数学系博士生。
去年的奥斯卡,《革命之路》造就了凯特.维斯莱特在金球奖“双冠女王”的丰功伟业。半年过去,萨姆门德斯又带来了他的新片。海报的风格,说明了至少在这里你将不会看到美式家居的冰冷布景,而一切似乎诙谐又不失温暖。果然,电影如预想一路轻松搞笑,是这几年来少有的,集美式幽默,家庭问题,与公路电影于一身的上乘之作。
一对年过三十的夫妻,挺着六个月大的肚子,很悲哀的了解到婆婆和公公居然决定3个月后要到比利时去过上两年,一直秉承“孩子身边要有亲密的亲戚或朋友”的他们,决定踏上为孩子寻找未来之家庭环境的旅途。这一路,他们找了大婶婶和小姨子,找了他们的大学同学,最后还找了他们的小舅子,却发现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问题,终究,他们回到了10年前就过世的岳母岳父的老房子,打开后门面对一片碧绿的湖面,他们发现这就是他们要找的地方。对了,由于某种没有说明的原因,这个挺着大肚子东奔西走的女人,始终没有接受大胡子老公的求婚,即使是结尾(SHE'S NOT THAT INTO HIM?)。
尽管一路笑料不断,但萨姆门德斯还是带着我们窥视了一圈美国年轻一代所构建出的家庭生活,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当然,这种电影最后终究收尾在了温情牌上。萨姆门德斯的魔法依旧影响到了观影,你时刻会担心,也许哪对家庭也会瞬间崩盘,把电影又推向万劫不复的家庭神经病院,但还好,所有对未来的忧虑都是以一种对现在诙谐的呈现、和一种隐喻(例如那个浇满糖浆的馅饼房子)的方式呈现,若是不去细想,这一路的观影体验,还是很轻松的。
也许正是因为这片大打美式幽默(这几年流行各种优质或烂俗的美式幽默电影)牌,影片似乎也未将剧情推向一个期待的高潮,而是转以温馨和淡淡的伤感收尾,这应该是节奏感上较为欠缺的地方。不过90分钟一晃而过,也的确是一段美妙的体验,4星推荐。
2 ) 何处是我家
最新文艺片推荐
《为子搬迁》
●导演:萨姆·门德斯
●主演:约翰·卡拉辛斯基
萨姆·门德斯拍起轻喜剧让一些观众感到欣喜,片中的夫妻彼此默契,交流无碍,有很多感人的非典型对白。
萨姆·门德斯(Sam Mendes)拍起轻喜剧让一些观众感到欣喜———没了之前两部作品的沉重压抑,只是就事说事谈情论理。格局不大,关于寻找的主题不新鲜,那就用千奇百怪的人物和现状来做戏。片中的大龄夫妻要迎接新生儿,烦心事不是没经验,而是家在郊野。他们想找个好地方,方便照顾孩子,有利孩子以后的成长。趁着孩子还没出生,两人托亲拜友,多处联系,踏上了寻找快乐老家的漫长路途。
打从开头的床上戏开始,《为子搬迁》(Away We Go)就种下了幽默的种子。丈夫幽默风趣,从拿捏腔调到打情骂俏,无所不能。他总能想出各种方法来逗妻子开心,也会对遇见的极品们进行必要的行动反击。扮演妻子的那位不是传统的美型演员,但这个夫妻二人组合确实般配,跟他们的“自由身份”很搭。可能正是面对眼下的无根状态,加上意识到以后有了孩子,生活必须有所不同,他们才郑重地考虑起将来的事,那就是如何建立一个真正的家。
菲尼克斯、亚利桑那、威斯康辛、蒙特利尔、迈阿密……夫妻俩换了一个又一个的地方,看着胜似蜜月,可产期却越来越近,内心焦急。言词粗鄙的老同事,不大开心的妹妹,一对特立独行、接近变态的教授夫妇,让主人公遭遇了几次不小的摧残。回顾这些古怪配角的出场,影片无一例外地把孩子放在重要位置,突出他们和父母的关系、受父母言行的影响,也说明一个健康或糟糕的家庭会对孩子成长产生多大影响。正因如此,主人公也出现了不小的心理波动,他们会觉得承担不起将来的重任。还好在蒙特利尔,他们感受到了爱的意义和家庭的欢乐。只要两个人能做好基本准备,无论孩子在哪都能健康快乐地长大。
事实上,这对夫妻的关系好到了一定程度,他们欠缺一个形式上的婚姻,可彼此默契,交流无碍。片中有很多感人的非典型对白,他会说我会一直爱着你,即便你(因怀孕)胖得让我找不到阴道;她会说我不会答应结婚,但我永远不会离开你。
这样的二人世界不需要什么忠诚度考验,也没有中年危机的侵袭,唯有平平淡淡才是真。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需要一个家,毕竟一旦有了孩子,那就不再是两个人的事了。在影片绕圆圈的编排手法里,他们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合适的地点———没有惊喜,但也请别丧气,那当然不会是开头的那个家。【南都
http://gcontent.nddaily.com/8/92/89225d82bd5d406b/Blog/b3a/f4ae11.html】
门德斯作品里的人物依然为现实和道德所阻,不得自由,这是两名羇客为理想的家展开的一次搜寻。———David Denby(《纽约客》)
主线故事温情滑稽,很有观众缘。影片在幽默和感人中间找到了合适的落脚处,虽有一些小失误但瑕不掩瑜。 ——Ross Anthony(《好莱坞报道》 )
3 ) 感觉!爱! 感觉和爱! ——《为子搬迁》
这部电影的主线是什么?贯穿整部的情节是什么?
如果,我是一个悲观世界里的抱怨狂,我会说,一对儿吹毛求疵的中产阶级,带着不属于他们的小资情节,去寻找这个世上根本不存在的paradise.
很明显,我没这么苛刻.这也不是我的感觉.
如果,我是一个喜欢电影,只看情节的小电影迷,我会说:除了Maggie Gyllenhaal很打眼外,演员阵容一般.Sam Mendes像个热恋中的人,导出这样一部温馨,美丽的电影.
当然,Maggie Gyllenhaal还是一如既往的美丽,Sam Mendes也的确不同于以往.但是画面和音乐绝不输给这个"美国式"的情节!
其实,很简单,这个主线就是感觉和爱.
你看,Burt和Verona满美国的跑是为了什么?他们说自己fuck-ups,于是希望生活的地方能够有认识的朋友.但是最后呢?
他们回到Verona小时候的家,那座海边的的房子.也许是因为打开门,面对大海,感受海风拂在脸上的感觉吧!
也许是因为,他们经过这一趟经历认识到不管在哪儿,有爱有希望的地方就是他们要的!
电影里出现的5对夫妇或情人:
搬到Antwerp,自私的,爱生活的父母.
住在Phoenix,一家都是神经病的女同事.
住在Tucson,不懂得知足的妹妹.
住在Madison,坚持当着孩子面做爱的"Continuum Home".
住在Montreal,因为六次流产,一对儿悲伤的夫妇.
这是一个多么稀奇古怪的世界!!!
其实,这是一个既有爱又虚伪的世界..
4 ) 对“巴黎”问题的回答
在门德斯眼中,幸福感(或者获得幸福的本事)应该是遗传的,而且是阶级遗传。
所以,美国的中产阶级注定不会幸福,就因为他(她)们是中产阶级。他们享受不到大财阀超然于普通生活的生活方式,他们仍要思考生存问题,在门德斯这儿,主要是带孩子的问题;他们也不屑于劳工阶层的粗粝生活,那是“没有理想的”,他们或者他们的往上追一两代的先辈就从这个群体来,他们不想再回到这个群体中去。
以上虽然只是外部条件,但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中产阶级的窘境,至少是在门德斯电影中的窘境——上不上、下不下的半吊子,统统生活在茶米油盐的桎梏中,操的却是宇宙洪荒或精神美好的心。
像艾波尔(《革命之路》)这样的中产阶级家庭妇女,单放在那部电影中,很容易就能引起我们的同情:生来追求自由,却被婚姻和家庭所困,那作为彼岸与解脱可能性的巴黎终究只是一种可能性,没有变成现实。于是我们不禁想,要是她去了巴黎呢?事情或许真的有好转。莱斯特(《美国丽人》)或许也会被我们同情,他虽然没有自己的“巴黎”,但他的无聊生活充满了绝望感。
然而,《为子搬迁》将以上一切都颠覆了。当“家庭责任”这个富含道德感的词汇加入到门德斯的故事中时,一切想逃离无聊生活的尝试都变成了不负责任的逃避行为。整部电影用了五个中产阶级家庭作为事例告诉我们:你之所以不幸福,就是因为你总觉得幸福在别处。在门德斯看来,这几乎是中产阶级的通病,不可改变的通病。而这句话,恰恰就成了对艾波尔“巴黎”问题的回答。
如果《革命之路》有导演评论声轨,我想,当艾波尔独自徘徊在树林里思考时,门德斯想说的是:“亲爱的,你去巴黎也改变不了你的生活,你就算去南极也没用”。
伯特考虑到自己的父母想亲近孙女才和女朋友维罗纳搬到他们附近居住,但父母却悄无声息地说要搬去希腊,感受生活(不负责任1)。维罗纳的好朋友一家在经历了长期婚姻后,觉得生活毫无意义,变得无所顾忌,任意嘲笑自己的孩子(不负责任2);伯特的假表亲一家是文科知识分子和灵修者,他们不让孩子接触“便利的”现代生活,美其名曰互相亲近(不负责任3);维罗纳大学同学一家表面风光,暗地里却为生不出亲生孩子而过着压抑的生活,有“不正常”(我并不认为这不正常)的嗜好(不负责任4);伯特的嫂子离家出走,抛弃丈夫和女儿,被伯特看作是典型的不负责任(想到了艾波尔,不负责任5)。伯特和维罗纳正是通过这不负责任1——5的前提,推导出了他们最初的错误,即选择居住地时考虑的是在世的伯特父母(中产阶级家庭),而忽略了维罗纳的去世父母(通过回忆来叙述他们的美好,重要的是他们与前五个家庭不一样,他们没什么钱,但他们“幸福”)。
假设幸福感能够遗传,(伯特他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遗传到幸福感,而片中有几处都在暗示遗传的作用,)伯特的女儿将遗传到的是来自母亲一方的幸福血统——一个劳工阶层的后代,一个能拥有幸福感的阶层的后代。
所以,回到“巴黎”问题,通过《为子搬迁》的互文解释,艾波尔们所面临的问题不是一个家庭能否幸福的问题,而是一整个阶级都永远不可能获得幸福的问题。“脱离无聊家庭生活”的答案不在于巴黎或希腊,而在于艾波尔们自身,他们lost the ability to love(弗兰克之言),他们的中产阶级身份让他们一直处于追赶之中,希冀于未来或某种“彼岸”式的存在,他们不想也不敢看着眼前,因为眼前只有焦灼。所以当他们觉得生活无聊时,那他们就会一直缺乏改变当前无聊生活状态的动力。但是在门德斯看来,更为决绝的是,即便他们想重振生活(像艾波尔曾经想做的那样),他们也只能依靠可悲的“巴黎”想象来作为动力,而一旦这种想象也被剥夺了,那么剩下的只有沉沦或死亡。
不要和中产阶级谈“责任”,他们有的是超越生活的想象,门德斯可能是这么认为的。
5 ) 回家的路
没想到萨姆•门德斯的新片这么清新适意,全无《美国美人》或《革命之路》中的沉郁气息。恍然间,我甚至以为自己在看韦斯•安德森或者卡梅隆•克罗的片子呢。
自然,情节仍然是萨姆•门德斯式的家庭故事,只不过没有了中产阶级的苦闷。男女主角变成了两位不算富有的普通人,女孩怀孕了,本打算住在男方父母家附近,以利将来孩子成长,没想到人家老两口居然卖掉房子跑去法国逍遥了。为了给将来的孩子找一处适合的居所,两人开始了全美大漫游。影片基本是公路片的底子,两人一路飞机火车,从菲尼克斯到亚利桑那州的土桑,再从威斯康辛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最后是迈阿密,见到了唠叨如唐僧,面对孩子大谈性问题的亲戚;坚决不要婴儿车,和孩子睡在一张床上的“先锋”同学夫妇;收养了一堆肤色各异的孤儿,自己却始终无法有孩子的家庭……
两人的心路也随着旅程起起伏伏:缺乏安全感的维罗纳坚决不接受伯特的求婚,但却满心希望永远和他在一起。在看到了形形色色稀奇古怪的家庭之后,维罗纳终于明白了想在什么地方抚育自己的孩子,她带着伯特回到父母留下的大屋,带着他在破败的房子里找寻自己童年的记忆。她坐在院子里,向伯特诉说当年母亲和她们姊妹怎样在小树上挂起各种水果,令早晨开门出来的父亲大吃一惊的故事。其实你早能想到这个结局,因为整部影片就像小孩在外游玩了整天后回到家里的感觉:青草的气息、有趣以及荒唐的记忆,纷繁的世界最终归结于疲惫后想回家的渴望。
从《美国美人》一路看下来,本片既可以看作是萨姆•门德斯的一次休憩,也可以看作是某种回归。《为子搬迁》已经不仅仅是对爱情、家庭的一种描绘了,它甚至可以看作是美国人(虽然导演本人来自英国)对传统的某种强烈渴望。也许他们厌倦了最近十数年的恐怖袭击、战争、金融风暴,想回到过去那所气派但破旧的房子中去——影片本身可能没有承载这么明显的意象,但那种自由选择,回归传统气息是充斥在近年很多的美国电影中的。即使不理会这些,《为子搬迁》仍然非常好看,风趣温馨的情调非常适合冬季去细细体会,如同一壶温暖甜蜜的香茶。
6 ) 浪漫
刚开始觉得女主和男主都非美型,让人觉得有点失望,但是看着看着,却觉得两人的配合是那样的默契,和,好吧,我承认,女主透露出一种女人的独特的美,那种美使她平淡的五官感觉那样的舒服和美好,甚至她说话的声音和感觉。这样的女人应该是值得男人去读懂的。
婚姻,爱情,男人和女人,这是永恒的话题,很容易就会向往女主,觉得女主身边能找到这样的爱人,真是幸运。
向往自己能拥有这样的浪漫确实是太理想了,因为太美好了,但是又觉得不是那样躲在云间般的遥不可及,也许不久,遇到了,也就实现了,也许,一直没有遇到,也会有其他的东西来代替,只是可能不是这种浪漫,但同样带来美好。
看他们的对话,都是那么饱满,充实和有趣,情人间的打情骂俏多么的充满趣味。这就是志同道合的默契,男主太幽默了,女主太无害了,很有喜感,这种喜感当然不是武林外传式的,这种喜感里还满满得都是温馨和浪漫,简直羡慕死我了。
那一对充满艺术气息的夫妇,确实把我吓了一跳,woo~~,最后男主气不过还恶作剧得诱惑小孩坐进小人车,呵呵呵。
同时也让我感到文化上的差异,试想一下,同样的题材如果放在中国的背景下拍,会是怎样的情景,如果有朋友看过类似这样的片子,还可以推荐一下,我一定会去看。
早上起来,女主听到男主在打电话,人呢,原来躲在床下。呵呵呵,这个放在西方的背景下,真的很好理解,如果是中国人呢,绝对不会躲床下还显得那么自然。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下传达的东西没有打折,但是在细节上的理解上的偏差不会因为导演的精心安排而发出会心一笑,但是所要表达的东西本质上并没有因此而受到限制。我喜欢中国,我爱我的祖国,同样的,我也相信中国式的情趣和浪漫更能激起我的共鸣。
最后女主回家了,海边风景很美,风在吹拂着,他们相依偎靠坐着,电影场景拉远,字幕出来,电影在柔柔的音乐声中结束了。
美好的东西一直存在,但是发现美好的眼睛却要寻找,世界是那样美好,音乐是那样美好,风景是那样美好,人和人的感情也是那样的美好。
This movie makes me want to find a girlfriend and marry and have a baby and lead a quiet life together forever!
温情多好~Sam Mendes终于抛弃了沉重片了= =
闷啊……闷啊……
Sam Mendes最好的作品 GO HOME
男主角的设定就是我的理想型啊!!!!!!又好玩又可爱又性感又简单又暖又勇敢,啊啊啊啊啊啊啊,好喜欢!!!
劳民伤财
又是一部在熟悉了演员之后重看的电影。被人意外疏忽的一部非常文青简单的家庭片。谈不上深刻或者优秀,但是有很多道理也有很多东西可以仔细品味。
away we go from revolutionary road.love is a word till someone gives it a definition.
有点俗气的心灵之旅,不过还是对我的胃口的
一出温馨的家庭小品,在四处旅行的过程中,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和平。Go home. 大爱萨姆·门德斯。
音乐不错,看似简单,却很长久这就是爱情,很温暖~
我总觉得自己没有代入进去,虽然中间还是有部分的片段打动了我,最终还是家好…
最忧伤的一段钢管舞;一路见熟人的公路片;两主角形象与角色搭配,表演令人信服
轻松愉快中还有荒诞,挺不错的;只是门德斯拍这个实在是太大材小用了。
“你能嫁给我吗?至少。”“不会。但我永远不会离开你。我保证。”
《朱诺》式简单、轻松和温暖,看完整个人都很舒服。生活的精彩来自无数个平淡。Where ever, Away we go. “如果我死得很糗很难看,平淡得不值一提,你会告诉我们的孩子,我被俄罗斯将军在激烈的格斗中杀掉,是因为我冒险去救850个车臣的孤儿吗?”
极简主义+温情幽默。即使黄脸婆女猪角胖得找不到阴道也挡不住我对这片子的爱~!
“我会一直爱你,就算你胖得我找不到你的阴道。” 感觉《革命之路》之后,山姆门德斯急需某个出口去消弭创痛。于是有了这样一部论述交流有效性的片子,把美利坚跑了个遍,最后以最不门德斯的方式结束,蛮奇妙。玛吉吉伦哈演神经质真是太出神入化了,让我想起《俏秘书》。
感动的连看2遍,又找出革命之路看了2遍,萨姆门德斯前途无量
玛姬和她老公彼得的选片口味都一直很棒,本片属于必看的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