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我们所期许的法律正义
奇妙的是电影《定罪》的英文是Conviction,可译为“定罪”亦可译为“确信”。正如影片中,贝蒂拒绝接受哥哥肯尼谋杀他人,用一己之力对抗美国国家司法制度体系,而几乎穷尽人生中的大半时光为哥哥肯尼寻求公正的审判,她的坚持和确信最终得到回应——哥哥肯尼重回自由。
美丽的电影叙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英雄姑娘在爱与信任的激励下追求正义审判并最终取胜。但美丽的背后蕴藏着种种真实的黑暗:1.代表正义的司法程序并未能公正审判,而是为个人(警察)所用,程序到底能不能成就结果正义。2.保障正义需要依靠个人的斗争而不是靠完善的制度,公利救济or私利救济即正义?且法律救济的有限性。3.不公正的审判带来的个人、家庭命运的悲剧。4.完美的犯罪构成推论与真相相悖,司法审判或重审亦掺杂着权力机关的利益考量,法院能不能做好第三人的角色。
基于此,本文从法学视角着探讨:我们所期许的法律正义是什么?它是一种形式正义还是实质正义?以及作为法律人所应当具备的执念。
🟡什么是正义?
🔴哲学上的正义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是美德和知识。没有人会有意识地作恶,即倘若彻底地认识到所作所为是恶,就不会作恶。如果人们知道什么是正义,就会公正地行事。
柏拉图认为法律本身即正义,但是柏拉图语境中的“法律”是指维护尽善尽美的社会分工的法律制度。
亚里士多德提出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正义——前者是在他支持的“社会不平等”的理念下,不同品德的人享有不同的资源的正义。后者是在平等人群中的平均分配的正义,具体适用于契约、买卖、司法审判。
🔴个人正义与社会正义
个人正义和善与美德是对立的,前者维护私利,后者维护公利。即自身利益受损,得到维护补偿和尊重,并被赋予高尚的属性,代表共同的价值诉求的一种正义。(笔者观点)
社会正义即罗尔斯提出的“无知之幕”(The veil of ignorance)。罗尔斯在《正义论》当中提出了关于正义的两条原则:第一条是所谓平等的自由原则,即每个人应该在社会中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第二条原则包括差别原则与机会平等原则。前者要求在进行分配的时候,如果不得不产生某种不平等的话,这种不平等应该有利于境遇最差的人们的最大利益,就是说,利益分配应该像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倾斜;后者要求将机会平等的原则应用于社会经济的不平等,使具有同等能力、技术与动机的人们享有平等的获得职位的机会。
正义论
🔴刑法学上的正义
综上关于正义的概念,抽象且各异,应用于法律实践则会出现混乱与不公。刑法学上的正义是通过程序而实现的,通过程序向实质正义靠拢,其本质也是一种形式正义,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当然解决了关于正义的争议问题,但程序如何保证运送的是正义而不是灾难,任重而道远。
🟡期许的法律正义
法律正义不是个人的正义,亦不算是社会的正义——它是第三人的正义。在一件具体的案件中:审判机关在行为人、受害者之间进行权衡裁判, 所以审判机关无论站在具体两方的立场(个人正义)还是社会立场(社会防卫论:由具体的法益侵害上升到社会危害意义的社会正义)都有可能导致非正义。 其表现为前者的具体分配不正义和后者的扩大危害性的不正义。 ————影片矛盾焦点之一也集中于此,基于公利救济立场的控方和审判机关很可能在司法过程中采取不法手段或笼统的犯罪推定致使犯罪构成推论与真相相悖。法律的应当角色或者审判机关的应当角色是第三人,在具体案件中利益无涉,才能呈现最公正的审理。运送正义最有效的方式是程序,程序正义的最好方式是让法律或审判机关成为第三人。
🟡法律人的执念
个人认为正义诉求是每个人都具备的执念,它不专属于法律人。影片中的贝蒂可以为了为哥哥肯尼追求正义而成为法律人,但法律人的生涯不可能只带有正义的标签。曾经和一位律师前辈讨教,他告诉我,有时候自己接的案子都不知道委托人的对错。这在价值判断上确实会使人苦恼,但究其根源仍是按个人的标准去审视案件,难道不符合个人价值标准的案件就不接或者在自己认为委托人已经明确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就不接么?当然,作为一个职业,律师可以自由选择。但作为法律人应当具备的执念应当是理性与客观,去挖掘线索接近真相,然后将它呈现在法律面前,交由法庭审判。
在影片中,往往贝蒂实现正义做的斗争为人们咄咄称赞,但是她不顾一切坚持寻求肯尼无罪的证据,去探求真相才是一个法律人应具备的品质,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达到期许的正义。
正义的呈现往往能够激起人们情感的涟漪,但没有多少人可以为事不关己的正义投注心血。法律人应当是追求正义的群体,而法律人追求正义的执念就是理性与客观,因此,事实呈现与公正审判程序都具有了实现的可能性,我们所期许的正义就不再遥远。
2 ) 我们不需要奥斯卡,我们只需要美国梦。
在我肤浅的感官里,这部电影带给我的,是直达心底的感动。
我努力的没有流下眼泪,因为我需要跟Betty一样的勇气来坚持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
来源于生活又反哺生活的才是好艺术。就像这部向勇敢坚毅的美国梦致敬的片子。
斯万克并不是漂亮的女人,她只有毫无痕迹的演技,用来征服全世界。所以这部没有华丽剧情,完全严肃的影片是这般的真挚,如此的打动人心,回味无穷。
这才是美国片。有人性的至真,有现实的残忍,有不断的进取,有最后的梦想成真。
美国梦之所以总能成真,因为那些梦想都是美好的子孙。特喜欢影片最后那张故事原型人物的照片。兄妹俩的笑,那么耀眼。
奥斯卡一来,这部片子更没有了人气。可我们指望奥斯卡什么呢?它从来不是属于我们的奥斯卡,它也不在乎今天的美国梦还美不美。它这几年只喜欢英吉利,也许等到经济复苏了才会有空尝尝其他口味。
但是一部电影是好是坏,也不是小金人说了算的。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美国梦,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好电影。
3 ) 沉冤昭雪的背后
《定罪》是一部典型的沉冤昭雪型电影,同题材的例如《永不妥协》、《秋菊打官司》都为中外观众所熟知。如许多法律题材的电影一样,电影将一些法律知识汇于其中,亦描绘了行政的繁文缛节对实现司法公正的桎梏。然而电影并未过多纠缠在案件本身的证据收集和法庭辩论环节,而是将重心放在影片中的Betty Ann和Kenny之间的浓厚亲情之上,以此来展现影片的深层主旨:血脉相连的坚持和信念。
然而,沉冤昭雪的背后,亦有一些故事:
电影中的人物Kenny事实上在2001年他出狱后6个月后就不慎摔死了。人们因为这件有如“上帝的旨意”般的事件议论纷纷:看来Kenny还是待在监狱里更安全。然而导演Tony Goldwyn却解释:“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是我认为,最终,电影不会顾及此。电影关注的更多的是Kenny的自由以及Betty Ann和他之间的亲情关系。“
波士顿人对这部电影充满期待,因为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麻省的Ayer,然而,这部电影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密歇根州的Ann Arbor拍摄的,只有一些为故事铺垫的背景是在故事发生当地拍摄的。
这是一部R评级电影。
这个精彩的故事被波士顿环球报的记者Farah Stockman报导,他偶遇了事件中的“专为因为未作DNA测试而被错误定罪的人们无罪辩护”的律师Barry Scheck。Barry Scheck把Betty Ann的故事告诉了Farah Stockman,经Farah Stockman回忆道:Betty Ann在Britol R.I的一个爱尔兰酒吧工作,非常腼腆,她似乎不愿自己被报导成一个高中辍学的人或是一个英雄。她认为做一个单身妈妈没什么了不起的,而帮自己的哥哥打官司更是理所当然,”这是我该为我亲人做的,难道不是吗?“ Betty Ann说道。她似乎不想出名,然而,荣誉却还是找到了她。
Betty Ann的故事被登载在环球报头版,并引起了巨大反响。十年后,这个故事被搬上了大银幕。
现实事件中的遇害者Katharina Brow的子女Melrosa和Charles的律师Gloria Allred在众多媒体报导中谴责《定罪》的导演Tony Goldwyn和主演Hilary Swank从拍片到影片上映,全然不顾Melrosa和Charles的感受,从来没有联系过他们是否同意将他们的母亲拍入电影,更是没有带着悲伤或者同情打过一个电话。
《定罪》是一部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女主角由两度获得奥斯卡影后(《男孩别哭》/《百万宝贝》)的Hilary Swank出演,男主角则是在去年的一部优秀科幻电影《月球》中主演过的老牌演员Sam Rockwell。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出彩之处除了真实感人的剧本,更重要的是演员们的优秀演出。然而,又正因为真实事件取材的有限性,整部电影情节的可预见性又似乎太明显,明明一个精彩的故事,嚼起来却让观众们有些兴味索然。有时候真实的故事相比虚构的,正因为缺乏那么一些情节的不可预知,导致观赏度降低,在同期上映的《127小时》、《斗士》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影子。
综上,3.5星
注:背景材料取材于ABC新闻、新美国评论等英文网页,理解不妥处敬请勘误斧正。
4 ) I tried with all my might
有人说,人生贵在坚持。我想这句话真是一点都没错。是不是有很多人也和我一样,在一个新学期的开头,信誓旦旦地说我要取得好成绩。第一个月非常好好,第二个月just so so,第三个月开始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于是就在对着老天抱怨说,为什么这个学期过的那么久。可能女主并不是一个很聪明的学生,至少生活上有很大的压力造成她在兼顾家庭和事业上失去了平衡。所以,她才会学业上没有成就,然后连自己的孩子都计划离开自己。其实她也想过放弃。女主也有一段日子没有去上学,也有情绪低落的时候。谁人不是呢,人之常情。如果是你身处于这样一个进退两难的状态,可能很多人都坚持不下来吧。
But she did.
就是传说中的,有志向的人,在付诸于行动上是不会吝啬的。我很感慨,也希望可以成为这样坚强的人。我听说过一句话,如果连你自己都不坚强,那就真的没有人能帮你坚强了。
我或许也是多多少少在学业上遇到了瓶颈。presentation啦essay那些浮云啊成绩不高啦种种。可是真的是相较于女主来说的话,这些困难好像就真的不算得上是那么回事了。我也是个学生,我也在学law。我自然知道essay赶不及deadline的那种恐慌感,我自然知道做presentation时候那种紧迫感,我也自然知道成绩太差或者attendance太低被学校劝退的那种绝望感。人生在摇摆不定和停滞不前的时候最恐怖了,因为它真的是考研一个人意志力的最佳时期。我最近意志力也开始受到各种外界诱惑,我想要真的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是需要一定距离的。
所以还在等什么呢。为什么不愿意坚持走下去呢。
加油。
PS:这其实是励志片子。这其实是励志片子。
PS的PS:里头涉及的关于各种law的英文词汇我现在听起来好顺耳啊。o(╯□╰)o
5 ) 一部电影,证明一个演员的命中气质
此片再次证明,希拉里-斯万克是演平贱角色的天后。
这个角色的原本是属于娜奥米-瓦茨的,相信若是她出演,影片传递出的质感和感情细节会全然不同。娜奥米那一张楚楚可怜,时刻可能被吓到的脸,会让这个故事矜持的张力瞬间被瓦解——你甚至很难相信她最终会成功,所有的观众情感都会被牵引到去怜惜一个美人儿如何在如花似玉的年纪做了一个“牺牲一辈子”(片中女主角儿子的话)的苦。
斯万克却不一样,即便她痛得都快哭了,我也未心生痛楚,因为她传递出的角色感受便是:她肯定能击败一切而成功。
演员的演技再好,永远抵消不了命中带来的气质。
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已经从天后位置退居二线的茱莉亚-罗伯茨。当年为她摘得奥斯卡影后的《永不妥协》,其实跟《定罪》有不少相似之处:贫贱女子展开调查,推翻体制,告赢大财团——这是罗伯茨在《风月俏佳人》之后最正确的一次角色选择,在《风月俏佳人》里,她把妓女演出了处女味,在《永不妥协》里,她把民权斗士演出了妓女味——我可不是高级黑,事实上,这完全是赞美,正是这样妓女味的处理手法,让观众都嗅到了角色丰实的血肉感,那年的奥斯卡,茱莉亚一是胜在多年来的人脉,二是胜在了选角的胜利——每个演员都有自己最擅长的类型和处理,但不是每个演员都能意识并发现这个道理,这同样需要经验和天赋。
所以,感谢斯万克接了这部戏。如果是娜奥米-瓦茨,相信整场戏充满节制的处理方式会完全被泪水冲垮掉——节制和对于情节处理的多处留白,是这部电影最值得评四星的地方。
最后想说的是,一个女人,有这么一生,做了这么伟大的一件事,那还有什么遗憾呢?
6 ) 《定罪》真实原型故事
目前百度不给力,没有相关网页,只有google搜出来几篇相关报道,翻译水平有限,仅摘过来:
1、kenneth很不幸,出狱后只享受了6个月的自由,就死了。
2、兄妹俩获得了3.4million的赔偿。
3、Nancy taylor没有受到任何形式上的处罚,网上连的照片我都没找到。有找到的麻烦给我个地址,我去吐口口水。
--------------------------中英分割线--------------------------------------------
Estate of Kenneth Waters To Receive $3.4 Million In Settlement For His 18 Year Imprisonment
Posted on July 15, 2009 by Avi Kamionski
The Boston Globe is reporting:
波士顿环球 报道:
The town of Ayer and five of its insurers have agreed to pay $3.4 million to settle a civil rights lawsuit filed by the estate of the late Kenneth Waters, who spent more than 18 years in prison for a murder he did not commit before his sister earned a law degree and helped free him through DNA evidence. The estate was represneted by Barry Sheck of Neufeld Sheck and Brustin.
Ayer police were accused of coercing false testimony to convict Waters and withholding evidence that could have cleared him. A sixth insurance company, Western World Insurance Group, has declined to settle, but negotiations are continuing. Kenneth Waters was freed from prison in March 2001, and the Middlesex district attorney’s office dropped the charges against him. But he enjoyed only six months of freedom. He died on Sept. 19, 2001, after he fell on his head from a 15-foot wall in Rhode Island while taking a shortcut to a restaurant.
Ayer’s town administrator, Shaun A. Suhoski, said the lawsuit was “a very complex case and, through the very diligent efforts of our legal team, with close oversight of the Board of Selectmen, it appears we’ve reached an acceptable endpoint in this litigation.’’
Kenneth Waters was convicted in 1983 of first-degree murder and armed robbery in the death of Katharina Brow. She was found on May 21, 1980, with more than 30 stab wounds, in her mobile home in Ayer. Waters; his girlfriend, Brenda Marsh; and two of her children, one of whom Waters had fathered, had been living in a house behind the mobile home.
According to the complaint filed by Betty Anne Waters, her brother had a solid alibi for his whereabouts when the killing occurred: He had been working a night shift at a local diner and then had a court appearance the next morning for an unrelated matter. Ayer police interviewed him after the killing, but filed no charges, and the case remained unsolved for 2 1/2 years.
In October 1982, a man who was living with Marsh approached Ayer police and said she told him that Waters had confessed to killing a woman in Ayer, according to the complaint. She also said she had washed Waters’s bloody clothes, he said. Ayer Police Chief Philip L. Connors and Officer Nancy Taylor-Harris interrogated Marsh. Although she initially denied that Waters had anything to do with the killing, Marsh ultimately relented and said he had come home drunk the morning that Brow was killed with a long, deep scratch on his face, according to the complaint. Police arrested Waters, even though officers had examined him after the killing and found no wounds.
The complaint alleged that Waters was indicted based in part on false testimony before a grand jury by Taylor-Harris that fingerprints found at the crime scene were smeared and useless to investigators. In fact, authorities found a bloody fingerprint on a broken toaster and a partial print on a kitchen faucet that was still running when Brow’s body was discovered. Taylor-Harris knew that Waters had been excluded as the source of the prints, the complaint alleged. Waters was convicted by a Middlesex Superior Court jury and sentenced to life in prison.
A weekend stuck in New York City because of the Hurricane Irene, I watched a lot of movies on TV. This is one. The picture is dull. No pretty girl nor handsome guy. But it is a story that makes you wonder, can I do this? Do I have the love? the trust? the power? and the insist?
斯万克和洛克威尔的表演固然在水准之上,但斯万克之余女强人已经让全世界审美疲劳了。这样的故事本身就毫无悬念可言,剧本的戏剧冲突也毫无新意,就剩下了演员的表演,可惜的是很多人已经麻木了。★★★
And I try, I tried with all my might!上帝无法不眷顾对亲情和信念如此坚守的人
虽然有个二百五的妈,但是她两个儿子都挺靠谱的。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两获奥斯卡影后的希拉里·斯万克和《月球》吸引人注意的山姆·洛克威尔加盟,感动地本人一塌糊涂,眼泪鼻涕一起流啊~~恕本人眼拙,竟然没看出梅丽莎·里奥扮演了那个坏女警察啊!
印象中林达讲过这个故事。边看边想起那个坐牢的中国董事长的书,所谓美国法律体制的黑暗。
十八年冤屈道不尽心中苦呵,初中文凭农民工妇女为救大哥奋发图强自学成律师!
“我知道你是這麼的愛我”。感人至深的真人改編故事,安靜卻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生命總有你無法逾越的鴻溝,但只要堅持下去,就會讓一切不同。不要放棄,因為總還有人在等著你。男女主演都非常棒。
影片很沉稳,比较细腻没有刻意煽情之处。斯万克和山姆的表演也很到位,结尾很好。另外,贝蒂的故事,除了她自身无比强大的信念和爱之外,还得说这真TMD很是走运。
人生境遇不同,历程相异,在面对相同问题时,也会让人做出不同的选择!而每个人的选择与坚持,不能用对错衡量,更不能由别人评判,没有值不值得的付出,只有甘不甘愿的倾注!如果心甘情愿,就是值得!
其实是个挺熬人的事,基本就是个看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故事,中间也如预料的出现了很多障碍,并被一一击破。导演有些地方挺烦人的,包括前面回忆加回忆三个时空并行的处理,看着会很糟心,相比斯万克,山姆·洛克威尔也是十足惊喜。关于毅力与坚持的电影,永不放弃的女人。哦,又是真实事件改编。
这是2010年继《孩子们都很好》《斗士》等片后又一部演员表演凌驾于剧本之上的电影,叙事四平八稳,缺少悬念但有足够多的戏剧冲突,惊喜并不多...相比之下斯万克和洛克威尔的表演让影片始终情感充沛让人信服甚至足以感人泪下,从而大大提高了影片的观赏价值。
需要多么坚强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才能不惜牺牲一辈子的幸福来寻找真相反抗权威。两届奥斯卡影后希拉里·斯万克与山姆·洛克威尔一起把一个真实的故事通过自己的精彩演出完美呈现出来。故事虽讲的不温不火,也不会有太多吸引人的剧情冲突,但这是一部厚积薄发的电影,越到后面越会沉浸其中。★★★★
这是一个由疯狂的偏执狂而产生的锲而不舍的感人故事 故事的真实性告诉我们一个恒古不变的道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没有你做不到的事 关键在于你下了多少决心 花了多少力气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电影 没有矫情 煽情 只有亲情 真情 友情
虽然结局残忍的真凶一直没有被查出来因而逍遥法外,而制造冤案的始作俑者也因为时效已过,没有得到惩罚,但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女主十多年为救兄长不懈努力,成为律师,最后终于证明男主是被冤枉错判的,十分令人欣慰。
最近看了几部纯飚演技的片子,这部最佳,每个镜头,每句台词都张力十足,连一把椅子加一个眼神都让人浮想联翩
这种沉冤昭雪的剧情成功催了我一泡泪。不过还是得残念地说,奥斯卡没你什么事儿。就是颁,也只该颁给Sam Rockwell一个最佳男配,或者还该给茱丽叶特.刘易斯一个最佳女配,尤其仅最后出场5分钟,那一口黑牙加神经质的表情,亦足以超越08年《虐童疑云》Viola Davis的大鼻涕了
稳健、有力,凭借Sam Rockwell 和Hilary Swank 强大的定力与配角们的集体出彩,Conviction足够获得学院最佳影片的一席之位。
-Lake Betty Anne and Kenny. -Lake Kenny and Betty Anne.
看完结局我只能说幸亏是在米国~由于根据真实改编,剧情紧凑合理,人物刻画有血有肉,入木三分。五星!一星给两大主演,诠释的很到位。一星给导演,拍出如此好的电影。三星给那些仍在为法律公正奋斗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