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映的《妖猫传》是由日本小说家梦枕貘的小说《沙门空海之大唐鬼宴》改编的。
这一点大家应该知道。
但要说梦枕貘最著名的作品,那当是赫赫有名的《阴阳师》。
不仅被影视化成为同名电影和同名电视剧,
更是被国内某公司制作成一款爆款手游,风靡一时。
不过我想,要是问起大众心目中最符合的安倍晴明形象,绝对是影版《阴阳师》中的。
影版《阴阳师》中的扮演安倍晴明的演员是野村万斋。
这位演员因为他的主要职业狂言师被誉为日本的未来国宝。
他极具标志的带有东方风情的丹凤眼和类狐狸的窄脸,被人戏称为玉面狐狸。
而且在电影表演中加入了狂言的表演风格。
因此将安倍晴明演绎成狂放不羁清高慵懒的鲜活形象,甚至给人一种“野村之后,再无晴明”的感觉。
去年这位日本国宝又贡献了另一部电影,他那狂言式的演技无疑又是给人深刻的印象。
这部电影就是《花战》。
片名带有“花”字,当然和花有关,野村万斋饰演的角色僧侣池坊专好就是一代花道宗师。
其实不仅仅是花道,这部电影充满了浓厚的艺术和文化气息。
主演野村万斋是著名的狂言师,另一位扮演丰臣秀吉的主演市川猿之助也是著名歌舞伎演员,在电影的表演中也加入这两种表演形式的特点和风格,极具富有特色。
其中对日本传统艺术的展现,更是不只有花道,还借由日本的“茶圣”千利休展现了日本传统的茶道以及日本的绘画技艺。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本片的配乐是由久石让操刀的,也让人感到愉悦和满足。
电影的主要人物池坊专好、千利休、丰臣秀吉其实都是真实人物,但这个故事却是脱胎于池坊专好在前田利家的家宅向丰臣秀吉展示自己的插花艺术“大砂物”。
据说这个插花作品中悬挂了四副猴子的画像,而据说丰臣秀吉极其讨厌织田信长加于他的“猴子”的绰号。
公然嘲讽粗鄙的当权者,看来无疑是壮举。
于是小说家鬼冢忠对这个故事做了大胆的改编,塑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池坊专好是个对花道十分用心的花僧,太过痴迷于花道,甚至忽略了人情世故。
一次向织田信长展示插花艺术的茶会,专好的同门师兄弟都害怕难以讨枭雄的欢心反而得罪他,纷纷推辞不去。
只有他听说有能完成大型插花艺术的机会,欣然前往。
他制作的“飞龙在天”的插花得到了织田信长的赏识,他也就喜形于色。
不过还是出现了一点小插曲,他的大型插花因为承重问题部分脱落了,不过织田信长最后没有惩罚他,还是赞赏了他。
经过此事之后他暴得大名,加上自己高超的插花技巧,原本寺院的住持在圆寂前甚至将住持之位传授给了他。
对专好来说,这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
当住持忙于俗物会耽误艺术上的修行,他自己还是个脸盲,处理寺务既困难又煎熬、
而且时常接受王公的供养,少不得要创作王公贵族喜好的作品,限制了自己的艺术表达。
他在河边超度死者时捡回来一个女孩“莲”,这个女孩画的莲花折服了专好,被他称为花中有佛祖的画重新点燃了他的艺术热情。
他重新开始创作。
这个时候,曾经在织田信长聚会上碰过面的千利休再次见到了专好的插花艺术,深受感动,邀请专好来饮茶。
专好果然记不得千利休,但是随着两人艺术交往的深入,互相钦慕而成为至交。
池坊专好(左)、千利休(右)
这对知己同作为宫廷艺术家,接受贵族的奉养,有着相同的烦恼。
不像已经去世的织田信长那样看重花道和茶道,继任的关白(也就是宰相)丰臣秀吉显得粗鄙。
他极其喜欢金色,不仅茶具要用金色,甚至还用黄金砌了一间茶室。
这背离了千利休“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和他晚年对黑色的喜爱,迫于强权,他几次向丰臣秀吉屈服。
在丰臣秀吉举行的茶会上,众多茶人同会较技,秀吉也开始和利休暗暗较劲,普通民众虽然一开始被金茶室吸引过去。
但千利休在树下展示茶道,专好在旁插花,两大艺术的两位宗师的合作当然极具美的冲击力,人们也纷纷聚集到他这边。
专好有个喜爱做俳句的门徒,做了带有“猴子”绰号的俳句来嘲笑秀吉,秀吉大为恚怒。
这时秀吉的部下又发现了大德寺立了千利休的塑像,位置高过了秀吉的官轿,秀吉当然不乐意了,想让利休拆除塑像并道歉。
这次利休选择不屈服,面对专好的规劝也不听从,为了免辱于是切腹,但秀吉还是枭首示众。
因为利休的死,专好也无心花道,周边的人们为了纪念利休兼规劝专好继续专心花道,在利休的四十九日祭上采集了大量野花送到池坊寺。
专好有感于花和饮茶都瞬间即逝,但其中就包含了生命和永恒的意蕴。
此后不久,利休的独生幼子夭折。传言就说是逼死利休的报应,谤议和流言让他决定杀鸡儆猴,先后处死了专好做俳句的门徒和一个在池坊学花艺的老头那口无遮拦的小孙女。
他捡回来的孤女也被发现是因为是专门画猴子而被处死的画家无尽斋的女儿,也被抓走了。
丰臣秀吉甚至怀疑民众要暴动,恐怖的气氛在民间流动。
面对统治者的暴政,专好决定挺身而出,平息这一恐怖的风波。
直到此时,题目“花战”才真正明朗,专好是要用插花的艺术来说服丰臣秀吉放弃暴政。
而他也确实一步一步地引导着丰臣的思路,问他喜欢什么花?
丰臣只得说菖蒲和莲花各有所长。
说到各有所长丰臣秀吉立刻回想起千利休反复向他进言说黑色和金色各有所长。
这个时候专好放出了大招,放出了“莲”画的四幅猴子画。
专好无视侍卫的屠刀,问丰臣秀吉猴子有什么长处。
见他不避刀刃,前田利家提议秀吉回答他,秀吉就说猴子很灵活、喜欢争强好胜、自不量力时又很可爱。
专好就补充说猴子还很聪明伶俐,并阐发到万物皆有优点,莲花菖蒲如是,黑色金色亦复如是。
说着从怀中掏出了千利休的黑色茶杯,丰臣秀吉陷入了对这位手下但也是故友的缅怀。
最后专好玩了个花样,重现了十几年前织田信长茶会上那起事故,插花里的松枝断裂了,他又跑去扛松枝,引得全场哄笑。
丰臣秀吉也笑出泪来,一场屠杀民众的危机就此消弭。
整个故事连贯通畅,虽然全片长达两个小时,但给人的感觉并不闷。
而且电影中穿插的插花和绘画完全把电影变成了一场审美之旅,十分赏心悦目。
不过最吸引人还是这个故事,本质上是童话的一个故事。
用艺术和美打败强权向来是很浪漫的故事,比如像大名鼎鼎的“巴黎没有烧”。
这在我们国家是罕见的,艺术往往是屈从于强权的。
虽然这个故事有虚构成分,但很美很难得。
也但愿艺术能和强权间永远有条不可逾越的界限。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李小军的电影日常」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吼~
电影展示了插花艺术在日本的历史和源流。原来,插花开始居然是一种佛教流派,就是通过插花来宣传佛教的“慈爱和关注”:佛在花中!尤其是和尚会在因为战乱死去的人身边垒砌石头,然后插上一支花,再念一句经。
更重要的还讲了插花之道。片中主人公花僧池坊专好插了几次花,一是给织田信长运用松树,通过木榫拼接的“飞龙在天”,突出织田信长的威望和野心。二是在失落了很久之后,被茶道大师千利休引导激励,重新创作的“夏之跃动”(单枝的兰花,斜着插出动态来)。三是在千利休的茶会上,在千利休头顶上方的横出的树枝上,插满各种色彩鲜艳的鲜花,名之“花之笑靥”)。
最后一个作品更是传奇。丰臣秀吉因为对艺术的粗鄙认识,以及他的残暴自负。导致了丰臣秀吉喜欢“黄金的颜色”与千利休晚年喜欢黑色(之前他也喜欢其他颜色,觉得颜色各有所长,他喜欢黑色是因为“黑色宽容”,的确什么茶放进黑色的茶杯里都看不出什么颜色,脏水也会被包容)的冲突。更糟糕的是,在茶道大会上,大家都被千利休自然的茶室吸引,丰臣秀吉的黄金茶室居然没有人关注,这让他觉得很丢脸。然后又因为民众居然在一个寺庙里建了千利休的塑像,让丰臣秀吉经过都得从“塑像”下面走过。他处理了塑像,还要千利休道歉,否则就要处死他。千利休再也无法忍受这样一个家伙,所以即便池坊通过插花(未开放梅花,希望他为了美好的东西,为了茶道,再忍耐丰臣秀吉一次)来劝诫千利休道歉,千利休还是拒绝。千利休一死,本来丰臣秀吉倒也有点失落,不想再管。但是因为民间对千利休的怀念,大家居然插花来纪念他,而这时丰臣秀吉的爱子居然病死,民间又有人创作歌谣,叫丰臣秀吉的小名“猴子”,并且指出这是千利休的诅咒导致的。丰臣秀吉于是大开杀戒。池坊于是准备了“花战”。通过插花来展示自己的观念,来感染丰臣秀吉,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池坊插的还是当年的“飞龙在天”,不过这这棵人工拼接的大松树下,还列出了莲花还有菖蒲等花,背景更是挂出了丰臣秀吉最忌讳的猴子画(当时一位大师就是因为画了猴子,惨遭杀害)。毕竟菖蒲是不起眼的野花,但是丰臣秀吉也能感受到其美。于此,池坊讲述了“包容”和“众美”的道理,丰臣秀吉也联想到之前织田信长的教诲,理解了自己的错误。世界又一次回复了平静,池坊信仰的佛又回到了人间,通过插花。
电影高明之处,是借助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艺术的观点(什么是美),艺术家的修养(忍让,慈爱,自尊),艺术传递的道(佛教也好,友情也罢,政治劝说也行)。的确相当了不起。18.1.7
6Cy9xk����\
茶汤进入腹中,也就消化殆尽。茶道之美,便在于入口过喉的一瞬之间。
黄金茶屋极尽人间奢华,端是如此难敌自然造化。黄金茶屋好,可惜穷尽人智人力,不敌自在妙趣。
花柔弱易凋,以花为战,无异以卵击石。可世间有刀剑的力量,便有花朵的力量。拔刀出鞘杀人如麻是一种强大,将杀人之刀收回刀鞘更是一种强大。
流水虽弱,却可水滴石穿。以弱胜强,以柔克刚,是大智慧。
——毕竟刚不能久,想要维系世间长久运作,便需要“柔软的智慧”。
花战:花的战争,技术的战争,
觉悟的战争,能力的战争,
每个人内心的战争!
身居高位,织田信长算是通透的。在池坊第一次进贡插花,树枝的突然断落,这无常发生的时候,丰臣秀吉,通过他对织田信长的了解,及时解围,显示出来了他的机灵,织田信长虽然知道丰臣秀吉的话是奉承他而说的,但是他看到了猴子的聪明,不过聪明不及智慧,高位者不由发出感慨:“所有人,身为武将,也要将茶,花,以及人的内心,当成宝贝来珍视,只有如此,才能走上高位之路”
茶、花里面,是需看到人心才会有道,才有道之深意。所以住持圆寂之后,在大家看来是出乎意料的把宝座传给了专好,其实住持在收到织田信长寄来的花道器具之后看明白了,专好是真正把花的生命视为宝贝,是传承的不二人选!
“大日光芒照遍黑暗,万物运转皆在其中” 在战乱之后的凄凉状态,池坊专好保持着本真,对大自然万物的尊敬,珍视着花的生命而插花,以此来祈求世间太平,祈求生活的希望。在他对当权者杀生予夺的威势一无所知的时候,只因听说花材是松树,就毫不犹豫地接受指派去完成为织田信长的奉花作品。应邀去千利休茶舍的时候,先是被茶舍外面的牵牛花所吸引,再为茶舍壁上的插花所倾倒。在池坊专好的心里,地位、权力、名望,都不及他对任何花草的热爱和关注。
池坊专好很清楚自已喜欢什么,他能从插花中得到快乐,而所插的花不是为了取悦别人而插的,而是直接完全展现花的本真,所以他觉得当住持而不能教别人插花,对他来说是一种煎熬,千利休请他喝茶,“所谓茶,不过是刹那之间,正是在刹那之间,才展现出了生的意义”。他突然被触动了,更清楚地知道,把自已身为住持应该的事好好做,心念就突然改变了。环境的变化虽然变了,可是他照样可以插出生动的花作,这样的他更自在了!
因为丰臣秀吉的自卑心理,对友人千利休的嫉妒乃至到最后赐死千利休,又波及到普通百姓。只要跟千利休有关,只要跟丰臣秀吉被嘲笑成猴子有关的人,全部被处死。池坊专好在面对一次一次的死亡之后突然觉悟,人的死也就在那一刹那。契入了无常的认知,更为珍惜所有的生命,使得他心里的承担力变强大!非常智慧地运用了“各有所长”来解开丰臣秀吉的心结。猴子有猴子的机灵可爱,菖蒲有自已的独特优点,红色有红色的美,黑色有黑色的美,万物有着各自的美好,各有各的展现,尊重才能发现这至纯的真相,至纯至真才是真的美。
小女孩莲,通过“嘭”花开的瞬间,看生命的的生灭,转变消极而正视生命的存在,珍爱生命的因缘。
花僧专好,在一次次无常事相的撞击中,见无常,见佛祖。给莲吃的饭里有佛祖,花里有佛祖,莲用心画出来的画里有佛祖,利休用心点茶的茶里面有佛祖,用花能够唤醒佛祖,所有的这些跟环境都没有关系,只要用心观照,就知佛祖的真意!
片中插花作品里最被打动的是‘’跃入仲夏‘’。池坊赠予利休的梅花也很不错。
野村桑的面部表情丰富得可怕,每一个褶子都能表演,超大特写也给了好多好多。插花和茶道的过程趣味十足,我没想到会这么有趣。节奏倒是和预想得一样慢,但今次我没睡着哈哈哈。映后还有导演见面会。
很好看呀雖然大道理只看懂了插花和收劍入鞘/茶會上的插花+齋叔在樹後的那一幕想截下來當壁紙(然而電腦還在Genius Bar裡躺著)/看完出來發現雨停了 世界很乾淨
“花里面也有佛祖,能够传达世间万物的美妙,以及生命的每一次努力和感动,这就是花的力量。”表白小画伯葵葵❤
原本可以拍成一部艺术精品映画,最终却拍成了NHK时代剧SP...
电视电影质感。
明写16世纪的池坊专好,暗写利休的老套。专好曾为织田插了个飞龙在天。救女孩“托嘭的福”真是印象深刻。被茶头利休感动到哭,悟到:一朵之趣,更胜于繁。金茶室。
人物源于野史传说,所以性格略显扁平;野村万斋的狂言式表演跟其他人不在同一个次元里,也成个问题。不过故事本身太棒了,结尾让人大吃一惊。同样是传统文化片,花战对观众的要求极高,因为其内核就是审美的,而且追求的就是某种“侘寂”的氛围,往往不用任何音乐修饰带动。黑泽明拍会完全不同吧
花很好看,胖贵戏份真他妈少
野村万斋的表演风格只能用“喜欢的人自然喜欢”来形容。剧场里全是大妈。
时代流水账,很多东西其实不需要说。
换个名字又让我买了一次,干
万斋好像一直不太会演电影,恐怕是本片最大败笔
#SIFF#本片是野史中的小故事重新写的,所以我们看不懂只是因为不是日本人罢了,其实电影人物性格是还原的,织田信长的暴虐独断,丰城秀吉的哗众恶俗,千利本的死,前田利家的忠也还原了。另外这部剧也是为了17年池坊家的花展的花搬到电影里,光光野村万斋和市川龟治郎同框就是开心的事
野村萬斎的脸部表情真是太多了啊~~ 好喜欢看他弄花
淡淡的感觉,如同一朵花盛开在坟墓上。
三星半。插花绘画和茶道,都是能净化人心灵的。影片出色传达了作为艺术家的困境与迷茫,身陷政治争斗的利休曾感叹他已经忘记茶道给他带来的快乐。而池坊则一直有意避世,试图坚守艺术的纯净。当他放下坚持决定以花为战,又恰恰传达了一种艺术的慈悲与爱。一朵花有一个世界,用美唤醒每个人心中的善念吧
可能是最帅的一个佐藤浩市,森川葵敲kawaii
面白かった!古い日本語、それも京都弁って分かり辛かったなあ〜京都に住んでるけどww全然慣れてない 。っていうか、「おおきに」の使いすぎ!こう見れば、秀吉ってほんまクソ野郎やな。最後のシーン、凄く綺麗!ちなみに音楽はメードバイ久石譲だよ!
野村万斋再次贡献了堪称年度最烂的表演,这位老艺术家至今还没搞懂什么叫“演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