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原产地·潮汕

第20集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剧照

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2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3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4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5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6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3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4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5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6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7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8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19风味原产地·潮汕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风味原产地·潮汕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中国有复杂的地貌,繁多的食材,地理环境不同,食材的品质、味道都会发生奇妙的变化。地理区隔促成口味偏好,也塑造了人们不同的性格,所谓“一方水土一方人”。腾讯视频自制纪录片《风味原产地》系列纪录片,将以食物为窗口,探寻中国各地丰富的物产,歌颂农耕与劳作,以美味为媒介,展示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理念。《风味原产地·潮汕》为该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将通过短片每集发掘一种“养在深闺人不识”的潮汕独特食材、食品和味道。在潮汕地区,食物有着明显的地域标记,从潮汕物食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潮汕人的迁徙、生根和繁衍,看到潮汕人身上独特的性格特点和精神。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我就只尝一小口失心执恋绝代艳星宝莲的一生高兴的酸甜苦辣暴力街区我的爱神不虚此行2023柯克维尔的奇迹战争之后咏晴大师(2012)哆啦A梦:大雄的大魔境性本恶魔进战队煌辉者外传:约顿娜进击的金秘书化骨龙与千年虫唱歌的六个女人皮皮鲁与鲁西西之罐头小人师父条炼替身姐妹江湖学院 第一季倒数说爱你好人灵动鬼影实录2天生一对1998

 长篇影评

 1 ) 言简意赅,切中题眼,寻找风味最初的地方……

言简意赅,切中题眼,寻找风味最初的地方……

文题相符越来越难以看到的现在,看到一个有一说一,不煽情,不上升,不渲染,甚至会给人一种太干的感觉得纪录片,真的让人爱不释手。

虽然图标是某讯,但是片头却又有着奶飞的标记,是的,估计当初国内上线平台在那里,但是明显的奶飞也购买了其播放权,明显的挺有牌面的对吧。

每一集10-13分钟不等,真的是自己对于美食类纪录片最舒服的体量长度,既可以让自己讲述的内容言之有物,又杜绝的“口是心非”的使用美食做借口讲些其他有的没的,自己不是说那样的不好,只是,自己不喜欢。

风味原产地系列,目前看介绍有四季,自己看过的是第一季《风味原产地:潮汕》,20集的内容,每一集基本上10-13分钟的长度,讲述了牛肉丸、鱼饭、腐乳饼、腌蟹、擂茶、卤水、薄壳、菜辅、鱼丸、裸条、普宁豆酱、紫菜、牛肉火锅、生蚝、南姜、潮柑、鱼生、橄榄、鱼露、益母草等潮汕地区的饮食文化饮食元素甚至是风土人情,首先,剧集在方圆一省一地之类,全景式多层次的讲述这个地域的不同美食,对于人们了解这个地方的整体饮食习惯和饮食背后的文化,经济,政治、历史变化,其实有着花自成隙不言自明的感情,并不需要大段大段的升华,大段大段的抒情,大段大段的说教,其次,每一集虽然不长,但是对于一种食物或者侧重来源,或者侧重制作,或者侧重现代和古代方式的对比,或者侧重其难以维系的传承之路,角度不同却又紧扣主题,构思巧妙,再次,虽然是在讲美食但是实实在在的可以在其中感受到潮汕地区人民的来源,现在的构成,目前的生活状况,以后的发展可能……

总的来说,这部美食纪录片让自己学习到不少,比如说生吃海鲜真的不是某些国外的独创,比如说生鱼片哪里都有,比如说鱼肉可以做成的食物多种多样,比如说茶叶可以制作的东西何止千万,比如说鱼露的使用,谁要是在瞧不起自己就不想理会他了,再比如说自己对于潮汕地区的食物的欲望被勾起,以后有机会如果可以去那边旅居,自己是会按图索骥,这个纪录片的可操作性极强,自己并不是说那种指向性很强的纪录片不好,只是自己不喜欢,仅此而已,这部纪录片的长处都是自己喜欢的点,缺点和不足都是自己不甚在意的部分,所以个人十分喜欢,个人评分9.6分,推荐指数五星。

 2 ) 下载在手机里,想家了就拿出来看一看

作为一个潮汕人,很感谢陈导给家乡拍了这么一部诚意满满的纪录片。也许不完美,也许有些小纰漏,它没有风味人间那么强的叙事性,也没有舌尖那么深刻的人文关怀,但对于一个在外漂泊10来年的游子来说,已经是最好的慰藉。 看着哪些熟悉而又亲切的美食,看着看着眼睛就湿润了,这就是我儿时的那个味道啊。

然后就是有几个特别著名的潮汕特色美食没选进去有点可惜:

第1个是粿。关于粿,潮汕有上百种,就粿条那一集轻描淡写带过去总觉得还是太简单了 。

第2个是粥(糜)。风味人间宵夜那一集说的白糜说的可好了,这边怎么都没讲到,潮汕大部分家庭早餐其实在家是喝白粥,宵夜也是喝白粥。白粥加点配料用砂锅熬煮就是砂锅粥,这是除了牛肉火锅之外另一个全国各地都有的潮汕美食,很有代表性。顺便也可以把杂咸一起说了。

第3个是肠粉。虽然广州也有,但是潮汕的肠粉差别很大,而且普及度也特别广,也很有内容可以讲。

第4个是沙茶,我觉得有鱼露沙茶没有有点可惜,潮汕人爱沙茶那是爱到骨子里,不仅仅只是蘸牛肉,炒菜炒肉,蒸制美食都会用到,腌制有些也会放。我个人觉得比鱼露影响更深远。

第5个就是益母草了,我觉得要么把西洋菜和真珠花菜一起说了,因为这几个确实都是在煮这些砸碎的时候会放的,而且据我所知,益母草现在吃的不多了,西洋菜什么的还是很多。

其他大部分选题是很满意的,除了擂茶,擂茶只是在潮汕的部分客家人吃的,其他大部分潮汕地区都没有饮用擂茶的习惯,普适性特别小,还不如换成功夫茶,功夫茶这个都成了潮汕人的一个标志了。。。其他的食物基本是都是潮汕出了名的美食,选得很恰当。

最后,还是要再谢谢导演们。

 3 ) 最熟悉的陌生地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是没办法做到不带家乡滤镜去看这部纪录片的。

虽然经常自嘲不像潮汕人,但直到看了这部纪录片,才意识到自己就像个“家乡的过客”。每年匆匆回家,待上那么五六天,就又奔赴广深,这些熟悉的食物,竟有好几年没有尝到了。

对家乡味道,除了牵动味蕾的肠粉和卤鹅,似乎就没有其他的印象了(相信我,五天里几乎顿顿都是卤鹅也绝对会让你发疯)。

但在这部纪录片里,所有记忆深处的味道又复苏了。

很多习以为常的食物,在细细了解后又陌生化。生蚝、薄壳、鱼饭,特别是看到薄壳米是我们镇上产的,我有点震惊,再听到那特有的潮汕话语调,看到那熟悉的房屋,想家的念头就油然而生。

小时候不爱吃薄壳米,偏咸,而且总感觉带沙。但吐净沙的薄壳却是夏季的独有风味。和蚝烙的做法相似,有点烫嘴的薄壳烙,我们专爱挑里面的薄壳肉,不一会面前就堆起了一座薄壳小山,对比起来,旁边的薯烙就更显无人问津,只能就着金不换将就吃一些。

生蚝也因为太常见,无法引起我的食欲。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家里面的烹调方法重油而不注重去腥,因为在外,蒜蓉烤生蚝可是令人食欲大动的存在啊……

鱼饭里面只记得秋刀鱼了,煎过会更加美味,强烈推荐的吃法!配粥送饭都是很好的搭档。

除此之外,鱼丸一集里的鱼册,是比味道和口感单一的鱼丸更加美好的存在。口感层次丰富,味道鲜美,不知名小店卖的就很好吃了(差点因为不喜欢鱼丸错过这一集……)

卤鹅不是陈鹏鹏专有,每家每户过年过节都能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卤鹅大师,道路上往往也会溅上很多鹅屎,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气味。但是随着卤水沸腾,卤鹅捞起,再切分后送给亲朋好友,难闻的味道就会被温情味所取代。

走进一个普通市场,随便一家杂咸摊上,就可以看到乌橄榄、橄榄菜、生腌蟹、血蛤、菜脯、南姜麩……不过这些就像它们的统称一样——太咸了,往往一小份就要配很多粥。小时候我妈会经常跟我们讲吃太多腌制杂咸的坏处,不知道从何考证,但如果吹毛求疵的话,这部纪录片也许可以把氨基酸的出镜率分一些给这些长期腌制食物的弊端😂

看完全片,种草了脖仁、夜宵档的生腌蟹、炸紫菜,有机会一定要回去试试。

最后,潮汕肠粉和猪脚饭实在值得拥有姓名。随便一家小店,肠粉都拥有非常实惠的食材:鸡蛋、蚝、猪肉/牛肉、香肠、虾,均价6-8元;猪脚饭的肥肉肥而不腻,入口仿佛就融化,就是它让我喜欢肥肉多于瘦肉,搭配卤汁和米饭,腻了就配上酸菜,非常非常香,现在似乎价钱还在6-7元间,广州卖得很多的隆江猪脚饭几乎也不会踩雷,深圳暂时还没有好吃的,只能说是猪肉+饭,没有感受到诚意。

澄海东里的猪脚饭
耗汤
做糕粿的器具
海石花

记录一段乡愁。本来打算以后回家都带单反去拍拍家乡的风土人情,因为19年底去了武汉旅游,担心肺炎潜伏期太长,春节没回家,网购买了鱼册、鱼饭、肉卷、肉丸,都是汕头寄过来的,味道不似记忆,但可慰藉深漂愁绪。

深圳唯一买到的有潮汕风味的陈老头猪脚饭有半年没有外卖了,非常遗憾。

 4 ) 进击的foodie! 潮汕

潮汕牛肉丸 捶打牛肉成泥 肉糜 加鱼露 冰水

分软硬两种 软浆弹牙 硬的劲道

软浆牛肉丸配沙茶酱

牛肉丸裸条 早餐

牛筋丸

鱼饭 用海盐腌渍海鲜 鱼皮富含胶原蛋白

腐乳饼做茶配 腐乳 坚果 与肥肉 脂类 高度白酒 ,酥皮腐乳饼用花生油和面 替代油脂 ,加入橄榄仁的

生腌螃蟹 花蟹 米醋 海盐 香菜 辣椒 打冷 橙黄色的膏体

擂茶

卤水 香料共和 南姜 辣中带甜

纯海鱼的鱼丸 滑嫩 鱼面 鱼豆腐 鱼册(像书册得其名)

裸条 米制品 水和米浆

 5 ) 做一枚认真记笔记的吃货。

《风味原产地·潮汕》 《牛肉丸》 牛肉丸、牛筋丸、牛肉卷、牛肉丸粿条汤 《鱼饭》 带鱼饭、红哥鲤鱼饭、那哥鱼饭、秋刀鱼饭、黄墙鱼饭、红鱼饭、虾饭、鱿鱼饭、墨仔鱼饭、蟹饭、银鱼饭、大眼鱼饭 《腐乳饼》 传统腐乳饼、酥皮腐乳饼 《腌蟹》 生腌蟹、生腌虾、生腌虾姑、生腌生蚝、生腌血蚶、生腌膏蟹、生腌大闸蟹 《擂茶》 蜜兰南瓜烙、鲜茶泡鱿鱼、茶香焗明虾 《卤水》 潮州卤鹅、卤蛋、卤鸭爪、卤鹅肠、卤水火锅、卤水老鹅头 《薄壳》 金不换炒薄壳、苦瓜薄壳汤、葱炒薄壳米、薄壳米卷、薄壳米炒饭 《菜脯》 菜脯煎蛋、菜脯排骨汤、菜脯炒粿条、菜脯炒鱿鱼、菜脯炒带鱼、菜脯煎排骨、菜脯粥、老菜脯炖虾 《鱼丸》 潮汕鱼丸汤、笔套鱼册、鱼册汤、金砂鱼册 《粿条》 干炒粿条、包粄、桐坑粿条 《普宁豆酱》 豆酱空心菜、豆酱麻叶、豆酱蒸鱼、豆酱茄子煲、豆酱焗蟹、豆酱焗鸡 《紫菜》 肉末炒紫菜、紫菜煲、紫菜炒饭、油炸紫菜、紫菜虾胶、紫菜蔬菜羹 《牛肉火锅》 牛肉火锅 《生蚝》 腌生蚝、炸生蚝、清蒸大蚝、豆腐鱼蚝烙 《潮柑》 潮州柑饼、金钱酥柑 《南姜》 南姜炇鳗鱼、南姜末咸菜、南姜末炒糕粿、南姜麸拌水果、南姜鸡、卤鹅、鳖蒸羊 《鱼生》 鱼生、象拔生、虾生、龙虾生 《橄榄》 橄榄菜、橄榄猪肺汤、橄榄萝卜汤、橄榄角螺汤、橄榄酒、橄榄糁蒸鱼、橄榄粉肠煲、乌橄榄蒸鱼 《鱼露》 百花酿鱼鳔、蚝烙 《益母草》 益母草猪血汤、益母草汤

 6 ) 潮汕人简单讲几点瑕疵与提醒

坐标:揭阳 文:刘子渊 时:2019/2/11

1,惠来县属于揭阳市而不是汕头市。(纪录片里面的行政区划很迷)

2,潮汕,在明确的行政区划上包括三市,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相对的,汕尾大部分不属于潮汕地区而是属于海陆丰地区。换句话说汕尾并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潮汕。历史上的汕尾出自于“惠州府”而非“潮州府”,隶属潮汕只有短短25年的时间。虽然地域划分不同,但有些美食也有传承的印记,却不建议混为一谈。

3,擂茶是一种客家人的美食,没吃过的朋友去吃的第一次建议饭与茶汤分开,一点点加,以免不适口味。擂茶里面也有金不换,味道可能有些人觉得太刺激不好吃。

4,潮汕相对珠三角来说并不是发展得多好,对比汕头跟其他经济特区就看得出来。相对于揭阳而言,近几年常住人口也在外迁减少,很多祖辈相传的记忆都面临失传。对于近几年来说,各大美食家对潮汕的吹捧,看到这一篇文章的地方父母官而言是不是也应当意识到这也是属于潮汕发展的一个契机呢?都口口声声在说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特色,这不是天时地利人和最好的切入点吗?保障特色不流失不走散方可得一方风味。

5,有没有一些纪录片遗漏的,却值得去吃的美味。有。窑鸡,笋粿,乒乓粿等等。总觉得“粿”这一个写得太简单了,分上下两集我觉得才能说得完。

——————————分界线——————————

挖个坑吧,有想法再写写。嗝。或者说等我吃饱了再说。

2019/3/19看到一篇文章,又是一种悲哀情感,何方愁滋味?

摘自公众号:镇守海《请回答1991,潮汕三分天下那一年,给今天埋下了什么伏笔》

2019/6/12更。推荐另外一篇剧评,刚刚在吃早餐,差点吃不下我眼前的炒粉。写的真的很好。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Lynn(来自豆瓣) 来源://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072615 《风味原产地·潮汕》的豆瓣影评:【最熟悉的陌生地】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潮汕人,是没办法做到不带家乡滤镜去看这部纪录片的。 虽然经常自嘲不像潮汕人,但直到看了这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072615

 短评

我要去潮汕吃吃吃!!!

9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淘宝上边看边搜,明知道网上的东西味道肯定不行,权当是解馋了,看完了只想去潮汕一带旅游打卡吃吃吃。

1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如果你去广东,一定要去潮汕

15分钟前
  • 伊夏🪀
  • 推荐

适合碎片时间观看的美食短视频,不搞虚头巴脑的人文情怀,专注介绍美食本身,一集一道菜,是我喜欢的地铁节目。除了牛肉丸、卤水、鱼饭、腌蟹、鱼丸、鱼生、生蚝这些肉菜以外,现已将客家擂茶列入我的旅游清单,吃茶去~

20分钟前
  • 逸飞
  • 力荐

有些片段比较尴尬,还有“浪险”出现,哈哈

22分钟前
  • 市二宫剁椒鱼头
  • 推荐

配音有种没顺熟词的尴尬,李立宏老师您在哪里?

27分钟前
  • 推荐

牛逼啊潮汕人

30分钟前
  • 平局
  • 推荐

鲜比较重要了。

34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正在筹划今年五月的假期,如果真的要去广东的话,这个片子估计就要成为我的美食导航了。每一集就十几分钟 讲一个潮汕当地的美食故事,鱼饭、生腌蟹、牛肉火锅、鱼露、益母草猪血汤,一大波生猛的潮汕美食扑面而来,真的很适合吃饭的时候看。第七集,薄壳。讲一种盛夏时节海产的小贝类,澄海区的一个叫盐鸿的小镇 就因薄壳而在潮汕出名,看到澄海的时候 我的心咯噔了一下。镜头扫过小镇的街道,我看见了两个中学生骑着自行车闪过,我记得的,那是澄海中学的校服。

38分钟前
  • 曼靑
  • 力荐

花几天的零碎时间看完了,一般是吃饭的时候看那么一两集(饿着的时候可千万别点开),一集不过十来分钟,短小精悍,每集也只介绍一种美食或食材,不似《风味人间》那样以宏大的视角探讨风味的变迁与食物背后人的故事。二十集下来,是二十种最能代表潮汕地区的食物与食材,与中原地区饮食文化的极大差异让我对这部纪录片兴趣极浓, 对潮汕的“鲜”味儿也很是好奇——新鲜的食材与鲜美的食物,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去吃个痛快。

41分钟前
  • 康报虹
  • 还行

这套下饭纪录片,给机智的监狱生活送来一道光。

4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豆酱是个好东西!怎么就没有人做个好点的包装。老子买了两瓶快递全给我摔成了屎!

48分钟前
  • 🪐丧甜治多心
  • 推荐

《纽摄》一开头就说“最美妙事物就蕴含在自己居所的方圆一英里之内”,这个视频就是个典范,极赞

50分钟前
  • Asuka4J
  • 力荐

20集全看完,万分感动和激动。不仅仅是因为自己是土生土长潮汕人,更主要是一直希望博大精深的潮汕美食可以为更多人认识、品尝并喜爱。20集内容只是介绍典型的20种潮汕食物,不尽然代表潮汕所有风味,还有太多小地方的独到的美食和小吃(别再只会说砂锅粥和牛肉锅了!)大潮汕真的是处处高手在人间。在看到第20集介绍“益母草”终于讲到潮阳棉城,我就是棉城人啊棉城人啊棉城人啊~~多说无用,大家都多多到潮汕吃吃吃,组团!

54分钟前
  • 编号223
  • 力荐

原来以为只有一集是潮汕没想到整一季都是!一不小心一口气看完20集!没有煽情也没有对现代技术的贬低,满满美食人文。不足的地方是没有李立宏老师配音,以及有一些小错误,比如鱼饭那一集讲巴浪鱼但用的是黄花鱼镜头。4星

59分钟前
  • 双层芝士
  • 推荐

美食纪录片这种容易齁住的题材,用短小专题集的形式肥而不腻,且不容易矫情,最合适了。

1小时前
  • 椒盐豆豉
  • 推荐

去了潮汕两次,对这里的一切越来越感兴趣,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美食。每集十分钟的长度略短,下次能有更深度的解读就更好了。PS:我看完才第一次知道橄榄菜不是一种菜,而是鲜橄榄和腌芥菜在一起熬制的...被嘲笑半天...

1小时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纯讲食材没有煽情部分 可以说是很硬核的美食纪录片了!一口气刷完20集,只能说 因为停不下来!除了想吃 还能说什么呢,要吃遍潮汕地区,可能需要好几个地导🤣

1小时前
  • 多喜
  • 推荐

老家近潮汕,这些牛肉丸、巴浪鱼、带鱼、生腌海鲜、菜脯、鱼丸、野生紫菜,沙茶酱、大生蚝,从小吃到大,真的是乡味难忘。

1小时前
  • 巴喆
  • 推荐

太短。

1小时前
  • 筱晗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