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被称为2006年最伟大意大利电影的片,实在不该拿来放在这样一个粗糙的时间看,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我想要拿电影来医治的焦虑变得更彻底。很多人将此比肩《四百击》的伟大意义被我轻易抹杀,毫不留情的给了中评。接连不停的非叙事性段落,没完没了的摇摆的镜头,不可预知的情绪大爆发,带点实验电影的味道,如果说我对电影这件事开始认真之后和认真之前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对于文艺片的忍耐程度大大降低。不可否认,大多数人喜欢的电影要么画面无比漂亮、要么故事无比精彩。如果一个也不符合的话,总有一天你会看厌的。当看电影达到一定数量时,你会意识到,并非只有类型片才是千篇一律的,文艺片也有文艺片的模式,只不过类型片很大胆的表现这种千篇一律,并且用好看的手段来进行丰富,可文艺片却掖着藏着不承认这一点,好像被逼良为娼一样,越来越单调乏味。
回到这个片上,我一直不懂为什么它叫《屋顶上的童年时光》,我想象中应该有很多类似《梦旅人》的场景,成熟又单纯的孩子沿着高墙/屋檐走来走去,但片子里这种镜头远远没有连贯到可以作为线索,每次过后很快就断掉。琐碎的描述让人抓不住重点(是我感受能力严重下降吗?我恨美剧~~吼吼..),那不成熟的轻狂暴躁的父亲、那被父亲称为“bitch”也确实是个bitch的母亲、那情商过度智商不足的姐姐,这就是男孩生长的条件。一直到电影的结尾,在这之后这个1小时44分钟的小电影唯一让我为之动容的五分钟出现了,男孩收到了再次离家出走的妈妈的一个包裹,除了一个有他们合影的相框,还有一张字迹潦草的纸,“亲爱的,妈妈永远在你身边。你是我生命中唯一的男人,我不太好,但有一天我会跟你解释,我爱你。”男孩哭了,这是整部电影他唯一一次哭泣。
那会我忽然认清,这个男孩是多么的珍贵,电影又是多么神奇,用一个场景让我一下子回想起有关这男孩的这种珍贵的所有细节。他永远不爱说话,他永远不轻易下判断。他在妈妈回家后远远不像姐姐那样下贱,他不会轻易被打动,甚至对爸爸说“她还会走的”。他带着孩子的单纯和童真,却长着一双深邃忧伤的眼睛。他是唯一一个不会介意和班上的哑男孩坐在一起的孩子。他讨厌姐姐和另一个女孩让他一起玩恶心的游戏,那时他会走上屋顶看悠长的时光,缓慢运动的或安静的世界。他敏锐的察觉妈妈会再次离家。他纵容着自己的爸爸对自己发脾气像纵容一个孩子,看着他歇斯底里时着急的说“你冷静点”,那时他更像一个父亲。他被爸爸赶出家,但他会在委屈过后从邻居的家庭给他的快乐中逃遁归来,在深夜里赶回家问“你好吗”。他学会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体会在家庭中负有的责任,懂事的说因为游泳队的费用已经付了,所以今年不去足球队。
那个场景真让人心疼,我们分不清汤米是成人还是孩子,但清楚的是,他具备一个成熟的男子所有的迷人特质,那些所有的隐忍和沉默、单纯和成熟、善良而又忧伤,敏感又懂得承担,他懂得将脆弱放在心里,懂得将爱进行区分。某种意义上说,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在于,人们倾向于女人单纯些是好的,法国作家蒙田认为历经痛苦的心固然可贵,但一颗单纯的心能感受到最纯洁的快乐。但这多半应该用来形容女人。张爱玲那样世故聪明的女人只能引人侧目,没有多少男人希望女人去模仿她,也模仿不来,洁尘也说过,一个愚蠢的女人学了张爱玲,那是一件危险的事。人们希望女人很单纯。人们希望女人很天真。人们希望女人的心很空很干净。这样就不会生很多事端。这样的女人爱起来会简单而又舒适。但男人是不同的。人们喜欢有经历的男人。人们喜欢听一个男人历尽沧桑的故事。人们会爱上一个在烟雾缭绕中,有着忧伤中带着坚定神情的男人。人们会猜测他、谈论他的过去;会信任他、注视他。尤其是一个因为有经历而成熟,又同时保留着可贵的童真的男人,那些和时代一样久远的珍贵品性——善良、单纯、真诚和爱。
侯孝贤说,人文素养和成长的背景让你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不是每个人都会像汤米一样。还好电影大多不是生活。在看电影的同时,男人们,你们要一边庆幸自己生在一个没有机会体会那些疼痛和苍凉的环境中,一边惋惜自己无法享有成长为一个迷人男子的先决条件。想到这里,对他的心疼慢慢的好转了,甚至有点得意:他有这个条件,三岁看大,何况少年。等着吧,很快,他将长成我们心中,那一个迷人的男人。
金·罗西·斯图尔特(Kim Rossi Stuart)是谁?安东尼奥尼《云上的日子》第一段故事中的意大利帅哥,1997年法国版《红与黑》里英俊不凡的于连,一位活跃在电影、电视和舞台剧领域的实力男星,众多影剧迷亲切地称呼他为“Kim”。
《屋顶上的童年时光》(以下简称《屋》)是罗西·斯图尔特初执导筒的处子作,2006年在意大利国内大受好评,接连获奖。它是部以父子关系为核心的家庭悲喜剧,联系到2004年罗西·斯图尔特主演、同是父子题材的《房间钥匙》(The House Keys),影片剧情并无过人的新意,但情感细节却一丝不苟。
在片中,罗西·斯图尔特满脸胡渣,发型无奇。有人开玩笑说,他看起来俨然就是南尼·莫伦蒂 (Nanni Moretti,意大利名导)的样子。片中的雷纳托(Renato)是个拖家带口的35岁男人,里里外外的大事小事,惹得他间歇性地暴跳如雷。一边是屡番出走的妻子,一边是需要照顾的孩子,还有并不顺心的工作―――这大概也是小男孩汤米眼中的父亲:生活真是糟透了。
汤米喜欢爬到屋顶上,不带惧色地行走(这也是片名的来历),加上手持望远镜四处观望,跟《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马小军有几分相似。父母的位置被架空,成长的伤痛归自己。汤米并没因家庭破损而孤僻或叛逆,与性早熟的姐姐相比,他倒有些与年龄不衬的老成,同时还有更多烦恼。他向中意的女孩子表示爱慕,在确认的一刻似乎出于对成人爱情的不信任而退缩。面对不成熟的父亲,汤米不单独立,还要安慰大人。他对母亲的意外归来并不喜上眉梢,却在面对母亲的潦草字迹时低头落泪。《屋》却始终伴随着温情―――这很大程度归功于小汤米的勇敢和懂事。
影片有部分内容取自罗西·斯图尔特本人的经历:自小锻炼后是名游泳好手,片中学校是他曾就读的母校,据说有母亲出走的类似经验。他说自己16岁时,就想着拍一部关于自己童年的作品。当然,罗西·斯图尔特并没有提供解决家庭病症的良方,在父子偎依的结局外,它还是有着眼泪的苦涩。
http://www.mtime.com/my/moviel/blog/651350/ 有时我会想,一个家庭是否和谐究竟会对一个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其实,拿自己为例,就会发现,其实18岁之前成长阶段的点点滴滴,都为自己日后价值观的取向埋下了伏笔。
我在看过许多对这部电影的影评后,其实比较倾向于有一类说法。就是整部虽然是以一个孩子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但其实并没有对生活本身做任何的评价。他应该很羡慕玩伴Antonio一家其乐融融的生活,但是他也深爱着自己的父母,尽管他们彼此的相处给自己带来了许多的伤害。
父亲是一个小有才华却不懂得妥协和合作因而一直不得志的摄影师,母亲是一个时常离家出走又会突然回来(用Tommi的话说是“va e viene”)的女人。片中的两个成年人努力对待生活,结果却往往是面对糟糕的局面。父亲因为生活的不如意,情绪不稳,间歇暴怒。母亲对生活始终找不到自己的把握,在年轻时的莽撞爱情和对孩子的牵绊与对未来生活更多的向往之间来回摇摆。有人将问题都归罪到母亲身上,认为是她对家庭的没有责任导致了整个局面。但其实,不要高估每个成年人对于自己生活的掌控能力,也没有人能说自己从不选错。她只是属于那些不会把握方向那一类,想要改变但却并不知哪一种才是自己真正该选的。生活不是非黑即白,人也不是。她为拉近与Tommi之间的关系所做的努力以及最后的那张字条与她的出走之间,其实并不矛盾。或者说,都是矛盾地统一于她的身体中。片中的两个爱孩子却无法给与的成年人,努力生活,却无法把握。
与他的父母相比,与姐姐相比,Tommi对状况有着更冷静的认识,比如,他在母亲回来那一刻就对父亲说,“她还会离开的”。他也有着更多的承担。母亲曾经难过地对他说:“你不该那样看着我,我怀孕的时候还只是个孩子,孩子一个接一个,我觉得自己像一头母牛。……我不会再走了。”他对她说:“你头疼吗?我帮你按摩吗?”父亲曾经痛苦地问他:“为什么我会栽在同一个女人手里?……你能相信她做的吗?”他皱着眉头,只是沉默。在父亲感情和事业都再次遭遇挫折,将他逐出家门之后,他从窗户爬回来,再次拥抱这个身心俱疲的男人。他想放弃游泳学足球,其实他喜欢的是其他的位置,只因为父亲说觉得自由人(Libero)这个位置好,所以马上改口说“Anche libero va bene”(自由人也好——不知为何中文译名都是“中后卫也好”,难道自由人的位置和中后卫一样?偶不懂哦~)。
“Anche...va bene(……也好)”,是一个小男孩,在成人世界所给与的生活中学会的承担与妥协。他在屋顶上看着楼下的行人,看着整个罗马城。这种生活还在继续。
童年的事,琐碎却又印在心里,狂躁的爹和不负责的娘,爱谁恨谁都是痛
他们的爱和恨一样真切,在拥抱和责问中交替的生活火热而缓慢无声,“总有一天你会明白,我爱你。”忧郁敏感的男孩在放弃滑雪的那个寒假,在小声哭泣的午后公车上,突然知晓了所谓爱的意义和重量,日后在屋顶眺望远方时,或许他会自在自得一些。结尾泪目,你也曾是我手心小小的宝。
“我不夠好,但有一天我會跟你解釋,我愛你。”午後的陽光透過車窗的玻璃斜射而下,你的臉一半光明一半陰影,我看見淚水滑過你的眼角,像一塊水晶,折射著光,五彩地剔透晶瑩。你知道,生活總是有太多的不如意,你也知道,他們真的都很愛你。故事還沒有講完,生活平淡的滑過四季,緩慢著繼續。
算是我看过Kim最颠覆形象的一次演出,没有了以往的文艺范儿,大大咧咧傻里傻气像个直男一般。细节之处生动逼人,配乐也精心考究,Kim很有导演天赋啊。再次证明了成熟与否与年龄没有太大关系,哪天下个1080看看片头Kim是否露的真切~
一个简单粗暴的爸,一个水性杨花的妈,受伤的却永远是孩子
一个意大利男孩晃荡的童年。。
“你还好吗?”(谁听到这样一句不会为之掉泪?)哪怕你一向暴躁又专制,他总是无条件爱你。连道歉信都算不上的东西还是换取了他原谅的眼泪。哪怕你多次欺骗并离弃,他总是记不住恨你。他是谁?他是你们的孩子……
11岁的汤米,有超越同龄孩子的冷静,也有同龄孩子不曾有过的烦恼,当然两者互为因果。有一个受生活所迫脾气火爆动辄发飙却不时流露温情的父亲,一个惊艳迷人经常出走却会跟他说“你是我生命中唯一男人”的母亲,一个身处青春期性萌动的姐姐,一个家庭阔绰平易近人的公子哥朋友,一个从不说话大块头同
想去足球学校不想学游泳.偷偷跑去屋顶用弹弓淘气的打对面的人.把钱藏在烟囱里.一个调皮的姐姐.一个负责任又有点严厉的父亲.可是,无论如何,汤米的琐碎又有趣的童年生活不能说是没有波澜的,因为那个混乱的漂亮母亲,或者由于脾气暴躁又事业不顺的父亲.汤米就变成了有点忧郁气质的小少年...
温情 细腻 法航上看了法语版的一半 没有字幕还是看进去了 回家细细看完了
不输那部《儿子的房间》,这次更多是从儿子的视角出发,还涉及到对妈妈复杂的感情,很真!
一个小男孩,在成人世界所给与的生活中学会的承担与妥协。他在屋顶上看着楼下的行人,在公车上留着泪水看着整个罗马城。这种生活还在继续
好电影!强烈推荐!感觉和《Half nelson》差不多,很纪实的感觉,从孩子的视角讲述普通人有欢乐有苦恼的生活。佩服死那个小帅哥,演技超强,连演父亲的导演都显得逊色了。不晓得导演从哪挖掘出这么个人才,再回头看看咱们中国的小帅哥们,即便是刚拿奖的吴景韬,跟人家差太多了。孩子他妈也相当漂亮。几个场面搞得我泪眼婆娑的。
2008.4.10 这种适合一个人看的电影真是百看不厌
好犀利隐忍的孩子
两个中文名翻译的差别真大。很平实的电影,却越看越吸引人,母亲回来了,事情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父亲又笑了,工作有了进展,可是就像汤米之前预料的一样,“她最后还是会走的”,父子抱头痛哭。这个时候就真的能够意识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早熟的孩子,确实多半都是在动荡的环境中成长的,就连爱,他也不敢信任。PS,那个演母亲的演员,真漂亮。
最喜欢的一段镜头是汤米在游泳时的主观镜头,从父亲-挣扎-最后决定摊牌。片末的结局很喜欢,汤米的母亲在新年礼物里写了这么一句话:你是我生命中唯一的男人。对于父亲来说,或许女儿也是生命中唯一的女人吧。
屋顶是很多孩子的秘密天堂,我在那里有过太多的记忆,最喜欢躺在那里唱歌,歌声稀释在城市的上空……
敏感、脆弱好演,疏离感难演,男主角太动人了。最打动人的往往不是强,而是弱,丰富地弱,有牺牲地弱,无奈地弱。
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Antonio和Claudio就像Tomasso的两面,一个是天真不谙世事,另一个是沉默却看清一切。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却一步一步将人吸引进这部电影的叙事世界里。PS:剧中演Tomasso的小朋友真是帅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