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韩片,有三部是看了许久都没敢评的。 一是金基德的《空房间》,它曾经被译得很惹火——“空房诱奸”——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岛渚的什么什么续集;我以为它所讲述的是可能性,无数的可能性,以及沉默,沉默的温存与暴戾。正巧这一切对于我来说,是最最难以掌控的,于是我总觉得我对于《空房间》有太多想说的,却不晓得从何说起,于是拖到现在也没说过几句。 另外两部,都是朴赞郁的,一部《老男孩》,一部《亲切的金子》,后者看了五遍,已经有看第六遍的打算;如今我是朴的铁粉,我太欣赏,他哀伤的暴力倾向。从他开始,我明白,暴力美学绝不是在教堂里放鸽子,而是用玻璃胶黏在琴键上的手指,或者冲动的、直接爆头的枪,以及血,兜在塑料布里的、经历东方快车谋杀案式审判之后的、成分复杂的、罪人的血。华美、优雅、智慧,都可以是暴力的内涵,当它被加工在胶片上,作为一种可供观赏的行为艺术的时候。可是怎么办呢?与沉默、可能性一样,暴力是我的又一个盲区——尽管我在种种影像里变态得厉害。那日我与某人说起,昨夜我又看了一部恐怖片,韩国的,特别血腥的那种。他立刻开始了新一轮的鄙视:连“掐死一个新生婴儿”这样的话都听不得的人,还总说自己多么热衷于看恐怖片。好似他拿个照妖镜照出了我的原型一般,潜台词是我这个人太习惯于拿恐怖片做Logo,以标榜自己的生猛。我气哼哼回过去:两码事……我只爱看成年女人杀成年男人,或者成年男人杀成年男人。 其实我的意见是:恃强凌弱顶难看。如果一个恐怖片拍的是一只蚂蚁如何杀死一只大象,那一定好看得不得了。 跑题很久了。其实一开始我只是想提一提“昨夜我又看了”的那“一部恐怖片”——《老师的恩惠》——熬夜看的,看完之后的第二天就发了烧,39度;不了解我的人一定以为我是惊吓过度。 关于暴力,绕过朴赞郁,我倒还有些讨论的勇气。或许《老师的恩惠》的暴力,是美式的、胆大妄为的、《电锯惊魂》的,只是在凶器的选择上,杂糅了些亚洲的矜持,我比较有印象的是圆规和订书机。从结构上讲,《老》是个套儿,头一个场景就是医院,乱哄哄的抢救,其间有警车的哇哩哇啦,然后是女主人公愁苦的脸,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妇人,沉默,涕泪,时钟嘀嗒……然后我们同某探员一起听完了一个血腥的故事,故事里的每个人都对那个病床上早已不能自理的老师充满仇恨,把成年之后的种种遭遇归咎于老师当年的粗暴、漠视、冷嘲热讽、嫌贫爱富。同学会,危机四伏的同学会,平静表象下的摇晃,如同绝不偶然的数个摇镜、忽大忽小的特写。在女主人编造的故事里,毫无意外地,人,死了个精光,死于仇恨。别问我仇恨是怎么杀人的,我指望你自己去看,怎么可能告诉你,我只能告诉你他们死得很灿烂,夏花一样。我们的女主人公真是个智慧型罪犯——她的智慧足够她勇闯好莱坞,只编剧,已经可以一年拍十部《人皮客栈》、《隔山有眼》。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一切都是编造——说实话,相较于后来的真相,我更喜欢她的编造。有张力得多。 真相我也不说。 我以为真相的乏味在于:它把一种全民性的仇恨话语压缩得太个人了,俗也就俗在这儿了;我倒宁愿片子戛然而止于人统统死光的那一刻。此等残暴,影像而已……而这种片子,是一定得十八禁的。 PS.去哪里找这种要变态自己偷着变的优秀女青年啊,十八禁,多么关心后生的成长@_@
二刷(因为忘了剧情)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会这么低,在我眼里面这是悬疑恐怖片中难得的有剧情有深度的好片。在此理一下片中的时间线,内涵剧透
警察眼里(片头观众眼里的时间线)
发生命案,只有一个年轻的女人和一个年老的女人存活,二人昏迷被送往医院。年轻的女人先醒,向警官阐述事件经过:
年老的女人是小学老师,生了一个先天畸形的儿子,丈夫上吊,儿子后来也失踪了。退休后身体一直不好的老师在一年前收留了以前的一个学生就是当时无家可归的美子,美子为了报答一直照顾她,并为了让老师开心找回了老同学一起聚会。
来的同学一共六人,每一个人都过得十分狼狈,并且在年幼时都因为朴老师而留下过不可磨灭的阴影以至于现在悲惨的生活。看似受老师偏爱的名浩因为老师病态的喜爱和性骚扰留下了心理疾病,班长和副班长因为贫穷从小被老师嘲笑留下阴影和怨恨,运动健将达峰被老师体罚伤了腿命运不顺,小时候很胖的顺姬被老师嘲笑后来沉迷整容减肥,正元因为拉裤子被赶出教室母亲当天还因车祸去世从此辍学。这些学生接着酒劲接连控诉老师的当年的恶行,却被正元残杀,只有美子和老师活了下来。
真实状况时间线(最后20分钟)
警察在正元家中发现正元其实叫正媛,也就是美子,美子其实是正媛母亲的名字(南美子)。朴老师当年欺压嘲笑的对象其实只有正媛一个。(跑步摔跤被打被体罚,家里穷被嘲笑,胖被嘲笑,月经初潮时因为窗外施肥被误认为是拉裤子被赶出教室,母亲要去找老师理论时出了车祸从此只好辍学的都是正媛)。正媛心中的怨气和愤怒一直无法释怀,母亲的死亡也使她的怒气达到顶峰于是开始策划报仇。她开始接近老师并照料她的生活,最后在老师一年一度的同学会上下毒并用文具和刀虐杀了朴老师最心爱的学生(五个人,并且也应该是当年嘲笑正媛的人)。正媛向警察撒谎后推着老师离开了医院来到海边,一番控诉后在老师面前自杀,老师后来也应该自杀了。
伏笔,暗示及影射分析:
老师一开始对自己虐待六个学生的事情好像毫无记忆,其实是因为她对自己当年对正媛造成的伤害毫无察觉,因为正媛并不是她喜爱的学生之一,只是普普通通的一个学生。加之所有的伤害都来源一些小的举动,所以朴老师才会毫无印象。
虐杀场面的凶器都是普通文具,其实影射学生时代朴老师微不足道的言行,却在正媛身上留下了深刻的伤害。
兔子面具除了皮一皮让观众再开始猜不出凶手是谁,还有暗示正媛和老师的畸形儿子这样在童年因这种原因经受校园暴力的人。正媛的立场里正元是带着面具行凶也是暗示这是一场弱者(或失败者)向所有人进行报复的谋杀。
人物分析:
正媛:杯具性人物了,但不得不说是生活中真真实实存在的。作为千千万万被老师无意中bully的学生,正媛更悲惨的事家境的贫穷和母亲的意外,所以导致了她更为强烈的怨念和更为极端的报复手法。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原因除了剧情反转以外还有认为性格塑造合理。正媛杀害同学是因为当年的嘲笑已经为了让老师看的最得意的门生死去的报复,而不杀老师的原因也说的很清楚。
朴老师算是恶人吗?从开头一些和孩子玩耍的片段和后来每年都有学生回来看她的事情来看,她其实在大部分学生眼里其实是个温柔耐心的好老师。这个女人有着家庭的不幸(各人猜测她对正媛的针对可能源自于看到正媛站在地下室窗前以为她是来取笑自己儿子的误会)这个女人有着对儿子的爱和因为儿子畸形的自卑心理,所以当时她才和正媛说儿子不是她的玩具。因为小小的偏见和不自觉的歧视是她对正媛说了和做了一些不符合师德的言行(其实几乎所有老师都有对某一个学生有说过或做过),从而造成了多年后的悲剧。在最后听了正媛的控诉后朴老师也是悲痛和愧疚的,只是当年的伤害已经无法弥补(所以我觉得最后只留下轮椅的片段是因为老师也跟着自杀了)。
有评论说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让人恨得咬牙切齿的老师,可在我的解读里是每个老师至少都有一个像正媛一样被错误对待过的学生。也许是一时心急也许是暂时的心情不好,看这样的行为对年幼的孩子来说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
所以说为人师表真的是很难很难的一个工作,只希望现实中能有更多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让正媛这样的悲剧减少吧。最后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过马路要好好看车(我觉得这是整场悲剧的引火线)希望所有人都能让童年时经历的不好的事情释怀。
一言以蔽之,强行深刻
看完之后颇有一种“公主在别处城堡”的荒谬感
可以理解一部恐怖片总要设置悬念,就像一部推理小说总要误导读者。
但悬念总归是要解开的,误导读者也不能太过分
你跟着线索推理了半天,作者整一出这些都不是凶手,凶手是楼下便利店的老奶奶一样荒谬
作品中的大部分剧情可以理解为贞媛由于老师的刻薄而对警察编造的一出谎言,用以误导警察和观众
但是,其中出现了很多有头无尾的元素,比如貌似被老师猥亵的沧桑少年,比如老师家的畸形小孩。包括其中的血腥镜头,设置的都非常刻意。有种“恐怖片一定要有点血腥成分,那就放在这里吧”的刻意感
到剧情的后面,频频出现的畸形少年意向就这么不了了之了,颇有一种多余的感觉
而且从现实层面上来讲,贞媛既然不打算逃脱法律的制裁,向警察编造出这一通滑稽演出根本毫无意义。构陷老师么?那老师并没有被杀死,真相也迟早大白于天下,那又是出于何种心理呢?我想只不过是作者的一种欠考虑罢了。
这也是韩国电影一贯的通病,强行深刻,强行悬念。
有bug,不过就气氛来讲做得不错。
没意思,这也叫恐怖片?
真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谢师宴呐。。
多么应景~
这片比较经典,关于师生关系的反思。另外也算半个高智商电影,结尾反转太精彩。
“在关爱的名义或平和的表象下,老师带给孩子的伤害,有时,是一生一世的” 中小学教师必看电影,强烈建议教育部大力推广此片!!!!!
以前高中组织老师们看的这个片子班主任又放给我们看。想想那个班主任应该是对我最苛刻的一个班主任了,但是却是我最尊敬的一个。他是我见过的老师里面最不傻逼的一个。
“在关爱的名义或平和的表象下,老师带给孩子的伤害,有时,是一生一世的。”
三星半
我表示感同身受,只不过电影要夸张很多
题材很好,正是由于小学中学遇到过太多这样的渣老师,看片过程中相当有有感触。这片子真心该在教师节组织播放,别总是到了那天就各种假大空的感激。吞刀片看得我倒吸一口凉气。。。
《老师的恩惠》,不应该作为恐怖片,而应该作为剧情片,在教师节专场上映
"应该作为剧情片在教师节专场上映"!PS:达峰就是那个卖黄色漫画的家伙...
老师这个职业是神圣的,希望不要有人来亵渎这个称呼。
。。。台变态了。。。尤其是订书机。。。
感覺除了耍噁心以外,就沒啥了.橋段還有夠老套了~~~
很多恐怖片都是穿着恐怖片的外衣的教育片 但还好不是科教片
跟《蔷花红莲》的叙述手法是一样的。它还讲述了一个道理(应该还不是真理):混得好的学生才会去参加同学聚会,而人生的失败者是不会出现的。如果他出现了,你要小心。因为你不知道他是不是来复仇的。
硬伤蛮多,作为影片主体的美子自白明明应该采用第一人称有限视角,拍着拍着就变成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且个别角色基本闲置,虐杀毫无情感必要。韩国国民性的复仇主题:自卑+小心眼+小家子气。虽然当年在校时不笨不胖不穷但还是遭遇过不公待遇,好想寄蓝光碟给我亲爱的毕老师和胡老师。
我喜欢这部电影,情节设计的很巧妙.所说是部商业片,也能找出现实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