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

HD中字版

主演:卡里斯·范·侯登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0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拯救 剧照 NO.1拯救 剧照 NO.2拯救 剧照 NO.3拯救 剧照 NO.4拯救 剧照 NO.5拯救 剧照 NO.6拯救 剧照 NO.13拯救 剧照 NO.14拯救 剧照 NO.15拯救 剧照 NO.16拯救 剧照 NO.17拯救 剧照 NO.18拯救 剧照 NO.19拯救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Earn this. Earn it. ★★

Earn it, 拯救大兵瑞恩里米勒上尉对瑞恩说的最后一句话,意思就是善待它,善待自己的生命,善待付出如此众多的生命而挽救的另一个生命。

 庆幸自己没有生在那个战争年代,不用每天提心吊胆的过日子,不用担心每天从头顶飞过的飞机是否会扔下炸弹;但是出生在和平时代的我们又是否有米勒上尉的那种精神,又是否有与自己九死一生的战友,人的本性总是在最接近死亡时才会表现出来,当你处于那样一种绝境中,生的希望看似渺茫,为了什么而扣动扳机也回忆不起,只听见绝望的哭嚎、冲破耳膜的爆炸声和命令声,当一个人被逼入此境,连附于灵魂上那层最薄的壁垒也被残酷血淋的场面和无力的恐惧感击得粉碎,人的本性被无路可退只能往前冲的现实推到最前端。当身体成为工具,思考也变得奢侈,人的全部反映都是最直接的本能,此刻的人是作为一个最真实的自己。有些人可以由此激起勇气和无畏就如米勒,更多的人就如无法冲破内心障碍的厄本,我们不要说讨厌厄本,讨厌德国人,人的善恶美丑不应被贴上个体和地域的标签,这是全人类的特性,你是这样我也是这样,影片并没有要歌颂英雄主义的本意,它只是把最真实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强烈所以震撼,因为透过米勒透过厄本透过德国人,我们看到的是自己,有些镜头让人本能地想逃避,有些让人觉得残酷得难以忍受,就好像梦中看到镜子中真实的自己时有多少人可以坦然面对?

我们都应把自己想像成是被拯救的瑞恩。
 
战争的残酷连同米勒上尉最后的那句“Earn it...”沉重地向我压来,假设把这句看成是一个问句,那你觉得它的答案应该是什么?
 
我们要如何对待他们为我们守卫的美好生活?
 
当年老的瑞恩问他的妻子自己这一生有没有白活,"Am I a good person?" 回答是"You are."
 
我想这是给逝去的人最好的慰藉,不管是电影还是生活,这都是一个最好的答案。在不需要英雄的年代,好好过每一天,做个好人,就是和平年代的英雄了。仇恨可以放下,过往的我们就把他们安放在心里,那是大家前进的希望,就像一道爱的光,能化作永恒的力量。

现在我很累,每天都很累,压力不小。每当顶不住的时候,告诉自己:Earn it。善待父母用血汗钱换来的机会,善待众多同龄人难得的遭遇,善待对自己如此苛刻的老板,善待他们给你的一个机会……总之就是要善待自己的生命,不为别的,为了你自己的未来,为了父母的期盼。

所以……大家,每个人,当你心情愉快的时候,请悄悄地告诉自己:Earn it,善待这难得快乐,善待带给你快乐的人,善待跟你分享快乐的每一个人……

所以……朋友们,每一个朋友,当你心情沮丧的时候,请坚定地告诉自己:Earn it,善待着人生的磨练,善待在你沮丧时陪伴在你身边的人,善待帮助你的每一个人……

所以……爱人们,每一对真心相爱的人,当你对感情迷茫的时候,请温柔的提醒自己:Earn it ,善待那一份能在茫茫众生中寻找到自己另一半的那份幸运,善待你爱的那个人,善待你未来的妻子,丈夫,善待每一个祝福你们的人……

所以……孩子们,每一个孩子,当你独自在外的时候,请时时刻刻的提醒自己:Earn it,善待父母给你的生命,善待他们对你的不离不弃,善待他们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善待天下所有的父母…………

善待这些,因为当他们为你付出的时候,你的生命中已经打下了他们的烙印。你的生命已经是所有善待你的人的共同财产,请善待它!

 

“我祈求天父,能够抚平您的悲痛,仅为您留下一切关于已故的亲人们的美好回忆。你们为捍卫自由的圣殿,而牺牲甚多,神圣的荣耀属于你们。”——不得不承认,作品太老斯了。“你的一生没有白过,你是一个好人,Ryan。”Earn this。Earn it。这样,才问心无愧于Miller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完成的杰作。

 2 ) 怎么躲得过命运的安排?

如果可以,我想给7颗星。听各色各样的歌,耳里回旋的赫然还是激烈的枪战声,汤姆-汉克斯那张刚毅的脸似乎就在眼前,啊,拯救大兵瑞恩实在太好看了。

美国人拍的大片就是好看。场面够宏大真实,渲染人与人之间情感也很真实,不像国内一些片子,英雄要去完成英雄行为时,非得来一番矫情的表白或者让我想笑的生离死别,恶心到了极点。好吧,我就是赤裸裸的崇洋媚外。我就是特乐意被资本主义大毒草腐蚀,我对罪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好感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说不出为什么直到今天我才看了这部电影的原因,事实上一直都知道,一直都想看,居然拖到今天,好吧,就当我舍不得看好了。就如看到某些文字,字字珠玑生怕看了一行就少了一行那样的遗憾吧?

这应该是我看过的最最最棒的战争片了。人性的高贵、善恶纠结、国仇家恨、兄弟情感、男人间友谊、承诺、永远的怀念,杂糅这么多吸引人的元素,呈现的方式就是惨烈的战争场面,并无过多渲染,而影片依然好看得惊人。将近三个小时,我这样的猴子屁股,没有对于时长太长的抱怨。

二等兵瑞恩的三个兄长都战死沙场,于是军方高层觉得不能让其母承受更多的丧子之痛,务必要保证瑞恩的安全。于是成立了以汤姆汉克斯为首的特别拯救分队,穿越德军兵力密集的地带,进行拯救。而围绕这个拯救任务,也引发了许多疑惑,为什么瑞恩的生命就比其他人的生命重要,为什么牺牲其他士兵营救他,就是非做不可的事呢?

这个问题,永远不会有答案吧?正如天灾人祸时,我们的号称最可爱的人-军人总是出现在第一线,常常为了营救灾民,就会造成军人的牺牲。这,对于军人的家属来说,又是多么的残忍。我一直很为这个问题而困惑。如果为了营救一些生命,就必须牺牲一些生命,而众生平等是不是就是彻底的骗局一场?

可是,总有一些营救是不得不进行的。不能理解成谁的生命凌驾于谁的生命之上。比如失去三个兄长的瑞恩,政府对他的营救,恰恰体现了军方的人道主义精神,不能让老母亲彻底崩溃。可是,这对于营救他的特别分队每一个队员来说,又是多么不公平啊?

唯一的希望就在于这个瑞恩是一个值得他人牺牲生命去营救的人。索性马特达蒙饰演的瑞恩没有让战友、观众失望。彼时还带着青涩的他简直可爱死了,年轻的脸上还带着稚嫩,他的勇敢、执着,特有感染力,比起“心灵捕手”的数学天才,我更喜欢这个重情重义的他。

最后的最后,瑞恩得到拯救,回到了家乡。平安过了一辈子。片头和结尾都是年迈的他来到战友的墓前,缅怀。白发苍苍的他对着米勒上校的那个军礼,很是动容。他留着眼泪问自己的妻子,自己是不是一个good man?妻子捧着他的脸肯定他是,老脸方才有点释然。哇,这一幕太棒了。我确信瑞恩一辈子过得并不甚安宁,他一定常常想起为了营救自己而牺牲的战友吧?

这对于活着的他,何尝不是残忍的事呢?任何有感知的人,如果清楚知道为了成全自己的活,造成了那么多人的死,都无法安然吧?况且他一直是那么重情的人。

唉,好吧,或者最残忍的,就是命运的安排了。

看完该片,对军人有许多好感。国难当头时,他们毫无退路,只能挡在前方,用血肉之躯乃至生命完成对国家的捍卫。

最可悲的应该是被政府用于一己之私的军队吧?他们用性命捍卫的,甚至就是让人唾弃的一些物事,人。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

很多时候,不是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我从来不相信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每个人手心里的鬼话。

总有那么些时候,无论怎样,都是逃不过命运的安排的。

啊,我太强大了,终于成功地从战争片扯到宿命上了。我确实是一枚华丽丽的神经病。

原谅我吧,amen。

 3 ) 好莱坞历史上最优秀的10部战争片

战争片并不总是血腥和残酷。在斯皮尔伯格的扛鼎之作《拯救大兵瑞恩》之前,许多战争影片对战争残酷的揭示大多是有所保留的。我们在看这些最优秀的战争片时,真的不要仅只用眼睛。

1.《西线无战事》(1930年):这是一部反映一战的影片,当时十分流行,现在看来也很有震撼力:战斗场面壮观,人物刻画深刻。堪称雅俗共赏,是评论家和观众都一致看好的优秀影片。

2.《桂河大桥》(1957年):该片从战俘营开始,故事主线是建桥炸桥,但整个作品主题朦胧、多义,令人不能立刻作出是非判断,对文化的多元和冲突揭示得十分深刻。因此引得人们一而再地去观看,而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3.《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年):该片描述了一战期间一位英国军人从特立独行成长为英雄的故事。该片被评论家评为历史上最优秀的影片之一。拍摄技术精湛,表演到位深刻,充满了异国风情。

4.《奇爱博士》(1964年):如果观众想从中看到打斗的场面,那么一定会深深地失望,你甚至看不到敌人。但这的确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战争片,该片的意义在于让人们看到了关于冷战思维的危害。一个错误,或是个别人的私心杂念都有可能毁掉我们美丽的家园和温馨的生活。

5.《陆军野战医院》(1970年):该片通过朝鲜战争时期一位外科军医不甚检点的表现,对美军积重难返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揭示。反战的情绪迎合了当时民众的心理,而今天我们看来,更多的是看到了该片的精致和鞭辟入里。

6.《现代启示录》(1979年):该片表现越南战争,规模宏大,表现超现实,至今仍被广泛争议。大多数评论家认为该片是一部有关人类激情的鸿篇巨制,而一部分评论家则认为该片过于理治,篇幅太长。而观众们却乐于被该片打动,为该片所提供的战争思考所吸引。该片于去年推出了修复版,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7.《野战排》(1986年):纵观影片,我们不得不被通篇的现实主义描写和坚忍不拔的英雄气概所撼动。同时,人们还可从中得出诸如社会学的结论:从一个非正常的环境中看到人性的扭曲和对正义的追求。

8.《光荣》(1989年):这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风格的反映美国南北战争的影片。该片严格地按照历史传说来拍摄,表演详实,制作精良,深入细致地反映了联邦全黑人兵团的故事,是一部对南北战争和黑人历史深入挖掘的力作。

9.《勇敢的心》(1995年):好莱坞最好的一部有关古典战争的影片。美丽的田圆风光时有呈现,血腥的战斗场面杂陈其间,观众们不得不为战争的宏大和历史的厚重所感染。梅尔.吉普森的脱颖而出,一跃成为当代好莱坞最具号召力的男星,与该片的成功不无关系。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反映二战残酷血腥最成功的一部影片,故事从士兵们到敌后寻找一位独子士兵展开。正如影片的残酷深深地打动了观众一样,该片剧情和表演的完美也为人们所折服。

 4 ) 大爱自信又忘我的jackson❤️❤️纪念帖


凑巧重看了这部儿时看过的电影 被狙击手jackson迷住 或许长大后对剧情和人物性格更能理解感悟

他看上去与任何一个战士都不同
天生自信 独立 以战斗天赋为傲
信仰让他看上去如此冷静
但他也会得瑟
注意这一段他的表情和手部动作,真心自信
(啊哈哈以及最后一张霍瓦特军士的表情太到位)
也会暴怒发脾气
还有萌萌哒&忧郁脸

他并不是一个纯粹冷静冷血的人
他的自我只出现在举起枪的时候
和队友在一起时他是忘我的

卡帕佐被狙杀时他知道对方狙击手很厉害 还让所有人都躲起来 自己却跑到很容易暴露自己的地方寻找对手 从后面德军狙击手的瞄准镜中可以看到其实他的位置并不安全
主动帮助韦德 顺带安慰不认识的战友
不是冲锋型的他看到米勒和莱宾的小矛盾 主动站出来攻左路(米勒看着莱宾时候莱宾还吐了口口水。。)
韦德牺牲时他抱着他的脑袋低下了头 又愤怒地冲向俘虏 甚至米勒提醒后才注意到自己的手臂受了伤
还有后来递水给厄本 以及把铲子让给莱宾挖 自己用帽子挖(身材好棒啊口水)

他的自信和无我在最后战斗中更是体现了淋漓尽致
欣然接受队长分配的最危险最重要的钟楼位置 注意米勒的口气是询问而不是命令 可见真的很危险 但他却很轻松
观察敌情有多重要就不说了
队友没子弹时挺身而出掩护 有人说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 我觉得他的自信和忘我 让他根本没有去思考过生或死 只想投入战斗
事实上机枪手的存在早就暴露位置了 但为何之前没有炮击?个人觉得机枪的威力大,子弹密集,但精准度欠缺,因此只是压制了对方,真正杀敌有限;而他一枪一个,让敌人感受到了威胁
直到最后 看到敌人抬高了炮口的一瞬间 我想他这才意识到死亡逼近 从狙击手的身份及之前的表现来看 他是一个思考和反应异常快的人
第一反应有点愣住了
这张图可以看到他的眼神从战场上移开进入了思考状态 我想这一秒他已经知道自己的命运
他的位置直面炮火毫无遮挡 他明白一切都是徒劳所以没有作出任何挣扎哪怕是低头躲闪 但他突然想到了侧面墙壁后的队友或许有生的希望
于是大叫帕克趴下,自己甚至没有从直面炮火的窗口挪开半步
被击中的那一瞬间。。还飙血了。。看了心碎💔啊
我一直觉得他和莱宾是米勒最喜欢的两个手下,有勇有谋有个性
在他牺牲后给了米勒一个镜头,米勒看着被炮击的钟楼低头想了想什么但又像突然醒悟了一样继续开枪投入战斗中
我想那一刻米勒的心里也是最痛苦的吧。。这样得力又讨喜的手下谁会不喜欢?

最后上点有他的集体照。。

 5 ) 堪为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今早比平时早醒了两个钟头,便再也睡不着,脑子里满是关于昨晚看的《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一幕幕场景,炮弹、子弹到处开花,所到之处血肉飞。闭上眼睛就是这些。我还在努力回忆最后那场保卫战中美国兵到底有几个人,最后还剩几个等等诸如此类的细节。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看此片。若干年前,片子刚出来的时候看了个枪片,印象十分模糊,因为画面始终是黑糊糊的,征尘满面的外国人的脸全都一样,所以也闹不清谁是谁。但还是有几个镜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门廊下瘫软了的老母亲,眼看着坦克炮口对向自己的狙击手的瞪大的眼睛,汤姆·汉克斯颓然地靠坐在坦克旁边,用手枪向坦克射击,最后坦克居然叫他打爆炸了(当然,昨晚看第二遍时我才看明白,坦克并不是被他炸掉的,而是被飞机轰炸的。)

    人性+英雄气概好像是这类美国片子的主要表现意图。这部片子另外还格外渲染了战争残酷的真实,要不然怎么会用那么长的时间去表现登陆一段。每次看这种大场面的时候都很佩服导演的功力:收放自如,既能让你看到全景,又能看到其中个体的活动。观众和影片的距离感就是这样消弭的吧。比如登陆前,表现大家的紧张,就各有不同:有的亲吻十字架,有的手在无意识地抖。登陆时枪林弹雨中的各色人等:有炸断了手臂的到处找自己胳膊,然后找到了断臂拿在手里不知所措;汤姆·汉克斯拖着一个受伤的战友,一个炸弹过后,他拖起那个人继续跑,其实观众都看见那人只剩半截了,可影片中的汤姆·汉克斯跑了半天才发现;受了重伤的伤员躺在那里一个劲儿地叫妈妈;一颗子弹打在了一个士兵的钢盔上,正当这个士兵摘下钢盔惊魂未定时,另一颗子弹把他的头打碎了……这些细节,每个其实只有几秒钟,却让我们身临其境般地看到了战争,并且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据说曾有人批评影片过于血腥。嗯,我承认,这几乎是我看到的最具真实感和细节感的战争场面,确实血腥到不忍目睹。但是,战争不就是由这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哀乐与生死组成的吗。导演只是真实地呈现了而已。这种触动与震撼,会让我们意识到战争的不人道和和平的可贵。这应该是导演的初衷吧。

    看影片时,我一度非常厌恶那个小翻译。因为他的懦弱,本来可以救那个和德国兵扭打的战友,那个战友也就可以不必死。当他看到那个德国人走下楼来的时候,他居然举起手要投降的样子。我恨不得冲进屏幕扇他两个耳光。但是,影片完了之后再想一想,这才是真的战争吧。不是每个人都像汤姆·汉克斯演的那个上尉一样,能很快地转换角色,变成一个真正的军人。什么性格的人都会有,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也不同,有的人很难克服自己的恐惧感。我这样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又怎能指责别人呢?

    总之,这是一部好电影。中国要是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可以用来做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6 ) 最真实的二战史诗--《拯救大兵瑞恩》

文:十一月的雨

和身边的大多数朋友不太一样,我不太喜欢战争题材的电影。说的直接点,以前基本上对此不太感冒。经常搞不懂为什么一提起有关战争题材的作品他们总会兴趣倍增滔滔不绝。

这部影片完全改变了我的看法,也是从它开始,我慢慢的懂得了从战争片中发掘人性。

最初吸引我去看这部影片的原因自然是它人人称赞的口碑,虽然它与98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失之交臂,但却赢得无论影评人还是观众的一致好评,二战老兵看完本片后称之为有史以来最真实和震撼的反映二战的影片。

于是,怀着高山仰止的心情,开始了这一次特殊的观影历程。

当影片结束时,我的胸口添堵的,是一种从未有过的厚实。这不仅仅是看过一部好片的充实和快感,中间夹杂着思考,震撼,余音绕梁,发人深省。

曾听人说过在战争中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最内在的人性。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大难临头各自飞。想想确实是这样。习惯了和平安逸生活的人们早已经体会不到战争时期的那种恐慌和危机感,自然也不会花太多心思去探求战争状态中人性的善恶。

但是,当它赤裸裸的以一种触目惊心的直观方式呈现在你眼前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去面对呢?

还好,斯皮尔伯格始终是一个怀着童心的老男孩,一个能拍出《E?T》这么温情的童话的人不可能对这个世界失去信心的,即使作为犹太人的他的那部惊世的《辛德勒的名单》讲的仍然是一个人的救赎,结局仍然给人以希望,即便是那个内心挣扎的纳粹军官最后还是放走了他喜欢但却极力抗拒的犹太女佣。所以,怀揣着天真的他能够还原战争的惨烈,能够刻画战争中种种人性,但他永远不会像库布里克那样对世界的刻画绝望得让你不敢直视。他始终会在激烈的焦灼和痛苦的抉择后给你以希望,让你对人生有所感激,让你对生命有所珍惜。

正如这部影片的主题,八个人去救一个人,这样的事在真正的战场上可能不会发生。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的去执行,为的是不让一个年老体衰的母亲经历所有的儿子都丧命于战争的噩耗。这种饱含人性的虚构其实早以打动人们的内心,让我们不会再去过多的苛求它是否符合历史等林林总总的问题。这便是导演的高明之处,化有形为无形,变虚幻为真实。

我不想在对开头的20分钟的震撼的诺曼底登陆的枪林弹雨做过多的描述了。大家已经做过太多的褒奖和评述,而且我知道,无论我用什么样的文字努力去还原,较之斯皮尔伯格的镜头语言来说,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还记得米勒中尉刚到岸上时候的那一怔和那一个片刻的周围的死寂无声,摇晃的眩晕的他的眼神环顾着四周惨烈情景。已经不能用惊愕来描述了,脑海中可能是一片空白――无法接受!!前一刻的还在平静中的他们此时竟然来到了地狱!这是最让我震撼的一个场景,因为在那时我第一次把自己置身于战场上去身临其境的感觉周围的血肉横飞。开头的这场登陆戏让我想起了《盗火线》里的那场警匪对峙,同样的真实迅速把观众拉入其中的氛围。紧迫的节奏感染了所有的人。

看过本片的人可能会更多的关注那个百发百中的狙击手和他每次出击前的那个招牌性的动作:亲吻一下胸前的十字架。确实很让人神往,可这是斯氏对战争的神话描述,对战争传奇的放大,所以他最后还是没有逃脱死亡的厄运――人不可能凭一己之力来改变战争结果的。
还记得最先牺牲的那个士兵吗?为了救一个毫不相识的小女孩而中枪身亡,而在之前他丝毫都没有考虑过值不值得的问题,在他看来,这可能近乎一种本能,善意的本能,即使代价是生命。

还记得他们放走的那个德国人吗?最后反过来被他所杀时那种凄迷的眼神到底想说什么呢?这就是战争,没有所谓的仁慈吗?

恐怕人人都会在那个士兵躲在楼梯上害怕的哭泣,而他的战友已经快被敌人杀死的时候而近乎愤怒了吧!再我们眼里,他懦弱的近乎无耻,在他自己看来,他可能也会痛恨自己吧,因为直到这样的危难时刻,我们和他自己,才同时如此清晰的通彻了他的内心。
这便是战争了,有卑鄙也有崇高,有懦弱也有果敢,强烈的对比才能更深刻的彰显人性。这不禁让我们思考:我们那些平日里隐藏在安逸之下的最深层的东西,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果面对战争之时,会有怎么的表现呢?这是一个很让你恐惧的问题,因为有时候我会发现自己竟然会感到底气不足!

瑞恩,这个八条命换来的年轻士兵,并没有令我们感到失望。正义勇敢的他的内心也在经历着痛苦和挣扎。不单单是失去兄弟的痛苦,还有对为了救他回去而牺牲的几个士兵的愧疚和感激。他无法去扭转什么,因为大家已经为他做了能做的一切,不计任何代价。他所做的,不是立刻转移撤退以保全自己,而是留下来和这群热血男儿共同作战。这不是鲁莽,而是一种高于生命的责任。他所能做的,是在以后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提醒自己好好的活着,活的有意义,不单为自己,还为了活在他心中的八个忠魂。这将是贯穿他一生的动力。直到他头发花白的时候,仍然会为这些动力和自己的坚持激动的热泪盈眶。

最后,当米勒中尉无力的躺在那,一枪一枪的射向敌人的坦克的时候,我从他即将熄灭的眼睛里,甚至看不到一丝的绝望。直到最后的一刻他都在坚持,这种坚持往往能创造奇迹。

轰隆震天的坦克爆炸声和上空呼啸而过的飞机,是一个昭示希望的开始。

其实奇迹不光是电影中才有的神话,就好像《肖申克的救赎》里告诉我们的一样: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了希望。能做到这一点,已经是奇迹了。
           ――作于2005.5.3

我的博客:http://www.mtime.com/my/mxl117

 短评

我心目中的永恒经典。不知道集结号借用了他多少情节。反正不少。

7分钟前
  • .Aмаиdα.
  • 力荐

如果没有办法想起他什么样子,就试着想想和他共渡的时光。

10分钟前
  • Yanisk
  • 力荐

每场战争都是一幕荒诞剧

14分钟前
  • Little Punk
  • 推荐

其实……我并不赞同这部片子所宣扬的精神……

15分钟前
  • 霍尔顿狐狸振作
  • 推荐

其实电影非常的棒,但是道理和萤火虫之墓地一样.因为实在太真实,让人难受.看到一半就缩到了角落里,再也不想看下去.

19分钟前
  • 寂地
  • 还行

1.为啥要让四兄弟全上战场,政府在征兵的时候怎么不体现你的关怀?2.都已经全上战场了这时候来假慈悲派人去救,好像这就是对人的关怀,伪善得令人作呕。3.让八个人冒死救一个人,那八个人的命就能随便牺牲?可见生命在本片里并不被关怀。4.战争的意义在于惩恶,不谈惩恶光谈人性,就是驯服工具

21分钟前
  • 罗眷眷
  • 很差

不宣扬战争的战争片,才是真正优秀的战争片。

2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小狙太冷静了,太帅了!

31分钟前
  • 边边
  • 推荐

战争电影No1,美利坚精神输出大片。

32分钟前
  • 魏无忌
  • 力荐

厄本这个角色很有意思,懦弱,非常懦弱,还有一种可笑的浪漫和无知的善良。他才是你我他,对战争的残酷抱有一种可耻的畏惧,并对其有好心的幻想。可惜事实并非如此,战争就是你死我活,战争是考验勇气的时刻,而非善心。胆小的也许能活下来,但在战争中,你已经输了。而那些死了的勇士,他们才是胜利者

35分钟前
  • 容安
  • 推荐

让我感动得哭了.

37分钟前
  • 赫克托尔
  • 力荐

值不值得,什么又叫值得。

41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有一個小細節我很喜歡...將要下雨的時候..鏡頭給了湖水,葉子..水滴一滴一滴地落在湖水上,,之後變得密集..就好像槍林彈雨前的感覺,,,好佩服皮爾斯伯格對電影的構思和湯姆漢克斯的演技,,一部偉大的作品!

42分钟前
  • ###疼
  • 力荐

我也想问,凭啥要用八个人去救一个人,战争本来就是无情的,你们怕他母亲无依无靠,当时为啥要把人家里四个全部征走??

44分钟前
  • 盖萝夕
  • 较差

比血战钢锯岭高出10个段位。其实剧本还是很工整的,有些匠气的痕迹,但是节奏快慢的间歇拿捏的特别好,剧本台词超棒,细节对于人物形象的凸显到位。没有说教,没有煽情,只有人物与情节的推进,好电影。最爱战争前那段休息时刻,生死关头前的平静祥和,惨烈前的美好,最令人心碎。

49分钟前
  • 烬。
  • 力荐

为什么看中国战争片就感觉high得不行真想打一仗,看外国战争片就觉得战争真可怕和平多好啊。。。。再不在吃饭的时候看战争片了,太胸闷了。

53分钟前
  • L.
  • 推荐

那些近乎白描式的战役刻画,真实而震撼;米勒中尉不由自主颤抖的手,是那时每个如棋子般无法控制自己命运战士的写照;在更高层面上的人性与伦理的探讨,其实已经无关紧要。

5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真正意义的大导大片,开场的抢滩和结尾的瑞梅尔血战机位控制臻入神技,牛逼的主次特写像一位幸存的二战联盟老兵啐着唾沫在回忆戎马。瑞梅尔的残破桥头,米勒上尉的身后是无尽残阳,他的面前是这个略显荒谬任务的完结,他的面前也是詹姆斯瑞恩的明天。

59分钟前
  • Obtson
  • 力荐

看到结尾Hanks无力地对着迎面驶来的坦克,内奔……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

场面恢宏。曾经和老公探讨过,为什么付出那样的代价去营救一个人,是否值得!这和中国所宣扬的价值观有些相反。集体和个人,谁更重要?他说,米国这样做,是让每个上战场的士兵知道,他们永远不会被抛弃!对比冯小刚的集结号,看完心里堵得慌!

1小时前
  • 垂緌饮清露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