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影
  • 电视剧
  • 美剧
  • 韩剧

伊莎贝拉2006

HD国语

主演:杜汶泽 Chapman To,梁洛施,黄秋生,田朴珺,贾晓晨,曾国祥,何超仪,詹瑞文,余文乐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06

 剧照

伊莎贝拉2006 剧照 NO.1伊莎贝拉2006 剧照 NO.2伊莎贝拉2006 剧照 NO.3伊莎贝拉2006 剧照 NO.4伊莎贝拉2006 剧照 NO.5伊莎贝拉2006 剧照 NO.6伊莎贝拉2006 剧照 NO.13伊莎贝拉2006 剧照 NO.14伊莎贝拉2006 剧照 NO.15伊莎贝拉2006 剧照 NO.16伊莎贝拉2006 剧照 NO.17伊莎贝拉2006 剧照 NO.18伊莎贝拉2006 剧照 NO.19伊莎贝拉200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伊莎贝拉200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9年,澳门回归中国前。澳门司警马振成(杜汶泽饰)因惹上是非遭停职,警察生涯即将终结。马振成与伙计仍然夜蒲,盲打误撞遇上一名神秘少女张碧欣(梁洛施饰)。张碧欣随之跟着马振成回家,醉酒醒来的马振成以为自己与对方有了一夜情,再加上碧欣声称是他与初恋情人分手后生下的女儿,更加令马振成错愕不已。  碧欣因欠租数月以致无家可归,其心爱的狗狗伊莎贝拉亦被无良业主赶走,下落不明。身为父亲的马振成希望能弥补以往的责任,其后碧欣坚决要与马振成同住,令一向放浪的马振成生活顿起变化。  为求自保,马振成企图以身犯险令自己得以脱罪,他的好友杜Sir(黄秋生饰)亦屡劝无效。张碧欣欢欣鼓舞地准备与父亲落草,对着同校男生也难掩得意之色。然而渐渐地马振成从张碧欣身上,体会到什么是责任。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满分之一秒狂风压境国语恋恋心动扫黑行动之黄金侠探锦毛鼠之鹧鸪天小士兵忍者神龟2:破影而出(原声版)菜鸟烘焙大赛第四季杰夫·唐纳姆:亲戚灾难身不由己闺蜜2014相棒第22季成长不容易第五季少奶奶又发飙了尽善尽美我在社区当片儿警亡命徒与天使厨艺大师(美版)第五季绝对不准笑之医院24小时香山奇缘走过路过莫错过败局启示录欢喜一家人之家族荣耀幽灵鬼屋2023百万乔你将不再孤单西游记浙江卫视版古战场传奇 第七季肤色美少女战士Cosmos 前篇+后篇

 长篇影评

 1 ) 再談《伊莎貝拉》:理不清的回歸情意結

 從短片《暑期作業》開始,看慣了導演彭浩翔的黑色幽默,《買兇拍人》、《大丈夫》、《AV》等,一脈的彭氏風格,來到柏林影展得獎作品《伊莎貝拉》(獲最佳電影音樂銀熊獎),骨子裡仍然是彭浩翔的獨家風味,但畫面、音樂卻是截然不同。

 在影像上嘗試改變的彭浩翔,在題材也努力求變,從以前慣說男人故事,到《公主復仇記》的女人心理,再到《伊莎貝拉》的父女情,還有,《伊》片中貫穿全片的回歸事件,這其實是一齣政治片,說不盡的是從上世紀至今一直剪不斷理還亂的回歸情意結。

 構思影片的背景,與政治也分不開。彭浩翔在接受媒體訪問時,曾說澳門是第一個被外國人佔領及居住的地方,也是最後一個回歸中國的地方。他指這就像一個失散多年的女兒去找回自己的親生父親,於是決定將這個父女重逢的故事放在回歸前夕。

 極具殖民地色彩的澳門舊建築,暖暖的畫面,老虎機閃爍的燈光映照在杜汶澤飾演的馬振成臉上,異鄉的音樂,還有片頭片尾那款舊電影的字體,甫一開場,王家衛的影片便悄悄籠罩。很多人說過,《伊莎貝拉》在視覺上很像王家衛的作品,但在內容上,尤其是對白,依然十分的「彭浩翔」。

 故事發生在澳門回歸前夕,本身已極具政治味道。如導演所言,女兒找尋父親,與澳門回歸中國,在感情上是一致的。即使不談片中過場的關於回歸的新聞剪報,片中角色的發展,也隨著回歸日的接近而改變。然而影片雖然以澳門為題,但同樣經歷過回歸的香港,是澳門這層表面下的一個影子。彭浩翔在述說澳門回歸的故事時,也「暗渡陳倉」香港的回歸經驗談。

 何超儀在戲中可謂是演回自己現實中的身份,在回歸前夕的澳門,她呷著苦茶,嘆著氣勸馬振成,甚至說連自己父親都不能像以前那樣,最有趣的地方是利用現實身份來擴闊戲中角色的層次,藉以去談回歸的改變。

 黃秋生在片中演馬振成上司,三次出場,三次都在吃。從需花時間與較熱鬧的打邊爐,到在麵店吃麵,最後則是在車中吃漢堡包,每況愈下。這不代表回歸後的生活境況,但卻反映戲中角色對回歸的不知所措,甚至有點無奈,正如以上兩個角色均叫馬振成放棄。

 要放棄的是甚麼?

 戲中馬振成是一個幫助警方高層與黑幫接頭及收受利益的中間人,為了回歸,在大環境下他被迫要承擔所有罪名以維持一個漂亮門面。不甘於成為犧牲品的馬振成,便要努力尋找各種方法,甚至要以身犯險,使自己免於牢獄之災。片中兩角色叫馬表成放棄以身犯險,潛台詞則是不能再依以前的習慣行事,新的秩序即將形成。不能犯險,就只能逃離。

 對於香港人來說,「逃離」這個手段並不陌生。九十年代的移民潮,藉著離開這個城市來逃避面對「回歸」的命運。所不同的是,以前香港人移民的目的地是加拿大或歐美國家,《伊莎貝拉》中的馬振成,是要「著草」(潛逃)至泰國。

 影片不但畫面上頗具王家衛的風格,在內容上也與王家衛的作品頗多回應之處。如《阿飛正傳》中的尋母,來到《伊》片變成尋父;《阿飛正傳》中「無腳雀仔」暗喻香港這個「無根」城市的漂泊,《伊》片卻以父女相認——即使馬振成明知這並不是自己的親生女兒,仍要留她在身邊,作為一個責任與傳承。

 《阿飛正傳》或《2046》中所呈現的那種世紀末的頹廢之美,在《伊》片也略具其形,表像下的彭浩翔,仍然貫徹其黑色幽默,尤其是在對白上。畫面營造出來的美麗與夢幻感覺,是可望不可及的;故事與對白卻是如此現實,兩者之間存在著強烈的反差,就像把王家衛的囈語放在日光日白之下,夢幻亦不得不破滅。如片末浪漫的父女逃亡,終歸回到現實,唯一改變的,是要戒掉那些壞習慣,就像回歸前的種種不良傳統,在回歸後也要統統戒掉。

 香港回歸中國多年,電影創作者對於香港與內地的關係仍未停止探索的意圖。《2046》談回歸50年後的香港,不知道如何踏出新一步,尤其是在「50年不變」的承諾下,第51年、52年等「50年」後的時間,將會是怎樣?

 這個時間的承諾,放在《伊》片中,就是「Isabella」。在西班牙文中,「Isabella」有「對上帝的承諾」之意,放在片中,亦有父親對女兒的承諾,如要戒煙,要擔起一頭家,多年前御下的擔子,他亦願意重新擔起;同時亦是中央對特區的承諾,50年不變,保持一切的繁榮穩定。

 2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伊莎贝拉

Isabella,伊莎贝拉,西班牙语:“上帝的承诺。”
粱洛施,一个也叫伊莎贝拉的混血女孩,幼年丧父,生活贫困,她没有想到在自己17岁的时候,会出演一部用自己名字命名的电影。
《伊莎贝拉》,鬼才导演彭浩翔的最新力作,这是一部我肯定会进电影院去看的电影,因为彭浩翔,因为杜文泽,因为金培成,因为他们的草跟身份,或者说因为银熊奖。
之前,我可能根本不会关注这样一个姑娘,无可挑剔的年轻美人,签约于香港的最大的艺人公司,网页搜索出来的写真照片要成倍的多余关于她的消息和采访,一个急吼吼要成为小张柏芝的新生代玉女掌门人……
其实粱洛施也是个小人物出身,粱洛施的母亲不过是一个赌场的发牌女工,父亲在她很小的时候病逝了,母亲拉扯着粱洛施和大她7岁的姐姐艰难过活,他们去亲戚哪里借钱,却总是遭人冷眼,因为交不起房租,经常要拖着东西四处搬家,母亲总是善意的欺骗她们,“爸爸在葡萄牙工作”,一直到粱洛施12岁,她才知道自己早已经没有父亲。
她大哭了一场,然后她用自己1米70的瘦弱高个子去挑生活的担子,她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说服母亲:把读书的计划放一放,提前工作,她和一家模特公司签约,后转签到英皇公司,粱洛施一直在学习舞蹈唱歌表演等技能,为杀入娱乐圈热身,母亲却一直告戒她不要入行太早,不要随便轻信别人,甚至母亲教她怎么喝酒:“女孩子要会喝一点酒,知道酒的滋味,那样就不会在外面随便被男人灌醉了。”
如今粱洛施也只相信妈妈一个人,“妈妈永远不会出卖我。”她那双亮亮的大眼睛里,偶尔会闪过一点恐惧。
《伊莎贝拉》里的粱洛施,确实很让人着迷。在迷离的音乐和陆离的色彩画面里,她穿着简单短小的衣服,用衣服的颜色表达内心的情感,纤细的身体游走在澳门颓废的街道上,用尚未成熟的身体与生活对抗并获得关系,她踢掉鞋子走路,埋头用力吃饭,喝完酒乱唱歌,满脸兴奋得爆碎酒瓶,从大背包里使劲翻腾着找打火机,为浪迹天涯而精心挑选牙刷……这些细节让我们似曾相识。年轻的,残酷的,叛逆的,执拗的,脆弱的惨绿少年,心里埋藏着爱,却爱得不合章法。
《伊莎贝拉》其实是一个并不复杂的故事。故事发生在澳门,主角是警察马振成:中学时,伊莎贝拉怀上了阿成的孩子。阿成陪伊莎贝拉去拿掉孩子时,偷偷溜走,从此两人再没联系。阿成后来当上了警察,他与上司一起,与走私集团勾结。澳门还有几个月就要回归,当局对警务人员违法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犯罪集团准备让阿成一个人顶下所有罪行。这时,一个女孩突然闯进了警察阿成的生活,声称自己是他和伊莎贝拉生下的女儿……
在这里父女之情与情人之爱,一直是混淆的,影片一开始就背上了乱伦的影子,导演再一步步将其化解。影片中马振成带着对初恋女友的歉意温习着与女儿在一起的初恋感觉,从来没有体会过父爱的女儿肆意挥霍着对父亲的依恋。当女儿把父亲的情人们一一劝退,父亲当着情人的面答应要对女儿好一点的时候,我宁愿相信这是爱情,不是亲情。
一个从来没当过父亲的女儿,和一个从来没女儿的父亲,就是这份的疏远和过度依赖,把人物关系拧合起来,让人疑惑并抓狂。生活中没有父亲的粱洛施, 甚至不知道与一个男人生活在一起到底是什么感觉,所以她才把影片中那种暧昧的感觉表达地如此自然而充沛。
最后导演巧妙得化解了乱伦的嫌疑,就像他反复阐释的创作初衷:“女儿是父亲的最后一个情人”。
一个老男人的爱,爱得很克制,又很不克制,这是这部影片最打动我的地方,据说,彭浩翔之所以在澳门拍这部电影是因为他在澳门也确实爱上过一个澳门葡籍的女子,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在香港,两个人分手之后,可能永远都不会撞见。但澳门很小,这条街分手,很可能下条街就遇到了。”彭浩翔反复地重复,可是在拍电影的这段时间,他依然没有遇到这个葡籍,女子世界在你想小的时候就会变大,在你想大的时候就会变小,所以请习惯了彭式黑色幽默的原谅他的温情,这个温情默默的胖子其实在拿自己讲一个残酷的笑话。
难得的是《伊莎贝拉》的残酷不带有任何抱怨的色彩,逼仄、炎热、肮脏的澳门夏天,破旧的房屋,女孩未发育的身体,老男人那臃肿的身材,犯罪的阴影,世纪末的惶惑感……这一切都是令人绝望的,但那模糊混乱的绿色最后变得光明,温情优美的音乐填补着影片每一个沉默的缝隙,我甚至在荒凉的背后体会到了一丝暖意。
阿欣把情感寄托在走失的狗上,阿欣的母亲一直惦念着阿成,她联系着过去与将来的纽带,马振成认定了自己与“女儿”的关系,才摆脱了堕落的日子并勇敢地去自首,“Isabella”确实是一种责任与承诺,一种精神上的救赎,其实每个人在生命长久的寂寞背后其实都会有一些美好的回忆,总会遇到一些人在精神上给我们带来改变。如同《小王子》里被驯养的狐狸,只有建立了关系,只有灵魂上有了寄托,才不会无根,不会漂泊,不会逃避自己的责任,而是坚定下来,充满希望地活下去。
影片结尾有一个光亮的尾巴,阿欣为她的男人(应该是她的了)戒烟,一片片光明的茂密的绿色树冠似乎在暗示着未来美好的可能,这时一个高亢的西班牙女高音歌唱起了心中祖国。就让我们就着点温情的泪水,把所有的爱,都混为一谈。

 3 ) 小城故事多

我在澳门呆过好些日子,这么一个豆腐城市,真的好像剧中ISABELLA登上塔楼顶层眺望澳门全景时说的一样,“澳门真的很小,所以你很容易碰到熟悉的人”。

我在澳门有很多次“偶遇”的经历,所以坚信那种特别相信缘分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座小城的几率一定比其它城市要来得高些。先不要说我个人对澳门的情意是否寄托到这篇评论之上,或者我也是个卖王家卫式"怀旧色彩和音乐交叉搭配"帐的人,看到彭浩翔用这种华丽手法表现一个慢悠悠的澳门时,竟然不觉突兀。在电影还未上画之际,听到两帮人在我耳边发出极端的评论,一帮是彭导盲目支持份子,他们只是一味地赞赏这个新兴导演的一切,"知道是谁拍的吗?(其实我是"很"知道的,但他们一定要反复强调某个名字,那我没法)彭浩翔YEAH"(一个堂堂男儿竟然耍起了小女孩追星的娇媚腔调,还附送了一脸非瞬间呈现的仰慕表情),我当时并没有取笑他的做法,毕竟那是种热爱电影的狂热表现,值得赞赏。而另一帮,则理智地分析着电影的错漏处(报纸派居多),从细节中挑骨头,上演着典型影评人的谩骂把戏。我一直觉得看电影不应该太理性太批判地看,没有个人感情的投注,根本算不上是看懂了电影,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也就加了保护罩,冷冰冰的,没有新鲜热辣的FEVER感。

所以,我用了十分的热情,看完了整部电影。还是在香港的旺角百老汇顶楼(不得不提这种香港典型的阁楼影院,竟然要人工攀爬六七层,才能霸占一席之地)。一开始以为ISABELLA一定是那位生于澳门的早熟女孩梁洛施,原来那只是她的狗,后来又觉得,那是她妈妈的象征,到了结尾,我发现那是马振成心里的影子,又或者是他心里最柔软的部分,联系着剧中每个人的伏线,就是这么一个充满异国色彩的名字。

因为一个上床的误会,两个主人公碰到一起。之后发生的故事,彭浩翔一改当初的黑色幽默作风,用讲故事的平淡模式娓娓道来,虽然剧中反复出现所谓的贪污、枪战、被捕、黑社会等看似暴力的字眼,却没有一个场景是真正地涉及到血腥成分。相反,极尽煽情的场面一幕接一幕,电影院里的观众也被主人公真挚的性格逗乐了。令我印象深刻的,包括他们两父女拿着行李袋用整齐步伐向前迈进的场面,还有梁洛施关掉空调作弄阿成时的对话。不像彭导的作风,却是煽得恰如其分。

几个配角的演出很精致,尤其是黄秋生,他的角色明显是个平时担负太多生活重担的警司,但却仍然能找到自己的模式自娱自乐。我在澳门见过很多这样的人,你可能会嘲笑他被生活折磨得麻木不仁,没有半点情绪,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又固步自封。可是,他们有他们的开心,这些是那种不安于现状的挑衅分子难以体味的幸福,不到了一定的年龄和心态,也许无法体验。

而阿成,好听点就是个典型的腐败小混混,成不了大器的坏人——很能骗小妹妹的那种。他可能还有感情,却刻意隐瞒。于是,招来一班自以为是的异性以“挑战”的心理企图降服这么一个浪子。"浪子回头"的故事太多了,怎么可以让他的故事变得突出,就必须通过主人公的心理描写来做到.一个很街头的形象,却有着慈父的心肠.和女儿暧昧的感情,更加深了情节的起伏感.他还不是无药可救啊!你也许会发出这样的惊叹,后来阿成自首,在女儿的背上留下两行血泪,一开始时不明白,后来就猜是他刮胡子后刮伤的血迹混合着眼泪的烙印.血与泪的烙印,大概是他打算从良的一个转折点吧.

有一点很想声明,为什么但凡表现澳门的影片,都拿回归前的黑暗面来作文章呢?连彭浩翔都逃不出?其实澳门除了那么一两宗广为人知的枪战事件(据我所知,其实香港更多),基本上还是"盛世太平"得很.

哈,看完这部戏,忽然好想回去看看......就这么定好了

 4 ) 演员的电影/导演的电影

    关于这部电影我首先想说的是:演员的电影还是导演的电影。

    举两个普遍例子,周星驰电影包括他导的电影,但是由他主演并命名为“周星驰电影”的数量和影响更广。这就是演员的电影。“王家卫电影”,尽管他都用的是最一线的演员,但这些演员着实被王家卫华丽炫目的个人风格罩得严严实实,这就是导演的电影。

    《伊莎贝拉》这部电影时不时就让我由衷地感叹,表演的确不是件简单的事。有这样几场戏:

    1、两人吃饭,镜头从阿成背面摇到侧面,问小欣怎么不去上学那场。从右后方看到成咀嚼的幅度,轮廓。我很费力地思考,这场戏如果表现杜汶泽的正面表情确实善乏可陈,但是从这个角度,体现这他几个问题的节奏,反应,以及内心活动,因为没有表情和夸张的身体语言的打扰,却能表现得更为突出。而在这里节奏,幅度,情绪的控制上,杜汶泽的表演确实恰如其分。表演是否要完全还原于真实生活这是另一个话题。但他在此处的表现让我体会到真实情感,又有清醒控制的戏剧张力,十分耐看。让我找到了关于表演是否要还原真实生活这个问题上的一种答案。

    2、阿成接到关于可能发现了小欣爱犬尸体的电话,放下电话过了一下才告诉女儿这个消息,这里有一个细节,就是他搭在沙发边的手没有必要地一连弹了几下烟灰,把犹豫,不安,不忍心的情绪说的很到位。这个细节相信不是导演的安排,而是表演上的精到。然而导演在这里提供的帮助也很清晰——即使你并没有注意到在这场台词缓慢,画面单一的戏里,刚才究竟是什么微微动了一下,也可以从这种静中有动的细致的构图处理中体会到弥漫开来的感情。

     这个细节跟后来发现狗尸并非“伊莎贝拉”的时候又有一点呼应——阿成先查看过以后,二人全景,情感不确实的镜头里,他叫小欣自己也去看一眼;小欣的半身背后,杜汶泽脸上有点观众猜不透的表情。然后真相大白,被女儿嗔怪,一路推搡着阿成远去。观众松了一口气,也不禁喜笑颜开。联想到之后逐步交代的阿成这个角色的个性,这种情节的出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转折像这样处理很有人情味,不是指善良观众渴望团圆的皆大欢喜,而是指导演并未过多渲染紧张伤心的气氛,没把观众当猴耍。这让我想到一个反面典型——《十面埋伏》。宋丹丹恶狠狠地把刘德华推进竹林,反复特写,夺命音乐起——砍下去!却是砍开绑刘德华的绳索,并且令人诧异地说:兄弟!你辛苦了!
     在电影院看的时候我周围先是一片愕然,继而响起不怀好意的哄笑。这样耍观众,结果就是失去你不尊重的衣食父母。

    3、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对这场戏印象深刻:小欣喝了一点酒,兴高采烈地手舞足蹈乱唱歌。这让我不得不感叹女孩子天生丽质真是一种美德。

    从头到尾她的表现都是灵气十足。时而熟练的抽烟,用漫不经心的口吻说刚学来的江湖黑话,装老成打发走阿成的一票情人,和人拼酒;时而又变成一个脆弱顽皮的小女孩,坐在街边吃冰棍,走路甩鞋子,就要浪迹天涯,却像去春游一样准备着蚊不叮和防晒霜。

    这部戏交给其他的几个美少女来演大概会是这样:章子怡,她会把江湖的一面演得很野性,纯真的一面演得很清澈,所以她会演成莫名其妙的两个人;董洁会演得模糊不清,不知道本来究竟是要表达什么;林心如,根本不可能跳这么精彩又这么傻乎乎的一段舞,而且她很可能不会接受这样的角色;张柏芝,她不会这种笑,像朵小花绽放一般;朱茵,她俩长得还真有点像,但是她的腿短很多……还有谁?还有谁?
    所以说,粱洛施的出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是个惊喜。

    杜汶泽在这个角色眼神的处理上是非常经看的。总没有直视的坦诚表现,要么微微低头向上看,要么微侧着头向边上看,即使是正视也带着一点闪烁。忍着笑意,忍着恐惧,忍着心酸,忍着多情。没错,这就是那种经历过生活磨难,内心善良,玩世不恭,温柔的泼皮老男人的眼神。我给他打90分。

    有的人依靠本能的才华表演(如伊莎贝尔.阿佳妮),有的人则依靠精雕细琢的技术和平常心态中对生活深情的观察。

    整部电影的视觉效果十分清新优美,我注意到一些人说这部电影视觉上和王家卫相似。我认为一点也不像。他难得的把一个不算愉快的故事讲得不带抱怨,不做情伤。金培达出色的音乐,自然流畅,在节奏舒缓的叙事里烘云托月,滋润心田,不疏远却带有异国情调。我们要的就是这点亲切温柔,似是而非的调调。

    相信这是一次经过充分沟通的拍摄,导演还是演员引导观众,地位并不一目了然,呈现出来的是非常完整的电影面貌。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向和进步。

 5 ) 與彭導一起窺視Isabella

不是我帶了偏見的去看彭浩翔,實情我也算是半個彭導的粉絲,比如是《AV》我就進場看了三次,可是彭導今回的依沙貝拉確實令我看得不很舒服。

撇開顯然易見造作的文藝包裝不談,也不論其如何向王大導的鏡頭東施效顰;他對梁洛施身體的窺視也實在到了讓人難以忍受的地步。尢其是電影架在外國影展得獎電影的高格調光環下,這份俗氣就來得太過顯眼。

進一步說,雖然電影甚至用了梁洛施的洋名作名字,可她在電影裡面卻始終是一件被操控的被動物體。她從一開始便對馬振成死纏爛打,沒來由地對這位麻甩司警懷著莫大好感,而且其後更沒半點考慮便安然附屬到這個男人身上。縱然我們在梁洛施身上或會看到諸如爆樽和關電掣這種狀甚主動的人性化行徑,甚至她如何在家以一后當關力拒眾女來犯也盡顯其剛強執拗本色,可到了最後她都不過是一個開口閉口為了自己男人的歡喜就得怎樣怎樣的小鳥依人。所謂她的男人為她而改變了,根本就是空口白話。

說穿了,任彭導怎樣塗脂抹粉,整部電影仍離不開一個大男人視角,而且嬌揉得很虛偽,反不如《AV》來得光明正大。

不知怎地,筆者總覺得曾國祥於戲內的角色就是彭浩翔的個人投射。他總是得壓抑地站在遠處凝視著心儀的女孩,以至往後他的作品都擺脫不了這種窺視的角度。

此外,這部電影為了攪一些誤會懸疑的設置,運用了很多flashback交待故事;加之本來就要少對白的前提下,突顯了好些疏淺的對白,致使整部電影白得太狹隘,虛有文藝包裝卻無深邃情感,所謂嬌揉造作的印象正是源出於此。

還有,雖然彭導把故事放在回歸前夕的澳門,似有強烈的政治關懷,可從故事的主線上,也即杜汶澤與梁洛施的一段關係裡,根本無從體現有關回歸的情懷。所謂「尋父」實際就是一道掩眼法,我們在電影裡又哪曾真正看到過幾多有關「尋找」的畫面呢?基本上,那段父女情也無需要置放到這種回歸的大環境下。所以杜汶澤面對回歸困難那條故事線,就正如影片裡時常出現的舊聞字幕一樣突兀、虛偽。

順帶一提,馬振成那句「一定要有金撈,唔係話人地睇你唔起,而係人地根本睇唔到你。」係出自杜汶澤的自傳《江湖血淚史》。雖說不免俗氣,但仍算得上是擲地有聲的見解。

 6 ) 局促的伤怀

没看电影之前,看到媒体评论说彭浩翔片子风格模仿王家卫。据说也用了法国的摄像云云。
  
  看过之后发觉完全不是。
  
  正如上面的海报,isabella的色彩基调是红色、绿色,另外附以部分白色。王家卫在《重庆森林》里也有过,不过那是为了表现香港的灯红酒绿,浮光幻影。而到了彭浩翔这里,红色则更多的暗示了迷乱、危险;绿色变成了距离感、局促感、伤怀。
  
  彭浩翔一如既往的排斥回归,还在继续着自己的伤怀故事。从《大丈夫》的97伤怀,到了《isabella》的99莫测。一个私警,在回归时,劫数难逃。正是彭浩翔心中回归前的澳门人乃至整个澳门的命运。他曾想逃,但逃到何处?葡萄牙人是海盗的后代,东南亚连饭菜都不可口。哪里才是主人公的归属?透过貌似温情的电影故事,彭浩翔的回归伤怀,漂泊、迷惘漫溢整部电影。
  
  isabella是一个葡萄牙名字,偏偏属于一个中国女子,就好像澳门的名字macao;isabella在片中不见了,女子已经死去而狗已经走失。彭浩翔找不到isabella,就像回归后,他找不到曾经的macao。
  
  开场的两次红色使用很有趣。第一个场景,中景,强烈的红色暗示危险、迷乱,几乎为整部电影定下了基调。随后的父女乱伦更暗示了澳门地缘问题的矛盾性。第二次红色是随后女儿用酒瓶砸破父亲的头,两人均受伤流血,暗示两人的关系由普通向血亲转变。
  
  澳门是个小地方,如果注意一下,会发现整个影片中中近景的使用相当多,这样的镜头除了凸现人物外,更多的表现了局促感;几次楼梯间的俯拍勉强算是全景,却利用楼梯的结构强调了压抑感。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景,家中整体色调是绿色,使得电影在一种相对压抑的气氛下展开。沙发背面的墙是暖色,多场父女交流的温情戏均是在沙发场景进行的。前半部里,女儿着绿色背心,暗示她内心的距离感,到后面父女关系逐渐亲近,衣服换成淡红色。但此时,私警面临着人生劫数,服装也转成冷色。
  剧情中段,父女喝醉时的场景也很有趣。狭小的街道是温暖的暗红色,强调气氛。两人依次站在好似舞台的台阶上宣言,月光落下,如梦似幻。但背后远处的大厦仍是阴冷的暗绿色。两个普通的小人物,可以在夜深时做一个畅快淋漓的美梦,但远方仍然是铁一样冷酷的现实。
  随后的父女爆酒瓶更强调了这一暗示。当父女被指责扰人清梦,开始逃跑时。看起来好像是两人边跑边笑,好不尽性。其实,路边的一排排铁栏杆却限定了两人的方向。无论你开心与否,该走的路是无法改变的。

  影片末尾有两个地方值得关注。一个是女儿抱着狗狗哭泣,个人认为狗狗没有找回,这里只是意识流。或近似于类比蒙太奇,强调澳门的迷失。尤其此时拉丁风格配乐使得暗示更加明显。另一个地方是最后女儿和同学的对话。我们不知道男主人公的量刑,是二年、四年或者更多。我们只看到一个失去亲人的孩子对已经即成现实的幻想,也许明天会更好吧。
  
  电影故事本身似乎颇富亲情,实际上更多的是亲情的迷失和对未来的莫测。

 短评

將澳門的顔色和建築掌握的很好很澳門。女主角選用不符角色,而且老像看到張柏芝的樣子。細膩的部分足夠“你知道嗎?在澳門做人很難。沒金表不行。”“不是人家看不起你。是看不見你。”還有開場砸酒瓶的時候。砸一個不夠強烈。再砸一個。很好的細節。

6分钟前
  • mars
  • 推荐

彭浩翔这片十分文艺范,讲究风格化的意境营造,注重构图和机位移动,多用小景别,前景常有物体遮挡,人物落位画面一侧,似乎是效仿王家卫。梁洛施姿色声线演技都平平,英文名作片名、热裤露腿算是彭浩翔男性视角对她的偏好和利用。父女关系虽奇特却无深挖之处,闪回叙事不利索,回归背景也无关联

10分钟前
  • 莱尼圆
  • 还行

一开始让人想起王家卫、《Leon》、中年危机题材。但半场一过马上抖了只属于彭浩翔风格的几个幽默桥段。还有那些似是而非的隐喻,比如那只叫伊莎贝拉的狗,丢了,后来跟了别人,连名字都被叫做当当。就好像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曾经连他们自己都认为叫做macao,而现在被叫做澳门的地方。

12分钟前
  • lcsun
  • 推荐

那个小男生的生活挺狗血的 我们或许都在生命中的某个点 是别人故事的配角吧

15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music。cinematography。acting。tone。editing。the way the story is told。subtitle。重看一遍,挺一般,特别是剧本,和(不优雅的)故弄玄虚。 再看一次,反感这种小聪明,而且过去那条线简直垃圾。

18分钟前
  • 找了很久找不到
  • 较差

有异国风情的小故事,讲小人物的小故事。小文艺小情怀。

19分钟前
  • 麦田
  • 还行

有一种轻盈悠扬的步调,风格忽然和王家卫有些靠拢,但比王要接近凡人,没有从小事中讲大道理。梁洛施用自己的十八岁去演十八岁,无论是外形还是内心,都无比成熟、睿智....

21分钟前
  • 黑骨精
  • 还行

影调 色彩 用光 音乐

25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那天我在街上,看到有个小妹妹拖着一只狗。她经过我身边,我知道是伊莎贝拉。然后我跟她去公园,我们在公园玩了很久,我抱着它,在它耳边轻轻的叫它。它回应我。那个小妹妹告诉我,那只狗叫当当。我不想分开它们,我不敢告诉你,因为我怕找回伊莎贝拉你就会叫我搬走,你可不可以不再扔下我?

26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8/10 彭浩翔正常发挥的时候,偶有灵光总能闪现王家卫的气质。情节的取舍与色调的配合使影片更为克制。灵动的配乐与剪辑更是让影片有了韵味,艺术性拔高了一个层次。

31分钟前
  • 野凡
  • 推荐

由杜和彭开的 “不是兄弟”公司监制。开头故意玩了一些不那么通俗的叙述手段,搞得电影院里许多人嘀嘀咕咕。但是随着情节的展开,他们已经完全忘记要弄清楚开头(或者他们已经弄清楚了),而是投入到杜汶泽和梁洛施的温情里去。跟彭浩翔此前的作品完全不一样,但是仍然有一些黑色幽默。他自己说,很难

32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小妮子不錯....王張杜三角鐵式迷情疏離+(廉頗老矣的)陳果式影射忡忡+Bertrand Blier式神經質+金培達搶戯的配樂,煽情是汎濫的,情懷是投機的..港片離我果然越來越遠

35分钟前
  • Connie
  • 还行

“等我回来,我们一起戒烟”。彭sir最满意的一部自己导演的作品,梁洛施很灵

37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非常夏天感觉的一部精致小电影,营造出那种颓唐可不减浪漫的调子。血统纯正的爱本身就是一支挽歌,就像片尾的那支,不管怎么动听怎么让人朝着积极方向前进,同时仍然不得不为那些怅然的欲语还休的细微末节而黯然。杜汶泽演得真好。2011.6.11

39分钟前
  • m.
  • 还行

彭导,你怎么了彭导,干嘛要学王家卫啊,得其形容易,可王家卫电影里的孤独是融入骨子里的,学不来。分明是效法”靠寻找母亲给生存以理由的阿飞”来讲述这个”靠寻找一条叫伊莎贝拉的狗,得以拯救一个废掉的男人”。还是按自己的风格走,这才是港片,或者电影的出路。115:t42ed8cd25

44分钟前
  • 乔大路
  • 还行

伊莎贝拉如此深爱一个人。他现在是,一个有大肚腩的男人,经常转换性爱对象,常把她们带到家里来,是为了省钱。在她落掉与他的胎儿,在他违背诺言没有出现之后。在她嫁人,并生下与别人的孩子之后,她仍然很爱他。她的爱多得迷惑她自己,令她相信,她和别人的这孩子,凝结着的仍然是她和他之间的爱情。

48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搞得那么王家卫。

51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还行

有点Leon的味道,风格十足

5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仲夏迷宮﹐拈花碎步。似乎言過其實。

55分钟前
  • 何倩彤
  • 较差

沒想到幾好丫, Isabella演得不俗, 只是天生聲音太過尖而造作, 一幕她醉酒唱梅豔芳, 我在家也會:) 看電影時覺得最沒勁的就是邊看邊想深層意義, 但這套關於回歸實在有太多太多太多明顯的隱喻, 可以拿來和香港有個荷里活互相輝映, 其實都不很王家衛, 只是間中鏡頭在樓梯把人拍得鏡頭很像, 和明顯對比的用色, 後段開始就很彭浩翔的搞笑, 令電影更見靈巧

56分钟前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