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时代,既不处于重要历史拐点,也未爆发战争和政治危局来喂养杰出天才与残忍怪胎,甚至那些颇具趣味的连环杀人犯,种类和数量上也纷纷骤减,在科技发展下,还未犯下足以使他们扬名的案件,就销声匿迹吃牢饭去了。
我们处在一个如此怪诞的年代,迅速发展的物质生活显然并未同等程度丰富人们的精神,我们比过去更懒于思考,沉迷虚拟世界的简单快捷,进而忽视了现实世界的变化。
这些变化纷繁攘杂,既包括你上班途中转头发现楼下牛肉面店老板破产倒闭,也涵盖远在千里某处核电站爆炸,以至于还要不要买超市进口特价三文鱼的担忧,你还未曾有所反应,那些无数由人推动的小事便已悄然改变你的生活,时时刻刻试图将正常行驶的人生列车拽脱轨道。
我想要讲得正是这样一个发生在平凡生活里的恐怖事件,不知道你是否也经历过类似经历,一个众人眼里温厚的好人,有体面收入的正规职业者,世俗健全家庭里的丈夫、妻子、儿子、女儿,在我们毫无准备之下,突然扒掉那层身为人的骨肉面皮,把无尽深渊、毒蛇猛兽、一小片臭水沟陡然泼到你脸上。
他们啊!一群可悲的蛆虫,从不祈求原谅,也不对所做之事有所愧疚,他们活着要折磨他人,死了就留下许许多多烂摊子,徒留你我作为人的良心于人世间备受煎熬。我此前曾深深苦恼该如何讲给你听,这样一个恋童者的故事。
他卑鄙软弱、可悲恶毒,是洞窟蝙蝠那鬼祟影子,牙齿尖尖小小,撕裂不了血肉却挑剔鲜草。他深知我们对他的厌恶,于是竭力做出食草动物的模样隐藏在绵羊中间,用平庸当矫饰掩盖内心丑陋的小秘密,谨慎小心到连牧羊犬都嗅不出他的臭味。
而对于他与另一种人的可怕程度,我想,杀手之可怕犹如火对人,可防护;伪装者之可怕犹如人面水,不知深浅。所以,省却评论,让它单纯作为故事讲给你听吧!
米夏尔的理智在清晨醒来,忧郁的、冷漠的清晨。太阳今日照常升起,天空多云,此后又将被雨晴两种天气所覆盖,日复一日,无趣至极。在以往,理智会认为这稳定令人心安,可是现在它无法欺骗自己,因为理智明白,一种鲜明的变化已经出现了。在它看来,无论生活的外表多么正常,运行良好,一旦最重要的内里出现孔洞,迟早都会有崩塌的一天。
现在,米夏尔,它的小男孩,床上沉睡的男人,它依附的载体和主人,正走在悬崖边缘,它为此无能为力,只冷眼瞧欲望欢呼雀跃。这让理智觉得悲哀,它深知自己正驾驶一辆脱轨马车,明知结局,又不得不运用才智尽量多撑些时间。
而这一切,只是因为米夏尔有了个孩子。
·被拐来的男孩沃尔夫冈
那个小男孩,叫做沃尔夫冈,聪明、漂亮、招人疼爱。平日里,米夏尔与沃尔夫冈的相处模式和大多数单亲家庭没什么两样,按时用晚餐和做家务。到了晚上,两人也有一些娱乐活动,通常时看电影,那些米夏尔喜欢的尖叫流血恐怖片。在此期间,男孩总尽力拖延时间,不过和我们想象中小孩子想要熬夜不睡觉天真可爱的耍赖撒娇不同,理智明白他恐惧什么。然而令人无奈的是,理智虽然掌控米夏尔的理性,然而米夏尔的情欲和它不在一个控制线路。它只能在米夏尔解决完需求,提醒宿主锁好地下室的门和别忘为男孩准备速食产品。
尽管那房间里浓浓的悲伤和痛苦要把它拖垮,理智也仍然竭力维持住自己的铁石心肠,如果它真有心的话。
偶尔,只是偶尔,理智会劝说情感挪挪久不动的身子,带男孩出去透透气。于是很快有了米夏尔和沃尔夫冈第一次出行。他们开车去往有很多孩子的山谷,装成父子混在人群里。在路上,米夏尔与生俱来的谨慎让他用毯子蒙住男孩,防止被监控发现,理智涌起复杂的骄傲感,这感觉如此强大,以至于在此后一系列失败中仍能短暂维持理智几个小时的冷静。
第一次失败发生时,米夏尔正想让沃尔夫冈去看远目镜,谁也不知道的是,米歇尔大人外表下其实潜藏着一个恶劣孩童,幼稚又霸道。他一次次拨弄沃尔夫冈的头,非常粗鲁,活像摆弄只可怜的幼猫,根本看不到男孩眼神抗拒,或许看到了也不会在意。理智疲惫地度过了一个白天,不让自己去回忆男孩为何呕吐的原因,夜晚,它让米夏尔重新锁上门,想起沃尔夫冈那只攥紧床单的手,没来由感到恶心。
·沃尔夫冈生病了
若将人类进行分类,不考虑性别和人种,最脆弱榜单排行上儿童理应居于榜首。从母亲肚子里便开始为出世进行斗争,楼梯踩空一节和过敏药使用不当就能令他们丧命。而平安诞生不过是迈向胜利之路一小踏脚,紧接而来,呼吸道感染、细菌性肺炎、寄生虫病和水痘、猩红热已初步向他们展现了现实世界的狰狞。等到了稍长些年纪,那些由父母们小心翼翼看护或者漠视虐待下成长起来的儿童多少摆脱了幼年脆弱的抵抗力,开始向世界展露自己的好奇心。
这种儿童纯洁的天性非常可爱,给了为人父母引导一个生命成长的乐趣,和某些杂碎可乘之机。正如大海变幻莫测,美丽暗藏凶险,尽管掌舵人技术高超,船只仍会有倾覆危机,那些摇摇欲坠,软件硬件均老朽松垮的船只想要平安返航,便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知道,每年总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失去踪影,被强奸、被拐走、被取出器官、被杀害。那些柔软生命仅仅存在了短暂时间,还未领略多姿多彩的未来,悄然间已无声无息丧生在火焰、河水和腐蚀生物的生物循环之中,了无痕迹。
而沃尔夫冈的不幸在于他本归属那波“健康长大儿童”序列之中,手握“父母健全”的珍贵资源,然而一朝失去保护,情景也因此完全颠倒,从幸福儿童成为了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不过是瞬间而已。
沃尔夫冈唯一比许许多多伙伴幸运的是,他仍然拥有生命。诚然,有时死亡比活着更能带来解脱,但只有活着才能改变。现在,男孩沃尔夫冈短暂的生命里,终于迎来了仅次于被拐走的第二大危机,他生病了,没有全天候热水和家人温柔怜爱地照顾,只有一个已经开始挖坑寻找埋尸地点,将车厢擦得干净又整洁的细心“监护人”。
他甚至不能去医院看病,因为他是个被偷走的孩子。现在沃尔夫冈只能躺在床上,脸蛋通红,气喘吁吁,虚弱无力。看到这副可怜样,米夏儿动摇了,他开车去离家很远的药剂店买药,途中不幸遭遇车祸断了一条腿。
米夏尔的生活相当贫瘠,医院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于他讲区别只是改变了场景。他孤零零躺在病床上,被巨大冷酷的沉默包围,那些要好的家人和朋友只属于临床,米夏尔永远只有自己。
不知不觉,米夏尔想到了男孩,生病的,奄奄一息的,属于他的男孩。于是他问护士可以回去吗?被一票否决了。现实清晰冷酷,告诉他,米夏尔与沃尔夫冈没有任何关系,别人眼里,他只是贴着单身标签的无趣男人。面对可能暴露的危险,米夏尔听从了理智的劝告。
·圣诞节和活着的男孩
我不知道沃尔夫冈那几天如何挨了过去,单纯求生本能还是对父母强烈的思念?让他决定放弃天堂迎接人间的地狱。吃饭、喝水、排泄,一项项生理机重新复苏,为虚弱不堪的身体注入新的能量。
等到了圣诞节,沃尔夫冈已经完全恢复健康。
罪犯、受害者一起唱圣诞歌,字面意思看极其古怪讽刺。然而现实中,画面却并非想象中那样不堪入目,米夏尔和沃尔夫昂站在一起的画面称不上难看也称不上好看,如同无数个今夜普普通通的家庭,在团聚日子里歌唱和祷告那样,他们表面上和我们没有任何不同。
可理智总觉得焦虑,他能感受到危险已经靠近,巨大而沉重,晦暗的影子缠绕在米夏尔脖子上,渐渐勒紧,愚蠢的男人一无所知。为此,理智决定开始从头梳理所有片段,找出里面危险的源头。
米夏尔走在街上,遇到贴寻猫启事的同事,口头上表示答应帮忙,当然理智知道他只是说说。
接着,家里,米夏尔提出需求,男孩拉住衣服,双手放在身前,流露出抗拒信号,但他敌不过米夏尔的。
就是这,不过还要更近一点。
圣诞节,房间,沃尔夫冈在摆弄一个圣诞小挂饰,他翻来覆去抚摸它,看样子很喜欢。那种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的欢喜模样,和他画画一个样。唉,后来理智想到这一幕,不禁希望事情没有发生,理智想,如果米夏尔当时没有闯进去,他或许还能活得久一点,把他作为载体的我也能活得久一点。
可现实是他闯进去了,把那个小挂饰从沃尔夫冈手里抢走,从一个失去自由、父母以及正常儿童本应拥有一切的孩子那里,唯一属于他的东西抢走了。
“你能打过我吗!”
“你以为你能打过我吗!”
米夏尔哈哈大笑,他几十年人生里或许都不曾有如此明显表露情绪的时候。
被抢走东西的沃尔夫冈尖叫,用力去打米夏尔,他使出全力,不是在打闹,是作为人的反抗。
一片狼藉中,理智看到了地上被沃尔夫冈踩碎的小吊饰,它破碎的声音是男孩正在开裂的心,以及,地狱之门开启的响声。
一切都乱套了,理智崩溃地想。
·回归正常的分析
其实一开始本来想正正经经写分析评价,但是受了偶像《指匠情挑——英伦两生花》影评作者影响,尝试了下小说体,结果理想很美好,现实特别骨干,我写崩了,你现在看到的不过电影前面一小部分,后面如果全部写出来加上补充说明,弄到一万字也特别有可能。
更何况我还卡了,卡在那里出不来,只能仓促结尾,当然我更希望你觉得我是个爱留悬念不剧透的好作者。
《米夏尔》很特殊,不只是题材的特殊,看不懂觉得它无聊透顶,看懂会更痛苦,那些细节所流露出的残暴和冷酷能让任何一个有基本良知的人郁闷上好几天。因此尽管我很喜欢导演纯粹毫不偏颇的叙事手法,情感上我依旧憎恨恋童癖,影评同样流露出类似倾向。
所以接下来我将尽可能用客观冷静的语言进行讨论。
·米夏尔
在电脑上退出大屏幕看《米夏尔》,我注意到之前没有留意的电影海报,它很特别,那是一个成年人身体顶着泰迪熊的头,滑稽和恐怖兼具。不得不说,这个海报设计令我赞叹,因为它完美反映了我对米夏尔这个角色的观感,在米夏尔成年人身体里,藏着一颗儿童脑袋,而有什么比泰迪熊更符合人们对儿童的印象呢?泰迪熊家喻户晓,还是玩具,只有孩子才玩玩具。
电影里米夏尔善于伪装,狡猾而且聪明。他在工作和人际交往中,总是一副克制冷漠的成年人形象,能自如与客户交谈,与同事说话虽然绝不热络但也称不上孤僻,甚至偶尔陪同朋友出门滑雪,和看上他的老板娘来一场for one night。他是那种你我完全挑不出错处的人,也不感兴趣的人。
平日里我们可能因为一个人的种族、长相、兴趣爱好、过往历史产生警惕和探究欲,却很难对一个和我们差不多、不出众也不好欺辱的平凡家伙有所好奇。
这正是他在外人面前竭力表现出的面目,一副精心打造,令其安全生活在成年人世界里的面具,可在面具之下的米夏尔,心灵永远不自由。
外人面前米夏尔从不会放肆笑、哭泣、兴奋、懊恼。电影里的几个典型场景,他脸上表情从没有一次超过45度以上起伏。雪山与朋友合照,米夏尔皮笑肉不笑。店里和老板娘做爱,米夏尔脸上缺少了普通男性的兴奋,而且看得出来,他对老板娘没什么兴趣,和他上床只是满足正常中年男性行为模式的需要。期间为了让东西硬起来米夏尔停顿了一会,我想他在幻想沃尔夫冈的脸。最后只有公司聚会同事祝贺他能提升,米夏尔唯一一次真正在外人面前有了少许情绪起伏,但最出格举动也仅仅是他端了一盘吃的给同事。
那么让我们想一想,这样一个冷静沉稳的成年人,褪去社会外表,私底下又是什么样呢?
·两滴天使和三滴恶魔混合起来,我们就创造出了儿童
尽管米夏尔不可爱,不年幼,很像个介于成年和幼年之间的残次品。但刨去一切主观因素看这个角色,他其实非常像我们小时候,控制欲强大,情绪容易失控,对发脾气和迁怒他人驾轻就熟。几乎每个儿童在未接受足够教养之前,都曾经干过类似的事。
人性本恶,经过培育才会转向良善。自然界每一种能通过重重进化的生物,大抵是踏着其他物种的血肉骨骸登上进化金字塔顶端。人类并不例外,从茹毛饮血到文明社会,我们手上染得血不比任何一个物种少。但是唯有理性,令我们与众不同。
理性使人免于内心被欲望完全侵蚀,不至于令整个社会成为充满变态和杀人狂的地狱。我在上面小说体文字中,特意设立了上帝视野的“理智”角色,也是为了表现这个角色的矛盾性。
米夏尔是个未脱离儿童心理的成年人,他在外人面前彬彬有礼。可当他一人独处和面对比自己弱势的人时,情绪就会变得非常难以自控和具有破坏欲。因此很多细节用成年人角度分析是不成立的。比如米夏尔雪天“抽风”跑到沃尔夫冈房间里泼了一堆雪,从儿童角度讲就是心血来潮地玩耍而已,虽然表面上看很有病。
雪山之行,米夏尔面对滑行失败,失去冷静,仿若打翻牛奶壶的小男孩,向周围泄愤,大声咒骂和抽打树枝。一种明显儿童式的暴力倾向,错的不是我,是整个世界。
到了日常生活,面对男孩,他会变本加厉。沃尔夫冈是米夏尔的情绪盛放之地,无论好意恶意均可全盘接受,那些无处排遣的控制欲最终通过这样一个受他操控的小东西得以发泄。为此他把他圈在狭窄的地下室,爱说简洁明快的命令词,甚至将每次qj过程记在本上(我突然有点想骂人)。对米夏尔来说,沃尔夫冈是一个再安全稳定不过的玩伴、宠物、发泄容器,他无所顾忌,将浓浓的掌控欲每时每刻浸透在他的小奴隶身上。
因此当沃尔夫冈想要脱离控制,寻找父母和在言语上奚落他时,失去控制权的男人马上变得怒火中烧,选用暴力和精神折磨,比如说父母不要男孩了,来惩罚沃尔夫冈的不听话。
对一个年幼孩子来讲,米夏尔的惩罚方式极其有效和王八蛋。
另一方面,男主的低道德感也使得这个角色呈现更加立体和复杂。为此我要特意说明一点,低道德感并不等于道德低能儿。很多现实和影视剧中的连环杀手通常并非我们认知上那种凶恶可怖之徒,他们中有平凡如常人者,有面目英俊、风度翩翩哲,有高学历高智商者。一个可怕的事实是,那些能长时间干下连续杀人案的犯罪者,往往比我们更深谙种种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他们谨慎细心,智商不低,注重外在伪装,清楚人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并按照一般规律上的印象来塑造个人形象。因此当一个罪犯罪行暴露时,很多人会感到不敢置信,毕竟他看起来一点也不像阴郁变态的杀人狂,这个人就像我们身边的邻居和朋友一样纯然无害。
所以在此我着重强调男主的低道德感,想要表达他与正常人某些迥然的思考方式和行事准则。在没有先决条件下,一般人如果被要求虐杀一只小狗、小猫咪会感到难以忍受,尤其如果你自己也养宠物,看到类似事件将尤其愤怒。这种正常人的道德感使我们能够谴责那些欺凌弱小、不体面的恶事,但是对于低道德感的罪犯来说,他们的控制闸门已然老朽生锈,起不到应有作用。很久以前看虐童题材电影《素媛》气得胃疼,我想象不到什么人可以对一个无辜孩子做出这种王八羔子的事,还没有悔改之心。
直到后来出于兴趣啃了几本心理学,倒是浅显明白一些此类人的心理。连环杀人犯显然缺少正常人面对非道德事件的正常逻辑,他们不会感到恐惧、羞耻、愧疚的情绪,在行为处事上,同样自有一套自己的逻辑。
其中我上文提到的走失猫咪不久即在米夏尔院子里出现,这个可怜的小生命被发现时已经在寒风中冻死了。米夏尔拎起它,用看不小心飘进来的塑料袋那样的目光注视它,丢垃圾般轻飘飘地将猫咪的尸体丢进垃圾桶里。那是一种完全对生命的漠然和冷酷,这个小小的电影细节,让人意外看得头皮发麻。此后当沃尔夫冈想要一个玩伴,米夏尔选择再次拐来一个孩子(不过没成功),我倒是很顺畅地理解了,毕竟是变态者的逻辑。
影评到此差不多是尾声了,是不是有松了一口气的感觉,反正我是觉得解脱了,这篇影评比我写过的任何都长。如果继续写当然也行,我还有一个沃尔夫冈的人物没分析呢,和米夏尔同样是塑造得非常细腻精彩的人物,但我想以后单独列出来写,如果我能抽出来时间来。
现在,最后一段,我个人非常讨厌的一段。米夏尔,一个给沃尔夫冈造成终生阴影的恋童癖,心底仍旧残存着一些人的感情。
在电影前期,两人关系还没有彻底决裂的情况下,沃尔夫冈送了米夏尔一张画,对于孩童来说,那是表示友好的信号。米夏尔的确接收到了,他的内心至少有短暂时间是像个人的。
昏黄的房间里,我看到了米夏尔在哭,边哭边点燃那张纸条。我明白他某一刻真实的愧疚,可这愧疚如此轻薄,轻薄到连哭泣也不忘细心销毁可能影响他的东西。
古人云,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我尊重那些有心却克制自己行为的人,但对于那些放纵者,我绝不原谅。
(前排提示,含有一丶剧透!)
慕名不怀着好意前来观赏此片(?我不对劲)……
电影的节奏慢悠悠的(怼着静止的画面能拍好几秒!!几度以为我卡了。),对我这个时间紧迫的急性子来说真受不了,快进了好几次(于是愉快地错过了一些情节)。俩主角还全程跨着个批脸,气氛尴尬且压抑……
它慢吧,却也不把东西讲明白,仿佛是部平白的纪录片,通过朴实无华的情节想传递什么呢?人物的背景等一概不知,加之表达方式又非常“谜语人”,人物的心理、动机等更难以推敲,于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答案也就不唯一。
一部片子看下来,仍有好几处不明白,来看了网友们的评论,才恍然大悟。(虽然但是,谁能告诉我为啥邻居家的猫会死在男人家旁边的洞里啊!男人还知道!细思极恐啊!)
来说情节吧。刚开始男人凶神恶煞,孤单弱小可怜无助的男孩只能对男人唯命是从。但随着剧情发展,男人越来越快活了(升职的缘故?),会主动找男孩玩拼图行为上道歉,甚至最后一次开车回家是哼着小曲的(看到这我吓了一跳!您真的没OOC吗!);男孩反而越来越癫狂,缠着男人发出意味不明的恶龙咆哮,最后一壶热水(男人泼他雪的回礼?笑。)间接导致男人死亡,剧情也在男人蒸蒸日上的生活中戛然而止,以一场车祸的悲剧收尾。最后在结尾处,灯一黑,男孩的生死未卜再次掀起波澜,可以说也是最强烈的一次(这种在结尾处吊胃口的最讨厌啦!)。
虽然是背德的变态题材,但由于它自身就毫无波动,平平淡淡,自然也就无法激起我的愤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言的……遗憾?
本人懒又见识短,看过的电影不多,这样拍的还是第一次看,观感很好,不要再有下次了。
——这种闷的感觉真的是实在太憋的慌了!那种感觉是透不过起来,快进着看了看, 又看了看douban的评论,觉得还有点看头,但是,真的是太”冰山“了,我不是很有耐心欣赏这盘菜,等以后有时间了或者老了?再慢慢看吧!
这个电影是很偶然在家里电视的电影频道里翻出来的。新近买的电视可以任意点播爱奇艺里的电影。当时在众多电影里《米夏尔》吸引我的先是海报。淡淡的色调,水笔画画的表现形式、一个带着可爱小熊头套的男人,我以为是一个充满童心与乐趣的儿童电影。没有想到介绍里讲是关于一个孤僻的成年男人的故事,虽然我看到这个电影只被打4.5的低分,但是我还是被这个男人的故事吸引了。凡是主人公被贴上“孤僻、内向”之类的标签的作品总是深深地吸引着我,想来应该也是因为我也是个内向的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自卑让我在与人交往时总忌惮着、拘谨着、揣测着。看到剧中的人,放佛看到平时里自己的影子。
不想过多评价男主角娈童行为,喜欢迷恋幼小的男童没有绝对的对错。但是当囚禁他人自由伤害对方身体的行为却让人憎恨。
片子一开始的展示的男人开车回家、做饭、一个又一个的慢镜头,没有对白,没有音乐、甚至除了物体本该发出的声音外没有任何声音,我就知道了这个片子对我的胃口。没有声音就是孤独的声音。
我有半年没有去工作的经历,当我辞职后就保持了一个绝对安静的状态,没有聚会、减少外出、宅在家中。一个人的生活就是片中的慢镜头。一个人做着一件又一件的生活琐事。出门买菜、回家做饭、打开电视、做做家务。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会专注于做这些琐碎的事情。
男人在庆祝自己升职的聚餐派上只是默默地做些服务工作,“要酒吗?”“再吃一块吗?”别人的恭维与玩笑他都是羞涩地沉默、接不住话题。内向的他是不善于交际的。同时,他又是控制力强不允许失败的性格,所以他选择了孤独。宁愿一个人,这样在自己的保护范围可以尽可能地消除挫败感。给自己营造一切皆是自己掌控的世界的氛围。
职场生活让我学会尽可能的展现自己、掌握更多资源(人脉、信息、或者更多其它的....)但是一旦从职场上退下来,我完全分裂为另外一个人。宅、懒、害怕见生人、不喜欢聚会与热闹、需要绝对的独立空间。所有的聚会应酬一概拒绝。我就慢慢沉沦在这个孤独的包围圈中。
孤独久了会成为习惯,生活不应该这样。
很真实
#64th Cannes#主竞赛 纪录片一般的白描 恋童癖和儿童的生活
冷峻写实。恋童癖大变态被泼热水那刻大快人心
畏畏缩缩,欲言又止,就算要呈现这个变态正常人的一面,也不用这么拍吧。
痛恨不誠實的電影。
车祸是每一部平淡的电影最佳的结束方式。
恶心恶心恶心!
很细腻也很烦闷
没什么才气的电影,死板无聊
恋童题材最美的还是军官与男孩
极简的手法,很醒目
跟前几天看的克隆人都一样,毫无新意的家庭片,最后破出答案,题材取胜的日子来了吗?
孩子千萬不能丟,太多變態了!
sick! 总觉得这种题材有故事就可以了,实在没必要拍出来。
这种对白很少又没配乐的电影真的很闷啊!
我连恋童癖都没看出来,简直是无语了。
冷静 冰冷 震撼
电影以中年恋童癖男子的视角叙事,本来尖锐的主题变得平和了许多,好在导演还算善良,避免了掉了那些太具争议性的露骨情节。影片在尽量的还原男主的生活,全片没有配乐,最大限度的贴近生活,情节也没有大起大落,成功的带给观众一个不正常的正常人,这样一个看似正常的人简直太恐怖了。★★★
德系真是连变态都变得这么严谨= =
冷静又生活化的真实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