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童趣、想象且不受拘束的电影。以抑郁为名停留于内心荒漠的哥特乐手在三十年未见的父亲去世后上路,寻找并向纳粹时期侮辱过父亲的德国军官复仇,实际寻求的是自我同世界的和解。片内乐队致敬的是早期哥特乐队苏可西与女妖(主命题是生命与爱欲的荒凉和对现实状态的厌弃),但因为实际操刀片内歌曲的是进驻美国摇滚名人堂的传声头乐队主唱大卫·拜恩,影片里夹带的私货就比较多了,英国出生的拜恩为了艺术少年离家赴美学习(与格斯·范·桑特是同学并一起厮混),他的现场风格坊间概括即为:神经质,主人公深得精髓,片名This Must Be the Place出自拜恩的第五张专辑Speaking in Tongues里同名歌曲,影片把一个灵魂极富趣味却又活在内心世界的人物及其歌词里的情感传达到位。 重要台词 1摇滚明星不能有孩子,因为很有可能他们长大了会奇装异服 2孤独是愤怒的温床 3人生总是充满美好 4恐惧每次都能拯救我们
最大的亮点其实是片尾的老纳粹。
音乐不错
想当作公路片来看,不知不觉笑成喜剧片了。其他忽略不计。
无聊
真心无法阻止西恩潘了,他对角色的诠释出神入化,细微到嘴角的一点颤抖,爆发如受伤猛兽般的嘶吼,收敛自如震撼十足。影片摄影调度和配乐也是绝对的享受级别。不过索伦蒂诺的这个公路故事讲到最后乱了阵脚,格局和主题都嫌平淡,更像一部美国独立制作。
影片看似重口味的包裝下,其實是一顆小清新的心,而我心愛的Sean Penn大叔永遠能在表演上給我驚喜,這次誇張的搖滾造型之外,卻能散發出聖母般的耀眼光芒!攝影美翻,配樂極度搶戲,散文式敘事方式令影片節奏頗流暢,但是在形散之外神未夠集中,二戰反思的暗線也不理想。
给个前题“这是关于过气的摇滚乐手的故事”,观众就可以从任何片段开始看起。这么说其实也反映了这实在是一部故事性不强的电影。观看时注意力很容易游离于电影之外,但如果采用代入式观影法效果就会好很多,西恩潘在Glam Metal装束下却如孩子般总是不知所措。最后复仇的雪景让人想起了亲切的金子,不过
我尽力了。。
保罗·索伦蒂诺骨子里总有些奇怪的冷幽默,不过都被压在他的文艺腔里了。他总喜欢用很多时间去营造氛围,包括流畅的镜头和好听的配乐。故事则不那么紧实,再加上文艺范儿的情绪,很多人不会喜欢吧。西恩·潘的角色好像一个抽空灵魂的干尸,重新寻找他的方向,寻不寻仇的显然只是个借口。
隐隐约约觉得没怎么看懂。。。。。但是还是给你四星哟~
There are many ways to die, the worst is live还有我的槽点太奇怪了,改了两次图一次崂山道士西潘叔一次剪刀手西潘叔。。。笑抽了看不太进去了就。算了只要他演得尽兴就行了。。。还有影片中途的命题开始升华太怪异太牵强了没有必要搞成这样。好吧,其实ost还是不错的
摄影很美,音乐很赞!海报上看上去,给人感觉此片似乎很哥特很重口味,其实完全不沾边,是个小清新的片。通过摇滚歌手装扮的西恩潘,用公路片形式来讲述反战和自我救赎。
告诉大家一个秘诀:把男主角想象成朴树甚至窦唯来看的话,会觉得妙趣横生
1感谢电影节,让我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个电影,这也是电影节的意义,发现属于自己的好电影2西恩潘自己出演的反向的荒野生存3被治愈4对我来说,这是看完就死掉也很开心的电影5R•E说"某种意义上,我们也成为了这些电影,它们变成了我们"
影片的配乐和西恩潘神一般的一样精彩,摄影时不时的也会亮一下,但是影片的节奏就像西恩潘的台词一样绵软,主题最后升华为纳粹大屠杀对于活着的人的影响显得过于牵强了,倒是父子关系的探讨更深得人心。命题很宏大,结果只能用不温不火来形容。★★★
我要下载下来从新看一遍,太可爱了吧...
比起剧情更喜欢里面的音乐
#我的电影节# 很简单的电影,看完之后就记住西恩潘的剪刀手造型了。用不着太复杂深刻,就是一个五十多岁的摇滚大叔,游美国,从别扭到自在的过程。嗯,还可以。
和保罗·索伦蒂诺前作差不太多感觉,非常的重视人物固定状态和视觉层次氛围。不过更加强烈的形而上的表现形式,甚至开始搞起公路片这档子事,如果找到符合作者风格的更具价值内核,还是会有喷发的一天。西恩·潘再次证明了自己无限制的体验意识,那张越老越有味道的脸不需要整成这个造型同样适合。
有《我是山姆》的角色打底,出演《为父寻仇》这样的烈焰红唇角色对西恩潘来说并不算是多么有难度的事情。用网上的话来说:“地球人已经无法阻止西恩潘了”。本片的另一大彩点在于配乐。这部电影的原声带足以让二文青年们心驰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