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圈第九观影日,迎来本届第一部国语影片,中国导演刘杰作品《透析》。 之前没看过这部片子的任何介绍,但是第一个镜头演完,我就觉得这片子有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片子他玩儿真的。 影片第一个场景用的笔录是真的笔录纸,(虽然导演也皮了一下,电话号码区号换了,那个区号是衡水的号,而涿州是保定地区的,在领导批示那一栏批同意的是刘杰自己的签名)用真的纸和道具自己打印出来的还是不一样的,现在很多职业剧为什么不好看就是因为很多拍摄者没有具体职业生活,也不体验,凭空编,编出来的效果也不好,总看着假,但如果道具什么的用真的带入感会强很多。包括给邱武砸大镣,看守所号里鞋子的摆放,法庭用的椅子,老田家里饭桌上的热水壶基本上都是还原当时的情景。 片子整体基本属于写实状态,特别是在保定或者附近地区生活过的人能感受到那种感觉。倪大红的表演话剧痕迹稍重(不是表演不好,而是与影片调性有点不太协调,有点儿用力过度),剧本编排也是为了讨论死刑量刑问题把戏剧冲突强化了,稍显用力过度,其他次要的方面反而表达非常到位。 后来看完片子查了查资料,发现小时候在中央六看过的《马背上的法庭》也是刘杰拍的,还有一个《碧罗雪山》也很棒,这三部构成了他的“情与法”三部曲。能把主旋律题材的东西拍成具有独立电影精神的片子,还能拿龙标,真挺不易的。 说点影片背后的故事,导演刘杰是保定人,河北农大的子弟,在王小帅早期的片子里是御用摄影师,《极度寒冷》什么的拍的多好。摄影师大塚龙治还拍独立电影,他的妻子黄骥也是独立电影人,就在拍《透析》前后那段时间他们俩自己片子《玲玲的假期》也正在做放映。奇道表演的邱武状态很到位,甚至比倪大红还要好,他是怎么做到的呢。梅婷那时演秘书会有一点点本色出演的意思。演老田妻子的郑铮是87版《红楼梦》里的鸳鸯。演律师那个人是高群书,演的简直太像保定那些干这种事儿的人了,要不你说他怎么还能拍出来《征服》这样的片子。演大老板的那个人叫宋迎春,他真的是一个老板,而且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收藏家,人家家里挂的是何多苓的画,曾梵志的画他那收藏最多,方力钧刘小东跟人家谈笑风生,所以他在片子里基本就是他自己,表现的状态也特别到位。片子里提到的天威集团真的有,保定有条路就叫天威路。枪下留人的事儿也真实发生过。 最后说说影片严肃讨论的问题--法治化进程。情与法的讨论实际上是个表象问题,而时代的洪流则是决定法治化进程的内核。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没变,有些东西变回来又变回去了。在时代的洪流下每个司法活动的参与者更像一叶扁舟,无论是院长,法官,办案民警,犯罪分子,律师,大老板,城管队长,城管队员,甚至包括司法人员的家属和宠物狗。 他们, 只是时代的注脚, 而已。
去年湖南卫视曾经放了连续剧《底线》,被群嘲为没有底线偏说自己有底线!
这片子下载放硬盘有几天了,一直没看,上次拖了看了一下,刑场叫停的场景。这刑场是很真实的,虽然我没有现场看过,但我看过集中执行死刑的视频,应该是在片中的1997年之后。1980年代,严打的时候,确实有盗窃1万多元被判处死刑的。我对这个涉案金额印象非常深刻,应该是小学的时候,看到一连串七八张大布告,其他可能都是杀人,唯有一张是盗窃,当时的金额我如果到现在没记错,就是1万多元。不过那时候1万多元确实是个非常大的数字了。那时候一个月工资可能在百元以下,现在工资万元以上也不稀奇。
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跟现在的法院肯定区别很大了。我因为最近几年接触了几个民事法官,也去过法院好几次,我相信现在到法院找法官随便聊的情形应该很少了,法官也要避嫌。片中民营企业家97年的装修真让人惊叹,25年之后的我们也不过如此,甚至还不如呢。那时候法官制服还是挺土气的,死刑复核也没有全部收到最高人民法院。当然观影中我又提了一次赖小民从一审到最高法复核再执行,总计20多天,这个记录估计空前绝后!
不管如何,我觉得法官判决每一个案子,都应该尊重事实,更要严格按照法律来。刑法如果出修正案,肯定提前很久就发布了到期执行,不应该如片中法官、副院长、院长都不知道。我也希望,每一个枉法裁判的法官,都应该被追究。
对人物的刻画很克制,对一件事,不参与过程的时候可能很坦然,带着目的去参与过程的时候,良心会挣扎。
死刑犯被判死刑,这是法院的裁决。梅婷饰演的女秘书很想救老板,但当她拿着代理律师函和器官捐赠书一起去找犯人的时候,却觉得自己不人道。为了要一个人的肾而盼着他去死。
如果倪大红饰演的审判长同意换肾,死刑犯减刑,商人得救,看似也能两全其美。他在后来选择了救犯人,也为自己挽救一条生命而喜悦,他似乎有了改变。
电影展示的是一段剪影,故事的前后给人物性格留下了很大想象空间。国家的法规、个人的遭遇、每个人的选择,都在相互影响,有的人叫做命运,只能说都是机缘,和你自己、你所接触的人、所处的时代相关,都含着因果。
影片英文名judge,我们通过法律判定一个人的好坏,而法律在不断被修改,那么在修改前被处以严苛惩罚的人呢。影片里有警察在执行死刑前说,“这哥们儿真倒霉,可能是最后一个因为偷车被判死刑的人。”那么之前被执行的人呢,不倒霉吗。
死刑犯在枪决前都要吃顿好的,片里的犯人不吃也不喝,他说“有什么用呢(反正都要死了)”。没错,行刑前吃顿好的,似乎是出于参与此过程的人们的一种补偿心理。
现代文明都是系统性操作,这系统在时代里颠簸,在人性里动荡。它所能保证的可能是让大多数人不想的太多,让大多数人可以按部就班的活着。
刘杰这部获奖社会题材的作品,不是没有道理的。果真是部好片子
虽然全篇没有配乐,只有近乎沉闷的镜头,却呈现了一个情与法这样最为现实却也最为残酷的话题
全片因为没有配乐的原因,给人感觉特别压抑,但却把社会现实凸显特别明朗
及时是现在,也依然如此
但的确是部值得去看的老片子
一定要去看看,另外两部社会题材电影也要去刷刷
犹如一个原始记录的窗口 带着平实的叙述 质朴的镜头 平静的情绪 简洁的情节 以最令人信服的方式回顾了这个敏感而真实的案例故事 在当年刑法修订案颁布的前后 有人惆怅烦恼 有人牺牲奉献 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法制建设的变迁与进步 回顾并不是为了批判或者控诉 而是为了能够从过去十年的司法前进中看到希望
主旋律中求生存,刘杰三部作品涉及的同一主题:法。在一个缺乏“法”的国度讲法,怎么看都有讽刺的意味。人物基本全部面瘫,鲜有表情变化。几次爆发很好看,监狱里的戏很拖沓!
非常好,不愧是刘杰个人最满意的作品。在个人权力以“人情”名义被放大的法治环境之中,法与情的矛盾更有张力也更令人无奈。法官、城管、警察共处一室私利纠葛的一场戏堪称神来之笔。这部之后刘杰本来想拍公检法三部曲,但“审查太累了,我不想再惹他们”,《碧罗雪山》之后转拍《青春派》。
2010年第47届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刘杰 / 高山,并提名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刘杰、最佳男主角-倪大红。—— 导演阐述:2007年1月1日,最高法院收回了死刑复核权。这个新闻让我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年轻人因为偷窃两辆汽车而被判处死刑。如果我们在今天相对宽松的死刑标准之下回顾十年前的这件事,我们是否会感到震惊?在这部电影中,我希望能够引起人们更多的关于其背后的生与死的哲学思考。我希望人们能够从过去十年的司法前进中看到希望。努力让十年后的我们不再震惊。影片中,我聚焦于人的情感世界,以及他们看待生死的态度。——《透析》幕后趣闻:https://yule.sohu.com/20100330/n271194733.shtml —— 透析(dialysis)是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这电影放今天应该难过审。
就这个题材,这个角度敢拍,且看且珍惜
居然全片逆光拍摄!奇特!梅婷这么好的外形和演技总是挑苦情戏,看着心疼。
油管
一种平实的塑造力
刘杰直指社会弊端,这个社会“肾”坏了,需要靠“透析”来维持。这个“透析”就是老田这样的“一根筋”,但是治标不治本,不换“肾脏”迟早要完。权贵操纵着法律的灰色空间,为了一个肾脏甚至不惜草菅人命,这里虽然给了压抑的年代一个光明的尾巴,但是真的会想到那些更暗无天日的时刻,比如zzx的肾哪去了?
7.8 聚焦法治灰色地带,严打、人情、贿赂、看守所、买卖器官等,缺点在于可以为了配合现实主义苦逼感,似乎故意拖节奏,人物表演太闷蛋刻意。不过这么个题材搞了个一分钟营救式刑场叫停,太刺激,看得我精神一振。真心寒啊,影片都快结束了,才有电影角色想起来“怎么说也是条人命啊。”
透析,一语双关,既是肾病的治疗方法,也是对世情的”透“和对法律的”析“。绝对是中国特色的故事,换肾与死刑的奇妙纠结,残酷与荒诞的离奇纠缠,冰冷写实之下,是审视与反思。看到这部影片,是2013年我的观影生涯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我喜欢奇道
摄影构图极好,编剧很棒。不介入、无配乐非常赞。
浓浓的基斯洛夫斯基调调。应该是部高清,能看出噪点……表演普遍过火,另外摄影很讲究,但是几个运动镜头着实跟影片极静的风格不搭。想想基斯洛夫斯基的《No End》吧,这部戏对中国法庭、监狱的呈现和对“新刑法”卡点的讨论无疑是十分勇猛且重要的。
精细绵密
【先锋光芒·纪忆】在医学中,透析被用来代替因肾衰竭而丧失功能的肾,俗称“洗肾”。片名与片子构成互文关系,法官的人生困境,囚犯的内心罪责,富豪的肉体病灶,统统需要“透析”。留白恰到好处,针对“新旧刑法”做出了制度询问,难怪刘杰说这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一部。
嗯
刘杰“法与情”第二部。相较上部更现实也更普世,塑造了一个执拗的、不合群的、看似只讲法条不通人情的法官。倪大红演的入木三分,一众配角也都出彩,尤其那个因为盗窃汽车就被判处死刑的年轻人,刻满了沉默不语的绝望。
表演節奏上有點問題,但仍舊是部非常好的作品!《透析》絕對無愧於時代!在普遍利用“人道”“人性”做幌子的電影時代,劉傑具備著某一種純粹與真摯!看戲如看人,全片全無音樂,結尾處我卻感到比哭泣還要莊嚴的力量!